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看看爸爸的小棉襖大郡主
因為她從小就有錢,所以畫像超多
可是大概因為她終身未婚,也不是公主
所以他的畫像年份紀錄都很模糊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畫像雖然多
但重點是想讓大家看看那個年代的服裝
在下一集節目當中會比較容易想像到畫面哦
有關安瑪麗的長相,沒有太多文字敘述
只有她形容自己:既不「肥又瘦」
「看起來很健康;我的胸部長的很好;我的手和手臂不漂亮,但皮膚很好……」
看來大郡主需要的可能是一本辭典
這些形容詞也未免太樸素了吧🤣
安瑪麗的畫像有一個特色
她很少有正經八百的少女畫像
要不然就是走一個Cosplay風
要不然就是硬要跟爸爸的畫像合照
不過畫中經常可以見到暗示她身分的配件
由於她身份夠貴重夠有錢,又不受公主禮法限制
她的服飾的確相當有參考價值
有時也反應出路易十四的宮廷瘋狂程度
這邊順便科普個小常識
大郡主的稱呼原文叫做La Grande Mademoiselle
在法國的宮廷內,皇族女士的稱呼分兩種
一種是Madame夫人,一種是Mademoiselle小姐
不過這兩個字用在皇族女性身上和結婚與否無關
Madame後不加姓氏和封地是公主的稱呼
法國的長公主還會被稱作Royal Madame皇家夫人
Mademoiselle則是其他宗室貴女的稱呼
翻成中文,郡主的確是最接近大眾理解的用語
不過實際上中國的宗室貴女封號還有很多層級
例如翁主、縣主、縣君等等,西方當然沒這些講究
安瑪麗的頭銜被加上La Grande,也不需要加封號
就是要顯示她在眾貴女們當中是最顯赫的
至於其他貴婦名媛的稱呼
則要在Madame或Mademoiselle後面加封號或名字
不過注意,這指的是稱呼,實際上法國並沒有郡主
而中國郡主則是正式的女性爵位
大郡主真正的官方頭銜還是芒彭西耶女公爵
正式文書上的法國公主也仍然叫做Princesse
順帶一提,兩個M字女性稱呼直到現在都還在用
已婚者為夫人,未婚者稱小姐
不過在大約快十年前
法國政府正式在公家文件上禁用Mademoiselle
原因是男性的稱呼統一都是Monsieur
女性卻要以婚姻狀態區分,很有歧視的嫌疑
所以如果將來有機會遇到法國女性
可以統稱她們為Madame就好啦~
完整故事聽Podcast:
《女追男也要勇敢衝!戀愛鬥士兼護爸小棉襖:大郡主|紅妝法蘭西5》
Apple Podcasts:https://reurl.cc/5oe5xq
Spotify:https://reurl.cc/e9q32Q
KKBox:https://reurl.cc/9ZMGkY
SoundOn:https://reurl.cc/qmy5Ry
#法國史 #波旁王朝 #路易十三 #路易十四 #太陽王 #公主 #童話 #紅衣主教 #歐洲史 #時間的女兒 #八卦歷史
中國小姐名媛 在 台灣共識 台灣成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她是中國絕色美人,入獄6年,出獄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寫下了轟動世界的一本書!
1971年中國上海提籃橋監獄一批女囚從大門走出,她們神情麻木,臉色憔悴,身上的衣服懶懶地搭著,可在這群人中,有一個人卻很不一樣,她的衣服樸素卻很乾淨,雙眼明亮,腳步不急不緩,優雅的姿態仿佛剛剛赴宴歸來!
她一生的所言所行,至今想來都讓人震撼不已!
她,就是鄭念!
她家世顯赫從小就被嬌生慣養,而她命運多舛,中年喪夫,晚年喪女,更經歷了長達6年的監獄生活,可她非但沒有被成功「改造」,更沒有改掉一身的「小資毛病」,出獄後,這個女人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寫下了轟動世界的一本書!
1915年她出生在北京,原名姚念媛
祖父姚晉圻,是清末民初大儒,逝世後,總統黎元洪以其「學術精通,道德純備」明令國史館爲之立傳,父親姚秋武官至將軍!
她有著優渥的家境,生活富足,國內外都有存款,平日裏傭人伺候,她曾寫道:「我獨自一人待在書房裏,因著那懨懨的暑氣,包括在乳白色乾隆古瓶裏的朵朵康乃馨,都垂頭喪氣,沿牆一排書架,滿滿是中外經典名著」!
她有著出衆的外貌,在天津南開讀中學時,她曾四次登上過《北洋畫報》封面,而當年名聲大噪的趙一荻(趙四小姐)也才只登上過一次《北洋畫報》她的身邊,宦子弟追求無數,成爲遠近聞名的「風雲人物」!
她還受過最好的教育,曾在當時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燕京大學就讀,後赴倫敦經濟學院留學,並取得碩士學位。
在倫敦留學期間,她和中國學生鄭康琪互生情愫,結婚後,鄭康琪擔任國民政府駐澳大利亞外交官,於是她陪著丈夫到雪梨長居,此間誕下一女梅平,最心愛的人相伴左右,生活富足而安逸,這是她此生最幸福的時光!
她本可以繼續這樣幸福下去,卻偏偏和丈夫異口同聲選擇了回國,1949年,新中國剛成立,她和丈夫毅然回到當時的上海,夫妻倆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回國,希望爲新的中國做貢獻,可是她怎麽都沒想到,正是這個愛國決定,會讓自己及家人受盡非人的折磨!
42歲,丈夫因病去世,中年喪夫,她非但沒有消沈,反而挑起整個家庭的重擔,一邊工作,一邊撫養幼小的女兒,爲了紀念丈夫,她還將自己的名字改爲鄭念;即思念之意。
精通英語的她,被聘爲亞細亞石油公司總經理顧問,她每天周旋于公司、政府之間,努力工作,以維持生活的原有品質,她住的仍是花園洋房,傭人數名,家裏陳設明清古董。當時偌大的上海灘,保持這種生活水准的不過十來戶,一位英國朋友曾稱她家是這個色彩貧乏的城市中,一方充滿幽雅高尚情趣的綠洲,她自己也說:我的居所雖稱不上華廈美屋,但就以西方的標准來說,也可屬於趣味高雅的了,爲了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家,鄭念費盡苦心,即使只身一人,也勇於承擔家庭的重擔!
失去心愛的丈夫後,更大的不幸接踵而至,亂世的洪流,將她卷入萬丈深淵!
文革初期,紅衛兵時時上門審訊,她預感風暴將近,情況眼看著一直艱難下去,她首先想到的卻不是自己,而是傭人們,爲了替我的傭人著想,在紅衛兵對我家宅查封之前,我已決定把那六千從銀行支出的錢,分給了他們,她斷然拒絕了傭人們與她共患難的要求,毅然決定獨自承受命運的暴風雨。
心中有仁,眼裏有愛,不因富貴而喪失同情心!
不久後,這場她預料中的風暴果然來了,家世顯赫,留學背景,還供職外商公司,無論從哪方面,她都注定無法在這場浩劫中幸免!
一個早晨,她正坐在家中,三四十個陌生人破門而入,亂砸一通,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陌生人,她鎮定自若,甚至還冒著被毆打的危險,用「可以去香港拍賣爲國家賺外匯」的理由,保存下了明代的德化窯名家雕刻觀音像,大青花瓷盆等數十件珍品,善良的她,還幫助一名,偷拿她戒指和手鐲的女紅衛兵打掩護,讓小姑娘有機會把偷拿的東西,「不著痕迹」地還回去,免於被同伴批鬥的命運!
紅衛兵還要拉走她的冰箱,她卻悠然地吩咐廚師爲她准備早餐,然後坐在廚房的桌子邊,吃著配牛油和果醬的吐司,淡定的喝著咖啡,甚至還告訴紅衛兵小姑娘,咖啡是什麽。精心呵護的家就這樣空了,女兒驚慌失措,她卻鎮靜地說:「凡事總要往前看,不要往後看,想想那些古董,在屬於我們以前,不知被多少人擁有過,經歷過多少戰爭和天災人禍,我們之所以能得到它,是因爲有人失去了它,當它們爲我所擁有時,我可以玩,賞它們,現在,我失卻了它們,就讓別人去玩賞它們吧!人生本就是過渡,財産並不是最重要的」。
面對飛來橫禍,卻從容不迫,名利財富,視作過眼煙雲!
後來,女兒被關進牛棚,鄭念則被指控爲英國間諜,關進了上海第一看守所,開始了長達6年半的牢獄生涯!
在那個理性與法制,全數崩潰瓦解的時代,一切都變得荒謬,毫無道理可言,爲求自保,身邊最親的人都可以誣陷,所有人都變得不再是自己,而她,一直在做自己!
她的牢房爬滿蜘蛛網,牆壁因年久失修而泛黃佈滿裂縫,床是粗陋的窄木板,她說:我有生以來,從未接觸過也沒想像過,世上竟會有這麽一個簡陋又肮髒的地方!
生活環境發生這麽大的轉變,人的情緒是很容易崩潰的,她卻在有限的條件內,盡可能地保持著體面乾淨,她聰明地用毛主席語錄中「以講衛生爲光榮,不講衛生爲可恥。」向難纏的看守借來掃把和清水,將整個牢房來了個「大掃除」用飯粒當漿糊,把手紙貼在沿床的牆面上,防止睡覺時灰塵掉落,用針線將兩塊毛巾縫起來,給水泥馬桶做了個墊子,甚至裁了一塊手帕做成遮眼罩助眠!
哪怕風雨摧殘,也有自己的精緻和講究,不因絕境而自暴自棄!
無論面對多少次審訊,她都始終堅持自己是無罪的,高壓之下,連她的親弟弟,也因無法承受精神折磨,交出所謂「證據」,而「背叛」了她,可她仍舊毫不動搖,在交代材料底部,落款是「犯罪分子」而她每次都不厭其煩地在「犯罪分子」前面加上「沒有犯過任何罪的」這幾個字!
她也有過堅持不下去的時候,這時她就主動挑釁看守員,結果無疑都是一陣拳打腳踢,可她卻覺得很高興,看守都罵她是「瘋婆子」,可是只有她自己明白,只有用這樣的方式,才能激起自己的求生意念,因爲「抗爭」,也是一種積極的舉動,比忍耐、壓抑,都容易振奮人的精神。
在理性和邏輯完全,派不上用場的世界裏,她要如何爲自己爭辯呢?
細細思索過後,她決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她開始刻苦學習《毛選》一邊鍛煉活躍腦力,一邊從中獲取辯論的依據,結果,她對於毛選的熟悉程度,口才與智力,均無人能與她抗衡,她也打撈埋藏在記憶深處的唐詩,背誦並欣賞那些天才之作,沈浸在不朽詩句和美妙意境之中,在身體狀況已經差到不行,難以支撐站立之時,她擔心自己因爲神志不清,而讓造反派有機可乘,甚至還自己編了一個運動操,精神與肉體,一個都不能垮。
每個人都害怕,一場突如其來的永夜,只有少數人會爲這場漫長的寒夜,儲備足夠的精神食糧,直到獲得救贖,而她就是那極少數的人之一!
因她始終不肯「認罪」,她的身體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特製的手銬深深嵌入他的肉中,將她手勒得血肉模糊,有位送飯的女好心勸她高聲大哭,以便讓看守注意到她雙手要殘廢了,而她想的卻是,怎麽能因此就大放悲聲求饒呢?這實在太幼稚,且不文明!
因手被反铐,她無法正常飲食,每一次如廁都異常困難!拉褲子側面拉鏈時,手腕都會有撕心裂肺的疼痛,她本可隨意些,直接不拉拉鏈,可她甯願使傷口加深,也不肯失去體面,她說:我覺得這樣,太落魄太失體面了,對我的抗爭精神不利!
她不僅堅持自證清白,也不誣陷他人,甚至膽敢爲劉少奇辯護,她說:「在我看來,文革僅僅是一場爲自己澄清名譽的鬥爭,我不但要活下去,還要活得像花崗岩一樣堅強!」
她以纖弱之身,獨自抵禦了,世間的酷烈、人生的無常,用近乎決絕的毅力相信,終會有人會看到真相,還她清白!
因爲衣服爛到不能再爛,她便托看守給她拿衣服,看守拿了一件她女兒的棉襖給她,一看到那棉襖,她就一時懵了,這是文革那年她爲女兒做的,然而現在她已入獄6年,爲何女兒的衣服還是新的,是不是這孩子已經出事了?
她不敢再想下去,急忙問管理人員,沒有一個人告訴她實話,她在對女兒無盡的思念和猜測中,忍受著巨大的壓力,不斷在心裏,給自己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發誓一定要活著出去,爲了自己心愛的女兒。
漫長的六年半,在無人交流的孤寂中,在對女兒的極度思念中,在病痛的數次侵襲中,逐漸接近尾聲!
1973年,鄭念提前釋放出獄,可她竟然拒絕釋放,強硬要求宣布:她根本就是無罪,並且要求在報紙上公開賠禮道歉!
最終她平反出獄了沒有「揭發」任何人,更沒有承認任何莫須有的罪名。
在真個血腥濃重的文革中,她的手上沒有任何血痕,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尊嚴與良心!
出獄後的鄭念,已經是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可依然被衆人監視,她不信她女兒是自殺,秘密調查她的的死因,經過重重困難,她最終查到了真相,原來女兒是被人活活打死,然後扔下樓,讓人以爲是自殺的。後來她爲女兒洗冤,親手將凶手送進了監獄,15年後,凶手刑滿釋放,依舊兒孫滿堂,而她卻淒清孤寂,無人相伴!
女兒去世的噩夢,不斷折磨著她的精神,她再也無法忍受,決定離開,決定再也不再重返傷透她心的故國。
出國前,她向國家,捐贈了家中僅剩的文物,不帶走一絲一毫,文明在野蠻的暴力下流失,她實在不忍心再看到!
65歲高齡的鄭念,踏上客輪,漂洋過海,只身前往美國,在甲板上,一向堅強她,忍不住淚流滿面,離開生養她的故土,她說;「我的心碎了,完全碎了,只有蒼天知道,我曾千百倍地努力,要忠貞於我的祖國,可最終還是完全失敗了,但我是無愧的,這真是萬念俱灰的最後一刻」,如她所說:「罪不在她」!
到達美國後,她以極強的適應能力
克服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環境,每天清晨起床,都以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一天,一個人購物、做菜、駕車、看病!
她年紀大了,身體常伴隨病痛,可依然鬥志昂揚,生活只要還在繼續,她依然要活得漂亮,驕傲地活給自己的命運看!
每個寂靜的夜裏,那些關於丈夫和女兒的回憶,都刺得她生疼,在如此巨大而漫長的煎熬裏,72歲高齡的她完成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本書《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上海生死劫》,那年,是1987年!
這本自傳體回憶錄也成了八十年代
中國「傷痕文學」的代表作一經推出,就風靡歐美,並被翻譯成多國語言,而轟動整個西方世界,有人說:這本書教育了西方讀者整整三代加拿大歌手Corey Hart專門寫了一首鋼琴曲《Ballade for Nien Cheng》向她致敬,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庫切,都忍不住在《紐約時報》上寫書評,在人的水平上,她的回憶錄最偉大的可貴之處,在於她對自己,抵抗心理和身體的壓力的記錄!
80歲時,她還精神抖擻地穿梭於各大高校做演講,和學生們一起談論東西方歷史,鼓勵海外遊子努力學習,雖然離開祖國,但她卻從未忘記祖國,將著書所得的優厚稿酬,設立「梅平基金會」,專門資助大陸留美學生,讓他們能夠在海外學習減輕一些負擔!
一生浮沉,經歷過多少絕望,可看她老年的照片,看不到絲毫歲月孤苦的痕迹,無論身處何種命運的漩渦,她都不放棄去發現人生的美,去創造生活的美!
她常常說的一句話就是:Let the past rest,不要氣餒,你一定要有一個希望,並且有信心、樂觀,朝著那個希望走,如果你覺得沒有希望了,那你就解除武裝了!
我在監獄裏,雖然那麽苦,我還是永遠要奮鬥的,只要你有一口氣,你就應該朝著你的目標奮鬥!
鄭念很美,這份美,來自血與骨中,那洗不去的堅韌與芳華,她總是溫柔地笑著,笑著把所有痛苦和辛酸,都化爲了生活的調味品,美麗奪目,透過歲月的煙塵,清晰地浮現,惹得人人驚歎!
2009年的一天,她在浴缸裏摔倒起不來,被送入醫院後,醫生告知她的壽命最多只有一年,她面色平靜,淡淡地說,我已經活夠了,我要準備回家了!
2009年11月2日,中國真正的名媛鄭念在美國華盛頓去世,享年94歲
她的骨灰,和丈夫、女兒合葬於太平洋,一家三口,至此終於團聚了!
大多數人以爲的名媛,是名牌堆身,錦衣玉食,可她卻讓我們懂得了,真正的名媛,是在於竭力維護自己的風範,在汙穢的塵世,保持儀態的高雅,靈魂的高潔,以最柔軟又最固執的姿態,守著最強硬的底線不放棄,即使面對淫威,淪爲階下囚,衣衫襤褸,依然有她的傲氣與尊嚴,即使近百歲的年紀,依然優雅美麗,清醒獨立!
這才是當之無愧,堂堂正正的真名媛,讓我們一起致這位不凡的中國女性!
轉載網路
中國小姐名媛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臺灣花界美女與《三六九小報》】#元祖版今天我最美
現代報刊中的美女影像,是不少人讀報的焦點
你知道遠在1930年代的《三六九小報》就有類似單元嗎?
該報每期都有「花叢小記」專欄,介紹當時「花界」名媛
不只以艷麗的文字形容,也常「有圖為證」,
在古早報紙中特別吸睛
和現在不同的是
專欄女主角是當時煙花界藝旦
她們多因出身貧困,被賣入「藝妲間」
從小苦學彈唱、詩文書畫兼練酒量
以便在交際場上顛倒眾生
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珍貴的圖文影像
一窺那個年代的美麗與滄桑
#三六九小報 #花叢小記 #臺灣花界美女
#報時光UDNtime
參考資料:曾久晏〈《三六九小報》與《風月》報刊中的女性影像〉,《藝術論壇》第6期(2009.7)
歷史新聞
【1988-01-01/聯合報/22版/繽紛】
台灣第一次選美
【文/莊永明 圖/陳朝寶】「選美」成為熱門話題後,大家的「歷史癖」又來了。四○年代中國小姐選舉,再被舊話重提,炒得好不熱鬧;可惜,沒有人探索「台灣第一次選美」這個題目,這可能因為是大家認為在那個女人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時代,那會有什麼選美活動的緣故吧!
但是,仍有不少人向我問及:「台灣第一次選美活動,始於何時?」我總以「那有什麼好談」對答,最近實在被問煩了,乃決定在此談談。
台灣「古代」的選美活動,不是沒有,只是那是士大夫階級的一種「休閒娛樂」。從一九三○年發刊的「三六九小報」,我們可以發現一些「選美」活動,而且該報似乎每期都有「花叢小記」、「花間瑣語」等專欄,報導名花美女,並配有照片刊出,讓人欣賞,當代詩人墨客,似乎都挖空心思,寫詩、作對、歌詠這些美人:
剪水雙瞳別樣嬌;鶯聲嚦嚦百愁消。
冰雪聰明韻有神;幾疑明月是前身。
婀娜丰姿態雅嫻;雙修福慧到人間。
娟好姿容二八秋;娟然一笑漫深求。
皓齒明眸豔玉容;情閒意雅語纖穠。
欣賞了這麼多豔麗浪漫的詩句,而不見及「小記」、「瑣語」等文章,大家必會神往這些「女神」的造像,其實文章所介紹的正是「神女」。
傳統文人,好作狹斜遊,流連花街柳巷,是生活的一部分;日據時期,以「傳承文化」為己任的「漢詩人」,也不例外,他們認為到青樓、坐擁藝旦,是一種性靈與精神的娛樂,因之,也玩起了選美活動來。
一九○○年,連雅堂在台南新報首開「赤城花榜」,遴選十美,這可能是台灣第一次選美活動吧!
有關「赤城花榜」的選美活動,連雅堂於一九二五年「台灣詩會」第十八號「花叢迴顧錄(一)」,有一段記載,可為此次選美的「背景」參考資料:
「台南固舊時都會,仕宦遨遊,商賈雲集。西關之外盛設女閭,風定日科,歌聲漸起,衣香花氣,盪魄銷魂,誠昇平之樂事,而沉醉之柔鄉也。海桑(註:淪日)以來,日就衰落。閱今僅三十年,而南都金粉變為北地臙脂,迴顧花叢,閒愁萬種,真不勝今昔之感矣。先是庚子之秋,余之南報,曾開赤城花榜,遴選十美。……」「台南新報」的漢文部主筆連雅堂,主辦這次選美,是因為古都台南的酒樓歌榭盛況被台北艋稻(萬華、大稻埕)奪去了光采,為著鄉梓的「繁華」,而有此創意。後生晚輩,拜讀連氏的「台灣通史」,總認為完成此名山絕業的史學家,必是位道貌岸然的大儒,想不到,他寫道德文章之餘,還曾是這般「可愛」過呢。
赤城花榜,由李蓮卿獲得后座。她,台南人,年方十五。說句實言,只是雛妓而已。我們從下面這一段話,可知當代文士那種「老牛吃嫩草」的心態:
「每見青春爛熟之女性,常感其如名花爛漫,過於妖冶,較之雛妓女之純真,是猶梅英蓮蕊之於穠杏夭桃,乳燕嬌鶯之於狂蜂浪蝶也。」
「姿容妙曼體態溫柔,又能為纏綿宛轉之歌,豔名日著」的李蓮卿,僅當了一年的「台南小姐」,就病歿了,得年僅十六歲。連雅堂傷其遇,以詩弔之,計得七絕十首,詩友也競相和之,竟成「悼蓮集」一帙,連詩有:「一朵蓮花墜劫塵,紅樓半現女兒身,西風昨晚吹裙帶,好向情天證夙因?……生既飄零死亦遲,落紅憔悴夢迷離。芙蓉鏡裡人何處?天上塵間兩不知」之句。
以「赤城花榜」遴選「美女」,來比擬今日選美活動,可能不倫不類,但回首前塵,也必有其歷史意義在;我們當不必因為前世代文人的「無行」而減損對他們「道德文章」的尊敬;也許,若干年後,後代的子孫,看我們今日的選美活動,也會有「後之視今,如今之視昔」的感言吧!
中國小姐名媛 在 【一夜溪城夢回1950 中國小姐選拔】... - 東吳國際與兩岸學術 ... 的推薦與評價
當年中國小姐往往在選後成為所謂的社交名媛,變成富家公子追求的對象,傳言是為了大官選媳婦而辦的。 一九六二年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小姐」選美活動,十九 ... ... <看更多>
中國小姐名媛 在 經典影音館1988 中華民國小姐複決選(胡翡翠/張淑娟/吳逸寧) 的推薦與評價
主持人趙樹海/熊旅揚頒獎人梅艷芳加冕人1961年中國小姐汪麗玲1962年中國小姐劉秀嫚1964年中國小姐于儀. ... <看更多>
中國小姐名媛 在 [新聞]華航初代空姐來頭大有中國小姐還有女空軍- 看板Aviation 的推薦與評價
[媒體名稱]聯合新聞網 [新聞日期]20201116
[網址]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1160/5019418
[內文]
男帥女美的空服員,向來是航空公司的門面。華航身為現今國內最老牌航空公司,空姐的
中國風制服,在國內與國際都特色鮮明。每次空服員招考都吸引數千人報名,錄取率往往
低到不足2%。然而一如華航由空軍分家而出,經歷中南半島的戰地包機逐漸茁壯;如今總
數超過3000人的華航空服員,當初也有非常曲折的開始。
※1959年成立時資源少 機長太太成兼差空姐
1959年華航成立時,只有兩架PBY水陸兩用機,主要承包軍方飛往外島的業務,並沒有固
定航線,也沒有空服員的編制。最早在飛機上派任空服員,來自於特殊的「拆船包機」:
當年台灣拆船業發達,許多日本舊船開到高雄拆解,華航便利用向空軍34(黑蝙蝠)中隊
借來的一架C-46運輸機,包攬將船員送回日本的業務。台灣飛日本時間不短,總要給客人
提供飲食,機長陳章相的太太,便成了最早的兼差空姐。
1962年12月,華航終於獲得第一條定期航線,由台北松山機場飛往花蓮。同年,開始招收
空服員。
※第一代空服員 不少人來自空軍專機中隊
華航第一代空服員並非一次到位,而是逐漸加入,總共有2位男性、12位女性,其中不少
人來自空軍專機中隊。
1966年,華航又招收9名空服員,2男7女,次年元旦完訓上線。這批首度集體受訓的空服
員,被稱為第二期,先前的人員就成了第一期。
1966年12月,華航開闢第一條國際航線,飛往越南西貢。因應人力需求增加,1967年又招
收了第三批空服員,這次並且是首度公開對外招考。此後的招考,時機往往也都與開闢新
航線相關。
※當年選美熱潮+空姐數量少 知名度宛如明星
中國小姐選美,是1960年初期台灣社會的盛事。在當時絕大多數人沒搭過飛機,更沒有機
會出國的情況下,人數稀少的空中小姐,儼然也是另類的選美。事實上這兩個族群關係密
切:華航第一、二期的19位空姐,其中至少5人是進入中國小姐複賽的佳麗。
1963年12月19日,華航為了宣傳北花航線,舉行一場空中婚禮。擔任女儐相的空姐曹開武
,是前一年中國小姐的第二名,當選後由空軍轉來華航。擔任司儀的空姐涂咪咪,也曾參
加1962年的選美,但未得名,1964年捲土重來,獲得第四。另一位空姐丁兆幗,則是參加
選美後,加入台視擔任主持人,也曾拍過電影,轉投華航之後,多次擔任廣告代言。
由於社會的選美熱,加上空姐數量稀少,知名度並不下明星。1963年9月1日,花蓮港舉行
升格國際港慶典。省主席黃杰在機場遇到基隆港務局長曹開諫,還開玩笑說:「要不要順
便接你妹妹曹開武?她今天也飛來花蓮。」曹開諫連忙苦笑表示,曹開武不是自己的妹妹
。
※片商搭熱潮 找華航空姐來拍電影
當時有片商想到,以中國小姐擔任主角,必然可以吸引觀眾走進戲院。既然中姐與空姐都
充滿明星光環,片商便找上華航,向公司出借有中姐身分的空姐。華航也覺得這是打知名
度好機會,便同意支援涂咪咪、李中利兩名參加過選美的空姐演出。
把空姐與選美聯想在一起的,甚至包括當時的華航自身。1964年涂咪咪當選中姐第四名,
華航立刻以她為宣傳,並表示歡迎其他選美佳麗加入。當年第二名的陳萍如,兩年後真的
進入華航,成為第二期空服員。
※傳奇徐煦地勤轉空姐 一直飛到60歲創紀錄
1967年考入華航第三期的徐煦,大學時期就在華航營業處櫃台上班,由於地勤也穿旗袍,
常被外人以為是空姐,於是便報名公司首度公開考試。當時面試就必須穿旗袍參加,她身
上穿的就是公司的地勤制服。終身未嫁的徐煦,一直飛到60歲,創下我國民航史上的紀錄
。
不過,那時代絕大多數的空姐,飛行的時間都不長。這是因為1960年代的男女社會地位仍
明顯不平等,包括華航在內的各航空公司,都設定「未婚條款」,有些歐美業者甚至規定
空姐32歲就要退役。1971年4月,華航組員在曼谷住宿的飯店發生大火,5位機師與空服身
亡。辦理保險理賠時才發現,一位空姐已經結婚,但為了保住工作,並未告訴公司。
未婚條款後來變成禁孕條款,結婚沒問題,懷孕就須離職。直到平權觀念進一步伸張,
1980年代末期才改為留職停薪。
※1966年空姐月薪 就高達7000元
依據1966年的聯合報記載,華航空姐的月薪就達到7000元,遠高於一般年輕女性。當時華
航還只飛國內,等到開飛國際線之後,薪資更是水漲船高,再加上難得的出國機會,當然
讓人趨之若鶩。不可避免,當年能進入華航的幸運兒,不少是軍中高層的子女。1969年考
入華航第八期的倪維霙記得,有一位男同學與大家一起考取受訓,最後卻因情治單位的安
全調查有問題,無法飛上青天。
倪維霙回憶,國內線的服務項目不多,除了送水、毛巾之外,如北高線等長一點的航班,
才會提供點心餐盒。不過幾乎沒有收餐盒的問題,因為多數旅客都難得搭飛機,大家都不
捨得吃,帶回家去作紀念。也因為多數人沒搭過飛機,因此因緊張而暈機的人特別多;還
有人不敢喝水吃點心,以為要另外付錢,還有旅客把一男一女值勤的空服員當成是夫婦。
至於國際線,當年的票價數字,並不低於五十年後的今天,昂貴程度可想而知。也因如此
,負責頭等艙的空姐,要特別換上華麗的長旗袍,帶上過肘的長手套,歡迎旅客登機。等
到飛機起飛開始服務,才換成「打工」用的一般旗袍。空姐可以到博愛路的綢緞莊,依據
自己的喜好選擇長旗袍的式樣。
※待遇高卻也很辛苦 只有摺疊座位可坐
早期空服員待遇有如天價,但當年在飛機上工作,辛苦程度也高於後來。如今的越洋廣體
客機上,經常設計有組員的睡艙,或者會在機尾一角隔出專屬休息區,半世紀前搭乘波音
707客機飛往美國的空服員,從頭到尾都只能坐在摺疊座位上。
不過空服員真正坐在椅子上的時間不太多:因為波音707還沒有現代客機上的推車,因此
一百多位旅客的餐盤,都必須由廚房一一端到座位上。頭等艙則供應正式的西餐,一道菜
吃完才上下一道,所有客人把飯吃完,足足要花兩小時。徐煦與倪維霙都形容,「走著走
著就到美國了」。
※當年沒飛行時間限制 曾一天12個起降
當年的空服員也沒有後來的連續飛行時間限制:倪維霙回憶,曾有國內線一天連飛12個起
降,機艙廣播時報錯目的地,把旅客嚇了一跳。國際線也未必輕鬆:當年海外僑界如果有
慶典,政府往往就直接「動用」華航擔任親善大使,空姐們到了目的地,還要盛裝出席晚
會,表演歌舞慰勞僑胞。如此一來惠而不費,省掉邀請藝人的酬勞與機票開銷,還不需申
辦出入境簽證的麻煩。
隨著交通與旅遊產業愈來愈蓬勃,出國對多數國人已經不再遙不可及。空服員雖然還是許
多社會新鮮人的首選工作,但薪水也從每個月就等於上班族大半年以上,降低到「只有」
兩倍左右。比起五十年前在眾人眼中宛如摘星,過著與一般人不可同日而語的生活,終究
還是從天際回到凡間。
篤信基督教的徐煦,表示幸運能有一份生活無虞的工作,去過地球上很多國家,但也體會
過同事驟然離去的無常。因此她從華航退休之後,持續在各醫院、郵局、區公所擔任志工
,回憶起卅多年的飛行生涯,她的結論是「平安就是福」。
[心得]
空軍專機中隊的女性空服員,早年是文職的聘雇人員,著名例子如金友莊。直到民國80年
左右,因為國軍大量招收女性士官,才改由軍職擔任。
後來華航的空服員每次招募的人數更多,就不可能一起同時受訓,而分成20~30人為一班,
因此每一屆招收,就會出現許多「班」(比較正式名稱應該是「批」?)對於師大附中或
復旦中學的校友來說,這種「班號制」應該格外親切。
另外如果查1960年代舊新聞,會發現航空公司把空姐當成廣告賣點,比現在更明顯100倍,
當年華航只有十幾個空服員,卻也和越南航空(規模也不會比較大)合作,宣傳交換空服
員的噱頭。早期全球航空界還流行舉辦空姐選美,這些事情現在大概都會被抨擊是嚴重物
化女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204.28.11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viation/M.1607696007.A.82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