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道光御題梅石觀生圖拓本冊
出版時間:清道光年間拓本
裝幀:線裝拓本1冊
尺寸:44 ×39cm
此部《御題梅石觀生圖》為罕見流傳的畫像拓本冊,畫中描寫一名高士趺坐於水岸之畔,山石旁有一株盛開的梅樹。畫中高士廣額豐頤,儀表堂堂,其後又有皇子御題,顯然來頭不小,原來畫中主人翁乃是清代乾隆、嘉慶兩朝的名臣朱珪(1731~1806),此圖為畫家繆丙泰於乾隆55年(1790)為其寫照(人像)、黃鉞(1750~1841)補圖(梅樹、山石),由其後題跋可知,此帖應為道光25年(1845)以後所拓製。
畫後附有幾位皇子、皇孫以及劉墉(1719~1805)、洪亮吉(1746~1809)、阮元(1764~1849)等名臣題跋。值得注意的是,眾多題跋中只有「皇十五子」與「皇次孫」題詩的頁面四邊環飾雲龍圖案,顯然是要特別彰顯出他們與眾不同的身分與地位,原來「皇十五子」、「皇次孫」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顒琰(本名永琰)與道光皇帝旻寧(本名綿寧)。此詩為嘉慶皇帝仍居青宮(古時太子居東宮,東方屬木,為青色,故稱太子所居為青宮)時題贈給自己的老師。
朱珪,字石君,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市)人,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歷仕乾嘉兩朝,是嘉慶為皇子時在上書房讀書「侍講讀」的帝師,日後成為深受倚重的親信重臣。乾隆以太上皇在位多年,於嘉慶4年(1799)正月去世後,嘉慶皇帝迅召當時在外的朱珪返京,命直南書房,管戶部三庫,加太子少保,賜第西華門外,不久後更任用其為上書房總師傅,調戶部尚書,對其恩寵信任有加。
與朱珪同朝為官的彭元瑞(1731~1803)在畫後的〈御題梅石觀生圖記〉,記載了青宮御題、朱珪敬裝藏於家的經過。值得一提的是,文中有云:「自古人臣遭際,賜御書者夥矣,而青宮寶墨未之多見」,並引用乾隆「潛龍勿用之義」力闢宋仁宗為太子時賜書張士遜(964~1049)所言「寅亮天地弼予一人」之大謬不當,以見嘉慶御詩「蘊道深遠、措語和平」,又言「徵我朝家法之善」等語,頗堪玩味。若熟悉中國宮廷歷史,當可知「青宮賜臣寶墨」確實不多見,然其背後原因亦使人「細思恐極」。歷來皇位繼承人或所謂「接班人」於改朝換代之際,涉及最高權力鬥爭,往往諱莫如深。「接班人」無論上位或失勢,本人與從屬近臣輕則以片言隻語而賈禍,重則因牽涉黨爭而獲罪,尤以清代康雍乾三朝皇權至上,唯「朕」獨尊,又有康熙一朝廢黜太子、九王奪嫡的前車之鑑,臣子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可想而知矣。
此冊不僅為清代重大史實見證,更集兩位皇帝御題、多位顯宦書法手跡於一冊,其中諸位皇子和官員的詩文墨跡更十分少見,極富史料文獻與藝術價值,其稀見珍貴,識者可知也。
「九王奪嫡史實」的推薦目錄:
- 關於九王奪嫡史實 在 清風似友 2020台北古書拍賣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九王奪嫡史實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九王奪嫡史實 在 [閒聊] 康熙朝九子奪嫡的人物形象是史實或戲劇? - 看板CFantasy 的評價
- 關於九王奪嫡史實 在 《九子夺嫡》雍正到底是怎麼贏的?失败的8个皇子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九王奪嫡史實 在 胤禛派人將康熙遺詔由「皇位傳 的評價
- 關於九王奪嫡史實 在 九王奪嫡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九王奪嫡史實 在 九王奪嫡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九王奪嫡史實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曹昂:英年早逝的曹操長子
終於我把年初票選的三國人物文章誕生出來了,這次我想聊聊曹操可能的接班人,曹昂。
曹昂,字子脩,是曹操的庶長子,其生母為曹操的側室─劉夫人。由於劉夫人在產子後,因調養不順而病故,曹昂之後由曹操當時的正室─丁夫人撫養成人。
曹昂早年事蹟非常少,史冊可考的,只有他二十歲時被推舉為孝廉。
所謂「孝廉」,是漢朝選拔人才的察舉制中的最主要科目,當時會每年要求地方列出孝者、廉者各一人,而各地孝廉之後會到中央接受考察,若是表現良好,就有機會成為政府官員。
但是到了東漢時代,孝廉制度已經喪失原有的選拔功能,以至於有「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的嘲諷名句。另外,曹操自己年輕時也被舉薦為孝廉,另外同為漢末群雄之一的韓遂也是孝廉,但這兩人,一個是有名的問題青年,另一個則成為大漢反賊,所以也就不難推敲,原先講求德行的孝廉制度到底變得有多不可靠了。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出征張繡。由於張繡很快表示願意歸降,這次軍事行動一開始被定調為接收,曹操因此在出征時還攜家帶眷,這裡面除了長子曹昂,甚至還有年僅10歲的曹丕,可見當時曹操心中是多麼的輕鬆寫意。
但或許就是太輕鬆了,曹操完全得意忘形,竟然對張繡的嬸嬸(張繡的叔父張濟之遺孀)伸出那充滿對人妻戀慕的手,興奮地染指一番。
聽到曹操搞上了自己嬸嬸,張繡一整個暴怒,於是趁夜突襲曹軍,爽過頭的曹操被打個措手不及,甚至右手被射中一箭,就連座騎絕影也被射傷到無法行動。
就在此時,同樣受創的曹昂對曹操說:「父親,孩兒深受重創,實在無法騎馬。請父親趕緊騎上我的馬,快走!快點逃出去!」
曹操驚惶的躍上馬背,在他拍馬離去時,最後看到曹昂仍對他喊:「父親快走!」接下來曹昂竟然勉力撐起身體,試圖組織身旁護衛抵擋敵軍……
宛城之戰,曹操損失慘重,除了眾多部隊在突襲中被擊潰,貼身護衛典韋、長子曹昂、姪子曹安民皆命喪此役。除了這些傷心事,回到根據地的曹操還必須迎接一個充滿憤怒的人,那就是撫養曹昂的丁夫人。
當接到曹昂陣亡的消息,丁夫人放聲大哭,看到曹操更是厲聲痛罵:「是你殺了我的兒子!你還有良心嗎!」
被戳中痛處的曹操見笑轉生氣,竟然憤怒地回應:「好!我沒良心!那你就給我滾回娘家,別在我眼前惹我怨!」
坦白說,曹操這個舉動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實在太過分了,你去搞人家寡婦,因此害兒子送命,結果竟然把大老婆趕出家門,按現代用語,簡直是渣到不行。所以等到情緒過了,曹操也意識到自己所作所為的荒唐,於是親自前往丁夫人娘家準備接人。
曹操到丁家時,丁家人趕緊通報丁夫人,但丁夫人卻完全沒打算搭理地織布。
眼看丁夫人怒意未消,曹操只好親自走進丁夫人房間,然後厚臉皮地坐到她身旁,並伸手撫摸她的後背說:「和我一起坐著車回家吧。」
丁夫人的反應是……就不理你!
過一會兒,曹操走到門口,看著丁夫人說:「我可要走了,你真的不跟我回去?」
丁夫人的反應是……就不理你!
此時丁家人的心整個激烈跳動,丁夫人這麼不給曹操面子,要是曹操發狠,說不定要將他們全家問罪呀。
曹操又望了丁夫人一會兒,接著說:「唉~~~我真的走了。」說完,轉身離開。離去前,曹操對丁家人說:「今日我與丁氏情義已訣,可以的話,找好人家讓她改嫁,別耽誤她未來日子。」
丁家人忍不住心想:「把你曹孟德曾經的正室嫁給人?萬一你以後反悔翻臉那還得了?」所以丁家沒有依照曹操的吩咐,丁夫人至死單身。
對於丁夫人的結局,曹操一直充滿愧疚,有一次曹操病重,甚至覺得自己可能就要過世了,他突然發出一段感慨:「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從來不覺得有任何虧欠,但假如有死後的世界,我在陰間遇到子脩(曹昂的字),他若問我『我的母親還好嗎?』,我能拿什麼話回答他?」
以上,就是目前可以找到的曹昂相關紀錄,如果要我評價這位曹家長子,我認為:
曹昂是個好兒子,用一己之命讓老爹度過生死關頭;另外,曹昂應該也是個好哥哥,因為日後曹丕遇到後來投降曹操的張繡,不時就蹦出一句:「你殺吾兄,還好意思跟我見面嗎!」搞的張繡壓力大到自殺,所以會不會在曹丕的心中,那個在他十歲都健在的大哥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
但殘念的一點……我實在看不出來曹昂的能力,畢竟歷史實在沒有留下太多相關紀錄。可這歷史上的空白也讓我腦洞大開的揣測:要是曹昂還活著,曹家集團會有什麼樣的處境?
首先,曹昂應該大概率的會成為接班人。
一方面,他是正室丁夫人的養子,若依照古代的嫡長子繼承制度,他的法律繼承資格算是最為靠近。所以後來曹丕繼承曹操的魏王職位,並且取代漢朝成為皇帝時,曾當眾說:「家兄孝廉,自其分也。」意思是:如果曹昂在,這權力寶座就不會由他繼承。因為曹丕的生母─卞夫人,是在丁夫人被休後才成為正室,曹丕這才獲得擁有繼承權的嫡子身分。
另一方面,就算還原曹昂也是庶子的身分,他最起碼比曹丕大上十歲。只要曹昂表現的不要太草包,他的人生閱歷理當比曹丕更加豐富,如此曹丕就更沒有機會上位了。
那如果是曹昂當領導人,曹家集團可能會有什麼不同的風貌呢?我個人覺得……或許曹家的宗室集團會握有更大的實權。
我們先把焦點放回到現實的歷史,曹丕曾與曹植經歷一段權力鬥爭,這使曹丕上位後,開始迫害手足(這也是七步成詩的故事由來)。但是,這個權力迫害其實在曹丕過世後仍在延續,曹丕的接班人是曹叡,當時曹植向曹叡提出幾條政治建議,曹叡本來覺得建議很好,想要重用曹植叔叔,沒想到大臣卻說曹植:「素有壯志,一朝得償夙願,恐難為臣。」結果曹叡就繼續打壓曹植,而曹植也在失意中過世。
如果曹昂成為接班人,由於他的順理成章,可能不會經歷太多的政治鬥爭,那他是否會願意給同胞手足更多的信任及權利?再沿著這個思路推測,如果曹家宗室大權在握,是不是就能避免讓司馬氏這樣的權臣趁隙奪權?(不過,宗室權力過大,難保不會出現像東吳的孫綝亂政,或是西晉的八王之亂,只能說:推測結局也有悲喜之分。)
好的,用一句話終結浪漫吧……歷史沒有如果。
曹昂的生命,永遠停留在宛城的戰場。相比許多在亂世中有相同結局的無名者,曹昂因為有個知名老爸,還算是幸運的留下驚鴻一撇。
不過,文學是一個造夢的領域,正所謂「「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腦洞不夠,平行宇宙」,所以在史學的實話實說後,我們姑且化身成為穿越時空的超能力者,在殘破的戰場中找到曹昂已經冰冷的屍體,然後注入一股超凡的想像力,為這位年輕的死者製造一個幻境……
「陛下,臣有要事上奏。」
曹昂對著眼前的曹植詢問:「是任城王的軍情嗎?」
「回陛下,如陛下所料,任城王來信,說他大破鮮卑部落,不日將凱旋而還。」
曹昂高興的說:「任城王真乃朕之衛霍!有他在,北方無患已。」
曹植繼續說:「臣還有其他事,想請陛下過目。」
接過曹植呈上的政略,曹昂在端詳後又露出笑容:「東阿王的想法,總是遠超常人,你所承方案,皆准奏。」
隨後,曹昂也拿出一批公文的給曹植,然後說:「東阿王也看看汝兄前幾天遞上的『九品官人法』建議,朕覺得此法有利甄選人才,只是其中還是有些疑慮。汝兄雖不及你機智,卻是沉穩,若是有你協助,想必有更大的助益。」
「臣遵旨。」
處理完公務,曹昂秉退左右,自己站在一張畫前,那是已經逝去的父親尊榮。曹昂心想:「爹,孩兒雖不及您的雄才大略,但願能守住我曹家基業。現如今,諸弟皆安其位盡展其才,還有子丹、文烈各領一方。願你死後有靈,助我大魏外破敵虜、內安百姓,再造您心中的太平盛世。」
圖片為:三國志14中的曹昂能力表
話說曹昂的能力,就是Somebody Sue/普通人所謂的B級武將,最近他的粉專在進行一系列的B級武將選拔活動,究竟誰是三國的B咖之王?大家不妨去普通人粉專,圍觀的同時,看到支持的武將也給他投票贊助一番呀。
九王奪嫡史實 在 《九子夺嫡》雍正到底是怎麼贏的?失败的8个皇子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众皇子们开始将自己对皇位继承的渴望表面化、公开化,“ 九王夺嫡 ”事件由此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在“ 九王夺嫡 ”事件中,众皇子们机关算计、套路频出,. ... <看更多>
九王奪嫡史實 在 胤禛派人將康熙遺詔由「皇位傳 的推薦與評價
相信大家都聽過,康熙晚年佢班仔唔少都想做皇帝,於是出現咗九子奪嫡嘅情況。九個仔包括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 ... ... <看更多>
九王奪嫡史實 在 [閒聊] 康熙朝九子奪嫡的人物形象是史實或戲劇? - 看板CFantasy 的推薦與評價
僅憑印象,九子奪嫡或稱九龍奪嫡,
小說裡的人物形象通常是這樣的:
爸爸:年輕有為,培育出優秀九子,
為保自身帝位,年老時前使其相爭。
老大:擅武功能帶兵,後疑涉謀反遭圈禁。
老二:太子,善理政與帝王心術,
遭爸爸猜忌疑似策動謀反,遭圈禁。
因老二被禁,開啟九子奪嫡。
老三:收攏士子文壇人心,編書中,話癆。
老四:唸佛,善隱忍,能臣,原太子黨。
老五:性情穩重,太后撫養,會蒙語。
老七:腳疾與帝位無緣,性格小心謹傎。
老八:辛者庫賤婦之子,八賢王,
勾連大臣,攏絡人心,無嫡子。
老九:商業天才,男生女相,嘴皮子利索,
老八的錢袋子,老十的連體嬰。
老十:蒙人貴族之後,無緣帝位,大智若愚。
十二:不讓人看出他喜歡什麼和
不喜歡什麼的人,不可以相信。
十三:擅武功,疑涉老二謀反,重情義
曾被圈禁有腳疾,老四黨。
十四:大將軍王,愛嘴愛嚷嚷,倔毛驢。
文武雙全,卻不擅隱忍。
看了好幾部清穿小說,大抵都是這樣。
但想問,
九子奪嫡的人物形象,是怎麼建立的呢?
是史實就是這樣,
還是清穿小說建立了人物形象?
步步驚心,夢回大清,以及瑤華,
所謂晉江清穿三座大山。
前兩部改編了電視劇,已播出,
是這幾部小說,建立了人物的形象嗎?
僅憑小說印象所寫,若與板友印象,
有所誤差,先請各位體諒,謝謝各位。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Fantasy/M.1597077070.A.ACA.html
※ 編輯: bbcer (114.36.13.144 臺灣), 08/11/2020 00:31:5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