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斯巴達的狗狗公主——史上首位在奧運「摘金*」的女性 】 和這紀錄現代人無法效法的各種理由 #本日冷知識1577 #文長注意
本則冷知識兼祝賀台灣舉重女神郭婞淳,無懸念破紀錄兼摘金,把奧運變成單機遊戲啦。
撒花 。:.゚ヽ(*´∀`)ノ゚.:。 撒花
2021 東京奧運有個重點數字——百分之 49——是史上最高的女性運動員參與比率。
回首 1896 年,在顧拜旦男爵(Pierre de Frédy, Baron de Coubertin, 1863-1937)的多年鼓吹之後,第一屆的現代奧運在雅典舉辦。時代風氣使然,當時女性運動員是徹底(被)缺席的。顧拜旦心目中的奧運會,是純粹由男子業餘運動員進行的友好競賽。猶如古希臘的奧林匹克賽事也是謝絕女子參加的。
古代奧運更是嚴禁已婚婦人在場觀戰,理由倒不難懂:希臘男子在田徑賽事中一貫是正面全裸的。奇怪的是未婚女子的待遇就完全不同,不僅可以旁觀男子賽事,甚至可能會在天后希拉(Hera)的慶典上,或與奧運會同步舉辦未婚女子版的運動競賽,可惜這類賽事(Heraean games)的具體記述甚少。
以上是想強調「古代奧林匹克」和「女性」這兩個詞有多互斥。順帶一提,古代奧運勝利不摘金,畢竟頒發金、銀、銅牌是現代發明,古代是頒發橄欖枝的桂冠,所以標題我加了引號。
但是酷妮絲卡公主(Cyniska of Sparta, 442-?)就是一位超犯規的存在,她是連續兩屆古代奧林匹克奧運會:396 年與 392 年的大贏家。
關於本文中提到古希臘的年代,都遵從偷懶原則,省略了「西元前」或 BC 字樣,各位請自己在腦中加負號。關於公主芳名,雖然拉丁拼法很引誘人念成賽妮絲卡,但考慮希臘文是拼成 Κυνίσκα,其中 υ (upsilon) 古音發 /u/,所以,酷妮絲卡。名字涵義是小狗狗♀源自希臘語 κύων 狗。又想到 cynic→犬儒也是同個字根。於是標題「狗狗公主」。
現代人無法效法酷妮絲卡的第一個理由是,她取勝的項目已經不存在了:飆四匹馬拉的雙輪戰車(chariot)賽。就是所謂的少女與戰車......其實不是,因為 396 年時她已 46 歲了。而且其實酷妮絲卡雖然未婚,卻仍是不能親自上場競技的,即使是公主也無法無視習俗。所以她鑽了一個漏洞。但並不是女扮男裝(酷拉皮卡也不是)。公主的奧運夢是這樣圓夢的:她出錢養馬、親自訓練馬匹,奧運時聘個男人上場駕駛但仍是以她的名義競賽。換句話說,古代奧運的馬術常常是騎手獲勝,但金主獲得榮耀。畢竟馬就像古代的超跑,超貴,貴到平民根本養不起,騎師騎雇主的馬就是常態了。 #我是今夜最稀有的品種
作家色諾芬(Xenophon of Athens, c. 430-354)更不客氣評論道,大多奧運競技如田徑靠的是男兒傑出的勇氣♂和技藝 → 多半是戰爭技能的衍伸,例如有一項是著全副重裝步兵的裝甲,約六公斤重在 1 stade ≒ 180 公尺的跑道上往返跑一趟,稱為 hoplitodromos (hoplite 重裝步兵, dromo 跑)。離題講一下,大型運動會場叫 stadium 就是因為古希臘田徑場通常寬 1 stade 左右,此一希臘古長度單位是跑道通常的長度。
色諾芬狂酸說,反觀和馬相關的競賽靠的根本是「恁爸有錢」。畢竟要入手優異的名馬、飼養、日復一日訓練都需一擲千金。超譯成現代術語就類似說,以大量投資墊高競爭者的入場門檻,就是用錢 KO 對手這樣。
又双離個題,在酷妮絲卡初次奪冠後過了十屆,356 年的奧運會上,馬其頓的菲利浦二世的馬贏了某馬術項目。傳說同一天適逢亞歷山大出生,被當成大吉之兆——幸好亞歷山大沒有因此被命名為 Hippodromniki 之類的,hippodrome 跑馬,nike 勝利。想他姐姐出生那天菲利浦國王恰在 Thessaly 打了勝仗,大喜之下就命名女兒 Thessaloniki 了 (也是現代希臘第二大城)。
扯太遠啦,浪子回頭。斯巴達的酷妮絲卡公主的功績,現代人無法效法也大概無須吹捧的第二個理由在於她的身分:她的父親 Archidamus 二世是斯巴達國王(雙王之一),她的哥哥也繼任父親,是為斯巴達國王 Agesilaus 二世。斯巴達的「雙王」理解成是戰時的兩名最高軍事領袖,且是斯巴達最顯赫家系才能擔任的。
時間軸大概是這樣:狗狗公主出生在伯羅奔尼薩戰爭(431-404)前不久,她的名字是紀念斯巴達國王的祖父的小名,而她的父王帶領斯巴達軍三次大肆攻擊了雅典,在公主獲得桂冠殊榮時,斯巴達已在這場古希臘的世界大戰中獲勝(而雅典幾乎全毀),那時她的王兄已繼位,為斯巴達的希臘霸主(hegemon)時期。她便繼承了過世父王的馬匹,且在王兄的大力資助下參賽。
酷妮絲卡能躋身古代奧運勝者之林的最後一個重要理由,就是斯巴達那古代罕見的奇葩社會型態。在斯巴達女性擁有很大的自主權,甚至自己名下擁有財產。斯巴達女人受到的教育程度也高,理由後述。最後不愧是斯巴達,戰死了無數男人,繼承了遺產的斯巴達的寡婦以富裕聞名。
話說日後,哲學家亞里斯多德(384-322)將會見證斯巴達從希臘的霸主衰退成一地方勢力,讓出其霸主地位給馬其頓。亞里斯多德評論說,斯巴達的衰退起因是它「淪為女性治國的地方」。只不過亞里斯多德有個特色:他說過的每句話幾乎都錯了——還真不容易——我們切莫聽他。例如他也曾斬釘截鐵說女人的牙齒比男人少 XD。
但亞氏這番攻擊也在在反映了斯巴達女子掌握權力之大、獨立性之高,在整個希臘世界都是異類存在,果然就被針對了。其他古希臘城邦中,婦女權利依附於男性家主,女性的預設角色是承擔家務與雜役,只比奴隸高一層級而已。不擁有私有財產,養馬什麼的更不用說了。
為何有這麼大差異?其實,斯巴達的社會有一項至高原則......你以為是「尚武」對吧?但其實有個法則比尚武更優先,那就是「徹底貫徹優生學」——生產出繁多又強壯的下一代是國民義務,這樣即使斯巴達在征戰中折損男丁,都能很快就生回來,生生不息繁榮昌盛才好當霸主。
出於這種優生考量,斯巴達人相信體質強健的女子對於生育壯丁也同等重要,於是產生了格言:「生男當然最好,但即使生女也要把她教養的和她的兄弟一樣強」。這樣到底算不算一種性別分工下的權力平均咧?也因此,斯巴達女性接受的教育包括了健體強身的各種運動、音樂舞蹈甚至騎乘,都由年長的女性教授,只差沒有軍事訓練而已(卡珊德拉表示)。斯巴達很可能有女子運動會,甚至可能讓年輕的男女在賽事上裸裎相見相互競技。又順帶一提,英語的健身房/體育館 gymnasium 這個字就來自希臘語的裸體 γυμνός (gumnos),不過奇怪的,德語 gymnasium 的意思是大學預科學校......不細說了XD
再加上,其實斯巴達男人在 30 歲之前是不能和妻子同居的,斯巴達男人從相當於我們小學的年紀就被要求集體生活,集體受軍事訓練,和同儕與師長養成親密♂無間的信任關係,如果早早成家生子,要總不在家的男人張羅家務事和養育後代......就無法,於是斯巴達女性需當家,並掙得了高度自主權。與之相對,理想的斯巴達女性美德完全在於能否養育出勇士。斯巴達的悍母民風在歷史的一頁展現了。希臘化時代的名將,國王皮洛士(Pyrrhus of Epirus, 306-272)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年揮軍試圖硬吃斯巴達,當兩軍在城下對峙,斯巴達女性一擁而出,連夜在兩軍之間挖了一條戰壕,還叫士兵男孩們今晚多休息,儲備體力以待拂曉決戰,多威猛的斯巴達媽媽。
最後來說壓軸的限制級內容,斯巴達社會型態的根本由來——其強悍勇武與其說是出於抵禦外敵,更是無時無刻不在防範身邊眾多的奴隸:黑勞士(Helots)的反叛。歷史之父希羅多德曾估計,每 1 個斯巴達公民或許對應到 7 個黑勞士奴隸,這種懸殊比例,表示斯巴達人隨時都要有以一砍十的自信。
斯巴達人始終使用一種非人的恐怖,在統御/蹂躪著這大量的他們眼中的人形牲畜,詳情不可描述。因此斯巴達人的男女分工才會如前述,貫徹優生考量,資源全用產兵,技能全點武力,斯巴達女人並不需紡織下田飼養,生產勞作由奴隸做,女人唯需要生養教育出男子,男子唯需要高效率的殺人。知道這些背景,再看《300 壯士》你或許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好了好了,太嚴肅了,換個話題。話說贏了古希臘奧林匹克的人「只會得到橄欖枝桂冠和榮譽」而沒有物質上的餽贈,究竟合不合實情呢?
顧拜旦男爵認為古希臘人純屬為榮譽、為愛而投入奧林匹克競賽,只是個一廂情願的曲解罷了。參與多半還是冀望拿些好處的,不管爭名還是牟利。較世俗的城邦常配發年金或給予冠軍終生免稅的待遇,換取一個光榮的代言權,把英雄寫進城邦的神話裡。有點像補習班拿高分榜首同學當招生號召,就會給一點意思意思的獎金那樣。也有有野心之士利用奧運的光環(或是說橄欖環)作為進入政界的入口。想,你都變成世界級名人了,以知名度做槓桿試著在世上做出些改變應該算是人之常情。
另一種政治操作就高調了:冠軍會被當成半神,即古希臘的英雄崇拜(hero cult)。斯巴達的酷妮絲卡,我們的狗狗公主就獲得這種待遇,即使在她過世後多年,在斯巴達對她的崇拜仍不停歇,激勵了更多斯巴達女子投入奧運。畢竟在希臘人心目中傑出的人 = 英雄 = 有神性。出了英雄的家系更是世世代代講話卡大聲。酷妮絲卡的王兄會大力支持她追求奧運夢,大概有著這種算盤,即使他們家世早就夠顯赫了,但能利用的政治資本就要利用......
行文至此,我的腦忽然嘖了一聲,說:「喂,科宅,奧運比賽大家開心就好。不需要追究這麼多喔」。好的大家,那我們下次再見,祝各位觀賽武運昌隆!
_
插圖:歐蘿拉·栖夜·莉絲·凱明公主。和本文關係是沒有。
參考資料:wikipedia - Cynisca ; wikipedia - Women in ancient Sparta。現代奧運的男女運動員人數比 Number of athletes at the Summer Olympics by gender 1896-2016
Published by Aaron O'Neill, Jul 15, 2020。
健身環技能點數 在 兒科女醫艾蜜莉-歐淑娟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書推薦-1】
【童書推薦-1】
歐醫師參加的讀書會這個月討論的📖是《遊戲化實戰全書》,這本書不好讀,但是讀下去會發現很有意思,非常值得買來細細品讀、一讀再讀。
愛玩是人類的天性,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正是透過遊戲來學習各種生存技能。
長大後,上學讀書考試升學畢業實習工作,似乎遊玩成了奢侈。
這本書可以告訴大家的是
枯燥繁瑣的雜事(例如記帳)、
討厭又必須得做的正事(例如唸書、工作)、
辛苦但對自身有益的事(例如規律運動)⋯⋯
這些都可以透過 #遊戲化八角框架 的核心動力去設計出讓人樂趣滿滿、動力全開的執行方案!
#核心概念_八角框架_Octalysis
試想為何遊戲讓人上癮沈迷?
全球無數的玩家願意投入大量時間與金錢在遊戲的虛擬世界中而樂此不疲?
作者曾經是高度投入遊戲的神級玩家,他結合了自身遊戲經驗,經過科學驗證的方法,歸納出驅動人們行為背後的八個核心動力(封面的八角形旁邊列出了這些動力)。
這是本嚴謹的書,因為書中的理論結合了行為經濟學、動機心理學、使用者體驗/使用者介面、神經生物學、科技平台、投資報酬率驅動的商業實踐。
他希望透過「遊戲化」的概念,將有趣、吸引人的元素,應用在產品設計、工作環境、生活中的生產活動之中,改善你的公司、生活、甚至擴及周遭人的生活。
#第一項核心動力_重大使命與呼召
歐醫師自己在讀書會當中分享的是,第五章讀完就很有感的練習題:粉絲團的經營內在動機。
我為什麼願意在下班後額外花時間想主題、寫腳本、自導自演錄製衛教影片、後製影片,寫衛教文章、在網路上回答問題。
這些都是無償而繁瑣的工作,能夠樂在其中的原因正是「使命感」。
因為可愛的你們每一次的回應與提問都讓我知道,原來大家需要且喜歡我做的影片/文字衛教,這對大家的生活/育兒有正面的影響,而且讓我覺得充滿了使命感,有滿滿的熱忱繼續下去。
經營粉絲團雖然耗時又累又不會加薪加假,但是使命感讓人感到「自己正在從事一件高於小我的事情」。
書中還提到了華人社會的「孝道」、Apple公司的「果粉」遍佈全球也跟第一項核心動力:重大使命與呼召 有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書來看看。
#第二項核心動力_發展與成就
歐醫師分享的第二個例子是本週才剛得到家長回饋的事:鼓勵孩子喝水。
我在門診總是叮嚀孩子要多喝溫水,同時會隨手拿起診間的小紙條,寫下日期、畫上方框,然後告訴孩子:「歐醫師跟你/妳說,回家之後可以喝完一杯水就打一個勾勾,打滿勾勾就回診了,到時候歐醫師送你三張貼紙😊」
就在讀書會的當天早上,孩子回診時開心驕傲地拿紙條給我看:「我喝完了!」媽媽說:「這方法真的有用,平常他都愛喝不喝的。」
其實正是應用了第二項核心動力:發展與成就。
書中提到這也是遊戲當中常見的元素—點數、徽章、排行榜(PBL)。人們被成長以及必須達成某個特定目標的感覺驅動,透過展現進度與成長帶來動力。
書中舉的一個例子是「領英」在個人檔案與履歷輸入的「進度列」設計。
他們設想使用者在加入階段初期會因為這些工作繁瑣而放棄,因此在檔案左方加了一個進度列的遊戲技巧,顯示使用者檔案完成的進度,而這樣的作法讓「領英」的檔案完成率增加了兩成。
#重點摘要:
基於 #以人性爲出發點 的核心價值,作者提倡 #遊戲設計 的概念,目的是為了幫助大家思考如何應用「遊戲化」於解決難題,舉凡每天的記帳、工作中枯燥的例行公事、產品行銷、品牌推廣、甚至可以延伸到人生目標的設定(例如戒菸、減肥、健身)。
—童書推薦—
📖城邦集團旗下的《枕頭仙人》
故事講述了主角枕頭仙人和他收養的兩個徒弟—棉被、床墊—的助人旅程。
歐醫師覺得這系列的故事書適合當作2~8歲孩子的床前讀物,透過故事的方式,教導孩子「利他」、「助人」、「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
透過故事傳達概念是一種很自然的教學方式,我認為也很適合應用在寫作技巧當中。對孩子品行的養成有正面的示範之外,孩子也在讀故事的過程中認識了顏色、角色、事件、狀聲詞、擬聲詞等等。
再大一點的孩子開始識字的過程中,還可以利用故事書請孩子讀給爸媽聽,藉此機會讓孩子練習認字、朗讀。
因為故事中有人物、場景、情節,孩子不會覺得枯燥,不知不覺就在「遊戲化」的過程中完成了學習的任務😊
#囉嗦病犯了讀書心得不小心就寫了好多
#好書推薦喜歡的人留言+1
#童書推薦想看更多推薦的人留言+2
非常感謝昨晚讀書會的夥伴們熱烈的討論,對於我的粉絲團給予的回饋都讓我更有信心經營下去。也歡迎你們來留言點菜(想看什麼樣的衛教主題呢?)
特別感謝城邦集團旗下布克文化提供《枕頭仙人》1、2
謝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