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給女生的一篇文:這一年,我得了和梅艷芳一樣的病 ]
今年五月我做了一個小手術,而事情要先說回去年十月。
我從 25 歲開始,每年都會去做一次抹片,第一年報告是「發炎」,發炎通常沒有什麼大問題,剛好我那陣子有感染細菌性陰道炎,所以簡單治療後就將這件事拋諸腦後。沒想到去年十月做了抹片後,兩個星期收到報告通知書,竟然刺眼地寫著:「異常」。
收到報告書的當下,我和我媽及妹妹正外出吃午餐,雖然我表面鎮定,心裡卻是波濤洶湧,就連眼前的飯都沒了味道。
抹片異常,有可能只是發炎,但也有可能是輕微的細胞病變,或可能是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的成因,趨近 100% 都是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乍聽下很可怕,但其實研究指出,只要有性生活的人,80% 都曾染過 HPV。只是 HPV 病毒有分很多種,有些是屬於「低危險型」的,例如 4、11 型,只會引起菜花之類的東西,病毒自行消除就沒事了,但也有些是屬於「高危險型」,其中最讓人聞之色變的就是第 16、18 型,這兩種類型特別毒,也和肛門癌與口腔癌也有關。不過,無論是低危還是高危 HPV,雖然目前都沒藥可醫,但是都可以靠自體免疫力去消滅,不過如果你本身免疫力不好,HPV 就會不斷感染,久而久之,就會造成細胞病變,然後慢慢進展到侵襲性的子宮頸癌。
所以,收到抹片異常報告後,接著就要到醫院做病毒檢測,如果沒有病毒,那可能只是一般感染,如果有病毒,那就有可能是細胞病變。
兩個禮拜報告出來,結果我中了一種高危病毒,第 56 型。
既然有病毒,那就要再往下檢查了。於是醫師又幫我做了小切片。做小切片沒什麼感覺,只是聽到醫生器具「啪」的一聲,當下聯想到剪刀,剪刀剪肉的幻想畫面,讓我反胃想吐,那天做完小切片後,馬上去附近一家喜歡的咖啡廳喝了一杯溫暖的 cappucino 壓驚。
又是漫長的兩個禮拜。
回診看報告,小切片結果確認了,是「上皮鱗狀細胞病變第二期」,簡稱 CIN2。
跟大家解釋一下,在子宮頸癌發生之前,還有一個叫做「癌前病變」的階段,癌前病變雖然字眼裡有「癌」這個字,但它和真正的「癌症」還是差了很遠,也就是說,它還不是癌,但放著不管幾年,有可能變癌。
子宮頸癌前病變分三期,簡稱 CIN1、2、3,其中 1 期最輕,3 期最嚴重,通常如果只是 CIN1,醫生都會建議先追蹤觀察,因為 CIN1 很高機率可以靠提高免疫力回到正常。但到了 CIN3 就比較難自己好,通常建議會開刀。
但我是卡在中間的 CIN2。CIN2 有可能自己好,也有可能不會,必須長時間密切追蹤。港星梅艷芳當初就是確診 CIN2,但是因為不明因素沒有積極治療,最後才拖成子宮頸癌,遺憾離世。
我後來選擇先追蹤半年。然而,六個月過去了,再做一次抹片,仍然是 CIN2,醫生說看似沒有好轉跡象,那不如就考慮開刀吧。
於是在今年五月,我動了人生第一個手術,「子宮頸圓錐切除」(LEEP)。
子宮頸圓錐切,就是拿一個電圈,將子宮頸上有問題的部分切下來,大概一到兩公分。
開刀那天,我爸媽一大早就陪我去醫院等候。我換上了醫院的長袍,坐在候診室等候手術叫號,一向神經質的我媽,看起來比我還緊張,但我爸卻一副老神在在,還買來了麥當勞早餐在旁邊吃,邊吃邊聊,讓我安心了不少。
叫到我了,我被推進手術室,幾個護士圍在我身邊,幫我接上各式各樣的儀器線路,最可怕的部分應該是在我手背上插針吧,那對我來說,只比把針插到指甲縫裡還不恐怖一點。一切就緒後,醫生還沒出現,但護士說要幫我麻醉了,我說好。麻藥從點滴進入體內,護士話說完不過三秒鐘,我就抵擋不住地陷入了深深的睡眠。
醒來時,人已經在移動的病床上了,我記得嘴裡喃喃唸著什麼英文,意識到自己清醒後,又對旁邊的護士說了謝謝。然後又沈沈睡去。再次醒來,我仍躺在床上,只是被棉被裹得嚴嚴實實的,覺得很溫暖,好像新生兒一樣安心。
躺沒多久,開始覺得不耐煩了,於是起身呼喚護士。看了看時鐘,沒想到從我被推進手術室到現在,感覺很久,但其實才一個多小時而已。
下半身基本上沒什麼痛楚,只是深處隱隱約約有種麻麻的感覺而已。我到廁所順利排尿後,護士就放我回家了。
術後,醫生說一個月不可以有性行為,也不能提重物或穿高跟鞋,以免發生傷口裂開事件。但是,術後我完全沒有感到痛楚,兩個禮拜內甚至一滴血都沒流,再加上整個手術過程我完全沒看到醫生本人,所以還有點不確定自己到底有沒有開刀。
在那之後,我花了兩個月才把身體調養回來。「子宮頸圓錐切」理論上雖然是個小手術(實際開刀時間大概 10 分鐘以內,當天開完當天回家,過去甚至還是門診手術),但是我覺得身體還是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再加上連月來的精神壓力,導致我下體不痛,反倒是偏頭痛不斷發作,整個人也是病懨懨的,雖說不上是什麼大病,但整個人就是狀態很差。
因為疫情,過了一個多月我才回醫院回診,去看圓錐切的組織報告。
切片邊緣都是乾淨的,接下來只要半年追蹤一次,連續三次都正常,就改回一般做抹片的頻率就好了。謝天謝地。
經歷了這將近一年的驚魂後,變得更重視與珍惜以前不在意的事情。例如,覺得一個人能每天固定做瑜伽,想跑就跑想跳就跳,想去健身房重訓隨時可以,真的是非常幸福的事情,那代表你的身心狀態強到足夠支撐這些日常鍛鍊。又例如,現在只要每天早上起來時神清氣爽,一天下來沒有頭痛或哪裏不舒服,排便順暢月經正常,就會覺得那真是一個勝利的一天。
忘了在哪裡看到,「健康」不是「不要生病」就好,「健康」是透過適當的運動、良好飲食與睡眠習慣,讓自己維持在個人體質「最巔峰」的身心狀態。這個觀念,完全顛覆了我過去對於照顧自己的「佛系態度」,使我現在更有意識地在生活。
寫這篇文章,是希望讀到這裡的女性讀者,不要忘了定期去做子宮頸抹片,也不要忘了時時照看自己的身心!以下整理出經歷了婦科一年驚魂後,學到的一些事情:
1/ 雖然政府建議 30 歲以上婦女開始定期做抹片,但其實只要妳一開始有性行為,就有可能會染上 HPV 病毒,所以我覺得還是要看個人情況做調整。記得有看過案例是,一個女生很早就有性經驗,結果 20 出頭就出現癌前病變。我認為雖然不需要過度擔憂,但是有意識地關注這件事非常重要。
2/ 雖然「癌前病變」聽起來很可怕,但是從 CIN1 到 CIN3 的進程多數非常緩慢,進展到侵襲性子宮頸癌更是需要非常多年的時間,所以根本不必諱疾忌醫或是恐慌。應該想說,現在醫療已經進步到可以偵測到最早的「不對勁」,並且提供即時斬草除根的方式,這根本就是現代人的超級福利吧!
3/ 一個人可能同時感染多種 HPV,HPV 目前沒藥醫,只能靠自身免疫力消除,因此建議平常就要好好照顧自己身體,不要抽煙喝酒,壓力熬夜等等,也不要覺得人生中某些討厭的人事物忍過去就好,環境不好就要趕快斷捨離,世界上沒人值得你氣出病來
4/ 性伴侶多的人,感染 HPV 的機率可能高一些,但是這不代表性伴侶數少的人,就不會感染 HPV。這種東西就是有就會中,有人可能性伴侶人數好幾個人,但他沒中就是沒中,也有人性伴侶只有一個人,但就這麼倒霉中了
5/ 如果你的抹片報告是發炎,記得要再回診治療發炎,然後再做一次抹片。因為抹片有一定的「偽陰性」機率,還是小心一點比較好。
6/ 癌前病變的治癒率將近 100%,而且整個治療過程完全無痛,所以不要因為害怕而不敢去面對,有事情早點解決,總比晚發現好!為自己勇敢是最有價值的事情。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2021 散文新書《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誠品: https://bit.ly/3ryMu8N
誠品【限量簽名版】: https://bit.ly/36ZO8a5
誠品蝦皮【限量簽名版】:https://bit.ly/3i2sb0y
#子宮頸 #抹片 #健康 #婦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林榆芩牙醫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做磨牙咬合板和牙周手術有健保?大醫院做可能比診所還省錢的牙科治療|林榆芩醫師 有夜間磨牙的習慣?有牙齒會痛會搖要做根管治療或牙周手術?不管是什麼問題,台灣包山包海的健保幾乎都有給付,但如果你去一般的小診所,還是要自費,診所有義務要告知病人到大醫院哪些項目健保是有給付的。這集內容會談到哪些治療項目是...
「傷口發炎看哪科」的推薦目錄:
- 關於傷口發炎看哪科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傷口發炎看哪科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傷口發炎看哪科 在 PhD Backpacker - 旅博士媽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傷口發炎看哪科 在 林榆芩牙醫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傷口發炎看哪科 在 [請問] 跌倒傷口化膿該看哪一科? - 看板ask 的評價
- 關於傷口發炎看哪科 在 傷口發炎看哪科的原因和症狀,PTT - 醫院診所網路醫療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傷口發炎看哪科 在 小傷口有這4症狀可能是蜂窩性組織炎!忽視恐得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傷口發炎看哪科 在 小傷口有這4症狀可能是蜂窩性組織炎!忽視恐得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傷口發炎看哪科 在 要小心被魚鰭、魚刺、雞鴨的碎骨或豬牛羊肉的大骨扎傷或刺傷 ... 的評價
- 關於傷口發炎看哪科 在 傷口化膿看哪科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傷口發炎看哪科 在 傷口化膿看哪科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傷口發炎看哪科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孩開學一週後,我總算慢慢調整步調,重新找回產出的能力啦!
我想先分享這幾個月來與病毒共處的旅程。
別緊張,不用通報疾病管制局把我隔離,此病毒非指新冠狀病毒,而是我第一次遇到的「病毒疣」,也就是所謂的人類乳突病毒。
雖然前陣子大家是因為新冠狀病毒得要居家防疫,但早在疫情升溫三級的一個多月前,我就率先開啟與腳趾頭上難纏病毒疣的長期抗戰了。
剛開始左腳中趾踩在地面有點疼痛,稍微檢查就誤以為是瑜珈練習頻繁導致摩擦起水泡,想說過幾天會消,因此沒有多加理會。
怎麼知道這個水泡不僅是成長速度緩慢,絲毫沒有要破掉或消退的跡象,連我想要拿針戳破都硬梆梆戳不進去,如此拖了一個多月後,感覺這不是自己能處理的狀況,我才終於甘願去皮膚科報到。
結果我誤會大了,根本不是水泡,而是會傳染的病毒疣,據說是較易發生在免疫力尚未成熟的兒童身上,那為何並不年輕的我會長疣?
成人則跟免疫力較無直接關聯,而是當皮膚有傷口,又正好接觸到病毒時,就有可能發生。
雖然我不記得自己腳趾頭有受傷,但醫生的說法是不一定需要真的傷口,有時候皮膚比較脆弱或摩擦微發炎的狀態,病毒都會有機可趁,而且似乎還有潛伏期,不會馬上發作。
究竟是因為師資培訓之後到處上瑜珈造成的?還是我脫鞋赤腳陪小孩在草坪上踢球呢?
正確答案無從得知,大概是宇宙覺得生活太無趣會沒有啟發,給我機會體驗一些從未經歷的事物吧!
病毒疣會讓皮膚外面產生一層像死皮般的保護膜包覆裡面的病毒,難怪我根本戳不破,只能醫師用刀片刮開,再做冷凍治療。
我活了三十幾年真的從未長過疣,以為冷凍治療是個很浩大的工程,會跟什麼冷凍人一樣,要把腳趾冰在某種機器裡面,事實證明是我電視劇看太多,是利用極低溫的液態氮以棉棒沾取或是經噴槍噴射的方式處理長疣處。
第一次醫生下手很輕,只覺得冰冰涼涼的,也幾乎沒有痛感,醫生沒多說明,只叫我回家擦藥,我天真的以為就此一切搞定可以收工回家,想都沒想到之後還要報到無數次。
總之,冷凍治療後,該部位的皮膚會漸漸變成死皮,大概每個兩到三週就要找醫生報到一次,再次刮掉死皮,做冷凍治療,大約療程進入第三次時,疫情也突然升溫,我只好拖著小孩一起去皮膚科。(由於我女兒覺得治療過程超有趣,醫生會讓她靠近看,讓她能抓白白的煙,於是就會定時催促我去治療,我完全變成女兒的活體教材啊!)
到第二次療程時,才發現之前誤會可大了,冷凍治療其實會有強烈的刺痛感,而且一次比一次還痛,最後一次醫生甚至拿出壓力球讓我捏。(不得不稱讚一下女兒的貼心,走出診所一直伸出手臂,叫我可以捏她,完全願意犧牲小我成全媽媽啊!)
每次治療完的前幾天,腳趾踩在地上都會痛,尤其後期醫生冷凍治療時間更久更多次,結束完甚至周圍會起水泡(這次是真的水泡了!),導致基本的走路都相當困難,會令我呈現詭異的行走姿勢。
但我沒有因此放棄練習瑜珈,只是想盡辦法避免腳趾踩地,有時候課程中某些體式躲不了的,就只好當作耐受性的挑戰。
也基於此,我徹底體會到,腳趾頭在瑜珈的動作中佔有多重要的地位。(雖然紙上談兵上解剖學時,就知道筋膜鏈上腳趾的影響,但切身之痛的學習效果,絕對是難以忘懷)
當傷口慢慢癒合長出死皮之後,才會讓我進入舒適期,但兩週後又要鼓起勇氣再去痛一次,就是一個無止盡的循環。
我生活中安排事情變成要配合治療的節奏,某程度來說,我真的是在居家防疫,只不過是被病毒疣限制了我的行動啊!
可能醫生也沒想到我腳底這個病毒會如此難纏,因此第一次沒跟我說會需要再回診;第二次報到時,醫生說可能需要三、四次的治療;等到第四次去報到,醫生連問都不問,一看到我就直接叫我腳放架子上時,改口說療程可能要六、七次。
終於在台灣疫情降級的前夕,我的奮戰也露出一點曙光,傷口在死皮中冒出了些黑點,看起來像是病毒終於被帶到表面,準備好要離開我了,讓我內心有種即將解脫的竊喜。
殊不知,重頭戲都會放在靠近終點的時候,在我已經對療程都有心理準備之後,宇宙就來點新玩意讓我體驗。
最後一次報到,醫生照例刮開死皮,照理說死皮是沒有痛感的,但這次似乎是病毒疣被連根拔起,令我措「腳」不及感到一陣巨痛,接著就看到傷口爆血,醫生貌似見怪不怪,稍微擦掉血就掏出噴槍冷凍我,我只能死命地捏爆壓力球,以阻止自己叫出聲。
等我回到家一看,才發現傷口跟之前都不同,整個OK蹦沾滿血,也還沒有完全止血的跡象,內心不免感到一陣擔憂,畢竟跟前幾次的情形大不相同,我只能不斷提醒自己,要相信身體的自癒力。
隔兩天,傷口雖然血止住,但周圍開始腫脹起水泡,血全部回滲在水泡內,有些怵目驚心,我實在也不清楚這是傷口復原的正常程序,或是需要回診處理的狀態。
從小到大,相較於我弟因為各種病痛進出醫院的豐功偉業,我真的算是健康寶寶,唯一一次去急診報到和住院,就是生小孩那時,因此我對於傷口真的十分陌生啊!(況且我根本也看不見自己自然產的傷口😂)
在如今資訊發達的時代,通常面對這種進退兩難的情況,我們的直覺反應就是立刻上網搜尋,我當然不例外,但資訊不看還好,看了只會嚇死自己,是蜂窩性組織炎之類的訊息一堆。
這種時候,對身體安危的恐懼真的是會瞬間襲來,偏偏大腦真的很擅長想出各種可能的發生,促使自己一不小心就被恐懼的想法帶著走,忘記恐懼的那份能量也可以反過來成為自己內在依靠的力量。
我還記得看著傷口的那一刻,腦中充斥各種感受,焦躁、無助、害怕、擔憂,那種無法確定的不安就像停不下來的列車,在腦中高速行駛,我明知道一切都是存於腦中的恐懼,什麼都沒發生,但我選擇讓那些情緒流動,我看著它們在我裡面張牙舞爪地叫囂,卻沒有試圖去做些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
接著在某一刻,彷彿找到喊停的剎車按鈕,我告訴自己:「我才是身體的主人,力量就在我的一念之間。」我再次選擇相信,觀察自己的意識是如何在創造我的身體實相。
果然,腦袋想的大部分都不會發生,幾天之後血慢慢被吸收,又一週過去水泡也都自行消退,纏著我好幾個月的死皮也不再出現,我的腳指頭再度擁有正常的皮膚,這段旅程算是告一段落。
回頭看,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傷口,就能讓我在那個當下如此慌亂,更何況生命當中又有多少大大小小的事件,是會挑起我們內在的不同恐懼,讓我們自亂陣腳,光是生活中各種不確定的未知,就足以讓我們每天停留在不安的情緒中。
我想自己絕非特例,這是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會發生的內心小劇場,差別只在於,是否有意識地觀察到自己的思緒路徑及情緒狀態,看見自己是如何在應對腦中恐懼的聲音。
也正是由於觀察到這份恐懼,讓我有機會面對內心的聲音,跟身體有了一次不同的互動。
雖然我前面形容得像是在跟病毒對抗,實際上我不覺得病毒疣是敵人,我的目標是要消滅它,而是一個讓我面對生存恐懼的機會,以強化內在回到信任的肌肉。
如果問我宇宙透過這個病毒疣的存在想告訴我什麼?
我認為是「給身體時間,慢下腳步感受身體的變化。」
事實上,瑜珈師資培訓期間及結束之後,我對於體位法的練習是有急迫感的,總覺得要練習到一定的程度及穩定,才讓我有信心分享瑜珈給更多人。
因此,我會不由自主地在內心催促我的身體,趕快跟上腳步,讓我可以輕鬆地完成某個體式。
即使我明知道練習過程中的體悟和理解才是重要的,輕易就達成反而會無法感受到他人的難處,以及可以調整的部分,也常常提醒自己要感謝我身體每一次的配合,但那份焦躁也不是輕易得以消弭,三不五時仍會竄出頭,使得我很難放過自己。
這時候宇宙就送來一個讓我與病毒共處的過程,練習有耐心的觀察變化,而非焦急地想解決「問題」,練習找出在這個狀態下舒適的生活方式與節奏。
透過治療病毒的過程,我會更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不論身體狀態處於何種階段,都不視為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是一種存在的方式。
學會去擁抱在每個當下全身上下的體驗,因為練習中那些辛苦、掙扎、緊繃的感受,是限時限量,一旦越過那個階段就不會再體驗到了。
也許看到這你會納悶,究竟為何我要把治療過程寫如此一長篇呢?
因為我覺得處理病毒疣的過程,在與面對內心議題的過程其實極為相似,並非一蹴即成,往往都需要反覆治癒,一次次去除包裹在外層的武裝,最終才能連根拔除。
如同我拖了一段時間才願意正視腳趾上的「水泡」,正是因為那個症狀不處理都在可以忍受的範圍,也不影響日常生活,但若是去面對處理,就擔心會有一段不便的時期,致使我的日常需要重新調整,乾脆維持現狀好了。
卻也因此,病毒長出更多的死皮包覆,進到更深層的皮膚內,使得我要花更久的時間治癒。
願意走向療愈的旅程,開始通常也不容易,很多時候是真的重大的事件發生,不舒服的感受蓋過了改變的恐懼,我們才願意用不同於過往的方式面對生命。
在急於找回舒適感受的時刻,也很容易有錯誤的期待,以為只要找出困住自己的內心題,面對釋放或進行某種療癒後,問題便會迎刃而解,自己就能脫胎換骨,生命從此不一樣。
哪裡知道,生活過著過著,某一天突然發現面對相似議題時,仍舊挑起自己情緒時,才發現過往的印記還埋藏在體內,並沒有完全褪去。
我記得有次參加身心靈的課程,有個同學做完練習後,在分享時,說著說著就悲從中來,他說自己聽到其他同學所說的話,內心便忍不住想自己思維怎麼會如此有限狹隘,接著他就察覺到正在批判自己,又開始拿自己與別人比較,他非常難過自己還是在原點,上了這麼多的身心靈課程,竟然仍舊在「愛自己」這個課題上打轉。
他對自己的鞭打的那份情緒,是真實且能感同身受的,我們或多或少也曾經如此評判過自己,因為我們很多時候都對自己很嚴苛,認為重複的事情不該再發生。
但事實是,療愈的旅程並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而已,每一次的發生,都有細微的差別,也都會看見不一樣的自己,也許是發生的強度不同了,也許是覺察的速度不同了,又也許是我們內在面對的力量不同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急著「解決問題」,才會期望一次就藥到病除,快速找回內心的平靜,而忽略正是不舒服的感受才帶來重建的機會。
當我們帶著覺知接納每一時期的自己,就會明白重複的面對並非壞事,不過是提供穩穩地打好地基的材料,讓我們無懼風雨。
更不需要害怕強而有力的一擊,很可能那會是那份課題即將完成的訊號。
當我們願意一次又一次面對,把包裹在外的防衛機制剝開,也就越能與真實的自我靠近,恐懼也就在每一次的願意中逐漸遠去。
傷口發炎看哪科 在 PhD Backpacker - 旅博士媽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後一哩路-對自己再好一點
在英國除非有嚴重的疾病上的高風險,基本上不太可能要求催生,聽到的分享很多都是陣痛還要一直打電話給產婆,來來回回被醫院退貨。但因為他們都眼睜睜看我經歷了「人間煉獄」,我的產檢團隊終於同意我下週安排催生。
這一次我在孕期中因為工作高壓、睡眠不足、心情因素、甚至疫苗關係引發了「肉芽性乳腺炎」。這是一種罕見的自我免疫系統失調的慢性發炎症狀。因為這個病,我全身免疫系統崩潰,乳房反覆爆膿、腫痛,兩個多月來,每天折磨,痛到比生孩子還痛,硬塊消了一塊又反覆長新的,四種抗生素吃了六週不見任何效果,吃藥副作用很大,腸胃不舒服、反覆拉肚子、念珠菌感染、全身發癢。
當中有一段時間喝水藥改善很多,膿會自己找到出口形成痘痘爆開,但前一週妹妹非常忙,加上因為一週有五天都在跑醫院將膿破掉的傷口換藥、清創,時間不好拿捏,午餐也吃三明治,停了一週水藥後,昨天又因為壓力太大而長了一顆新膿腫。
昨天在乳房專科回診換藥時,Consultant、超音波師和常看我的醫生三個人都在說服我吃類固醇,我非常的痛苦,當下壓力超大,果不其然晚上好不容易calm down的奶又痛起來了。
我的考量是該類固醇說明書上說的主要副作用是失眠、焦慮、憂鬱(包含自殺)以及因免疫系統被抑制而出現其他感染症狀,以及更容易感冒或中病毒感染。變胖變醜月亮臉水牛腰這些我已不在乎!
但如果要我在分娩前五天吃類固醇,那分娩中我是否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加上如果分娩前五天我都失眠焦躁憂鬱,我因為肉芽性乳腺炎已經如此受盡折磨再加上副作用的話,那我五天都不用睡了哪來的力氣上產檯呢?是不是讓自己和胎兒陷入危險呢?
我整個在診間外面掙扎了兩個多小時,才走回診間跟醫生說我真的不想現在吃,可否等生完再吃類固醇。
今天早上跟諮商師聊,發現自己每天就是「感受疼痛」和「感受無力:沒有任何的選擇」,而且遇到這種棘手的慢性免疫系統疾病,還在英國這邊的醫療體制下,沒有足夠的「信心」。感到根本「努力沒有用」、「加油也沒有用」,我說我感受不到生產或期待新生兒的任何喜悅。上一胎我生到天使寶寶,也許這一胎是來教會我,人生很多事「就是努力也沒有用」。
現在的我只能學會做以往我最有罪惡感的事:殺時間。一整天毫無產值,靠著聊天看書追劇來轉移注意力,讓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好快轉到催生的那一天。趕緊先平安健康的生完小孩,再來好好的跟我的肉芽性乳腺炎長期抗戰。
諮商師說台灣人太習慣「努力!要有產值!要有成績!」但身心靈健康與否卻總是被忽略,也許我要學會的新課題就是放下「有產值」學會好好照顧自己和對自己再更好一點。
生完不是結束,只是另一個忙碌的開始。幸好奶爸說:「生完弟弟就全部交給我了⋯⋯妳好好休息和對抗乳腺炎吧!」幸好是跟這個男人在異鄉無後援,不然我真的無法想像如何能撐下去。
圖為娜娜一天只有短暫片刻能待在我的身上感受媽媽的懷抱,而且她只能待在左奶的左側,右奶有四個膿瘍傷口,已經好久沒有好好抱抱她了。
#最後一哩路
#感謝肉芽性乳腺炎病友的Line群組我不孤單
#一邊奶痛一邊對生產倒數計時中
#現在還沒感受到懷孕的喜悅希望生產後能感受
☺️台英兩國註冊公司開立發票代購:樂購倫敦-嚴選英國代購
😘旅媽咪一家英倫日常IG追起來:phd_backpacker
傷口發炎看哪科 在 林榆芩牙醫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做磨牙咬合板和牙周手術有健保?大醫院做可能比診所還省錢的牙科治療|林榆芩醫師
有夜間磨牙的習慣?有牙齒會痛會搖要做根管治療或牙周手術?不管是什麼問題,台灣包山包海的健保幾乎都有給付,但如果你去一般的小診所,還是要自費,診所有義務要告知病人到大醫院哪些項目健保是有給付的。這集內容會談到哪些治療項目是有健保給付,若有這些治療的需求者,可以善用健保幫自己省錢。
上一次有介紹一些牙科自費項目
今天要介紹區域醫院有給付的牙科治療項目,
但在診所卻需要自費治療。
包括磨牙咬合板和牙周翻瓣手術。
年齡較大族群常問的#牙周治療
部分治療是有健保給付的
例如#洗牙、 #牙齦下刮除術
而牙周翻瓣手術則需自費
另外牙齦切除術也能申請健保
但如果是為了美觀就只能自費
還有哪些手術健保會補助、哪些不行呢?
歡迎點進影片了解更多
💡影片重點
00:00 本集搶先看
01:10 夜間磨牙咬合板
02:30 運動員的保護牙套
03:16 牙周治療幾乎都有健保
04:34 抗生素凝膠要自費
05:33 牙齦翻瓣手術
06:37 其他需要自費的材料
06:58 總結健保和自費
07:24 牙齦切除術
08:02 根管治療
✏️相關文章
靠牙齒矯正晉升好萊塢顏值最高夫妻
https://follow-heart.com/holly_tee
矯正牙齒和唇形的關係
https://follow-heart.com/tee_lip
艾瑪史東與愛馬華森的牙齒矯正案例
https://follow-heart.com/emma_tee
✉️歡迎追蹤
臉書粉專|https://follow-heart.com/teetrap2_fb
IG追起來|https://follow-heart.com/teetrap2_ig
傷口發炎看哪科 在 小傷口有這4症狀可能是蜂窩性組織炎!忽視恐得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蜂窩組織炎是因皮膚出現傷口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細菌入侵至真皮和皮下組織,引起的組織發炎反應。「紅、腫、熱、痛」是發炎最明顯的四個 ... ... <看更多>
傷口發炎看哪科 在 小傷口有這4症狀可能是蜂窩性組織炎!忽視恐得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蜂窩組織炎是因皮膚出現傷口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細菌入侵至真皮和皮下組織,引起的組織發炎反應。「紅、腫、熱、痛」是發炎最明顯的四個 ... ... <看更多>
傷口發炎看哪科 在 [請問] 跌倒傷口化膿該看哪一科? - 看板ask 的推薦與評價
我上週三摔車,膝蓋擦傷了,
但是因為當天穿長褲,所以一直到晚上下班回家才發現…
當時想說是小擦傷沒關係,
但是可能是因為膝蓋常會彎動,又會跟長褲摩擦的關係,
所以這兩天它化膿了…
我自己這兩天都是用白藥水洗傷口,
再擦一個有寫“防止傷口化膿”的藥膏(但它其實是燙傷藥膏),
再用紗布貼起來…
但這兩天感覺沒有好很多,而且傷口周圍也一直紅紅的…
想說明天早上去看醫生,
但是不知道要去家醫科的診所?還是皮膚科的診所才對呢?
--
posted from bbs reader hybrid on my Sony LT29i
--
╭═══╮╭╮══╮╭══╮╮╭╮══╮╭═══╮╭═══╮╭╮═╦╮
║╔═╗║║╭═☆║║╔═╗║║╠═╗║║╔★╗║║╔═╗║║║ ║║
★║ ║║║║ ╰╯║║★║║║☆ ║║║╚═╝║║╚═╝║║║★║║
║╚═╝║║║ ║╚═╝║║║ ║║╰═══║║══☆╯║║ ║║Δ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43.31.7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sk/M.1467536313.A.A1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