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育兒的太太跟孩子同時在哭,
丈夫應該要先抱(安撫)誰?」
答案是:太太。(9成的人都答錯)
育兒是一場「戰爭」,媽媽需要幫手與協助。
媽媽先把自己照顧好,絶對不是不盡責,因為媽媽好,孩子才會好。
親愛的媽媽:
我們都想兼顧一切,想將育兒、家務(甚至先生都成為需要你照顧的「長子」)、工作都處理地妥適,但我們卻越來越力不從心,於是我們成為鋼索上的媽媽,一點小事就抓狂;打了孩子,心裡滿是愧疚;先生一句話「那就是你的選擇呀,所以小孩跟阿嬤就比較親呀!」又讓你落淚……
【育兒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團隊作戰,比一個人單打獨鬥輕鬆】
協助另一半進化成「神隊友」。媽媽千萬別習慣「我來還比較快(好)」,這會造成爸爸覺得「反正也不用我」的惡性循環。善用身邊的家人、後援,或找幾個共學團體,讓大家陪你一起育兒。
【媽媽為自己、為孩子,設下心理界限】
在台灣社會,媽媽是一種無時無刻都會被評價的角色與工作,不但每個人都會看你「是不是一個好媽媽」,也急於教你如何當一個媽媽。
【允許低潮、不完美;為自己止血與包紮】
請不時地觀照自己:哪裡不舒服了?哪裡感到受傷了?或許是來自與原生家庭的糾葛,或許是母職角色的自我內化,請回頭幫自己止血、包紮。
【找回自己的名字】
你不只是某某媽媽,你更是你自己。即使育兒忙碌不已,也請留時間給自己,那是滋養你自己的時刻,更是你往前走的力量。孩子會長大,會往外飛,而你的人生是自己的。
取自《你實在太累了,不是不會當媽媽》
……………………………………………………………..
各位朋友,晚安:
之前鄭老師提醒我們,當了媽媽之後,各方面變化太大,我們會有一下子失去自己的感覺。其實可以想成,「自己」擴大了,又或者升級了,這便可能帶來另外一番感受。
然而,這種自我認同的改變,常常難以一蹴可幾。在緩慢又艱難微調的過程中,很多媽媽需要得到能量,才能再把腳步邁開繼續往前走。
所以除了我自己寫書之外,我也希望類似主題的書,能多做分享,鼓舞正在與疲憊為伍的父母。
作者的專業與親身經歷,提醒我們看見自己有哪些「放不下」--那一個個不願放下的,便是我們疲憊的來源。放不下「被孩子需要」的母職認同、放不下工作所帶來的成就感、放不下跟上時事所以熬夜追劇……,其實願意取捨,「夠好」就好,人生會好過許多。
祝願您,允許自己的疲憊與失控,也願意為自己負責與修復!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
你只是太累,而不是個壞媽媽
【文/ 陳彥琪】
給媽媽們的建議:一、放下完美主義;二、善用身邊的支援與支持;三、離開負能量群組;四、每天看到的新事物都是小確幸。
「我數到三,你現在就給我下來!」盯著在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女兒,我咬牙切齒地對她吼。
「一、二……你快一點,不然我要數到三,你就沒機會囉!」深怕孩子不買單,我一邊數,還一邊擔心自己沒有台階下而拖延時間,腦袋裡更是出現「天哪,千萬別讓鄰居知道我還是個心理師」的糾結小劇場。
好笑的是,不知道從女兒幾歲開始,我根本也不喊她的小名了。每次被惹毛,我都是連名帶姓的三個字,在孩子的身後大叫,喊得小鬼更是調皮的在前頭跑給我追。
▍第二胎在肚子裡聽到的,都是媽媽罵老大的聲音
在第二胎懷孕中期的某一天,我突然感嘆地抱著肚子,癱在床上。想到第一胎時,我大著肚子在親子館上班,還會母愛噴發的一直對著肚子撫摸與喊話。我自言自語地對肚皮開始聊起我今天在做些什麼,例如,親子館裡,有好多哥哥姊姊在玩耍呀、外頭的青年公園有好多的綠樹、小鳥、陽光與暖風……當時,那樣輕聲細語,那樣溫柔。
那時的我,還翻閱許多國外所謂「最新胎教」的書籍。深信寶寶在肚子裡的時候,母親的對話與情感連結,最能培養與孩子的親密關係。雖然我現在還是這樣相信著,可是也不免嫌棄起自己如今灰頭土臉的狀態。
有時,連想要好好洗個澡,都要壓制一隻有如章魚般胡亂蠕動的小鬼,等輪到自己洗時,只能草草淋浴,還得擔心這傢伙鬼靈精怪的全身光溜溜就想開門跑掉。肚子裡頭的弟弟聽到的,可不是什麼貝多芬或是寶寶音樂,全都是姊姊被罵的媽媽吼叫聲呢!
▍疲憊不已的自己
比起剛成為新手爸媽時候的自己,現在的我們,每天彷彿都在緊繃與焦慮中被追趕。當時新生兒帶來的喜悅與幸福,就像是電影的完美結局一樣,讓大家拍了拍手後,就立刻馬上轉身、散場給遺忘。
隨著女兒的年紀增長,她的言行舉止也越來越皮。我的心思光是花在維持秩序,提醒自己深呼吸就不夠用了,哪裡還會想到這胎還要做什麼孕婦瑜伽修身養性、採買新生兒的衣服,以迎接下一個孩子到來。我連盤點女兒剩下的紗布衣跟組裝嬰兒床,都沒什麼力氣。
我開始有一丁點的心虛。好像懷了第二胎,幸福感卻大大下降。一樣遇見關心與期盼的好友,回應他們的,都是我的:「天哪,那些三個小時就得循環一次的餵奶─拍嗝─洗屁股─哄睡惡夢,又要開始折磨我了」的嫌棄、抱怨。
其實,自己不是真的那樣排斥的,畢竟第二胎也是我們想了又想,決定「製造」出來的結晶。然而,比起幻想美妙的家庭生活與親子同樂的喜樂畫面,養育第一胎後的現實體會,作為父母可是記得死牢,並讓我也覺得有點抱歉。覺得自己是不是虧待了孩子?不管老大或是老二,都在我孕期越加疲憊(或是再次迎來的產前憂鬱)的生活中,一邊抱怨,一邊嫌棄,不知不覺成了討厭鬼的模樣。
▍沒有什麼教養心法,比媽媽放過自己,更滋養、療癒
我常看到網路上許多母親為了每天的焦慮育兒而求助,不論是「是否該把孩子叫醒喝奶」或是「如何訓練孩子睡過夜」,光是看到螢幕上,滿是被媽媽列出的密密麻麻作息表,就令人看得喘不過氣來。真的不焦慮,都難!
網友們除了分享自己的經驗、安撫媽媽放寬心外,不約而同的建議,都是「媽媽自己要睡飽」。
是呀,媽媽要睡飽。睡飽,精神就會好。精神好,就有餘裕把更多的事情做完。事情忙完,顧小孩也就順利、簡單。可是,哪有辦法好好睡呢?
對照我自己的孩子,一直到兩歲半,孩子才勉強能夠算是睡過夜。從夜裡兩至三點翻身起來哭泣、討奶,到可以拖到早上五至六點,才開始自己喊著要媽咪去泡奶,都已經是我這個陪睡女僕的小確幸。
更遑論出生以來,這個嬌滴滴的千金總要抓著我的頭髮當安撫物,並不時地確認我是否在身邊,外加她天生的過敏性鼻炎與異位性皮膚炎侵擾,小時候抓得全身是傷,哭著無法入睡,而大一點後,鼻炎則讓她整個晚上都鼾聲震耳欲聾,有時還被倒流的鼻涕驚醒。
因此,我的枕邊總是備著小水瓢、乾毛巾與濕毛巾,就為了接住那一口痰,以及幫她擦拭,舒緩汗疹搔癢的部位。
我可是每天晚上都忙著與眼前的困境搏鬥呀,怎麼能夠好好放鬆、睡覺呢?於是白天繼續精神耗弱地面對精力旺盛的孩子。被榨乾的媽媽,只好認命,接受一天又一天的周而復始。
但有時,我也覺得自己真的好累呀,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本來就沒什麼母愛。我也擔心我們夫妻之間的愛,會不會就這樣隨著生活瑣事的消耗而消失。
我並不想成為這麼厭世的媽媽,但比起緊抓那些教養心法,讓自己更加的緊繃與挫敗,有的時候,「別再給自己打分數」,反而讓我得以逃出母親的角色,重新活血、再來一次。
…………
你也常在不知不覺間,把自己逼到盡頭了嗎?請記得,媽媽也需要放過自己。
一、放下完美主義,偶爾降低標準,也是可以的
我們常常忘了,教養的品質除了媽媽的繃緊神經,確保一切都在軌道上面運行外,孩子也會從媽媽的狀態中,吸收那些混亂的情緒長大。
因此放寬對自己、對孩子的標準,孩子也能減少總在忙碌的照表操課,而沒有辦法好好享受跟媽媽相處的慢活時光。睡不著,就學著貪戀一些孩子醒著的時光。飯吃不完,就別勉強了,大人自己都會挑食的,不是嗎?把食物、餐具都收掉,下一餐,孩子可不會餓著自己的。
如果事情真的太多了,可以試著列出優先順序。如果媽媽發現都被孩子的事務填滿了,請務必記得補一兩件以自己為主的代辦事項進去。例如,有意識地幫自己泡杯茶,或是偷吃幾片巧克力,這些都能神奇地幫助媽媽的神經放鬆。
二、團隊作戰,往往比一個人單打獨鬥輕鬆
善用身邊的家人、後援。豬隊友如果不是事事都很雷,至少可以把不用動腦的體力活扔給他。
如果真的自己帶,遠比交給隊友、公婆輕鬆,那麼,幫自己找幾個共學團體,讓大家陪你一起顧小孩也好。許多母親在媽媽團體中,獲得的回饋與支持也不少。帶著孩子出門放風,媽媽透氣紓壓,也讓孩子習慣接受旁人的愛與分享。
三、離開負能量群組
網路上有許多媽媽社團,如:北區雞寶團、軍眷偽單親line群……都是為不同背景的媽媽們,提供很多溫暖、支持的社群資源。
然而,有人討拍很重要,但請記得,不要討到後來都是比較、撻伐之聲,還搞得自己感到虧欠又氣餒。
當發現團體的氛圍已處在「這哪有什麼,我更慘」的時候,就是讓自己漸漸減少參與的時候。
媽媽的負能量也會是拖垮育兒生活的致命傷。光是消化自己累積的怨氣就夠忙的了,請多保留一些力氣,不要浪費在對你的瞭解,只有片面言詞敘述的網友上。
四、每天看到的新事物都是小確幸
記錄每天在孩子身上看見的小驚喜,除了找回媽媽愛的滋養源,往往那也是我們與身邊的人,建立正向互動的關鍵。
有的隊友雖然無動於衷,但至少你自己分享得開心。如果隊友感興趣,想參與,這正是把他也推進育兒坑裡的好時機。
很多爸爸都是在孩子七坐八爬、開始學走路時,對孩子「有感」而萌生興趣的,而這時候,就是把父子倆推出門去奔跑、玩耍的時機呀!
若是媽媽的眼裡只有孩子,那麼,就會真的只剩下孩子了。透過分享對孩子的驚奇與發現,把其他人也拉進孩子的成長中吧!
▍放下對於「好母親」的執著與綑綁
比起過去要求全才的年代,現在高中、大學的分科選系,正一步步地教育孩子各有所長、選你所愛,我相信也都有其價值與值得被尊敬。
但是「母親」的角色,卻仍期待要求女性要有母愛,兼顧工作,也得持家,為家、為夫、為子付出,咬著牙和血吞,但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所長與不擅長的部分。常見許多母親要求自己當個超人媽媽,並期待自己的孩子成為超人小孩。發現做不到後,媽媽自責、懊悔,孩子也不快樂。
我在有了孩子後,發現自己也常常會陷入這樣的泥沼裡,於是,我不時反問:我能否不執著於媽媽的角色,而也能喜歡這樣的自己?
我想起我婚前的女性楷模形象,來自於我的小阿姨。小阿姨事業成功,總是把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她的子女也都獨立自主。
我生孩子之後,有更多機會與阿姨聊天,才發現她早年都是把孩子託給保母帶,她和先生兩人各自在兩岸三地打拚事業,但我很欣賞她總是豪邁大笑地說:「我就是下班後去接小孩,順便自己也到保母家蹭飯吃嘛。有人幫我煮,不是很好嗎?我們就像一家人呀!」或是面對現在子女也都各自在海外發展:「這樣不是很棒嗎?我也可以自己安排我的旅遊計畫,然後過年我們再一起去個什麼地方度假呀!」
看著阿姨開朗的模樣,好像也突破了某種我對於「和樂家庭」一家人,都要綁在一起,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的迷思。在我與表妹們的相處閒聊中,也看見他們因為母親不太做飯,所以從小自己樂得摸索廚房大小事,順勢養成了在國外自給自足的生活能力。
比起硬要把自己困在母親的角色裡,卻不斷地抱怨生活,甚至對孩子情緒勒索的媽媽,我覺得我的小阿姨也許不能稱得上是模範母親,但前者對孩子的傷害或是負面影響卻多更多,而我好像也從這樣的孩子眼光中,看見他們對母親某種樣貌的嚮往與追求,那或許就是孩子心中,母親吸引自己的模樣。
▍能量充足的媽媽,才能用愛滋養孩子
我的孩子最喜歡我長長的頭髮、身上的洋裝有著漂亮的裙襬、總用溫柔的聲音說著一個又一個的故事,還有不論有沒有化妝,都能被她稱讚是「閃閃發亮」的眼睛。原來從孩子眼睛裡映現出的媽媽,比我自己照鏡子時,還要光彩奪目,而那也是我喜歡自己的樣子。
即便我捨棄全職母親,兼顧工作,不諳家事,我也沒有愧對於孩子。因為能量充足的媽媽,才能好好地用愛滋養孩子。
我有讓我感到驕傲與欣賞的自己。不論我是什麼模樣,那都沒有關係,重點是孩子對母親欣賞與期盼的光芒。而不是一直汲汲營營於追求所有人都認為你應該要有的「好母親」的模樣,那才值得被孩子所愛。
在第二胎懷孕後期,每一個工作晚歸的疲憊夜晚,我躺在床上,對我家老大獻上一個吻:「我親你一個愛心!」孩子便馬上急急忙忙說:「那我要親你兩個愛心~」「那媽媽要親你三個!」與此同時,我肚子裡那隻小的,也跟著咕嚕咕嚕地動得厲害,彷彿也感受到姊姊和媽媽噁心的示愛遊戲,想要一同參與。
孩子的愛,就是這麼的單純又無私呀。
媽媽們,請放下過多的擔心、焦慮不安與自責。我們都已盡力奔跑,不妨中途偶爾慢下腳步,讓自己歇息,好好享受這旅程吧!
.
以上文字取自
你實在太累了,不是不會當媽媽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5865
@寶瓶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
.
已額滿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交託給神經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018紐約時報
* 【白宮代理幕僚長Mick Mulvaney稱川普以烏克蘭援助作為交換 隨後又否認】
白宮代理幕僚長Mick Mulvaney表示,白宮扣留了近4億美元的烏克蘭軍事援助,與他尋求烏克蘭調查2016年美國大選相關傳聞一事有關。川普和政府官員數週來否認以軍事援助與烏克蘭交換條件,這是「電話門」爭議的關鍵點之一,促使聯邦眾議院對川普展開彈劾調查。穆瓦尼幾小時後又改口,在聲明中否認。
https://www.nytimes.com/…/…/mick-mulvaney-trump-ukraine.html
* 【歐盟特使Gordon Sondland作證 川普將烏克蘭政策委派給朱利安尼】
美國駐歐盟大使Gordon Sondland對眾議院彈劾調查員表示,川普總統將美國對烏克蘭的外交政策委託給其私人律師朱利安尼,他說他不同意但仍然遵循。
https://www.nytimes.com/…/pol…/gordon-sondland-testimony.htm
* 【川普將在他的朵拉度假村舉辦下一屆G7峰會】
川普總統已決定於明年6月,在邁阿密附近的川普川普國家多羅高爾夫度假村舉行七國集團會議,總統代理參謀長Mick Mulvaney表示,這一決定引起了有關是否存在利益衝突的立即質疑。
https://www.nytimes.com/…/trump-g-7-at-his-doral-resort.html
* 【強森手中的脫歐協議將面臨國會艱苦的奮戰】
英國和歐盟就脫歐協定草案達成一致,為脫歐掃清一大障礙。英國議會將於週六就該草案進行投票。但來自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的10名議員,已明確表示將不會支持這一草案,該黨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英國脫歐協議獲得通過的關鍵力量。
https://www.nytimes.com/…/euro…/brexit-boris-johnson-eu.html
* 【土耳其同意暫停戰鬥,但不從敘利亞北部撤軍】
在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會談後,美國副總統潘斯宣佈,土耳其已同意在敘利亞北部停火五天;作為回報,美國將不會對該國實施任何進一步制裁。但土耳其外長表示,“暫停”並不意味著撤軍。
https://www.nytimes.com/…/…/trump-turkey-invasion-syria.html
* 【歐巴馬支持杜魯多在大選中連任】
加拿大將於週一舉行大選,該國現任總理杜魯多獲得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背書。這令他在焦灼的選情中獲得助力。杜魯多一直被視為全球自由派領袖的代表,但在近期接連爆出干涉司法和“扮黑臉”醜聞後,這一形象受到打擊。
https://www.nytimes.com/…/canada/obama-trudeau-election.html
* 【中美貿易休戰,但全球經濟會變好嗎?】
川普總統與中國的貿易休戰,可能暫時緩和了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但川普咄咄逼人的貿易政策所造成的損害,將繼續給全球經濟帶來壓力。
https://cn.nytimes.com/b…/20191017/china-trade-deal-economy/
* 【兩名美國人在華遭刑拘,被控組織他人偷越邊境】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證實,一家英語教學公司的兩名美國雇員,于上月底在江蘇被拘留,他們被指控因涉嫌組織他人偷越邊境,這是中國政府對在華工作和旅行的外國人審查越來越嚴格的最新跡象。
https://www.nytimes.com/…/china-detains-us-english-teachers…
* 【香港抗議僵局難解,親中陣營陷入分歧】
要解決香港愈演愈烈的暴力抗議活動,可能最後還是要看親北京陣營的。但問題在於,他們背景各不相同,意見也難以統一。
https://www.nytimes.com/…/world/asia/hong-kong-protests.html
* 【美國推出新規,限制中國外交官行動】
美國國務院稱,美國已開始要求中國外交官在計畫與地方或州官員及教育和研究機構舉行任何會晤之前,事先通知美國國務院。
https://cn.nytimes.com/…/…/china-state-department-diplomats/
* 【Mark Zuckerberg稱自己創造了歷史】
在週四的一場演講中,他為Facebook全力辯護,稱其是人類文化中至關重要的新結構、言論自由和民主的傳播平臺,並將之與中國的審查制度相對比
https://www.nytimes.com/…/zuckerberg-facebook-free-speech.h…
* 【杜特蒂騎摩托車出意外受傷】
菲律賓總統的助理證實,杜特蒂週三晚上騎摩托車時摔倒,受到輕傷。本月早些時候,現年74歲的杜特蒂曾透露自己患有神經肌肉疾病,導致眼瞼下垂等問題。這引發了公眾對其健康狀況的擔憂。
https://www.nytimes.com/…/…/philippines-rodrigo-duterte.html
交託給神經文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來自摩洛哥](活動)
最近收到了一封來自摩洛哥的明信片,一個我只知道位於北非,因電影「北非諜影(Casablanca)」而出名的國家。對其國情政治、官方語言、風土民情⋯⋯一概不知的地方。
這封明信片是我一位高中同學寫給我的。
我們在高中時曾經因為參加同一個社團、上同一間補習班、後來又一起先推甄上大學所以一起籌備畢業典禮,而十分要好過一段時間。上了大學後,我成了只為戀愛而活的「男友狗」、她則積極參與學校活動。雖然兩個人的大學都在台北市區,卻幾乎沒再見過。
前陣子,她突然傳了臉書私訊來問我最近過得如何、想約時間跟我見面,我當下的第一個反應是:「她是否去做了直銷?」不過基於過往情份,總覺得就算她是要幫我敷面膜、請我試用健康產品、介紹我一個賺錢的好機會⋯⋯,我都應該要去會她一會,遂和她約了時間地點,做好可能上當受騙的心理準備。
和她見了面才知道,原來她辭了之前做了極久的工作,最近正在積極尋找人生新方向,所以開始雲遊四海。和她見面之時,她已經結束了印度和西藏的旅程,這兩個連我當了七年空姐都不曾去過的地方。緊接著還要去俄羅斯和摩洛哥,亦是兩個我就算再當七年空姐好像也都不會去的地方(這些地方我們公司都沒有飛)。
她提到因為離職地倉促,之前工作太賣力幾乎把生命賣給公司因而沒什麼出國經驗,她又是一個人,所以這四個地方她都是跟團去的。
「跟團?」我和另一位也做好需要堅決說不購買產品心理準備的高中同學異口同聲喊。
「你們為什麼每個人都這樣啊?一聽到跟團就好像是我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事情一樣。」對方嘆道:「跟團很好啊,對我這種沒時間準備又急著出國,而且還只有自己一個人的人來說,非常方便,還更容易交新朋友,也安全,有什麼不好嗎?」
「可是去一個地方旅行不就是要徹底融入當地、跟當地人交朋友,享受一個未知的旅程帶來的刺激,還有自己做功課規劃行程的過程嗎?」我道:「但跟團不就是上車睡覺、下車尿尿,跟畢業旅行一樣,好沒品質,怎麼會有趣?」
「妳們跟過團嗎?」對方突然反問。
我和另一位同學從剛剛的咄咄逼人突然間被這問話堵地氣燄的瓦斯都打不開,弱弱回道:「是沒有啦。」
「妳們都沒有跟過團,怎麼就一直說跟團不好呢?」她又追問。
此刻我們倆的瓦斯算是完全壞了,老老實實洗耳恭聽她的跟團心得。
她第一個去的地方是印度。
印度在流傳於世的都市傳說中,一直是背包客的終極殿堂。必須身經百戰、不易受騙、收斂同情,且有極強斷尾求生的能力才能征服的一個國家。不論是護照被偷、錢被扒光、餐風露宿、上吐下瀉⋯⋯都要有可以一笑置之、雲淡風輕的胸襟,且能迅速因地制宜、安排後路。以三軍作戰來說,大概就像是機動性最高的陸軍,突然進入一片未知的南洋熱帶雨林(小說看太多),心理和生理都要有極高的素質才有辦法勝利。
我沒去過印度、更沒當過兵。我與印度最近的距離是我有另一個高中同學和一個加拿大籍印度人交往了。而且還是我在夜店喝得爛醉時,覺得對方蠻帥的就把同學推過去,說:「She is a good girl.」然後他們倆就⋯⋯互留了聯絡方式,接著竟然就在一起了。不過她的印度男友是加拿大移民第二代,完全不會講印度語,也不曾回去過印度,非常「加拿大化」。因此此項連結宣告無效。
「妳知道印度的街頭有多可怕嗎?他們只要看到跟他們長不一樣的人就像瘋了一樣圍上來,男人要跟妳搭訕、小孩要跟妳要錢。你覺得躺在地上的乞丐好可憐,可是你看了十個、一百個乞丐,你也沒有感覺了,是一個會讓價值觀非常錯亂的地方。」同學開始娓娓說起她的印度經驗。
然後告訴我們,她出外旅行的確是想多交朋友,但倒是沒有特別想交當地朋友。「我英文又不好,要跟當地人做朋友也有困難。我主要還是想認識台灣人,所以跟團很棒的地方就是可以去一個新的地方,身邊又有同伴,在旅行中也比較容易建立情感,所以我跟了第一次之後就馬上報了下一個團。」她道:「而且我一個單身女生,在團裡也比較容易受到矚目跟照顧。」
聽到此,我們突然明白了原來她是有「豔遇」,才會如此推崇跟團。
一天晚上,他們入住北印度一間由舊皇宮改建而成的五星級飯店。由於石製城堡的保存度很高,房裡還有一張寓意不明的巨幅古畫,就掛在床前正上方,白天看著雄偉,晚上倒變得鬼影幢幢。同學沒有買網路,又是自己一個人一間房,即便燈都不敢關上一盞,瞪著那副畫還是感覺夜很漫長。因此,她鼓起了勇氣,去敲了導遊的房門。
沒想到,門一開,卻發覺室內熱鬧非常。原來是團裡的男生們正群聚在導遊房內飲酒作樂,她雖不請自來也被邀請加入,喝得醉醺醺,用酒精澆熄古代幻想。
第二夜,她問導遊是否帶過多次印度團,對這裡熟到就算一個人出門在外也不害怕。導遊信誓旦旦地回道:「當然不怕。」
「那你晚上帶我去探險吧,我也想認識不一樣的印度。」同學央求。
導遊敵不過,便應了她,和她約了入夜後在飯店側門見面。
那晚,他們相偕離開華美的古代皇宮,走入或許也存在了上百年卻全然素樸的自然田野。天黑路滑,田埂小徑又崎嶇不平,他們自然地搭起手,在企圖尋求安全中探索另一種危險。
最後,導遊帶她爬上附近河畔的一座小丘。她抬眼,見到此生看過最多的星星。
「然後呢?」我們急忙追問。
「不過回來台灣就沒有聯絡了,我們也只有那天晚上比較曖昧,天上又那麼多星星,妳很難不對帶妳來看這片星空的人沒有一點感覺。」她答。口裡有一絲落寞,但倒也不是傷心的那種。
而西藏基於中國政府的法令,本來就只能團進團出,沒有自由行的選項。她見了藏民的虔誠淳璞、曬大佛的莊嚴壯麗、轉了經輪、喝了酥油茶,心裡還是不確定未來是不是在這曾經是未知的遠方、世界依舊大得讓她無法想像。所以她回來台灣後,決定先捨遠求近,從曾經熟悉的人事物開始編織起,這才約了我們出來見面。
我正在寫書,不過速度慢到若是有人問起我書什麼出版,我都小心眼地覺得對方就是在嘲笑我,即便人家根本沒有這層意思;另一位同學剛換了新公司,由於一直在同一個產業耕耘,所以薪水多了一點、職稱也好聽一些,手下還帶了幾個人;被我們誤以為在做直銷的那位女子,則在旅行和旅行之間的空檔報名了電腦繪圖班,以後想做空間規劃。
以上這些「近況報告」只是生活的概略,我們都還有親情、友情、愛情⋯⋯各種層面需要面對。生活似乎複雜地一如既往、也單純地一如既往。然後她又道:「所以我想知道為什麼我們以前那麼好,後來卻不再聯絡了?我想知道你們都在做什麼、走在怎樣的路上。」
那天回去之後,我們都還是迷途地一如既往,我們屬於彼此活生生的過去,卻還是拼湊不出解答。唯一一個進展是,我們說好了以後還要再見面,而且要互相寄明信片給對方。
「妳要很認真寫喔,因為我也會很認真寫給妳,我要的是妳真實的當下的心情。」臨走前,同學這麼叮囑我。
本人一向寫明信片寫得跟在寫指考作文一樣(雖然我也沒考過指考),因此信誓旦旦地應了她:「妳放心啦,絕不會讓妳失望!」
然後我飛了個巴黎。雖然那次沒去看看久違的艾菲爾鐵塔,還是挑了一張最具代表性的鐵塔明信給她。
我在明信片裡寫道:
「為什麼決定出來旅遊的時候,沒有想到巴黎、威尼斯這種地方看看,難道妳沒有少女心嗎(好沒禮貌)?巴黎雖然浪漫,卻不是我最喜歡的城市。拜中國經濟日益強盛之賜,一進戴高樂機場就能看見滿滿的簡體中文標示,所有著名景點也都有中文導覽,混合成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諷刺景象,巴黎也不巴黎了。或許是因為如此,我才沒有這麼喜歡這個地方吧。」
約莫兩個月後,我收到了她從摩洛哥寄來的明信片,回答了我的提問:
「我當然也有少女心會想去巴黎、威尼斯那種地方啊,可能是厭倦了大城市人們都想追求的那種功成名就、跑車美女,只想去看看那些和小島台灣差異大的地方。」
接著她在明信片的最後也給了我個問句:
「妳知道其實伊斯蘭教最早的初衷並非想要束縛女人嗎?只是認為女人是珍貴而美好的,所以需要男人的保護,男人卻總以保護之名囚禁了身邊的女人。」
我在看完明信片的當下心神盪漾極了!很像初次聽到一首好聽的歌,趕緊存進歌單,之後反覆聆聽,每每前奏一下所有毛細孔都還是瞬間開合的感覺(最近讓我有這種感覺的歌是謝震廷的〈燈光〉)。
這就是我想收到的那種明信片!
她把她感受到的關於這片土地,融合她的思想,擷取出一些她認為適合我的片段,寫在明信片裡,貼上郵票,寄來給我。
看完第一遍以後,我又忍不住再看了第二遍、第三遍⋯⋯。我從未去過摩洛哥,我卻藉由這張明信片確實感受到了一些來自那塊土地的微弱跳動,很像西部牛仔電影裡,牛仔把耳朵貼在地上,判斷敵人的馬蹄來自何方。
佛家語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是一組對仗的很漂亮、意境又悠遠的句子。從我第一次不知從哪看見這句話就非常喜歡,一直默默刻意記著,也上網去查了意思。
在我終於肯把明信片放下,走回我的日常時,這句話驀然現身在我腦海。大概是因為我從這張明信片中,成功的窺視到了這個世界的一個角落,或是另一個和我身處的完全不同的世界,蟲洞通過,所產生的一種頓悟吧。
然後我又飛到了另一個國家(忽然覺得擁有這樣一份可以游走在地球之上的職業好像是一件有些奢侈的事)。我又為她挑了一張明信片,是在我淺薄的印象中,我所認為那個國家最具魅力的一片景色,然後提筆寫下了另一篇指考作文。為了自私地保存收件人在收到信時由陌生轉為熟悉的那份驚喜,我在此就不公開我究竟去了哪裡、寫了些什麼內容。
寫完後,貼上郵票,我將明信片安置在包包裡,準備待會下樓時請飯店替我寄出去。沒想到我人都一路坐車穿越了大半個城市到了機場,才驚覺我居然忘記寄明信片了。
我在機場櫃檯找了我們公司的地勤詢問,機場是否有郵筒,我想寄我的明信片,我在飯店時忘記寄了。地勤旋即說:「放著吧,我等下出去幫妳寄,外面就有郵筒。」我當下心中一熱,連聲道謝,才放心地拉著行李箱、跟上隊伍通關。
經過這一段小小插曲,我在準備起飛的飛機上,望著窗外,即將以目前地表最強之姿飛回熟悉的島嶼。我忽然有些恍惚地想起,噢我的明信片留在這裡呢。在我不知道已經飛回家昏睡了多久,起床梳洗、化妝、吃飯、瞎晃⋯⋯,再睡、再吃、再飛到另一個地方⋯⋯,我的明信片才正要開始屬於它的旅行。
也許它會被地勤忘記了,然後被誰順手丟進回收桶裡,從此這世上就只剩下我對它略微焦急的思念;也許它順利地進入當地的郵政系統,最後卻在郵差飛揚的引擎聲中,飄落在地上,從此這世上就只剩下我對它略微焦急的思念;也許它被投進了一個正確的地址,但我卻少寫了一個零、或多寫了一個二,從此這世上就只剩下我對它略微焦急的思念,還有一個收到明信片卻一頭霧水的人。
突然發覺寫明信片這件事似乎和去廟裡燒香祈福驚人地相似。只是一個是求神、一個是求人;一個是將心裡的願望交託給未知的虛無;一個是把手寫的思念交付給可能發生的人為失誤。
可是我們仍然相信,相信著有些許的可能,有某種無心或是善意,可以幫著我們抵達他方。這中間的層層細膩,觸碰的每一雙手、每一部機器,都是幾次奇蹟的導引、幾次妙傳,最後上籃得分,送到某人手上。
我的好友大魯妹曾在郵局上班過(有關大魯妹的故事請看老文章〈老娘的跑步哲學〉、〈當空中小姐不如當酒店小姐〉),有鑒於她本人貌美如花,在郵局上班時也曾引起一陣不小的轟動,有「郵局志玲」之美稱。每天她上班之時,都會有一位粉絲阿北來看她。有一次她不坐櫃檯(郵局內的工作也是要論調的),至內場做一些分類郵件之類的工作,但從櫃檯窗口仍能看見她在後方。粉絲阿北見狀居然生氣了,因為他覺得他珍貴的志玲怎麼能去做那種粗重的工作,他也不能好好看她。因此竟寫信到局長辦公室客訴郵局工作分配不公。
大魯妹長得有多像志玲不是重點(我是覺得一點都不像啦),重點是大魯妹曾經告訴過我,由於郵政作業大致上都還是人力作業,每次一大麻袋、一大麻袋的信、包裹送來,都是先散放在地上,一個不小心,誰把一封信踢到桌腳下、字跡模糊不清無法分辨遂直接丟棄⋯⋯這種事情每天都在上演,信怎麼樣寄丟了都是非常有可能。
當然現在科技非常發達,我們每個人的手上都至少有五種便宜實惠又保證送達的方式,可以傾訴自己,還告訴你對方已不已讀。效率之高,令人神經失調。
可是我們為什麼仍要寄明信片呢?為什麼仍然要做這麼沒效率又麻煩的事?
若人類真如《聖經》所言,是上帝藉自己的形象所造,我想,那麼人類身上必然有一些神性的詩意及浪漫,建立在一種全然的交託中。就像我們全然臣服於上帝,相信祂為我們所做的所有安排一樣。我把我身上的詩意及浪漫,化為實際的行動,從挑選明信片開始,接著買郵票(明信片和郵票往往在不同的地方販售),最後坐在飯店的書桌前,甚至是路邊的街椅上,墊著一本書,把異地的風情,和異地的我,和熟悉的你,融合在一起,投入郵筒。
這一連串的過程,我如此用心深深做了那麼多,在明信片被寄到以前,我卻只能得到一聲信件被投入郵筒的「匡噹」,實在有點空虛啊。所以我只能祈禱,祈禱若我突然倒下,會有人能來伸手接住我;祈禱這封明信片能一步一步被確實地緊握。然後屬於人類的詩意及浪漫便在這冗長的過程中圓滿。
想來我開這粉絲頁也有幾年光景了,雖然尚未大紅大紫,但我始終感謝一路走來支持我的粉絲們。我還沒強大到有什麼能力可以回饋給大家什麼,但我想寫張明信片總是可以的。如果我這麼喜歡這件事情,何不寫明信片給你們呢?
想要收到我親手寫的明信片的人,請在今晚(2017年12月20日)十二點以前(台灣時間),在本文下方留言:「#我想收到莎拉的明信片」,我會拿出指考作文的精神寫每一張明信片的。
也請所有收到明信片的人,拍張照私訊給我,讓我略微焦急的思念可以放鬆一點。
交託給神經文 在 20170302 把重擔禱告交託給神-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0170302 把重擔禱告 交託給神.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If playback doesn't begin shortly, try restarting ... ... <看更多>
交託給神經文 在 劉三講古- 到底怎樣「交託」給神?(上) 基督徒老是說「交託 ... 的推薦與評價
到底怎樣「交託」給神?(上) 基督徒老是說「交託給神」…不覺得很抽象嗎? 確實,詩篇37:5說「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他,他就必成全。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