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樂業 應力推實坪制】
今年全台房價指數創下歷史新高,新竹、桃園、高雄房價都刷新紀錄,台南均價則來到歷年高點,台北市、新北市也重返2015年的相對高點。小英總統的房市三支箭仍有待內政部落實。
除了房價不斷高漲外,實際買到的坪數被灌水也是廣為大家詬病。
以新竹某建案為例,廣告主打73~86坪大四房,而事實上,從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輸入相關資訊,主建物事實上僅有36坪。民眾花大錢買房子,事實上卻是在買公設,這對於民眾而言,這樣並不公平,也會造成消費糾紛。
另外,今年新設建案的實坪單價的漲幅都在四成以上,其中台北市漲幅50%最大。以台北市為例,房屋單價中位數為每坪66.6萬元,若改用實坪計算後暴增至每坪99.7萬元,也就是將近100萬元才能換到一坪的實際居住空間,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是台北市住宅大樓的公設比過高。民眾花大錢買房子到底是買居住空間?還是買公設?
📢嘉瑜認為開始應推動實坪計價及廣告刊登應載明主建物坪數與公設坪數。
事實上,面對不斷攀升的公設比,不少人提議實施實坪制計價。
房屋仲介業者的調查顯示,有高達8成的民眾贊成房屋登記實坪制。雖然內政部有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有刊登主建物坪數,但是要經過複雜多層次輸入後,才會知道實際居住之面積價格是多少,對於一般人民實在非常複雜,嘉瑜針對此事質詢內政部長,部長僅回覆:網站上都有清楚記載。可是部長,資訊不好找啊!
另外,嘉瑜在路上也看過不少銷售廣告,主打每坪多少萬起,但是建商所刊登的相關廣告並沒有清楚載明公設到底有多少坪。嘉瑜也就這個問題請教部長,但是部長卻僅回覆:契約會清楚記載。
為何要讓消費者等到瀏覽契約時才會知道呢?政府站在人民立場,要求建商主動在廣告刊登,讓人民可以清楚了解,應該不是難事!嘉瑜認為,內政部應盡速研議要求於廣告主動刊登主建物與公設面積才是。
目前多數國家都採取實坪制,例如日本、英國、馬來西亞等國家,而僅有中國與台灣至今不是採實坪制。
針對現況,嘉瑜有以下建議:
1⃣實價登錄網站應簡單、清楚載明實坪市價。
2⃣強制規範建商銷售廣告應刊登主建物與公設面積。
3⃣盡速盤點檢討法律中關於公設相關規定,並研議是否針對公設比設定限制。
4⃣重新檢討不動產登記制度,並推動不動登記法盡速立法。
5⃣研議推動實坪計價。
許多人一生辛辛苦苦工作,積攢財富就是為了買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面對不斷高漲的房屋價格,政府應該要站在人民身邊,讓人民能用相對應的財富買到相對應的房子。
嘉瑜會在立法院持續推動相關制度立法,也會監督內政部,要求內政部推動,讓人民能真正「安居」樂業。
http://yt1.piee.pw/wpl3m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70414東森 台灣公設比34% 房價比東京還高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WDxbxzfHDPo 記者謝家璇:「買了一個美麗的房子,來到這邊看到電梯的梯間,這裡不是你的;住家旁邊寬敞的樓梯間,可以運動可以走路回家,但是這裡也不是你的;來到地下室,寬敞的車道也不是你的,這些東西...
中國 房子 公設 比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讓我把幾個打房的經濟觀念再釐清一下。
問:房屋供給增加,不是更容易炒作,房價不就更高?
答:在腦海裡,想像一個價格為縱軸,產量為橫軸的xy圖,斜率為正的供給曲線,和斜率為負的需求曲線,交會的地方,就是市場均衡的價格。供給增加,把供給曲線往外推,均衡價格只會下降,不會上升。
供給增加,而價格會上升的理由,一定是需求也增加,也往外移了。所以這個問題要成立的話,就是放寬容積率和建蔽率的時候,造成需求曲線也外移。有沒有可能在更有利可圖的情況下,投資客買房買的更兇?也許,但前提是要有更多的利可圖,才會增加需求。但如果政府是制度性的放寬管制,投資客看到未來會大量流入房市的新房供給量,只會害怕沒利可圖,而不是加碼。所以如果政府大幅放寬容積率和建蔽率,不但供給會增加,投資客的炒房需求,還可能減少。
不過,影響投資客投資房地產的意願,還要看利率水準和其它的投資選項,我們還是假定需求曲線,不會因為供給增加而移動,比較合理。
問:台灣空屋率「世界第一」,怎麼會有供給不足的問題?
答:先不要講台灣空屋和台北空屋的不同。空屋的存在,不代表供給充足,因為供給量和供給是兩個不一樣的觀念。投資客的「空屋」放在手上不賣,是因為價格未到他們的理想價位,市價到他們的心中價位,就會賣了,這是「供給量」,是在供給曲線上移動。只要需求或其它外在條件,沒有改變,他們就會持續握著庫存,一如車商放在停車場還沒賣出去的車一樣。空屋不是空屋,而是有人持有,但沒有進住的房子。
放寬容積率和建蔽率,是把供給曲線往外推,同樣的價格,會有更多的「供給量」,這是增加供給的定義。現在眾口鑠金說房價太貴,顯然就是供給不足,或是需求太多,或是兩者兼有。不管如何,增加供給,一定可以緩解房價高漲的問題。
問:「囤房稅」可以打壓投資客需求,怎麼會是無效打房?
答:囤房稅要可以打壓投資客需求,那要相當高的稅率。如果政府訂定,第二套房的獲利,全部充公,那當然可以打壓需求。雖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人頭房產一定會出來,但有這麼嚴苛的稅率,需求一定打的下去。但這麼高的稅率,是好事嗎?交通事故造成人命傷亡,如果政府規定不準開車,保證交通傷亡可以得到控制,但這是好的政策嗎?
不准投資客獲利,造成的問題是,潛在的供給,也會受影響而往內移減少。政府高稅率,趕走投資客,也趕走沒利可圖的建商,而背後代表的經濟意識型態,更令相信資本主義的商人害怕,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新建房越來越少,而老房也沒有更新,房價還是居高不下。也許左派還是認為是好的政策,那就不是談經濟問題,請見最下方另外的回答。
如果沒有高到這種懲罰性的稅率,囤房稅只有負面效果,房價只會越來越貴,買家或是租客,除了地主和房東外,還多了政府抽一手,怎麼可能房價變低。投資客只要賣出的時候,價格比買的時候高,就是可以做的生意,稅一定可以轉嫁到彈性小的台北買房族。首爾的失敗示範,就是清楚的囤房稅失敗例子。
而投資客,一如我前兩篇所述,在投資標的不多的情況下,房地產還是台灣人的首選。台灣政客現在提議的囤房稅,無法打壓這個投資需求。
問:但放寬容積率和建蔽率,不是造成更多的問題?日照不足,怎麼辦,交通問題,怎麼辦?
答:我提出放鬆管制的主張,我說容積率和建蔽率的訂定沒有科學根據,到現在還是沒有人可以和我解釋,容積率定50%,150%,或是5%的科學根據是什麼?很多人都說,「外行人不懂」、「都市計畫很專業」,很專業,專業到像相對論那麼難嗎?連愛因斯坦都想盡辦法把相對論簡化給一般人懂,這些「懂」都市計畫的人,為什麼講不出來多10%或是少10%的科學根據是什麼?因為他們也不知道,只要躲在「專業」的牌子後面,不要和你討論。
台灣買房子,公設算在坪數裡面,這種全世界少見的荒謬結果,不就是容積率和建蔽率這些不當的人為管制造成的嗎?
日照、交通問題,很大,尤其是對已經有房子的人來說,超大的。我家隔壁,最好不要再蓋房子,不要再開馬路,人越少越好。這種NIMBY,不要蓋在我家隔壁的想法,就是全世界房價高漲的首要殺手。只要抬出這些問題,當成神主牌,就沒人能挑戰,連討論都不能,這樣就確保房價不跌。有房的人擋住房供給增加,那是人性,但沒房、尋求「居住正義」的無殼蝸牛,也和人家喊日照權和交通問題,不要放寬容積率和建蔽率,我就不太懂這樣「被賣了,還幫人數鈔票」的心態。
問:放寬容積率和建蔽率,不就圖利建商?
答:啊,原來這就是「被賣了,還幫人數鈔票」的真正原因。想要課稅打房的左派青年,對「資本家」有天生的過敏,就算資本家生產的東西,對他們是有用的,他們還是不願看到「圖利」資本家的政策。
我本人是不一樣。如果我喜歡光顧的餐廳,因為不要「圖利客人」而倒閉了,我會比他「圖利我」更傷心。只要他能繼續提供我願意付出高價的好東西,我很希望他們賺錢,一直做下去。建商也是這樣,你一直把他們當洪水猛獸,不讓他們賺錢,真的好品質建商就不會加入這個市場。
當然有那些噁心舔共的賴董及專蓋大蛋的趙董們,難怪你們對圖利建商感冒了。但我們不要忘記,這些賴董和趙董,都是管制政策下的獲利者。要驅趕這些賴董和趙董,最好的方法,就是讓更多的建商投入市場,只要系統性的放寬容積率、建蔽率,馬上就知道他們是靠裙帶,還是靠實力了。另外,交通、環保、工安、結構等問題,不是都有專法嗎?不用把容積率和建蔽率綁在一起討論。
問:台北會地震,房子不能蓋很密,不能蓋很高?
答:那為什麼一度是世界第一高樓的台北一0一要蓋在那裡?
問:可是你這裡說的是放寬,但一開始說的是廢除容積率和建蔽率?
答:讓我講一個故事。傅利曼在中國剛改革開放的時候,造訪中國,受到共黨高官熱烈歡迎。那時候是趙紫陽的時代,和習近平時代,不可同日而語。傅利曼參訪一個水利工程,他看到很多工人,用圓鐃在挖土,只有少部份的人用挖土機,於是他不禁地問,為什麼還要用圓鐃?官員說,「老先生,你不懂了,中國有很多人需要工作。」傅利曼還真的不懂,他說,「那為什麼不拿湯匙來挖?」
點出別人手段和目的不一致,是一切都從原則思考的傅利曼辯論法。
我也想點出這個容積率和建蔽率的原則問題。如果你不能說出50%和60%的不同之處,那你也很難清楚地指出管制和不管制的差別。都市計劃是專業,但就像我之前說的,這些沒有科學科據的主張,被當成神主牌供奉以後,就沒有討論的空間。更可怕的是,台灣喜歡抄國外,尤其是美國的發展,也不管美國是不是走錯路,只要抄美國的,就可以說,人家也是這樣做,就可以叫批評的人閉嘴。但很抱歉,你碰到一個不懂閉嘴的經濟學家。
好吧,如果廢除容積率和建蔽率做不到。至少放鬆一點,讓住房供給增加一點,可以嗎?
問:可是居住是正義問題,不是經濟問題?
答:也許是。也許你可以透過政治程序,把住房變成基本人權。但你的正義政策,還是有經濟後果。我不能以經濟學家的身份告訴你政策是否正義,但可以告訴你政策的結果是什麼。
中國 房子 公設 比 在 紀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幫助犯的第二個大爭點
有實質的幫助效果才能成立幫助犯?!
不過 得先看得懂題目
如果說詐騙集團收集了不少帳戶
其中一個是知情的甲所提供的
既貪心又阿呆的被害人上當後
把錢匯入乙的帳戶
考點當然就在甲會不會成立詐欺的幫助犯
因為這一次甲的幫助行為根本沒有產生實質幫助
學說上肯否兩說都有 你自己的書應該都有理由
實務上的意見跟著不同學說走當然也有不同意見
不過 可以確定的是
學界目前採因果關係必要說的 相對比較多
附上精準的賴川老師 民法租賃議題
https://reurl.cc/Vangzy
╴╴╴
1.我知道誰是庶民了
記得上禮拜瘋傳的影片
「國家圖書館機器」
被蘋果打臉的幾個人嗎
團隊沒有把房子的公設坪數計算進去
被質疑是故意把房子坪數數據變小
臉腫還沒消的其中一個昨天說
因為沒買過房子所以不知道
建物謄本一開始就有總坪數
我知道了
應該是整個團隊都沒買過房子
其中的民意代表都在關心國家大事
沒時間理會民眾的房子糾紛
所以一輩子都沒看過謄本長什麼樣子
所以
其實被打臉的團隊才是真正的庶民
對了 我不是庶民
因為我看過土地、建物謄本
2.如果是我 也很頭痛
香港選舉結果出爐
親中建制派大敗
連中國人都說一國兩制失敗
某黨的一國兩制等同被打臉
以後到底要怎麼善後
3.有這麼巧合嗎
中國才剛假造王立強判決書
韓粉的粉專立刻出現
王立強跟台獨人士合照的謠言
中國的假造與韓粉社團裡的謠言
都假造的這麼笨
是有這麼巧嗎
2019.10月拍於阿根廷烏蘇懷亞國家公園
中國 房子 公設 比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70414東森 台灣公設比34% 房價比東京還高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WDxbxzfHDPo
記者謝家璇:「買了一個美麗的房子,來到這邊看到電梯的梯間,這裡不是你的;住家旁邊寬敞的樓梯間,可以運動可以走路回家,但是這裡也不是你的;來到地下室,寬敞的車道也不是你的,這些東西都不是你的,但你卻都得付錢,因為它們全是公設。」
記者 謝家璇、連達發 採訪報導……↓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平均的公設比已經來到34%以上了。」
台灣的公設比真的很高,包括這些機房,其實也算是公設空間,以平均公設34%來試算,對於民眾來說,花一千萬買房子,等於有340萬,平常根本用不太到。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越新的房子,就真的公設比越高,特別是那種基地很小的小套房,公設比甚至還有超過40%以上這個都有。」
再跟您透露一個數據,台北市的房價加上公設,已經超過了東京,實坪計價台北市每坪房價123萬元,東京只要110萬元,如果再把公設算進去,台北市每坪已經逼近190萬。
立委開記者會公布數據,說有九成網友支持實坪制,內政部趕快出來表態,說已經討論開了八次會。
內政部地政司專委 陳杰宗 表示:「後續我們會繼續召開會議來研商。」
開了會,但卻沒結論,目前全世界採用公設制的國家,只剩下中國大陸、香港跟台灣,拿70吋的電視做比較,實坪制買70吋,就看70吋;台灣只能看到這樣。既然這麼多人支持實坪制,為什麼還不推動呢?說穿了,背後,建商在施壓。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那建商他等於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他一定會把成本,轉嫁到實坪上去。」
建商說,沒有公設比,房子就蓋不漂亮,還說如果沒有公設把每坪單價拉高,結果還是一樣;但是對於民眾來說,買房子,用幾坪就買幾坪,合情合理,不想被建商灌水,如果建商想蓋豪華公設,那就蓋豪宅,每坪單價拉高,需要的人自然會來買單。
網址→http://taiyuanchen1223.blogspot.tw/2017/04/170414-34.html

中國 房子 公設 比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61007Part3-第6招-虛灌坪數、公設比過高 該如何杜絕?
漫畫─中信房屋中壢鎮中店營業員-李美娟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7UK8ByTg0Uk
2014年10月24日有則房地產新聞,談到台北市的新建案公設比平均超過34%;換言之,花1000萬元買房子,其中將近350萬是花在公設上面。
這樣的現象起因於2003年8月31日新北市蘆洲區「大囍市」社區發生嚴重火災後,營建署在2005年修正《建築技術規則》規定,8樓以上的建築物至少須設置2座公共逃生樓梯,為了加強逃生與消防設施,間接提高了住宅的公設比。然而,除了法規限制外,也有某些無良建商,為了牟取暴利而虛灌公設坪數。......↓
【案例1】
有一棟位在內湖區康樂街的華廈,基地只有48坪,加上要設置電梯、逃生梯、機房、地下室、天井等等,公設比竟然高達53%,以一戶平均總價2200多萬元來計算,買家等於要砸下1200萬的鈔票來買公設!
【案例2】
高公設比的社區近來很常見,因此,碰到老屋改建,或是建商整合地主戶要推動都更時,地主戶通常會提出要求,希望建商蓋房子時可以調降公設比,目的當然是希望實際使用空間越大越好。有些黑心建商面對地主戶提出這樣的要求,竟想出一套讓地主戶難以抗拒的「完美話術」。
幾年前,我曾經陪一個朋友去聽一場都更座談會,因為他們家也是老舊公寓,且有建商在洽談整合都更。
我問建商:「為什麼公設比要那麼高?可不可以低於30%?」
建商代表回答:「你怎麼那麼笨啊!假設你實際使用空間是20坪,你要用20坪來賣?還是我多灌10坪的虛坪給你,你可以改用30坪來賣?哪個對你(地主)比較有利?顯然是30坪嘛!所以只要我們蓋的房子,公設比通常都會設定在社會大眾『能接受的極限邊緣』,目前看來是35%,將來你們賣屋時,不是可以賣更多錢嗎?」
當下我啞口無言……內心深處嘆了一口很長的氣,只能說,這套「無敵話術」,任誰也難以抗拒。
【買房,你該這樣做!】
制度上的缺陷,讓貪婪的人性有漏洞可鑽,地主們被無良建商利誘,台灣近年蓋的新房子公設比越來越高,為了杜絕這樣的亂象,其實有兩種做法。
首先,修法改變制度,參考先進國家,像日本、中國的房子公設是不計價的,皆採用實際坪數計價,可惜現階段似乎難以執行;其次,在制度改變之前,可以用「總價除以實際坪數」算出來的單價,做為擇屋的參考。
舉例來說,總價1億、權狀100坪的房子,單價為100萬/坪。假設公設佔35坪,換算實坪65坪,單價為每坪153.8萬元;若是公設只有20坪,換算實坪80坪,單價則是每坪125萬元,也就是說,使用坪數越大,單價越低。
其二的做法,是近年來我所接觸到的客戶們,有越來越多買家開始用這樣的方式做為擇屋的標準,如果大家都漸漸習慣用這樣的計算方式來判斷房屋價值,相信日子久了,無良建商虛灌公設坪數的社會新聞案件就會消聲匿跡。
--
本文收錄在陳泰源的新書《一眼看穿房仲賣屋手法》第6招
陳泰源的新書發表會,歡迎報名參加喔!
日期:10/16(日)
時間:下午2:00~3:30PM
地點:私儲空間-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36號七樓
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174949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