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OOXX】
【這個醫師不但撩落去,而且還撩得很深很深】
一個得到第四期下咽癌的病人加弟,常路倒街頭。當我準備為他治療,診間卻擠滿加弟的鄰居。他們七嘴八舌地大聲抗議,要我「千千萬萬不要治療加弟,否則我就是壞人……」。
「做醫生的,縱使在戰場上碰到敵人受傷,也要醫治他。更何況,他只是路倒。」我回應。
一年過去,在我的手術下,加弟治療狀況良好。加弟回來複診時,頭髮都不再凌亂,衣服也十分乾淨、整齊。
宛若新生。我看著加弟,心裡甚是安慰。
/
「你以為你手術很厲害,是不是?我們恨你,恨死你了。」有一天,我剛結束門診,正準備休息,卻突然進來一對母女,她們劈頭就罵。
原來她們是那位下咽癌病人──加弟的太太和女兒。從她們口中,我才知曉在我面前一臉無辜且聽話的加弟,其實動不動就出手毆打妻女。而加弟路倒街頭那段時間,卻是加弟妻女最安全平靜的時光,因為她們不用再擔心受怕,會被加弟施暴。沒想到,現在加弟身體好了,又開始對妻女施以拳腳。
此刻,我也才終於明瞭,為什麼一年前,加弟的鄰居們會百般阻止我治療加弟。
而加弟妻女此次前來,是希望我白天時能讓加弟不要到她們的小吃店搗蛋,否則她們日子過不下去了。
我很同情這對母女,但我只能無奈對她們說:「我可以請社工師和精神科醫師一起參與加弟的治療,但我無法干涉加弟的生活。」
「你可以的。因為我爸爸只有到醫院來看你時,行為才會正常。」加弟的女兒說。
……(未完)
/
當我讀到這裡時,我心想,這位醫師秉持身為醫師的職責,營救每個需要他救治的人,但如果還要做更多,恐怕是世界上無論任何一個醫生,都顯然力有未逮的。
但這位醫師不但撩落去,而且還撩得很深很深。
醫師開始想,他可以用什麼理由,讓加弟每天到醫院報到,而不去加暴、騷擾開小吃店的妻女?
一、 天天到醫院看病?健保一定會刪,不行!
二、 打掃醫院環境?加弟會溜出去,也不行!
三、 只有把加弟留在醫院,醫師才能看住他。但加弟沒有受過醫學教育,如果加弟留在診間,他能做什麼,又不會影響看診。
有了,醫師想到可以讓加弟清洗耳鼻喉科的器械。
這招很管用,加弟不再加暴妻女,所有人都安心度日。
但幾個月後,加弟做膩了。
而當加弟看到醫師禮拜天都到醫院做動物實驗時,他提出主動參與的想法。
醫師同意了,而加弟也做得很好。
只是,沒想到,這是另一個醫師主動跳下的火坑……
欲知結果,請看由陳光超醫師所寫的《有溫度的手術刀──一個頂尖外科醫師的黑色幽默》一書。
/
你或許會覺得陳光超醫師也太癡傻了,他為什麼會對一個第四期下咽癌的路倒病人,以及他的妻女設想這麼多、付出這麼多,有人會感謝他嗎?好像也沒有。
但陳醫師為什麼願意這麼做?他不怕幫自己惹上更多麻煩嗎?不怕被家屬提告嗎?(書裡有一篇,家屬都將錄音機直接放在診間桌上了……)
我想陳醫師並不是不怕,但他更是覺得,身為一個醫師,身為一個人,有些事,他可以幫忙,那麼,他就會去做,去付出。
而他的這份心情,就是潛伏在荒誕癲狂又諷刺的真實醫療故事之下的一股股暖流。
(Muse Chan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MandyStyle曼蒂妝什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相信大家都聽過 #近視雷射,今天要從 #做手術的理由 開始跟大家分享起! 00:01 分享去做眼睛雷射的原因 03:07 術前檢查 05:30 進入眼睛雷射手術室 08:01 雷射手術的感受 10:36 雷射完當天晚上的視力 手術主刀醫師: 大學眼科 #邱立祥醫師...
做手術的理由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和你介紹一本書,中文名叫《成長的邊界》,作者是大衛·愛潑斯坦。這本書的英文名非常簡潔,就是一個單詞「Range」,我把它翻譯成「廣度」,後面我們也用《廣度》來稱呼這本書。
你可能知道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書《異類》,分析成功者為什麼能夠成功。我們之前的來信里也提到過這本書。而這封信要和你介紹的《廣度》,恰恰提出了和《異類》針鋒相對的觀點。
簡單來說,《異類》提出了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強調「刻意練習」、成為專才的重要性;而《廣度》這本書就如它的標題所言,更強調「廣度」在成長和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兩本書的觀點,談一談廣度和深度的問題。
愛潑斯坦為什麼反對「深度」?
先簡單介紹一下《異類》和《廣度》兩本書各自的主要觀點。《異類》一書中有三個非常鮮明的觀點,《廣度》主要針對前兩個,我們就重點談兩本書有交集的地方。
先來看《異類》的第一個觀點,就是大環境和起步的時間很重要。你生對了時代,就有更大的概率成功;甚至你生對了月份,一開始比同年級同學大了幾個月,容易成為孩子王,後來就更有可能成為領袖。《異類》的第二個觀點,就是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講什麼事情要做好,需要有一萬小時的練習。
針對這兩個觀點,《廣度》這本書又是怎麼說的呢?
《廣度》的第一個觀點,就是認為早期優勢或者說早期的刻苦練習對於長期發展來講幫助不大。《廣度》的第二個觀點,就是它的副標題,講在這個專業化的世界中,通才更能夠取勝。
簡而言之,《異類》強調起跑線上的優勢,一開始佔優,後面就越發展越好;而且強調人要投入大量練習,成為專業化的人才。《廣度》則認為,早期優勢沒有那麼大的作用,比起專業化,現在的世界更需要的是通才。
《異類》的觀點你應該很熟悉了,也是現在社會的一種主流觀點。這封信我們介紹《廣度》,就稍微展開看一下《廣度》的作者愛潑斯坦是怎麼論述他的意見的。愛潑斯坦從四個角度論述了自己的觀點。
首先,愛潑斯坦把世界上的事情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規則明確的事情,比如學鋼琴、打高爾夫球、做銷售、編程序,成功的標準非常清晰。在這些事情上,一萬小時定律是成立的。
但是還有第二類事,就是大量規則不明確的事情,比如創業。我在之前的信中講過,成為億萬富翁比登上珠峰更難,因為後者目標清晰,訓練方式固定,而前者沒有可以遵循的通用標準。愛潑斯坦認為,對於這樣的事,就算投入大量時間練會了一個單一技能,意義也不大。愛潑斯坦還特別提醒,要警惕那種「因為自己手裡有了一個錘子,因此看什麼都是釘子」的思維方式。
其次,愛潑斯坦講專業人士的判斷未必就更可靠。有的專業人士過於相信自己的訓練和固有的方法,結果有時候表現甚至不如普通人。這樣的例子我們見過很多,比如對股票的預測,對選舉結果的預測等等。
愛潑斯坦還舉了一個很特殊的例子。他說一項研究發現,每年心臟病專家聚集起來開年會的時間段內,心臟病患者死亡率反而會降低。這項研究推測,可能是因為心臟病專家忙於開會,沒時間做手術,而手術本身有風險,因此手術總量減少帶來了患者死亡數量的減少。換句話說,有些患者不做手術可能還能活過這段時間,結果因為做手術反而喪命了。這個統計結果提示,專家的判斷也有可能是不準確的。
第三,愛潑斯坦認為,方向比毅力更重要。愛潑斯坦也承認毅力是個好東西,但一味堅持、永不言退,甚至一條道走到黑,卻未必是美德。
愛潑斯坦講,世界上成功的道路千千萬,你怎麼知道自己選的路就是對的呢?如果走在錯誤的道路上,那越有毅力可能越糟糕。
《廣度》這本書講了許多改變人生道路而成功的名人故事。其中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梵高。梵高年輕時做過牧師、傳教士、店員、藝術品交易員,對每份工作梵高都做得很認真,但就是做不出成績。直到接近三十歲,梵高才開始學習繪畫,並且迷上繪畫藝術。我們知道,最終他是作為畫家而流芳百世的。
最後,愛潑斯坦還舉出了很多實際案例,說明很多成功人士不是只懂某個領域的專才,而是廣泛涉獵的通才。這樣的例子你肯定也能想到不少,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通過上述分析,愛潑斯坦提出結論:面對複雜問題、特別是沒有明確衡量標準的問題時,廣度比深度更有用。人要懂得放棄和退讓,不要一根筋只知道往前走。後退一步看似多花了時間,但可能因為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反而省了時間。每一次拓寬人生道路的嘗試,只要處理得好,都會成為人生的閱歷,並不白走。愛潑斯坦舉了喬布斯的例子,講喬布斯當年旁聽的一門書法課,後來對他設計麥金托什電腦和其他產品發揮了作用,因為喬布斯對藝術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這門課。
要廣度還是要深度?
介紹完愛潑斯坦的觀點,問題來了:我們該信誰的呢?是《異類》作者格拉德威爾說的刻意練習、成為專才,還是愛潑斯坦說的多加嘗試、追求廣度?兩位作者都舉出了很多現實案例支持自己的觀點。當然可能你也會覺得,兩人的觀點並不完全矛盾,也可以並行不悖。
但我們在生活中要面對的問題往往更加實際。比如你剛下班,接下來有一個小時的自由時間,你到底應該做什麼?對此我們必須有一個選擇,因為做了這件事就不能做另一件。如何選擇呢?其實還是要回到理性的分析上來,而不是聽信任何現成的答案。
我常常講如果你不知道做什麼,就想一想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不妨按廣度和深度兩個維度,把人分為四類。
第一類人,既沒有廣度,也沒有深度,這自然不是我們的目標。
第二類人,既有廣度,又有深度。這種人通常是天才,比如達芬奇、牛頓、愛迪生、喬布斯,還有用數學建模來進行投資的文藝復興公司創始人詹姆斯·西蒙斯等等。不過,這類人的數量在世界上可能連萬分之一、甚至百萬分之一都不到。我們雖然能講出不少這樣的名字,但這是因為他們站在聚光燈下,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看看身邊,這樣的人可能一個也找不到。當然,如果把要求放低一點,只說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人,可能還是能找到一些的。
再看第三類人,有深度,沒有廣度。這種人我們身邊應該有不少,或許我們自己就屬於這一類。
第四類和第三類反過來,有廣度,沒有深度,這樣的人也比較多。
簡單分析一下:第一類人我們不用考慮;第二類人雖然你我都很嚮往,但很難成為這樣的人;那麼我們主要考慮的,就是在第三類和第四類中選擇。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結合你自己的情況,要成為第三類或第四類,哪一種對你比較容易?此外,第三類和第四類人,在生活中哪一種相對更受歡迎、更容易成功?根據我自己的觀察,答案是第三類,也就是比起有廣度沒深度的人,還是有深度、但廣度有所欠缺的人更容易成功一些。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完全不贊成愛潑斯坦的看法呢?並非如此。我專門和你分享這本書,正是因為雖然愛潑斯坦和我的觀點不完全一致,但仍然給了我很有益的啓發和提醒。他提醒我們,做事不要死鑽牛角尖,要注意看方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情,要嘗試各種新東西。實際上,愛潑斯坦講的「廣度」也不是蜻蜓點水、多而不精,他也談到了在保持一顆開放心靈的同時,我們也要選擇某個領域往深里走。
怎麼讀書才能為我所用?
最後,借著《廣度》這本書,再和你談一下讀書這件事。我們在閱讀他人想法和接受他人經驗的時候,有一個很容易進入的誤區,就是當那些想法和經驗特別符合我們的胃口,我們就會非常順暢、甚至不假思索地接受它們。
有的人讀了《異類》這本書,聽到了一萬小時定律,覺得很有道理,然後就為自己簡單低水平的重復工作找到了理由;被其他人問起來,就抬出一萬小時定律當藉口。同樣的道理,有的人讀了《廣度》這本書,就為自己不能在一條路上深入找到了藉口,說自己是要成為通才。很多人說是讀書,只是不斷為自己找藉口而已。
實際上我們讀書的時候,對於作者的觀點,既不應該輕易接受,也不應當直接拒絕。不同視角、不同觀點的書,往往能給我們有益的啓發。
比如有人覺得一萬小時定律很有道理,但自己試了好像不靈,就不知所措了。這時你讀到《廣度》這本書,就會發現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立,還需要其他條件,比如只有對於可以清楚衡量、可以明確追蹤進步的目標,一萬小時定律才有效。這樣一來,兩本書中看似不同的觀點就起到了相互補充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多讀書,而且要讀不同的書。
一本好書,不在於它的觀點都符合你的心意,而在於它能夠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視角,啓發你的思考。因此,即使我不完全贊同《廣度》的觀點,這本書仍然值得一讀。
小結
如果你自己讀這本書,也要記住我們讀它的目的是接受它的啓發,而不是聽了那些遙遠的故事就放棄努力。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比起廣度,更欠缺的還是毅力。成為通才並沒有錯,但更多人只是把「成為通才」當成了半途而廢的藉口。
當然,對於格拉德威爾和愛潑斯坦的觀點是如此,對於我的觀點,也是如此。我的結論應當是啓發你思考的材料,而不應該直接成為你的結論。瞭解了這兩本書,你更應當運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和審視,找到適合你自己的進步道路。」
做手術的理由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的性別我決定,我的身體我作主!」
⠀⠀⠀
3 年前,跨性別者小 E 向戶政事務所要求,希望能將身分證上的性別從男改為女,但卻因為缺乏「摘除器官手術完成診斷書」,而遭到戶政單位拒絕。不過,在昨天出爐的訴訟結果中,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基於 #憲法保障的性別自主權,以及 #法院的事實調查 等理由,判決跨性別者小 E 全面勝訴。
⠀⠀⠀
看到這樣的判決結果,讓我非常感動,在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律師們的努力之下,讓台灣的性別平等道路上,再度走到了另一個里程碑!
⠀⠀⠀
就像辯護律師所說的,法官在做出這樣歷史性的判決時,需要非常大的勇氣,許多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卻都因法律缺乏或行政部門怠惰,導致在現實生活中不被落實跟保障;這樣的判決,明確認定了內政部要求跨性別者變更性別要強制動手術,是違憲的、缺乏法律授權;要求手術,也不符合比例原則跟平等原則。
⠀⠀⠀
#違憲的函示duck不必
⠀⠀⠀
這份判決反映出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內政部在 2008 年頒布的函釋大有問題!判決書中提到,這項函釋違反了法律保留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法官更直言,「沒有合憲的行政規定,沒有遵循的必要」!
⠀⠀⠀
綜觀國際,2017 年歐洲人權法院就認定,法國要求以手術作為變更性別的要件,已違反了歐洲人權公約的規定;世界上也已有 30 個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等,早就將手術從變更性別的條件中移除。
⠀⠀⠀⠀
反觀台灣,當國際間都在檢討改進跨性別者的換證規定時,內政部卻自顧自地沿用 2008 年的函示,對於民間團體長期的訴求、社會大眾對多元性別態度的轉變,毫無反應,甚至,變相成了跨性別族群身上的沈重枷鎖。
⠀⠀⠀
今早伴侶盟的記者會中,律師沈痛呼籲:「本案是個敲門磚,贏得指標性的勝利,但是如果內政部像跨國同婚一樣不願變更違憲函示,一個個當事人就必須透過一件件訴訟爭取權益,只是無端浪費司法資源。」
⠀⠀⠀
我也要在此呼籲內政部,請重視本次判決,撤回這則違憲函示,讓跨性別者獲得合理對待!
⠀⠀⠀
⠀⠀⠀
#迎接友善日常
⠀⠀⠀
其實,在這樣的判決新聞出來之後,引來了許多不是那麼友善的言論,這些語言,其實都是來自於對跨性別族群的不理解,當事人小 E 也因為這樣的壓力,而無法親自站在鏡頭前。
⠀⠀⠀
但她透過文字傳達的心聲,值得你我重視:
⠀⠀⠀
「在跨性別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在尋求溝通、接納,這次的判決結果,幫助了像我這樣的人,在未來還沒有動手術,或在動手術的計畫時,走得更順利。希望可以藉此消除大眾的偏見,希望跨性別者不要在群體中,再度成為被另眼相看的人。」
⠀⠀⠀
先天性徵與性別認同是兩件事,不應強制綑綁。這次的判決結果,是跨性別者爭取權益的里程碑,希望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你我,都能不吝惜聲援的聲音,一起努力,直到每位跨性別者、每個人,都能不被另眼相看為止。
⠀⠀⠀
期盼在未來,台灣可以不只是亞洲同志的燈塔,更能成為亞洲跨性別者的燈塔。
⠀⠀⠀
讓友善,成為日常。
⠀⠀⠀
最後,再次恭喜小 E 可以拿著判決書到戶政事務所,加入女性同胞的行列!
做手術的理由 在 #MandyStyle曼蒂妝什麼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相信大家都聽過 #近視雷射,今天要從 #做手術的理由 開始跟大家分享起!
00:01 分享去做眼睛雷射的原因
03:07 術前檢查
05:30 進入眼睛雷射手術室
08:01 雷射手術的感受
10:36 雷射完當天晚上的視力
手術主刀醫師:
大學眼科 #邱立祥醫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YXyY_COWPA/hqdefault.jpg)
做手術的理由 在 蒼藍鴿聊醫學EP179 | 【我不做近視雷射手術的原因? 該擔心 ... 的推薦與評價
我不做近視雷射手術的原因? 該擔心後遺症嗎? Smile全飛秒是什麼?】 本集聊聊#近視以及主流的#近視雷射矯正手術。有些人厭倦頻繁配戴眼鏡、隱眼, ... ... <看更多>
做手術的理由 在 Kronii去做手術的原因是....?『Hololive中文翻譯』『Ouro Kronii』 的推薦與評價
本頻道主要慢火烤老肉以及合集燒烤希望各位蛙蛙們會喜歡,也歡迎加入蛙蛙小窩~如果喜歡的話, 點讚和訂閱,你們的認同,是給我最大的動力~『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