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疫時代:除了「戴口罩」成為一個新常態,你更需要「運動」▣
歷史洪流中始終帶不走疫情陰霾,當提到 SARS 不少人都會聯想到和平醫院封院,如果二十年後講起「新冠肺炎」你會想起什麼呢?
奧運不可能延期、不可能不讓別的國家的人進出國門、不可能只在家辦公、不可能封城,如今太多的不可能都發生了,而且是在全世界發生。中研院賴明詔院士形容:「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過往很難想像街上的人全都戴起口罩,也很難想不管到哪都要量體溫,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說:「新冠給我們的一個事情,就是人要改變思維!」如同有可能口罩就成為「日常」,甚至成為一種裝飾品,這些都是一種新的常態,但長怎樣我們正在創造當中,也還不知道[1]。
疫情的擴散著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留在家裡的時間增加了,不能像以前一樣自由地旅遊、聚餐、逛街,連運動習慣也被迫改變。因為學校、運動中心、球場、健身房的關閉,讓原本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突然無法運動。對於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更長時間的宅在家會導致更多因為缺乏運動所產生的後遺症。
■後疫時代:你更需要的是運動:沒運動習慣,若染疫死亡率多2.49倍
免疫系統在預防個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及避免病情惡化至關重要。要增加自身的免疫功能,就要從改善整體健康開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改善整體健康包括增加身體活動量(運動)、營養、心理健康、行為和個人的健康應對策略。
2021年4月最新一期《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有一篇針對不運動和新冠病毒病情嚴重度的研究,研究者針對4萬8,440位美國南加州的新冠病毒染病者做回溯性調查,結果發現:不運動的人如果罹患新冠病毒,其住院機率比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增加了2.26倍,進入加護病房比率增加了1.73倍,死亡比率增加了2.49倍。研究還指出,除了高齡和器官移植史外,不運動是導致嚴重新冠病毒病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這比吸菸、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的影響度都還高!
運動對於身體的好處已經是大家琅琅上口的共識,但實際上大部分的人是做到的比說到的少太多!這個研究結果對這個時間的我們有更大的啟示,你不運動,如果你不幸染疫,你住院的機會、進加護病房的機會、死亡的機會就會比有固定運動的人多好幾倍[3]!
■運動讓你防疫更有力
2021 年 7 月南韓團隊發表涵蓋了 20 萬人的研究發現,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得到新冠肺炎的機率較低,即使染疫,疾病嚴重度及死亡率也比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低。原因可能是運動使免疫系統調控更好,減少過度的發炎反應、並且增加 T 細胞及抗體的活性,此外也有研究發現,運動可以減少肺部發炎及病原體在呼吸道增生。
針對運動的方式,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一週做到累積 150 ~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中等強度簡單的判斷法是跑步還能夠簡短對話交談的狀態;此外還要有至少 2 個時段肌力訓練[4]。
■隨著美國進入後疫情時代,想與口罩「和平分手」、重新拉近與他人的距離,似乎沒想像中容易: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是過去15個月生活在全球最大疫區美國的保命口訣。
Delta變種病毒入侵美國,最新統計每5例新確診就有一例是感染Delta病毒。儘管已經解封,洛杉磯郡衛生局仍公告,建議居民只要進入室內就要戴口罩[5]。
■接種疫苗後不能鬆懈,持續戴口罩2個主要原因、5大重要理由
接種了疫苗,不是應該受到疫苗的保護嗎?打完疫苗為什麼還要戴口罩?
➤打完疫苗仍需要配戴口罩的2個主要原因
台大感染科權威李秉穎醫師指出,主要不是變異病毒的問題,施打疫苗仍要配戴口罩的主要原因有兩項:
1、接種疫苗仍然會感染,只是感染率較低。
2、疫苗接種後,對於無症狀感染的保護效果較低,會有短時間的帶病毒狀態,仍可傳播病毒。即使再打第三劑還是一樣[6]。
➤已經接種疫苗,仍需要戴口罩5大重要理由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傳染病專家克里斯汀·英格蘭(Englund)博士說,在擁有一定程度的群體免疫力前,疫苗是針對新冠疫情的另一層保護,但是接種疫苗並不意味能立即以前的生活,強調需要再戴一段時間的口罩。
Englund博士解釋為何已經接種疫苗,仍需要戴口罩5大重要理由:
1. 疫苗生效需要時間
第一劑後確實會獲得部分免疫反應,但這並不意味著在針頭進入手臂後就立即受到保護,而且接種完疫苗需要兩週以後才會產生保護力。
2. 疫苗不能提供100%保護
儘管疫苗有效果,但是只能提供某限度的保護力,就算接種疫苗後仍有感染新冠的風險。
3. 接種過疫苗的人可能是無症狀傳播者
接種疫苗意味著發病和出現症狀的可能性減少,因為接種疫苗的人可能在無症狀的情況下被感染,並將其傳播給尚未接種疫苗者,如果接種疫苗的人認為不需繼續戴口罩,他們可能會導致病毒繼續傳播。
4. 保護免疫系統受損和無法接種疫苗的人
如果你完全接種疫苗,建議避開心臟病、癌症沒有接種疫苗的高風險人群。
5. 疫苗的劑量仍然有限
達到群體免疫需要50%到80%的人口接種疫苗才能達成,因此我們必須在他人等待接種疫苗時繼續戴口罩保護自己與他人[7]。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台三級警戒(已於110年7月27日起降為二級)。我們都知道運動能帶來健康,也可以增進免疫力,甚至沒運動習慣的人有更高機率感染新冠肺炎導致重症。然而,這時候想要運動卻面臨了一個很大的抉擇:要在家裡甚至狹小的房間中居家鍛鍊,還是要戴起口罩到空曠戶外揮灑汗水?
■戶外運動戴口罩,汗水沾濕記得換
隨著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病毒可以透過氣溶膠漂浮在空氣當中進行傳播。在戶外不戴口罩,其實還是相當危險的。對於健康的成人,戴口罩與否並不會影響運動的表現,更不會造成大家擔心的休克或呼吸衰竭等嚴重疾病。
對於防患新冠疫情,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對於戴口罩的建議是,戶外運動仍必須戴著口罩。如果在高強度運動下,覺得呼吸困難真的戴不住,也要保持至少6英呎(約1.8公尺)的安全距離,並在通風良好的場所運動,否則可選擇低強度的運動,例如慢走或瑜伽。
如果選擇在戶外跑步、騎腳踏車、快走,都務必戴著口罩。尤其是當運動的汗水沾濕了口罩時,請你換一個新的,因為口罩中的過濾層潮濕後,口罩過濾病菌的效果就會變差,降低口罩的保護力。
另一篇刊登在《美國胸科學會年鑑(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的文獻回顧研究指出,對於健康的人來說,無論是衣服遮掩口鼻、戴著手術口罩或是隔絕效果更好的N95,所有生理指標如心跳、血壓、呼吸所需做功與主觀感覺疲勞指數其實都差不多,甚至在很高強度下的運動也是如此。因而,戴口罩對於一般健康人的運動表現來講,事實上是沒有影響的。
對於有心肺疾病的患者由於戴口罩運動可能會增加患者的身體負擔,因此建議在三級警戒的時刻,還是留在家中,避免外出運動。在室內單獨一人不必戴口罩,可選擇從低強度的運動開始,進行如靜態拉筋伸展、固定式腳踏車/跑步機、跳繩、啞鈴肌力訓練或瑜伽等運動,並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狀況與保持水分充足,這才是安全運動的不二法門[8]。
■#HealthyAtHome 疫情下維持運動習慣的好處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 #HealthyAtHome 的概念,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維持運動習慣,有幾個好處:
►控制體重,並且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中風等慢性病的危險性,以上疾病都會增加染上新冠病毒的風險及嚴重度。
►增加肌肉骨骼的力量及強度、提升平衡度,並且減少老人的跌倒風險。
►維持認知心理功能,降低憂鬱症及失智症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提供成年人的運動建議
►一週至少做到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慢跑快走、來回上下樓梯、跳繩),或是 75 分鐘的劇烈運動;做到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會更好。
►大肌群的肌力訓練(例如深蹲、伏地挺身)一週至少做兩次。
►工作時注意姿勢,每 30 分鐘要起身活動一下。
►年長或活動力不佳的人,要加上一週至少三次的平衡訓練(例如腳跟對腳尖走直線一字步)[4]。
運動已愈來愈被醫學界認可,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EIM)說明了運動對這些慢性患者的重要性,即使在疫情期間也不能輕忽。研究也發現,各國許多慢性病患者,封城居家隔離之後,心肺相關症狀加劇,不見得是感染,許多反而是來自長期缺乏運動後的肌肉無力萎縮。
新冠肺炎大大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家中居家鍛鍊時,也要注意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和空氣流通。在外選擇可以保持距離的戶外運動,外出時,務必戴上口罩,這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武器!持續的運動能帶給我們更健康的身體與快樂心情,也為疫情籠罩的黑暗帶來一絲曙光!而當疫情解封的一天,仍可保有一個健康如新的自己[8]。
疫病下人類顯得渺小、卑微,我們無法拒它於千里之外,只能更加謹慎、戰戰兢兢迎接疫情下的新生活面貌[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Heho健康) 後疫情時代的台灣!十大學者分析改變了這些事 -
https://heho.com.tw/archives/93094
[2]Sallis R, Young DR, Tartof SY, et al Physical in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for severe COVID-19 outcomes: a study in 48 440 adult patient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First: 13 April 2021. doi: 10.1136/bjsports-2021-104080
[3](康健雜誌)「疫情當前,更需要的是運動」: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296
[4](Heho健康)抵抗新冠肺炎就靠「規律運動」WHO建議疫情期間維持運動好處多!:https://heho.com.tw/archives/184608
[5](中央社新聞粉絲團)「洛杉磯抗Delta變種病毒 重新建議室內戴口罩」: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6300028.aspx
[6](媽媽經)「打完疫苗為什麼還要戴口罩?台大醫師告訴你2個主要原因」:
https://bit.ly/3AkS2aI
[7](健康醫療網)「接種疫苗後仍要戴口罩 5 個理由 你知道為什麼嗎?」: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0496
[8](康健)「新冠肺炎來襲!戴著口罩運動安全嗎?」: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4076
➤➤照片
(udn.com 聯合新聞網)「戴口罩到底能不能運動?」:https://udn.com/news/story/7879/5519301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疾病管制署 #後疫時代 #戴口罩 #運動 #HealthyAtHome #運動即良藥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伏地挺身器好處」的推薦目錄:
- 關於伏地挺身器好處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伏地挺身器好處 在 運動營養博士 Jimm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伏地挺身器好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伏地挺身器好處 在 [問題] 新手伏地挺身的強度- 看板MuscleBea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伏地挺身器好處 在 關於伏地挺身...這個東西真的能防止受傷???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伏地挺身器好處 在 女性每天堅持做伏地挺身,這3個好處你想不到!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伏地挺身器好處 在 [迪卡儂] Domyos 健身運動品牌滾輪式伏地挺身器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伏地挺身器好處 在 伏地挺身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伏地挺身器好處 在 [問題] 為何我做伏地挺身隔天比去重訓還酸 的評價
- 關於伏地挺身器好處 在 [問題] 伏地挺身器比較累? - musclebeach | PTT消費區 的評價
- 關於伏地挺身器好處 在 [開箱推薦]台灣製造PUSH-UP伏地挺身器(P260-902)品牌ptt ... 的評價
- 關於伏地挺身器好處 在 [問題] 伏地挺身器比較累? | MuscleBeach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伏地挺身器好處 在 [問題] 伏地挺身器比較累? - 看板MuscleBeach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伏地挺身器好處 在 負重伏地挺身(36.6公斤×5下) - 山姆伯伯工作坊 的評價
- 關於伏地挺身器好處 在 伏地挺身器ptt - Hugb 的評價
伏地挺身器好處 在 運動營養博士 Jimm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氧運動及阻力訓練對於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響
📖名詞解釋:
a. 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通常來至於精緻糖等熱量過多攝取,伴隨腹部肥胖,高游離脂肪酸、胰島素組抗,能量過剩導致肝臟大量合成脂肪,堆積形成脂肪肝。
b. 代謝當量METs:每公斤體重每小時消耗多少熱量。
Ex. 運動強度5 MET,體重60kg. 每小時消耗60*5 = 300大卡。
過去文獻已指出
👉有氧運動可以改善
1.糖尿病 2.高血壓 3.血膽固醇
👉阻力訓練可以提昇
1.肌肉質量與力量 2.骨密度
以及下調
3.血脂 4.高血壓 5.胰島素組抗
Ryuki作者篩選大量文獻,來研究有氧運動及阻力訓練對於非酒性性脂肪肝的影響,提出結論:
有氧:強度4.8 METs. 每次40 min, 一週3次, 持續12 weeks.
重訓:強度3.5 METs. 每次45 min, 一週 3次, 持續12weeks.
在這樣條件下
1⃣️ 即使在沒有體重減輕的情況,也可以改善脂肪肝。
2⃣️ 重訓強度、能量耗損較低,較適合帶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肺功能差的脂肪肝學員。
🌟機制:
有氧運動整體偏向”提昇脂肪分解活性”
阻力訓練整體偏向”改善胰島素組抗”
⭐️內文小補充:
1. 有氧運動的好處就是可以隨地進行,像是可以選擇改騎腳踏車或慢跑的方式上班。
2. 阻力訓練會吃場地器材,雖然有文獻指出只透過深蹲及伏地挺身也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
3. 高間歇運動也有助於改善脂肪肝,但不適合帶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肺功能差的脂肪肝學員。
🙋♂️吉米小補充:
所有慢性病營養支持中,糖尿病(相較於其他慢性病)會更強調要有運動介入,且達最大心跳(60-85%)強度的訓練,可以看到重訓造成胰島素抗性下調的效果,不只適用此篇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也可以考慮可能造成胰島素組抗的所有慢性病營養支持。
#Aerobic #有氧 #training #訓練 #Resistance #阻力 #NAFLD #非酒精性脂肪肝 #運動營養博士Jimmy #吉米健身營養 #書看不完 #論文寫不完
伏地挺身器好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何開始居家健身?
重新開始發文之後,原本乾枯長蜘蛛網的收信箱,開始收到很多網友的訊息😹 其中有很多都是問我關於新手居家健身的部分,我決定撰文整理成一篇~
新手建議作法:
1.打開google搜尋 (居家健身方法) 會跑出多不勝數的文章與影片
2.根據自己的程度與喜好,從中挑選出自己覺得理想的頻道或文章,照著練習(選定一個之後就照著練習,不要一次看好幾個頻道,走馬看花,缺乏連貫系統性
3.準備環境
a.個人覺得最低限度能有個200*100公分的空間,就可以開始。
b.如果使用重量器材(啞鈴),一定要有加厚地墊(2cm以上)如果你不想要啞鈴失手,把地板磁磚砸裂的話。個人建議100*100大型巧拼是非常好的選擇,兩塊就夠了。
4.準備器材或不準備器材
(不使用器材)你google徒手訓練,網路上可能都能夠找到數十種全身上下能夠鍛鍊到的動作
(使用器材)
組合式啞鈴(槓鈴)組、彈力繩、彈力帶、健身椅、翹臀圈、滾筒、trx、⋯⋯⋯等等等各種可以斟酌選購
5.使用與不使用器材的優劣比較
(徒手)
好處:省錢省空間,免買器材免安置器材
壞處:不太容易調整動作的強度
(器材)
好處:動作的輕重與動作選擇有更多樣性
壞處:花錢、佔空間
徒手有很多很好的動作,使用器材也有很多很好的動作,互相搭配效益最佳(我去健身房也會做伏地挺身放在胸肌課表)
⚠️添購器材考慮事項
我建議是不要心血來潮一次買太多,想要一次到位。結果沒兩個禮拜就不用了,放著佔地方長灰塵。培養運動習慣優先,再慢慢添購需要的器材。
6.給菜鳥的心態建議:
觀察到許多新手都會犯的一個嚴重心態問題!想要又好又快,又想要輕鬆簡單。
我們來討論這件事情~
就好比,想要學習投資理財,看一篇投資文章就能變大師嗎?
想要學開車,駕照手冊看完就會變F1賽車手嗎?
想要學籃球,每天看NBA就會灌籃嗎?
所以你想要學健身,只走馬看花,隨便摸兩下,能夠練好嗎?
1.你必須要設定計畫並且行動
以半年為最基本單位,每週紮實練習規定的份量,一週三次,一次60分鐘,一次要做哪些動作,組數次數與重量,都必須確實設定與執行。
心血來潮想到才摸兩下,會有效才有鬼。
2.培養成習慣興趣
從中找到樂趣、找到好的感受、設定明確目標、設定明確計畫與執行,養成習慣。因為效果不會太快出來,我們必須持之以恆。絕對不能在效果顯現之前就放棄了!既然要做,就要下定決心,絕對要堅持三個月以上!
3.做中學
訓練要有效果,是讓(身體去做)的。學習很多的觀念、技術跟理論,都是為了去優化你的訓練(提升),但是你練不夠,學不以致用,都是幹話狗屁。
哪怕你懂的很少,只會做三個動作也沒關係,紮實的練。每天再看一些文章學習觀念。一個月後,你就會累積很多的動作與知識,而且你能夠把他們好好做出來,才是重點。
4.不要羨慕別人
誰誰誰練那麼好,背後練十年了,在健身房可以舉幾百公斤。你卻想要用人家不到十分之一的努力,達到跟人家一樣的成果。
跟自己比較,每天都在超越自己,不久的將來,你就會大改變。
投入與付出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投入越多,成就越多~
今天是第009/100篇發文,希望內容對你有幫助。感謝收看🤟我愛你
伏地挺身器好處 在 關於伏地挺身...這個東西真的能防止受傷???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而且還有可以做比較低的好處還不錯用而且很便宜 ... 現在做伏地挺身還是直接在地上做而已 ... 使用這種輔助器搭配兩種不同寬度的伏地挺身訓練分組比較好. ... <看更多>
伏地挺身器好處 在 女性每天堅持做伏地挺身,這3個好處你想不到!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伏地挺身 豐胸科研人員的數據顯示,如果女士適當練習伏地挺身,不僅可以豐胸,緊緻胸部,而且還能塑造麯線更好的香肩、背部和手臂。而且,伏地挺身還有助於 ... ... <看更多>
伏地挺身器好處 在 [問題] 新手伏地挺身的強度- 看板MuscleBea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大大好
小弟新手第一次發文
最近幾個禮拜開始做稍寬的伏地挺身
一次做到累可以做25~30下
以25/20/15為三組做伏地挺身
組間休息1~2min
三組做完再做持續到完全做不起來
請問要把胸肌跟手練大這樣強度夠嗎
小弟我身高183 體重73
求各位肌肉大大們指教 謝謝
手機排版傷眼抱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50.185.18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466688780.A.857.html
※ 編輯: ConsumerHD (118.150.185.182), 06/23/2016 21:34:06
※ 編輯: ConsumerHD (118.150.185.182), 06/23/2016 21:39:0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