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8.12 觀點—《泰晤士報》社論 ※
中國聲聲催英國拍板核電廠案
中國很急。英國首相特瑞莎‧梅(Theresa May)正被北京聲聲催促,要趕快對欣克里點的核能電廠案拍板。中國駐倫敦的大使劉曉明警告,兩國關係已到了「歷史的轉折點」。英中協會(Great Britain-China Centre)主席曼德爾森男爵(Lord Mandelson)說,梅女士應該在未來幾週內批准放行該案。中國忙著施壓的理由很簡單:中國擔心下個月在北京召開的全球二十大工業國高峰會上丟臉——假如歐洲國家加入美國的行列,公開質疑中國海外投資案的安全性。
梅女士不應屈服於中國的壓力。欣克里點反應爐是一個龐然的工業計畫,也很可能會造成龐然的大問題。作為新政府的領袖,她有義務小心考慮該核能電廠旳經濟效益:在批發的能源價格下跌時,興建該廠的經費卻節節攀升。她也必須考量法國電力公司(EDF)是否有能力依照預定時間與預算完成該案。她必須還要思考的另一個大問題是:英國是否應該允許中國在策略性工業擁有影響力。
評估欣克里核電廠案,需要新政府審慎思考。而新政府應該思考的,還包括我國與北京建立永遠不脫政治後果的商業關係之速度。卡梅隆的政府,特別是前財相喬治‧奧斯朋,急如星火地推動與中國的「黃金時期」,以資助英國的基礎建設更新案。他們倉促擁抱中國的步調,梅女士感到憂慮是正確的,尤其是中國具有竊盜智慧財產、發動網路攻擊的前科記錄。
卡梅隆政府跟中國政府建立「黃金時期」之初,美國特別警告英國,說英國正把自己逼入牆角。美國反對英國參加中國領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主張英國的參與將鼓勵其他國家跟北京一起對抗世界銀行。美國對中國的資金一直都很警覺,並使用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作為有效率的監督機構。今年,它已經阻止了一家美國電子公司把其光照部門賣給中國主導的企業集團。該委員會又調查美國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的中資,導致中國決定撤消投資。
美國所憂慮的,不只是中國會在美國盟國的核能工業界站穩腳跟。它還擔心,歐洲與北京所建立的密切商業關係,將會破壞美國商業制裁中國駭客華府電腦的效力。如《泰晤士報》所報導的,美國聯邦調查局正在調查一位中國國營核電公司的顧問,而該家核電公司就是欣克里點的主要投資者。他被美國司法部控以竊盗美國的工業機密。美國的憂慮,也應是我們的憂慮。曼德爾森男爵主張,北京不會濫用它在英國核能工業界的角色,因為如此一來,中國就會破壞它未來在歐盟的投資機會。然而他的論點聽起來,反而比較像是他對中國盲目信任的宣言。
中國投資歐洲的各種計畫,從來不是什麼機密。它明白表示想要在布萊德威爾建造一個中國自己設計的核電廠。它已經買下了泰晤士自來水公司的股票;還要大力金援英國北方動力屋的工業計畫。在德國,它的目標是下一個世代的工業機器人。這些都是具有高度敏感性的工業部門,尤其是外交關係萬一轉壞的時候。
梅首相與安格拉·梅克爾總理,不僅應該把華府的焦慮納入考慮,更應把華府的焦慮視為歐洲也應當憂心的事。英國當然必須歡迎外國的投資,然而英國也必須體認,某些發展計畫攸關國家安全,必須仔細了解中國為什麼有興趣投資。欣克里案就是屬於該範疇的案子。
http://www.thetimes.co.uk/article/impatient-china-nvf8r55sg
※ 2016.08.11 英國《泰晤士報》報導 ※
中國廣核集團顧問遭美國司法部以間諜罪起訴
https://goo.gl/DShtH6
※ 2016.08.04 觀點—《泰晤士報》社論 ※
欣克里核電廠案:英國憂慮中國網軍
https://goo.gl/S8Ubsv
※ 2016.08.03 英國 ※
中國威脅:核電廠案若不趕快通過,撤資一千億英鎊
https://goo.gl/z2LjJt
※ 2016.07.31 英國 ※
新核能電廠計畫因憂慮中國而暫時擱置
https://goo.gl/4PNb6b
亞投行 世界銀行 比較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即時頭條】中國托賓稅草案引熱議 人民幣市場化之路又遇阻?
中國對外匯交易徵稅的計劃引發了陣陣批評,稱其可能衝擊金融市場。而其中,也有人提出,此舉再一次顯現了中國這一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願意融入到由第一大經濟體所構建的國際金融體系當中。
至今為止,沒有哪個主要經濟體實施過托賓稅,支持這一措施的人認為,此舉將會抑制匯市投機,防止扭曲匯率。知情人士表示,這一規定尚需中國最高當局批准,也不清楚多快能夠投入實施。初始稅率可能暫定為零,旨在先建立相關制度,而非立即開徵,同時不應影響正常貿易和投資外匯交易需求。
通過實施這一舉措,希望是:托賓稅能有助於抑制資本流出中國,去年,流出中國的資本額達到創紀錄的1萬億美元。此前,中國利用20國集團(G20)峰會主辦國的身份,評估了降低美元主導性的一些方案。此外,中國還牽頭組建亞投行,與世界銀行等老牌國際開發和投資銀行競爭,也顯示了其有意改變全球金融構架。
ING集團駐新加坡亞洲研究部門主管Tim Condon表示:「有一種感覺越來越強烈,中國正在引領一種思想,質疑動盪不安的資本流動的價值所在。有些類別的流動可能是需要限制的。我想,中國不會是唯一有這種想法的國家。」
信譽受損
2015年,中國對股市大跌應對不力,人民幣意外貶值又導致資本加速外流,令其政策制定過程的可信度受到了嚴重的損害。自8月初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經貶值了約4.7%,中國政府去年消耗513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來捍衛人民幣匯率,為有史以來外匯存底的首個年度下降。
彭博行業研究經濟學家歐樂鷹和陳世淵在一份報告中指出:「與大舉消耗外匯存底或是和投機者打游擊戰相比,推行托賓稅有其優勢。其願望是,通過對所有外匯交易征收小幅的稅收,能夠抑制投機交易,令人民幣的走勢與實體經濟基本面的關聯度更高。
另一個好處是:分析人士指出,控制匯率的手段將從外匯存底的「大出血」變成稅收收入的增加。真正投入使用後,影響究竟幾何很難預測,還可能會適得其反。
市場解讀
Oxford Economics駐香港首席亞洲經濟學家Louis Kuijs表示,理論上來說,中國可以在推行這一稅制的同時,繼續推動人民幣的市場化,但條件是,市場參與人士並不認為其設計是具有懲罰性質的。
Kuijs表示:「人民幣的國際化有賴於國際上對中國金融政策有一個積極的看法。因此,像托賓稅這樣的措施在國際上將被視作是倒退。」
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去年年底在雜誌上發表文章,提出了採取這個懲罰性措施的可能性。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教授、研究中國政治和金融的Victor Shih表示:「如果中國人民銀行非常清楚地說明,托賓稅只會應用於少數高頻資本帳戶交易,那麼可能不算是違背人民幣市場化的初衷。」他說,如果措施覆蓋大量交易,則將有損人民幣的國際吸引力。「總的來看,這樣的措施只會降低投資者持有人民幣資產的興趣」。
儲備貨幣
承諾讓市場在人民幣定價方面擁有更大話語權,曾是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儲備貨幣籃子的關鍵。但是,自從去年11月這一決定做出以來,中國當局就耗費了巨額美元對抗希望人民幣貶值的投機者,儘管放鬆了一些措施讓資金能夠流入,但也收緊了一些資本控制措施。
ING的Condon表示,對於通過提高交易成本能夠扼殺哪些交易,央行可能還是比較現實的,和政府牽頭實施的股市干預相比,其以往紀錄也更好。
他稱:「對外匯市場的干預是非常有針對性的,和股市不同的是,總體來看,干預還算是成功的。」(彭博社新聞)
亞投行 世界銀行 比較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魚泡泡] 說真的,亞投行其實就是中國版的世界銀行,對台灣這種已經進入已開發的國家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我們不用跟他們借錢來弄基礎建設。
你就把它想成互助會就對了,有閒錢的人可以抽利息,要借錢搞建設的就要背高利貸。你說台灣窮嗎?其實台灣一點都不窮,所以加入亞投行,台灣理論上是可以抽到利息的。
不過,亞投行的問題在於,這些基礎建設會很多錢會浪費在貪腐上,真正的利息都會由更貧窮的百姓來償還。而亞投行真正的目的是用經濟來鎖死那些貧困的國家,迫使他們聽從中國的各種意願。(像是聯合國投票或提案)
同時,加入亞投行的有錢成員國(例如英國和瑞典)錢出的越多就抽的越多,所以這些成員國也就要維護他們在亞投行的利益,比如印尼要蓋鐵路,沒錢跟亞投行借,那成員國如果要標案,當然也會比較容易而且有操作的空間。因此,亞投行的成員國其實就是在挖美國的牆角,這是為什麼美國的好基友日本不會去的原因。
簡單地說,亞投行是中國在南海與絲路的政治擴張,壓根就不是經濟問題。
亞投行 世界銀行 比較 在 Wong Cheuk Kwan - 亞投行是甚麼?與世界銀行及亞洲開發 ... 的推薦與評價
中共不甘於在世界銀行只有2.73%的投票權,與俄羅斯、加拿大、沙特和印度差不多,低於英、法、德的4%,更低於日本的9.6%和美國的16.05%。挑戰美國主導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