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 MONDAY『胃』教時間】
*緩解胃食道逆流症狀的5個穴道*
請你跟我這樣按 (要注意發音喔)…
人體穴道多位在人體的經絡上,
適當刺激,能增加對應器官的活性,
達到平衡或改善臟腑機能的效果。
症狀輕微時,可試著按壓以下5穴位,
不只能緩解逆流,也伴隨其他的效果喔!
穴位1
#內關穴 (改善火燒心、胸悶、心悸)
對胃氣上衝造成的胸悶、心悸、咳嗽,
即胃食道逆流的「火燒心」有改善效果。
穴位2
#足三里穴 (改善胃脹氣、排便不順、蠕動差)
胃的保健要穴,對強化脾胃非常有效,
能緩解胃食道逆流伴隨的胃脹氣,
也可以改善胃蠕動功能不佳與排便不順。
※
足三里也被稱為「長壽穴」,
古時便有「灸足三里得長壽」的養生祕訣。
穴位3
#中脘穴 (改善打嗝、食欲不振、噁心感)
對於胃脹氣、呃逆(打嗝)、食欲不振、
胃炎、胃潰瘍等,皆有保養或改善的效果。
※
以中脘穴為中心,在周圍熱敷與按摩,
也有助改善消化不良造成的不適感。
穴位4
#太衝穴 (因情緒波動造成的逆流症狀)
緩解心情焦慮、緊張、煩悶與失眠。
適合壓力或情緒波動造成的胃食道逆流。
穴位5
#耳穴 (胃食道逆流要多按耳朵中間部位)
胃食道逆流建議多按壓耳朵中間部分,
該區有胃、腸、賁門與食道的對應穴位。
※
耳穴占人體總穴位的三分之一。
耳朵上半對應穴位多足部與下腹部以下,
中間區域多為軀幹與消化系統的對應穴道,
下半部多為頭頸部的對應穴道。
日常耳穴按摩不需要刻意辨認穴位精準位置,
按壓整個耳朵亦可做日常保養與保健。
-
這篇收錄在我策畫的《#跨科會診 #終結胃食道逆流》中
由 #中醫 #林親怡醫師 撰寫,是超受好評的跨科會客室之一!
-
請多多支持我的處女作喔
來自處女座的龜毛醫師的著作
博客來 https://reurl.cc/9ERljx
誠品 https://reurl.cc/GkW3ov
金石堂 https://reurl.cc/M7qlbK
城邦讀書花園 https://reurl.cc/RdxZjZ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林子民中医师,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胃食道逆流 | 火燒心 | 胃胀风 | 胃酸穴道 讓陳宇慧中醫師來為大家分享如何避免胃食道逆流的困擾吧 ! 胃食道逆流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並且有逐漸增長的趨勢。 胃食道逆流是以胃、十二指腸內容物返流入食管, 引起燒心、返酸、吞嚥困難等症狀,甚至有食管黏膜的病理損害。 胃酸倒流在中醫也有數千年...
「中脘穴脹氣」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脘穴脹氣 在 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脘穴脹氣 在 CheckCheckC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脘穴脹氣 在 塔羅牌老師艾菲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中脘穴脹氣 在 林子民中医师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中脘穴脹氣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脘穴脹氣 在 [懷孕] 緩解脹氣的大魚際穴-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中脘穴脹氣 在 胃脹氣,消化不良不敢吃,頂着難受,馬上按1按中脘穴 的評價
- 關於中脘穴脹氣 在 表參道足體養生會館- 三穴位改善胃脹氣胃嘟嘟脹氣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中脘穴脹氣 在 胃嘟嘟歹消化?四穴位一起搞定胃脹氣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中脘穴脹氣 在 中脘穴會痛的原因和症狀,PTT、YOUTUBE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中脘穴脹氣 在 中脘穴會痛的原因和症狀,PTT、YOUTUBE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中脘穴脹氣 在 經絡養生胃脹氣快按四縫穴 - PTT新聞 的評價
中脘穴脹氣 在 CheckCheckC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胃氣煩惱】飲汽水噯氣的確好爽
⭐但電梯內大聲噯氣好尷尬
⭐胃氣多問題要正視
#星期二提升正能量
按穴紓緩胃氣脹
不少人都有胃氣問題,不時感到胃氣上逆,感覺「頂住頂住」,噯氣過後舒服多了,但有時胃氣要在不合適場合走出來,例如乘搭電梯時、開會途中,就讓人尷尬非常,有想過為何有那麼多胃氣嗎?導致胃氣脹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飲食不定時、進食過急、邊吃邊說話、愛吃生冷寒涼食物、愛喝碳酸飲料、愛吃口香糖、工作壓力大、多吃容易脹氣食物例如糯米、番薯、牛奶、有氣飲料等。
中醫理論認為胃氣以降為順,正常胃氣是向下行的,「胃失和降」的話胃氣便會上逆,導致噯氣、打嗝的情況,就要注意好好養胃改善症狀。遇上胃脹、胃氣多的情況,可以飲具有疏肝理氣功效的茶療,例如青皮桂花茶,有助紓緩胃脹不適。亦可以按壓內關穴、中脘穴,以大拇指指腹輪流按壓各個穴位約 30 秒,能緩解胃脹症狀。
內關穴
位置:前臂掌側,手腕橫紋上2寸(約3隻手指位)
功效:寧神安心、理氣止痛,有益心臟。
中脘穴
位置:位於腹部,胸骨下端與肚臍連接線中點,肚臍直上約6隻手指位。
功效:和胃健脾,紓緩胃痛、胃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注意:不宜於飯後兩小時內進行。
青皮佛手茶
功效:疏肝理氣,紓緩壓力大引致的胃脹不適等症狀。
材料與做法:青皮6克、佛手9克。將材料洗淨,用800毫升水,武火煮滾後轉文火煮30分鐘即可。
留言或按讚👍🏻支持一下我們吧!❤️ 歡迎 Follow 我們獲得更多養生資訊。
Acupoints to relieve abdominal bloating
Many people suffer from abdominal gas. They feel the upward flow of abdominal gas and feel stagnation. Burping is quite relieving. But sometimes abdominal gas comes out during inappropriate occasions, such as in an elevator, or during the meeting, which can be very embarrassing.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why you have so much abdominal gas?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abdominal bloating, including irregular meal times, eating too quickly, talking while eating, frequent consumption of raw/cold food, drinking carbonated drinks, chewing gum, heavy work stress, eating too many foods that cause abdominal gas such as glutinous rice , sweet potatoes, milk, carbonated drinks, etc.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believes that the normal abdominal gas flows downward. Poor functioning of the spleen and loss of balance in the stomach cause upward flow of abdominal gas, and lead to burping and hiccups.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care of the stomach to improve the symptoms. In case of abdominal bloating and excessive abdominal gas, you can drink herbal teas to relieve stress and regulate qi, such as dried unripe orange peel tea with fingered citron. You can also press the Inner Pass (Nei Guan) Point and Central Venter (Zhong Wan) Point, and use the thumb pulp to alternately press each point for about 30 seconds to relieve abdominal bloating.
Inner Pass (Nei Guan) Point
Location: Located three finger breadths below the wrist on the inner forearm in between the two tendons
Effects: Calms the mind, nourishes qi and relieves pain, good for the heart.
Central Venter (Zhong Wan) Point
Location: located in the abdomen, below the ribs in the midpoint between rib cage and belly button, about 6 finger widths above the belly button
Effects: nourishes stomach and strengthens the spleen, alleviates symptoms of abdominal pain, poor appetite and digestive system pain
Note: do not press after a meal for two hours.
Dried unripe orange peel tea with fingered citron
Effects: Relieves stress and regulate qi, relieves symptoms such as stomach discomfort due to phlegm and dampness
Ingredients and preparation: 6g dried unripe orange peel, 9g fingered citron. Rinse all ingredients thoroughly. Combine all ingredients with 800ml of water and cook on high heat until boiling. Turn to low heat and simmer for 30 minutes. Tea can be re-brewed until flavor weakens.
Comment below or like 👍🏻 this post to support us. ❤️ Follow us for more healthy living tips.
#男 #女 #我有壓力 #胃脹
中脘穴脹氣 在 塔羅牌老師艾菲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按一按就舒服!消除#胃脹氣# 的#穴位# 大公開】
三五好友歡樂聚餐總是愛吃到撐才甘休,卻也經常反釀成胃脹氣使腸胃不舒服,加上現代人生活腳步加快,神經較易緊張情況下,不少人都有胃脹氣現象發生,尤其出現在脾胃較虛弱的人身上,脹氣雖不是嚴重大病,不過發作起來可是會排便不順、小腹變大、肚子脹痛,不適感讓人身心都感到非常不悅。
想要緩解除了吃胃藥、胃散之外,不妨試試自己動手按穴位,以促進腸胃蠕動、改善脹氣症狀,今天來介紹消除胃脹氣的六大穴位,讓大家免受腸道之苦。身邊若有時常胃腸不適的朋友,一定要提醒他們看看!或許你會成為他們的貴人!
1、足三里
足三里位於小腿上、膝蓋下四指幅,外側凹陷處。是照顧腸胃的重要穴道,算是有健腳的優點,當腸胃不適時按壓此穴,會有明顯酸麻感傳達至腳背處,有助於改善便秘、腹瀉、消化不良、消脹氣,並強化腸胃功能,防止經常感到胃脹胃痛。
2、內關穴
內關穴位於手腕關節上三指幅的凹陷處。當胃脹氣和胃酸逆流情況發生時,用大拇指指端稍加用力按壓,最理想是能持續3到5分鐘,並搭配深呼吸,有助於消脹氣、調暢氣機、安心神以改善失眠和紓緩心悸。
3、合谷穴
合谷穴位於食指與拇指中間的虎口處。是手陽明大腸經的代表穴位,當胃痛和胃脹致惡心、想吐,加上頭疼的狀況發生時,用大拇指施壓力予虎口能有效緩解,也有調節腸胃、通絡鎮痛之效,並幫助腸胃順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
4、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肚臍上三指寬之處。是治療腸胃疾病中相當重要的穴位,一旦發生脹氣狀況,利用食指按壓中脘穴,持續約2到3分鐘,能有效消除胃脹氣造成的胃凸現象,胃痛時進行按摩也能止痛,並有通降胃氣、健脾和胃的效果。
5、太衝穴
太衝穴位於第一、二腳趾間交接的凹陷處。特別因壓力大而造成胃痛的情況,可按壓太衝穴緩解,用指尖大力按壓可以改善肝胃機能、疏肝理氣、和胃止痛,有助於胃脹氣和消化不良,而對於暴飲暴食造成的胃痛也有幫助。
6、脾俞穴
脾俞穴位於背部第11、12胸椎棘突下、左右側約兩指寬之處。一樣有健脾和胃之功效,按摩脾俞穴的好處有治療腹脹、胃出血、胃脹痛、消化不良、惡心嘔吐,改善腸胃相關毛病,搭配足三里穴位可紓緩便秘、腹瀉等狀況。
欲緩解胃痛、胃脹氣最根本的方法,其實還是要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太油、太甜、太酸勿攝取過多,三餐定時定量、勿暴飲暴食,用完餐別立刻躺下防止消化不良和胃酸逆流,且睡前三小時別再進食讓腸胃適當休息,最重要的是,應養成多喝水的習慣,以溫開水為佳,促進消化、排毒潤腸,才是保護腸胃的最佳之道。
中脘穴脹氣 在 林子民中医师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胃食道逆流 | 火燒心 | 胃胀风 | 胃酸穴道
讓陳宇慧中醫師來為大家分享如何避免胃食道逆流的困擾吧 !
胃食道逆流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並且有逐漸增長的趨勢。
胃食道逆流是以胃、十二指腸內容物返流入食管,
引起燒心、返酸、吞嚥困難等症狀,甚至有食管黏膜的病理損害。
胃酸倒流在中醫也有數千年的歷史,在中醫稱為泛酸、呃逆。
遠在古時候,許多中國名醫已經通過中藥來治療這個疾病。
因此在理論和治療上,都可以說是記載得相當詳細的。
中醫師也會通過患者不同的症狀,辨別證型來調理方藥。
除了中藥以外,中醫也可以通過針灸來治療,
如果是中藥配合針灸的話,效果就會更好。
中醫針灸在取穴上,主要是以足三里、內關穴、中脘穴、血海穴、
梁丘穴、天突穴,以及其他的穴位來搭配,就可以達到和胃降逆的功效。
除了中醫調理以外,患者平時也應該要多吃蔬菜,
因為大多數的蔬菜都是鹼性的食物。而肉類應該要少吃,
因為是屬於酸性而且不好消化的,會給消化系統帶來很大的負擔。
患者應該以清淡的飲食為主,因為高油脂、甜、辛辣等食物
也容易給胃造成負擔,並且造成胃酸分泌失調。
此外,我們也應該要注意以下幾個事項,那就是吃東西的時間要定時定量,
切忌暴飲暴食,有一餐沒有一餐。
睡覺前兩個小時也盡量不要吃宵夜,避免飲食積滯於腸胃,
給腸胃帶來負擔,導致夜裡胃酸分泌過多。
睡覺前也應該要墊高枕頭休息,以防胃酸反流。
情緒上也有極大的影響,患者可以自己尋找一些疏解壓力的方法,
避免情緒一直處於緊張壓力的狀態,這樣的狀態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增加。
因此,患者可以適量的運動或者跟親戚、朋友、家人交流,
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以疏解緊繃壓力的情緒。
追踪更多的林子民中医师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lintzemin/
合作邀请 ➡︎ [email protected]
或 whatsapp ➡︎ https://api.whatsapp.com/send?phone=60169175256
BGM:
Forgiven (Inspired By Alan Walker) [NCN Release]
Song: DREK'S - Clouds
Music provided by Vlog No Copyright Music.
Video Link: https://youtu.be/LIBNMiLM8q8
#林子民中医师 #健康 #養生 #胃酸 #胃胀风
中脘穴脹氣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人一旦上了年紀,就極易出現腸胃問題,其中消化不良、胃酸、脹氣、腹瀉等都較為常見,那麼,預防老人腸胃疾病要特別注意哪些事項呢?這一集我們邀請到曹永昌中醫師來探討這個問題。
這一集內容主題如下:
1.肝木剋脾土:因為情緒性影響的脾胃功能
2.中醫如何辨證?
3.方劑:六君子湯 、痛瀉藥方
4.五柱穴的穴位保健:
肚臍周圍的五柱穴與胃經相關穴道(巨闕、中脘、下脘、左梁門、右梁門)
5.食療藥膳:薏仁蓮子粥
6.生活注意事項
----------------------------------------------------------------------------------------
每週五 晚上18:30 /重播:週六晚 21:30 /週日早 10:30
線上直播請看 http://http://www.ntdtv.com.tw/live
或是加入我們的談古論今話中醫FB粉絲團 https://goo.gl/H3jsDi 得到更多中醫調理的最新資訊。
(NTDhealth) http://www.ntdtv.com.tw/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網路直播:http://www.ntdtv.com.tw/live
中脘穴脹氣 在 胃脹氣,消化不良不敢吃,頂着難受,馬上按1按中脘穴 的推薦與評價
胃 脹氣 ,消化不良不敢吃,頂着難受,馬上按1按 中脘穴 ,5分鐘就能緩解|蘭清聊 ... 來改善,我們有一個穴位叫 中脘穴 , 中脘穴 是我是胃的募穴,也就是胃氣 ... ... <看更多>
中脘穴脹氣 在 表參道足體養生會館- 三穴位改善胃脹氣胃嘟嘟脹氣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按摩3穴位改善胃脹氣】 ○《中脘穴》 穴位:在肚臍正上方約4指寬處。 功效:提升氣血循環, 舒緩胃脹氣。 ○《內關穴》 穴位:手腕橫格紋以上三個手指寬, 兩條肌腱 ... ... <看更多>
中脘穴脹氣 在 [懷孕] 緩解脹氣的大魚際穴-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目前懷孕快11週,從7週開始一直有脹氣的困擾,連早上起床都覺得肚子超脹,也因為脹氣
一直出現反胃感。
這期間我吃表飛鳴和益生菌都沒用,真的超煩……
後來我問了有在上經絡課的媽媽,
她分享了大魚際穴,孕婦也可以按,位置就在大拇指下方很有肉的那一塊。輕輕按就可以了
!
雖然不能完全停止脹氣,但對我來說很有緩解效果,跟大家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2.7.1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72665185.A.5ED.html
※ 編輯: skhedy (111.82.7.103 臺灣), 11/02/2019 11:28:55
供大家參考一下:
按足三里,三陰交,合谷,膀胱經上脾、胃俞穴。任脈上中脘穴、神闕穴
「輕輕」撫壓都是消化不良用穴。
懷孕中肩膀上穴道要少碰壓。
※ 編輯: skhedy (42.75.23.140 臺灣), 11/02/2019 14:32:3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