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轉載自詩人鴻鴻的臉書,照片內容是鴻鴻老師翻譯的《烏哲邦章憲》
這是這半年來,看到最美的文字。當頭棒喝,感動又臣服。
謝謝鴻鴻老師分享
#詩人鴻鴻
#烏哲邦章憲
🌳🌳 🌳🌳 🌳🌳 🌳🌳 🌳🌳
蘋果停刊,香港言論自由淪亡,令人唏噓不已。說點振奮的。大家都說想去立陶宛旅遊,我乾脆卯起來貼一些照片。立陶宛處處自然、優雅、自由、從容,充滿藝術氣息。首都Vilnius完全可以步行,近郊有我畢生所見最美的湖Trakai,另一個城市Kaunas則有偉大藝術家、音樂家秋里昂尼的紀念館。而與Vilnius一水之隔的「國中之國」烏哲邦,更是人間奇境。我在《晒T恤》最後一篇,寫的就是烏哲邦。重貼如下:
──────────────────
經過莫斯科的冷漠與昂貴與快節奏,2012年7月,我們來到鄰近的立陶宛時,簡直像回到故鄉。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立陶宛,在1990年宣告脫離蘇聯佔領而獨立。他們既有悠久的傳統,又是一個全新的國家。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只有五十多萬居民,拿台灣的眼光看來,只是一個小鎮。然而,這個古色古香的小鎮卻成為聯合國審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在鎮邊的小河對岸,一個只有幾條街的社區,卻自行宣告獨立成一個更小的國家:烏哲邦(英文Užupis,立陶宛文Užupio)──在立陶宛文就是「對岸」的意思。
烏哲邦成立於1997年的4月1日愚人節,這可不是偶然。這「國家」據地不過半平方公里,人口不過七千人,卻大約有一千人是藝術家。立國也是藝術行動朝政治領域的延伸,這群人創造了自己的國旗、國歌、鈔票、和憲章。獨立不久的立陶宛,並沒有大驚小怪,反而將烏哲邦寫進觀光地圖。而烏哲邦也沒有太政治化或觀光化,仍然波瀾不驚過自己的生活。
烏哲邦有兩道橋跨越維爾內拉河,河畔有一塊牌子標示著這個國家的存在。河道邊立著一尊美人魚的銅雕,唯一的廣場上,則立著一位吹號角的天使,都出自同一位藝術家手筆。河畔一間咖啡廳是居民和訪客的交流場所,街上處處是畫廊和藝術家的工作室。這裡住過不少立陶宛知名的藝術家。二次大戰時,烏哲邦居住的許多猶太人被屠殺,留下的空屋和廢墟逐漸被藝術家佔據,立陶宛獨立後更形成藝術聚落,有點像巴黎的蒙馬特。他們也真的跟蒙馬特建了交──雖然沒有任何國家正式承認烏哲邦。橋頭還有個圖博廣場,住了一些流亡藏人,他們更將榮譽公民頒給達賴喇嘛,代表對自由與包容的信念。
現任總統、也是憲章的起草人之一李雷基斯(Romas Lileikis)本身就是個詩人、音樂家、電影導演。2013年的新北市電影節,我特別邀請他攜兩部作品來台放映。他是個大鬍子,十分感性。他特別解釋烏哲邦的圖像:一隻手上有一個圓洞,意思是「什麼也留不住」。真是禪意十足啊!他送我一件T恤,正面是號角天使,背面則印了烏哲邦的憲章。這份憲章裡面不乏互相矛盾的條文,玩笑地表達了居民對自由與人性的坦率追求,除了前三十八條對權利的全新界定,最後三條「不要攻擊。不要還擊。不要放棄。」則強調了他們柔軟卻堅定的態度。憲章以十五種語言的版本展布在一條街上,吸引著各國遊客圍觀、讚嘆、莞爾。可惜中文不在其列,我就擅自翻譯了。既然憲章內有一條是「每個人都有權成為任何國家的國民」,讀完之後,誰不想也成為烏哲邦的公民?或是也想創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
<烏哲邦憲章>
1. 每個人都有權住在維爾內拉河邊,維爾內拉河也有權流經任何人。
2. 每個人都有權享用熱水、冬天的暖氣、和一片屋頂。
3. 每個人都有權死亡,但這不是義務。
4. 每個人都有權犯錯。
5. 每個人都有權和別人不同。
6. 每個人都有權去愛。
7. 每個人都有權不被人愛,但並非必須。
8. 每個人都有權當個無名小卒。
9. 每個人都有權發懶。
10. 每個人都有權愛貓、照顧貓。
11. 每個人都有權照顧狗,直到人或狗死掉。
12. 狗有權當一隻狗。
13. 貓沒有義務愛牠的主人,但主人有義務照顧貓。
14. 每個人都有權偶爾不負責任。
15. 每個人都有權煩惱,但這不是義務。
16. 每個人都有權快樂。
17. 每個人都有權不快樂。
18. 每個人都有權沈默。
19. 每個人都有權擁有信仰。
20. 沒有人有權使用暴力。
21. 每個人都有權安於自己的無足輕重。
22. 沒有人有權預見永恆。
23. 每個人都有權了解世界。
24. 每個人都有權一無所知。
25. 每個人都有權成為任何國家的國民。
26. 每個人都有權慶祝或不慶祝自己的生日。
27. 每個人都應該記得自己的名字。
28. 每個人都有權與人分享自己的財產。
29. 沒有人有權分享不屬於他的財產。
30. 每個人都有權擁有父母兄弟姊妹。
31. 每個人都有權獨立。
32. 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自由負責。
33. 每個人都有權哭泣。
34. 每個人都有權被誤解。
35. 沒有人有權誣陷他人。
36. 每個人都有權自主。
37. 每個人都有權放棄任何權利。
38. 每個人都有權不必害怕。
39. 不要攻擊。
40. 不要還擊。
41. 不要放棄。
任哲銅雕 在 陳水扁新勇哥物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勇哥物語]-501
《阿扁踹共》不接受採訪,在家也能講
—7月27日某中字輩電子報的言論主筆室「快評」《陳水扁可以組黨?》言論偏頗,不問事實真相,只有政治立場,完全背離創辦人余紀忠辦報初衷,一代不如一代!?
一、言論「違憲」下標「陳水扁可以組黨?」
馬總統認為阿扁在龜山鬼地方為《壹週刊》寫「天涯集」是言論自由,應受憲法保障;王清峰部長在阿扁保外就醫隔天也說,阿扁可以上臉書,也才有後來阿扁透過臉書寫「新勇哥物語」與發表「阿扁踹共」的影音。受刑人在裡頭甚至在保外就醫期間都有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為什麼憲法保障的組黨「結社自由」,反而要被剝奪限制?
二、阿扁從未說過要組黨,也沒有說過要當「一邊一國行動黨」的精神領袖。
阿扁只是向社會透露「一邊一國行動黨」,如果蔡政府不打壓,8月份應可正式成立,如同去年年初研判陳菊市長將北上接總統府秘書長,蔡總統約見柯文哲市長夫婦尋求年底市長選舉合作,都是政治訊息的發布。阿扁對新的政黨要成立,不再像2012、2016採取反對立場甚至還極力阻擋,怎麼變成阿扁要組黨?
三、阿扁從未參加過李前總統的壽宴,更沒有站上肥皂箱發表演說。
阿扁可以訪友。2018年1月15日北上私下探視二個朋友包括李前總統的病,是李前總統的主任通知媒體報導和直播,事先並不知道當天是李前總統的生日。而阿扁在凱基餐會站上肥皂箱拍賣台灣勇哥的銅雕,或是演唱歌曲娛人自娛,並未發表演說。
四、扁案是政治,保外也是政治。
馬總統讓阿扁保外就醫本身就是政治決定。矯正機關為阿扁訂定保外就醫六大基準,和成立受刑人得以推薦醫師參與擴大醫療鑑定小組,都是破天荒。離開監所要違憲簽署不得參加政治與助選活動等的二不切結保證書,阿扁也是第一人。如今多次展延保外就醫期限,何嘗不是政治!?如果蔡總統展延違法,馬總統也是違法讓阿扁保外嗎?
五、中字輩報紙在2014年分別用大小社論籲請馬總統讓阿扁保外就醫,經查是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授意,並非出於媒體本意,媒體甘願淪為政治工具。如今多次再用大小社論要求取消阿扁的保外就醫,難道又是執行中國共產黨習近平的旨意?
(完整版)
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19729W0008
(精華版)
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19729P12M1
任哲銅雕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載自:YonGe Chen(陳水扁) FaceBook
7月27日某中字輩電子報的言論主筆室「快評」《陳水扁可以組黨?》言論偏頗,不問事實真相,只有政治立場,完全背離創辦人余紀忠辦報初衷,一代不如一代!?
一、言論「違憲」下標「陳水扁可以組黨?」
馬總統認為阿扁在龜山鬼地方為《壹週刊》寫「天涯集」是言論自由,應受憲法保障;王清峰部長在阿扁保外就醫隔天也說,阿扁可以上臉書,也才有後來阿扁透過臉書寫「新勇哥物語」與發表「阿扁踹共」的影音。受刑人在裡頭甚至在保外就醫期間都有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為什麼憲法保障的組黨「結社自由」,反而要被剝奪限制?
二、阿扁從未說過要組黨,也沒有說過要當「一邊一國行動黨」的精神領袖。
阿扁只是向社會透露「一邊一國行動黨」,如果蔡政府不打壓,8月份應可正式成立,如同去年年初研判陳菊市長將北上接總統府秘書長,蔡總統約見柯文哲市長夫婦尋求年底市長選舉合作,都是政治訊息的發布。阿扁對新的政黨要成立,不再像2012、2016採取反對立場甚至還極力阻擋,怎麼變成阿扁要組黨?
三、阿扁從未參加過李前總統的壽宴,更沒有站上肥皂箱發表演說。
阿扁可以訪友。2018年1月15日北上私下探視二個朋友包括李前總統的病,是李前總統的主任通知媒體報導和直播,事先並不知道當天是李前總統的生日。而阿扁在凱基餐會站上肥皂箱拍賣台灣勇哥的銅雕,或是演唱歌曲娛人自娛,並未發表演說。
四、扁案是政治,保外也是政治。
馬總統讓阿扁保外就醫本身就是政治決定。矯正機關為阿扁訂定保外就醫六大基準,和成立受刑人得以推薦醫師參與擴大醫療鑑定小組,都是破天荒。離開監所要違憲簽署不得參加政治與助選活動等的二不切結保證書,阿扁也是第一人。如今多次展延保外就醫期限,何嘗不是政治!?如果蔡總統展延違法,馬總統也是違法讓阿扁保外嗎?
五、中字輩報紙在2014年分別用大小社論籲請馬總統讓阿扁保外就醫,經查是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授意,並非出於媒體本意,媒體甘願淪為政治工具。如今多次再用大小社論要求取消阿扁的保外就醫,難道又是執行中國共產黨習近平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