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染指所謂的「第三方公正團體」,時間已久,著墨已深。簡單來講,就是利用「金錢收買,人事安插,組織滲透」,由政府到民間形成一個共犯結構。在這個封閉的系統裡面,你必須思想正確,忠誠配合,各司其職,才能在其中分得一席之地。近的如大家已經耳熟能詳的「林九萬」,遠的如行政院促轉會的「張東廠」。對於他們發表的評鑒結果與看法,我們除了嗤之以鼻,還需要費神去討論它嗎?>
現在台灣的所謂公民團體與意見領袖,都是「自己人」。何謂自己人?說穿了,就是意識型態與政黨立場一致的同溫層。
所以「沃草」將亞洲周刊打成紅媒,以保衛民主為名,來合理化蔡政府對言論自由的打壓及獨裁專制化的極權,你會感到奇怪嗎?
所以「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選出了陳柏惟,范雲,王婉諭等一些作秀型的國會議員為「優秀立委」,而把高金素梅列為「待觀察名單」,你會感到意外嗎?
所以NCC七位「外部鑑定人」在聽證會上照本宣科,沒有對NCC提供的資料做任何獨立審核調查,完完全全就像是拿錢辦事的小弟,把自己變成一個聽話的專家學者, 你會感到驚訝嗎?
汪志雄觀點:尺既歪斜,何以量正?
https://www.storm.mg/article/3381095
何謂封閉系統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romo【#科學腦洞時間】如果有個颱風眼比臺灣更大的颱風,會怎樣?
每到夏秋兩季,颱風就會蹦~蹦~蹦~的冒出來,雖然今年颱風大多三過家門而不入,但它的存在仍舊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威脅。
只要颱風一接近,經常籠罩台灣大半個國土,如果某天出現了一個「颱風眼」比台灣更大的颱風,會怎樣呢?
🌀 討論颱風之前,先來看看台灣到底有多大!
台灣本島位於東經120°~122°、北緯22°~25°之間,南北長約 377 公里(劃重點),東西寬約142公里,面積約 3.6 萬平方公里。
🌀 那颱風眼又有多大呢?
位在颱風中心的颱風眼是颱風環流中氣壓最低的地方,平均直徑大約落在 45 公里左右,比較大的颱風眼的直徑則可達 100~150 公里。
大家都知道,颱風分分秒秒都在變化,所以說,即使是同一個颱風,從形成之初到煙消雲散的颱風眼大小也會不一樣。
一般而言,颱風越強,颱風眼就有越小的趨勢。
所以這裡我們先假定颱風本身結構紮實,颱風眼清晰可見,太平洋上的大氣條件十分利於颱風發展,得以形成一個超、巨、大的強烈颱風。
🌀 假設這個擁有巨無霸颱風眼的颱風咻咻咻地向台灣衝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強烈颱風的中心風速會落在每秒 50 公尺以上,相當於十六級以上的風,如此強烈的風可能會把機車、路樹吹倒,基本上一出門就可以體會「我在天上飛~」的感覺。
而我們也知道,颱風是由外到內逐漸增強,颱風眼中心其實幾近無風無雨。
所以如果有這麼大的颱風眼,它又比台灣還大,那大家......其實可以享受沒有風雨的寧靜片刻。
不過啊,可千萬別掉以輕心!颱風眼通過後緊接著會出現強風暴雨,所以可別僥倖趁著這個空檔出門啊!
🌀 比起颱風眼的大小,更應該關注颱風帶來的可能災情。
颱風眼的大小雖然無法讓我們評估颱風強弱,但它的位置,有助我們了解颱風的結構與實際的路徑。
另一方面,面對颱風時,可得時時關切資訊、做好防颱準備。
現在有很多方便的防災工具,像是水利署的「智慧防汛即時通報系統」,可以推估淹水範圍、預警封閉道路,也能及時感測淹水水深,並在必要時通知民眾避難
最重要的還是不可輕忽颱風的威脅,才是最必要的喔!
_
本內容由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_
資料來源:
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何謂颱風?其風力大小與暴風半徑如何決定?》、中央氣象局《估算颱風強度》、中央氣象局《颱風百問》
_
延伸閱讀:
經濟部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
https://fhy.wra.gov.tw/fhy/Disaster/Tools
沒有颱風的七月!颱風為何銷聲匿跡?——《科學月刊》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91049
以 GPS 測知氣象資料,未來颱風假提早預報?來認識福衛七號獨特的「掩星觀測技術」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63999
何謂封閉系統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5G O-RAN 錢景佳,台廠爭搶開放商機
作者 Dylan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17 日 14:20 |
全球 5G 賽局百家爭鳴,而由全球主要電信營運商所倡議的開放式無線電接取網路(Open Radio Access Network,O-RAN)架構,近來更是大鳴大放,且已逐漸擴大發酵,除了世界各國電信商紛紛響應加入外,資通訊業者、設備商也如火如荼地投入發展,5G 基站白牌化的商機愈加成形,且「錢」景看好,台灣也積極搶搭這波 O-RAN 浪潮。
何謂 O-RAN 架構?
那麼,什麼是 O-RAN 架構,又為何會在 5G 賽局中讓各國業者趨之若鶩?簡單來說,O-RAN 架構提倡開放式的介面和軟硬體,好讓電信設備更容易升級、採購和升級。如此一來,電信營運商可以更快速的部署應用服務,不僅能滿足客戶需求,同時還可以進一步的拓展應用服務項目,有了更多元的業務,便能增加營收。
眾所皆知,早期電信商如果打算建置站,都必須向愛立信(Ericsson)、諾基亞(Nokia)或華為等傳統電信設備業者購買設備。換言之,電信業者的設備採購和可提供的服務,均脫離不了這些業者,使得電信商在部署行動網路時,不僅選擇有限,且規格架構封閉,採購成本也高昂;因而較難為客戶提供彈性、快速、客製化、差異化的服務。
然而,當 5G 開始導入 O-RAN 架構之後,過往這種被國際設備大廠「綁死」的情況可望被打破。O-RAN 使電信業者可採用來自不同供應商的軟體、通用硬體來構建網路,避免被傳統設備商綁定。舉例來說,有點像是 iOS 和 Android 的開放平台,消費者可選擇各種廠牌的手機,安裝各種應用程式。
換言之,透過 O-RAN 架構,電信業者未來可望跳過傳統電信設備商,直接向硬體設備業者採購電信設備,如此一來,更有利於創建高靈活性的下一代無線網路;而對於非傳統電信設備的硬體製造商、資通訊業者而言,也有著更多機會能夠切入過往傳統封閉的電信設備系統,趁此建構新的商業模式。
其中業界最為熟知的案例,莫過於是日本樂天移動在 2019 年率先宣布,將採用 O-RAN 架構進行 4G/5G 網路部署。此外,樂天也預估於 2020 年 9 月發布 5G 網路,藉由 NEC 提供 3.8GHz MIMO 基站、Airspan 提供 28GHz 基站及 Altiostar 提供 Open RAN 管理軟件,目標部署 35,000 個 5G 基站。
另外,為了推廣 O-RAN 架構,在 2018 年初,各國電信商還成立了 O-RAN 聯盟。相比於許多產業聯盟成立後音量愈來愈小,O-RAN 聯盟這兩年的聲勢愈加龐大,愈來愈多各國電信商及供應商加入其中;據悉,至今已有 26 個電信業者參與,成員包括 AT&T、Verizon、T-Mobile、Vodafone、SK 電信、德國電信、中國及日本的前 3 大電信商,以及台灣的中華電信等。
O-RAN 為台灣資通訊、製造業者帶來新商機
如前所述,O-RAN 架構可望打破既有國際品牌大廠寡占壟斷之局面,使得資通訊、硬體製造業者皆有機會趁此建構新的商業模式,如鴻海、廣達、英業達、緯創、仁寶、和碩等代工大廠,皆磨刀霍霍,準備搶食這塊大餅。
像是仁寶已成立 5G 實驗室,應用範圍涵蓋工業、農業、醫療、電競娛樂等四大領域;廣達則是瞄準企業專網及 5G 白牌基地台市場,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更形容 5G 市場是門檻高、毛利高,不用打打殺殺的生意。
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闕志克表示,5G 無線接取網路技術因具備雲端化、虛擬化等特性,有利基地台介面開放及標準化,不再像傳統系統封閉,電信營運商將攜手第三方設備供應商,共同推動介面開放及標準化並搶攻市場,這將是台灣業者切入 5G 市場的最佳機會點。目前工研院已經鏈結天線廠、射頻元件/模組廠、手機晶片廠、網通設備商、產品測試商、營運商等上下游至少 18 家業者,打造 5G 基地台之國產自主供應鏈與生態系。
闕志克補充,台灣網通設備廠及電子集團頗具代工、硬體生產設計等經驗優勢,若能及時補足射頻元件/模組、基頻/通訊協定/系統軟體等關鍵技術,將可為台灣切入此波基地台介面開放與標準化市場,開啟另一扇大門。
此外,經濟部工業局今也在近期宣布,與美國網通科技廠商思科(Cisco)聯手,以「Open Networking, Taiwan Amazing」為核心價值,與台灣網通設備廠商智邦、明泰、智易、亞旭、中磊、正文、伸波通訊、台灣可億隆、優達科技等,系統整合商華電聯網,落腳桃園智慧創新應用示範中心,打造全台首座 5G 開放網路測驗平台,全力搶攻 5G 電信白牌設備兆元商機。
總體來說,O-RAN 的發展目前仍處於逐漸加溫階段,在各項介面標準、測試互通規範,以及實際商用部署皆持演進的情況下,台灣也趁勢搶搭這波 5G 新商機,不僅國內產官學各界聯手,更與國際開放網路架構組織(如 O-RAN 及 TIP)緊密合作,爭取進軍國際市場的機會。
附圖:▲ O-RAN 架構有利於打造更靈活的電信設備及網路服務。
▲ 經濟部工業局與思科合作。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0/08/17/5g-oran/?fbclid=IwAR3x5jsIFpzftOddauNZDkaYrmkiG9capQh_jkV4q8GB_3Bo5_sHz9RFq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