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子專欄 #隅世界】這段時間大大小小的媒體相繼離場,這是預料得到的結果,但並不是結局。不是說真相的傳播不重要,而是在有限的空間需要更重視文化的延續。
⠀⠀⠀⠀⠀⠀⠀⠀⠀
最近有媒體翻出中共的大數據,資料顯示港人極度抗拒普通話滲透。曾幾何時,比如零八奧運的時候,港人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感提高,但是否真的認為香港人等同中國人呢?其實甚至是「愛國人士」亦對香港人身份有根深蒂固的認知。舉例而言,觀察簡體字與正體中文的使用就可以發現港人甚少全文盡用簡化字。就算是馬來西亞華人也有部分使用正體中文,盡用簡化字之人固然是大陸地區民眾以及其養育之子女。
⠀⠀⠀⠀⠀⠀⠀⠀⠀
文化入侵是兵家必爭之地。遑論中共,英美日韓等地都正強力侵入各地本土文化。保育本土文化之前,必先保育本土語言及方言。
⠀⠀⠀⠀⠀⠀⠀⠀⠀
在台灣,國語與台語為主要語言,但是台語在年輕人群體中是否正在式微呢?再者客語、軍家話、泰雅語、西部及西北台灣南島語等語系均需要保育。在香港,港式廣東話地位無可取代,客家、蛋家、閩南話等方言則極速式微。城市發展同時,政府漠視文化保育,結果就會如香港一般,文化變得單一,產業亦變得單一,最後則不得不依靠鄰國「救濟」,換來更強力的文化入侵。
⠀⠀⠀⠀⠀⠀⠀⠀⠀
回到文化入侵的話題。文化入侵並不是指一般在電視台看韓劇、聽日本流行曲之類的事,而是改變日常生活的端倪。例子呢?很簡單就是我們常提起的「支語」,也有不少人忽略了的「支持本地製品」。這類入侵都是吞噬了原生的日常,而且弊多於利。
⠀⠀⠀⠀⠀⠀⠀⠀⠀
先說「支語」的問題,華文的好在於語文蘊含的意義,而某華文國的用語卻與此道背馳。修讀中華文學必先閱遍各朝、各代,各國的古詩文,又要理解各時代的書法與語言的不同,才能理解與解釋不同詩詞歌賦的含義。
⠀⠀⠀⠀⠀⠀⠀⠀⠀
再說支持本地製品,此處更想重點提出的是支持地域農產品、加工製品等。如果閣下有留意日本教育法的話,您或者會知道日本學校提倡校內設立食品工場(即廚房)並使用在地食材製作營養膳食。支持在地食材不但能夠令地域小農能夠讓持續發展,增加中小型商家的競爭力以避免企業獨大壟斷巿場,另外更能夠減輕運輸成本,不但環保而且能以較低價獲取更新鮮的食材。在工藝方面,相信近年各地都開始看見文化及工藝產業的重要,支持本地創作同時亦是支持自身軟實力的發展,以至在世界層面能與其他文化交流、抗衡其他地區的文化入侵。
⠀⠀⠀⠀⠀⠀⠀⠀⠀
在某些話題上,社交媒體的聲量並不會因為獨立發聲的媒體結束就減弱。社交媒體甚至社會都是獨立而連結着的群體,在網下的交流並不比網上的少。保持理性、批判思考、樂於討論,不要為自己設限,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媒體。
⠀⠀⠀⠀⠀⠀⠀⠀⠀
#林暮雪 Medium同步更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Marc 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陸劇#电视剧#陸劇#電視劇#陆剧#追劇#玉樓春#暗格裡的秘密#長安如故#時光與你別來無恙#循環初戀#时光与你别来无恙#长安如故#暗格里的秘密#玉楼春#循环初恋#与君歌#與君歌#周生如故 《玉樓春》 這部劇是由白鹿 王一哲 金晨領銜主演的,故事上一部爽劇風格的宅鬥劇。講述了戲班出身,為人八面玲瓏...
不得不愛陸劇結局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女人的未來一定要是媽媽嗎?」這是最近火紅戲劇的招牌語句。我不習慣用影像吸收資訊,但最近剛好看了一本相呼應的書《不當媽會怎樣?》
當媽媽懷孕時,坊間有各種書好比 我著作的《孕動孕瘦》提供飲食、甚至運動參考,產後更有數不盡的育兒百科,你的女性親友也樂於指引你如何適應新手媽媽的情境。那非媽媽族群呢?我們通常無法靠媽媽來傳承如何當一個「非媽」,市面上也甚少相關書籍描述無後女人的生活。
而這本書剛好滿足了這些需求,作者身為一位資深非媽,訪問數百名無後女性,記錄他們為何選擇,或是不得不才成為「非媽」,以及她們怎麼看待自己無後人生的事業、居住地、健康財產,甚至涵蓋到無後的人如何善終。書中清楚呈現非媽生活絕非大家想的悲慘孤苦,一樣可以多元豐富,為社會貢獻心力。作者也沒有教條式地告訴你非媽媽一定要怎樣,也沒有大內宣,推崇不當媽媽一定比較幸福。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其中一章節,剖析了非媽和媽媽之間友誼為何友誼難以維持。
新生兒的出現需要無止盡的關注、照料才能茁壯,媽媽族群的時間被切很破碎,各種聚會場所又未必適合帶著孩子出席,或甚至到最後一刻因為孩子出狀況,而被迫缺席。非媽族群不免感慨朋友花了兩個小時大聊媽媽經,最後還要補一句「嗯,你沒有當媽媽可能無法理解」。
這種感覺就像媽媽們一起去了不同國度,非媽媽留在原地,只能看著她們越走越遠。於是大人間的友情就像夏天的雪人漸漸融化,等妳想起,已消失殆盡。
這段看完,我深感愧疚。因為我的朋友們與我相約時,並不會只顧自己媽媽身份,談論目前關切的育兒大小事。甚至會直接說「我們不要一直講孩子的事情,烏應該沒興趣」,更主動詢問我最近忙什麼、看診累不累、又換什麼運動玩。反倒是這幾年忙碌的我常常臨時藉故爽約,不然就是自己預設立場,認定媽媽都很忙,應該沒空理我,一拖就是一、兩年不見面,甚至大言不慚的說,有事情臉書聯絡就好。
作者對此提到,友情的維持本該是面對面的互動,通訊軟體只是錦上添花,怎麼能輕易取代?讀到此處,我馬上拍照傳給我已成為媽媽的朋友,想要為我這幾年的疏遠道歉,正當我還來不及打字,溫柔成熟的她就迅速地傳了一句,「對啊,約一下!人不管當不當媽媽,都要有知心朋友。」
相反的,這也讓我想到,在我門診有許多大學剛畢業、相較同齡較早當媽媽的女生。他們也曾和我訴苦當了媽媽後好像和朋友都疏遠了。一方面沒時間主動聯絡,二方面朋友也會質疑她的人生選擇,「蛤,這麼早生真的好嗎?」一句無心的話,就讓她心情起伏不定,覺得被朋友懷疑。當她遇到新手媽媽困擾時,只能問我、問長輩,卻沒有親近的朋友可以討論,倍感孤單徬徨。
維持友誼的關鍵除了為對方保留時間,互相支持陪伴外,還要多注意有些朋友的人生歷程和身份與多數人不同,生活壓力變得更大,更需要被關心被同理。書中也一併提到一個有趣的研究,因為像朋友吐露心事能釋放壓力,促進催產素作用讓我們心情愉悅,因此女性的朋友越多,年老後的病痛就越少。
作者在書的尾聲直言,這個社會到現在都有鼓勵女性生育的文化,最具代表的指標就是各式聚會大家總愛用「你有小孩嗎?」破冰,只要當她回答「我沒有小孩 , ..... 」現場氣氛總是一陣尷尬,甚至有人開始質疑她的人生選擇。她只好總是用否定自己的方式打圓場,好比「我沒有小孩,但我真的很喜歡小孩」、「我已經很努力了,但還是生不出來」,但話剛出口就感到不舒服,雖然內容都屬實,但到底為何用如此負面的修辭呢?
直到她遇到一個律師,告訴她「有人問妳未必要認真回答。」也或許你可以轉移話題「我沒有小孩。你覺得今晚聚會氣氛如何?」或發揮幽默「我沒有小孩,我今晚要來找人生」。當然妳也可以拿回主導權地說「我沒有小孩,你有想過你沒有小孩人生會怎樣不同嗎?」或是更直白的說,「什麼樣的原因,讓妳想問這個原因?」,她才釋然。作者最後更完整附上了媽媽與非媽族群以及非媽之間的對話技巧,提醒大家避開很「雷」的問話。更重要的是,破冰真的未必需要靠一句「你有孩子嗎?」這問題和問月薪一樣隱私,不是嗎?
看到這段我真的會心一笑,因為這幾年我也是採取先發制人的策略。每當不熟的人頻頻催生時,好比「現在不生會後悔,你小孩一定很優秀,自己是婦產科醫師怎麼不生?」我就會笑笑地說:「那你為什麼要生,生了會後悔嗎?」另外,我也深刻檢討,過去當我遇到和我一樣的「非媽」族群的措辭常常也不太恰當,即使我在診間遇過無數不孕的女性,深知她們的辛苦。但在日常遇到和我一樣無後女子,我卻常預設立場對方和我同一陣線,一樣是「選擇」成為非媽,一頭熱地分享無子的獨立自由,忽略了對方或許陷入不孕陰霾,非自願地成為非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也注意到隨著「未來媽媽」落幕,竟有人像發現新大陸似地,在網路上留言,建議不熟的不孕女性效仿劇中人物收養小孩,甚至起手式還是「反正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小孩沒人愛.....」。其實,受困於不孕的人怎麼可能不明白有此選項呢?但在不清楚對方對生育的想法以及所經歷的壓力下,給予這樣的建議,我認為太殘酷。戲劇的本意應該是想療癒這類族群,藉由劇中人物溫柔提醒她們,妳仍有其他選擇。但那終究是劇,雖說戲如人生,但真實人生每個人的感受經驗皆不同 ,又怎能直接套用呢?我想這也是我私心喜歡真實田野調查書籍的主因,結局或許不盡美好,但往往能更深入多角度,也更真切!
#我不當媽也不穿高跟鞋了
不得不愛陸劇結局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金馬57影展綜合短評與回顧】
世界上其他影迷恐怕很難想像,在台灣這塊小小的島國上,竟然還能夠如此蓬勃地舉行著實體影展,而且還不只一場。從春季取消的「金馬奇幻影展」,隨著疫情逐漸受到控制、人們也逐漸習慣於審慎樂觀的防疫生活,從暑期的「金馬經典影展」、「台北電影節」陸續開出票房佳績,直到秋季的女性影展、酷兒影展、高雄電影節、桃園電影節等,接續綻放。
而作為一年一度的壓軸大場,第57屆金馬國際影展共選映176部電影、453個場次,並在預售開賣後不久便突破了六萬多張票售出的佳績。與此同時,《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孤味》、《親愛的房客》、《無聲》等國片,也如接力賽般,一一締造過往幾年難以想像的票房佳績。除了影迷們「報復性消費」、「抱復性看片」的心理因素之外,也更加印證了影院電影經驗的不可取代性。
本屆金馬影展以開幕片《#同學麥娜絲》拉開序幕。老實說,身為黃信堯導演前作《大佛普拉斯》的粉絲,這部探討四名中年男子的渾沌與失落,並沒有打中我的心。即便畫面變得咖樂佛、演員也都是一時之選,但故事的核心主軸並不清晰。焦點在四名角色之間輪轉,偶有亮點但缺乏收束力道,以致於整體達成的效應並沒有大於各部的加總,不免可惜。
類似題材的丹麥奧斯卡代表《#醉好的時光》則可以作為一個優異的對照。同樣聚焦四名中年發福、人生走入胡同的臭異男,《醉》以輕鬆詼諧的筆觸帶出了北歐國家日益嚴重的酗酒問題,但卻又不帶批判地直視了酒精「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真實。麥滋米可森最後一段豁出去、「我們都曾年輕」的瘋狂舞蹈,為角色們帶來心靈的救贖,也示範了一個好結局的重要性。
說到狂舞,本屆閉幕片由兩部港片擔綱——《狂舞派3》與《手捲煙》。《#狂舞派3》為《狂舞派》的續集,並以續集電影罕見的聰明、具備充分自我意識的後設方式,為整個《狂舞派》宇宙拉高視野和高度。除了將消失的《狂舞派2》完美鑲嵌在電影之中,也積極面對明星光環、藝術創作的獨立與商業性、都市再造與社區文化意識等議題,甚至直接指控「地產霸權」對在地居民的生存權和自我認同的侵蝕,帶出背後更龐大的,對香港這塊土地的一個深深期許和警鐘。然而,或許是野心太大或是剪輯倉促,敘事上確實略嫌雜亂(竟還穿插了一段類似嘻哈文化緣起概論的紀實影像),最後的反高潮也不免令人有些不勝唏噓。
另外一部閉幕片《#手捲煙》則是演員導演陳健朗的首部長片作品,帶著傳統香港幫派電影的氣息,整體執行相當沉著穩當,選用不同族裔的演員代表「新香港」也頗有新意。與 2018 拍攝完的《狂舞派3》相比,這部在今年疫情期間拍攝完成的作品,更展現了香港現今日益嚴峻的社會景象。儘管故事仍是走商業類型路線,但在追逐戲和動作場景都有非常好的掌握(一場一鏡到底的打鬥戲,簡直媲美《捍衛任務》等級),林家棟氣場凌厲的演出也極具說服力。
今年金馬最讓我驚豔的作品,同樣也是一名新導演之作。馬來西亞導演張吉安以兒時回憶,雜揉著馬泰邊界的鄉野奇譚和神怪信仰,交出了一部介於恐怖片和愛情片之間的《#南巫》。它排除了俗爛恐怖電影中常見的突嚇畫面,或刻意懾人的音效,完全以鄉間的死寂和空曠,和自然光的閃熠和侷限性,搭載著傳統皮影戲和宗教儀式所使用的樂器作為配樂(配樂也是導演本人所作,才子來著),讓人完全深陷其中的詭譎氣氛,看得非常過癮。張吉安在蔡明亮和阿布查邦的夾擊下硬是竄出一股生猛強勁的影像生命力,攝影、聲音、場景、演員、劇本面面俱到,甚至還隱約帶出了當地多元族群和信仰的矛盾隱喻,是一鳴驚人的優秀之作,也是華語電影圈一個響亮的獨特新聲。
另一部私心非常愛的作品,則是由旅美中國導演趙婷所拍攝的《#游牧人生》。趙婷承襲了她先前拍《重生騎士》的素人調度功力,讓奧斯卡影后法蘭西斯麥朵曼完全融入美國中西部一群逐工作而居的新游牧民族,講述著一個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破碎美國底層群像。趙婷以不可思議溫柔視角和人文關懷,去貼近這群不得不放下一切、堵上一切而驅車上路的人們。一部同時關於孤獨和連結的電影,溫暖不帶批判地看著生命中來去的過客,那些肩負著人生的包袱同時逐漸放手釋懷的孤魂,以及那些尋找歸屬和歸宿的人。日出日落、生生不息。好喜歡大量的自然光、天地蜉蝣般的遠景、仰望千古的星空與恐龍。《游牧人生》是今年我最愛的電影之一,趙婷也證明了她既不是溫溫德斯,也不是泰倫斯·馬利克,她就是趙婷。
其他幾部也還算喜歡的作品也約略帶過:《#小狼居家守則》像《歡迎光臨奇幻城堡》,談美墨邊界新移民與兒童的生存悲歌。兩位年輕演員的表演自然且靈性十足,但最後的結尾顯得有些太便宜行事。《#靜寂的鼓手》絕對是明年奧斯卡最佳音效獎的一大競逐者,透過音效設計讓觀眾模擬聽覺障礙者以及電子耳蝸使用者的世界;Riz Ahmed 交出從影以來最佳演出,整部片也很成熟地處理一段感情如何被創傷經驗給影響,Mathieu Almaric 煮的早餐也讓人食指大動。《#親愛的同志》彷彿用帕威·帕利科斯基的攝影美學,帶著一種肯洛區的精神,講述著蘇聯政府迫害人民的故事。這類作品看多了,但這部片的巧思是透過共產黨一名高層女主管作為主視角,同時又有許多諷刺與幽默注入其中,讓人看得津津有味。倒是結尾從民族情懷談回私人親情,顯得有些做小了。
即便兩者的切入角度和想傳遞的意念不盡相同,但《#默愛》接在去年的《燃燒女子的畫像》後問世,先天上就有些吃虧。然而相比《燃燒》,《默愛》仍有其可看之處,像是更樸實無華的日常描述,以及更充滿曖昧模糊地帶的情慾流動。凱特溫斯蕾的一記回眸眼神就能打動人心,可惜瑟夏的發揮空間就比較少,但整體而言還是賞心悅目、從容不流俗。《#Gunda》是一部奇妙的黑白紀錄片,沒對白沒配樂,拍的是農場上的豬、雞、牛。有的時候像在看蔡明亮電影,會自己腦補許多情境進去,就算沒有情節,黑白攝影也是極美。
而影展當然少不了補看一些經典老片,能在泰坦廳看《#恨》和《#蠻牛》(aka 馬丁的費里尼式渣男物語),真是一大享受,那個攝影美學真是橫空出世而歷久不衰。《#驚魂記》雖然以現今來看,一些解離人格疾患的病理和最後的 man-splaining 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但考量到創作年代,那真的是無可挑剃的完美經典。而侯孝賢的《#童年往事》、《#戀戀風塵》,甚至是枝裕和的《#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與楊德昌》,也都讓人一頭栽進了上個世紀的台灣風景。充滿生命力的小人物故事,以及跨越時間的成長甘苦,都澆灌著這塊土地以及在此成長的新一代影迷。
本次金馬大概看了二十部左右,蠻慶幸大致而言都沒有踩到什麼雷。老實說,除了信義遠百電梯的撲朔迷離之外,我還挺喜歡在信義區跑影展的。然而,也因為看了很多晚上九點多的場(苦命上班族),因此回到家通常都是匆匆洗洗睡,沒有太多時間分享心得與影評。受限於排場衝突與時間有限,今年還有些沒看到的口碑佳作,像是新加坡的《#男兒王》、菲律賓的《#校園塗鴉派》,以及紀錄片《#迷航》、《#佔領立法會》等等,希望之後都能再陸續補上。
今年各位有看到什麼喜歡的、或是大雷的,都歡迎在下面分享一下喔!
-
#金馬影展 #金馬57
#GoldenHorseFilmFestival
不得不愛陸劇結局 在 Marc TV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陸劇#电视剧#陸劇#電視劇#陆剧#追劇#玉樓春#暗格裡的秘密#長安如故#時光與你別來無恙#循環初戀#时光与你别来无恙#长安如故#暗格里的秘密#玉楼春#循环初恋#与君歌#與君歌#周生如故
《玉樓春》
這部劇是由白鹿 王一哲 金晨領銜主演的,故事上一部爽劇風格的宅鬥劇。講述了戲班出身,為人八面玲瓏的林少春(白鹿 飾)因機緣巧合嫁給了當朝首輔之子孫玉樓(王一哲 飾),起初因出身卑微而在孫家備受排擠,然而聰明內斂的林少春卻憑藉敏鋭的頭腦和沉穩的處事風格,不僅幫助婚後不睦的兄嫂重歸於好,更是讓四分五裂,各懷鬼胎的孫家上下團結起來,最終收穫圓滿人生的故事。
《暗格里的秘密》
這部劇是由陳哲遠 徐夢潔領銜主演的,講述了一段暖心又治癒的青蔥校園情,成績優越卻有點不覊的校園男神周斯越(陳哲遠 飾)與性格倔強的轉學生丁羡(徐夢潔 飾)陰差陽錯成為了同桌。因初到這個新的城市,丁羡還一時無法融入新的學習生活,而每當丁羡遇到挫折,周斯越都是第一個出來維護,這讓丁羡倍感溫暖,在緊張又快樂的高中生涯,兩人彼此陪伴,相互成長,懵懂的愛情也悄悄萌芽。
《周生如故》
這部劇是由任嘉倫 白鹿領銜主演的,改編自墨寶非寶的《一生一世美人骨》,因原著男女主有前世今生兩世情緣,《周生如故》講述的是兩人的前世糾葛,小南辰王周生辰(任嘉倫 飾)年少成名,戰功顯赫,立誓終生不娶一生效忠國家。名門崔氏之獨女崔時宜(白鹿 飾)在出生時便被指腹為婚成為了未來的太子妃,因崔家與南辰王府是世交,於是崔時宜便被送去王府拜周生辰為師,在相處的過程中崔時宜深深愛上了周生辰,奈何命運捉弄,周生辰最終戰死沙場,傷心欲絶的崔時宜從城樓跳下殉情,雖然在前世兩人BE了,但是在9月上線的現代篇《一生一世》中兩人將再續前緣,是Happy Ending,所以大家就不用擔心會意難平了。
《時光與你別來無恙》
這部劇是由陳宥維 徐藝洋領銜主演的,故事上是一部高甜姐弟戀。講述了被全校女生趨之若鶩的學霸校草姜顛(陳宥維 飾)一次偶然邂逅了因意外而不得不放棄舞蹈夢想的書吧老闆程逢(徐藝洋 飾),姜顛雖表面上是備受追捧的校草,但是卻背負著家庭的壓力,而程逢因受過創傷而喜歡將自己包裝成一個難以靠近的刺蝟。原本毫無交集的兩人卻格外投緣,程逢起初因年齡差異對姜顛的追求有些抗拒,最後卻發現自己早已對這個弟弟動了真心。該劇定檔於7月26日首播。
《循環初戀》
這部劇是由施柏宇 陳昊宇領銜主演的,故事上跨越了兩個不同的平行時空,講述了葉佑寧(施柏宇 飾)和夏文希(陳昊宇 飾)本是一對從校服到婚紗的戀人,卻因一次意外導致夏文希重傷,傷心欲絶的葉佑寧因一次偶然通過一台神秘的時光機穿越回到了高中時代,並與夏文希再次相遇,然而此時的兩人還是一對不折不扣的歡喜冤家,那麼這段重新開啟的初戀能否改寫兩人未來的結局呢?該劇定檔於7月29日首播。
不得不愛陸劇結局 在 #陸劇#心得可惜不是你不專業結局分析 - 戲劇綜藝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好像蠻多人不太懂結局我覺得這樣的結局不好不壞吧雖然不太喜歡但編劇留給觀眾 ... 莫名很愛這部劇心得很多哈哈哈,這篇心得有雷哦在此提醒一下- 陸劇, ... ... <看更多>
不得不愛陸劇結局 在 周生如故大結局-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周生如故大結局at Facebook. ... 汪雅琴華人陸劇影視群 ... 整部劇裡,我最喜歡的是第16集,兩個人告別的幾場戲,捨不得卻不得不捨,愛不得卻不能不愛。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