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非常時期,能帶孩子外出蹓躂的機會減少,到了假日,除了生活必需品的補給採買外,還是要乖乖地在家不能外出「放電」。每天和小童們面面相覷的媽媽們,應該想破頭都在尋找任何能讓小童耗電的活動吧?
我在每天晚上睡前都會先大概想一下明天小童們的行事曆,玩些什麼?吃些什麼?看些什麼?主題是什麼?我喜歡事先做好規劃,雖然就一般日常,但有規律的作息,照著安排好活動進行,真的可以降低焦慮!然而,小童們突發狀況特別多,所以多準備一些備案來因應是必須的!至少減少媽咪手忙腳亂的次數,也減少因焦躁而暴怒的瞬間🤣🤣
陪伴小孩一起成長的好處,就是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什麼是她們喜歡從事的活動種類,如此一來,多安排同性質的工作讓她們參與,一定可以讓他們多耗一些電!但,疫情的關係,外出活動筋骨是不可能的,何不趁著假日爸爸在家,讓妞兒們當她們最愛的備餐小幫手!
這兩天假日下來,六頓正餐,小妞們就幫忙準備了三頓!雖然中途叮嚀不斷,前置作業及收拾工作都費時,但她們玩得盡興,加上食物備置可以讓孩子們認識各式各樣不同種類的食物,並進行感官探索。他們可以觀察食材的外觀及特色,摸摸看還可以聞聞看,小童們可是可以專注很久!
透過親自動手體驗及處理食材,可以讓小童們更直接的認識食材,在用餐時也會因為是自己親手做的提高吃的興趣,進食也會較為順利呦!除此之外,還可以滿足孩子想探索、想幫忙的心(小妞們最不喜歡被幫忙但卻很喜歡幫忙做家事😆),也可以藉由共同準備餐點和孩子一起體驗簡單平凡日常生活,媽咪們有空也可以跟寶貝們一起試試~
#媽咪543 #育兒日常 #toddleractivity #toddlerlife #親子手作 #親子共廚 #twins #twinsgirls #3y2m
事先規劃生活作息有什麼好處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家事,是維持一個家的運作,讓家人相處和諧、平安健康要做的事。
做家事,不是只有拖地、洗衣、煮飯、倒垃圾這些事。擴大來說,養兒育女是家事,相約一起外出運動是家事,花時間聽一聽家庭成員的心聲也是家事……
取自《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
暑假期間,親子相處的時間多,彈性運用的時間也多,最適合跟孩子討論家事。重點不在最後孩子到底做了幾件家事,重點是在互動的過程。
算孩子做了幾件家事,其實意義不大。因為照顧好自己,也可以是家事,很多時候,孩子能把自己照顧好,那就謝天謝地了。
譬如說,孩子能不能自我管理,具體來說,像是自己起床、自己安排時間,都算是其中之一。平常的時間緊迫,上學、放學時間都固定,要讓孩子自己安排睡眠與作息,比較沒有機會,但暑假就可以。
昨天還跟朋友談到幫孩子買鬧鐘的事,讓孩子藉著鬧鐘來幫助自己也蠻好。我們藉這個機會,讓孩子實驗,如何為自己負責任。如果孩子沒辦法按時間起床,有些孩子想要參加的活動就沒辦法參加了,或者早餐自行處理,都是可以在討論後試行的措施。
親子之間,為了「家事」,你一言我一語地溝通,就會把自己跟家庭的觀念,慢慢跟孩子釐清,這才是我們真正在乎的部分。尤其時間是有限的,孩子沒照顧好自己的某些層面,如果父母介入,勢必排擠父母可以幫助孩子的其他時間,這些都在討論範圍。
生活能力的培養,說不定比學業還重要,偏偏我們一般來說,投注在練習的時間,遠遠比學業少。別放棄這個機會,現在離開學還有快一個月的時間。
暑假期間,父母的時間不夠用,剛好把部分責任交給孩子,當作練習。標準降低一點,洗澡、刷牙、吃飯…瑣事一大堆,有些就不催不趕了,沒有安全顧慮即可,看孩子如何處理?
有時候是藉著這些機會,讓孩子重新思考,他想要的生活是什麼?對於孩子的獨立,還有哪方面的能力欠缺?
我們希望孩子成熟,那我們相應地要給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孩子能試著為自己領航。「自我」的建設,其實也就是靠這些點點滴滴來累積。
孩子沒做到自己的標準,也會挫折。暑假期間,我們也有多一點時間就這個部分來談。跟孩子討論我們自己的成長經驗,傳授一些生活小撇步,將來會是很美好的回憶。
祝福各位朋友,善用時間,做好家事!
******************************
您做好家事了嗎?
【文/洪仲清】
「什麼叫做家事?」
這句話可以有兩種解讀,一種是「什麼叫作『家事』?」,另一種是「什麼叫『做家事』?」
先從第一種解讀談起,我跟朋友們重新定義「家事」的範圍。譬如一家人出去旅遊,那麼規劃路線是家事,幫忙買票、查景點,也都是家事的一環。
家事,是維持一個家的運作,讓家人相處和諧、平安健康要做的事。
那麼,我們把第一種解讀定義清楚之後,我們就能理解,做家事,不是只有拖地、洗衣、煮飯、倒垃圾這些事。擴大來說,養兒育女是家事,相約一起外出運動是家事,花時間聽一聽家庭成員的心聲也是家事……
傳統上定義的做家事,其實很沒成就感。責任很大,沒有休假,有形的報酬不多,又容易被嫌棄。
以前談做家事,很像是一種責任制。不但做不完,又可能讓人過勞過累,還會牽扯很多情緒,因為誰都可以對做家事的人有意見。像是飯不好吃、衣服還沒乾、襪子找不到……,連年齡幼小的孩子都可能有所抱怨,容易讓做家事的人感到辛酸委屈。
所以讓孩子做家事,那是教育他們承擔責任很重要的教育方式。因為實際動手做事的人,可能會被批評,或者被當成理所當然,那自然會體會到做家事最多的人的心情,還有進一步更細膩地談家庭中的人際互動。像是請求協助,或者詢問相關當事人,某一件事,要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是被接受?
我們稍微把話題扯遠一點,因為家事做不完,怎麼樣算是把家事做好的標準,都很模糊,因此做家事的人,通常是媽媽,常在不清楚自己能耐的情況,盡一己所能地做,往往還得不到肯定。那麼,在心理上就容易落入一種空虛、委屈、憤怒等的狀態。
其實,很多事本來不是努力就一定會有想像中的收穫,例如做家事正是這種狀況。而且一旦沒那麼努力了,可能會開始被別人指責,好像之前努力的,都不算數。
以前很少人探討心理層面的東西,比較難好好照顧自己。現在相關資訊多了,就要知道超過自己能耐的事,坦承人的有限性,勇於請求協助並不羞恥。
要能經營一個家,願意給予承諾是很重要,承諾則與責任關係密切。
也就是說,平常事務雖有分工,但當我們的家中成員,誰有空閒了,便拿餘力為家裡貢獻,這是作為一個家庭成員的自覺,這同樣可以說是進入家庭的承諾。孩子要被教育這個觀念,大人要知道當榜樣。
廣義來說,這種家庭教育,一樣屬於家事的一部分。所以認識自己,包括覺察情緒變化,讓自己心情保持穩定,才能「做好家事」,這個邏輯就可以說得通了!讓自己變得怨念沖天,對家庭的好處不大。
以前的人曾經走過的辛苦道路,我們看過了,不想再這樣活。那麼,現在藉著知識的幫忙,有機會可以試著讓自己更好。而不是讓我們再活出同樣的艱困,再把勞苦的樣子複製在下一代。
.
以上文字取自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8/10獨家66折】
免費桃園工作坊_做一個有自我價值的媽媽(8/13、20、27早上9點到12點)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48454632399957/
事先規劃生活作息有什麼好處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家事,是維持一個家的運作,讓家人相處和諧、平安健康要做的事。
做家事,不是只有拖地、洗衣、煮飯、倒垃圾這些事。擴大來說,養兒育女是家事,相約一起外出運動是家事,花時間聽一聽家庭成員的心聲也是家事……
取自《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
暑假期間,親子相處的時間多,彈性運用的時間也多,最適合跟孩子討論家事。重點不在最後孩子到底做了幾件家事,重點是在互動的過程。
算孩子做了幾件家事,其實意義不大。因為照顧好自己,也可以是家事,很多時候,孩子能把自己照顧好,那就謝天謝地了。
譬如說,孩子能不能自我管理,具體來說,像是自己起床、自己安排時間,都算是其中之一。平常的時間緊迫,上學、放學時間都固定,要讓孩子自己安排睡眠與作息,比較沒有機會,但暑假就可以。
昨天還跟朋友談到幫孩子買鬧鐘的事,讓孩子藉著鬧鐘來幫助自己也蠻好。我們藉這個機會,讓孩子實驗,如何為自己負責任。如果孩子沒辦法按時間起床,有些孩子想要參加的活動就沒辦法參加了,或者早餐自行處理,都是可以在討論後試行的措施。
親子之間,為了「家事」,你一言我一語地溝通,就會把自己跟家庭的觀念,慢慢跟孩子釐清,這才是我們真正在乎的部分。尤其時間是有限的,孩子沒照顧好自己的某些層面,如果父母介入,勢必排擠父母可以幫助孩子的其他時間,這些都在討論範圍。
生活能力的培養,說不定比學業還重要,偏偏我們一般來說,投注在練習的時間,遠遠比學業少。別放棄這個機會,現在離開學還有快一個月的時間。
暑假期間,父母的時間不夠用,剛好把部分責任交給孩子,當作練習。標準降低一點,洗澡、刷牙、吃飯…瑣事一大堆,有些就不催不趕了,沒有安全顧慮即可,看孩子如何處理?
有時候是藉著這些機會,讓孩子重新思考,他想要的生活是什麼?對於孩子的獨立,還有哪方面的能力欠缺?
我們希望孩子成熟,那我們相應地要給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孩子能試著為自己領航。「自我」的建設,其實也就是靠這些點點滴滴來累積。
孩子沒做到自己的標準,也會挫折。暑假期間,我們也有多一點時間就這個部分來談。跟孩子討論我們自己的成長經驗,傳授一些生活小撇步,將來會是很美好的回憶。
祝福各位朋友,善用時間,做好家事!
******************************
您做好家事了嗎?
【文/洪仲清】
「什麼叫做家事?」
這句話可以有兩種解讀,一種是「什麼叫作『家事』?」,另一種是「什麼叫『做家事』?」
先從第一種解讀談起,我跟朋友們重新定義「家事」的範圍。譬如一家人出去旅遊,那麼規劃路線是家事,幫忙買票、查景點,也都是家事的一環。
家事,是維持一個家的運作,讓家人相處和諧、平安健康要做的事。
那麼,我們把第一種解讀定義清楚之後,我們就能理解,做家事,不是只有拖地、洗衣、煮飯、倒垃圾這些事。擴大來說,養兒育女是家事,相約一起外出運動是家事,花時間聽一聽家庭成員的心聲也是家事……
傳統上定義的做家事,其實很沒成就感。責任很大,沒有休假,有形的報酬不多,又容易被嫌棄。
以前談做家事,很像是一種責任制。不但做不完,又可能讓人過勞過累,還會牽扯很多情緒,因為誰都可以對做家事的人有意見。像是飯不好吃、衣服還沒乾、襪子找不到……,連年齡幼小的孩子都可能有所抱怨,容易讓做家事的人感到辛酸委屈。
所以讓孩子做家事,那是教育他們承擔責任很重要的教育方式。因為實際動手做事的人,可能會被批評,或者被當成理所當然,那自然會體會到做家事最多的人的心情,還有進一步更細膩地談家庭中的人際互動。像是請求協助,或者詢問相關當事人,某一件事,要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是被接受?
我們稍微把話題扯遠一點,因為家事做不完,怎麼樣算是把家事做好的標準,都很模糊,因此做家事的人,通常是媽媽,常在不清楚自己能耐的情況,盡一己所能地做,往往還得不到肯定。那麼,在心理上就容易落入一種空虛、委屈、憤怒等的狀態。
其實,很多事本來不是努力就一定會有想像中的收穫,例如做家事正是這種狀況。而且一旦沒那麼努力了,可能會開始被別人指責,好像之前努力的,都不算數。
以前很少人探討心理層面的東西,比較難好好照顧自己。現在相關資訊多了,就要知道超過自己能耐的事,坦承人的有限性,勇於請求協助並不羞恥。
要能經營一個家,願意給予承諾是很重要,承諾則與責任關係密切。
也就是說,平常事務雖有分工,但當我們的家中成員,誰有空閒了,便拿餘力為家裡貢獻,這是作為一個家庭成員的自覺,這同樣可以說是進入家庭的承諾。孩子要被教育這個觀念,大人要知道當榜樣。
廣義來說,這種家庭教育,一樣屬於家事的一部分。所以認識自己,包括覺察情緒變化,讓自己心情保持穩定,才能「做好家事」,這個邏輯就可以說得通了!讓自己變得怨念沖天,對家庭的好處不大。
以前的人曾經走過的辛苦道路,我們看過了,不想再這樣活。那麼,現在藉著知識的幫忙,有機會可以試著讓自己更好。而不是讓我們再活出同樣的艱困,再把勞苦的樣子複製在下一代。
.
以上文字取自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8/10獨家66折】
免費桃園工作坊_做一個有自我價值的媽媽(8/13、20、27早上9點到12點)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48454632399957/
事先規劃生活作息有什麼好處 在 能做到規律作息的人,4個正面反饋,身體會收到 - 每日頭條 的相關結果
規律作息有什麼好處? · 1、有效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 · 2、促進身體的排毒 · 3、提高工作效率 · 4、促進身體健康. ... <看更多>
事先規劃生活作息有什麼好處 在 規劃一天行程,提升工作效率 - 線上學習和行業趨勢 的相關結果
思嘉也會把要做的事記在自己的Google Calendar,這個網上行事曆好處是可以調較提示訊息, ... ② 假日早上也要為當日安排行程,維持穩定生活作息。 ... <看更多>
事先規劃生活作息有什麼好處 在 時間管理與作息安排 - 教育部 的相關結果
2.能知道管理時間的好處,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能知道休閒活動的重要並能夠選擇適當的休閒活動。 4.能夠與家人一起規劃並從事休閒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