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推出「全國簡訊實聯制」 !政委羅秉成、唐鳳、交通部長王國材出
================
🔥強烈建議🔥FB加劇言論審查&封鎖,請大家盡快移轉至『Safe Chat』一個新的安全社群平台,並訂閱新唐人亞太電視台,持續接收我們最新最真實的報導❗️💪💪💪
⭐️亞太台Safe Chat http://bit.ly/35wXUjD (訂閱+按小鈴鐺)
⭐️ IOS APP下載 http://apple.co/3bxTCfO
⭐️ Android APP下載 http://bit.ly/3i6jsJ4
亞太簡訊平台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介紹一位會思考台灣國防政策的立委參選人】
1.
五年前,我在寫《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則和徵兵有關的新聞。
當時中研院一個中國效應研究小組,持續做了多年民調之後,新加了一題:「您贊不贊成台灣為了增加軍事力量而恢復徵兵制度?」結果不但總數是贊成的以六○・一%明顯勝過反對的三六・三%,細分各年齡層也都是大致如此(後來知道,連女性也是)。
因為這個調查結果和一般人認為的情況差別很大,勾起我的好奇,就在網上找尋相關資料,看到一個很特別的網站:「壯闊台灣」。這是個以台灣的國家及國防安全為主題的網站。當時的首頁上很顯著地寫著Beta版,但是一些文章的角度和深入,都令人印象深刻。
於是我就設法聯絡站主,約了某天傍晚一見。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吳怡農。
2.
吳怡農講話的音量很適中,笑容淺淺的,禮貌也剛好。走在路上,你會以為他也是個很陽光的鄰家男孩。
但是從他平靜地告訴我的經歷中,可以知道他並不是那麼鄰家。
「我在金融業十年,主要為高盛在亞洲投資,並管理旗下的資產。這些項目讓我跑遍亞太地區——蒙古、中國、紐澳、東南亞、印度等,也給了我機會從企業、經濟發展的角度觀察不同國家的制度、公共政策。」怡農說。
當時他回來,要為台灣做點事情,於是做了「壯闊台灣」這個網站。
這是一個談國防政策的網站,不是一個軍事迷的網站,沒有聳人聽聞的消息,而只有一則則或是從主題帶出細節,或是從細節帶出主題的深度分析報導。不論從內容,到視覺,都形成一種簡潔的風格。
吳怡農說,他為了讓自己有比較深刻的認知,實際去陸軍特戰部隊服了剛過一年的義務役。他講了些他觀察到的問題,大有駭人聽聞之感。
我曾經問他要不要寫一兩則。吳怡農回覆我不要,除了說當過兵的人多有類似的故事,不見得有興趣之外,他這麼說,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最主要的原因:這些是一個長期忽視國防的社會、幾十年沒打過仗的軍隊會有的現象。我們希望大家對國防的重要性開始有共識、重視國家安全。軍隊及軍人開始對自己的任務和角色有期許,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也很關鍵。提這類很多人已經知道的「好玩」現象,只會加深一般民眾對軍人的不尊敬、擴大社會與軍隊之間的疏離、加劇軍人的自我孤立。這或許不是我們要的?」
所以,吳怡農說,他要做的事情是:
● 針對國防政策,包括外交,以及和台灣國家安全有關的國際新聞做解析,讓一般人有些基本認知。
● 成為討論國家安全議題的平台。
● 希望國防政策更好。
而他寫在一篇文章裡的話,就是他的宗旨了:「無論對台灣的未來有什麼不同的期望,不論政治立場是藍還是綠,台灣的國防是大家共同的課題。」
3.
我們不只討論了前面那條新聞裡的調查,吳怡農還告訴我:之前清華大學還另外舉辦過一場「台灣國防政策與軍事轉型」研討會。
當天一位前國防部長問了在場的清華學生,假使中國對台灣用武,有誰願意冒著生命危險,扛起槍,在前線保衛國家。
吳怡農在現場目測至少有八成的聽眾毫不猶豫地舉手。
此外,他還提醒我中研院的調查報告還有第二題,也要我看一下。那一題是:「您贊不贊成台灣為了增加軍事力量而增加稅金?」面對這一題的回答,則不分年齡層或男女,都是反對的遠多過贊成的。
「你看出什麼意義?」我問他。
吳怡農覺得我們需要思考如何解讀這些現象:洪仲丘事件,十幾二十萬人上街頭抗議;符合資格的青年大都選擇替代役;募兵制招募不到願意成為職業軍人的年輕人;政治人物認為提當兵是義務就會落選;但是六、七成民眾似乎支持公民服義務役的原則,連清華的所謂菁英、高材生,都表示有保衛國家的意願。
「或許不是年輕人不愛國,或自私、不願為家園犧牲。也許問題出在制度太差,浪費時間及生命,沒讓國民感覺到為國家付出的這種義務有任何意義。而政治人物不知道怎麼推動改革,只好做出最便利的選擇,乾脆讓大多數人免役。」吳怡農說。
然後,他又提出了一點:拋開公民義務、社會正義等考量先不談,為了讓多數人免役的募兵制,其實需要財政來支撐。「但中國效應研究小組民調的第二個題目顯示,民眾其實並不認同付錢了事。所以我們還是回到最關鍵的問題:制度怎麼改?又如何推動?」
國防制度怎麼改?又如何推動?
這真是個複雜的問題。那天我們當然沒有答案。
雖然沒有答案,後來我是這麼記下一段結論:
「不過,也正因為這個題目如此複雜,所以想到那天傍晚在細雨中和一個年輕人分手,他安靜地繼續思考國家安全與國防安全的議題,繼續做如何壯闊台灣的研究,感到很溫暖。」
4.
寫《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的時候,我訪問了許多不同行業和領域,各有熱情和專業的年輕人。
吳怡農應該是最低調的。
在和他談話過程中,因為對他的經歷和見解的來由感到好奇,我一直設法打探他的背景,他都沒透露。
直到後來我整理討論的筆記,在電郵的往返過程中,有一次他提供我另一份參閱的資料,才提到那份資料的作者是他父親。我也才明白。
吳怡農說他一向謝絕媒體採訪,本來也要求我不要把他寫進書裡:「在還沒做出任何成績的情況下,實在不配被報導。如果您覺得《壯闊臺灣》的目標值得和您的讀者分享,您的支持對我們團隊將是很大的鼓勵。可是千萬不要將我寫進您的書中,畢竟我目前一事無成。謝謝您的諒解。」
但是基於我實在無法在書裡引用許多重要的觀察卻歸之於一位無名氏,後來我總算好不容易說服了他。
5.
那之後,有段時間,我們還交換電郵。
我查一下,最後一次收到他的信是2017年3月,然後我們就沒再聯絡。
後來去看《壯闊臺灣》的網站,也是在那時就沒有再更新文章了。
所以去年聽到吳怡農要參選立委,和蔣萬安打對台,實在意外也不意外。
看到他在新聞上談國防、展現肌肉,覺得熟悉也不熟悉。
我很想知道他中間這兩年多時間有什麼心路歷程,讓他跨出這麼大和過去不同的一步。
我相信這其中有他一以貫之的信念,也有某些變化。
去年我在臉書上發簡訊給他,想約他方便時一談,他們編輯說會轉告他和團隊,但顯然太忙而還一直沒有回音。
本來我想那就等選後再找時間談好了,但是在選前最後兩天,我想到也許可以先整理過去我對他的認識,記在這裡。
一方面,五年前他講給我聽的那些見解,今天看來仍然關鍵而重要。他提的那個問題「國防制度怎麼改?又如何推動?」到今天也仍然在迴盪。
另一方面,也是提醒他勿忘初衷。
向大家介紹我所認識的這位會思考台灣國防政策的立委參選人。
壯闊台灣 吳怡農
壯闊台灣網站 http://www.thrivetw.org/
亞太簡訊平台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介紹一位會思考台灣國防政策的立委參選人】
1.
五年前,我在寫《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則和徵兵有關的新聞。
當時中研院一個中國效應研究小組,持續做了多年民調之後,新加了一題:「您贊不贊成台灣為了增加軍事力量而恢復徵兵制度?」結果不但總數是贊成的以六○・一%明顯勝過反對的三六・三%,細分各年齡層也都是大致如此(後來知道,連女性也是)。
因為這個調查結果和一般人認為的情況差別很大,勾起我的好奇,就在網上找尋相關資料,看到一個很特別的網站:「壯闊台灣」。這是個以台灣的國家及國防安全為主題的網站。當時的首頁上很顯著地寫著Beta版,但是一些文章的角度和深入,都令人印象深刻。
於是我就設法聯絡站主,約了某天傍晚一見。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吳怡農。
2.
吳怡農講話的音量很適中,笑容淺淺的,禮貌也剛好。走在路上,你會以為他也是個很陽光的鄰家男孩。
但是從他平靜地告訴我的經歷中,可以知道他並不是那麼鄰家。
「我在金融業十年,主要為高盛在亞洲投資,並管理旗下的資產。這些項目讓我跑遍亞太地區——蒙古、中國、紐澳、東南亞、印度等,也給了我機會從企業、經濟發展的角度觀察不同國家的制度、公共政策。」怡農說。
當時他回來,要為台灣做點事情,於是做了「壯闊台灣」這個網站。
這是一個談國防政策的網站,不是一個軍事迷的網站,沒有聳人聽聞的消息,而只有一則則或是從主題帶出細節,或是從細節帶出主題的深度分析報導。不論從內容,到視覺,都形成一種簡潔的風格。
吳怡農說,他為了讓自己有比較深刻的認知,實際去陸軍特戰部隊服了剛過一年的義務役。他講了些他觀察到的問題,大有駭人聽聞之感。
我曾經問他要不要寫一兩則。吳怡農回覆我不要,除了說當過兵的人多有類似的故事,不見得有興趣之外,他這麼說,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最主要的原因:這些是一個長期忽視國防的社會、幾十年沒打過仗的軍隊會有的現象。我們希望大家對國防的重要性開始有共識、重視國家安全。軍隊及軍人開始對自己的任務和角色有期許,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也很關鍵。提這類很多人已經知道的「好玩」現象,只會加深一般民眾對軍人的不尊敬、擴大社會與軍隊之間的疏離、加劇軍人的自我孤立。這或許不是我們要的?」
所以,吳怡農說,他要做的事情是:
● 針對國防政策,包括外交,以及和台灣國家安全有關的國際新聞做解析,讓一般人有些基本認知。
● 成為討論國家安全議題的平台。
● 希望國防政策更好。
而他寫在一篇文章裡的話,就是他的宗旨了:「無論對台灣的未來有什麼不同的期望,不論政治立場是藍還是綠,台灣的國防是大家共同的課題。」
3.
我們不只討論了前面那條新聞裡的調查,吳怡農還告訴我:之前清華大學還另外舉辦過一場「台灣國防政策與軍事轉型」研討會。
當天一位前國防部長問了在場的清華學生,假使中國對台灣用武,有誰願意冒著生命危險,扛起槍,在前線保衛國家。
吳怡農在現場目測至少有八成的聽眾毫不猶豫地舉手。
此外,他還提醒我中研院的調查報告還有第二題,也要我看一下。那一題是:「您贊不贊成台灣為了增加軍事力量而增加稅金?」面對這一題的回答,則不分年齡層或男女,都是反對的遠多過贊成的。
「你看出什麼意義?」我問他。
吳怡農覺得我們需要思考如何解讀這些現象:洪仲丘事件,十幾二十萬人上街頭抗議;符合資格的青年大都選擇替代役;募兵制招募不到願意成為職業軍人的年輕人;政治人物認為提當兵是義務就會落選;但是六、七成民眾似乎支持公民服義務役的原則,連清華的所謂菁英、高材生,都表示有保衛國家的意願。
「或許不是年輕人不愛國,或自私、不願為家園犧牲。也許問題出在制度太差,浪費時間及生命,沒讓國民感覺到為國家付出的這種義務有任何意義。而政治人物不知道怎麼推動改革,只好做出最便利的選擇,乾脆讓大多數人免役。」吳怡農說。
然後,他又提出了一點:拋開公民義務、社會正義等考量先不談,為了讓多數人免役的募兵制,其實需要財政來支撐。「但中國效應研究小組民調的第二個題目顯示,民眾其實並不認同付錢了事。所以我們還是回到最關鍵的問題:制度怎麼改?又如何推動?」
國防制度怎麼改?又如何推動?
這真是個複雜的問題。那天我們當然沒有答案。
雖然沒有答案,後來我是這麼記下一段結論:
「不過,也正因為這個題目如此複雜,所以想到那天傍晚在細雨中和一個年輕人分手,他安靜地繼續思考國家安全與國防安全的議題,繼續做如何壯闊台灣的研究,感到很溫暖。」
4.
寫《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的時候,我訪問了許多不同行業和領域,各有熱情和專業的年輕人。
吳怡農應該是最低調的。
在和他談話過程中,因為對他的經歷和見解的來由感到好奇,我一直設法打探他的背景,他都沒透露。
直到後來我整理討論的筆記,在電郵的往返過程中,有一次他提供我另一份參閱的資料,才提到那份資料的作者是他父親。我也才明白。
吳怡農說他一向謝絕媒體採訪,本來也要求我不要把他寫進書裡:「在還沒做出任何成績的情況下,實在不配被報導。如果您覺得《壯闊臺灣》的目標值得和您的讀者分享,您的支持對我們團隊將是很大的鼓勵。可是千萬不要將我寫進您的書中,畢竟我目前一事無成。謝謝您的諒解。」
但是基於我實在無法在書裡引用許多重要的觀察卻歸之於一位無名氏,後來我總算好不容易說服了他。
5.
那之後,有段時間,我們還交換電郵。
我查一下,最後一次收到他的信是2017年3月,然後我們就沒再聯絡。
後來去看《壯闊臺灣》的網站,也是在那時就沒有再更新文章了。
所以去年聽到吳怡農要參選立委,和蔣萬安打對台,實在意外也不意外。
看到他在新聞上談國防、展現肌肉,覺得熟悉也不熟悉。
我很想知道他中間這兩年多時間有什麼心路歷程,讓他跨出這麼大和過去不同的一步。
我相信這其中有他一以貫之的信念,也有某些變化。
去年我在臉書上發簡訊給他,想約他方便時一談,他們編輯說會轉告他和團隊,但顯然太忙而還一直沒有回音。
本來我想那就等選後再找時間談好了,但是在選前最後兩天,我想到也許可以先整理過去我對他的認識,記在這裡。
一方面,五年前他講給我聽的那些見解,今天看來仍然關鍵而重要。他提的那個問題「國防制度怎麼改?又如何推動?」到今天也仍然在迴盪。
另一方面,也是提醒他勿忘初衷。
向大家介紹我所認識的這位會思考台灣國防政策的立委參選人。
壯闊台灣 吳怡農
壯闊台灣網站 http://www.thrivet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