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作選篇(之38、39)
(兩篇舊作:《謊言的哲學,發表於2018年1月4日;《外慚清議,內疚神明》發表於2018年1月5日》)
謊言的哲學
「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是真理。」習慣說謊的政治人物,或對不停重複的同一謊言極感無奈的人,都似乎無法不同意這句話。
說這句話的,相傳是德國納粹黨宣傳部長戈培爾(Paul Joseph Goebbels,1897-1945)。最近讀到一篇文章,引述他一段類似的話,內容卻大不同,他的原話是:「謊言重複一千遍,也不會成為真理,但謊言如果重複一千遍而又不許別人戳穿,許多人就會把它當成真理。」
這說法就符合事實了。謊言就是謊言,怎麼可能因為說一千遍就變成真理呢?謊言被許多人當作真理的原因,是不許人戳穿,或沒有人戳穿。
自從中國1958年發起大躍進和全民煉鋼以後,我就再也不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句話。「下愚上詐」是中國千多年的國情。首先,民眾都為自己的生活奔忙,無暇去瞭解分析時政;其次,如果資訊來源單一,又不許人戳穿的話,即使再智慧的群眾也只能是愚民。
說起戈培爾,他雖然是納粹黨以意識形態欺騙民眾的主導者,但他不是蠢人。他出身勞苦家庭,用獎學金完成哲學和文學博士學位。他曾經夢想當一個小說家或者記者,如果不是遇上希特勒,文學世界也許會有他的一席之地。加入納粹黨以後,他的才華得以充分施展,很快就成為納粹黨內僅次於希特勒的二號人物。憑藉廣博的學識和超凡的口才,他被人讚譽為「 宣傳的天才」,「 創造希特勒的人」。而隨著納粹敗亡,1945年5月1日,年僅48歲的戈培爾和妻子將他們的6個孩子毒死,然後讓黨衛隊員從背後向他們開槍,追隨一天前自殺的希特勒而去。
戈培爾留下許多名言,有些居然被後世的獨裁者或繼承或無意識地仿效。比如這一段:
「如果撒謊,就撒彌天大謊,彌天大謊往往具有某種可信的力量。而且,民眾在大謊和小謊之間更容易成為前者的俘虜。因為民眾自己時常在小事情上說小謊,而不好意思編造大謊。他們從來沒有設想編造大的謊言,因而認為別人也不可能如此厚顏無恥……極其荒唐的謊言往往能產生效果,甚至在它已經被查明之後。」
建造共產主義美麗天堂,十五年趕上美國、七年超過英國,解放全人類,2000年全球實現共產主義……都是彌天大謊,卻讓當時幾乎全國民眾深信不疑。
戈培爾其他名言:「宣傳如同戀愛,可以做出任何空頭許諾。」「即使一個簡單的謊言,一旦你開始說了,就要說到底。」「宣傳的基本原則就是不斷重複有效論點,謊言要一再傳播並裝扮得令人相信。」
戈培爾堪稱謊言的哲學大師。現代的政治說謊者無哲理可言,根本不在意謊言效果,總之以強權硬撐「謊言九鼎」。(2018.01.04)
外慚清議,內疚神明
「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國藩(其他三人為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1870年因處理「天津教案」,被朝野上下罵得體無完膚,他累累道歉,在家書中寫下「外慚清議,內疚神明」八個字。這是中國帝制時代掌權者,無論君臣,都仍然保有的對上天的敬畏和對良知的自省,可以說是從政做人的底線。
1870年6月,天津的法國天主教育嬰堂接連死了三、四十個幼兒,數千民眾到教堂示威。法國領事豐大業(Henri Victor Fontanier)往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開槍恫嚇,又在路上向天津知縣劉傑開槍,擊傷劉傑家丁。憤怒民眾毆斃豐大業,殺死十多名修女、神父和法俄僑民,焚毀瞭望海樓天主堂、仁慈堂和法國領事館。事發後,英、法等七國軍艦集結天津口,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懲罰辦肇事者和賠償。清政府派直隸總督曾國藩處理,曾國藩將天津知府和知縣革職充軍,殺民眾16人,充軍25人,賠款修建教堂,清政府並派崇厚赴法國道歉。這就是著名的「天津教案」。
曾國藩奉朝廷之命,審時度勢,基於弱國無外交,不能不屈服於強權,卻承擔了賣國之罵名,朝野與知識界,包括左宗棠,都認為懲辦地方官非明智之舉。他發佈的《諭天津士民》的告示,對天津民眾多所指責,朝廷官員及民眾「詬詈之聲大作」,甚至稱其為「曾國賊」。曾國藩對責難無一言分辯,還自掏了大筆錢私下安撫蒙冤者及遺屬,在家書中寫下「外慚清議,內疚神明」,說「萃六州之鐵,不該鑄此一錯」,從此隱蔽不出,更「憂憤成疾」,一年後即病死。
帝制時代,即使沒有真正的言論自由,但朝野間仍可以有與「中央」意見不同的議論,此謂之「清議」。位極人臣的掌權者,雖沒有立法、司法的制衡,儘管處理政事是權衡輕重利弊而非出於個人利益,但面對「清議」仍然有羞恥心,感到慚愧。帝制時代儘管沒有權力制約皇權,但舉國上下仍然相信「天子」之上還有「天」,冥冥中舉頭三尺有神明,因此遇有地震之類的天災,皇帝相信這是上天對他主政的警示,視之為「天譴」,於是會下「罪己詔」。位高權重之臣,做了一些傷害到老百姓的事,會對神明感內疚。
馬列主義政權,無三權分立、法的統治、公民的人權和政治權利,無言論自由,甚至在黨內也滅了不同聲音,社會無「清議」。馬列建基無神論,毛澤東宣稱「和尚打傘,無法(髮)無天」,又開山劈地、破壞自然來曲解「人定勝天」(古語「人定勝天」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人謀的因素比天命還重要,而不是指人可以勝天)。這個不畏天,不畏神明,沒有制衡的權力,是人類自古以來最絕對的權力,也是最絕對的腐化魔怪。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清議式微,輿論漸赤化;神明,既不畏亦無內疚。自稱是基督徒、天主徒的高官、建制派,他們做盡迎合無法無天政權的事,你能設想他們會「外慚清議,內疚神明」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日本國民奶奶75年的人生智慧濃縮! 🔥節錄五句至理名言,幫你解決5種人生疑難雜症! 🔥小偷家族、戀戀銅鑼燒、橫山家之味等經典名作解析! 📚書籍資訊:http://bit.ly/2YL00KJ 被封為日本「國民奶奶」的樹木希林,三度榮獲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是當代名導是枝裕和的御用演員。樹木希...
何藩名言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只發生過一次的事件,我今天想到十次,就彷彿增加了十次的心理痛苦。我們並不需要否認那真實的情緒壓力,但要小心避免過度放大。
當自己感到很受傷和困頓時,不妨練習接納自己的情緒感受並表達出來,也嘗試敘說自己對於苦難的想法。別擔心自己的感覺或想法對不對,光是表達出來(可能是找個適合的對象說一說,也可能是自己寫下來、畫出來)就會有效果。
在面對困境時,愈願意表達自己的情緒,分享自己對困境的觀點,也會愈有機會促進創傷後成長。
取自《與情緒相伴的新生活提案》
……………………………………………………………..
各位朋友,晚安:
嚴格來說,「困境」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因為牽涉到我們怎麼定義困境?還有,後續如何因應?
譬如說,他人無心講的一句話,但我們一整天放在心上,那我們顯然把「困境」放大了。如果我們當時狀況好,說不定那句話,根本左耳進、右耳出。
還有,他人的表達,常常最主要是反映對方的感受與需要。至於我們內在因此的起伏波動,我們也可以連結到我們的需要,深一層來認識自己。
有些「困境」的類型,則似乎沒什麼模糊空間,心理再健康的人,也容易感受到衝擊。健康是其中之一,像是癌症。
「這本書的誕生,來自於癌症希望基金會榮譽董事、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榮譽流行病學教授李明瑱。明瑱老師多年來鑽研癌症與營養生活習慣的關係,同時也是相關機構的義工,她接觸許多癌友,同理癌友面對的疼痛與哀傷,因而結合東西方哲學思考、設計完成並出版了《10堂愛與療癒的體驗課》一書,以期協助癌友面對悲傷、進而改善心靈。」~王正旭
我身邊有些癌症的朋友,包括老人家、中年人,他們的生命力驚人。作者之一是我的學弟,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罹患淋巴癌,當初知道的時候相當驚訝,因為他身形比我壯碩,運動、體力都優於我許多。
我看的書多,印象中也看過癌友寫的書。當我們把每一天當成生命的最後一天,生命的視野因此不同,更願意珍惜與把握時光,更勇於做自己。
「本書四位作者,各有心理、藝術、文字專業,他們在癌症病友、癌友家屬的角色經歷了人生的失去、傷悲,不過他們真正最大的共通點,是藉著從經歷及轉念、成長過程中,將癌化成愛,並且成為助人者。」~王正旭
我常提到「痛苦是禮物,別輕易剝奪」,因為痛苦常帶來成長,只要我們妥善應對。所以,痛苦是動態的,我們可以決定痛苦的意義,並在其中學會自愛愛人,如同這本書的四位作者。
「面臨失去、壓力、傷痛、挫折⋯⋯這些不僅是癌友的人生經歷,也是身而為人難以避免的情感記憶,甚至可能深深影響各人的生命樣貌。」~王正旭
人們的需要,常常大同小異。癌症所引發的心理狀態,大部分人都會經歷。所以這本書並不只適用癌友,更可以是每個人走在暗黑低谷的良伴。
書裡面有眼球先生的作品,色調溫暖如春,讓人心安。我們也可以跟著這本書的引導,寫下我們的省思,帶著我們向內走去,去認識不熟悉的自己。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曾國藩文集》
最近常跟版面上的朋友們聊,當我們臣服與接納,只過當下的生活。每次只走一步路,每次只過一秒鐘,那我們便能好好跟過去道別,我們刻刻失去,時時擁有,又寧靜又好奇,眼前天地遼闊。
或許,這種過於飄渺的說法,難以掌握。但這本書的文字親切,好讀易懂能舒心。
祝願您,能看見新的苦悶,也能同時感受新的美好!
.
ps. 這本書在明天7/21(二)晚上8點會跟作者一起進行贈書直播,歡迎參與
……………………………………………………………..
【文/ 劉惠敏, 周子勛, 葉北辰】
談了這麼多生活中的苦難、困境或惱人的狀況後,身邊的人們有時會出現一些安慰的說法。像是引用名人的名言,告訴你「那些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堅強」,然後鼓勵我們要往好處想:
「這是你現在的人生功課之一,完成之後你的人生會變得更好。」
「這些苦難是你生命中的養分,會讓你更茁壯。」
但人生一定要正能量嗎?
老實說,如果這些話是當事人自己的領悟,那非常有正向能量,但若是旁人鼓勵的話語,在受苦當下、情緒低落的聽者,多會覺得這些是「沒有意義的風涼話」。 正能量的金玉良言告訴我們,經歷了苦難、創傷後,就得要成長、茁壯……例如在癌症病友的成長團體中,當心理師提到「創傷後成長」這個概念時,有些病友很委屈地說,「為什麼一定要成長?難道我不能經歷癌症後沒有成長嗎?這樣壓力好大!」
其實,「創傷後成長」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並不是我們要或不要的問題!就好像腳掌常常踩在地上承重,腳底會長繭;常常需要舉重物,肌肉就會變得比較有力氣;又或者身體在生病後,會學習及記憶、產生抗體後,再次面對時更能夠有效和快速的反應,抵禦外敵。這些都是在壓力事件之後,自然發生的成長。
▍自然而然的心情免疫力
不用懷疑,心理狀態一如生理機制,當我們面對高度挑戰性的生活危機時,人們會自然而然產生正向改變。這樣的改變有時會被說這是正能量,而在心理學上的用詞,則是「創傷後成長」:也就是在重大壓力後的真實改變。
面對生活中顯著的威脅時,我們會有重大的心理痛苦。所謂的「創傷」,不只是天然災害、意外或暴力事件等急性創傷,也包括重大傷病、關係決裂、被霸凌等形成的心靈創傷。
而經歷創傷後成長,主要的表現途徑包括:
■ 全面性地增加對生活的感恩(appreciation of life),例如很多人在經歷過自己或身邊親友的生死交關,變得更珍惜生命,並改變生命中重要事物的優先順序;
■ 更有意義的人際關係(relating to others),與他人關係變得更溫暖、與他人更親密,例如父母、伴侶、子女……等親朋好友;
■ 對個人力量有更多的感知(personal strenth),覺得個人力量變強或更能掌握、自我價值感提升,像是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加堅強;
■ 新的可能性(new possibilities),更願意、積極拓展生活中新的可能性及新的生命路徑;
■ 靈性轉變(Spiritual change),在靈性層面的發展或對存在的發問,以及更豐富的存在感受和靈性生活。
經歷生命中的苦難與創傷,有些人會持續感到無助、害怕、生氣等情緒壓力,但也有人可以從中獲得正向改變,讓生命更圓滿或幸福。
可能有人以為後者是天生的或運氣好,但心理學研究發現,創傷後的正面改變有幾項重要的影響因素,提醒我們更認真的思索個人特質、個人處理情緒痛苦的方式。
但也有些癌友常不由自主地想到癌症復發、擔心自己會不會死、反覆閃過治療或檢查時的痛苦畫面……猶如牛吃草的反覆咀嚼一般,有些人會「反芻」自己的負向經驗和負向念頭。
這樣的「負向反芻思考」,會降低人們的創傷後成長。並不是說不能想到這些,而是每天反覆地思索,是很痛苦的心理經驗。我們的情緒無法區分這是真實經歷,還是它只是腦中的一個念頭?
只發生過一次的事件,我今天想到十次,就彷彿增加了十次的心理痛苦。我們並不需要否認那真實的情緒壓力,但要小心避免過度放大。
當人有機會藉由各種方式將這些擔憂或負向念頭表達出來,例如在自己的信仰中禱告、祈求,與家人或朋友分享,甚至向醫護人員訴苦,藉此獲得社會支持,便能夠有效避免「負向反芻思考」,減少創傷後成長的阻礙。
更進一步,我們可以嘗試增進面對苦難後的正向改變,研究者發現個性比較外向的人,因為較能面對和接受新的經驗,就更有機會從創傷事件的後果中發現正向意義或行動。
無論自己是不是外向的人,如果願意練習做點不一樣的事,增加生活中新的經驗。 例如回家時換一條從來沒有走過的路、去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參加從來沒有參加過的活動,更簡單的,花一點時間嘗試本書中的各類方案,都有機會促進自己的創傷後成長。
在面對困境時,愈願意表達自己的情緒,分享自己對困境的觀點,也會愈有機會促進創傷後成長。
當自己感到很受傷和困頓時,不妨練習接納自己的情緒感受並表達出來,也嘗試敘說自己對於苦難的想法。別擔心自己的感覺或想法對不對,光是表達出來(可能是找個適合的對象說一說,也可能是自己寫下來、畫出來)就會有效果。
當然,若能獲得家人或朋友等重要他人的建設性回應及情緒支持,也更讓我們能從苦難中找到力量和希望。
然而,這些都要你願意嘗試,才有可能發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你現在開始的第一小步會是什麼呢? 祝福你,也希望你能夠在遭遇的困境中,逐漸發現你的正向改變。
.
簽書會FB活動頁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49530538967306/
圓神FB的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ehopetw/posts/3130126710402637
《與情緒相伴的新生活提案》博客來購書連結 https://bit.ly/S0100184-B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何藩名言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摧毀溝通的第一大殺手就是好勝心太強。
一味地拒絕,會失去朋友;一味地順從,會失去自我。
取自《放棄的魚,就是你選擇熊掌的代價》
……………………………………………………………..
各位朋友,早安:
我把昨天直播談到的部分重點,放在這篇摘文裡面。這幾個重點,我認為對經營關係有相當的關鍵性。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711027846353505/
當一個人特別重視自尊,不管溝通什麼事,常會變成意氣之爭,最後變成破壞關係。在準備要好好溝通之前,可以把這段短文多看一遍,可以幫助我們抓住溝通的重點。
對人說「不」,也是一個我常被問到的問題,因為這牽涉到界線。尤其在家庭裡,不想做的事其實很多,但少了溝通,也沒清楚說「不」,常變成用發脾氣的方式,或者迂迴施展情緒勒索,這反而讓雙方的壓力更大。
沉沒成本,則經歷過的人都會懂。也就是我已經對關係投入這麼多了,明明這個人不適合我,但要我就此離開,我不甘心不放手。
如果再把機會成本的概念加進來,就會知道,勉強自己在不適合的關係裡,也許暫時不用面對失落的痛苦,其實是放棄了自己一個人的清靜,還有其他幸福的可能性。生活就是不停的取捨,偏偏有人就是什麼都要,把自己困在僵局,其實一直在失去,只是遮住眼說自己看不到。
這些知識,不一定能在討論家庭或關係的書裡面看到,可是好理解、可運用。祝願您,能透過知識整理自己,能覺察並梳理自己的慣性!
……………………………………………………………..
【文/ 路騁】
|關鍵對話|
壓根說不到點上,怎麼溝通?
▍關鍵對話是什麼?
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你一定會遇到這些對話:一,對話的兩個人意見不合,比如你想說服老闆調薪水,老闆不願意;二,對話時帶有強烈的情緒,很容易失控,比如情侶吵架,孩子不聽話惹你生氣; 三,談話造成的影響、風險特別大, 比如重要的面試、商務談判。
有人給這類對話起了一個名字, 叫作「關鍵對話」。
▍基因決定反應
面對關鍵對話,人們的第一反應不外乎兩種:要嘛拔腿就跑,要嘛衝動行事。這是數萬年來人類進化所形成的基因決定的。原始人打獵的時候,聽見草叢裡有一陣響動,下意識的反應肯定是拔腿就跑,或者是抄起工具準備拚命。不管選擇哪種方式,他們全身的血液會快速流向四肢,好讓自己跑得夠快、打得夠猛,而此時大腦就會瞬時供血不足,無法冷靜思考。
再看看你自己吵架或生氣時,一旦情緒占領大腦,你就會瞬間停止思考。說的話、幹的事,全都和平常不一樣。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強迫自己關鍵時刻還要冷靜思考,那你付出的代價很可能是葬身虎口,一命嗚呼。因此,遇事不慌的基因已經在漫長的人類進化中被逐漸淘汰了。
然而,無論是逃跑還是打架,都沒法真正解決問題。我們需要的是在面對關鍵對話的時候,保持理智,積極妥善地解決問題。所以,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我們把關鍵對話技巧總結成最重要的3 個方面。
第一,從「心」開始,明確目標。
也就是審視自己內心真正的目標。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你跟別人因為一件事吵起來,吵到最後,都忘了是因為什麼了,滿腦子就想著絕不能,誰服軟誰是「孫子」。其實,摧毀溝通的第一大殺手就是好勝心太強。比如,同樣是「削減成本」這個問題,你說要簡化包裝,你的同事說要減少鋪貨通路,雖然你們倆的觀點都有道理,沒有誰對誰錯,但是你們都想證明自己的方案更好,這時候溝通的目標就從「如何削減成本」變成了「如何戰勝對方」。所以,在關鍵對話之前,你得明確自己真正的目標,無論出現多少可能轉移注意力的情況,都不要關注,只有盯住真正的目標才是重要的。
第二,營造氛圍,避免衝突。
我們可以把溝通需要的能力看作大腦的兩台處理器:一是大腦A,負責談話的內容;二是大腦B,負責談話的氛圍。比如無論你怎麼說,對方就是不買單,這往往是因為你只關注了A, 而沒有關注B。那怎麼調整氛圍呢?—道歉、解釋誤會、尋找共同目標。比如,一對夫妻因為怎麼過週末這件事吵起來了,丈夫想去跟朋友打籃球,妻子想讓他陪著看電影,說不到一塊,於是妻子開始哭訴:「你就是不愛我!」這時候,如果丈夫回這麼一句:「這跟愛不愛妳有什麼關係?能不這麼鬧嗎?」估計後果不堪設想。萬一沒忍住真的這麼說了,丈夫需要保持冷靜,先道歉:「親愛的,我剛剛沒顧及妳的感受,是我不好。」然後再解釋誤會:「我不是不在乎妳的感受,我非常愛妳。」接著尋找共同目標:「我也想看這部電影,咱們找個工作日的晚上一起去看,順便帶妳吃妳一直想吃的火鍋?」看,這不就解決了嗎?
第三,主動耐心,化解沉默。
有一方陷入沉默,逃避對話,其實跟兩個人激烈對抗是一樣的,都屬於溝通當中不好的情緒。要真是遇上不愛說話的溝通對象,就得想想辦法了。一般來說,想要打開一個人的心防,就得調動自己的好奇心和耐心。比如,你朋友不開心了,你可以問她:「怎麼了?」如果她說「沒事」,那麼考驗你的時候到了。尤其是各位男士需要特別注意,「沒事」這句話千萬不能輕信, 每次聽到,都要擺正態度,拿出十足的耐心,多追問兩句,才能把一場「危機」化解於萌芽。
◎關鍵對話
關鍵對話可以總結為3 句話:意見不統一,氣氛特緊張,結果風險大。
◎一句話理解關鍵對話:
意見不統一,氣氛特緊張,結果風險大。
…………
|拒絕|有些事,該說不,就要說不
痛苦,是可以拒絕的
有一個人感覺特別痛苦,他就去問禪師:「禪師,我怎麼才能解脫呢?」禪師笑了笑,給了他三天時間,讓他自己「悟」。第一天,禪師問他:「你悟到什麼了?」他搖了搖頭,於是禪師舉起戒尺,照著他的手心,狠狠打了一下。第二天,禪師又問了同樣的問題,他還是不知道,結果又挨了一次打。第三天,他還是什麼也沒悟出來,但是當禪師舉起戒尺的時候,他趕忙伸手攔住。禪師笑著說:「你終於悟了,痛苦,是可以拒絕的。」
▍「理所應當」的幫助
我們在生活中承受的很多痛苦,從本質上來說,是因為我們不懂得拒絕。有時候,明明是幫助別人,卻被當成理所應當。比如「你PPT 做得那麼好,要不你幫我改吧,反正你一下就搞定了」、「那個方案,我實在寫不出來,要不你幫我寫吧,反正你都寫了那麼多了,不差這一個」。還有,常有人跟我說:「老路,你幫我看看,你這麼專業,隨便出個主意就幫我們大忙了, 反正你也不費勁。」
剛開始我不懂拒絕,所以苦不堪言,每天花大量時間來應對這些莫須有的請求。有很多人自己都沒想清楚,就習慣性地找別人幫忙。後來有一天我想明白了,我終究不能讓所有人滿意。所以我就很自私地給自己定下一條規矩,以下這類人的請求,我一定盡全力滿足:一,真心幫助過我;二,真正關心過我;三, 真的在乎我的時間。除此之外,不管是誰,一律說「不」。
話說回來,大家也不能都像我這麼任性,畢竟職場是一個講求溝通協作的地方,一刀切地說「不」,會給你增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因此,我們還是總結出3 種溝通方法,可以讓你在拒絕別人的同時不傷情面。
第一,推卻得留有餘地。人都有感性的一面,不管是多麼通情達理的人,在被別人拒絕的時候,心裡還是會很不爽。所以高明的拒絕就是,雖然沒辦法幫你,但是意思到了,或者有折衷方案。比如同事拜託你幫他改PPT,你可以說,確實擠不出時間幫忙改了,但是可以跟他一起過一遍,提一些修改意見。這相當於不是直接擋回去一件事,而是先接過來,再還回去。
第二,回絕得有理有據。你總得找點託辭才能拒絕別人,實在不行,也得編個像樣的理由,每次都是「臣妾做不到」也不行。什麼是像樣的理由呢?比如,別人勸你酒,你說「我不會喝」,人家會放過你才怪。那如果你說:「不好意思兄弟,最近在喝中藥,不能碰酒。」別人也就有台階下了。當然,一方面堅持原則,另一方面還得保持靈活,不管理由多充分,拒絕別人還是要委婉一點。羅斯福在就任美國總統之前,曾經在海軍擔任要職。有一次,他的好朋友向他打聽海軍在小島上建立潛艇基地的計畫。羅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壓低聲音問道:「你能保密嗎?」朋友說:「當然能!」羅斯福微笑說:「那麼,我也能。」
第三,能不能之後再議。曾國藩有句名言:「事緩則圓。」很多時候,「緩兵之計」都是解決棘手問題的上上之策。比如別人找你借錢,你可以說:「等老婆給我發零用錢了,我就借給你。」再比如,面試官讓你回去等通知,十有八九就是沒有通知。關於用「緩兵之計」來應對,我是有切身體會的。有些人在麻煩別人之前,自己完全不過大腦,遇到這種情況,你完全沒必要第一時間去幫忙,因為很有可能他在下一秒就反悔了。
◎拒絕
一味地順從,會失去自我。一味地拒絕,會失去朋友。就人生而言,一方面應該懂得有容乃大,另一方面也應該明曉不能是來者不拒。—汪國真《拒絕》
◎一句話理解拒絕:
一味地拒絕,會失去朋友;一味地順從,會失去自我。
…………
|沉沒成本|
因為「來都來了」,所以「將錯就錯」
▍要繼續等公車嗎?
假設你月收入為5,000 元,扣除「五險一金」,能拿到4,000 多元,去掉2,000 元房租,剩下的2,000 多元就是你一個月全部的零用錢,吃飯、買衣服、買化妝品、玩遊戲⋯⋯都從這裡支出。此刻你要去某個地方辦事,這件事重要但不緊急。坐公車需要2 元,叫車需要62 元,除此之外沒有其它交通工具可供選擇,步行也不可能,那麼你會選擇叫車嗎?
多數人會選擇等公車。但如果10 分鐘過去,公車還沒來,你會叫車嗎? 20 分鐘、40 分鐘、1 小時後呢?那些一開始就選擇叫車的人,雖然花了62 元,但他們一分鐘也沒浪費,而你在等了一個小時後,也沒省下叫車費。這時你會不甘心嗎?
有沒有發現,等待時間越久,越不想放棄。經過一個小時的等待,你內心一定被折磨得難受—為什麼剛開始沒直接叫車呢?現在都等這麼久了,再叫車,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魔咒「來都來了」
對大部分人來說,有一個四字魔咒永遠繞不開,那就是「來都來了」。只要你「來都來了」,你就會買不算便宜的門票,衝破人山人海,逛遍沒特色的景點;只要你「來都來了」,你就會強迫自己吃掉盤子裡難以下嚥的飯菜;只要你「來都來了」,你就會說服自己堅持看完令你昏昏欲睡的電影。
經濟學告訴我們,做決策時,不要考慮沉沒的成本。無論如何,你已經來了,是否「將錯就錯」,完全取決於你是想享受或想受罪。無論如何,等車的一個小時已經沉沒,是否繼續等, 只取決於在這個時間點,你認為公車還要多久才能來。
沉沒成本這個概念本身並不複雜,我們可以參照以下3 條原則對此加以運用。
第一,敢於「半途而廢」。假設你投入100 萬元創業,一年後不見任何起色,而你內心很確定,進入這個市場的窗口期已過,此時的你如何選擇呢?如果就此放棄,那麼已經投入的100 萬元和一年時間都虛擲了;如果繼續堅持,則意味著還要再投入更多資金、時間和精力,而且十有八九換不回好的結果。你內心可能有個聲音不斷迴響:「不要半途而廢。」這時,與其說你堅韌不拔,不如說是沉沒成本在逼著你不能退。其實,在確定是錯誤的方向上,懂得「放棄」比「堅持」更可貴。
第二,讓人「欲罷不能」。美國著名連鎖超市Costco,在電商的席捲衝擊之下,居然逆勢上揚,保持著驚人的增長速度。究其原因,最核心的一點就是Costco 的會員制。只有交55 美元成為會員,你才能進入Costco 門市,並可享受海量的優質低價商品。這55 美元就相當於商家給你製造的一個沉沒成本,讓你控制不住自己,就算吃不完、用不完,也總想再多買一點。消費者的心理是:只有多買,才能把拿不回來的會員費攤薄一點。這種想法一旦作祟,商家就可以坐等數錢了。
第三,創造「覆水難收」。有句諺語是:「如果你想翻過一面牆,就先把帽子扔過去。」給自己設立一個沉沒成本的假象,可能會得到更好的結果。比如,婚禮就是結婚的人扔到牆那邊的一頂大帽子。大家都知道婚禮有多複雜,經過天昏地暗的婚禮籌備後,好多親密無間的愛人甚至都不想結婚了。但是,從心理學來說,勞民傷財的婚禮正是給婚姻投入的沉沒成本。人們在潛意識裡會想:這麼複雜的婚禮,我這輩子都不想再經歷第二次了,辦都辦了,好好珍惜吧。所以,別再學新潮玩「裸婚」或者旅行結婚了,婚禮、鑽戒、大教堂,一個都不能少,這份投入,值得你擁有。
◎沉沒成本
人並不總是理性的,在做決策時總會被已經發生的成本影響。
經濟學上將這種已經發生且無法收回的投入稱為沉沒成本。
◎一句話理解沉沒成本
因為「來都來了」,所以「將錯就錯」。
.
以上文字取自
放棄的魚,就是你選擇熊掌的代價:用得上的商學課,全球超過81萬人訂閱,100則超實用商戰策略:用得上的商学课
聯經→https://linkingunitas.com/L1493831
博客來→ https://linkingunitas.com/B1493831
誠品→ https://linkingunitas.com/E1493831
金石堂→ https://linkingunitas.com/K1493831
聯經出版
.
已額滿_7/14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我們與和解的距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368801245302/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何藩名言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日本國民奶奶75年的人生智慧濃縮!
🔥節錄五句至理名言,幫你解決5種人生疑難雜症!
🔥小偷家族、戀戀銅鑼燒、橫山家之味等經典名作解析!
📚書籍資訊:http://bit.ly/2YL00KJ
被封為日本「國民奶奶」的樹木希林,三度榮獲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是當代名導是枝裕和的御用演員。樹木希林21歲就出道演戲,在2018年過世,享年75歲。不過,在她50年間的演藝生涯中,她的路線與其他女星極為不同: 30歲就扮老演出,直到過世前,她和藹溫柔或是個性鮮明的角色詮釋,都是日本人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國民奶奶。
私底下的她,總是自嘲外型不佳,讓自己更勇於嘗試各種演出的機會,養成了她一直以來瀟灑又豁達的人格特質。在她罹癌與單眼失明的十幾年間,她自信不羈的態度與充滿智慧的人生宣言,更是跨越世代藩籬,引發大眾共鳴。
回顧樹木奶奶過去十年間的電影作品,我們發現她的人生智慧也與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相互輝映著。她這些精彩的表演與中肯的話語,也在無意間解答了許多觀眾的人生難題。所以,今天的節目我們將會列出5種人生疑難雜症,來看奶奶怎麼面對,並且如何展現在她的經典角色之中。讓你在煩惱時,能從中找到啟發喔!
在這本語錄書《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裡面,還收錄了另外100多則的樹木希林箴言,我們也會在影片最後分享活動細節,要送給你這本語錄書喔!
*留言抽語錄書,詳請請看下方說明
感謝遠流出版社的贊助,我們有10本《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要送給留言的觀眾們!
🎁留言抽劇本書活動辦法🎁
1. 訂閱我們的頻道(要記得按小鈴鐺喔)
2. 幫這支影片按個讚,並且分享給你的朋友們看
3. 在8/18(日)23:59之前,在影片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對樹木希林奶奶說的哪句話,最有感?
4. 我們會在8/19(一)抽出十位讀者,中獎者可獲得《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語錄書一本
5. 得獎者將公布在此,恕不另行公告
6. 贈品寄送僅限於台澎金馬
7. 贈品相關資訊在此:http://bit.ly/2YL00KJ
8. 中獎名單:
Peggy Lai
許強智
劉香琪
彭婉婷
張宛臻
71邱
黃馨儀
Mika Li
沈安妮
嚴珮瑜
--------------------------------------------------------------------------------
【上一支影片】
《玩命關頭特別行動》 ⇨ https://youtu.be/KPgYgtqx96c
【最新院線影評】
《獅子王》⇨ https://youtu.be/KQfkXvUjBk4
《蜘蛛人:離家日》⇨ https://youtu.be/x-YZP7zYFBg
《玩具總動員4》⇨ https://youtu.be/p4n-2cmztXk
《寄生上流》 ⇨ https://youtu.be/TMq6CbthIrA
《從前有個好萊塢》 ⇨ https://youtu.be/AjnU9_GlMYU
【其他日本相關電影解析】
《小偷家族》 ⇨ https://youtu.be/4j3Rcb_hmGQ
《聲之形》京阿尼精神的極致表現 人生遺片清單Vol. 17⇨ https://youtu.be/S6nwY4TMiN4
《拉拉熊與小薰》:放輕鬆人生哲學⇨ https://youtu.be/kaAG_qqR32I
《在咖啡冷掉之前》:百萬暢銷小說改編 ⇨ https://youtu.be/ZDFiZXh1T2Q
#開啟右上或右下中文字幕
#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
#樹木希林
何藩名言 在 【攝影師群像】ep3. 何藩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何藩 作為一個攝影師,影響了許多人,當然也包括我第一次認識 何藩 ,被他的光影所震攝第二次認識 何藩 ,讓我思考影像的意義對他而言,攝影只是他發聲的 ... ... <看更多>
何藩名言 在 moom bookshop - 「文學家和畫家可以依靠記憶去創作 的推薦與評價
何藩 在攝影界有「一代宗師」之名,更被譽為「東方布 列松」。1931 年出生於上海 ... 個重要主題,以及精心挑選出和田誠名言,匯集成超過 500 頁,深入探討和田誠藝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