🏮🏮🏮2021 元榆慶中元🏮🏮🏮
疫情逐漸降緩 大家的生活也逐漸步入軌道
連好兄弟都開始放暑假了~
我們以KUSO的方式
在腳本中加入了防疫相關題材
你看完前面三部影片後
有沒有覺得和生活很貼近呢👀
#前面的三部影片你看了嗎?
#元於慶中元系列 #中元普渡 #三牲 #中元小短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20的網紅艾蛙媽 VS. 達樂哥Aiwa H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竹在地深耕】2020竹塹中元城隍祭,城隍威巡,遶境賑孤,與神同行,祈求國泰民安 - #2020竹塹中元城隍祭 #中元節 #新竹都城隍廟 - 新竹都城隍廟已經有270餘年的歷史,見證新竹市的繁榮與發展,其中奉旨賑孤活動,更是從1853年開始,逐漸演變成遶境賑孤活動,將百年文化發揚光大。新竹都城隍廟...
元於慶中元系列 在 艾蛙媽 VS. 達樂哥Aiwa H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新竹在地深耕】2020竹塹中元城隍祭,城隍威巡,遶境賑孤,與神同行,祈求國泰民安
-
#2020竹塹中元城隍祭 #中元節 #新竹都城隍廟
-
新竹都城隍廟已經有270餘年的歷史,見證新竹市的繁榮與發展,其中奉旨賑孤活動,更是從1853年開始,逐漸演變成遶境賑孤活動,將百年文化發揚光大。新竹都城隍廟表示,今年因疫情影響,奉旨賑孤的遶境以「奉旨賑孤祈福除疫,掃除全台疫毒殘留」為主題,也請全國城隍廟會員參與竹塹中元城隍祭的遶境活動,並特製針繡除疫旗牌,上有各廟名稱及活動主題字,在遶境結束回廟時,可將旗牌帶回,達到掃除全台疫毒殘留效果。
-
熟悉的台客舞曲;霓虹燈閃爍的花車遊行;志工們不畏懼炎熱的日曬,汗涔涔的在街上扛著神轎;我們一路上收到信眾捐贈的水潤餅、白米、扇子,看到店家門口都有準備涼水;不僅在地居民,更是很多外地遊客扛著單眼相機要拍下這光輝的瞬間。威武的「大仙翁仔」陪伴神明出巡繞境,在神轎前後護駕的巨大神祇,依不同的神明腳踏各式步法。神將陣中的七爺、八爺陣,又稱「范謝將軍陣」,屬於黑白無常中的一種,手執腳鐐手銬,專職緝拿鬼魂、協助賞善罰惡,城隍廟多用這種陣式。
-
「2020竹塹中元城隍祭」系列活動包括農曆七月前夕的首場「福門大開,神鬼啟航」國曆8月18日(農曆6月30日),「揪團夯枷,消災解厄」國曆8月19日(農曆7月1日),「查夜暗訪,祈福平安」國曆8月31日(農曆7月13日),「城隍威巡,遶境賑孤」國曆9月2日(農曆7月15日)。
-
能親身參與「2020竹塹中元城隍祭」,感動良多啊!尤其看到信眾雙手合十的虔誠模樣,還有特別感謝所有協助活動的工作人員、辛苦維持秩序的警察同仁,這場新竹盛事,凝聚的是民眾的向心力,在這紛擾動盪的一年,民間信仰也是不容忽視的正面力量。燦爛笑容、堅定眼神、鑼鼓喧天、響亮吆喝聲,與神同行,意猶未盡。
=
【新竹美食旅遊+延伸閱讀】
傳承三代的純樸家鄉味,雅珍號ㄍㄜㄍㄜ羹
https://youtu.be/vsTefYqVxYs
北門炸粿,百年老店!
https://youtu.be/I2V2BBxxwEM
涼冰菓店,五十年代古早冰棒!
https://youtu.be/El4Uj1poHXQ
甘木赤水咖啡館,真正的手做蛋糕只有親嚐才知道
https://youtu.be/fy7bOEHrQGE
無名雞蛋糕,一個六元
https://youtu.be/ZqbJgND-_Os
到日式老屋「湖畔生活」的豊賀伴手,快樂吃梅花冰
https://youtu.be/pjKjesa6jPk
美美早餐點心館,脆脆的香酥餅皮配上雙蛋
https://youtu.be/_7Uwd5lm_cg
熊寶廚房健康滷味,家傳私房菜
https://youtu.be/gxl0nDYz4Sw
竹北鄧記牛肉餡餅!爆漿牛肉餡餅
https://youtu.be/c30gi9EBQfM
新竹旅遊Vlog X來新竹市採荔枝
https://youtu.be/jjSTs0jOlMg
金陵包子,鮮肉包就是要配青辣椒
https://youtu.be/Ynv9rgh1J0A
竹北音樂酒吧推薦!Soul bar DJ現場演奏
https://youtu.be/QKXPsolWYOw
料多味美的禾日香魯肉飯專門店
https://youtu.be/_fgCv-EiKWY
草本茶 竹北勝利店,開幕慶!
https://youtu.be/rLMBXPVwX4Y
吳家紅茶冰-中正店,歡慶開幕
https://youtu.be/pCYk25OgpMI
【新竹湖口老街美食推薦】小窩口窯烤Pizza
https://youtu.be/n0C_5Ff20Mc
【新竹美食週記】湖口老街-邱媽媽客家美食
https://youtu.be/LEEHvLdXICw
鄭家祖傳特製雞蛋糕!民國57年創立
https://youtu.be/L0Nre8kjbR0
東門旺角!母親節大餐推薦
https://youtu.be/ufGGvDWSlq0
【新竹假日花市】香Q可口的白玉米只要10元!
https://youtu.be/9NZ6y3H1bmk
肆爺炒泡麵!三杯雞炒泡麵創新又美味!
https://youtu.be/xIYNnhQRs4M
烤桶柑橘子!阿嬤的古老智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uK3J...
【竹北人的後花園】厚食聚落
https://youtu.be/Q_8qVxIX3Ag
老漁港新海鮮美式餐廳,十全十美水桶海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ZdqH...
TWINS廚房義式料理,物超所值的義大利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ArES...
涼太乾拉麵 あぶラーメン涼太!火焰跳動X炙燒叉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TWNV...
ㄤ咕麵,新竹關西人氣老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zAFR...
燒番麥!一級棒碳烤玉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1TKl...
太空總薯,現烤現做起司馬鈴薯香濃可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VjTr...
米咕家的日式飯糰好吃又健康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uSlG...
璽子牛肉麵,斤餅專賣店!斤餅很好吃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PwU...
竹東卡菲努努景觀餐廳,餐點現點現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12y6...
竹蓮市場上好佳筒仔米糕,手工現切的肉燥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v4Wm...
❤ 艾蛙的社群 / 歡迎追蹤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iwa_hu/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iwa.vs.dollar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AiwaHualwa1919
My Blog:http://alwa1919.pixnet.net/blog
Website:https://www.aiwamkt.com/
元於慶中元系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
番茄醬的英文Ketchup出自閩南語?
冬粉,其實一直都寫錯字啦!
十九世紀末清法戰爭期間法國士兵在基隆賣汽水?
全球美食天堂台灣,代表性小吃多不勝數:蚵仔煎、牛肉麵、滷肉飯、珍珠奶茶……走過、路過、吃過這些美食,但你想過這些美食是怎麼來的嗎?它們的名稱又有什麼特殊意涵?
本書旁徵博引,透過大量蒐集的資料,加上作者滿滿的好奇心與聯想力,帶領讀者從《黃帝內經》談到基督宗教聖歌,從網路閒聊說到字典考證,展開一場精采的百年美食文化考察之旅。全書內容共分成三大部分:
●台灣食物語源考察
台灣食物名稱源頭多樣,從歐美輸入的甜不辣、東南亞名字的蓮霧、來自日本的阿給,還有許多源自古漢語、原住民語,甚至還有反輸出成為英日語系外來語的小籠包、珍珠奶茶。包羅萬象的食物語源,應證台灣多元文化的歷史源流。
●美食的前世今生
從語言切入,不但能找出食物的源頭,還可以發現美食背後的歷史。烏魚子從荷蘭時代就閃閃發光!同時也成為荷蘭的徵稅對象。滷肉飯大受歡迎,其實和白米大變革──在來米轉為蓬萊米有關。台灣人以前不太吃辣,戰後外省族群不但帶來麵食文化,也帶來了吃辣的習慣。
其實,食物的背後不只有歷史故事,還有地理差異。像是過年一定要吃的「長年菜」,南北吃的其實不相同。而傳統的「南湯圓,北元宵」,又是如何區別?都可在本書一探究竟。
●台灣的美食文化
熱鬧滾滾的辦桌,背後有何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前台灣人習慣吃米飯,今日卻有台南擔仔麵和台北牛肉麵節,這些麵食文化是從何興起?至於節慶必吃的食物,又形成哪些特殊的美食文化規則呢?
本書透過從語言文化的考證,可以清楚看到,台灣美食的名稱來源多樣,多種菜系豐富了台灣人的口味與生活。廣大的素食人群,也許有機會把「蔬食文化」推廣成有潛力的新菜系。而泡沫紅茶等反輸出的外來語,更推廣了台灣的知名度,未來又有那些潛力新美食會在世界各地流傳,值得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