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話題正熱 AI推進個人化醫療服務】
台北大學藥學院副院長張偉嶠解釋,傳統的醫療行為多屬於嘗試錯誤(Trial and Error)的治療模式。舉例來說,當身體不舒服時候,到了醫院就診,醫生大多會先開立三天至一週的藥物,要求服用完畢之後再回來複診;當病患複診表示藥物療效不佳或引起不適時,醫生再挑選更合適的藥物給予病人。
如此的醫療模式似乎很難「對症下藥」,這可歸咎於每個人的體質不盡相同,醫師很難以同一種藥物治癒所有病人。而如何科學化「體質」二字?以前很難做到,而現在,可以利用基因定序的技術,描繪出每個人的基因圖譜,然後事先篩選出療效較佳的病人,或是事先排出可能產生藥物副作用的病人。
如此一來,即可大幅提高藥物的療效,且降低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張偉嶠以昂貴的癌症治療為例,傳統的化學療法如同戰場上的大轟炸,傷人一千,自傷八百,無法精確地區分敵我。而目前常常聽到的癌症基因篩檢、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等,都是希望讓治療手段更專一,用藥更安全。
因此,精準醫療的核心精神在於:透過科技的力量篩選病人,找出藥物攻擊的標靶,讓「Right drug, right dose at right timing to right patient」。這樣的治療模式除了幫助病人,也能減少用藥的浪費,減輕健保的壓力。
隨著基因體科技越來越普及、價格越來越便宜,人類開始對個人的遺傳基因(30億DNA鹼基)、免疫系統(千萬種排列組合)、腸道細菌(多樣性的菌群)進行深度定序,醫院開始有系統地記錄我們體內的血糖、血壓、心跳等生化檢驗值。
人們也開始針對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環境因子等進行仔細監控,這些訊息將形成一組超級龐大的數據,這組動態的數字之間彼此交互協調,編織出生老病死的生命樂章。
科技讓人們逐漸有機會一窺生命的奧秘,但是龐大數據之間的超高複雜度卻又讓大眾望之卻步。而具備思考能力與高速運算的AI將能補足人類體力上的力不從心與體力上的莫可奈何。
從大數據中,AI可以幫助人們挖掘出與疾病、用藥息息相關的重要線索,最後理出一條規則,幫助大眾更了解自己、進行抉擇、然後管理健康。
Reference:
1. 資料 / 圖片 來源: DIGITIMES物聯網 http://bit.ly/2oK8C0s
2. 【國家衛生研究院-2018精準醫療科技與研發國際研討會】
NHRI 2018 Precision Medicine,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Symposium
【日期、時間、地點、活動網站】
日期:2018/10月5-6日(星期五-六)
時間: Day 1 - 10/5(五)09:00~17:40(8:30報到)
時間: Day 2 - 10/6(六)09:00~17:00(8:30報到)
地點: 高雄君鴻國際酒店41F星光廳 (高雄市苓雅區自強三路1號)
活動網站: http://bit.ly/2Asd10G
3.【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建立學習型健康系統之大數據基礎】: http://bit.ly/2LuP49w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book/
【購買資訊】
>> 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http://book.nhri.org.tw )
>> 國家書店(https://goo.gl/jweQNK )
>> 五南圖書 教育/傳播網 (https://goo.gl/NCt2n5 )
(更多論壇出版品詳-- http://book.nhri.org.tw/ )
#國衛院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精準醫療 #AI #台北大學藥學院副院長張偉嶠 #基因體科技 臺北醫學大學藥學院
人類圖區分的科學pdf 在 謝伯讓的腦科學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自稱幻聽的割喉人魔能否藉此逃過制裁?來看看夢遊殺手的研究案例!
2005年6月27日,美國明尼蘇達地區睡眠障礙中心來了一名男子,外表看來並無異樣。但就像其他數千名病人一樣,亞多佑(假名)會夢遊。他是個26歲的大學生,來自肯亞,從孩提時代就會夢遊。然而最近他的夢遊症狀越來越嚴重。
亞多佑在那年二月結婚,他太太常被他搖醒,赫然發現他站在床前、嘴裡說著含糊不清的囈語。她嚇壞了,只能努力叫醒亞多佑,而他醒來後卻什麼都不記得。他們住在明尼亞波利市郊的單臥房公寓,亞多佑的夢遊使這段才剛開始的婚姻變得緊張。亞多佑的主治醫師在轉診單上寫到病人的太太「有時候被他的行為嚇到,不過並沒有受傷。」
睡眠中心的醫師診斷亞多佑之後,要他在8月10日回診接受整夜的腦電圖檢查,測量他睡眠時的腦波。在那天夜裡,亞多佑開始扭動並用力拉扯連接電極的線路,甚至還扯下幾撮頭髮。但是他並沒有醒過來。
隔天早上,睡眠中心的主任波尼曼(Michel Cramer Bornemann)告訴亞多佑,根據腦電圖研究結果,他罹患的是無快速動眼異睡症(non-REM parasomnia,異睡症泛指所有惱人的睡眠障礙)。波尼曼向亞多佑描述他扯掉感應器的情況,並問他:「你記不記得有疼痛或拉扯的感覺?」「沒有。」亞多佑毫不猶豫地回答。
10月17日,亞多佑再度來到睡眠中心。他說波尼曼開給他治療夢遊的抗焦慮藥沒什麼效果,於是波尼曼把劑量從一毫克增加到兩毫克。波尼曼醫生衷心希望能幫助亞多佑,他回憶道:「他人很好,很友善、有魅力。我完全看不出他身體裡住了一個邪惡的靈魂。」
亞多佑沒有再回診。數個月後,睡眠中心的醫師收到明尼蘇達州公設辯護人處寄來的信,通知他們在10月19日(亞多佑最後一次去看診的兩天後),他因殺害妻子而遭到逮捕並被控謀殺罪。信中寫道:「我們希望有人能夠提供意見,找出這種睡眠障礙和其犯行之間的關係。」
--
可能正在做夢
--
科學家研究人類睡眠已經一個多世紀,他們的研究顯示,睡眠與清醒是有明顯區分的兩種狀態。這些據稱堅實的分野,讓法官和陪審團看到像亞多佑這樣的嫌犯以睡眠障礙為藉口時心存懷疑。畢竟,真的有人能夠在無意識的狀態下騷擾、傷害或殺死他人嗎?然而在過去20年,睡眠科學經過一場新理論改革,協助解釋睡眠犯罪到睡眠本身的基本特性等各種議題。正如波尼曼所說:「睡著或清醒並不是全有或全無、非黑即白的現象;它是有中間值的。」
「身體在活動時心理卻沒有運作」這種概念深植在大眾文化(例如莎士比亞筆下夢遊的馬克白夫人)和法庭中。美國法制史上首次以夢遊成功抗辯謀殺罪的案例,是1846年的帝雷爾(Albert Jackson Tirrell)案,他用剃刀把一個妓女的頭幾乎切斷。最近的案例是1987年發生在加拿大多倫多,名叫帕克斯(Kenneth Parks)的23歲男性開了22公里的車去殺害岳母,他聲稱一切都是在夢遊的無意識情況下發生。他後來被判無罪。
夢遊殺手的新聞很聳動,但幸好很罕見;神經科學期刊《腦》(Brain)在2010年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列出21個案例,其中被告無罪釋放的約佔1/3。然而,在睡夢中做出非致命暴力行為、性犯罪以及其他非法行為的事件,比社會大眾認為的還要普遍。在美國,大約有4000萬人有睡眠障礙,自1990年代晚期開始在美國進行的電話調查顯示,大約每100人之中就有兩個人曾在睡夢中傷害過自己或他人。
波尼曼和同事馬荷瓦德(Mark Mahowald)與宣克(Carlos Schenck)名列世界上最優秀的異睡症專家,經常有律師要求他們協助。為了將醫療與法律工作劃分開來,這幾位醫師在2006年成立一個名為「睡眠鑑識協會」(Sleep Forensics Associates)的獨立機構,以波尼曼為負責人、馬荷瓦德和宣克擔任顧問。
睡眠鑑識協會就像是某種科學偵探機構,目前為止共受理過250多個案件,委託人裡檢方與被告各半。不論委託人是誰,該機構都不只提供對委託方有利的醫學意見,醫師還會試著找出真相。波尼曼自稱為「首席調查員」,他說:「在許多方面,我的角色就是神經科學側寫者。」
調查結果總是出人意料。波尼曼表示:「如果我能夠駁斥被告異睡症的證據,檢察官就會說:『被告有機會被定罪。』」但是他的證據也曾讓被告免除罪刑。波尼曼說:「真正的異睡症行為是在無意識、沒意圖或動機下發生的,因此從被告律師的觀點來看,是有機會獲判無罪的。」然而他知道,法官和陪審團其實很難接受清醒與睡覺之間還有模糊地帶。在法庭上,受審判的不只是被告,還包括意識的定義。
--
文長未完,有興趣者可以下載 PDF 檔全文:夢遊殺手 - 科學人2012年10月號 (http://ocw.nthu.edu.tw/…/%E3%80%90L6%EF%BC%9A%E7%84%A6%E8%8…)
撰文/James Vlahos
翻譯/謝伯讓
--
延伸閱讀:人格病態者的成功特質!(http://cryofall.blogspot.tw/2014/05/blog-post_18.html)
人類圖區分的科學pdf 在 能量整合| 人類圖(七):頭腦中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確保事物持續發展的運作模式,而我是紅太陽落在63.1,在《人類圖:區分的科學》房屋結構的比喻中,1爻就是房子的地基,所以63.1必須建立起非常紮實的邏輯脈絡。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