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以下為
【完整版】2020.10.25《文茜世界財經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FizmCXHbxM
10月22號 在場外抗議和民主黨缺席杯葛下,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以12:0通過巴雷特的大法官提名案,將此案送交參議院表決。美國參議院10月26號 對提名案進行全院表決,在民主黨與獨立派有47席,共和黨占53席的多數優勢下,巴雷特任命案順利通過。
和九月癌逝的金斯伯格一樣,被川普提名接任金斯伯格遺缺的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美國各方褒貶也強烈兩極。有部分法學專家認為巴雷特若進入大法官會議,將是繼阿利托和湯瑪斯之後,第三位最保守的大法官。也有法學人士認為她才智出眾,且毫無保留的支持生命權和個人信仰。包括<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認為48歲的巴雷特過關,有三大意義:
1. 成為美國第五位女性 亦是最年輕大法官,將形塑一個世代的美國法律。
2. 她是大法官中首位育有未滿20歲子女者。她的母職與公開天主教信仰,容易被貼上"保守派"標籤。(巴雷特與身為律師的丈夫育有七名子女,其中兩名從海地領養,而最年幼的孩子 患有唐氏症)
3. 不同於多數大法官出身哈佛或耶魯法學院,巴雷特畢業於聖母大學法學院(Uni of Notre Dame Law School),成為首位非出身長春藤盟校的大法官
{內文}
和備受推崇 於今年九月癌逝的美國大法官金斯伯格一樣,被川普提名,接任金斯伯格遺缺的巴雷特(Amy Barrett),最強烈的褒貶亦迎面而來。
(范士丹\美國民主黨參議員)
非常令人失望 未能得到你明確的回應
(NBC News)
人權團體指出,巴雷特絕對是對LGBTQ的威脅,因為她為反對Obergefell v. Hodges(同性婚姻受憲法保障案)的法官辯護
(NBC News)
部分法學專家認為巴雷特將是第三位最保守的大法官繼阿利托和湯瑪斯之後
(葛理漢\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
這是美國史上第一次,我們提名了一位女性大法官,她毫無保留的支持生命權,
並毫不遲疑擁抱其個人信仰,她將上任了
10月22號,在場外抗議和民主黨缺席杯葛下,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以12:0,通過巴雷特的大法官提名案,將此案送交參議院表決。
(舒默\參議院民主黨領袖)
我們在此抵制這項不合法的任命案
美國參議院預計10月26號 對提名案進行全院表決,在民主黨與獨立派有47席,共和黨占53席的多數優勢下應能順利通過,迎合川普急於在總統大選前完成確認程序,在大選投票入倒數8天前,鞏固保守派選票的政治企圖。巴雷特
現任美國聯邦第七巡迴上訴法官,她的(提名)代表諸多重大意義。第一,48歲之齡 (一旦過關),將成為美國第五位女性,亦是最年輕大法官將形塑一個世代的美國法律。第二,她與身為律師的丈夫育有七名子女,兩名從海地領養,最年幼的孩子患有唐氏症,是大法官中首位育有未滿20歲子女者。
(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范士丹vs.巴雷特/美國大法官提名人)
你是否願意介紹他們讓我們認識,當然,我的先生傑西 我的兒子傑披 女兒艾瑪 茱莉亞 泰斯 女兒薇薇安和兒子利安,在他們後方的是我的六位妹妹和弟弟今天也陪同
這讓她在許多時候流露母親的另一面,加上公開的虔誠天主教信仰,也讓她容易被貼上"保守派"標籤。
(巴雷特\美國大法官提名人)
我有滿檔但美好的生活,有什麼會比養育孩子更美好呢?那是你能對這世界最好的影響力了
第三,巴雷特曾任保守派前大法官史卡利亞(Antonin Scalia)的書記官,看似出於"名門",卻又不同於多數大法官出身哈佛或耶魯法學院,巴雷特畢業於聖母大學法學院(Uni of Notre Dame Law School)將(有望)成為首位非出身長春藤盟校的大法官。
(巴雷特的法律系學生)
毫無疑問巴雷特教授任大法官時,將呈現不同地區 不同學術的思維,帶來新穎的觀點
1972年 巴雷特出生於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是家中七名子女中的長女,1994年於孟菲斯羅德學院先獲得文學學士,後來進入聖母大學法學院獲全額獎學金,並於1997年以第一名畢業,現仍於聖母大雪法學院擔任教授,2017年由川普指定出任芝加哥聯邦第七巡迴上訴法院法官。2002年 巴雷特與同校生(聖母大學法學院),現為私人執業律師的丈夫傑西巴雷特結婚,和已故自由派大法官金斯伯格一樣,巴雷特亦極度推崇夫婿。
(巴雷特\美國大法官提名人)
讓我懊惱的是,最近我才在晚餐桌上得知,孩子們認為爸爸的廚藝較好,雖然我總告訴他"沒什麼需要幫忙的",他仍能找到減輕我擔子的方式
(NBC New)
(她的好友)說巴雷特總能為"小事"撥出時間
(克莉絲蒂\巴雷特好友)
她讓我覺得我是她的摯友,因為她每天都回我的簡訊,但我想可能這裡還有另外100個人,和我有同樣想法,這就是她
巴雷特的價值觀與天主教信仰,讓她被歸類為保守派,也讓多數美國輿論和國會議員認為,若巴雷特任命案過關,美國保守派大法官和自由派大法官比例,將從5:4 提高到6:3絕對多數的態勢。
(華盛頓郵報 專題報導)
巴雷特首次提名為聯邦上訴法官時,她的提名聽證會即非常爭議,特別當民主黨在看待她的信仰時
(時為2017年范士丹\美國民主黨參議員 )
我感受到的是宗教信條牢牢地活在妳心裡,這令人擔憂
但亦有法界人士評論,所謂"保守"或"自由"兩派觀點,不一定是對某種議題的價值觀,而是大法官"對於憲法沒明文之處,解釋者要採取甚麼樣的觀點",一般而言,保守派指的是,偏向採取較嚴格的文義解釋,並回歸立法者的意旨。換句話說,保守派雖然較不易以新觀念帶入憲法解釋,但最高法院 立法機構 和社會三方,究竟誰該有最新最快,世易時移的觀點,也很難有公評之處。
(華爾街日報 專題報導)
巴雷特多年來強調,她相信社會大眾,透過選民的投票權,而非大法官會議才是領導社會變化的方式
(時為2016年巴雷特\美國大法官提名人)
因此,我也常常深刻思考,"誰來決定社會走向"是我們個人的決定,法院的聲音應該盡量被降低
包括華爾街日報和NBC都分析,巴雷特在法律解釋上,可能和史卡利亞一樣,皆走傳統路線
(時為2016年巴雷特\美國大法官提名人)
大法官史卡利亞的司法哲學,不但正確,就憲法體制而言,而且節制
(華爾街日報 專題報導)
在1965年 格瑞斯沃德訴康涅狄格案中,最高法院發現一項州法律中,禁止婚姻雙方避孕 屬違反憲法,大法官會議判決中認定,憲法對隱私權的保護
(時為2017年 聯邦上訴法官聽證會)
(你認為憲法得保護隱私權嗎),大法官會議已清楚確立了隱私權,(那麼,你認同大法官的判決嗎),參議員,我會遵循所有的判決前例,我個人的認同與否,在此並不會影響我職責的行使,(所以你毫無個人觀點),(對於憲法是否保護隱私權嗎),參議員,我認為問題該是,當我有個人觀點時,是否適合在此場合發表,因為這可能影響未來我的訴訟當事人
但華爾街日報和NBC都觀察到,近年來巴雷特在"個案"判斷上,仍有部分彈性空間。
(NBC News)
在她任職於芝加哥第七巡迴上訴法院法官的三年內,她有兩件訴案和州墮胎權的法規有關,一件在2018年,另一件2019年,兩件她都否定了墮胎權,但第三件訴案她採取不同立場,支持了芝加哥法律中,禁止反墮胎團體在墮胎診所外,接觸求診者
(NBC News)
這不是巴雷特第一次在候選名單上,川普數年前已欽點她,但最後由卡瓦諾出線
紐約時報認為,和川普四年任命的兩位大法官卡瓦諾和戈薩奇,那種代表常春藤菁英建制派不同的是巴雷特出身美國南方和中西部多年任教職 掌母職 不避諱的天主教信仰恐怕更能穩定此刻,正下滑甚至流失的川普基本盤。儘管巴雷特在民主黨議員面前對於"政治議題",依舊迴避了內心的真正想法。
(美國大法官提名人/巴雷特)
對於總統是否曾說過,他不會和平地離開白宮交接政權,就此層面來看,這是一項政治爭議,身為法官,我不想涉入討論,我不想表達任何看法
2020大選後,美國如何繼續維持憲政國家的運作,巴雷特任命案 在此刻再添衝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mYtEfzpHto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以下為【完整版】【完整版】2020.10.18《文茜世界財經周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jNx8pnzYGc&t=62s
企圖褒貶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的建立者:夏啟|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啟,史稱夏啟,生卒年不詳,大禹子。禹病死後繼位,成為中國歷史上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的第一人。在位9年,病死,葬於安邑附近。
屈原的《天問》中說,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與塗山氏相遇於台桑,旋即分別。懷孕的塗山氏女在傷念中生下啟後就死了。所以,啟生下來就失去了母親,是個苦孩子。禹死後,啟破壞了禪讓制,自行襲位,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從此,原始社會宣告結束,開始了奴隸社會,啟也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帝王(有的史學家認為禹是第一個帝王)。他放棄陽翟,西遷到大夏(今汾澮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
「夏啟」身份新說
許風申
一、從對「夏啟」評價的分歧說起
夏啟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的建立者,無論是從歷史文獻記載還是從學者研究的角度來看,啟為禹之子似乎已成定論。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傳說中的人物,歷史評價卻褒貶不一。
《孟子·萬章上》說:「丹朱(堯之子)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堯,禹之相舜,歷年多,施澤於民久。啟賢,能敬承繼禹之道。益之相禹也,歷年少,施澤於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遠,其子之賢與不肖,皆天地也。非人之所能為也。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孟子·萬章上》還提到,禹薦益於天。七年,禹崩。三年之喪畢,益避禹子於箕山之陰。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啟,曰:「吾君之子也。」「謳歌者,不謳歌益而謳歌啟,曰:「吾君之子也。」《呂氏春秋·先己篇》中也說,夏後啟與有扈氏戰於甘澤而不勝,六卿請復之,夏後伯啟曰:「不可,吾地不淺,吾民不寡,戰而不勝,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於是處不重席,食不貳味,琴瑟不張,鐘鼓不修,子女不飭,親親長長,尊賢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上述啟賢的說法,經過司馬遷《史記·夏本紀》固定下來,在大多數人看來,啟稟承天命,贊繼大禹之道,順利地實現從禪讓走向世襲,實在是眾望所歸,啟無疑是歷史一個重德修賢的聖明君主。
即使在神話傳述中,啟也是一個神通廣大,能與天帝交通的聖賢之神。《山海經·大荒西經》中說:「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兩青蛇,乘兩龍,名曰夏後開。開上三嬪於天,得《九辯》與《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開焉得始歌《九招》。」《楚辭補註》對此解釋說:「九辨九歌,禹樂也。言禹能平治水土,以有天下。啟能承先志,贊敘其業,育養品族,故九州之物皆可辨數,九故之德皆有次序而可歌也。」
但我們同樣注意到歷史文獻與傳說中對啟的評價卻有截然相反的一面。《戰國策·燕策一》說:「禹授益而以啟為吏。及老,而以為啟為不足任天下,傳之益也。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墨子·非樂上》說:「啟乃淫溢康樂,野於飲食,將將銘,莧磬以力。湛濁於酒,渝食於野,萬舞翼翼,章聞於大,天用弗式。」《淮南子·齊俗篇》中說:「昔有扈氏為義而亡。」高誘注曰:「有扈,夏啟之庶兄也。以堯舜舉賢,禹獨與子,故伐啟,啟亡之。」總之,夏啟似乎又成了一個不足以任天下的德薄之人,他破壞了原有的禪讓制度,將天下變成私有,繼位後又淫逸無度,黨同伐異,實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無恥之徒。
為什麼歷史上的啟為什麼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呢?除了古史辨學者顧頡剛先生所指出的先秦諸家為了宣傳自己的學說思想而「競奇鬥巧」的因素外,是不是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呢?
二、「杜宇、鱉靈」神話的啟示
古代蜀地,同樣流傳著一個「鱉靈」治水的故事。
《太平御覽》卷八八八引漢時揚雄所著《蜀王本紀》說:
蜀王之先名蠶叢,……後有一男子名曰杜宇,從天墮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從江源地井中出,為杜宇妻。宇自立為蜀王,號曰望帝,治汶山下,邑郫,化民往往復出。望帝積百餘歲,荊有一人名鰲靈,其屍亡去,荊人求之不得,鱉靈屍至蜀復生,蜀王以為相。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水,使鰲靈決玉山,民得陸處。鱉靈治水去後,望帝與其妻通,帝自以薄德,不如鱉靈,委國授鱉靈而去,如堯之禪舜。鱉靈即位,號曰開明。
關於這則神話,早有學者懷疑它和堯舜禪讓、大禹治水等傳說之間的關係。童書業先生認為這段故事顯然就是雜採中原神話編造而成,所謂杜宇就是禹,而鱉靈就是鯀。近來又有學者懷疑鯀、禹、啟就是該神話中的鱉靈,並判定鯀、禹治水和鱉靈治水的神話是同一神話分化的結果。
探討兩則神話間的相互影響關係,顯然已超出了本文的範圍。真正引起我們注意的是此則神話中提到的杜宇、鱉靈禪讓的原因:鱉靈治水,望帝卻乘機與其妻私通,自以為薄德,於是委國授鱉靈而去。其它歷史文獻上也有相大致相同的記載,《說文解字·四上》說:「蜀王望帝淫其相妻,慚亡去,為子巂(規)鳥,故蜀人聞子巂鳴,皆起雲望帝。」《華陽國志·蜀志》也說:「望帝使鱉冷(靈)治水,而淫其妻。冷還,帝慚……。法堯舜禪授之義,遂禪位於開明。」
杜宇與鱉靈作為蜀人的祖先,同為後世人們所敬重。至今在郫縣西南一里多路,還可見到望業地祠的遺蹟。有望帝陵和業帝陵,兩陵相對,以前人們在這裡祭祀望帝(杜宇)和業帝(鱉靈),祀典極為隆崇。但兩人關係實在曖昧難辨,上所引《蜀王本紀》說:「望帝去時,子歸鳴,故蜀人悲子歸鳴而思望帝」。《說郛合刊》卷六十輯《寰宇記》說:「望帝自逃之後,欲復位不得,死化為鵑。每春月間,晝夜悲鳴。蜀人聞之,曰‘我帝魂也’。」後人多疑杜鵑有冤,恐怕杜宇、鱉靈禪讓故事背後隱藏著一場嚴重的政治鬥爭。所謂杜宇和鱉靈妻私通的說法,難道是承繼杜宇的鱉靈或其開明王朝為貶低杜宇而偽造出來的,還是真有其事?古史渺遠,我們不得而知。但無疑,禪讓傳說並非像我們以前想像的那麼簡單。
再回到我們先前的話題,結合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堯舜禹禪讓傳說來看,如果說《蜀王本紀》中所記載的鱉靈就是禹的原型,那麼故事中的另一個重要人物杜宇又會是誰呢?我們不妨假定他就是舜,看看接下來會有什麼情況發生。
三、舜禹「禪讓」傳說的推原
舜在承繼堯的帝位以後,首先借治水無功、不用帝命的名義除掉了意欲造反的鯀,將其殛之於羽山。這也就是《書·洪範》所說的,「昔鯀堙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彝倫攸敘。」鯀則殛死,禹乃嗣興。關於禹興的原因,《淮南子·原道篇》說:「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之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伏,四海納職。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由此可見,禹通過思父之非,修德保民,又重新獲得了民眾的擁戴。這使舜又重新感受到了來自禹復興對自己權勢所帶來的嚴重威脅,為了根絕後患,舜於是精心策劃了一場「借雞生蛋」的好戲。
舜命禹繼續治水,《書·皋陶謨》大禹曾這樣說:「予創若時,娶於塗山,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關於其中「辛壬癸甲」四字,孔安國解釋為:「辛日娶妻,至於甲四日,復往治水。」後來學者多從此論。表面看來,似乎是大禹為了完成治水任務,新婚三天便捨棄婚妻子,急急忙忙踏上治水的徵程。而後,啟十月而生。世上難道竟然有這樣的巧合?
我們推測,實際上可能是禹難違帝命,間不容髮。《史記·夏本紀》說:「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舜借治水之故,將禹支開,乘此機會機與禹的妻子塗山氏私通,生下了後來的啟。原來所謂的「啟」竟然是舜帝之子!
重新明確了啟的身份,那麼以後的諸多迷團也就迎刃而解了。《楚辭·天問》洪興祖補註引《淮南子》說:「禹治鴻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方作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生啟。」清代學者馬驌《繹史》卷十二引《隨巢子》也說:「禹娶塗山,治鴻水,通轅轘轅山,化為熊,塗山氏見之,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生啟。」實際上,這則母死子出的神話核心並不是啟的出生,而在於禹妻的化石而死。塗山氏見到自己的夫君,羞愧於自己的行徑,觸山而死,這才是事情的真相。
接下來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舜帝因為其子商均不肖,又以禹治水功高,且能平定三苗之亂,所以便作個順水人情,「薦禹於天,為嗣。」這樣既滿足了禹的要求,又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舜帝這一看似完美的計畫不幸被禹的同姓諸侯有扈氏所知,所以他極力反對禹傳位於啟。這時的禹進退兩難,雖然懷疑啟的出身,但遠古時代不像現在可以有條件作個親子鑑定,況且自己只有啟這一個名義上兒子,只得盡力平息這一謠傳。所以《莊子·人間世》說:「禹攻有扈,國為虛厲,身為刑戮。」至於啟是否真為自己所生,只能憑由天命了,如上引《戰國策·燕策一》所說:「禹授益而以啟為吏。及老,而以為啟為不足任天下,傳之益也。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啟由於得雙方的共同支持,所以「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啟,曰:「吾君之子也。」「謳歌者,不謳歌益而謳歌啟,曰:「吾君之子也。」於是,夏啟作為「兩君之子」便順利地繼承了王位。
可是那個有扈氏仍然不知好歹,繼續散佈啟為舜的所謂「謠言」。這是夏啟絕不能容忍的,這也就是《書·甘誓》所說的有扈氏不服,啟伐之。(啟)大戰於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事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故於左,汝不恭命;右不故於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賞於祖,不用命戮於社,予則孥戮汝!」《淮南子·齊俗篇》說:「昔有扈氏為義而亡。」高誘注曰:有扈,夏啟之庶兄也。以堯舜舉賢,禹獨與子,故伐啟,啟亡之。其實有扈氏也有自己的打算,無非是想借此證明自己才是禹的真正後代,從而獲得對整個部族的控制權,但由於實力不濟,最終被夏啟所滅。
說到這裡,我們同樣可以明白,歷史上夏朝初期「太康失國」以後,為什麼少康最終借助舜的後代姚姓有虞氏國的力量來實現復國的願望,其中的原因恐怕也得追溯到他的曾祖啟的特殊身份上罷了。
必須聲明,啟為舜之子只不過是我們根據古史傳說材料所提出的一個假說,雖然有擺弄古史材料之嫌,但這樣的一個假說對於我們理解傳說時代的歷史是不是毫無意義呢?
四、「夏啟」身份假說的意義
舜是神話中的帝嚳和殷民族祭典中的高祖俊,這一點已被郭沫若等學者通過甲骨文研究所證實,大多數學者認為舜就是東夷殷民族傳說中的祖先。鯀禹是西羌夏民族傳說中的祖先,也被許多學者通過禹的出生地與巴蜀關係所證明。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兩個民族的交合融匯以及相互勢力的此消彼長無疑是「禪讓」制度源起的重要因素,治理水患與共同對付南方三苗集團則是他們聯合的基礎。我個人認為,所謂「禪讓」制無非是兩個民族輪流執掌權力的形式。
其實,這一看似「和平」的禪讓形式背後隱藏著卻是雙方民族勢力的對比。即使堯舜禪讓的傳說,也並不是像先前儒家所宣傳的那樣充滿道德化的色彩。史載堯帝統治時期,「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堯帝實在沒有辦法來安定天下,只得讓位於舜。而舜也決非一般平民,《史記·夏本紀》說:「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根據《史記·正義》引周禮郊野法云「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如果我們按一夫一家四口來計算,舜儼然是一個擁有萬人之眾的部落首領,這在當時實在是一個龐大的新興勢力集團,所以《屍子》上說:「舜一徙成邑,再徙察國。堯聞其賢,徵之草茅之中,與之語禮樂而不逆,與之語政至簡而易行,與之語道廣大而不親信。於是妻之以媓,媵之以娥,九子事之而托天下焉。」堯舜之間正是通過聯姻這種方式順利地實現了權力的轉接與過渡,至於後來的舜逼堯之說,可能只是出於堯邦頑固分子的一種藉口罷了。
而在東夷民族首領舜即將執掌權力的時候,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夏民族的首領鯀企圖憑藉自己的實力打破這種平衡局面,如《呂氏春秋·行論》所言:「堯以天下讓舜,鯀為諸侯,怒於堯曰:「得天下之道者為帝,得帝之道者為三公。今我得帝之道,而不以我為三公。「以堯為失論,欲得三公,怒甚猛獸,欲以為亂。比獸之角能以為城,舉其尾能以為旌,召之不來,仿佯於野以患帝。舜於是殛之羽山,副之以吳刀。」舜帝在平息鯀的叛亂之後,又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權勢,成功地自己的親生兒子嫁接到夏禹民族之中,最後通過禪位與禹的方式,從而確立了啟作為天下共主的地位。夷夏兩個民族皆歌「吾君之子」,共同生活在一個貌似合理的統一體系之中,進一步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腳步。同時,也順利地實現了從「禪讓」到「世襲」的轉變,為中國早期第一個國家的建立創造了條件。
至於,我們前面提到的關於啟的不同評價,現在也許有了一比較明確的答案,那就是後來夷夏民族對早期歷史的不同陳述。在理解古史傳說方面,不同的民族背景是不是我們應該可以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呢?
要之,正是舜帝的不光採行徑完成了夷夏兩個民族的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融合。從長遠角度來看,有點「小眚不掩大德」的意味,畢竟這種所謂的「和平」演變比血腥的民族爭鬥和互相屠戮更為可取一些。本文所謂「夏啟」身份新說雖然難免紕漏,但對於我們理解古史中「禪讓制」向「世襲」的轉變以及早期的民族融合進程,無疑提供了一條可能借鑑與重新思考的途徑。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
企圖褒貶 在 馬念先之馬拉本舖(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明天會有一首歌曲上線
1989的下午
顧名思義不是一首討好年青人的歌,哈哈
沒有什麼多大的企圖心
也不期待樂評有什麼褒貶
更沒有什麼金曲夢
只是真心想讓廣大苦悶的中年人在聽到時,
能夠輕鬆的chill一下,哪怕只有1秒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