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社會信任,避免惡意攻訐確診與接觸者,避免影響疫調與足跡發佈】
馬祖地方不大,開始出現確診者後,鄉親普遍都有擔憂和緊張的情緒,這是真實的心情。
我們都知道,要對抗病毒,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阻斷傳播鏈。阻斷傳播鍵最好的做法就是:戴好口罩、勤洗手,減少不必要的移動(如去台灣本島),也避免不必要的聚會,保持社交距離。
維持自律,不去高風險的場所、避免高風險的行為。也就是說,不要再增加染疫的風險,#不要再製造醫療人員的負擔,#讓醫療系統能好好照顧目前不幸被感染到的人。
因此,前幾天我就主動向辦公室同仁說,我們開始 #在家上班。好好照顧自己,也在家裡好好照顧小孩,和陪伴自己的親人。
除了阻斷傳播鍵之外,還有一件事情也很重要,而時常被我們忽略的事情。那就是:#社會信任。
絕大多數人,不會想要故意確診,為自己帶來麻煩,也為親友們帶來擔心。然而,就是一個不小心。病毒可能是來自於無症狀的感染,可以是來自台灣的親友,或者是,就是來自於最密切接觸,也是最親密的家人。
這時候,作為鄰居、作為同村的鄉親、作為生活在同一個島上的我們,可怎麼做?
我深切地相信,絕對不是指責、互相攻訐,也不應該是八掛對方的隱私。在緊張的時刻,更需要冷靜與團結,也需要同理心和相互理解。當大家有建議或是具體提案,也希望能以理性建議、討論,取代惡意攻訐。
若是缺乏了社會信任。不小心染疫的人,我們只會將對方推向邊緣。指揮中心,也會為了要保護當事人,而在足跡疫調上,更不敢去公佈,#擔心當事人被認出來,#被排擠、#被騷擾。
但是如果完全不公佈必要足跡資訊,也會造成危險。越是不公佈,我們也就少了一個可以留意的足跡,增加自己染疫的風險。社會陷入惡性循環。#資訊揭露的正確拿捏,往往是一大挑戰,大家都需要學習。
就如同這幾天,有部分網友希望我公開批評連江縣政府。其實,對於重大防疫疏失,我和全體縣民一樣,不會吝於指正,但不論如何仍希望全體縣民以理性建議討論,作為優先溝通方式。
#此時此刻需要的是團結、互相協助支援,資訊都要再三確認,避免未確認資訊前,相互攻訐或傳播錯誤訊息,引起混亂或更大的恐慌。
🌊🌊🌊
在這裡,也跟大家分享一些最新消息:昨天(5/27),上週三抵台的41萬劑AZ疫苗已經配送到全國各地,優先給全國醫護人員施打。今天(5/28),更有15萬莫德納疫苗,即將由飛機送達台灣。接下來,我們也要確保每一批疫苗配送符合進度,而且要清楚對社會說明。
疫情期間,很多人生意受衝擊,行政院六月初會推出紓困方案,我也會協助大家了解所有申請項目(個人補貼、產業紓困補貼、紓困貸款等)。
我想說的是,在馬祖列島上,我們共同在這邊生活,互相照顧彼此。請我們一起為彼此打氣,一起加油。
#同島一命 #團結抗疫
不要再製造醫療人員的負擔 在 國際橋牌社Island Nation - 不是危言聳聽,短短一天收到很多 ... 的推薦與評價
所以,#戴好你的口罩、#沒必要不要出門,不要給自己製造染疫的風險,或是出意外的風險。拜託大家,不要再擴大醫療的負擔了戰場上待救的傷兵已經 ... ... <看更多>
不要再製造醫療人員的負擔 在 Re: [討論] 調查餵藥公告影響-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學校(北市私幼)週末發了以下聲明給家長,感覺這次的事件真的有影響托育機構代為
餵藥的意願..
ps:我孩子在其他私幼曾被疑似不當管教,到了現在的學校才重新找回自信和上學的熱忱
,我非常感謝並肯定目前學校園長與老師的教學理念和熱情,希望大家不要針對聲明內容
批評我們學校,謝謝。
=============聲明如下==============
幼童體內驗出有害物質殘留的事件已延燒近一個月,各種不確定訊息及不負責任的言論甚
囂塵上,除了家長人心惶惶,其中許多的臆測對幼兒園及教師們的打擊甚大。
每每有社會事件發生
如果政府習於推諉
如果社會不能理性看待個案事件
如果輿論總是誇示
如果群眾習於看熱鬧
那麼
家長如何安心生養下一代?
幼教夥伴又要如何持續擁有熱誠與活力?
「投藥」是醫療行為,應該由家長親力為之,本來就不屬於教保服務的範圍。
若真要給藥,應該是家長親自帶藥來幼兒園,自己讓孩子服用。
但雙薪家庭居多的現今社會,「生病不上學」或防制傳染病的不預期「停課」,已影響各
家庭的生活運作,照顧人力也常捉襟見肘。
為減輕各家庭的負擔,我們允許需要服藥的幼兒帶藥來園,由老師協助用藥,為的是讓孩
子早日恢復健康,快樂的來上學。
但是「讓孩子帶藥來園」這件事,首先就違反了「藥品應放在孩子無法觸及之處」的規範
。
再者,讓無法負擔醫療責任的老師執行餵藥,是陷老師於險境。
在家,是一個大人照護一個孩子服藥。
在園,是一個老師為多個孩子餵藥。
午餐後,是餵藥的高峰期。
需要吃藥的孩子,在老師面前排隊。
一位老師正謹慎的「三讀五對」:
〔三讀〕取出藥袋核對託藥單、取出藥包或藥水時、放回藥袋時;
〔五對〕藥物對、劑量對、時間對、方法對、給對人。
教室內,是一群已吃完飯的、在收拾餐具的、還在吃飯的、看著飯發呆的、發生口角的、
在廁所呼叫老師幫忙擦屁股的、尿尿在地板上的、大便在地板還試圖自己處理然後抹得到
處都是便便的…等等等等。
有時,餵藥的過程,還會發生孩子強力抵抗不開口,或是跑給老師追的事件。
也曾有家長說,孩子在家不好好吃藥,所以特地帶藥來讓老師處理…
以上,都是幼兒園真情實境的部分。
※ 引述《TonyQ (得理饒人)》之銘言:
: 歡迎以下推文反映目前小孩所在的幼兒園/國小,
: 對於餵藥相關事件的影響、配置。
: 包括但不限於:
: 1. 停止餵藥
: 2. 餵藥會拍照提供
: 3. 照舊
: 我是認為大家應該是可以理性討論這件事情的影響,
: 並且來尋找可能的公約數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35.11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87151208.A.CBD.html
後面寫用藥委託辦法,因為比較不相干,就沒節錄
06/19 13:34
我真的盡力完整節錄了,拜託不要再提風向..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