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前學會的一些事 (4) -《慢有慢的美好》
總編輯桌上擺著一本書,「這傢伙筆很好,妳可以拿去看一下。」話還沒說完,他突然想到什麼似的,「但妳看書比較慢對吧?那等我先看完再借妳吧。」我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沒辦法,看書慢像是個沒得醫的絕症。
閒書還好,以前唸博士班的時候每週指定閱讀動輒數百頁,或以本作為單位,那真是讀書讀得肝膽俱裂了。
我從小長牙慢,長高慢,長胸慢,喝飲料慢,跑步慢,交心慢,「因為你本名裡有個延字,注定拖拖拉拉,要不要改個名?」姓名學專家這麼建議過。
這麼輕易地被姓名定義,我幾乎就要忘記自己也有些快的部分了。髮留長得特快,飯吃得特快,淚流得特快,臉紅得特快,腦子動得特快,寫稿子特快,醉得特快,睡得特快。噢,又有時快是練出來的,例如書讀得特慢又要交心得報告的時候,約莫跳翻幾頁就能抓出通篇主旨,若不是我物競天擇地演化出取巧術,要不就是許多作者實在字數混太兇。
我明白世人有世人的期待,你是個作家,又讀過博士班,怎麼看都該是個讀書專家,而「快不快」往往變成專不專的重要指標。就像你不會稱呼一個不接受婚前性行為的男人為把妹專家一樣意思。但話又說回來,不是每件事都能有範兒,就好比有些人讀書是想瀏覽作者說了什麼,我讀書則特別留意自己有些什麼延伸的想像與感受。
而感受這事兒,是急不得的,和人與人的交往是同個邏輯。
慢慢來,才有味道。
---
如果你我生命的長度與風景都不同,咱們何必非要用同樣的速率行走?
當人們求快的時候,我更敢放慢。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