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上)
「讓我們勇敢夢想」的十八集專題,現在來到了最後三集結語的地方了。
在開始結語之前,我想先談一點,就是這次病毒的名稱。
1.
這一次的傳染病,我們都知道它叫做 COVID-19 。
那病毒的正式名稱又是什麼呢?
是很常聽的 COVID-19 病毒嗎?
如果我們去看一下世界衛生組織的官網,會發現不是的。
在WHO的官網,有一個頁面專門解釋這次疾病和病毒取名的來由。
從這個頁面及相關聯的網站裡,我們可以得知:
每當一種新的傳染病出現,病毒名稱是由一個叫作 ICTV的單位的專家群負責取的;而傳染病的病名,則是由WHO負責取的。
結果,這次就是ICTV 把病毒名取為 SARS-CoV-2.(SARS-2號病毒)而WHO 把傳染病名取為 COVID-19.
可是,WHO 在面對大眾溝通的時候,卻把病毒另外稱之為 “the virus responsible for COVID-19” (導致COVID-19 的病毒) 或者 “COVID-19 virus” (COVID-19 病毒)。
只不過,他們一面這麼稱呼,一面又表示另取這些稱呼並不是想要取代病毒的正式名稱 「SARS-2號病毒」.
WHO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為什麼要自找麻煩,把事情搞得這麼複雜?
WHO 有解釋。他們這麼說:
『從溝通風險的考慮,病毒名稱裡提到「SARS」會對某些地方的人產生不必要的恐懼,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尤其是在2003年SARS爆發時深受其害的亞洲。
『基於這個以及還有些其他的理由,WHO 和大眾溝通的時候,開始稱呼這個病毒為「導致COVID-19的病毒」,或者「COVID-19病毒」。取這些稱呼並沒有意圖要取代ICTV所同意的正式名稱。』
然而,事實上,WHO 這種給病毒名稱遮遮掩掩的作法會產生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WHO 改用的這些稱呼,反而會造成混淆、不清楚。
第二,正因為WHO 在一開始把 SARS2 號病毒的正式名稱給隱藏起來,達成讓亞洲許多經歷過 SARS 風暴的人免於恐懼的結果,但也導致許多國家疏於防備,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傷亡。
而台灣去年第一階段防疫之所以成效卓然,正因為台灣是最早聞到其中有SARS 的味道。
我們只要回頭看一下就知道,台灣第一階段防疫之所以成功,主要就是因為我們最早聞到了 SARS 的味道而採取了行動。
2.
我所以花時間來談病毒的名稱這一點,是想說明:
對於這次的病毒,和其疫情,是有兩種不同的對待態度的。
第一種態度,是認為人類和世界今天遭遇這麼大混亂和破壞的原因,就是因為新出現了一種病毒。所以只要等人類發明出有效的疫苗,和消滅它的方法,我們就解決了問題,可以重過美好的日子。
第二種態度,是認為我們人類給這個世界造成了太多混亂和破壞,所以病毒出現是一種結果,一種警鐘。所以我們需要面對的不只是病毒,還要檢視導致病毒出現的種種原因,還要回顧歷史,看看它是不是早就出現過,早就對我們示過警,而我們都沒有理會?
教宗方濟各所寫的《讓我們勇敢夢想》,就是提醒我們,病毒的出現,是一種警鐘。也因此,我們第一集的主題就是「當病毒是信差的時候」。
從這個角度,我們再看造成COVID-19疫情的病毒,它的本名原來叫作 SARS 2號病毒的話,感觸就會更深了。
原來這次的病毒其實並不怎麼「新」,它的前身,SARS 1號,2003年就來了。只是當時的警鐘主要在亞洲響,也只響了半年左右就停了。
時間過去了十七年,人類一直沒重視那次警鐘,持續在對環境和其他物種進行破壞和迫害,所以它們進級為 SARS 2號病毒捲土重來了。
只不過,這次警鐘不只響半年了,現在響了一年半也不停。並且病毒的進級也不必再等十七年了,一年左右就出現了新的Delta 版,其他版。
台灣去年防疫走在世界各國之前,主要原因就是及早嗅到了SARS 的危險,聽到了警鐘。
但台灣雖然很早就聽到了警鐘,也爭取到應變的時間,但是我們在今年的 5 月卻爆發了疫情,出現了破口,這是為什麼呢?
我訪問了十二位不同領域的學者。他們都讀過教宗方濟各的這本書,我請他們就書裡所提的一些重點,來檢視台灣的情況,以及對台灣未來的建議。
那我們來看看教宗在書裡所講的三個重點,也來看看臺灣所呈現的情況各是什麼。
教宗希望我們藉著這次疫情反省的三件事情,
第一點,是不要光顧著經濟發展,卻破壞了生態,應該給地球休養生息的機會。
第二點,是不能光顧著自己好,卻漠視社會裡的弱勢,要讓大家都有不至匱乏的生活和工作。
第三點,是不能光顧著堅持自己的立場,卻成為迷宮裡的囚徒,應該讓社會最邊緣的人 也參與改造社會的對話和行動。
3.
那我們來看看第一點,臺灣在去年在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上的情況如何。
臺大社會科學院的趙家緯教授舉了幾個例子。
第一個是,疫情發生之後,世界各地的航空業都遭到重創,所以各國政府對航空公司都有一些補助。
以法國來說 法國政府給航空公司補助的時候,有兩個但書:第一,是 1 小時之內的短班不在其內,因為鼓勵減碳,所以鼓勵大家使用鐵路或其他的交通工具。
第二,是政府固然給航空公司補助,但是航空公司也要相對提出開發低碳燃料的基金。
對照著來看,我們政府給航空公司的補助的時候,就完全沒有顧慮到這些。
並且不要忘記,去年正是我們航空公司推出各種短程旅遊、「假出國」這種旅遊泡泡給大家享受的時候。
另外,世界各地這兩年都是重視環保,電動車的銷售在上升。
但是臺灣從前年開始政策大轉彎,提出「油電平權」的政策,結果 2020 年反而是臺灣燃油機車銷量最大的一年。
我們常講:臺灣去年因為疫情防守的好,像是和世界其他地方活在一個平行時空裡。
然而,顯然我們在這種排碳、減碳、環保的觀念上,和世界其他各地也是活在一個平行時空裡。
趙教授所指出的第二點是:世界各國去年的用電量都在下降,但是臺灣和中國是唯二的用電量在上升的國家,並且臺灣去年的用電量創下了歷史上的新高。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的杜文苓教授也有同樣的觀察。
她說:臺灣以製造業,並且以外銷為主的經濟體系,過去對生態很少有反省的機會。
而去年全世界的工業生產都在或者停止或者減縮的情況下,大家對臺灣的倚賴更重,所以臺灣的用電量也就和世界其他地區不同,在上升。而從今年我們又發生乾旱來看,我們對用電、用水這方面的議題,事實上是需要非常深思的。
4.
這裡我也要補充一個我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我們固然要為全世界對台灣半導體業、電子業的看重和倚賴,但是我們也要注意我們大家一起付出的代價。
台灣的電子業不但是高用電、高用水的行業,並且享受的電價和水價都是超低的。
台灣的工業用電電價,是全世界第四低的,比民生用電還便宜。
所以今年3月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接受訪問,說了段話:「水電價格應合理反映成本,現在是納稅人補貼大戶,價格越便宜,大家拚命用,很不合理。」
半導體業和電子業用電量之大,可以台積電為代表。
台積電2019 年用電量,相當於大約一個台北市的用電量。
到了2023年,台積電的用電量還要擴增一倍。
而 2019年,台積電使用的再生能源,只佔他們用電量的百分之七。
至於相當於一個台北市的用電量,需要多大的發電機組呢?
大約是 2GW。
2 GW又是什麼概念呢?
相當於核二廠全部機組,或者中火四部機組,或者,相當於三接爭議所要增加的機組。
換句話說,護藻礁與三接爭議聲中所要新增的機組發電量,也不過是可以應付台積電未來四年所需要擴增的用電量。
台灣當然要繼續發展經濟,但我們是否還能用便宜到連電子業大老都跳出來說不合理的電價來配合呢?以及其中涉及的生態環境的課題有哪些?這都需要我們再仔細思考。
我訪問的教授所談到的其他一些需要我們注意的課題,就留待接下來兩集再為大家說明。
謝謝大家今天的收看,下一集再見。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Campfire營火部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打火棒客觀來說,有著這些優點: 不怕海拔氣壓低溫等天氣因素,幾乎不會消耗,不怕水,堅固,耐撞擊,燃料不會揮發外洩,放車內也不用擔心爆炸,絕對是求生、生火必備的用品。 不過相比較打火機,打火棒只能夠打出小小的火花,如果沒有準備適合的引火材料,絕對沒有本事透過打火棒升起一個營火,所以平常就要熟悉使用技...
低碳燃料 在 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保時捷和埃克森美孚自 2019 年初起展開初步的燃油測試,自2020年初,開始在測試台上進行引擎測試,並在各種不同的駕駛條件設定下,進行燃料系統部件的材料相容性和性能試驗。
低碳燃料 在 Campfire營火部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打火棒客觀來說,有著這些優點:
不怕海拔氣壓低溫等天氣因素,幾乎不會消耗,不怕水,堅固,耐撞擊,燃料不會揮發外洩,放車內也不用擔心爆炸,絕對是求生、生火必備的用品。
不過相比較打火機,打火棒只能夠打出小小的火花,如果沒有準備適合的引火材料,絕對沒有本事透過打火棒升起一個營火,所以平常就要熟悉使用技巧,這次的影片就來分享我買過的打火石。
留言抽獎:只要留言的朋友就抽營火部落反光車貼,Youtube/ Facebook各抽出三名朋友得獎。
本次拍攝工具:
SONY A6400
SONY 10~18mm F4
Rode video Micro麥克風
Manfrotto Element 碳纖維小型腳架
剪輯設備:
MSI GS66 (i9, 64G,4TB,2080S)
Youtube: www.youtube.com/campfiretw
Facebook: www.facebook.com/CampfireTW
Web: campfiretw.com
IG: www.instagram.com/campfire_tw
Email: campfire20180312@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khUGhznfH4/hqdefault.jpg)
低碳燃料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世界微光看更多 http://act.setn.com/worldlight/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KLaw-6279U/hqdefault.jpg)
低碳燃料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人生沒有胖這個字!循環生酮斷食法:一周兩次,我吃故我健康的不復胖、不衰老修復飲食法」介紹
訪問:陳君琳 醫師
內容簡介:
最周全詳細的生酮、斷食、排毒全書。
找回健康自主權,比你想像中的簡單
減肥有效,一次就好。
我執行過生酮飲食,為什麼還是瘦不下來?我的體重下降了,為什麼體脂肪依舊高得驚人?
生酮飲食好處多多,但絕非沒有缺點,長時間的生酮飲食非但無法助你瘦得健康,更可能導致多種疾病,原因是你的胰島素因此變得太低、肌肉流失、代謝降低,因此體重如溜溜球般忽上忽下。
最正確的生酮飲食,應該是要「間歇性進行」,一旦你的身體俱有代謝靈活性並能產生酮體,最理想的狀況則是,為了維持你所擁有的代謝靈活,一周只吃幾次生酮飲食就足夠了。這樣的循環式生酮法助你的身體以脂肪為燃料、同時又可以在非生酮的日子裡攝入身體所需的健康碳水化合物。當你享受如此飲食方式帶來的益處,即可以邁向下一步───非完全斷食的生酮式斷食法。
循環生酮與斷食的組合將讓你獲得三大好處:
1. 排毒:助身體將幾十年來所接觸到的毒素釋放。這些毒素大多是儲存在你的脂肪中的脂溶性毒素,擁有代謝靈活性的你,即可輕鬆消耗掉充滿毒素的內臟脂肪。
2. 幹細胞活化:執行斷食,刺激幹細胞生成替換體內受損細胞,與疾病說掰掰。
3. 自噬作用:啟動身體原始自我清理機制,除去受損蛋白質與受損細胞,擊退病原體。
你知道了生酮斷食所帶來的絕佳益處,這時你所欠缺的只是一套詳盡的方法。生酮斷食的步驟包括了以下要點:
1. 盡量減少接觸毒素,塑膠水瓶、保麗龍餐具……隨手可得的生活用品都可能置你於有毒環境中
2. 補充營養素
3. 選擇有機食物
4. 睡前三小時不進食
5. 縮短進食區間
6. 生酮飲食必備───減少澱粉、增加優質脂肪
7. 每周可有一至二天大餐日,也就是較高淨碳水化合物飲食,進行「碳循環」
8. 確保自己能以脂肪為身體燃料後,才於每周加入一天生酮斷食,若有肥胖問題,則增加至兩次
★生酮飲食+少量高碳水+生酮斷食=完美身形與健康的最強公式★
作者簡介:約瑟・摩卡拉Joseph Mercola
醫學博士、知名家庭醫師,幫助全球超過25000位病人恢復健康。致力於教導人們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及運動方式。他的網站Mercola.com 是有名的傳授健康觀念平台,每個月有約1500萬名訪客。包括《生酮抗癌:突破性健康觀念,餓死癌細胞、預防失智、全力打擊重大疾病》,他總共有十本著作。
譯者簡介:陳君琳
輔仁大學醫學系醫學士、前馬偕醫院主治醫師、前新光醫院醫師、美國抗衰老醫學協會認證醫師、家庭醫學專科醫師,現任馨美診所院長、大倉美學診所主治醫師。 在門診以全人醫療、營養調理的方式, 助人矯正身體機能的失衡、恢復健康。
粉絲頁: 陳君琳醫師的纖美筆記
出版社粉絲頁: 高寶書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21dSUmRBh0/hqdefault.jpg)
低碳燃料 在 【潔能講堂】低碳燃料燃燒與碳捕集技術發展淺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活動現場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沈政憲推廣經理於2020年6月20日在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所舉辦「第30屆燃燒與能源學術研討會」論壇之演講。 ... <看更多>
低碳燃料 在 產業低碳科技應用補助 的推薦與評價
燃料 替代的新世代 #節能減碳已成為國際間最受關注的課題,為了有效減少工業部門的 ... 何謂燃料替代呢 指將#高排放燃料(例如燃煤、燃油)改為使用#低排碳燃料(例如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