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一年半前(剛好在疫情前)寫了一篇文章講電商和倉儲物流的發展。在年多後的今天,疫情是這個發展方向的催化劑,也就是大家即將所看到的。
物流地產的藍海
之前的文章曾說過香港的倉儲物流業仍然停留在30年前的營運模式,至今仍沒有明顯改進過,相對於外國甚至中國內地的物流業,基於網購的盛行,物流公司或物流地產基金普遍已開始引入科技的應用,如人工智能、機器人運輸、自動化系統等現代化物流設施,回望今天的香港,為何仍然停滯不前?
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香港先天性土地資源稀缺,其應該利用自動化技術(代替傳統剷車疊高一板板的貨物)盡用高樓底建築,從而提升總體容量,增加倉儲效率。然而,傳統的工業大廈樓底矮,加上樓板承重(floor loading)問題,不適宜安裝自動化機械。第二,仍然是土地的問題,香港的土地主要用以發展住宅,物流倉儲行業成為了犧牲品,多年來一直只能依賴過時的工業大廈,但近年連工廈都開始活化轉形,工廈的供應只會越來越少,最後令物流業界的生存空間逐漸收窄。然而,有危便有機,能夠想出方案解決市場痛點便是機會,市場越是落後即代表市場越有進步空間,我認為香港的物流倉儲市場是一個藍海,關鍵在於其經營模式。
我經常說,互聯網改變了人的生活習慣;網購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如果這個趨勢繼續下去,傳統商場零售店舖的盈利能力會受到影響嗎?答案是一定會的。香港最大的網購商香港電視(1137)HKTV mall自2017年開業,由每日處理2500宗交易,至現時已經提升至每日16300宗,產品種類也愈來愈多,包括家庭用品、電器、乾貨及濕貨等,處理的方法都不一樣。港視走的這種「新零售」模式,省掉了高昂舖租,同時又省卻鋪面人手和營運開支,產品售價自然較一般零售店便宜。網購雖能解決鋪租問題,不過任科技再發達,虛擬層面的互聯網永遠都解決不了實際貨物「動態」(物流)與「靜態」(倉存)的問題。
港視的總經營開支對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訂單總商品交易總額)比率合共是35.6%,其中物流倉儲成本就佔了一半以上,而港視的總體毛利率只有21.2%,因此經營溢利對GMV是負14.4%。換句話說,100元的訂單,港視平均可賺取21.2元毛利,但經營開支卻需要35.6元,換句話說,每做100元生意便要倒蝕14.4元,這是為何王維基說他一日輸一部benz。港視於今年上半年仍錄得1.55億元虧損,而且虧損每年仍在擴闊中。
網購電商的唯一出路是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即通過大幅增加交易量提升向供應商採購的議價能力,降低平均採購成本,從而提升毛利率。要增加毛利率,電商只能壓縮成本而不能提價,否則產品便失去競爭力,交易量便會萎縮,反過來影響採購成本。然而,交易量的提升同時又會令物流倉儲的成本提升,因此最終的問題又回到地產的層面上。當網購做得越好,發展得越成熟,以地產作為起點的現代化物流倉儲解決方案(modern logistics total solution)的價值便會越高,而可以確定這必然是未來市場發展方向,潛力非常巨大。
在香港做生意,地產(租金)是不得不解決的問題,不少企業不管生意做得多好,最後都要由「終點」跑回「起點」(地產);而一開始就在「起點」有優勢的大企業,又沒有動力跑去其他「終點」,因為單是地產就已讓這些大財團「肥到襪子也穿不下」了。這就是香港多年來的先天「氣候」問題,窒礙了各種行業的發展。
自動化系統能完全發揮高樓底倉庫的優勢,大幅降低了每呎的平均租金成本,也解決了人力成本高昂的問題。然而,這只是一個「起點」,在我的心目中,一個真正的物流倉儲解決方案不僅僅限於一個自動化倉庫的大型地產項目,而是一個擁有大數據、結合虛擬與實體、能夠持續橫向發展的綜合平台(Horizontal Integrated Platform),最終成為一個完善的「物流、倉儲、交易」的生態圈。
Starman
2020/1/20
「人力資源發展系出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人力資源發展系出路 在 Starman 資本攻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人力資源發展系出路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人力資源發展系出路 在 吳思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人力資源發展系出路 在 [心得]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錄取心得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人力資源發展系出路 在 人資跟文創出路是什麼?? - 高應大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人力資源發展系出路 在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人力資源發展系出路 在 台師大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出路 - 藥局地圖 的評價
- 關於人力資源發展系出路 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人力資源發展系出路 在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學會(建工校區) - Home 的評價
- 關於人力資源發展系出路 在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學會(建工校區) 的評價
人力資源發展系出路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南古都融合 AI 科技,發展交通智慧化
作者 TechNews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6 月 24 日 10:00 |
人工智慧(AI)一直是近年的熱門科技詞彙,根據「2021 台灣 AI 趨勢報告」,台灣有 84% 的受訪企業導入 AI 技術,以提高組織效率及創造營收為主要目標,在製造、行銷與客服等領域中獲得深入地應用。
AI 深度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綠捷能智控股份有限公司(HIPOWER)長期致力於AI影像偵測辨識演算法的開發,過去應用領域也多於車牌辨識、車輛追蹤相關。2020 年參與臺南市政府合作 AI 城市巡檢先導應用試驗計畫,在臺南市政府智慧發展中心及交通局的協助之下,以臺南市東區東門路與自由路口、中西區府前路與南門路口為試驗場域,試驗情境則是配合臺南市政府的基礎設施下,在未對現有攝影系統架構有任何調整的情況,利用路口現地攝影鏡頭搜集影像數據,最終所使用影像解析度為 640×480,採用 YOLO 類神經演算法進行物件深度學習,並加入深度物件定位追蹤演算法。
在試驗的計畫裡,YOLO 模型主要應用在多類別與多場景的物件辨識上,所以會設計較多的卷積層,而每一種會再進行多次的卷積運算,造成模型本身較大,考量這次計畫中所需辨識的物件類型與場景相對單純的情況下,過多的卷積層及運算對提升準確率沒有明顯地影響,並且會造成模型訓練效能不佳,因此利用剪枝技術減少卷積層數與運算次數,來提升模型的訓練效能。同時在影像數據上進行優化的前置處理,提升整體影像亮度達一致程度,降低亮度不均及部分雜訊的干擾,如此對後續物件辨識及定位追蹤準確率將有所幫助。因此在本案中僅利用約 5,000 張的物件圖快速片建立辨識模型及完成調校參數,成功開發出路口行人偵測、車種(機車、小型車、大型車)辨識、各向車流及其轉向偵測辨識的解決方案。經過最終的驗證測試,在不同天色的情況下,整體車流偵測辨識準確率可達 95%,車流轉向比分析及車種辨識準確率則有 90% 以上,而人流亦有 90% 以上的辨識準確率。
原有設備升級,效益最大化
此方案除可以有效減輕交通單位的人力負擔外,也能為交通智慧化提供充足有效的即時基礎數據,並且因為使用地方政府路口現有攝影系統,未來在複製擴散上也可以用相對較低成本的方式來進行,試驗單位不需要為了導入AI技術而將現有攝影機升級。未來將可以此解決方案為基礎,建構路口動態資訊即時回饋,協助路口及行人號誌燈秒數優化,以提升整體交通運行的順暢度。
在完成上述臺南市政府試驗計畫後,2021 年第一季也順利將此方案的核心技術衍生應用到隧道事件偵測系統 IIDs 及在道路壅堵偵測系統 QLD 中,用以偵測追蹤隧道逆行車輛、隧道路邊停等、壅堵車流(種)偵測及佔有率計算等情形。在新一代行動通訊日漸普及的情況下,未來將會有更多以 AI 影像辨識技術為基礎的衍生性應用產生,推進智慧化應用的演進。
由此可見,影像辨識技術所衍生的應用豐富性,對於地方政府推動城市智慧化的過程中,將能以最低成本的方式來發揮既有影像系統的最大效益。
公私協力成為 AI 應用夥伴
目前市場上 AI 影像辨識分析應用開發上,多半採用開放式模型來進行演算法的開發,而實務環境條件複雜多變,為能達到商品化對穩定性的要求,通常需要搭配自主開發的演算法,以強化模型偵測及辨識的能力,同時更需要實際場域建置的經驗、高品質數據的採樣及訓練參數組的建構,來對模型進行分析與調校,如此才能成為成熟且穩定的應用系統架構。
臺南是一個持續進化的科技古都,市府非常積極在導入創新科技應用,也因此保持開放態度在智慧化應用推動上,有系統地啟動在地方政府間相當少見的應用試驗計畫,在提供題目、條件限制及實際場域的情況下,邀請產業界進行解決方案開發與技術驗證,並希望業者能持續投入資源進行商品化,協助地方政府智慧化應用能夠水平擴散及垂直深化,這是一個成功案例,將對公部門與民間合作推動智慧化應用有正向的影響。
附圖:▲ 模型建立作業流程
▲ VDS 系統辨識畫面
▲ 以 AI 影像辨識為基礎的衍生應用
▲ 辨識分析結果畫面呈現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1/06/24/tainans-ancient-capital-integrates-ai-technology-to-develop-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fbclid=IwAR1OJBuRIm3IbznQ-YcDuJo4r7xaKjlCyMpxS7oiiFP4Xogl7YXTMaAKRpM
人力資源發展系出路 在 吳思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重磅質詢 #文化藝術粉絲照過來
文化的數位轉型與線上經濟,不是只for Covid-19,而是Forever!
一次十分鐘質詢,思瑤準備了快30頁的簡報。
我們把握每一次政策對話的機會,向公部門提出具體的政策解方。
在危機時刻,我們更需要藝術。藝術文化使人堅韌,帶來希望。
這就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UNESCO在2020發起 #堅韌藝術ResiliArt全球運動 的初衷,提出在疫情衝擊藝術產業的艱難時刻,更應透過數位模式,建立更多元的文化生態系統,支持創作者,落實文化平權。
所以我們看到,世界各國的藝文館舍在疫情時代,迅速發展出線上藝文的創新展演模式,期待為受創的文化創意產業找出路。
台灣作為華人社會多元文化的領導國家,美術館、博物館、文化館舍當然必須跟上這波數位轉型的浪潮,超前部署。
思瑤特別安排了文化部的專案報告,也提出對表演藝術、視覺藝術不同的 #數位升級發展策略。
首先,各館舍的線上藝文推展不能再各行其是多頭馬車!
我主張 #提升組織量能 最為首要,文化部應研議成立「博物館司」,並 #催生數位藝文的統合機關,透過專責組織、專業人力、充足預算及進步法規,全方位發展線上藝文。
如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的「數位文化中心」,就是好的典範。
第二,內容才是硬道理! #線上藝文的內容產製應全面提升。
線上展演不是只把實體展覽搬上線上而已,而是透過數位工具的應用,發展全新的文化生產模式。
從官網、Facebook粉專、APP、LINE⋯⋯到最夯的OTT、Podcast,在數位匯流的新時代,各類新興線上平台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不只該積極善用新興平台,更要產製吸引人的線上展演內容。我要求文化部應當擴大支持創作端及藝文機構,挹注資源,整合平台。
第三, #學習電商OMO虛實融合策略,掌握線上商機。
O2O的時代已經過去,Online Merge Offline才是未來趨勢,也就是從招攬過路客生意精進到打造 #鐵粉經濟。
建立並應用藝文的大數據,分析消費者行為模式,線上展演可以加乘壯大藝文產業的數位經濟。
思瑤特別舉例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將售票系統打掉重鍊,推出結合售票功能與藝文推廣的Opentix,值得各美術館及藝文館舍借鏡學習。
思瑤團隊投入很多心力研究文化事業的數位轉型,這次質詢只是全新任務的開端,我們捲起袖子和所有文化人一起努力!
|完整質詢影片🔗 https://reurl.cc/zzRWa6
人力資源發展系出路 在 人資跟文創出路是什麼?? - 高應大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 23. 人資出路非常廣啊~ 職涯諮詢師.訓練專案管理師.薪酬管理師.策略管理師.人資專員.人資助理.人力仲介. ... <看更多>
人力資源發展系出路 在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人力資源發展系. 2,605 views Dec 19, 2013. 陳芊蓉. 陳芊蓉. 6 subscribers. Subscribe. 13. Dislike. Share. Save. Save. ... <看更多>
人力資源發展系出路 在 [心得]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錄取心得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 改在截止前發文賺P幣囉
獎勵截止31日今天有算嗎??不算也OK啦~跟大家分享一下心得
小弟是第一次發心得文
當PTT鄉民也沒多久 所以對發文跟文章編輯還有諸多不嫻熟的部份
如果有任何傷眼或不適 請通知小弟
我會盡快修改 保護大家的視力@@
-----------------------------------------------------------------------------
以下是我的一些基本資料
我是從今年剛從苗栗高商畢業的
98統測的總分剛好是600分整
報考類別是09商管群
國文94
英文82
數學56
專業一100(錯的那題送分被我賺到!!)
專業二84
在校期間參加了5次模擬考最高47X 最低有過38X 平均都44X左右
這次統測準備知道自己有個很大的罩門(挺明顯的)
所以基本上那個我就只看了基本題型,可以說是完全放棄了
說準備...其實也都只是靠平常認真聽課而已
小弟從不補習,並不是討厭...而是喜歡照自己的步調調整
說起來汗顏...我是不喜歡坐下來讀書的類型,個性又極其懶惰
考前3天才發現事態嚴重趕緊請假在家苦讀(請不要鞭我 我知錯了>"<)
但是整天下來也才看了一本經濟...
於是我就這樣去應考了
考試的時候,看到題目嘴角真的有微微上揚,難度不高
只有數學寫到時間到兩題沒劃完這樣(那兩題剛好對= =+)
本以為這次題目太簡單,登記分發錄取分數可能有提高的趨勢
不過依照落點預測,今年可能持平或小小的下修一點
離題了...
------------------------------------------------------------------------------
先列出98年高應大人資系的推甄簡章
只列出簡章上比較重要有寫到的
招生名額 20 人
預計甄選人數 60 人
壹、資格條件
德行2級分(含)以上(沒不良嗜好都沒問題吧)
學業成績70分(含)以上
貮、備審資料
1.自傳、讀書計畫
2.在校成績(附名次)--77.83 班上6 全校17 很普通對吧?
3.證照與競賽成果
4.社團參與及社會服務證明
第二階段總成績採計
統測成績60% 加權(英文*2 其餘1)
備審資料40%
沒有面試、筆試 (口才不好或交通有問題的優勢)
指定項目甄試500元
同分採計順序
1.統測專二2.統測英文3.備審資料
沒有證照加分(到底誰有...)
提供一下,我的推甄成績84.XX(不給查了 小數點忘掉)
統測成績加權52.XX/60分 + 備審資料 32.XX/40分
第一階段沒特別注意,等第二階段就去報名交錢這樣
第二階段...中間那幾天等的很不耐煩,7/9當天睡到10點多才被我弟叫起來看
起來的時候臉都還沒洗,睡眼惺忪的去查,結果...
哇屋~我在做夢嗎?有我名字ㄟ!!這下全醒了
查一下最低錄取分數...好熟~
不就是我嗎XD
總之...就是一路幸運到底,我家媽祖有保佑吧@Q@
----------------------------------------------------------------------------
當初選這科系推就看是在有很多人沒聽過這科系,認為很冷門
了解後發現這科系出路不錯,人才需求>人才供給
全國有設立這科系的四技也才兩間(就我所知是如此),高應唯一國立
剛好我統測分數又接近(97年分發62X) 推甄算剛好
所以我也就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報名了,沒想到真的被我賭到
到高應大網站查了課程規劃也發現沒有微積分、數學這類科目,很適合我這種害怕
數學的人去唸= =
下面就再提供一些我備審資料的準備
----------------------------------------------------------------------------
一、自傳
很多人用學生XXX或我開頭...為了提高鑑別度,我先從我生長環境開始敘述起
我家靠海,所以先從海寫起,再寫我的家鄉特色跟人文,後面才是我家裡環境。
這段寫了約150字,用成長環境的優勢來寫出地方特色藉此帶出我的個性、特色。
個人認為第一段很重要,有特色的開頭比較能吸引人繼續看下去,也有加強印象都效果。
中段我寫了求學過程中培養出的人格特質、興趣專長、專業能力等等,加深甄審教授的
印象並證明自己有能力應付各種挑戰。
最後再加上工讀跟社會服務的經驗以及一些未來規劃來證明我是有主見、想法以及
實務經驗的人。
二、讀書計畫
這部分我分為近、中、遠程來寫,很大眾化的寫法
近(入學前) 寫上我如何準備並充實知識來提升自己,增加進入大學後適應的能力。
中(大學在學期間) 在學時如何規劃學習,除了學校課業準備外還增加在課外讀物、專業
知識、技能證照等,還有就是實習或工讀經驗以及在外的社會服務規劃。
遠(畢業後) 就是對未來規劃啦 靠掰功了
三、個人簡歷
這邊我做的很中規中矩,就是輸入一些基本資料、經歷跟貼上大頭照這樣
不過我有去掉一些不必要的資料,如...生日、星座、血型等,教授不是參加婚友社
不會想看這些吧??教授也不會太想知道你的喜好之類的,所以我就打個專長跟經歷這些
比較重點的東西再用表格整理出來。
四、社團及幹部證明
證明資料 我原高中學校有主動提供給我們(幾乎每個校系都有要求)
但是只有這樣好像又太枯燥一些,只有一年級擔任過什麼、二年級又什麼...
於是乎我又另外加上參加後的學習心得跟經驗分享。
因為前面要求有社會服務證明,我從國中開始又一直有參加社區的服務志工,所以我就
把感謝狀跟心得一併附上。
五、獎狀、證照及其他證明
這裡提醒大家平常東西一定要整理好,該放在一起就放在一起。三年不長不短,可是
夠你忘了自己曾做過哪些事、得過哪些獎,臨時要找還真的很困難,本人就有兩張證
照因此弄丟還來不及補辦附上的...
我這裡放了大概20多張校內外比賽、學校段考、活動參加、技藝競賽(參加證明= =)
跟技能證照(電軟乙級、會計、網設丙級、TQC中、英文輸入進階、TQC WORD2003 專業級
共7張)。按照我之前製作的邏輯,這裡當然也有得獎跟學習心得啦(嫌麻煩就挑重要的做吧)
這裡編排有個小意見,為了不增加甄審人員的翻閱審查的困擾,以不影響閱讀難度為前提
下把掃描上去的檔案稍微縮小一點並分類集中編排來做到減少頁數、集中審查的效果,讓
審查人能夠不用錢後翻來翻去考慮如何評分讓人不耐煩反而造成反效果,希望這個意見能
打破一些人"頁數增加=分數增加"的迷思,內容充實切合校系需求才是高分的關鍵。
其它我還放了幾張活動照片、興趣量表(剛好我適合這個科系)
六、作品集
雖然我推甄的科系沒有特別要求這項,但是我認為有符合"有利審查資料請盡量提供"這項
所以在資料最後面加了張隔頁附上我高三時製作的專題,證明我有團體合作、組織能力。
我的專題是一個小程式,功能是拿來當作中打的練習跟測驗,主要由VB規劃。雖然跟我推
的科系沒什麼直接關聯,但起碼教授知道我是有製作專題的本事啦=口=
美工編輯
這裡不是我太擅長的地方,沒有花邊、裝飾、照片、圖案、色紙、美工等等...
只有封面用高應大的校園美景、跟每頁用校徽做浮水印這樣而已,字體也統一用細明體
標楷體,沒有太多點綴。
只做個目錄、跟基本編排這樣,當時時間也很緊迫不容許我做太多= =
-----------------------------------------------------------------------------
最後來個老生常談
備審資料真的要及早準備,最起碼心裡也要有個底或打個草稿
我那個時候就是不信邪到了繳件前三天才開始做
結果就是那幾天不眠不休的瘋狂趕工
人家沒睡覺的時候我去蒐集資料
人家睡覺我就趕工製作
直到交件那天還給我凸鎚,到了學校才發現有資料沒裝訂到,害我又飆了來回40K的路程
回家拿,好死不死輪胎又在路上給我爆胎...(人生就是這樣)等到收件截至止前才剛好趕上。
希望大家聽完可以減少這種情形...
這篇從開始打是早餐結束到現在已經快過午飯時間了
以上這些是參考我今年推甄的心得跟一些個人想法
希望能夠給未來想參加推甄的學弟妹做參考
如果有什麼疑問或文章有太刺眼的地方也敬請大家多多指教
感謝大家願意花時間閱讀不成材小弟的這篇文章
預祝等8/5的各位能推上理想志願囉~~掰
忘了補上我備審資料頁數,全作完共50頁、環裝 大約400元左右。
給大家做個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5.125.8
※ 編輯: imMONO 來自: 61.225.125.8 (07/31 13:2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