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喜歡這篇,轉來存檔。
[性別] 情感教育做了,接下來發生什麼事?
這幾天,我想很多人都心情沈重。我一直在想,要怎樣才能跟大人們說清楚,光叫小孩要保護自己,就是在傳遞迷思、錯誤究責受害者、忘記教育加害者,更不教絕大多數的旁觀者可以怎麼做,才能不成為共犯或造成二度傷害。
是吧。總是跟孩子們說要「保護自己,尊重別人」,所以我們有好好地教孩子該怎樣對待那些「沒有保護好自己」的人嗎?或者,大人們示範了怎樣的對待方式?
(更不用說「保護自己」根本不應該用來做為情感教育的最高指導原則)。
----
因為我們的校園,實在太害怕性侵害事件或者性平案件了,所以絕大多數的時候,我只能講性侵害相關議題,所以我試著蜿蜒置入。一方面,對家長、大人時,我會試圖用實際的統計數據去討論「對潛在受害者講保護自己尊重別人的無效」,對孩子,我則切到情感教育去:小學生,我跟他們說,「愛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你的身體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要用身體探索這個世界,所以不是要保護自己,是任何人都只能以你同意的方法對待你的身體。國中以上,我跟學生說,要在「關係」裡思考,這個關係不是只有兩人之間,而是在整個社會之下,你當然重視兩人之間的情感,但還要知道法律的保障與限制、社會框架、生理心理需求、還有身邊大人態度的影響等等(當然不是用這麼硬的話講XD)。
有時候老師立刻聽懂我的意思了,會在演講結束的結語時跟小孩再強調一次主體的重要性。但很多時候,當老師把麥克風接去,說的仍然是:「小朋友,所以保護自己還是最重要的事,不管怎樣,都不能讓別人碰觸自己的隱私處。」
是啊,這種狀況真的超挫折。不過我總樂(阿)觀(Q)地想,沒關係,只要有這種不太一樣的說法出現,就是埋一點等待發芽的種子下去。
但有時候,會在現場眼淚就快流出來。
例如說,講報復式色情。在網路上散佈對方私密照片(有時甚至不是裸照)以達到恐嚇、威脅、報復、甚至純粹只是好玩的目的。
我幾乎沒有碰到完全不對受害者說「怎麼那麼傻」的老師,現在一邊寫,一邊很認真地在腦海搜尋,沒有,真的沒有,即使會跟孩子說「不是你的錯」,也很難不脫口而出,或者在跟我討論的時候,說出這句話。
演講內容是這樣的,我真的很努力在突破「不要拍就沒事了」:我用影片和國內外的例子去說明會有分手報復、經濟勒索、安全恐嚇、集體霸凌等各種狀況,超越國界時空,有時甚至是跨國犯罪,法律保障程度很低,加害者就是要藉由輿論造成傷害,所以旁觀者的看法在此類案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等等。
然後我會討論,受害者怎麼辦。「不管怎樣痛苦,都要一再對自己說不是我的錯。」我講得很赤裸,大部分的人都會責備你、嘲笑你、冷眼旁觀、覺得你傻,就算幫助你也常常都在一邊罵你。要堅強地活下去,要記得不是你的錯,但這壓力真的會逼死人,所以要說出來,甚至幫你的人可能也會跟你一樣無助。
至於旁觀者,我說,除了一般都會講的不看不傳不分享,還有,不評斷,每一句無心的話都是一把刀。然後「你怎麼那麼笨」、「不拍不就得了」是大地雷,請不要講,當事人絕對比任何人還要自責,不要再補刀。
如果你就是那個手上有裸照,可以用來報復的人呢?我說,我想,你一定對這段感情很不甘心吧,覺得付出了很多,卻被對方放在地上踐踏。你一定很想報復,想一想,對你來說,什麼是報復?報復之後你會需要付出什麼代價嗎?冷靜下來想:對方過得糟,並不會讓你過得好,你還是有未來的人生要過,而且那個人生跟對方已經無關。分手以後,要「贏」:贏不是建立在搞死對方,而是讓自己過得好。就算回頭去看,覺得自己談了一段很爛的感情,也要讓自己學會一些什麼、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然後,在那當下常常都無法考慮,甚至只想要玉石俱焚了,代價,代價是什麼?我覺得其他人根本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畢竟我也有過這樣瀕臨崩潰的經驗。一個已經只想傷害自己和別人的人,其他人常常只能避之惟恐不及。
但這個人不是一直都是這樣的。
我覺得要去看到這個做錯事的人覺得自己受到怎樣的傷害,看到他的「覺得」在採取散佈裸照這個行動中扮演的角色。很多人會說「啊這種就是偏執的人才會做到這樣啦」。是啊,我們自己就不會在其他事情上鑽牛角尖嗎?只要說「這個人是恐怖情人其他人閃遠一點不要跟他談戀愛」就好了嗎?但我們現在的處理不就是這樣嗎?責備都是受害者瞎了眼腦袋眼睛被屎糊到比面對一個狂暴的人要容易很多不是嗎?
----
這是一套教案,在好幾個學校講過了。我講完開始收拾準備離開時,還是不時聽到老師們「不要拍是最重要的」的提醒(我總是內心吶喊:老師!你台下學生可能很多就已經是直播主了你知道嗎?他們比大人更熟悉網路使用你知道嗎?)
還有。類似這樣。
「今天老師講的真的很重要,我們也碰到好多這樣的狀況了,傻呼呼的給人家拍,真的碰到事情了就來哭怎麼辦。哭,這時候哭有什麼用?你問我怎麼辦我能替你怎麼辦嗎?」
碰到這種我真的都要心碎了。親愛的大人,這樣是直接毀掉我拼命想跟孩子說的「不是你的錯」,是對孩子示範了「求助有多恐怖、會遭到怎樣的對待」。
我常常想大人到底為什麼這麼害怕呢?是在怕鬧出人命嗎(吧!)?(懷孕以及互砍兩種意義上都是)
這真的只是戒嚴的延續。我們是多麼習慣被恐嚇(不是嗎?一路被各種恐嚇長大的我們),所以我們也還沒有學會如何能夠不要「只想到負面」,只想到「我承受不了失去一個小孩。」
但失去,有各種層次的意義,不是只有失去生命這種而已。
----
照片:某一場主題是「馬子們!」的演講。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