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轉到藥學系的看過來😘😘
/
我原本念的是中山醫的營養系,透過轉學考考到了中國醫的藥學系,當時做這個決定也是深思熟慮很久,不管你是為了什麼想轉到藥學系,提供你的這5大方法都是確實可行的,因為這5種人我都遇過,大家的共通點都是「很會選擇自己擅長的考試方式」,以我自己為例,我數理科超爛,當初指考數甲考了32分,((搞不好用猜的分數還比較高,所以想當然的如果選擇重考,或許會上,但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可能會更久?因此,我當初考慮到我自己的優劣勢,若想用最短的時間考上藥學系,私醫聯招會是最適合我的方法,後來發現有「寒轉」這個管道,這個考試方法又更適合我了,因為寒轉只需要考2科,普通化學和生物,剛好是我最強的2科,準備起來會比其他人更有優勢。
/
主要是想告訴想轉到藥學系的學弟妹們,先花點時間了解各個管道的遊戲規則,分析你自己狀況,選擇一個可以用最短時間達成目的方法,會比選擇一個你更熟悉的考試模式更加值得,我知道你們時間很寶貴,因此,我有做一支分析各個轉學考管道的影片,放在我的Youtube頻道,你只需要7分鐘就可以知道自己最適合哪個戰場。
.
📚準備考試的過程,我有打在我的部落格,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部落格裡面的內容主要是在介紹我的唸書過程。
/
📒想知道各個轉學考管道的優缺點分析、適合什麼樣的人、如何選出最適合自己的考試方式,可以去我的Youtube頻道觀看「考藥師」這部影片,看完你會更了解所有考試管道。
/
📌📌📌連結都在我的ig主頁 @themaplechen
💖這樣的內容對你有幫助的話,就趕快幫我分享出去🥳🥳
.
.
💖💖分享我這個ig,跟我一起成長~
.
.
若喜歡這樣的內容歡迎追蹤 👉🏻👉🏻 @themaplechen
#藥學系 #私醫聯招 #私醫聯招轉學考 #轉學考 #寒轉 #學測 #重考 #統測 #校內轉 #考藥師 #楓藥師 #保健 #自媒體經營 #個人品牌 #藥師 #健康 #藥學 #藥師人生 #個人成長 #陳瑪波 #藥師陳瑪波 #藥事照護 #保健營養 #想轉到藥學系
「中國醫寒轉藥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國醫寒轉藥學 在 Themaplech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中國醫寒轉藥學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國醫寒轉藥學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國醫寒轉藥學 在 [問題] 準備寒轉中國醫- 看板Transf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中國醫寒轉藥學 在 中國醫寒轉 - 考試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中國醫寒轉藥學 在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系學會- 【寒轉招生名額事件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中國醫寒轉藥學 在 中國醫寒轉110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中國醫寒轉藥學 在 中國醫寒轉110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中國醫寒轉藥學 在 [問卦]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轉入名額很多的八卦? silentlin PTT批 ... 的評價
- 關於中國醫寒轉藥學 在 [情報] 107中國醫藥大學寒假轉學考簡章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中國醫寒轉藥學 在 [問題] 106中國醫寒轉難度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中國醫寒轉藥學 在 寒轉其實有內幕?私醫聯招、轉學考自讀準備法報你知![Talk to ... 的評價
- 關於中國醫寒轉藥學 在 [情報] 104中國醫寒轉簡章- 看板Transfer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中國醫寒轉藥學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簡述唐代中醫制度與各科成就(一)
一、醫藥機構與制度
太醫令是從戰國時期的秦國就有設置的最高醫療行政長官,一直到隨後的漢朝、兩晉南北朝均存在。
唐代則分為三個系統:
隸屬殿中省的尚藥局與食醫,負責帝王的醫療健康;藥藏局和掌醫,專責太子的醫療健康;隸屬太常寺的太醫署與地方醫療機構,專責百官健康醫療與全國醫療教育。其中地方醫療機構為各都督府州設置的醫學博士與助教。
在魏晉以前中國的醫療教育主要透過私人師徒傳授;魏晉以後則開始有具規模的官辦醫學教育。
隨唐醫學教育在太常寺太醫署下設有醫學與藥學兩類,針、醫、按摩與禁咒四科,編制有醫科博士2人、助教2人、醫師200人、醫學生120人;按摩博士2人、按摩師120人、按摩生100人;禁咒博士2人;主藥2人、藥園師2人等。醫療行政部分又另有令2人、丞2人、醫監4人、府2人、史4人....等編制。
基礎醫學必修科目為「神農本草經」、「針灸甲乙經」、「脈經」...等。基礎課程結束又陸續分體療(7年)、少小(5年)、瘡腫(5年)、耳目口齒(4年)、角法(3年)。
針科基礎則是經脈孔穴,學生能正確分辨浮沈滑澀等脈相後始學九針之補瀉手法。
按摩科則教授消息導引法,使學生能正確處理八疾(風寒暑濕飢飽勞逸)。
禁咒科則授以拔除邪魅之術。
採取月、季、年定期考試,學習九年仍不及格者退學。
另太僕寺還設有獸醫博士、獸醫600人,獸醫學生100人。
都督府州有類似但規模較小的醫療教育設置;縣以下則設負責醫藥陳設之官,不另設置醫療教育機構。
唐朝太醫署最興盛時為武德七年(西元624年),比歐洲最早醫療專門學校Salerno(846年)還早上2百多年。
二、唐代醫學理論成就:
1. 王淑和「脈經」,全書10卷,97篇,10萬多字。
a. 確立「寸口診脈」法,也就是如今常見中醫師把脈手法。過去曾有「全身脈」的診法,雲南少數民族還留有這種脈診法。
寸口脈診進透過按壓感受手腕附近動脈,即可探知全身臟腑健康疾病狀況。
b. 歸納24種脈相(浮、沉、遲、數、滑、澀、虛、實、長、短、洪、微、緊、緩、弦、芤、革、牢、濡、弱、散、細、伏...)與如何分辨。從中明確指出辨別臟腑、經絡健康疾病、病證與對應治則甚至預後狀況等。
更於<診三部脈虛實決死生篇>中紀錄數種將死脈相,如雀啄脈長病七日死、釜中湯沸脈朝得暮死/夜半得日中死/日中得夜半死、貫珠脈長病得之死...
直至今日高等中醫藥大學仍將脈經列為必修。
c. 統一脈相、證候與治法。
例如「關脈微、胃中冷,心下拘急,宜服附子湯」或「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此為肺癰...桔梗湯主之」二例。
前者為證脈相符,後者則為證脈相異。
從前者我們可以得出患者已經出現心臟無力、心陽漸衰;
後者則很明顯病患肺葉已經發炎生瘡膿瘍,現代西醫可能化驗照片才知是肺膿腫、化膿性肺炎或支氣管擴張合併感染...等症。但中醫藉由四診合參很快就能確定所患何病同時開出藥方或針灸治療。
多提兩句,熟悉經絡者同時也馬上知道此病患必有「胃口不佳、小便黃少與大便秘結」等現象,因為手太陰肺經起自胃中。故桔梗湯外宜加大黃、車前子、敗醬草與石膏等。
又或者在尺澤穴下洩針或放血(母實瀉其子),魚際穴上下補針(壯火剋金),亦能達到同樣療效。(是的,放血療法臨床上非常有效,尤其三歲以下孩童。只是嗤之以鼻者多半外行不懂,無知所以無畏)。當然手陽明大腸經、足少陰腎經上亦可相應穴位實施補洩針法,但效果就比較間接。
無論是針灸或藥劑,這背後驅動的都是同一套中醫邏輯思辨理論,這恰恰體現中醫的科學性是符合Karl Popper以降之科學方法論。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邏輯思維雛形早在西漢就已經確立,到隋唐時代已經有許多存至今日也被證實有效的治療方法。
許多自稱學科學的人,其實不懂科學方法論。許多醫學外行則容易把「一堆儀器」當成是科學。就像我在經濟學領域已經批判過很多次,數學方程式滿天飛的經濟學理論不見得就正確就符合科學方法論,其中以「效用理論(Utility)」為第一負面教材。
d. 中國脈學又傳入印度,並輾轉傳入阿拉伯國家,對西歐脈學的發展也有所影響。如:古波斯(伊朗)由拉﹒阿﹒阿爾哈姆丹(1247~1318)編寫的一部波斯文的醫學百科全書《伊兒汗的中國科學寶藏》(十三世紀~十四世紀初)一書中,就有王叔和的名字,其中脈學方面的內容也與《脈經》相似。中世紀阿拉伯醫聖阿維森納(980~1037)的《醫典》中有關脈學的內容,也多大同小異,可見《脈經》在國內外醫學發展史上影響之深遠。
有空我再談談唐代最神牛人 - 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唐代國家藥典「新修本草」與其他該時期各分科(如兒科、婦產科、傷科、外科...等)的臨床成就。
此文簡單介紹隋唐國家醫藥制度,只是想提供一些歷史材料,讓有興趣的朋友知道中醫正規發展早在一、兩千年前就持續至今。古人並不會比今日一堆其實不闇醫學的外行無知。
文章連結:
https://tinyurl.com/3c3aec6h
中國醫寒轉藥學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古人是如何過冬的?從炭火到棉服,趣說古代禦寒史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
冬天來了,御冬成為人們生活中首先要考慮的一大問題。現代人們御冬保暖,採用的方法多了,屋裡有暖氣、空調,可穿單衣,出行在車里,也有空調取暖。外面再穿上厚厚的毛衣、皮衣、棉衣,要多暖和有多暖和。在古代,沒有暖氣、空調,他們是如何過冬的呢?
古代的四個寒冷期,比今天更冷
古代的氣候,是遠比現代冷的。據科學家竺可楨的研究,古代有四個寒冷期和四個溫暖期,其中第一個寒冷期為西周寒冷期,約為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850年,持續了至少150年,《竹書記年》記載,「冬,大雨雹,牛馬死,江、漢俱凍」,許多可以在黃河流域生活的野獸因為寒冷而向較溫暖的南方遷移。我們知道候鳥是遷移動物,但陸地動物也產生遷移,可見當時有多冷;第二個寒冷期為魏晉南北朝期,約為公元初至公元600年,持續了大概六百年左右時間,其中歷史記載有三年時間東南一帶沿海都結了冰(公元333年至公元336年),棗樹長出綠葉比往常年份推遲了十至十五天(據《齊民要術》)。海水結冰,是很反常的事情,一般海水是不可能結冰的。可見當時的寒冷程度。《三國志·魏書·文帝紀》真實記載了當時的寒冷情況:「冬十月,行幸廣陵故城,臨江觀兵,戎卒十餘萬,旌旗數百里。是歲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還」。
第三個寒冷期是南宋寒冷期,時間約為公元1000年至公元1200年,大概為二百年。其中公元1111年太湖都結了冰,湖中的柑橘樹全部凍死了。一般來說,樹木是很難凍死的,冬天雖然因為天氣原因一些植物樹葉落盡,枝幹枯乾,但第二年還會生出新枝嫩葉,此時柑橘樹被凍死,第二年不復重活,可見寒冷的程度。人工大運河也結冰了,影響了水運交通。《宋史·五行志》記載,「淳化四年二月,商州大雪,民多凍死」,老百姓沒有條件御冬,熬不住了,只有凍死的命;第四個寒冷期離我們最近,是明清寒冷期,這個時候出現了兩個天氣反常的怪現象,公元1493年的冬天,淮河流域竟然斷斷續續下了半年的大雪,你說得下多厚;公元1893年湖北普圻地區天空再降大雪,平地雪厚竟然達到五、六尺。清朝詩人王樾曾以詩歌記載當時錢塘江被凍時的狀況:「大地氣不溫,重衾疑浸水。曾聞錢塘潮,凍結平如砥。又聞淮海濱,彌望堅冰履」,錢塘潮也無法漲潮了,都被凍成了磨刀石的樣子。
這麼冷的天氣,古人如何過冬禦寒?對於窮人來說,正如諸多歷史記載所說,熬不住了就會被凍死,家禽家畜也是一樣;而相對富裕的人,會採取各種辦法過冬。
炭火,是古代屋內取暖的主要方式
外面很冷的時候,古代的富人們大多時間會呆在屋裡,遮蔽風寒。而屋子里會相應採取一些增暖措施,使屋裡屋外冰火兩重天。
最早的增暖措施,就是在屋裡生一堆火,通過烤火增溫。中國人用火已經有幾十萬年的歷史,早在舊石器時代就發現了火,那個中國的人文始祖之一燧人氏,發明瞭「鑽木取火」,由「鑽木取火」到利用火石取火,到火柴的發明,直到現代的打火機,經歷了幾十萬年的時間。火可不是只解決了人類吃熟食的問題,它還有另兩項功能,即取暖與照明。在有安全措施防範的情況下,在屋子里點上一堆火,既可以取暖,又可以照明。
炭火,是古代屋內取暖的主要方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由在屋裡直接點火發展到用火爐燒炭。春秋時有「燎爐」的記載,秦朝時出現了壁爐,更為神奇的是,秦朝時還發明了「火牆」,這是中國最早的「暖氣」開始,不過那個時候沒有鐵件的暖氣,而是用陶制的筒瓦相扣,將之埋在牆中,利用牆體的升溫,而使整個屋子增加溫暖。漢朝以後取暖設備進一步完善,火盆、足爐、熏爐、手爐而系列設備進一步完善,白居易詩歌雲:「暖閣春初入,溫爐興漸闌。晚風猶冷在,夜火且留看。獨宿相依久,多情慾別難。誰能共天語,長遣四時寒」,因為白居易的影響力,熏爐又被稱為「別春爐」。
白居易還有一首詩《賣炭翁》,記載了當時賣炭從業者的生活艱難。在長達數千年的時間裡,木炭是最受中國人歡迎的取暖用品。明朝的皇宮有專門的「惜薪司」,其實就是負責木炭供應的部門,萬曆年間的一次殿試,曾耗用了一千斤的木炭,可見皇宮對於木炭的用量需求之大。
除了木炭以外,煤炭也是人類用於取暖的重要用品。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煤炭的國家,經過考古發掘,早在七千多年前,中國人就已經發現了煤。不過,古代中國人不叫煤,而稱為石涅、石墨或石炭等。第一個首次使用煤名字的人,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至少在西漢時期,中國人就開始使用煤炭作為燃料。不過,完全用煤炭替換木炭取暖,是近現代的事情。
對於窮人來說,一來買不起木炭和煤炭,二來沒有厚衣服取暖,熬過冬天不容易。窮人最常用的室內取暖辦法,是燒炕,直到現在的老人們,還有用這種方法取暖的。
棉衣,是明代朱元璋強行推廣開來的
除了住處的取暖措施以外,穿厚點就是古人最好的取暖方法。不過,在很長時期的古代,是沒有棉衣可穿的,因為棉花這種植物,是印度和阿拉伯地區的特產,並不是中國本土的植物。那麼,在棉花沒有傳入中國之前,中國人是如何解決靠穿取暖的問題呢?
中國人衣料的本土發明,是葛、麻、蠶絲。對於有錢的富人來說,在絲綢衣服里,墊上厚厚的絲錦,也有很好的保暖效果。至於窮人,沒有錢買蠶絲製成的絲綢,只能穿葛、麻這樣的衣服,裡面的填充物,是絮頭、細碎枲麻這些粗劣、陳舊的東西,防寒效果肯定要差一些。另外,穿皮袍是比絲綢更好的選擇,古代打獵很普遍,用動物皮毛做成衣服,能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羊羔皮、狐裘、貂皮等,最古人最常用的皮袍衣服。
至於棉花,是從南北朝時期開始傳入中國的,但那時棉花的種植,遠在邊疆,並沒有深入內地。直至宋元之際,棉花開始傳入「關陝閩廣」大量種植,並開始走向南方各省。關於棉花的推廣,有兩位居功至偉的人物,一位是宋末元初的黃道婆,也是著名的棉紡織家、技術改革家,大力推廣攪車、彈棉弓、紡車等器具,被稱為布業的始祖,至今上海等地有「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兩只筒子兩匹布」的民謠。另一位則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朱洪武覺得棉花這種植物很好,採取強制措施在全國推廣這種植物,從此全國人民都穿上了棉衣。
除了穿、住以外,靠喝口熱湯、熱酒取暖,也是常用的方式,不過條件是你得吃得起、喝得起。「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是白居易的喝酒取暖詩,不過白居易是朝廷公務員,喝得起酒,一般老百姓,飯都吃不飽,能不能喝得上酒,是一個大問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醫寒轉藥學 在 中國醫寒轉 - 考試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哈囉大家好!我今年七月考了私醫可是沒考上想要的藥學系,上網爬了一些文,但還是有些疑問🤔️,想請問,中國醫的寒轉難考嗎?生物是該如何準備呢? ... <看更多>
中國醫寒轉藥學 在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系學會- 【寒轉招生名額事件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寒轉招生名額事件説明】 藥學系的學長姐及學弟妹還有同學大家好! 經與教務長溝通,今年寒假轉學考試41人在學校合法規章之內。另外,感謝教務長承諾明年將協助管控 ... ... <看更多>
中國醫寒轉藥學 在 [問題] 準備寒轉中國醫- 看板Transf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小妹現在交大工工升大三
想寒轉中國醫
自己以前是三類組的所以有點基礎
但忘的也滿多的
想請問普化要怎麼準備?
普生我應該是可以自己撿回來
但是化學部分比較弱
我有看過考古題了
我感覺是有部分記得部分忘記
這樣我要重新開始看嗎
還是直接從題目下手喚回記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0.242.153.20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ransfer/M.1502188881.A.A2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