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Delta疫情反撲全歐 歐盟出手搶購疫苗》
{內文}
如果八月的歐洲是一條曲線,那就是一條上升曲線。Delta病毒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在上升,感染新冠的年輕重症病患人數在上升,各國接種疫苗的人數在上升,但是走上街頭抗議健康通行證,與疫苗的人數也在上升。巴黎 柏林 倫敦 羅馬。
德國之聲新聞主播:Delta變種正在歐洲掀起一波新的疫情,在幾個月相對的平靜之後,新的確診病例正在增加。塞浦路斯新增的感染人數最多,上週平均每10萬人中有800人感染。其次是英國
,發病率是每10萬人中有500人感染,荷蘭正在經歷疫情的飆升,發病率為每10萬人接近400人感染,西班牙正在面臨他的第五波疫情。
但是八月初最引起關注的上升曲線,是疫苗不約而同漲價的曲線。根據英國《金融時報》8月1日的報導,輝瑞和莫德納已經提高了,向歐盟出售的疫苗價格。
新聞片段: 輝瑞疫苗從15.5歐元 漲為19.5歐元,莫德納則是從19歐元 漲為 21.5歐元。
輝瑞疫苗的價格漲幅為了25%,莫德納疫苗的漲幅超過十分之一。而這是在mRNA疫苗第三階段試驗,數據顯示出比AZ疫苗與嬌生疫苗,具有更高效率之後達成的訂購交易。今年5月份,歐盟一共訂購了21億劑疫苗,其中輝瑞疫苗多達18億劑,書面上預計在2023年之前交貨。
法國RFI 廣播電台主播:輝瑞疫苗每劑漲了4歐元,莫德納漲了2.5歐元,這是好幾千萬劑的疫苗,難道歐盟以及間接而言的歐洲人,沒有被這些製藥巨頭愚弄嗎?
2021/8/2 法國歐洲事務部長 Clément Beaune:我所能告訴您的是,歐盟還在與輝瑞和其他疫苗廠商,協商所要訂購的疫苗,並不是第一代的疫苗。我們要求依照變種病毒進行調整,這是明文寫在目前還在交涉的合約中,我們也要求主要的生產地,包括高達300種不同組件的生產線,必須要在歐洲領土境內。
被歐洲各國媒體追問的歐盟執委會,則以還在進行談判以及合約的機密性,迴避了所有評論。只有法國衛生部長接受媒體訪問時,確認了疫苗漲價。
2021/8/2 法國歐洲事務部長 Clément Beaune:之前人們說你們很笨,你們買的比以色列和英國便宜,他們付了高價所以最先得到疫苗,而現在人們又會說你們要求那麼多,買的那麼貴這很不合理等等。這需要理性對待,我們當然不能被愚弄,而應該要有更為嚴謹的合約,和可以回應變種病毒的疫苗。是的,疫苗的價格可能會比較貴,而且這不僅是對歐盟而言比較貴,而是對所有疫苗的購買者都比較貴。
Delta變種病毒,被認為是導致疫苗漲價的首要原因。即使7月初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宣布歐盟已實現在7月底前,有足夠疫苗接種全歐70%的成年人口,相當於3.36億人。但是2020年因為聯合27國團購殺價,而造成落後於英美採購推遲的教訓,使得這次歐盟寧可接受漲價不敢怠慢。
在Delta變種疫情反撲的威脅下,英國和德國都已經確認將從9月份開始,向高危險人群提供第三劑的疫苗注射。
德國巴伐利亞邦衛生部長 Klaus Holetschek:我們現在有了足夠的疫苗,有兩個不同的疫苗都被核准,可以對這個年齡層(12+)施打,BNT輝瑞和莫德納,有鑑於此 我們對於下一步很有信心。
德國社民黨醫療政策發言人&科隆大學流行病學教授 Karl Lauterback:疫情的危險,是如此強烈地支持讓兒童免疫的說法,因為如果Delta變種病毒一旦進入教室,這將會是一個絕對的悲劇。
萬一讓Delta病毒疫苗進入教室,「會是一個絕對的悲劇」,不過這個悲劇也許不會發生。而另一個確定會發生的悲劇,是同樣面對肆虐的Delta變種病毒,但是在歐盟富有國家超前部署,重金加碼大量搶購第三劑,以及開始降低施打年齡層,擴大疫苗覆蓋率的背後,是將有更多買不到第一劑,遑論第二劑第三劑的國家。
2021/8/2 法國歐洲事務部長 Clément Beaune:歐盟不但要求疫苗要在歐洲境內生產,並且要有更精確的交貨時間表,若有交貨延誤將處以罰款。
輝瑞CEO Albert Bourla:好消息是我們對於第三劑加強針,非常非常有信心,它們可以增強免疫反應達到足夠水平,來抵抗Delta變種病毒,我們將在兩星期內八月中旬,將數據資料呈交給FDA。
如果第三劑加強針對抗Delta有效,是一個好消息,那也只限於對那些有辦法,買到第三劑的歐美國家。馮德萊恩表示「隨著病毒變種在歐洲傳播」,「簽訂的新合同是我們的額外保障」。在對於歐洲所有上升曲線中,持續上升的拒絕疫苗接種的抗議人數,他們對於個人自由華麗奢侈的捍衛,是那些沒有疫苗,只能被鎖在疫情升溫恐懼中的人們,所無法理解的荒謬。是那些有錢也買不到疫苗的國家,和那些沒有錢,也等不到COVAX平台支援的國家,除了病毒之外還必須要面對的,疫苗既患寡也患不均,赤裸裸的不平等。
https://youtu.be/inAMyEImaN0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主播2023 線上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歐洲議會,歐盟理事會以及歐盟執委會在4月21日,達成了有史以來第一份歐盟《氣候法》的協議,該協議體現了歐盟對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承諾。
歐洲趕在4月22日,由美國總統拜登主導的世界地球日氣候峰會的前夕,出台了這份改變遊戲規則的歐盟《氣候法》。歐盟《氣候法》也將歐盟2030年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從40%提高到至少55%。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視訊峰會上強調,從現在開始,所有國家都需要採取更多行動。她強調指出,歐盟已撥出1.8兆歐元資金用於與氣候相關的目標,因為抵抗氣候變遷將成為新冠疫情之後,全球復甦的經濟引擎。
實際上,相較於美國和中國,歐盟仍然是迄今為止,為減碳承諾做出最大努力的經濟體。
歐盟參加世界地球日氣候峰會的,第二份伴手禮是一個《分類法》。定義了什麼是對環境友善的綠色投資,進而改善歐洲永續型經濟的資金流向,但是歐盟執委會也同時承認,仍然需要一些時間來就所謂的,「過渡能源」達成共識與協議。
目前的碳排量《分類法》包括了再生能源、運輸、森林、工業和建築等項目,除了農業之外,天然氣和核能也被暫時排除,在《分類法》的綠色投資清單之外。這也說明了碳中和進程下能源轉型的複雜與困難。
歐盟執委會副主席Frans Timmermans,也在峰會前夕表示,歐洲將通過也被稱之為,「碳邊界調整機制」的「碳邊界稅」,來保護歐洲工業,免受排碳限制寬鬆國家的競爭。
即使參與氣候峰會的多位受邀領袖,對歐盟的「碳邊界稅」表示質疑,但是似乎都沒有影響歐盟推動「碳邊界稅」的決心。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與法國總統馬克洪也在地球日的峰會上,聯袂呼籲,認為「碳定價」是共同行動成功的關鍵。
在美國高調回歸巴黎氣候協定,主導4/22世界地球日的氣候峰會的同時,歐盟試圖以實際的行動與明確的進程,來證明歐盟仍是抵抗氣候變遷的前鋒。
{內文}
瑞典環保少女桑伯格:我們的房子正在崩壞,未來以及我們過去所成就的一切,現在就掌握在您的手中,但行動還為時不晚。
2020年3月4日,瑞典的環保少女桑伯格,在歐盟議會上大聲疾呼:「歐盟自己宣布我們處於氣候緊急狀態,現在歐盟必須證明,自己是認真的。歐盟必須帶頭,歐盟有這樣做的道德義務」。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我們與歐洲議會和我們27個政府,達成歐洲有史以來第一部《氣候法》,正如梅克爾總理所提到的。我們把《歐洲綠色協議》所提出的,在2050年達到歐洲碳中和的目標,篆刻入石,牢不可破。我們還同意在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至少減少55%。
4月21日,在桑伯格歐盟議會演說的一年多之後,歐盟終於搶在由美國總統拜登主導的,世界地球日氣候峰會的前夕,正式出台了姍姍來遲的《氣候法》,是歐盟為了這場峰會所準備的,第一份伴手禮。歐盟強調,《氣候法》將徹底改變遊戲規則,從此將會有一個之前和之後。為了使歐盟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成員國必需要通過減少碳排放,投資綠色科技,和保護自然環境來達標。
新聞片段:目標是雄心勃勃的,但能夠實現嗎? 無論如何歐盟都想為氣候採取行動,歐盟議會和27個成員國已達成共識,與1990年的水平相比,2030年歐盟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淨減至少55%。
《氣候法》是歐盟本屆執委會,所提出的《綠色協議》的重要環節。《氣候法》旨在簡化歐盟所有相關政策,以及歐盟社會和經濟,各個層面的碳中和。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隨即推文:「我們將在2050年,成為全球第一個,碳中和大陸的政治承諾,現在也是一個法定的承諾」。
新聞片段:是否應該排除天然氣和核能?《分類法》定義了何者為永續性投資,使投資者可以決定將資金投向何處。
歐盟參加世界地球日氣候峰會的,第二份伴手禮,是一個《分類法》。定義了什麼是對環境友善的綠色投資,進而改善歐洲,永續型經濟的資金流向,但是歐盟執委會也同時承認,仍然需要一些時間,來就所謂的「過渡能源」,達成共識與協議。
歐盟金融服務業執委Mairead McGuinness:目前有許多使用煤炭的國家,需要做出重大的突破。而天然氣在其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分類法》本身就是非常嚴格的,因此我們要做的是,研究天然氣作為更廣泛的,過渡元素的作用。
目前的碳排量《分類法》包括了再生能源、運輸、森林、工業和建築等項目,除了農業之外,天然氣和核能,也被暫時排除在《分類法》的,綠色投資清單之外。這也說明了,碳中和進程下的能源轉型,有多麼複雜與困難。
荷蘭籍歐盟綠黨議員Bas Eickhout:如果歐洲一方面說,我們要在30年內實現碳中和,荒謬的是同時又說,我們也可以將新建燃氣火力發電廠,稱為綠色投資,因為這個天然氣廠至少要存在40年。我們將超過2050年,碳中和的截止日期,因此我並不是說不能建天然氣電廠,但它必須非常有限。
除了來自東歐國家的壓力,要求讓天然氣成為過渡能源之外,歐盟也面對著核能大國法國要求,承認核能,為綠色能源投資的呼籲。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也表示,法國將推動倡導核能,享有環保友善的標籤。
歐盟執委會副主席Frans Timmermans:「碳邊界稅」將為歐洲產品,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如果其他國家在減碳上,不如我們走得那麼遠,或是拒絕朝正確的方向前進的話。
在由美國拜登政府主導的氣候峰會上,歐盟不只是準備了,《氣候法》和《分類法》,兩份應景的伴手禮,根據Politico的報導,歐盟執委會副主席(Frans Timmermans),也在峰會前夕,對美國國會小組委員會表示,歐洲將通過也被稱之為,「碳邊界調整機制」的「碳邊界稅」,來保護歐洲工業,免受排碳限制寬鬆國家的競爭。
新聞片段:這看起來像是在對抗氣候變遷中,取得勝利,但是這樣的政策,將會在公司運營成本高昂的國家,與價格便宜的國家之間,形成一個競爭環境,從而幫助富裕國家保留就業和投資。
以法國為首的九個歐洲國家:包括奧地利、捷克、丹麥、西班牙、立陶宛、盧森堡、斯洛伐克等,
於4月20日聯合發表聲明,呼籲從2023年起,實施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
新聞片段:「碳邊界稅」,不但可以強化抵抗氣候變遷的行動,還能防止「碳洩漏」。「碳洩漏」發生於,當企業搬遷到歐盟和美國以外,以避免嚴格的氣候政策時,西方國家不希望企業,而擠滿在中國或印度等地方,因為那些地方對環境要求寬鬆,也使得在那裡生產的商品更為便宜。「碳邊界稅」,將使這些產品更為昂貴,從而降低了,在海外製造和轉移工作的動機。
德國之聲新聞主播:是不是如同某些人所說的,改變路線已經太晚了?抑或專家們認為還有時間?
德國之聲環境記者 Ajit Niranjan: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還不算太晚,但是對於某些人來說的確是太晚了。氣候變遷已經造成了死亡,已經奪去了人們的生命,以熱浪形式或是更為強烈的風暴,更為密集的野生火災,這些都已經造成影響。若只看火力發電的空氣污染,最近的研究顯示,化石燃料造成了每年約800萬人死亡。
科學家警告,一旦全球溫度上升超過2°C,海平面將在2050年前,上升50公分,我們將損失地球上,超過10%的物種。
歐盟議會綠黨代表 Philippe Lamberts:科學家基本上是在告訴我們,我們在氣候行動方面浪費了整整十年,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採取,更嚴峻的措施。
唯一的問題是,這一切還來得及嗎?人類的居住環境還有救嗎?明明是人間最美的四月天,但是2021的世界地球日,這個有40個國家領袖,共襄盛舉的氣候峰會,卻像是預告一場,躲不掉的災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PR3z0DH7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