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戲曲中心演唱《帝女花》之〈庵遇〉後感
文章日期:2021年8月27日
【明報專訊】好少在本欄提及我的私人生活,但今次要破例講一件非常興奮和感恩的事情。本周二,非常榮幸,竟有機會在「普樂藝會」姚志明老師領導下,與一班好同學和星光熠熠的大老倌,一齊在非常漂亮的戲曲中心演唱粵曲!
對粵曲的興趣可說來自隔代遺傳,我從未見過的祖父,在鄉下是專業唱戲的。約10年前,經過大會堂,見到「普樂藝會」的海報,我就去了報名加入。
實在慚愧,雖可說學藝多年,因為懶惰,從未學好工尺譜基本功,只是一直念口簧。後來更因工作太忙而停了近8年,最近半年才臨急抱佛腳,再次操曲狂練。但因資質實在有限,所以進度甚慢,在此實需要感謝姚老師和我邀請的年輕名花旦王潔清小姐(多才多藝,亦是編劇家),和一眾樂師及陪我唱歌的同學們的無限耐性和指導。
今次演出源出自兩年多前,在「普樂藝會」的周年晚宴上,跟姚老師聊到當時剛落成的戲曲中心,我就表示極力鼓勵和支持我們曲社去申請一個演出檔期。出口容易,但辛苦了一班好同學,開始了漫長和艱辛的籌備過程。我需要對廣大香港市民道謝,戲曲中心的建築成本高達27億元,現在我們這些票友,竟可只花10萬元不到,就租到此世界級歌劇院,非常物超所值!戲曲中心的排期當然非常長,也有一定水準要求,但絕對接受業餘團體申請,開放度和使用率,都遠高於香港單車館!
港治疫成功 演出兩延期後終成功舉行
戲曲中心的建造歷史有點坎坷,亦有點爭議性。設計出自溫哥華華人建築師譚秉榮手筆,但不幸在2016年巡視工程時突然中風去世。後來劇院的英文名字「Xiqu Centre」,也曾一度引起激烈社會辯論。戲曲中心更有點生不逢時,2019年初正式啟用,開幕不久即遇上大型社會暴亂,到了2020年更碰上沒完沒了的疫情,大大影響整個演藝界。
我們的演出也幾乎以為告吹,結果兩度延期,超過一年時間,最後能成功舉行已算幸運,實需感謝香港治疫超成功。據了解,上演西方歌劇的紐約林肯中心的室內劇院仍未重開,但從5月起,就在室外搭了10個台舉行演出,有抄襲我們搭棚上演神功戲的嫌疑呢!
粵劇在2009年已被聯合國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香港和所有廣東人的文化瑰寶,非常值得保存和發揚光大。我一曲走天涯,今次唱了香港人最熟悉的《帝女花》之〈庵遇〉。《帝女花》當然是任白戲寶中之戲寶,亦是唐滌生先生的四大名劇之一(其他三套為《紫釵記》、《牡丹亭驚夢》及《再世紅梅記》)。《帝女花》原劇本出自清代崑曲劇作家黃燮清,後來由唐滌生改編而成。《帝女花》的故事感人,不止受到中國人歡迎,原來早在清末已傳到日本,且長期有演出此劇(但不知是以何形式,Kabuki還是Noh?)。據說,任劍輝和白雪仙兩位,在一次日本旅行中,偶然碰到此劇演出,從而啟發他們把《帝女花》帶回來,鼓勵唐滌生先生改篇成粵劇。
如此故事是真的(如有讀者認識白雪仙女士,請幫忙印證一下),實在非常傳奇。我認為此故事可信性頗高,因為早期的粵劇其實可算頗國際化,包容性也很強。粵劇的歷史不到200年,對比超過600年歷史的崑劇不算長,最有名的明代崑劇作家湯顯祖,跟沙士比亞是同一時期的人,且同在1616年去世。最初的粵劇演出方言其實並非粵語,而是所謂的古腔官話(又稱中州話),反而較接近北方方言。現代粵劇的改革歷史更短,都是始於1920年代的,主要推手為在香港土生土長,曾就讀聖保羅書院的薛覺先先生(白雪仙的父親白駒榮亦重要)。改革包括引進大量西洋樂器如小提琴、色士風,甚至結他等等,但亦有帶入北方的鑼鼓和北派表演藝術。樂曲方面加入大量豐富旋律的小曲,有些甚至來自西方,演唱方言改為主要粵語,男角從高八度音的子喉改為平喉(感激),亦開始容許女性參與演出,毋須全部女角用男生反串。薛覺先的劇團,也培養了多位著名劇作家,包括南海十三郎和稍後期的唐滌生等。
其實這批早期粵劇改革者都頗西化,不止薛覺先念番書,南海十三郎更曾是港大醫科生,唐滌生原名唐康年,滌生只是他英文名Dickson的譯音名字!唐滌生曾在非常洋化的上海讀書,除編劇,其他興趣包括畫西洋水彩畫和看荷李活電影。他們這批人的創作靈感來自全世界,並無特別國家和文化界限。當年粵劇流行地域非常廣,除粵、港、澳為中心點外,南洋以至北美和歐洲華僑,都以廣東人居多,所以各大老倌經常到全世界演出。李小龍爸爸李海泉為粵劇名伶,正因在1940年去了美國演出和避戰亂,李小龍才會出生於三藩市。
改革粵劇四大建議 助傳承創新
其實粵劇在今天的香港和廣東仍頗流行,我參與了之後才發現有那麼多的志同道合人士。除年紀較長人士外,喜見原來也有不少年輕的專業粵劇表演者和樂師,演藝學院和八和會館更是功不可沒。最近發現有些大老倌,甚至有專門開班教導只幾歲大的小朋友!
任何文化藝術都必須有生命,有傳承和創新,粵劇也當然不例外,需要更多新的好劇作。讓我大膽提出數個繼續改革的建議:
1.傳統曲牌如《秋江月》和《妝台秋思》等固然好聽,但我認為不應不停翻用。我建議每齣劇都必須創造一些新的樂曲。情况如百老匯劇一樣,無論Phantom of the Opera和Cats的歌曲有多好聽,Andrew Llyod Weber是不會翻用這些旋律的。但我的意思並非完全放棄非常優美的中樂pentatonic scale(五聲音階)和較簡單的harmony(和聲),其實我反覺得模仿交響樂團的現代中樂團有點不倫不類。但在中樂的音律基礎上,應該也有大量創作空間。
2.我絕對覺得中國戲曲的藝術性高於傳統西方歌劇,因為包含唱、念、做、打,絕非如西方歌劇般,主要演員只懂行來行去唱歌。所以我認為未來的粵劇應提升舞蹈、做手,以及我的至愛北派的佔比和重要性,給予觀眾更多的視覺享受。當然服裝、化妝、燈光和舞台設計亦非常重要。
3.現代人的生活習慣網上化和碎片化,是無法否認的事實。因此無論傳統粵劇藝術家多麽喜歡四小時長的現場舞台表演,我認為必須縮短表演時間至約兩小時,甚至編寫一些更短的劇目(不一定是折子戲)。近日我發現在疫情期間,八和拍製了一系列介紹粵劇各方面藝術的短視頻,是個非常好的計劃。但我認為連正式粵劇表演也應大量放到網上做推廣,粵劇的整個商業模式都需要重新考慮,從只靠現場門票、票友和政府資助,加上新的網上流量和收費模式。
4.最重要的是,中國包括香港,需要盡快開關,重啟正常的人民、文化藝術、學術、生意和外交旅遊。封關愈久,中國與全世界的隔膜愈加嚴重,加上中國互聯網並非完全開放,本已在惡化的美中關係,在切斷絕大部分實體交往後,情况變得更差,甚至更危險。
內地近月政策 似墮圍城受困心態
除此,一如我數月前的警告,中國切忌因封關而墮進圍城受困心態。近日所見的一些政策,就不幸有此味道。我再次提醒,不可因一棵樹而放棄整個森林,必須鼓勵中國企業(和人民幣),包括互聯網平台企業,盡快衝出國際。說什麼不想超越美國,只想超越自己,聽來有點道理,但其實誤解了中國互聯網企業需要走出國門的真正原因。互聯網就是最強大的新媒體,如中國全面放棄全球競爭,美國互聯網巨頭,更將長期壟斷全球傳媒和大部分人的腦袋,他們對世界的認知都是經過美國傳媒的五稜鏡。美國擁有絕對性的媒體控制,再加上中國無意放開資本帳,提升人民幣地位,所以才能支持美國無道的長期QE和其他不合理貨幣和財政政策。換作沒有超級傳媒控制權的古羅馬帝國,如此誇張的印鈔,可能早已引發金融危機!然後有了無限的印鈔權,才可負擔更誇張和極端的「9 Power Standard」軍事開支!
粵劇界只是整個社會的極小一份子,但亦是一個縮影。明年我們曲社又訂了戲曲中心作三場表演,老師幫我約了全中國最有名的花旦之一蔣文端女士與我合作。我誠惶誠恐,但當然非常興奮,只期望早日通關,明年能夠成功演出!
如能與全世界恢復通關,我甚至夢想我們曲社能遠征歐洲,在維也納黄金音樂廳(Goldene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演唱中國粵曲!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年八十四歲的 #江圖,年輕時加入香港新聯影業公司,拍過不少黑白粵語片,首部參與的電影《#香港屋簷下》飾演富家子Henry,#吳楚帆 的經典名句「食碗面反碗底」,就是在戲中痛罵他的對白;他後來轉戰電視圈,先入麗的拍了《#星星月亮太陽》,後轉投無綫,又做過佳視,再回到亞視,數十年來拍了百多套電視劇;近...
任劍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少女進影視娛樂界,個個都會說「是個大染缸」、「這個圈好複雜」。如同走進亞馬遜森林,由外仰看,翠綠參天,景色壯麗,唯內有黑豹、猩猩、有毒的蛇蛙,你硬要進去採擷山花插滿頭,祝你好運,唯後果自負。
荷李活女明星妮高潔曼說:為什麼我從來不曾經歷過Me Too?因為我一進去,就跟湯告魯斯結婚了。
或如珍姐羅渣士(Ginger Rogers):她的拍檔,是一樣權傾天下的佛列雅士提。兩人共舞,日夜耳鬢廝磨,做了一對非常親密的心靈伴侶(Soulmates),唯從無肌膚之親。因為那是個君子時代:佛列雅士提、占士史釗活、格力哥利柏。佛列雅士提全副心血只在舞藝之上,於美色無二心。
何況女明星進這一行,理應勤進修。長城公司昔日花旦如石慧夏夢,不拍戲時指定要習聲樂、美術、學京戲或越劇身段,外加閱讀文學作品。其時的領導如袁仰安、朱石麟、李萍清,亦皆受左傾理想主義薰陶之知識份子,目不太敢斜視。左派影圈,從無Me Too醜聞。
但是你又批評那幾家公司的電影太多政治框條限制呀,對不?有黨性和道德壓抑,電影就不好看了。真的要面對市場,創作自由如邵氏或荷李活?對不起,那就大把大把的Me Too了。非此則彼,絕無第三條路。
加入香港影視圈的女子,因社會畸形教育制度所限,偏偏多教育程度低或半途輟學而投身者。父母本身也崇拜過任劍輝或白燕,亦出身貧寒,以為很快能當星爸星媽。女兒踏入此門,其實最需要一個心術端正又肯善意提點的Mentor。
任劍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無睇錯,呢度係英國。 🙂
蘇格蘭嘅一眾球迷尋日在海德公園「睇波」兼集會(我唔知應該點形容呢種成班醉酒佬9叫唱歌,但又唔算係開party 嘅謎之行為)。
當然,只要飲醉左,就一定唔會少得出現裸男,就係咁… 我班鬼佬friend就瘋狂send 啲裸男跳水、自由奔放嘅「任劍輝」片俾我,真係多謝晒🙄
順帶一提,英國打波又打交,你在香港著波衫行街好似好平常,但在英國著波衫行街隨時會有口痕友撩你兩句(當然係撩交打/調侃),尤其是去酒吧,你有機會見到英國好唔大愛好唔包容嘅一面。
最後,講多次,唔好信啲人講鍾意睇波就買球場附近嘅樓,除非你頂得住每隔一排就有 #英國任劍輝 黎同你say hi啦下…
#到依家都係好怕醉酒佬
#仲會周街屙
#真係十里洋腸 😂😂😂
任劍輝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現年八十四歲的 #江圖,年輕時加入香港新聯影業公司,拍過不少黑白粵語片,首部參與的電影《#香港屋簷下》飾演富家子Henry,#吳楚帆 的經典名句「食碗面反碗底」,就是在戲中痛罵他的對白;他後來轉戰電視圈,先入麗的拍了《#星星月亮太陽》,後轉投無綫,又做過佳視,再回到亞視,數十年來拍了百多套電視劇;近年聽力退化的他仍偶有演出,年前在電影《#叔.叔》飾演中風的暮年同志,演技依然令人讚譽,他坦言做演員多年,戲癮一定有,雖然聽力退化,要戴助聽器,不過頭腦仍然清晰,記對白都沒問題,遇到合適的角色,他仍然享受演戲帶來的滿足感,對於跟他同住廿年,情同父子的契仔江暉在幾年前病逝,他覺得人生就是充滿無奈。全文:https://bit.ly/3u1g735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bX9e2AfhgQ/hqdefault.jpg)
任劍輝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江圖 效力 #麗的 及亞視多年,不少網民都大讚他演技出眾,是少有可以亦正亦邪的藝人,現實中的他非常貪靚,訪問當日穿上白T恤、白外套,褲及鞋都配色,頭戴的cap帽亦貼滿閃石,他覺得要讓自己光光鮮鮮地老去,「我喜歡穿靚衫,以前在 #亞視 拍劇經常出動私伙衫,很多監製也喜歡找我演有錢佬角色,眼鏡及西裝都是我自己的,亞視指定的洋服店,我費事開名啦,只讓你揀幾幅布料,我說這些料也不像有錢佬,我就自己搞掂。」全文:https://bit.ly/3u1g735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PUG_CuV4Xc/hqdefault.jpg)
任劍輝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江圖 近年已減產,前年罕有地在電影《叔.叔》飾演暮年 #同志 超仔,其中一幕袁富華為中風的他抹口水,久別幕前的他,為觀眾帶來驚喜,「初時不知道是同志題材,後來楊導演跟我講解,我覺得沒所謂,不過我未拍過這類題材,拍得不好請他提醒我,他很細心,找了很多資料給我,套戲講述是替同志向政府爭取老人院,我知道中風的人多數也會流口水,因為初步中風歪嘴就會流口水,我覺得很新鮮,如果真的可以幫到同志爭取老人院,我也很開心。」全文:https://bit.ly/3u1g735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M3zKfK21P0/hqdefault.jpg)
任劍輝 在 61 任劍輝ideas | movies, fun, autumn moon festival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Sep 1, 2016 - Explore Chan Hoi Yee's board "任劍輝" on Pinterest. See more ideas about movies, fun, autumn moon festival. ... <看更多>
任劍輝 在 亦為以後任白的合作奠下基礎。「新聲劇團」在澳門一連演出多屆 的推薦與評價
1964 年,任劍輝與白雪仙斥資拍攝《李後主》,製作超過四年多時間才完成,於1968 年公映,是任劍輝告別影壇的作品。 培育新人 1959 年,唐滌生猝逝,粵劇界痛失編劇人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