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原始播出時間20210601 原始影片: https://youtu.be/ypGHRgicHeY 簡單的來說,就是郭正亮相信當局人性未泯,最後會找個理由讓bnt疫苗進來,但我個人不相信利益當前有人性未泯這件事,光看今天高端漲停,光看最近各種側翼窮凶惡極就知道了,利益當前沒有人性,利益當前人命...
「個案概念化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個案概念化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個案概念化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個案概念化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個案概念化意思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個案概念化意思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個案概念化意思 在 兒童職能治療師 吳宜燁 All for Kid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個案概念化意思 在 【概念文】個案概念化.... -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 ... 的評價
- 關於個案概念化意思 在 認知行為治療個案概念化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個案概念化意思 在 認知行為治療個案概念化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個案概念化意思 在 認知行為治療個案概念化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個案概念化意思 在 ACHPPI Webinar - 接纳承诺治疗ACT个案概念化实操 - YouTube 的評價
個案概念化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譚新強:中國如何防範四個封閉
文章日期:2021年9月10日
【明報專訊】近日我有兩個家人,從加拿大往上海探親,聽到他們千辛萬苦的經歷,才深深體會到中國的治疫有多麼認真。出發前,當然先需要安裝健康碼,且要拿到綠色認證,所以他們就預先去當地一間化驗所做抗體測試。因為他們已接種兩針Pfizer/BioNTech疫苗,所以驗血報告就當然顯示有抗體。但當他們去到機場辦理登機手續時,卻因為健康碼仍然紅色,而竟然被拒絕登機。他們馬上感到彷徨,不明白為何被拒,就到處問人,結果一位來自內地的年輕女生,好心解釋他們去錯了地方,做錯了測試。
原來必須去一家中國人開的化驗所,做一個特別抗體測試,能辨認出抗體來源,是來自接種疫苗,還是來自自然感染,中國的要求是抗體必須來自疫苗,健康碼才可變為綠色。我的這兩個家人,一個是專科醫生,他太太是化驗師,都可算是行內人士,但竟然他們之前從未聽過有如此精準的測試,他們也佩服中國的化驗技術,非常先進。無論如何,結果他們就去了這間中國人開的化驗所,再做測試,證明抗體來自疫苗,健康碼轉綠,就第二次登機成功,到了上海後經過兩周隔離,現在與家人團聚,非常開心。
我絕對相信只有如此嚴謹政策,才可帶來如此清潔和安全的內地環境,每十萬人的COVID感染和死亡率,都是美國和整個西方的百分之一以下,的確值得被表揚!但我有兩個疑問,這個至今非常成功的零容忍政策,可否長期延續下去?另外,如要零容忍,中國幾乎必須長期維持封關狀態,此政策將帶來什麼後果,除預期內的,會否亦帶來一些意料之外的後果?
內地嚴謹封關料維持至明年底
中國當然不承認封關,仍不停說歡迎外國朋友來中國自己親眼看看情况,數天前更擴大前海面積7倍,繼續鼓勵香港融入大灣區云云,但事實仍是中國封關已近兩年,當然不會永遠,但如再封一年,已是一段很長時間,全球局勢已可出現風起雲湧變化。
從我家人親身經驗,除發現中國醫學化驗科技,一日千里外,另一更重要啟示是原來現在中國,是不容許和不歡迎任何曾經感染過COVID的人進入,其實這是一個頗為驚人和極端的政策!須知道,除抗體測試外,登機前、入境前後,當然亦要求每名旅客做多次核酸測試,確認即時沒有帶菌,所以抗體測試的重點並非找出帶菌者,而是真的拒絕任何曾經感染過COVID的人入境,包括已復原的人!
官方統計,全球測試出感染者數目已超過2.2億人,估計真實數字可能超出10億人,即是說,中國可能拒絕多達全球七分之一人口進入!再想一下,既然中國這麽用心設計出一套這麼精密的測試,加上健康碼和一系列隔離,以及索源追踪系統,更令我更相信這些嚴謹、接近封關的政策,必將維持一段頗長時間。再加上明年冬奧,和中國的政治時間表,不少人已意會到中國的嚴謹封關,大概率最快都將維持至明年底或2023年初。
有些人說,中國不會長期封關,只需全國約七成至八成人接種兩針後,即可馬上全面通關。我也希望是這樣,但我認為機會不大。首先現在全球最流行的Delta variant,傳染度比之前的高很多,R0可能高達8至9,所以Herd Immunity(群體免疫)的臨界點可能高達90%,再加上COVID的變異速度也超高,大大影響疫苗的有效度,亦需不停調校成分,所以整個Herd Immunity概念已沒甚意思。加上中國至今以傳統滅活技術疫苗有它的好處,較安全和較清楚長期副作用,但無法否認全新mRNA技術的疫苗,有效率確高於傳統滅活。所以如果開關,即使接近全民接種疫苗,還是極大可能將見到感染個案大幅上升。當然如打了兩針或更好的三針,死亡率必將大跌,但至今中國的零容忍政策不止是零死亡,是更強勢的零感染!
零容忍政策不止零死亡 更要零感染
當然其實大家最渴望的是全球疫情早日過去,所有人生活回復「正常」。我也希望如此,但我一早已預計COVID將由pandemic(大流行)演變為更麻煩的endemic(風土病),且某程度上,人類歷史將可分為B.C.(Before Coronavirus)和 A.C.(After Coronavirus),不幸似乎已應驗了。Endemic的意思是COVID將揮之不去,永久流傳,且不斷變異,確跟flu(流感)有點類似,但即使經過多次變異,疫苗發展和療法的進步,CFR(Case Fatality Rate)仍徘徊在1.5%,仍是流感的10倍以上,絕不可完全不管。
數天前跟一位外國的頂級策略師通話,他指出全球只剩下中國內地、香港(可能加台灣?)和新西蘭,仍堅持零容忍政策,連日本、新加坡和澳洲等地,都已不幸失守,或逐漸放棄嚴控疫情政策。他悲觀地認為Delta浪是無法抵擋的,北半球夏季已如此厲害,到了進入秋冬將更嚴重,擔心連中國也將失守。他更認為接種疫苗也只不過是權宜之計,真正感染過COVID後的抗體才最有效,但我認為此說法並不科學,看到研究報告,打完任何技術的booster第三針後,抗體量都比兩針或感染COVID後的高很多。
港人未能無隔離進內地 令人費解
習慣了香港的安全環境,當然希望他的預測是錯的。但秋冬確可能是高峰期,所以連香港的嚴謹旅遊政策,亦必將繼續。早前歐洲商會警告如香港繼續封關,他們很多會員將無法忍受,更將傷害香港營商環境和國際中心地位。但港府已作出回應,現在香港和內地的治疫成功,得來不易,但至今香港仍未能與內地通關。如香港疫情失守,更將無望與內地通關。其實香港早已本地清零,近日逐漸開放單向來港通關,是好事,但仍未能讓港人自由無隔離進入內地,實在令人費解。固然可能跟香港未行使健康碼有關,但相信亦有其他因素,包括冬奧前不願冒任何風險,擔心部分香港人更可怕的思想病毒,和一改從前過於遷就香港人的呵護政策。
更重要的問題是,長期封關對中國內政以及外交關係有何影響?我觀察是要慎防四個封閉:
1. 封關後,似乎中國就認為這就是做「大掃除」的最好時機。近月中國明顯加速各方面改革步伐,包括教育、地產、醫療、互聯網、資本市場、文化、外交、軍事,和更核心的意識形態。中國過去40年,最成功有兩點,就是和平崛起和拋開意識形態,以實務發展為先。我仍希望中國能保持和平崛起,但當然在台灣、南海以至阿富汗等面對各種挑戰。我早已指出中國未來發展將需要一套較完整但仍務實的經濟甚至政治理論基礎。拉倒大家都知道大有問題的西方發展模式容易,尤其美國企圖以QE解決所有問題,導致社會分裂,但如何發展一套全新模式需要很長時間。中國各政策,分開個別來看,都有一定道理,亦大受內部歡迎,但加起來,就有點快速豪賭一舖的感覺。中國是一個大國,行事應否較慎重和穩定,值得討論和反思,亦當然需要考慮對外交,軍事,和世界和平的影響。即使各政策對治疫、氣候變化、貧富懸殊等問題有幫助,但無意中反加深外國人對中國的誤解和偏見(不止投資者),從而增加了戰爭的風險,這就要非常小心了。
加快改革如豪賭 反加深外國人對中國偏見
2. 數據年代中,既然中國封了旅遊的關,其實更需要開闊互聯網和傳媒等的資訊流通關,但不幸在最關鍵的過去一年多,雖說要講好中國的故事,但事實絕不見得在這方面有任何努力過。如中國與美國為首的西方繼續加深,像近日索羅斯這老人家竟公開批評Blackrock增加在華投資,警告將危害美國和西方的國家利益,其實情况已有點危險。
3. Blackrock確拿到中國第一張全資公募基金牌照,但其實中國金融市場和資本帳仍然非常封閉,尤其仍嚴控資金外流,形成人民幣地位與中國經濟規模極不匹配的危險情况。中國PPP GDP已是第一,佔全球的23%,但名義GDP仍是第二,佔全球只16%,且今年中國貿易順差急速擴大。從西方角度看,這就是故意操控貨幣,壓低人民幣匯率,採取不公平貿易政策,其實情况有點似清代早期,中國出售大量茶葉、瓷器和絲綢給英國,但拒絕購買英國貨,形成龐大以白銀為本位的貿易順差,英國才想出以鴉片來毒害中國人民的邪惡計劃,以此扭轉貿易平衡,最後導致戰爭。今天中國已非吳下阿蒙,不會受列強欺壓,但當然仍該避免戰爭!
4. 最後,中國人勤奮好學,素質愈來愈好,平均中國年輕人,對世界的認知,毫無疑問,肯定比平均的美國人,甚至大部分西方人都要好。但如封關太久,加上資訊開放亦不足夠,資本帳更不流通,實在有需要提醒國人,切記千萬不可連重中之重的思想,都逐漸封閉起來!
(中環資產擁有Pfizer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個案概念化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過去這兩週,我在進行自己的自我內在更新,是我自己的另外一個循環,當然我的外在顯像也非常不客氣的反映回來一些事,我誠心感謝。
因為生命中所有一切都是在協助我們記得我們本來的樣子,所以 ... 以下文長慎入。
1.
在身心靈領域或"spirituality"裡面,有一個現象是:只想要光與愛, love and light, 每天namaste. 但不肯面對或接納自己的黑暗,甚至把黑暗、低迷、及所謂的“負面情緒”當成是不好的。
我當然曾經也有過,就幾年前而已。
那時剛離開一個自己很不喜歡的地方,還有當時很不喜歡的親密關係跟工作環境。來到峇里島後,大概因為那時沒有任何(自以為的)束縛,覺得生活無限可能,所以自然遇到了很多 love and light, 也遇到我的靈魂伴侶。
但我那時有一些很深的恐懼,有很大一部份的我還在沈睡,是那時的我自己還沒看見的東西。當時我還沒有進化到現在這個階段,所以面對恐懼或不舒服狀態的方式就是壓制、逃跑或推卸責任。
就在我還沈浸在love and light,忽然發生一件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很大衝擊的一件事(這我在社團裡初期的影片裡有簡單的提過。)
那時覺得也太荒謬了吧,什麼八點檔劇情,但當時我還沒有真的對"現況不重要"有現在的理解度,所以我打電話給很多朋友,一直描述我的現況。而且每次跟朋友見面,我要馬就是會開始講我的現況,要不然就是害怕我講自己的現況會造成更多不喜歡的狀態(當然這個害怕也都投射出來了😂)
我沒有接納自己的每一個樣子。那時我有很大的嫉妒跟不安,我認為我的嫉妒是造成我不安的原因(殊不知不安就只是不安、嫉妒就只是嫉妒。)
我記得那時我參加了一個薩滿呼吸法 (shamanic breathwork) 的工作坊,在團體分享時,我說“我想要除掉那個會嫉妒的自己”。
帶領工作坊的Z只問了我一句話:你為什麼要抗拒和批判那個你?那是愛嗎?
在那個當下我有被打醒 —— 那個工作坊結束後,我有咀嚼Z的話,不過那時頻率在哪,我也就只能實踐多少而已。
我知道能量、我知道頻率,但我不知道該怎麼“掌握”自己的情緒。我會"好"一段時間,然後現況又會出現某些事讓我崩潰。
這其實也就是一年多前而已(感覺好像是一個光年以前 😂)
我像很多人一樣,一直在找新的方法,看了超級多影片、讀了超多書。每次覺得好像好了穩定一段時間,就又會出現一些現況讓我很崩潰 😂。
沒接納每一個面向的自己等於在拒絕自己,同時也在拒絕現況(提醒:不接受現況、或和現況妥協跟拒絕現況是不一樣的。)但我還是只想要love and light,這也是為什麼社團初期我分享很多肯定句,因為我只想要focus在love and light.
光與愛能不能戰勝一切?不行,因為從頭到尾根本沒什麼好戰的,會戰是因為我們自己創造了對立。而太多的love and light也是一種毒品,也是會上癮,太多的love and light會變成開始批判各種不舒服(黑暗),進而進入受害者模式。
這樣說來,我住的community之前根本就是毒窟 😂 超多人在靈性逃避 (spiritual bypassing), 包括我。
這也許比完全的沒自覺更危險,因為這是自我欺騙跟自我背叛,我沒看見那些不舒服也是自我投射,我反而批判是別人帶給我不舒服、是別人不應該。
我責怪別人對我不溫柔、不接著我、不聽我、不擁抱我,我也跟T說過「因為你這樣,所以造成我這樣那樣。」(還好T很做自己,沒讓我情緒勒索。)
我把力量給其他人,因為我把黑暗當成不好的、因為我還在自我對立、我還沒有徹底自我接納 —— 我還在好與壞、對或錯。
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看見,黑暗是我,我也是黑暗 —— 而沒有黑暗,哪來的光。
We are both.
我一再的逃避跟責備黑暗,我的內在宇宙就一再的送出黑暗給我體驗 —— 你越抗拒的事情,它就會越大聲。每一次我都想逃跑,每一次都繞了一圈回來面對。
但同時,我也覺察到,是因為我有在跟宇宙"要"一些事情,有一個角色或狀態是我要去Be的,所以這個"衝擊很大"的事,正是來讓我學習、去獲得那些工具的"橋段"。
這條橋我走了很長一段時間,我現在還在走,我覺得他沒有終點,因為我開始看見靈魂的永恆,然後我從抗拒這條橋到現在可以開心的在上面跳舞。
你的路就是你的路,不是在於你選擇用什麼方式,而是你選擇用什麼感受和視角來看待。
花了多長時間再也不重要了,因為時間已經失去了意義,重點是旅程。
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路上。
我開始感謝所有一切,包括那些過去被我靠北到要死的人事物。
I am grateful.
-
2.
你記得小時候,或者我們在看待某些孩子時,大人常常會為孩子道歉,說「童言童語,不要當真。」急著替孩子道歉嗎?
但這些童言童語常常就是最老實的實話,是活在積年累月的謊言裡頭的大人泡泡太厚,才無法接受這樣的真實。
所以我們開始洗腦孩子所謂的待人處事、所謂的委婉、所謂的"同理心",想要純真的孩子來配合大人自己的尚未處理的傷痛。
於是變相的,這成為另一種傷痛的延續和輪迴 —— 孩子覺得話語權被壓抑、孩子覺得自己說這個不對說那個不對,孩子最後不敢說,孩子開始自我否定。
這剛好是前一陣子個案問我的問題,她問我同理心是否很必要,這也是我之前在IG上分享過的影片。
我們在跟別人要同理心時,其實真的在要的,是同"情"心。
所以我說,我承認在一般人的眼裡,我的確是個沒什麼同(理)心的人,因為很多人只是想要你去聽他被自己情緒操控的“理”,但那根本就不是理。
同理心是:我知道你的感受,不管我現在在不在這個頻率上,我都不會跟著你的情緒起舞(理性)。如果你想要我聽你說,我可以聽你說,我願意hold住這個空間不帶批判(對你或對你在批判的人事物)。你沒問,我也不會給你解決方案 —— 我會做一個聆聽者。
Let's face it - 有些人想找你訴苦就只是想要找人倒垃圾而已。那你自己要不要做那個垃圾桶就是你的決定,如果他根本沒有想要你給他解決方法,你給了他也不會聽。
當垃圾桶不是壞事喔,只要你願意,不過這是另一個話題,我就不贅述了。
#知道自己界線在哪
3.
上面所提到的,其實是我想要講清楚的、關於"我"是什麼,還有我現在所提供的服務到底是什麼 ——
現在有些人會稱呼我為「老師」、「教練」,其實對我來說是有點彆扭,我花了蠻長一段時間在做自我定位。
我的確好像是在教一些東西,但好像有些人會誤會我教的只是「方法」—— 老師或教練這些都只是標籤而已,它變成一個限制。
畢竟有些老師就是只會教理論、教那些自己都沒體驗過的事,而有些教練要馬就是很逼人,要馬是一直說「加油喔你可以。」
所以我到底是什麼?這要提到另一件事:
除了社團裡,我沒有公開分享過這件事,連自己的個人版面都沒有,朋友裡也只有三個人知道而已,但我的外公在今年1月7日進入了他的下一個旅程。
我雖然沒能見上他最後一面,但我幾年前還跟他住在同一個城市時,他的一句話成為我這一生很重要的禮物。
我的外公之前是個傳道人,他一生服侍主,主也沒虧待他,一生豐盛。
他跟我說「只要你不斷的服侍主,主必看顧也必給予你源源不絕的豐盛。」
Now, 雖然我小時候在教會長大,但大概念大學時,我就決定自己不會再follow任何宗教,因為宗教還是由人建立的,很多訊息根本不是來自於神,而是人的小我。更何況有一些宗教領導者會提倡排擠其他信仰的行為,製造對立和分離,很多"神的話語"都被扭曲。
所有的宗教信仰其實都只是在描述同一件事,那就是愛,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包裝(行銷😂)
所以現在,我要請你跟著我一起看見 ...
所謂的神或主只是一個標籤(菩薩觀音媽祖阿拉也是),有些人稱他為宇宙。
是意識。
我用聖經來講,因為那是所有宗教裡面我最熟悉的東西 —— 聖經一開頭就很清楚的描述:"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創世紀1:26)
請注意,這裡是說“我們”,不是“我”。這句話裡所說的形象不只是長相,而是“能量”。
我們把神或宇宙看成我們以外的力量,但其實不然。
我們其實每個人都是神,我們是宇宙的延伸,但長久下來,某些宗教、政治和教育系統把我們每個人跟我們的內在神性分割。
所以回到我外公說的那句話,翻譯出來就是:「只要你不斷的服侍主(我自己),宇宙就會源源不絕的給你愛和看顧,你就會有源源不絕的豐盛。」
而所謂的服侍又是什麼意思?是服務,是無條件的愛自己、說實話、看見自己的力量、不為自己的真實感到抱歉。
所以我到底是什麼?我是神,你也是;我是意識,你也是;我榮耀我的神性,我也榮耀你的神性;我服務我自己,我也服務你。
而我的服務又是什麼?
他是光和暗、他是愛與真實、他是零恐懼。
時間跳轉到兩年前,我在另一個薩滿呼吸法的工作坊裡,我很清楚聽到一個聲音,他說,你是一個器皿,你也準備好了,那是我外公的聲音。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電影「露西」結尾那一段,露西消失了之後變成各種狀態,"I am everywhere." 這也是我現在的狀態 - "I am nothing and everything."
那個器皿只是在說我的身體而已,我什麼都是也什麼都不是,我是流動的,我是鏡子,我是意識,我是愛,我是你是什麼。
有個案熱愛我的no bullshit, 有個案覺得無所適從、有個案害怕甚至逃避。我不會去批判什麼,因為我自己也逃過,就是不同能量狀態而已。
這也是我完全記得和接納另一塊靈魂碎片的開始,那個小時候常常被指控說話太直接的自己,那個害怕自己如果說了真話就會被拋棄或不被認同的自己。
我不再覺得自己被誤解,我服務自己,我不會再為了取悅其他人或害怕失去什麼來降低我自己的頻率。
我不再害怕自己不被愛,因為我自己有源源不絕的愛。
所以我的服務是:
是協助你回到最真實的你,是放下所有標籤和定位,是知道自己是宇宙意識使用這副身體,運用自我投射的生活體驗不停進化。
是讓你自由、學會掌握自由,知道你本來就是自由的,所以我的服務對象,當然也是想要最終極的自由的,決定自己不要再被受害者情節綁架,想要記得自己力量的人。
我沒有在教你什麼,我只是可以進入很多種不同的狀態,然後不被那個狀態綁架或在那裡面迷路而已;也許你可以說我是探路者,探完之後,再協助你看見方向(但要不要跟著走就是你的事了喔😂)
至於接收理想現實,所有你真心想要的早就已經存在了,我根本不擔心你接收不到,你也不需要擔心。
All in good time.
p.s. 你能看到這裡也是很厲害,那也許某個層面上,你準備好要接收我的no bullshit 😂, 這不是心靈雞湯 love and light(這裡也沒有雞因為我吃素),想喝湯的可以轉身 —— 想要自由的,你可以加入 有意識生活 𓂀 轉變人生
如果只想喝點湯,去IG(是好像也沒有湯 😛)instagram.com/evolve.with.joanne
You are limitless. Remember who you are.
個案概念化意思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原始播出時間20210601 原始影片: https://youtu.be/ypGHRgicHeY
簡單的來說,就是郭正亮相信當局人性未泯,最後會找個理由讓bnt疫苗進來,但我個人不相信利益當前有人性未泯這件事,光看今天高端漲停,光看最近各種側翼窮凶惡極就知道了,利益當前沒有人性,利益當前人命不關天!
川普也不是沒有努力
方向不對啦
當時的故事我跟大家講一下
你知道跟台灣比起來就很感慨
因為有人一直拿來比
他說當年川普你記不記得他弄那什麼REGN-COV2
一個混合性雞尾酒
然後他說有效有效
那個是對他個人特殊治療可以用
那結果食藥署就說FDA
美國的食品藥物管理局就說
等等總統你不能個人偏頗的宣布說
這個東西到底怎麼樣
不行請讓科學說話
我跟你講一個最典型的
這個2019那個時候輝瑞在做疫苗
那川普就宣布說
輝瑞什麼時候會成功
2020
2020大概2月的時候
那川普反正就立刻宣布說他就要成功了這樣 對
那美國的這個衛生單位就反對
請注意這個是官
阿亮講的這個人是當官的
他不是在野喔
他直接說我引述他的話
他說總統我們講究是實證的醫藥證明
你要做臨床你要有實驗
你要經過交叉比對然後得到結果之後
你才能說有效才能說上市
這個是FDA官員出來講這個話 是
然後後來輝瑞都出來拜託總統不要再講了 對
輝瑞講的更明白
輝瑞聯合當時世界上9家最大的公司
推出一個活動叫stand with science
跟科學站在同一邊
跟科學站在同一邊裡面就一個講話比較直接的
就是他的意思呢就是
第一個我們尊重科學
那第二個我們希望這些疫苗
能夠盡量被全世界所有人能夠獲得獲取
acceptance ability
那第三個我們一定要以施打疫苗的人福利為最優先
第四個關鍵
我們希望政府跟所有我們這些廠商
都能夠遵守科學規範
也就是我們都能夠要求要做了三期
獲得夠多穩定的數據證明確實有效之後
才能夠進行緊急授權
這個就是一種志氣
我跟你講這不只是志氣
這種是一種科學人的堅持
就是他背後其實就講
因為你記不記得
川普那時候為什麼一直逼輝瑞
就是因為兩個月之後就要投票
他如果能夠提早上市至少騙一騙大家
川普就有可能會贏
所以川普拚死命的施壓
他對聯邦施壓他對藥廠施壓
這些公司都扛住了
都說沒有我們要照規矩來
可是沒想到台灣扛不住啊
阿亮你當年有想過
現在我們的食藥署
跟我們的這些官員會變成這麼沒有骨氣嗎
不是因為總統跟(前)副總統不應該表態
真的這我很意外 他們兩個人是怎麼樣
尤其你因為事實上你如果講國產疫苗
還有另外一家叫聯亞
那你為什麼那麼屬意高端呢 對
然後你那總統更直接講出日期
七月喔 對啊
這個實在是你把那個我們食藥署的那個審議過程
那你把他放在哪裡
因為那個還是有不過的可能性
先跟大家講
第一個二期解盲很有可能沒有辦法證明它的效力
要到了三期之後才能證明那個Efficacy
就是疫苗免疫的效力如何
所以連二期都沒有解盲
那其實4千個你要測量出那個效力程度不太可能 很難
很多網友在那邊瞎講
他說人家去年一整年是不是美國德國也都在等疫苗
人家那時候是因為全世界都沒有疫苗好嗎
所有人在賭
還有人又講說以色列也是啊
疫苗沒有製造的時候他就下注了
就跟我們現在講的高端跟輝瑞一樣
以色列那時候下賭注的時候
是為什麼 是因為全世界都沒有疫苗
他要提早投資
第一個目前Pfizer或者是Moderna
有宣布一個基本的概念
就是各國呢我通常跟中央交易 對對對對
我不跟地方省會交易因為這會產生運輸的問題
就我如果從你國家機場入境
那時候被國家扣押怎麼辦
所以第一個他服從這個事情
但是第二個他沒有說不跟私人企業交易
因為私人企業沒有這個問題
我跟你講這個阿宅我也研究了這個問題
我們這個就看衛福部要不要用
我們藥事法第四十八條之二
這個大家可以回去查 是
就是說你萬一出現了某個病
然後你國內沒有適當的醫藥可用
那你就可以專案授權讓人家進口製造或輸入
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對對對對對對
所以事實上我們衛福部如果要沿用四十八之二
他就可以跳開我們剛剛講的那個
三十九條的輸入包裝檢驗封緘跟藥證 對對對
而且跳開一定要中央政府去簽約啦你懂嗎 是
因為我就等於是授權給你這個企業嘛
說你就輸入吧
那我專案核准
就化解掉了啦
BNT事實上是一個小公司
很小很小的公司 對對對
可是這兩個土耳其裔的坦白說是很堅持研究二十幾年
用那個信使RNA的技術
信使核糖核酸
然後2020年3月上海復星
就剛好是他最前面的幾個投資人
我覺得很妙
他竟然是跑到波士頓去跟他們的人談
然後1月去談3月就決定下訂
阿宅我跟你講
真的一開始大家都不知道藥在哪裡
真的不知道
那真的撒大錢到全世界去投資的
就是美國中國以色列這些國家
以色列尤其是誇張的撒
沒有錯就是他們就是用VC的方式在找
結果2020年3月上海復星他是第一個
那因為他是第一筆錢
所以他當然就跟他要那個大中華
股份是不算多啦
那後來因為陸續有錢進來
他最後股權也只有佔0.7%而已
可是因為他是最早的錢
那他就順勢跟他說我要買大中華市場的代理權
那後來他就賣給他了嘛
輝瑞是4月進來2020年4月
他晚了大概一個月左右 對
那輝瑞當然是大公司
所以他就買了德國跟那個大中華之外的所有的市場
那BNT本來雖然輝瑞進來了
可是他的技術一直沒有大突破
那林全東洋去跟他接觸的時候是十月
十月他技術還沒有大突破
就是還沒有做出來 對對對對對
所以那個時候坦白說
林全的那個談判的地位是比較好的
我們也知道他談到了第一批是28塊嘛 對
後來這兩批全部均價大概是31塊
可惜當然就沒有成功
結果BNT11月初技術大突破 對
就這麼巧
11月初那當然就變成是冷門大爆紅
那11月之後他就拿翹
所以後來我們又聽到不是有第二家
去跟他談嘛雅各臣對不對
那個價格就立刻跳到40幾塊 那當然
亮亮我們先講在這個時候
民進黨顯然已經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狀況
有沒有解決方案
我如果是小英就壯士斷腕
斷誰
我就去先讓疫苗進來
因為要解人...
我跟你講你就是要讓人民安心
那你至少要讓老百姓覺得說
我們這個大概有個七八百萬的疫苗進來在6月
因為月底本來你就有兩百萬嘛不是嘛
那你就會看到很多打疫苗的鏡頭
你知道我意思 我知道
那這個對心理的安撫我覺得是最根本的啦
但這個前提是他要進了來呀
我跟你講
郭董這個CASE最後拍板就是小英
高端跟聯亞是應該是戰備物資
我同意應該要有發展國產疫苗
那但是現在狀況是先救命嘛
今年特別例外
因為我們2009年那個H1N1
那個時候沒有全球疫苗護照
這一次就那幾個大國他們要搞一個疫苗護照 對
坦白講他就是要卡類似軍火市場你知道吧
就他要卡位嘛
那你台灣沒有卡上位
你做疫苗也沒有用你出不了國
人家不認 對嘛
所以你 好啦即使說你疫苗產業成功了啦 怎樣
人家不會來打嘛 我打了出不了國
那除非是不出國的人就打
即使它是有效的啦
所以這個就是有一個很國際的現實面在裡面
那你高端跟聯亞要回答我這個問題
你不能只回答說我這三期可能一時沒辦法做完
沒關係你告訴我你如何拿到國際認證就好
阿宅我們打個賭
郭台銘這個案子最後一定是小英拍板
那拍板是過還是不過呢
過
你賭過對不對 我賭不過
我們賭一個雞排就好了 好
個案概念化意思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僅剩"1"位名額)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年的農曆年過得比較早,我們在1月底就會進入了這個季節。
那每一次到農曆年的時候,我都還記得小時候是很開心的,因為可以領紅包嘛,但是年歲漸長,過年過節,還真的是過年就會產生「過節」。
什麼樣的「過節」呢?就是呢,你可能一回到家,除了心裡想也沒領多少年終,但是要發很多紅包之外呢。
你可能喔就會被一堆長輩、一堆家人逼供,可能是問你為什麼沒結婚啊?或者工作怎麼樣啊?或者是要催生、催你生小孩啊!
那像這樣的疲勞轟炸,都會讓我們覺得心很累啊!所以呢,很多人哦,我這一代人喔,都會有「過年恐懼症」。
可是呢,過年恐懼症之所以可怕,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傳統裡面,對於「孝順」這個概念;並不是孝順不對哦,而是我們的內在跟外在,對於「孝順」的理解。
怎麼說呢?我來引用一個我們最近在網路上,經常看到國際大導演李安,他在拍完《喜宴》之後,他所說的一段話。
他就說喔:「跟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的觀念,你一定要小的服從大的,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都要尊重他,他的個性取向、他的愛好、他的任何東西你都要尊重跟接受他。」
「這是和平相處的一個基準,在我的觀念裡面,我覺得『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我已經不教小孩孝順這個東西,我只要他感受到我的愛,同時也愛我,那就夠了。」
所以呢,這裡面有個標題,就是「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如果你問我,其實我也蠻認同這個觀念。
但是我完全不是說「現代人不應該孝順」,我想李安大導演,他也不是這個意思。如果延伸來看,其實是我們需要很有意識的去覺察,那種「僵固的孝順」觀念。
如果你沒有覺察這一點,那麼你的親子關係,或者是你跟你的上一代的關係,就會很緊張。
在我的實務工作裡喔,其實我遇到很多學生,不管他們在工作、感情、健康各方面其實都過得很好。
但唯一困擾他的,就是他長年和自己的父母親,有很多的拉扯。像是到底該做什麼工作啊?該嫁給誰啊?該娶誰呀?要不要生小孩啊?這些問題喔,是爭論不休的。
然而每次面對這些功課,我進一步的陪伴他去瞭解,我都發現這種無限迴圈的親子議題,都有一個共同的深層因素。
那就是呢,我們之所以會對於父母親,有這麼多的情緒投射;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內在設定,始終面對父母親的時候,都還停留在小孩的位置。
你可能聽到這邊,你會覺得很奇怪,啊我爸媽生我,本來我就是他們的孩子;所以我站在孩子的位置上,這很自然啊,這哪裡有什麼不對的?
其實呢,我們理所當然的想法當然沒有不對!可是我們少考量了一個層面,那就是你除了是他們的孩子之外;事實上,你現在也是一個大人了。
我們試著從大人的角度來模擬一個情境哦,這個情境就是,你今天在公園遇到一個散步的老人家。
這老人家要跟你聊天,他隨口問了一句「結婚了嗎?什麼時候生小孩?」,這時候你的反應是什麼?
你的反應會跟你對父母親一樣,有這麼多的情緒,這麼多的投射,或者是暴怒嗎?你可能說完就走,或者是你搭個腔就走,你根本不會有任何的波動。
因為你很清楚知道,你是一個獨立的大人,而對方只是一個年紀比你長的「大人」而已;你自然可以有一個清楚的界限,他的哪些詢問是我需要回答的,而哪些我可以混過去一點關係都沒有的。
可是當你聽到這邊,你心裡可能有一個糾結,你想說,哇!你要我把自己的爸媽,當成是路邊遇到的老人,這樣子會不會太不孝了呢?
你看!是不是「孝順」這個概念跳出來了?我們來沙盤推演一下好不好?到底孝順,你要創造出的是什麼樣的結果?
通常是這樣,你抱持著「僵固的孝順」概念,你進入了你的家庭、你回到你的原生家庭。
然後呢,爸媽他一直用那些問題煩你,而你因為孝順,所以你覺得你想要扭轉他們的觀念;你因為孝順,你想要去忍耐他們對你的疲勞轟炸。
於是乎呢,不管你想要扭轉他們,還是你想要忍耐他們,你的承受力都有極限,一直到壓力鍋爆炸了!
到最後你可能扭頭就走、到最後你可能出言不遜,或者是不管是你用任何的方法,總而言之,就是你自己很受傷,而爸媽也很難過。
我遇過太多這樣的例子,他其實是很孝順的、他希望他的爸媽好;但是呢,到最後搞得每每過年就是不歡而散。
所以請問一下,不歡而散這樣的結果,是孝順還是不孝順呢?回到父母親的主觀感受,你這麼做是讓他們開心?還是不開心呢?
然而呢,我們試著再想另外一件事,感覺起來好像把自己的爸媽,當成是路邊的老人,會真的蠻不孝的!
但是因為這樣的心理設定,請問他們在跟你囉嗦叨念,或者是你每次遇到同一個老人,他都在跟你講同樣一件事,這時候你會怎麼做?
你可能就是左耳進、右耳出,哎呀!又來了,左耳進、右耳出好不孝啊!可現在喔,我們回到實務面好不好?
他每次講的話其實都一樣,你每次都左耳進右耳出;甚至於因為你心中,把他當成是另外一個大人。
所以在你左耳進、右耳出的時候,你根本不會有任何的情緒,你可能也只是虛應故事;你不會有任何的期待,你不會有任何想要他們的觀念扭轉,或者想要為他們好的心情。
可是呢,妙就妙在這裡了!你有沒有想過,今天的父母親年紀已經多大了?你要他們改變,或者是你要告訴他們怎麼樣做比較好。
你到底是要去尊重他們的選擇?還是你跟他們對你一樣,都是以「為你好」作為包裝,事實上把彼此搞得很痛苦呢?
所以呢,當你心中把他當成是另一個大人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可能表面上都是虛應故事;可是從他的主觀搞不好他會覺得很開心。
為什麼?因為你從此不再打斷他、不再跟他爭論,他聊著聊著聊完了、聊累了,他也去休息了,而卻得到了一個他很開心的結果。
所以呢,你聽了什麼呢?我們來復盤一下哦,你只是把他當成是另外一個大人。甚至於,你在內在的選擇上,感覺上好像選擇了一個有一點不孝。
為什麼?因為左耳進、右耳出,可到最後結果,他把他想講的話講完了,然後呢,他也覺得你有在聽,至於你要怎麼做,那是你的事嘛!
但是也因為他覺得你有在聽,他的主觀滿足,和他的主觀快樂度是夠的;所以請問,這樣的結果是孝順的,還是不孝順的呢?
其實這樣的沙盤推演,在我跟很多個案做教練輔導的過程當中,我經常展演給他們看。那也有很多人透過,因為懂了這一點,他跟他的親子關係,產生了一個很大的翻轉跟解放。
其實喔,孝順的背後往往是一種控制。是一種你現在是一個成人的子女,你對於你的父母親的控制。
你會覺得你的父母親在控制你,但事實上,如果你要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活、按照自己理想中的父母親對待你的話,你也不正在進行一個反控制,不是嗎?
所以,回頭想一下李安講的那段話,其實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而關鍵在於你們彼此有沒有愛?
然而在這一句話之前,他也提醒一個很重要的點,只是多數人沒有把它畫下來;這個重點就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都要尊重他,他的任何選擇,你都要尊重他、接受他。
今天如果你把自己放在一個「大人」的位置,你很清楚父母親,他們也只是選擇了他們的行為,而你也可以選擇自己的行為。
建立在一個真正尊重狀況的底下,而不是一直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孩子,而要父母當一個好父母,這時候愛跟孝順,才有可能真正的在你們之間流動。
很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的朋友;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在明年初的1月18號,推出了【人際維基】的桌遊工作坊。
很多人問我學習溝通跟人際,除了上課以外有沒有別的方法?我會告訴他有的!可以玩遊戲。
而【人際維基】這一套桌遊,就是透過遊戲的方式,讓你學會人際跟溝通的核心關鍵。
然而【人際維基】推出到現在,除了受到很多朋友的喜歡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很多人跟我們反映喔。
就是他如果沒辦法找齊4個人,或者是他的團隊,他的成員就是有很多人,而他的手上只有一套桌遊,他到底該怎麼樣透過有限的材料,去帶很多很多的活動呢?
你們的需求我們都聽到了,所以呢,我們設計了【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
透過這個工作坊,你只需要花一個下午的時間,你就可以學會以這一套媒材為核心,設計出適合你的玩法、適合你的遊戲。它不僅是讓你在實用上面可以有所前進,它更可以發揮你無比的創造力。
所以呢,1月18號的【桌遊工作坊】,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名額已經所剩不多了,期待能夠在工作坊裡見到你;今天內容就跟你分享到這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個案概念化意思 在 兒童職能治療師 吳宜燁 All for Kid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任職於喜憨兒基金會的李慶家職能治療師,擁有醫療體系工作十年 社福體系七年的工作經驗。
‘Snoezelen’起源於荷蘭,由荷蘭文的‘snuffelen’及‘doezelen’兩個字合成的,意思分別為呼吸及小睡。當初是Hulsegge和Verheul1987為Hartenburg教養院內重度及多重障礙的住宿者所設計的,目的是使其休閒場所更有變化,‘Snoezelen’這個詞,用來形容這個人工化的設計場所,希望把放鬆及刺激的經驗透過多感官環境的佈置傳送出去Hulsegge &Verheul, 1987。‘Snoezelen’流傳到英國後,英國人取其意義以‘多感官環境’Multi-Sensory Environment來稱呼,並將其應用於特殊教育中Davies, 2002。
現況
目前多感官教室於使用上之稱呼有Snoezelen Roo與Multi Sensory Environment簡稱MSE兩種,台灣地區多感官引進約二十年左右,目前大多建置在身心障礙機構、社福機構、特殊學校、部分醫院...總數約八十多間,使用/操作人員也十分不同,作業模式亦然。多感官使用了許多職能治療相關的學理應用,例如:感覺統合、感覺註冊、行為改變技術...等,究竟多感官如何發揮作用?
多感官刺激訓練教室,多感官刺激訓練教室是透過精心設計的燈光、聲音與各式各樣精巧的高科技設施,營造出一個富有吸引力及舒適的學習環境,給予特殊需求學生各種充滿觸覺、前庭覺、本體覺、視覺、聽覺等各種感官刺激,並藉由教學環境與訓練課程的安排,學習探索環境、減緩不正常張力變化、減低學生焦慮不安的情緒,削弱不適應性行為、提升注意力、加強人際互動等,期望提供極重度的孩子更多學習刺激。
過去20年多感官環境Snoezelen廣泛地使用在智能障礙者兒童和成人的教育、治療、及休閒方面。連結到從情境和事件的探索發現的意思,多感官環境為考慮多樣化概念的一種技術。更早有瑞士的醫師、法國的教師等已在200多年前開始運用這樣的技術在醫療和教育方面。主要的考量有二 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一、智能障礙者需要被教育而非被安置在貧乏的機構環境,造成更多的感官剝奪。二、發展的發生是透過對環境自發性以及反映對結構環境價值的信念所產生的行動,這樣的行動也鼓勵感覺動作的改善。
多感官訓練教室促進多重感官經驗的接近機會。使用者也普遍地接受多感官環境對極重度和多重障礙者所提供的休閒功能。『休閒』廣泛地被接受擁有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潛能,在英國將多感官環境同化為國民教育的感官課程,以完成更寬廣的特殊教育和治療目標。
文獻回顧與分享
大多數文獻多提及多感官之使用結果,鮮少提及操作過程與機轉,台灣部分相同,將陸續分享使用多感官多年的個案故事與發現,從多感官設計、施工、經營、操作、個案評估、分析、教案製作、成效追蹤。希望能讓大家有機會多接觸多感官治療對於服務使用者所帶來的益處。
個案概念化意思 在 認知行為治療個案概念化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認知行為治療個案概念化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 除了認知 ... ... <看更多>
個案概念化意思 在 認知行為治療個案概念化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認知行為治療個案概念化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 除了認知 ... ... <看更多>
個案概念化意思 在 【概念文】個案概念化.... -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 ... 的推薦與評價
書上定義:概念化是以精簡有意義的整合描述和解釋案主的問題表現,是一種收斂式的詮釋。 是一種假設,將案主展現的所有問題連接在一起,解釋困境產生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