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台灣百岳的奠定者,也曾有帶隊迷路的時候:
「… 但偏偏去尋找緊張刺激,所以對困難重重的前程,不但毫不畏縮,倒抱有濃厚的興趣。」
這是林文安於民國57年率隊戰後首登巒大山之後,續行治茆山,卻因為個人喜好而導致隊伍迷途的陳述。
🏕️ 山人嚴選《台灣登山家語錄》#2
--------------------------------
百岳、百岳,台灣家喻戶曉的兩個字,實質上是100座山峰,但精神上的意義,卻還是要從台灣登山活動草創時期說來,其中最適合的典範莫過於「四大天王」之一、文武雙全的林文安先生。
所謂的「百岳精神」為何物,從這一段名言中或可見窺見一二。
時光荏苒,如今大眾對百岳二字耳熟能詳,惜乎較為缺少精神方面的認識。我們都知道這一種人:於山屋營地中高談闊論,三句不離詢問對方百岳的數量,得到答案後或矜或喜,似乎還沉浸在1981年競逐前100位完百的狂熱,成為一種台灣登山文化中有趣的孑遺生物。(用文化的角度來看這群人,似乎就不會這麼討厭了,反而有種幽默感)
那麼,訂立百岳的本意是什麼呢?就我看來,百岳只是個引人登高的招牌。
當然,林文安本人聽到這句話應該會大表不滿,說這是希望山友們能夠系統性的探索台灣各大山塊;但這位了不起的先驅者如果知道如今並沒有多少人會以山塊、稜脈的角度來看百岳,甚至多數人只是跟著嚮導盲目前行,多少會顯出悵然若失的神情吧。
.
百岳並不是唯一的名單。從一開始民國55年的五嶽俱樂部、三尖,到120岳和百岳的支持者互不相讓 (簡直就像90年代張學友和黎明的粉絲那樣),到中華健行曾醞釀提出的146岳,到四大天王之一邢天正的十峻、十崇、九嶂、八十四峰等等,就算觀點各自不同,無非都是希望山友能藉他們的眼睛來欣賞台灣的山岳之美。
現在我們只剩下百岳,但也是一個很不一樣的百岳了。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登山環境和70年代之前的草莽時期大相逕庭。古早的登山活動擁有濃厚的探勘氛圍,簡單來說,就是選定一座山峰,然後在原住民協作的強力支援下找一條路上去,披荊斬棘地邁向地圖上的未知──沒有布條、沒有指標,更沒有航跡。在這個環境下所生的登山精神,是為勇於挑戰未知,也就是林文安所說的不畏艱苦坎坷。
現在,我們所在的是未知所剩無幾的年代,圖資、軌跡、鐵鍊、鋼釘、路繩、步道資訊、永久性路標、商業嚮導服務、免揹豪華團應有盡有,大家走著千百人踏過、官方定期維護的步道與山徑走向山巔。
政府看待登山活動的態度,也從早年的外緊內弛 (申請很麻煩,但入山後可隨便走),變成了因應觀光化、大眾化而生的總量管制與各種生態保護措施,基本態度是不希望民眾脫離步道範圍、遵守無痕山林原則,以策安全與環保。在這個環境下的登山活動,是為制度文化掛帥,以安全與環境的永續保存為前提來限縮自由。
.
未知依然在某方面存在著,例如登山運動化的最快紀錄、溯溪探源、古道之踏查研究、少數地貌獨特的地點等等,但實際上有能力從事者乃鳳毛麟角,而且在規範體制、社會觀感、媒體報導皆不友善的大環境之中,別說是大力推廣,就連獲得大眾認同都是天方夜譚。
再舉一例,之前在網路社群就看到有人詢問從玉山前峰是否能沿稜走到西峰?事實上,從日治到民國時期都有人走過,包括大名鼎鼎的楊南郡,但如今若非是偷走,就是要專案申請,顯現出物換星移之後的環境差異。
個人認為這脫離既有路線的好奇心非常棒。好奇心,不就正是登山精神的源頭嗎?
.
或許這個時代中,只要大家懂得做功課、避免山難,再從中找尋一個屬於自己的興趣切入點,例如結合生態觀察、攝影、歷史、文化、攀岩等,就能夠成為不落俗套的登山者。
抱歉了,林文安先生,我想對於開疆闢土的老前輩來說,我們就是一群俗氣的山友吧。
五嶽三尖一奇地圖 在 台灣百岳五岳/三尖/八秀/十峻(4k)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百岳/小百岳[網頁]: http://mountain100.ca1228.com [YouTube]: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jJEeDR2q3d5oixRMa4xo44OhHoWDjuEk 雪山 ... ... <看更多>
五嶽三尖一奇地圖 在 百岳新解百岳名詞: 何謂五嶽、三尖、十峻、十崇 - Facebook ... 的推薦與評價
126/百岳新解百岳名詞: 何謂五嶽、三尖、十峻、十崇、九嶂、一奇嶽:高山峻峰、鎮護地方之山。台灣五嶽:玉山(中嶽)、秀姑巒山(東嶽)、雪山(西嶽)、北大武山(南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