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位得過金曲獎的醫師,Why Not?」
前天晚上,曾參選台北市長的某網紅教授,對於擁有準外科醫師身份的金曲最佳新人獎得主 ?te壞特 ,給予了一些評論。不僅先是表示,「你放心給她開刀嗎?」,接著還提到「斜槓文化鼓吹腳踏數條船,也許增加生存機會,成為卓越之士恐成夢想」、「想要兼任醫生和歌星?我們社會將要損失一位可能卓越的醫生或歌星,卻多了一位一定不快樂的平凡人!」
對於這樣的說法,我並不認同,而且可惜的是,如此過時又狹隘的言論,竟然是從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口中說出。
如果能夠經歷醫學系的扎實訓練,同時又能夠推出傑出的音樂作品,獲得金曲獎殊榮。
Why Not?這樣的自我挑戰,不正是我們應該要鼓勵大家勇於嘗試的嗎!
這週六晚上,我也親自參與了金曲獎的頒獎典禮,作為一名稍稍脫離流行的媽媽,在播放最佳新人獎入圍名單的時候,幾乎都是我未曾看過的生面孔,然而在現場看著入圍者期待、興奮的表情,讓在場的我也不禁緊張了起來。
接著頒獎人緩緩唸出「最佳新人獎,得獎的是:?te壞特!」
我轉頭看見一位戴著帽子和墨鏡的年輕人,一臉詫異但興奮的走上頒獎台,緊張地收下獎座後,在台上說了一番我印象深刻得獎感言:
「我是在體制內不斷努力往前跑的那種學生,然後其實我今年才畢業,才脫離那個體制,20 歲當我感到迷惘困住時,我選擇休學停下來聽自己的內心,那是別人不理解的決定,但現在回想起 5 年前那段停滯的時光,是我人生改變的開始,我親身試過了,請你們不要害怕,勇敢看自己內心的需要,你們也可以。」
在這一番發自內心的分享和鼓舞後,她現場獻唱了一段,略帶緊張卻又慵懶脫俗的靈魂歌聲,一瞬間就征服了全場觀眾,也讓我默默記下「?te壞特」這個神秘又吸引人的姓名。
當天晚上抱著好奇心回去,仔細一查才發現,原來她是一位剛畢業的醫學系學生,之前更曾在醫院實習,而帽子、墨鏡等不露臉的配備,則是為了保有私下生活。
事實上,先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壞特就曾提到,她從小就很乖巧,父母師長叫她做什麼、她就做什麼,該念書就念書,按部就班地,依循著「升學體制」長大。
「我其實不知道自己未來應該做甚麼,我就像個饅頭,任由大人們捏出他們想要的形狀,就連大學志願,都是家人幫我填的。」
但在上了大學,進入大家的夢想科系後,她卻感到越來越不快樂、越來越迷惘。於是她大膽地選擇休學一年,那一年,她什麼都做,學烘焙、學咖啡、學節目後製、學寫劇本,平均三個月就換一個工作,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她逐漸釋放焦慮,最後在音樂中找到了自己,從一個迷惘的女孩,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te壞特。
在她的故事裡面,我看見了好多台灣人的影子。
我們大多從小就被困在一個體制裡面,在那裡面,我們只能循著規劃好的路走,我們只能不斷埋頭苦讀去符合人們設立的標準,在這個體制裡面,往往有一個「完美的模板」讓我們仰望,為了成為那個模樣,過程中總是充滿限制,讓我們都忘了探索自己。
直到長大、甚至達成目標後才發現,我們迷惘地不知道自己是誰。
?te壞特說:「我只知道我必須停下來,不能像個老鼠那樣,一直關在齒輪裡轉啊轉!」
所幸,我相信我們的社會也正在改變,相比於我們那個年代,現在的學生可以選擇的未來遠比我們過去寬廣,在大學校園當中,嘗試雙主修、轉系、休學或 gap year 的人越來越多,大家更願意去探索不同的可能性,並且在過程中嘗試去認識自己。
我的人生,也轉了好多個彎,我曾經是一位工程師,現在我是一位媽媽,同時,也是立法委員,這樣子的「斜槓經歷」,並沒有讓我變成不快樂的平凡人,反倒是能夠從不同工作中的經驗相互加乘,也讓我能夠用更多不同的視角來看待事物。
上個月初,我參加 2021 兒童領導力線上教育展座談時,有人問到「怎麼定義未來人才?」,當時的我回答:「成為一個瞭解自己的人,看見自己、實現自我,享受這個過程中,在生命中活出熱情」。
有些人找到其一生志業,為此奉獻,打造匠人精神;有些人喜歡嘗試、接受挑戰,為自己的人生開創更多可能,無論是哪一種,我都覺得很棒,因為他們都在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努力。
事實上,今年的金曲獎,將特別貢獻獎頒給羅大佑先生。素有「流行音樂教父」之稱的他,對華語歌壇有巨大的影響力,而鮮少人知道的是,在成為音樂人之前,他正是一位醫師。
所以,當一位得過金曲獎的醫師,Why Not?
休學 定義 在 邦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臺東美景送給大家🌄
#自架腳架拍攝😎
/
前幾天讀了我手上這本 @taikermagazine #臺客雜誌
8月號主題是” The power of - “
採訪了各領域的人才 有歌手、演員、導演⋯
聊聊屬於你自己的”Power”是什麼?由你定義。
跟你們分享其中幾段文字 特別有感觸
首先是前天限時已經發過的
“You spent some time getting lost, and you also need to spend some time finding your way.” — @him_ella0618 #陳嘉樺
正好呼應到金曲獎 #壞特 的得獎感言:「在20歲我感到人生迷惘的時候,選擇休學停下來聽自己的內心,那是別人不理解的決定,但那段停滯的時光是改變我人生的開始。勇敢看自己內心的需要,你們也可以。」
還記得我今年初對未來徬徨時,也做出了休學的決定。思考選擇的那段時間是煎熬難受的,邊痛苦折磨,邊休息。還好當時有先停下一個多月重新整理步伐,確立目標後接著邁向新的攝影領域。
「堅持,只要你堅持做一件事,哪怕做了10年20年30年,只要你堅持下去一定可以把它做好。」—— @pochiehwang #王柏傑
ok說了那麼多,我只是想給迷路的人一些故事分享,如果你花了一些時間迷路,勢必也需要一些時間找路。有些人在20歲發光,有些人在60歲找到摯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不要擔心。
在找到路之後堅持做就好了。
/
另外是 @infdark 設計師 #郭瑋 對於時尚的見解。在今年三月至現場看秀後,如今閱讀文章更能體會這樣的感受,值得省思。
「我覺得現在的社會對時尚有很大的迷思,很多人覺得一定要光鮮亮麗才能穿上這樣的服裝、才能佩戴這樣的飾品,才能過起這樣的生活。但事實並不是這麼一回事。我認為時尚並不是只一件商品,它應該是一個生活態度,它應該是透過這樣的生活態度去執行你自己的自我實現,還有自我信仰跟價值。因為任何人都可以很時尚,但是每個人的時尚都該不一樣。」
“The era will inevitably move forward. If what I am doing now attracts controversy, then I will be curious about how people will treat this matter in a hundred years.”
誰能想過100年後會是怎樣?
/
後記:
偷偷說,其實開始接觸臺客雜誌是因為看到喜歡的攝影師—Adams Chang,拍攝的照片很吸引我,讓我很想多看多了解,於是就買來欣賞。第一次看覺得雙語內容挺不錯的,中文看膩了就讀讀英文參透其中。
#ThePowerofPhotography
休學 定義 在 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膽量夠大的人不要看
想要翻轉現況嗎?想要翻轉人生嗎?想要離職創業嗎?想要改變命運嗎?這時候,你最需要的其實不是「膽量」。
在我們既定印象裡,那些成功的創業家、企業家好像都是敢賭、敢拚、敢冒險的人,可以把唯一的房子拿去抵押、以個人信用循環借債.... 彷彿不這麼瘋狂就無法成功。
如果你沒有像那個O董的霸氣、沒有像這個O董的不怕死,就不要輕易離開「舒適圈」,因為會死人的.... 看到這裡真的會讓人絕望與洩氣,那還翻轉個屁啊!
其實,絕大多數創業、經營事業成功的人都不是靠膽量,又不是在拼酒!
真實的狀況是,大部份成功的創業家不但沒那麼大膽,反而更加小心謹慎,完全避開賭博式的押注風險,看到有一點機會就稍稍放進一點籌碼,嚐到甜頭了,才跟進下注,只要苗頭不對,立馬撒手,絕不戀棧。
馬雲當初與十八條好漢在杭州一間小公寓創立《阿里巴巴》時,也沒有舉債,大家集資兩萬人民幣後,就以最克難的方式開始創業,等到東西做出來,才吸引了蔡崇信加入,並引進日本軟銀孫正義和雅虎陳致遠的投資。
郭台銘當初在三重鐵皮屋創業時,也是與五位好友集資二十萬,就以二手機器開始創業,第一年賠光後靠著母親跟會及夫人娘家的支援,才有機會發展到今日的規模。
賈伯斯當初與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創辦蘋果電腦前,也是先在車庫裡用木板拼湊出蘋果電腦原型機,拿到電腦會展上試賣成功,才以這些訂單的訂金開始創業之路。
比爾蓋茲更絕,當初與保羅艾倫看到《Popular Electronics》雜誌封面報導「世界上第一個微電腦(microcomputer)工具箱 Altair 8800」,就以八週的時間寫出還不成熟的BASIC程式,賣給 Altair 8800 開發商《MITS》公司,因此展開了《微軟》創業之路,各位知道嗎?比爾蓋茲離開《哈佛》時並不是「退學」而是「休學」,也就是說,如果創業失敗,他還可以回去繼續讀書。
我並不是說膽量大的人就不能創業,或是創業不需要膽量,而是想點出一個事實,那就是掌握商業本質更重要。
自古以來,所謂成功,都是充分運用身邊的資源,累積很多的「小失敗」,沒有被這些失敗淹沒,然後克服了某個關鍵瓶頸,才迎來一次輝煌的成功。
也正因為些小失敗,才有了茶餘飯後的小故事與心得,可以提供大家參考。
更直白講,機會是留給「不失敗」的人,想要不失敗,就要懂得商業運作的模式。
7月24日起,每週六下午《希望學院.複習會》將分享一系列的【商業模式】精髓,也特別開放給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參加~
主題:是霧裡看花還是囊中取物 — 商業模式的九大精髓
時間:2021/7/24 2PM-5PM
綱要:
1. 商業模式的定義
2. 商業模式八大用途
3. 目標客戶的定義與方法
4. 從 STP 到 MSP
5. 市場細分的步驟
報名請上【希望學院大小事】https://lin.ee/zHqcvXT
小秘書貞儀會在線上回答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