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有好好閱讀了呢!
小編覺得如果想重拾閱讀習慣
最輕鬆入手的就是懸疑推理小說了🥸✨
故事運用的文字不會過度艱澀
緊湊劇情也會讓人一頁接著一頁讀下去
今天就來推薦大家幾本知名作者的作品
都是小編私藏的精彩之作!
1️⃣《地獄》丹·布朗
與《達文西密碼》同為蘭登教授系列
以但丁的史詩《神曲》作為謎題背景
延伸出一連串追逐解謎的刺激冒險
懸疑和驚悚度可能不是滿分
但邊讀邊查書中提到的藝術作品
就像跟著去歐洲旅遊一趟
可說是讀丹·布朗的最大樂趣😆👏
2️⃣《梅菲斯特俱樂部》泰絲·格里森
近年因《外科醫生》系列大紅的作者
多年前出版的《梅菲斯特俱樂部》也再版啦!
融合比較邪門的宗教、惡魔等等元素
還有各種驚悚慘死的受害者
相較其他作品不同表現迷幻神秘的氛圍
讓人一頁頁緊張到最後一刻🤫
3️⃣《空洞的十字架》東野圭吾
長年霸佔排行榜的日本推理小說作者東野圭吾
這本是小編最印象深刻的作品之一
以死刑爭議、道德觀念作為探討主題
並以不同故事線描述不同角度的情感與掙扎
小編當年看完只有滿滿的震撼
是一本讓人延伸更多思考、後勁十足的作品🔥
4️⃣《滿願》米澤穗信
小編當年在便利商店隨手一買
結果被大驚艷一番🤩
由六篇懸疑故事組成、篇篇簡潔精彩
每個角色不惜付出龐大代價
只是想守護某些人事物、想完成某些心願
書中精準刻劃人性與慾望的糾結
劇情安排也都非常合理不出戲👌✨
丹布朗爭議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傳說中的──梵蒂岡的電影清單】
.
看膩了一堆導演、演員、影評人選出來的個人片單嗎?不如來看看教廷的選擇。1995年,即距今25年前,為紀念電影發明百年,時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在公開演說中提道:「電影已經成為一個普遍通行的媒介,對世人處世的態度與選擇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並且握有影響公眾輿論與文化的社會與政治影響力。」
.
爾後,梵蒂岡的宗座教會文化資產委員會史無前例地宣布了他們的45部影史十佳,現在普遍稱之為「梵蒂岡的電影清單(Vatican's list of films)」。清單當中以宗教、價值與藝術三個類別選出45部電影。選片固然有一定保守性,例如你不可能會看見《基督的最後誘惑 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1988),但仍有一些令人出乎意料的選擇。
.
羅塞里尼(Roberto Rossellini)以聖方濟(St. Francis)佈道生涯為背景的《聖方濟各之花》不出意料入選,好歹當時他還請了兩位神父來擔任編劇顧問。不過《2001:太空漫遊》就有如「神來之選」了,因為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在片中對宗教的詮釋一直都廣受教徒爭議。
.
為了這個片單,宗座教會文化資產委員會主席約翰.傅利(John Foley)委託了12名國際電影學者組成特別委員會,但他指出選出這些電影並不是要為了這些電影「封聖」,並強調難免還有很多遺珠之憾。
.
梵蒂岡並未公布每一部作品獲選的詳細原因,但這些作品多半著重思考人與神的關係、信仰,並且具有一定的道德性,這些作品也因此成了天主教徒影痴務必朝聖觀賞的經典電影。會不會這個片單還有什麼隱而不宣的訊息藏在其中?難說日後會不會有人效法丹.布朗(Dan Brown)寫出一本《梵蒂岡電影密碼》。
.
敢說1995年至2020年之間仍有許多作品值得入選,要是我,肯定會提名李滄東的《密陽 Secret Sunshine》(2007)和歐容(François Ozon)的《感謝上帝 By the Grace of God》(2018)。期待教廷擴充片單那一天的到來。
.
簡略統計,有六位導演以兩部作品入選,分別是德萊葉(Carl Theodor Dreyer)、羅塞里尼、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柏格曼(Ingmar Bergman)、穆瑙(F. W. Murnau)、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選片明顯以歐洲為中心,亞洲電影僅有市川崑的《緬甸的豎琴》入選(黑澤明的《德蘇烏札拉》為蘇聯電影)。年份最晚的電影則是《辛德勒的名單》。
◆
梵蒂岡的電影清單如下(依出品年份排序):
◆
宗教
《La Passion de Notre Seigneur Jesus-Christ》(1905)
《聖女貞德受難記 The Passion of Joan of Arc》(1928)
《文森特先生 Monsieur Vincent》(1947)
《聖方濟各之花 The Flowers of St. Francis》(1950)
《諾言 Ordet》(1955)
《Nazarin》(1958)
《賓漢 Ben-Hur》(1959)
《馬太福音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1964)
《安德烈盧布列夫 Andrei Rublev》(1966)
《良相佐國 A Man for All Seasons》(1966)
《犧牲 The Sacrifice》(1986)
《聖女小德蘭 Thérèse》(1986)
《教會 The Mission》(1986)
《芭比的盛宴 Babette's Feast》(1987)
《Francesco》(1989)
◆
價值
《偏見的故事 Intolerance》(1916)
《不設防城市 Rome, Open City》(1945)
《風雲人物/莫負少年頭 It's a Wonderful Life》(1946)
《單車失竊記 Bicycle Thieves》(1949)
《岸上風雲 On the Waterfront》(1954)
《緬甸的豎琴 The Burmese Harp》(1956)
《第七封印 The Seventh Seal》(1957)
《野草莓 Wild Strawberries》(1957)
《德蘇烏札拉 Dersu Uzala》(1975)
《木鞋樹 The Tree of Wooden Clogs》(1978)
《火戰車 Chariots of Fire》(1981)
《甘地 Gandhi》(1982)
《童年再見 Au revoir les enfants》(1987)
《十誡 Dekalog》(1989)
《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1993)
◆
藝術
《吸血鬼 Nosferatu》(1922)
《大都會 Metropolis》(1927)
《拿破崙 Napoleon》(1927)
《小婦人 Little Women》(1933)
《摩登時代 Modern Times》(1936)
《大幻影 Grand Illusion》(1937)
《驛馬車 Stagecoach》(1939)
《綠野仙蹤 The Wizard of Oz》(1939)
《幻想曲 Fantasia》(1940)
《大國民 Citizen Kane》(1941)
《橫財過眼 The Lavender Hill Mob》(1951)
《大路 La Strada》(1954)
《八又二分之一 8½》(1963)
《浩氣蓋山河 The Leopard》(1963)
《2001: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1969)
.
.
(圖為《教宗的承繼》劇照。)
丹布朗爭議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推理作品中,是否也存在渣男女?】#槙村香鐵鎚擊殺冴羽獠式
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對「渣」字進行釋疑,但「渣」字要被定義,可能又是一樁懸案各自表述觀察的推理,這先不管。
自從豬揚變色,霸氣周怒斬渣男的江湖傳說炸鍋以來,這件事應該都引爆了人們,不管性別年齡或單身有伴,對親密關係潛藏的恐懼-誰知道有天,會不會走到遇到,就被渣傷到,更恐怖的是,渣的平日形象還很好?!天啊,這種事應該只能說:不要問,很恐怖!
但推理創作作為一個,經常性大篇幅著墨親密關係,特別是箇中的背叛、陷阱與不可信等,並屢屢對其提出質疑與表露恐懼的文體類型,熟知推理的讀者,腦海中自然而然會浮現,一些可能可以算是「渣渣」的浮光掠影-
一.雙面情人的雙面陷阱:
正如媽祖娘娘所云:「蜻蜓落蛛網-無望」的籤詩意義,雙面情人的雙面陷阱,簡直叫人避無可避,無力抗拒。
不僅僅是因為戀愛叫人盲目如瞎,某種程度來講,陷入愛河甚至等同人類本能「臉孔辨識失能」的身份認知混淆錯亂。
有朝一日得知真相的晴天霹靂,人們才後知後覺的理解-自己所知道的人其實與自己的想像不同,並差、遠、了!
導火線往往都是因為關鍵事件(對方死亡或失蹤)、關鍵物品(手機內容)的觸發追索,女主才驚覺自己深愛的人,一切都是假裝與假冒!自然所有的美好也是假的!(我不聽我不聽我不相信!)(搖頭如波浪鼓)
這類像珍.漢芙.克瑞茲 (Jean Hanff Korelitz)《假裝》(You Should Have Known)、金柏莉.貝蕾(Kimberly Belle) 《別相信枕邊人》(The Marriage Lie)與BBC影集的《威爾遜夫人》(Mrs. Wilson)都可說是箇中代表。
不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雙面情人為題,渣有時也不分男女(!),所以,如果雙面情人推理並非是男方蓄意欺瞞哄騙或以假象包裝導致,往往多是女方精神狀況出問題,或因果溯源到女方花痴爛漫,劈腿外遇成爆炸主因。
如法國電影《雙面愛人》(The Double Lover)、S. J. 華森(S.J. Watson)《別相信任何人》(Before I Go to Sleep)與艾蜜莉・巴爾(Emily Barr)《別相信自己》(The One Memory of Flora Banks)等,這類並常有女子自我中心敘事,活在自己想像世界的陷溺情境。
但其實呴瑞凡,如果推理作品中有渣度查水表,或說渣度計可以如額溫槍這樣量測主角的渣度值(現實並沒有這種東西),不管是男是女,多數都達不到此次事件的高度渣值,財富跟時間管理的部分當然也是。
因為出現在推理當中,具備解謎角色功能的主角或說偵探等,多數時間在殺機四伏的辦案過程裡,來回逡巡就已耗去太多的青春體力,粉紅泡泡這種東西,通常意思意思一下也就過去了,除非是那種心理驚悚結合花痴爛漫羅曼史的推理,否則真要搞點什麼,比較是以下情境。
二.有色無膽/朋友以上,戀人未滿/花痴調情/曖昧
甜美教主楊丞琳曾唱過:「曖昧叫人受盡委屈」,事實正是如此,曖昧這種東西沒有證據(也不用錢),感情也不一定有跡可循,說來說去都是一件非常沒有保險,投資報酬率賠率超乎常人想像的事情。
在推理作品有關性平爭議,或可能引發討論的觀念行舉,多數會落在過度大男人主義,或厭女情結的「人正闇黑系」、「恐怖惡女」,及自己「情不自禁」還可能會說「都是月亮惹得禍是妳太美又太溫柔」之類言語(怪誰嘍)
不過出現頻率較高的,往往是有色無膽,喜歡看美女型(常露出粉紅泡泡愛心臉的毛利小五郎表示冤枉啊?),不然就是丹.布朗(Dan Brown)塑造的符號學教授羅柏.蘭登哥,每辦新案就曖昧新歡的花心羅柏(蘿蔔)?連耶穌基督的後裔都敢泡,真是Jesus Christ!好大的膽子!
三.叫他純情/癡情的男子漢
這種比較類似好萊塢英雄的男主設定,往往是喪妻失兒等悲劇引領主角踏上解謎,失去愛人的原因有很多:過度重視事業,最後妻子對人走才追悔不及;重大意外變故或生病才喪偶的不幸(車禍或生病),或愛人妻子被害為討公道還諸正義的執行,太多例不勝枚舉,之後再另開新篇分類解析。
四.恐怖情人:
恐怖情人請詳見我過去【世界暢銷小說公式:推理小說中的愛情】#你是瘋兒我是殺 #纏纏綿綿繞天涯其實是鬼故事的快逃啊(https://tinyurl.com/yd82h6pm)
暫時想到這些,也歡迎有想法的朋友分享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