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選段) ◎楊智傑
(一)
是沙塵暴中
一粒沙的失眠
或篩自海面
又落回海面的雨。寂靜
重組
又完成了細節
從虧損到完足,辭海中同字首單詞
衍生著
未定義的事件──
是溫熱的沙,昏沉
的雨
微觀構成的整體亦容許例外
並在足夠遼闊的
可能性中,有限的移動
是沙(或者雨)
其意志皆不可逆。唯一的傾聽者
離去時刻
是太陽
曬暖無處不在的陽台
是沙或者雨
所有的存在
(三)
萬物都是自己的屋簷
延緩著抵達
本質
黑暗冰涼的心
室內的燭火循環
雨滴表皮輕微
蒸發
破裂。旋即恢復下墜
一切努力,無一不是關於
必要性的推遲
像屋簷的雨
分流、匯聚、迂迴轉進
看雨的孩子
溫柔的眼睛,一切的抵達
與岸邊
銀亮、冰涼的潮汐──並無分別。
萬物仍是彼此的屋簷。
--
◎作者介紹
楊智傑,一九八五年生於台北,南國孩子,人模狗樣。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優秀青年詩人獎、國藝會創作及出版補助等。詩集《深深》、《小寧》、《野狗與青空》。
(出自《野狗與青空》作者介紹)
--
◎小編宇翔的最後一篇賞析
(本賞析略為脫離本周主題,不以時序前後的差異作為研究基礎,〈突圍〉與〈超上海2019〉為同年發表的詩作。本篇將以兩首詩各自但隱隱相連的寫作策略為討論對象,擴充詮釋並比較分析)
我們既是眾生的一部分,又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孤獨、苦悶與哀愁。即便是沙也有它的失眠,它的破碎。一個人躺臥的睡姿竟也與沙漠中一座月牙狀沙丘如此神似,在風中消磨。一個人流下的淚,當中的水分竟可能是千百年前另一個人撫摸過的浪。這首詩所揭示的微細與共通,甚至科學一點的解釋也有無限的詩意,譬如海洋中礦物質微量元素組成的比例總是維持恆定,正恰好與人體血液中礦物質的比例一樣,我們的先祖來自海洋,我們曾是海洋的一部分,正如你我也都是《辭海》中的一部分,萬物與萬物相應而生,互文並且創造,當一雙眼搜索到早晨裡的葵葉上,葉上三點水,當水的意志從偏旁介入心中,心中暗湧的詞彙定然不止一個,萬物在複雜中衍生著自身,有時不可定義,有時訴諸於詩意,憑藉想像,且這想像只屬於你。
這首詩中渺小的意象正〈突圍〉著它的主題,是這樣的宣示:例外可以被容許,整體由微觀構成,像沙粒堆砌出大漠,水分子激湧著洋流──無限的碰撞與巧合,一切都可能發生,這世界足夠遼闊(在此是帶著詩人的溫柔與樂觀的,毋寧說是他的詩觀),因此我們理應移動,讓沙去傾覆它的大漠,讓水去改向它的洋流,縱然我們的移動有限,但正因有限而無限激勵、挑釁,並且一旦為之便不可逆,縱然僅只一粒沙的滾動,一珠水的蒸散,微觀必然推動龐觀,那沙可能已經吹到某人的窗前,那水可能正在某個孩子的眼中滿溢、流動,承載透明。
「萬物都是自己的屋簷」,「屋簷」的意象值得深究,其實下一行就已透露,抵達正被「延緩」,因此這溫馨的意象,無非要求著旅人停留。在此,旅人其實也就是萬物,不信你問李白:「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天地是旅舍,開放、包容著我們。幾百年後蘇軾進一步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將這概念向「個人」推進,假若我將自己的肉身看作旅舍,我也只是我人生中所走過的行人。又過了幾百年,楊智傑在〈突圍〉中,或許在哲學上又更進一步,反對這個人主義與相對主義的姿態,也就是說:假若我們的一生只在自己的屋簷下獨身度過,我們的本質無非向內塌縮,自己的一顆心,黑暗冰涼而已。
在這獨身的屋簷下,詩人點起了一根蠟燭,這火的元素驅動燃燒,讓萬物以輪替、交換、延異,繼續下去──果然元素被推動了:雨水開始蒸發、破裂,聚合復下墜,流動、集合、形成烏雲,開始大雨,最終抵達一個孩子看雨的眼中,盈盈中充滿光輝,比看燭火的眼睛更亮,更有情。這孩子的眼睛如一滴露,裡頭因絕對的孤寂而得以剔透,容納全世界──水的元素因火的協助,抵達了無窮的愛與好奇。
這愛與好奇如此有說服力,因為這一切都只是物質在試圖完整自己,無形中表達了自己,在自然中整合並擴及。
而這孩子眼中的水,又與岸邊的潮汐有何分別呢?沒有分別,因為萬物不再是自己的屋簷,萬物「仍」是彼此的屋簷。最後一個「仍」字多安慰,彷彿前面的誤解都不算數,我們也曾眼看著一個人自私、背叛、逃離,但我們篤信還有相遇,胸懷諒解,心中對他說:「我們仍是朋友」、「仍然可以依靠彼此」,是這樣一種化解,直接全不隱諱,抵達不可思議的同理、共情,僅僅一個「仍」字,沒有別的語言,惟堅信的「仍」,在詩的最後,給人一瞬震懾與長久的鎮定。詩人的意志柔軟循環,透過詩,以水象,迂迴轉進我的眼底,幾乎改變了視網膜的構造,修正了折射的曲度,彷彿我正視見的這世界不再窮兇、暴力。
〈超上海2019〉(請見文末附詩)則是完全不同的路數,它試圖揭示這世界的窮兇與暴力,因為溫柔的世界固然真實,但真實的世界不免充塞暴力。
在這首詩中,意象突然闊大了起來。我尋思這作詩法,似乎的確是逼不得已,或者一種涵括的,網狀的,設計的,幾近3D建模的困難。彷彿不那麼巨大就無法將當中的迷惘、錯亂化為具象,就無法承載這世界中,種種細微的爆炸。超上海是虛構的,如真實世界的投影,毋寧反過來說,真實世界才是它的投影,因為真實世界更加虛構、不可捕捉、猶疑,一旦微觀去看,就會陷入這萬花筒與幻燈片,看似真切、鮮豔、明亮,其實單薄、重覆──沒有生命的實感。因此,詩的一開頭就以矛盾修辭法揭示了這困境:
「深度虛構的人民可能突然立體起來」
虛構到底,反而突然立體。整個東亞可能僅是腦中幻象,所有現實細節:石牆、粉塵、麵館、影像,都可能只是一場夢的繁殖、量產,永遠如陀螺旋轉,不為了甚麼地,那樣空轉。
「贗品般六月的光奪窗而入午後的大雨」
楊牧也曾寫過這樣的詩句,在〈有人問我公理與正義的問題〉,楊牧說,當外頭嘈雜趨於休止,風雨打落了蕉葉,天空投下虛假的陽光──這強烈的時空感,卡爾維諾也曾在《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說:「幻想即是下雨的所在。」一瞬間,一個人對於時空的搜索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幻想,想到這雨勢擴及到了哪裡;想到世界之大,有些地方也萬里無雲;想到雨水作為象徵,這複數的龐雜;想到歷史或許是分歧的,並且進一步,將在此刻分歧得更多,如一棵博弈樹開枝散葉。不僅是意象龐大,在細微之處,甚至連量詞都乘載著超負荷,諸如「一千個線上賭場同時刷牌/ 一萬尾外送的機械魚」甚至「地鐵清潔員、文創區保安、無政府主義者/ 或無人工廠巨大機械臂」這些人影重重如鬼魅,其數目當然也是不可窮盡。
這量與質的放大、壓迫、瘋狂,近乎吞沒了我的閱讀感官,我很好奇它將如何接續下去,即便它的斷句與分行帶來頓挫的節奏,有效地推進,鏡頭長短交錯,適時抒情,我確然仍處在不安之中,我渴望某種秩序,或許這正是作者要求的效果,不安。而詩歌最終拒絕了單一的律法,揚棄秩序,它走向了矛盾的揭示,並整合矛盾。當我讀到這一段時,彷彿全明白了:
「劉不再回覆。2019在超上海
一組5G訊號
暮空中,劃破了自己生命中的萬里無雲感」
紛雜的雨聲消失了,一個人的心中無比靜謐。因為一切都是矛盾、對比,龐大混沌畢竟只是兩極的一面。因此現實無非就是超現實,未來無非就是過去,反之亦然。而敘事者無非就是那重重的鬼影,同時是我的祖輩,也是劉。
我注意到,縱然可能只是我的超譯,但我發現,「劉」這個姓氏與「留」和「流」完全同音,而這兩個同音字又是矛盾的對比。似乎指涉著時間的主題,2019的難題,超上海的困境──留就是流,流就是留,如果2019是過去,也絕對是未來。那麼到底甚麼是2019?
為了解答這個疑惑,我想到援引一個古老的典故,一講就能明白。
葉維廉在《比較詩學》中指出「時」的字源,在古字的形象上乃一個人「足踏地面」,形象的演變引發了「止」和「之」兩個字的誕生,同時兼含動(之)和靜(止),因為足踏地面既是行之休止,亦是止而將行,近乎一種舞蹈的律動。太陽的行而復止,止而復行,這瞬間的停駐與延續,同時包容過去與未來,對初民來說,便是「時」──這原本抽象的意念,存在於古字之中,其實是具體事象的活動,也是生存環境的提示,不如說,是太陽與時間在表達自己。漢語的這種結構甚至影響了大導演艾山斯坦(Sergei M. Eisenstein)在電影中發明了「蒙太奇」的技巧。
那麼,「2019超上海」到底是什麼?毋寧問,時空是什麼?「2019超上海」既是過去,又是未來。但也絕對可以倒過來說:它不是過去,更不是未來。那麼「2019超上海」到底位於什麼時空?這時間與空間所拼組而成的標題,中間夾了一個「超」字,是暗指時間與空間彼此超趕,永遠變動、不可定義嗎?這兩極的融合與騷動,無休無止,詩中不斷出現過去與未來,卻絕口不提「現在」。如果再自問一次,什麼是時空?劉,我想,現在,答案已經在你我心底。
--
超上海2019 ◎楊智傑
—— 這是一個昏昏欲墜的過去
深度虛構的人民可能突然立體起來
東亞的腦皮層上
發燙的金融區靜靜產卵:
石牆、粉塵、一些粗劣麵館、中央電視和賽博格電影
贗品般六月的光奪窗而入午後的大雨,增加了歷史分歧的維度──
2019我與劉在半島酒店碰頭
劉,一如既往,從未出現。像一個殘次的幽靈
思緒清晰,但呈像模糊……
擴增實境、浮空投影、行動支付。各種奇觀驅使我們
閉眼走向祖輩的外灘,在麻將館與
二胡聲中尋求對抒情時代最後的誤解
從2019到2019。沒有一次我真正
想起過去。出租車師傅拉嗓:「对美贸易战
我看还要再打十年以上」
烈日一片漆黑
我變得更盲,也許,更不確定
──又一座新上海懸浮於上海上空!
往東,往電視塔。往北
工人體育場、「冰雪大世界」。一千個線上賭場同時刷牌
一萬尾外送的機械魚
同時故障
劉似笑非笑,像那唯一不願透露結局的人
「明日我們都將更容易
讓兒孫
從擦亮的空氣中看見未來的財政部門。」劉不明白
時間,這全新的信貸業務
正迫使另一代人在黑暗中屈膝、倒下
成為地鐵清潔員、文創區保安、無政府主義者
或無人工廠巨大機械臂
確保未來和
未來間的包裝,嚴格遵循明亮清晰的標示……
劉不再回覆。2019在超上海
一組5G訊號
暮空中,劃破了自己生命中的萬里無雲感
我知道他將是最後被傾倒在江面的人。顱骨碎裂
永遠改變了記憶的環並一一被回收至黑色塑膠袋裡
劉。
2019,要理解現實僅屬
一次性的超現實
此後我們身體、心靈和家族史將異常柔軟
讓孫輩在彩繪飛機上,滑iPhone,等傳到前頭的好消息──
四面八方都是陰沉、明亮而非物質的蛹。
而那曾在強光中破產的祖輩背著我
陌生的方言對我說
「劉,你從外幣到房產金融的知識都不夠」
2019。這是一個昏昏欲墜的過去,但它仍然是過去。
也毫無疑問是未來。
(本詩曾獲林榮三文學獎)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在文學發展的過程中,文學獎是波是浪,卻不是海的本身。
——向陽,2003年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楊智傑 #林榮三 #林榮三文學獎 #時空 #渺小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4/20210403.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羅斯威爾 #UFO #51區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如果說鬧得最大的UFO撞毀事件,莫過於發生在羅斯威爾的飛碟撞毀時間,而且這個事件被很多好萊塢拍攝成電影,那究竟那時候真正發生了什麼事情呢?而這個又和51區有什麼關聯呢?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的影片,我的影...
「備忘錄突然消失」的推薦目錄:
- 關於備忘錄突然消失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備忘錄突然消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備忘錄突然消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備忘錄突然消失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備忘錄突然消失 在 [問題] 備忘錄突然消失不見- 看板iO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備忘錄突然消失 在 #請益備忘錄內容突然消失 - Apple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備忘錄突然消失 在 iPhone 備忘錄無故消失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備忘錄突然消失 在 2022iphone備忘錄不見-汽車保養配件資訊,精選在PTT ... 的評價
- 關於備忘錄突然消失 在 [問題] 備忘錄突然消失不見- 看板iOS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備忘錄突然消失 在 iphone備忘錄空白的原因和症狀,PTT、YOUTUBE、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備忘錄突然消失 在 iphone備忘錄空白的原因和症狀,PTT、YOUTUBE、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備忘錄突然消失 在 iphone備忘錄空白的原因和症狀,PTT、YOUTUBE、MOBILE01 的評價
備忘錄突然消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篇是極少數我願意接受邀稿寫作的文章...
【面對變動的時代,更需要獨立書店的觀點】
~二0二0年友善書業獨立書店「非文學類」排行榜觀察(文章出自《閱讀的島》)(此文近3000字)
文|洪震宇
二十一世紀才邁入第二十年,就遇到這個世紀變動最劇烈的一年。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席捲全球,讓全世界閉關自守,人心惶惶之際,只有台灣迄今安然無恙,但是全球化的停滯,衝擊各行各業,台灣也不能倖免。
此刻,當時代的高速轉輪突然停滯的時刻,正是透過閱讀沈澱與靜思的時機。從今年友善書業合作社的非文學類排行榜的變化來看,可以看出變化幅度與軌跡。
觀察2017到2019年這三年的十大排行榜,共同點就是台灣在地化的課題。2017年是職人類書籍掛帥,包括《做工的人》、《靜寂工人》、《開店指難》與《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談的是工人、獨立書店店長與記者的職業故事,另外幾本也都以台灣議題為主。
2018年入榜的書籍,幾乎都以生態、農業與環境、藝術與文化主題為主。像《食.農:給下一代的風土備忘錄》、《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看不見的雨林─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手繪台中日和》、《紙上明治村2丁目:重返臺灣經典建築》等書。
2019年的台灣在地主題更豐富多元,進榜多達九本。從山林與海洋構成的自然環境,包括《黑潮島航》、《台灣山林百年紀》,建築類的《台灣日式建築紀行》與《街屋台灣》、飲食類的《台灣漬:24節氣的保存食》、地圖指南類的《台灣地圖》、《臺北歷史地圖散步》與《台灣最美的地方:國家公園地圖》、歷史,甚至還有屏東在地書籍《本地The Place03:屏東》。
這三年的排行榜,融合城市與鄉村,山巔、海濱與群島各個不同類型獨立書店的非主流觀點。這些觀點不同於主流銷售排行榜,也與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Open book」年度好書有所區隔(2017年《靜寂工人》獲得金鼎獎、《做工的人》入選「Open book」、2018年《看不見的雨林─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與2019年《黑潮島航》入選「Open book」)。
==2020年排行榜的年度課題==
獨立書店的觀點,也會隨著大環境挑戰而流轉與變動。從大環境來說,2020年呈現跟過去三年截然不同的劇烈變動。疫情的衝擊改變過往的生活型態,例如無法出國,要保持社交距離,也增加更多個人時間,在動蕩不安的環境中思考未來的因應之道。另外,下半年的報復性國旅,也增加國人往在地旅行的機會,同時香港抗爭的議題一直延燒,雖然疫情讓這個抗爭熱度趨緩,但是中國對抗爭人士大動作的拘捕,仍然引發台灣人的關心。
在這些趨勢下,2020年十大排行榜名單展現很大的變動。主要是出現兩本翻譯書、兩本與政治議題有關的書,還有三本關於香港議題的書,相對於去年九成都是台灣本土文化、生態與歷史為主的書,今年只有兩本入榜。
仔細檢視榜單,前三名內容就跟過往特色截然不同,也代表今年獨立書店的三種新觀點。前三名依序是《給未來的讀者》、《本刊文責一律由總編輯鄭南榕負責:《自由時代》雜誌編輯室報告文選》與《風土經濟學:地方創生的21堂風土設計課》,分別呈現自我反思與探索、伸張民主與真理、創造在地與世界連結的三種觀點。
==三個觀點,三種探求==
先談自我反思與探索的角度。《給未來的讀者》最令人意外,過往第一名都是談比較大的議題,例如《黑潮島航》談環境,《如此人生》與《做工的人》談的是被忽視的勞動者,然而《給未來的讀者》看似非常軟性的「雞湯文」,其實是談很堅硬的閱讀價值,透過簡短溫暖的文字,鼓勵閱讀者在個人的微小世界中,創造好奇探索的旅程,才能創造不同的未來。
由於作者李惠貞經常帶領讀者在獨立書店進行閱讀探索的活動,也曾在友善書業的社員大會演講,對於獨立書店的店長來說特別有共鳴,更會與讀者分享《給未來的讀者》的觀點。
另一本進榜的翻譯書《就是走路》,也類似《給未來的讀者》的風格。文字簡短溫暖且知性,透過走路來探索自我,也是一種閱讀世界的方式。這兩本書在疫情動盪的年代,傳達追尋平靜時光與自我沉澱的意義。
今年排行榜呈現的第二個觀點是伸張民主與真理。以《本刊文責一律由總編輯鄭南榕負責:《自由時代》雜誌編輯室報告文選》為例,這是鄭南榕1985~1987的文選,為什麼要閱讀三十多年前的文章?身處自由時代的我們,再去看當年的論述,依然覺得很熟悉,沒有任何違和感,同時論理清楚,仍具有時代精神與意義。
榜上另一本也讓人意外的是《北農風雲》,作家吳晟談的是女兒吳音寧在北農擔任總經理時,被政黨與媒體惡意打壓的過程。同樣也是清楚的說理,運用證據去反駁惡意抹黑,目的是還原事實,追求公平的真理,具有透過公共論述來突破假新聞的價值。
伸張民主與真理的觀點,也適用在三本香港議題的書籍上。《被消失的香港》是藝術畫作,呈現香港人民抗爭的意義,以及威權打壓的恐怖。《烈火黑潮:城市戰地裡的香港人》則是運用台灣與香港兩地的媒體力量,透過現場報導與攝影,有脈絡的第一手記錄香港反送中運動的歷程。《香港第一課》是有系統的探討香港遭遇的各種問題,從認同的爭議、制度的爭執與未來的方向,一層一層追根究底,找出底層的問題與脈絡。
這五本書都是談公共議題的政治之書,在今年排行榜上比重最高。獨立書店的店長們一定特別關心民主與自由,真理與公平的價值,才會推薦給讀者,希望持續關心台灣與香港的未來。
最後一個觀點是創造在地與世界的連結。在地化不是為了內縮,而是為了與外地、世界更好的溝通,入榜的《風土經濟學:地方創生的21堂風土設計課》,談的是台灣熱門的地方創生議題,主張深度找尋台灣各地的風土價值,透過系統化的方法與流程,以人類學的在地紮根態度與方法,由下而上的挖掘與設計,不能濫用政府資源,才能夠帶來文化、社會與經濟三贏的價值。
這本書能夠排行第三名,代表散落在台灣各個角落、重視風土文化內涵的獨立書店,也關心書店如何能成為共好平台,協助地方、社區實踐文化、社會與經濟的三贏。本書作者也經常到各地的獨立書店演講,希望與讀者面對面溝通,討論地方風土如何創造永續經濟的議題。
另一本《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則是深入高山肌理深處,透過臺灣高山植物擔任引路者,呈現百萬年來臺灣島與全世界的連結,讓讀者重新認識臺灣高山的生物多樣性,以及獨特價值。
最後一本翻譯書是比較學術的《觀光人類學:旅行對在地文化的深遠影響》,要讓讀者反思觀光發展的正負面衝擊,包括保留文化遺產、發展生態觀光維持生態保育,也有失去地方主體性、環境污染等議題,讓我們思考發展觀光的類型、方式與價值,也能與《風土經濟學》相互呼應,也傳達獨立書店重視觀光議題的公共性。
==獨立書店,向讀者提問==
綜合觀察2020年非文學類榜單,能看出獨立書店的觀點與選書提案力,對不同議題的倡議與主張。尤其今年榜單有三本書各自獲得其他書籍大獎,是四年來最多的一年,也能看出店長的慧眼,包括《風土經濟學:地方創生的21堂風土設計課》獲得金鼎獎,《烈火黑潮:城市戰地裡的香港人》得到台北國際書展的編輯獎,《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入選「Open book」美好生活書。
在這個閱讀日漸式微、讀者不太去書店買書的年代,每年還會出現三十家新書店,這傳達什麼意義與價值?也許是與變動的時代對話,更重視獨立思考的價值。
如同《給未來的讀者》最後一章的提問:「你想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
獨立書店用2020年的這十本書向讀者提問,也為讀者解答。
備忘錄突然消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
有趣的開場,串連非現實又奇異的連結點,其實很平凡但又跟狗血八點檔相似的現實世界搬到螢幕上。看完最終字幕後,我的第一個感想是,邊看電影必須要忍著拿出手機點開備忘錄將金句記下的衝動,編劇徐譽庭的台詞真的是直白簡潔的直戳心底最無助的那塊,整部電影結束很難消化自己的情緒。
我是喜歡這部電影,很難解釋像樣的原因,非得要說的話比起所謂的愛情觀點,反而越到片尾越是在心中問自己很多問題。
南之仰讓我想問自己,是不是當時掉頭就走的只是驕傲,而我始終停留?
郭勤勤讓我想問自己,倔強跟執著是不是只讓我氣自己,真的沒資格氣任何人?
黃小喵讓我想問自己,我是不是真的沒有變成那個當年我說我不要成為的大人?
所以比起所有的心得,更多的大概就是我仍在自問自答中。
吳慷仁的演技一直都是我喜愛並讚嘆的,劇裡的南之仰承包我多數的情緒起伏,跟著瘋癲嬉笑、死纏爛打下的心疼還是對母親與前任的告白。誠實的說艾怡良在電影的前半總讓我分心,一直到中段解除封鎖的橋段才開始跟著慢慢進入情緒。最讓我驚豔的演員大概是9m88,台詞、畫面跟神情都沒有尷尬感,反而開始期待她到下一部演員作品。除此之外,李英宏的音樂也非常精彩,忍不住跟著打起節拍的,尤其前半開場與動畫配合的迷幻空間感實在印象深刻。
用另外一部電影放在一起說可能不太好,不過在看完電影後我突然想起大約十年前,讓我真正認真關注並且開始熱愛看台灣電影的是陳宏一導演的「#消失打看」。看完電影後被抽空的失落,慢慢再自我消化中緩緩的捏出自己新的樣貌,不是那種完美、毫無破綻的一百分電影,但卻是持續印在腦中、影響著我的那種電影。
—
後記:電影上線前在CLUBHOUSE有剛好跟上劇組的聊天室,討論到最近也在研究的人類圖,站在自己行銷工作的角度上來說,在看不同方式的宣傳也這樣的結合非常有趣。劇中郭勤勤一開始在搜集關於數據的戀愛金句,實際上影片也有隨機出現幾句於畫面上,這些戀愛金句若搭配電影宣傳製作成IG限時動態的濾鏡感覺也會很有趣啊!
PS.本來只是想要限動分享卻默默寫得太多乾脆把想寫的全寫完整。
備忘錄突然消失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羅斯威爾 #UFO #51區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如果說鬧得最大的UFO撞毀事件,莫過於發生在羅斯威爾的飛碟撞毀時間,而且這個事件被很多好萊塢拍攝成電影,那究竟那時候真正發生了什麼事情呢?而這個又和51區有什麼關聯呢?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的影片,我的影片主要的題材是稀奇古怪,靈異,外星人和UFO等等科學無法解釋的事件,如果你也喜歡這些題材,歡迎你訂閱HenHenTV
好!我們開始吧~
那如果你還沒看上一集51區的影片,記得先看了那個影片再來看這個影片。這個事件是這樣的。在1947年的7月4號,在新墨西哥州裡面的羅斯威爾發生了不明飛行物撞擊事件,由於那天發生大雷雨,因此很有可能是被雷電擊中而墜毀。在事件當中有一名農場的主人麥克。布萊索被訪問時說道:他聽到一聲比雷聲還大的爆炸聲響,在第二天,他發現在他農場400公尺裡面發現很多金屬碎片,過後第三天,他就把這些金屬碎片交給羅斯威爾的警察,然後經過他們交到美國空軍的手裡。
另外一個目擊者叫格拉第的工程師,在布萊索的農場5公里以外,發現飛碟的殘骸,發現的飛碟大概直徑9m左右,而且已經裂開了。他在飛碟的裡面和外面發現有幾具屍體,這些並不是人類的屍體,而是非常矮小,大概100到130cm,沒有頭髮,,體重只有18kg大眼小嘴的外星人。在很短時間內,美國軍方就封鎖了案發現場,而且帶走了所有遺體和飛碟.
而美國軍方公關部的代表,瓦特。韓特Walter Haut,向兩家電台和報社發了一篇新聞稿,所以在7月9日在羅斯威爾當地的報紙【每日紀事報】刊登他們軍方發現不明飛行物體墜毀在布萊索的農場附近,並將飛行物的殘骸收走,送往俄亥俄州做進一步的研究,這個報紙刊登後,引起民眾的好奇心,甚至有人組團去到羅斯威爾去看UFO,因此羅斯威爾在這個事件中也一舉成名,成為了UFO的愛好者所謂的聖地。
但是報紙刊登後的六個小時裡面,美國軍方的指揮官羅傑。雷米 Roger Ramey表示,他的下屬犯了錯誤,根本就不是什麼不明飛行物體,而是氣象台的氣象氣球而已,而且當時的廣播電台也被軍方警告,不能再播放關於飛碟的事件,為什麼軍方說詞前後矛盾,然後又禁止電台報導這起事件呢?那軍方是否是有所隱瞞呢?
在這個事件中,雖然軍方可以隱瞞事實,但是有很多個目擊證人呢?是否也被警告不能說出事件的真相呢?是的,當中包括公關部的瓦特。韓特,三名飛行員,那名看到外星人屍體的格拉第等等,很多到最後年老時才爆料說這些事件都是真的!很多影片你可以在Youtube裡面找到,那目擊證人的人數你知道有多少個嗎?高達600個人看到,你們還說是氣象氣球嗎?
這一封是我網上找到的信,是一名叫Guy Hottel的特務寫給FBI director的備忘錄,裡面的內容如下:
美國空軍在新墨西哥發現類似好像飛碟的物體,碟型物體並且中間是突出,直徑大概是50尺的飛碟裡面,發現三具人形,但是卻只有三尺長的屍體,身穿著類似好像飛行員的金屬性衣服,信裡面也有說明可能是美國軍方的強力的雷達,影響到這個飛行物體的操控,而引致這個飛行物體的墜毀。那·FBI的網站上也有解釋,第一,這並不是一封新的信,早在1970年公開過了,第二,這封信的時間是1950年3月22號,是羅斯威爾事件發生三年後才寫的,這並不可以說這兩者是同一個事件來的,
那是否羅斯威爾事件發生後,還有發生飛碟撞擊事件呢?
那第三,過了羅斯威爾事件後,FBI開始著手去調查UFO和外星人,FBI的director, Mr Hoover的的確確是有吩咐他的下屬去向美國空軍要求偵測UFO直到1950年結束,就是這封信的日期四個月後,那就是說這封信的的確確是在他們調查時間內發出的,雖然軍方就說這並不可以證明什麼,但是他們也不敢說這封信是假的。
我相信羅斯威爾事件是真的,而且飛碟也是真的,這是我大嫂親身經歷看過UFO,在她中學的時候,有一天早上,她和幾個同學一起在屋外等著校車,突然間在天空有一道黃色的強光照射著她們,幾個同學一起看到的,非常的亮的光,雖然是黃色,但是照到在她們的身上變成了七彩顏色,過一會兒,飛碟就消失無踪了。我相信我大嫂並不是一個會說謊的人,而且並不是她一個人看到而已。
We are not alone…
那羅斯威爾事件過後,很多新聞就被封鎖了,那究竟飛碟的殘骸去了哪裡呢?你們看了我上一集51區的影片就知道,宇宙之大,人類還無法去探索它的奧秘,那這些外星人以什麼心態來地球呢?侵略?研究?還是學術研究呢?
在我做了亞特蘭提斯的這系列影片過後,有很多觀眾留言告訴我他們也看過這些我描述的情景,甚至有一個朋友也打電話來問我,關於這些影片的內容,因為她說,她也是看到水星(也不知道是否是水星,總之有時突然間她可以看到外太空,或是有一些記憶突然間跑到她的腦海裡面,
她不敢和人分享這些奇異現象,但她可能比較相信我是可以接受這些奇異經歷的人,所以她才分享給我聽,那你們有沒有親身經歷過這些奇異體驗呢?看過外星人或是飛碟嗎?歡迎大家留言給我告訴我你的奇異經歷吧!
好啦!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喜歡這個影片,記得分享給你的朋友看,也記得訂閱HenHenTV,加關注我的FB和Instagram,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備忘錄突然消失 在 #請益備忘錄內容突然消失 - Apple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想跟蘋果的技術支援溝通但都無法只有電話的選項iphone ipad Macbook 原本都有很多東西但都同時消失不見了我的500多則備忘錄都存在iCloud裡面iCloud ... ... <看更多>
備忘錄突然消失 在 iPhone 備忘錄無故消失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Iphone4, ios6.1.3,已發生兩次備忘錄資料,部分消失。第一次備忘錄資料10筆,5筆消失,5筆還在。以為不能紀錄太多筆資料。這次共有7筆資料,3筆消失, ... ... <看更多>
備忘錄突然消失 在 [問題] 備忘錄突然消失不見- 看板iO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機型:iphone 7+
系統版本:12.2
問題描述:
請問有人有備忘錄消失的經驗嗎?
我原本有四篇備忘錄跟icloud同步,
早上起來,發現有兩篇消失了,
想說會不會是半夜睡覺誤刪,
但是早上嘗試後確認要刪除兩次才會真的完全不見,
然後一整天爬了很多文,用了好幾個復原軟體,
都只能把早上測試時刪除的備忘錄復原,
連我五月刪除的備忘錄都抓的回來,
但是半夜消失的那兩篇就真的人間蒸發了!!
我看我的icloud有一個昨天晚上的備份,
有試過用軟體看能不能只找備忘錄的資料回來,
但是一直出現錯誤資訊,無法復原,
這樣看起來,是不是要把資料全刪,用icloud回覆昨晚的那個備份才有機會找回來我要的
資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37.130.20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OS/M.1560010614.A.D2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