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變不離——黑(下)|古色古香|12>
【皂】
「皂」最早出現在小篆裏,它的本意,是指皂斗這種植物。皂斗古時又稱櫟實、柞實,它的殼煮水以後,可以染黑。前文提到多次的、專門記載植物染料製作的《周禮·地官·掌染草》,對此即有記載。也由於這種功用,皂又引申指黑色,並且用得十分普遍。
不過在先秦時候,穿用皂斗染製的衣服,似乎是身份低下的象征,因為歷史文獻裏有很多地方,用「皂」指代穿黑色衣服的小吏。比如,春秋時的《左傳》裏有「人有十等」的說法,並把穿黑衣的養馬人列為第五等,稱之為「皂」。按《左傳》說法,王、公、大夫、士作為一至四等的社會成員,屬於統治階級;自「皂」而下,都是被統治階級。但「皂」的位置相對高些,因為他們還可以管轄轎夫、仆人、奴隸等更低下的階層
與《左傳》差不多時期的《國語》裏,也提到過「皂」。《國語》記載晉國歷史的部分曾提到:「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隸食職。」意思就是,國公是靠大家進貢之物生活,大夫等官員靠分封的采邑生活,讀書人靠田租生活,普通百姓自食其力,工商業者靠經營,皂隸等人則要靠主人賞賜。在這裏,「皂」的排序在庶人與工商業者之下,與奴隸並排,足見其地位之低。
【墨】
墨是國人都非常熟悉的文房四寶,以「墨」表示黑色,很明顯使用了引申義。
從墨塊和墨汁的顏色,很容易引申出「黑」的含義,所以「墨」字的用法也變得廣泛。《孟子·滕文公上》裏說守喪的禮儀,有「君薨⋯⋯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的要求,意思是君主如果死了,他的兒子應該天天喝粥,餓得自己又黑又瘦,哭著去即位。孟子還強調說,這個規矩是孔子說的。杜甫有名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裏還有「俄頃風定雲墨色」,也是以墨指黑。所以《廣雅》裏對墨的解釋就是:「墨,黑也。」
【黎、黔】
把這兩個字放在一起講,是因為古人有時把它們互相通用。
「黎」原本是指一種莊稼,類似於小米。由於這莊稼的枝葉顏色深綠,近乎黑色,所以「黎」字引申出黑色的含義,也寫作「黧」。《戰國策》裏寫蘇秦的故事,說他連給秦王上了十份建議書,秦王都不理他,蘇秦深受打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健康都受到了影響。《墨子》裏敘述有名的「楚靈王好士細腰」的故事,寫到朝中的大臣們都把一日三餐改為一日一餐,結果不到一年,「朝有黧黑之色」,就是大家的臉都黑瘦黑瘦的。
「黔」字不知本意如何,《說文解字》直接說「黔,黎也」,把這兩個字劃了等號。許慎的依據是,秦代普通百姓都以黑布裹頭,秦人稱之為「黔首」;周朝則把百姓叫做「黎民」,所以「黔」和「黎」是一個意思。其實,有些學者不同意這種觀點,認為周人把百姓叫做黎民,取的是像黍米一樣多的意思,並非從顏色來說。但反駁者認為,老百姓都是在田裏耕作的人,面孔被太陽曬得漆黑,取黑色之意稱之為「黎民」,也合乎邏輯。
用於表達黑色的文字之繁多,絲毫不亞於紅色,這與我們民族使用黑色與紅色的漫長歷史密切相關。二者不同的地方在於,紅色的色調,有著從淺到深的諸多變化;黑色卻單調得多,不論使用哪個字眼,傳達的都是同一個概念,可謂萬變不離其宗。這是由於黑色位於色階的最末端,已經失去了變化和過渡的空間。但黑色的意義,就不這麼單一了。
(本文為陳魯南《織色入史箋:中國顏色的理性與感性》部分書摘)
--------------------------
更多精彩故事|
「知史」網站: www.mychistory.com
關注微信公眾號: mychistory
追蹤 Instagram: mychistory_ig
中國顏色 意義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萬物生發——青(上)|古色古香|05>
古人所說的青色,涵蓋了現代光譜原理命名的綠、青、藍乃至黑等諸多顏色。這數種顏色在光譜上是連續的;古人不懂得光譜的理論,但在種種生活實踐中培養了豐富的審美直覺,將這些連續而且彼此過渡並不明顯的顏色,都納入青色的外延,恰與基於現代科技的色彩理論相合。
青色也是古時人們非常喜愛的顏色,因此,也有了千變萬化的指代和稱謂。
【青】
「青」字最早出現在鐫刻於商周青銅器上的金文中,造字法上屬於會意字,上部是「生」,下部則是「丹」,被視為「井」字的變體。《說文解字》說:「青,東方色也。」這個解釋,帶有明顯的五行學說的痕跡,所謂東方屬木,而草木都是青色,所以青就成了東方的代表。但從這解釋中,似乎看不出「青」字為何是如此構造。還是劉熙的《釋名》裏說得更詳細些:「青,生也,象物之生時色也。」也就是說,「青」的造字,主要是取生長之意;春來萬物複蘇,麥之新苗,桑之嫩條,柳之初芽,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色,這景色的主調,也就是「青」了。
若是指代草木初生的顏色,「青」大約相當於如今的淺綠色。但詩人李賀寫「華裾織翠青如蔥」,蔥綠自然比淺綠要深些;柳宗元寫「日出霧露餘,松柏如膏沐」,松柏之綠似乎又深了些;至於青年男女互表愛意時喜歡引用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有學者考證說這衣衫乃是藍色;人們慣稱女子的頭髮為青絲。古人為了進一步區分不同程度的青色,常根據生活經驗,以實物與青相連來指代顏色,於是就有了鴨卵青、天青、蟹殼青、鴉嘴青等等。這些有趣的名稱,讓人一看見,就能聯想到其所指的具體顏色了。
【綠】
綠,從「絲」旁,顯見得也是織漂染製之意。《說文解字》說:「綠,帛青黃色也」,說的就是這層本意。《釋名》則解釋說,凡是與深深的泉水顏色類似的,都稱為綠。這一層便是引申義了,而後世通用的指代顏色的「綠」都是這個含義。
由此可見,「綠」字使用得極早,意義也很明確,與現代的綠色基本相同,不似「青」那樣變化多端。《詩經·衛風·淇奧》用比興的手法稱頌德才兼備的君子,起句是「瞻彼淇奧,綠竹猗猗」,而後是「有匪君子,如切如磋」,用茂盛的竹子引出端正的君子;屈原的《九歌·少司命》裏,有「秋蘭兮蘼蕪,羅生兮堂下,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予」,以馨香的秋蘭來比喻年輕美麗的女神少司命。再往後,無論漢人的「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還是魏晉的「秋風何冽冽,綠葉日夜黃」,以及唐人的「細柳新蒲為誰綠」,「綠」的意思也都一樣。至於宋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則是人所共知的經典。
當然,「綠」也有少數令人誤解的地方。《詩經》有一處,「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則確實是全不相關。這一處的「綠」,通「祿」;所謂祿衣,是周禮中諸侯夫人的服裝之一,通常是黑色,以素紗為裏。祿衣以黃色作裏子,是諷刺禮崩樂壞之用;若誤以為此句說的是「綠色的衣服黃色的裏子」,就差之甚遠了。
【藍】
《詩經·小雅》中「終朝采綠,不盈一掬,予髪曲侷,薄言歸沐。終朝采藍,不盈一襜,五日為期,六日不詹。」翻譯成現代漢語,大約是:
「采菉草采了一個早晨,卻還不滿一捧。我的頭髮都被露水弄得潮濕彎曲,需要回家好好洗沐。」
「采蓼藍采了一個早晨,卻還裝不滿衣兜。你說好了五天就要回來,為何六天了,還不見蹤影?」
采綠采藍,描寫的都是這女子對遠行的丈夫的思念。「綠」說的是菉草,「藍」也就不是泛指藍色,而是對應於菉草,指代蓼藍這種植物。
藍的本意就是指蓼藍,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染草之一。西周設有「掌染草」一職,是掌管染料的職位。《周禮·地官·掌染草注》裏說,「染草,藍蒨象斗之屬。」「藍」就是蓼藍,可以提煉靛青、藍靛等;「蒨」通「茜」,就是染紅用的茜草;「象斗」是橡樹的果實,可以跟青礬礦石混合製作黑色。可見,「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用的正是其本意。也是因此,《說文解字》才解釋說:「藍,染青草也。」
將藍草在水中浸泡,並加入一定比例的石灰不斷攪拌,就會產生「藍靛」。國畫中所用的顏料「花青」,就是用這個工藝製作成的。
但很長一個時期內,人們並不用它來表示顏色。大約到了隋唐年間,藍才由植物引申為與綠色相連接而又相區別的藍顏色。杜甫在《冬到金華山觀》裏寫「上有蔚藍天,垂光抱瓊台」,是冬日裏澄靜的藍;韓駒在《夜泊寧陵》裏寫「茫然不悟身何處,水色天光共蔚藍」,是夜色中靜穆的藍;至於白居易《憶江南》裏說「春來江水綠如藍」,足可見藍與綠的聯系與區別了。
(本文為陳魯南《織色入史箋:中國顏色的理性與感性》部分書摘)
--------------------------------
更多精彩故事|
「知史」網站: www.mychistory.com
關注微信公眾號: mychistory
追蹤 Instagram: mychistory_ig
中國顏色 意義 在 中國顏色意義、顏色的意義、日本顏色名稱在PTT/mobile01 ... 的推薦與評價
中國顏色意義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顏色的意義、日本顏色名稱、日本色彩物語就來夜市攤販資訊集合懶人包,有最完整中國顏色意義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中國顏色 意義 在 耀忠藝品- 今天小編來介紹一下玉各個顏色的意義。 唐朝詩人 ... 的推薦與評價
○赤:紅色在民間象徵吉祥喜慶。 ... 青色(含綠):象徵著生機勃發的春天。 ... 白色: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中,具有多義性。「五行」說把白色與金色相對應,證明中國古人感覺到 ... ... <看更多>
中國顏色 意義 在 中國顏色意義、顏色的意義、日本顏色名稱在PTT/mobile01 ... 的推薦與評價
中國顏色意義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顏色的意義、日本顏色名稱、日本色彩物語就來夜市攤販資訊集合懶人包,有最完整中國顏色意義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