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性運動(Corrective exercise)】
上篇『肌肉失衡』的文章,談及了「什麼是肌肉失衡、造成的原因、以及可能帶來的影響』,這篇會討論常用來處理肌肉失衡的方式:矯正性訓練(Corrective exercise)。
在進入主題前,整理上篇肌肉失衡的重點:
・許多慢性疼痛、沒有辦法根治的緊繃或痠、無法進步是源自於肌肉失衡
・肌肉失衡指的是:兩邊對側肌肉(相互拮抗的)在肌力、長度、穩定性等上有差異
・肌肉失衡造成的原因包括:長時間的姿勢、重複性的動作、運動專項、習慣等
・肌肉失衡的影響:產生的力量減少、改變出力的方式(變得較沒有效率)、使部分肌肉過度使用而引起症狀、讓身體處在更容易受傷的狀態
文章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77285067135152&id=106269640903363
如果確定肌肉失衡影響到功能或產生不適了,可以嘗試矯正性訓練。
什麼是矯正性訓練?
各個學派、品牌可能都有提倡自己一套系統來解決肌肉失衡,對我來說只要能改善肌肉失衡的方式,我都認為是矯正性訓練,例如把縮短、緊繃的肌肉利用伸展、滾筒放鬆、震動、徒手放鬆;把被抑制、拉長的肌肉透過動作控制訓練、單關節訓練等,上述的處理或方法我都認為是矯正性訓練的一環。
以美國國家運動醫學學院(NASM)的概念,處理有四大原則跟步驟,分別是:
*Inhibition (抑制)
*Elongation(拉長)
*Activation(活化)
*Integration(整合)
1. 抑制(Inhibition):將緊縮、持續用力的肌肉先放鬆、抑制掉
長期失衡下,較短縮的肌肉是很容易被拿來使用的,而導致其他該出力的肌肉不容易被喚醒,所以首要步驟是先把緊縮的肌肉「關機」(叫它不要太嗨)
透過任何能抑制肌肉的方式,例如滾筒、震動槍、激痛點按壓等,來降低肌肉的活性,以圓肩為範例,就是要按壓胸大肌、胸小肌及上斜方肌。
2. 拉長(Elongation):將剛抑制好的肌肉,拉回應該要的長度
建議先完成抑制再做拉長,因為如果試圖直接拉長很嗨、張力很高的肌肉,大腦會反射性地對抗讓肌肉更收縮,所以要趁剛被抑制,慢慢將肌肉拉長
透過的方式主要是伸展(stretching)或PNF伸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等,以圓肩為範例,可以透過牆角伸展胸肌、用耳朵貼肩膀的方式伸展上斜方肌
3. 活化(Activation):將平時被抑制的肌肉叫醒
就很像拔河一樣,對手太強、太緊繃所以被牽著鼻子走,所以要趁對手變弱、沒那麼緊繃時,趕快把繩子拉回來一些,但是這些長時間沒出力或被抑制的肌肉,已經變得很虛弱,所以起初要訓練它們需設定在低強度、較緩慢的動作,不然高強度或較快速的情況下,鄰近的肌肉就會來幫忙,反而沒練到已經很虛弱的肌肉。
以圓肩為範例,可以用彈力帶做低拉(low row)或不用重量的情況下訓練中斜方肌、下斜方肌等
4. 整合(Integration):讓剛被平衡的肌肉,適應日常動作或運動專項上
剛平衡好的肌肉,很快就會忘記為什麼要平衡,或隨著原本的生活習慣或課表,馬上又會回到失衡的狀態,因此要趕快讓剛平衡的肌肉,結合到一些功能性或平時會做的動作
以圓肩為範例,可能是長時間只練胸或久坐造成,因此要讓肌肉先固定在平衡的位置,同時執行推、拉等動作,例如維持肩胛骨後縮、下沈、不聳肩的情況下,做臥推、划船等動作
大致的原則是這樣,但實際矯正性訓練的課表怎麼設計、操作、怎麼確保肌肉真的被抑制、有活化到應該出力的肌肉等,非常吃專業人員的經驗跟學識背景,若有需求還是建議專精動作控制的專業人員,例如物理治療師等。
上述的原則是引用NASM-CES證照的指定參考書:NASM essentials of corrective exercise,適用於一般民眾、有興趣的人,內容較基礎、沒有探討太深。如果有一定醫學、解剖基礎,對矯正性訓練或肌肉失衡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下列書單,特別是Janda及Sahrmann,兩位都是肌肉失衡最早的提倡者。
延伸閱讀:
1. Corrective exercise solutions by Evan Osar
2.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ovement Impairment syndrome by Shirley Sahrmann
3.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muscle imbalance: The Janda approach by Page, Frank and Lardner.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muscleimbalance #correctiveexercise #elongation. #integration #activation #inhibition #uppercrosssyndrome #physiotherapy #exercisetherapy #therapeuticexercise #physiotherapist #肌肉失衡 #矯正性運動 #整合 #伸長 #活化 #抑制 #上交叉症候群 #物理治療 #運動治療 #物理治療師 #陳曉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HEALTH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過年期間長時間久坐、滑手機、打麻將、塞車是不是感覺肩頸僵硬痠痛呢? 駝背 翼狀肩胛 上交叉症候群 這些症狀還有救? 擁有像劉詩詩一樣的 少女 #美背 #直角肩 不是夢! 今天專家們要來教你在家跟著做就能 #改善肩頸僵硬痠痛 圓肩 虎背熊腰 今日來賓 彰基資深骨科主治醫師 王偉勛 物理治療師 葉懿...
「上交叉 症候群 矯正」的推薦目錄:
上交叉 症候群 矯正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肌肉失衡(Muscle imbalance)】
1. 什麼是肌肉失衡(Muscle Imbalance)?
肌肉不平衡指的是「兩側(前後、左右等)在長度、張力等條件上不一致」,或者,更精確地說,如果兩邊在控制、穩定等動作能力上不同,我也稱為肌肉失衡,本文所指的肌肉失衡是已經產生症狀的即病理性失衡(Pathological imbalance),而非功能性肌肉失衡(Functional imbalance)。
現代人常有「駝背、腰痠背痛、脖子痛等狀況」,也是一種肌肉失衡的表現,如 Janda 學者提出的上交叉症候群(Upper-crossed syndrome),發現許多人有前側胸部肌群太緊,以及後側上背部肌群肌群太鬆的問題。但在這邊指的是「肌肉長度、肌肉張力、控制能力是有差異的」,不見得是「肌肉量、肌力」等造成。
2. 肌肉失衡有什麼影響?
・肌肉能產生的力減少
・肌肉使用不平均,有些會過度使用
・關節處在更容易受傷的位置
以肩頸痠痛為例,會是一種肌肉失衡的結果:
當前胸的肌肉處在長時間縮短的位置(因為駝背),肌肉的張力會較高,做動作時也會較『容易被使用到』;而後背的肌肉處在長時間拉長的位置,肌肉張力會較低,做動作時會『比較難被叫醒、使用』
當肌肉之間的張力不均,有些肌肉就會「更容易被使用」或「不容易被使用」,可以想像成一間公司,有些人特別勤勞,有些人特別偷懶,但一個好的公司營運就需要各司其職,每個人都有所負擔。因此,肌肉失衡可能會導致有些肌肉容易使用過度、有些肌肉則被抑制或萎縮,最終造成疼痛、不適、影響運動表現等。
3. 什麼會造成肌肉失衡?
生活型態、運動專項、個人習慣等,這些都可能造成肌肉失衡。以生活型態為例,現代人大多滑手機、坐辦公室等,如果每天坐辦公室八個小時,鼠蹊部的肌肉會越變越短,而臀部肌群越變越長,長期下來就會造成肌肉失衡,造成長期的腰部緊繃、或是因為臀部肌群能力喪失,造成更多下半身的運動傷害。
肌肉失衡或姿勢不良,需透過運動治療、運動訓練等來改善動作控制能力、並調整肌肉長度,更重要的是,改變生活型態跟習慣。如果每天駝背八個小時,每週伸展5分鐘能改善的有限,所以先從平常的姿勢開始調整,並在運動訓練時盡可能保持在『肌肉平衡、正中位置』下進行。
後續的文章會提到什麼是正中位置(Neutral position)、以及用來改善肌肉失衡的矯正性運動(Corrective exercise)。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muscleimbalance #correctiveexercise #activation #inhibition #uppercrosssyndrome #physiotherapy #exercisetherapy #therapeuticexercise #physiotherapist #肌肉失衡 #矯正性運動 #活化 #抑制 #上交叉症候群 #物理治療 #運動治療 #物理治療師 #陳曉謙
上交叉 症候群 矯正 在 跟著開揚動吃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續前篇【骨盆前傾】- part 1.) 請幫我忽略 顏值沒有別人高 身材也沒別人好的部分😅
初次拍攝講解影片 難免緊張生澀
還請各位包涵~感謝🙇🏻♂️
-
【骨盆前傾】- part 2.
總括來說『骨盆前傾』是現代人的文明病
因為長期不良習慣與肌群失衡所導致!
註.
🔹圖一:身體呈現放鬆站姿
🔹圖二:骨盆前傾的站姿
🔹圖三:修正後的站姿
🔹影片:輔助說明
改善方式有以下三個:
-
⭐️1.【放鬆過度緊繃肌群】⭐️
針對過度緊繃的肌群
如髂腰肌、骨直肌、豎脊飢、下背部等肌群
多進行伸展與放鬆 避免久坐
使用滾筒、按摩球、按摩槍、、、等放鬆器材都是不錯的選擇。
-
⭐️2.【強化貧弱肌群】⭐️
訓練強化疏於使用的肌群
如核心肌群、腹肌、腿後側、臀肌等貧弱的肌群
降低過度失衡的影響。
-
⭐️3.【注意並改善日常姿勢】⭐️
使用如下步驟幫助你完成正確的姿勢:
📍1)下巴水平後收
-記住不是向下收,是水平方向,向後收
✅目的:頸椎回歸中立位置。
📍2)肩膀向上-向後-向下輕放
-重置肩膀與肩胛骨的位置,記住是輕放!
使用「肩胛後收」口令常會出現凹背的不當姿勢!
✅目的:協助胸椎回歸中立位置。
📍3)將胸椎上緣上提(當作上胸比較好懂)
-想像有一條線連接上胸,並往天上提起!
✅目的:胸椎回歸中立位置。
📍4)將空氣吸進腹腔並出力內壓
-此時肚子會明顯鼓起來
內壓的概念像是下腹部將要被揍
呈現出自然緊繃的反射動作
同時可以感覺到膀胱上提!
✅目的:腰椎回歸中立位置。
📍5)屁股夾緊
-除了忍便的概念外
可以想像一張千元大鈔放在屁股縫中
為了不讓錢飛掉而不由自主向內夾緊!
✅目的:薦椎回歸中立位置。
以上步驟完成後
幾乎可以幫助我們的脊椎回歸至正確排列
而且無論在站姿抑或坐姿都可以進行!👌
(步驟1~3基本上在針對上交叉症候群,因為上交叉可能會連帶影響到下交叉症候群,進而導致骨盆前傾,故也一並附上!)
-
🎯我知道大部份的人,卯起來認真做事或工作時
大概也很難有意識去控制自己的姿勢
所以建議每天有意識的時候
可以利用時間這些時間多練習幾次,甚至維持數秒鐘
例如飲水機前裝水、等電梯、等紅燈過馬路、上傳檔案、列印文件、被主管訓話、、、等等。
讓身體習慣這樣的姿勢!
-
🎯運動有沒有辦法矯正?
我會說 有幫助! 但不是治療!
運動教練可以進行矯正訓練
協助強化腹肌、臀肌、腿後側等貧弱的肌群
協助放鬆髂腰肌、下背部等過度緊繃的肌群
長期這樣的訓練下 大多能使情況好轉
曾帶過的學生都知道
前幾堂課我的學習重點都不是教訓練動作
而是幫助學生學習正確的起始預備姿勢和正位練習
先將我們的脊椎排列正確
才能確保動作流暢且安全💪
-
🎯重點應該擺在改善生活中不良習慣
如久坐上班族、常打電腦或手機、追劇、逛網拍、、、、等等
大家可以想想看這些生活中的情形與我們相對應的姿勢
是不是都是將兩隻手往前放、肩膀前引、含胸、駝背、、、 久坐型態造成腹部常忘記出力
也讓大腿前側肌群過為緊繃
讓骨盆前傾逐漸找上我們!
-
🎯造成骨盆前傾的原因大多是生活中的不良習慣
倘若一天訓練1小時
那剩下的23小時依然如故
大家可以想想看...(相信大家都很聰明😄) 也因習慣於這種姿勢 容易讓人覺得舒適自然
畢竟誰會希望站著或是坐著時
還記得腹部要出力HOLD住呢?(多累?
雖然小腹會前凸 但臀部會後翹!
尤其嚮往S曲線的女孩更愛保持這樣的不良姿勢
滿足「表面上的身材很好!」
.
直到他們病況加劇下背痠痛或是其他症狀出現
才發現問題大條!☠️
-
⚠️注意!!! 若已成為病變就應該就醫尋求醫療協助
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復健科醫師、、、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教練的範疇在於運動 尊重不同領域的專業
專業領域分工合作才能完善我們的健康!😃
-
💯希望內容對大家有幫助
歡迎分享給「腰痠背痛」、「下背酸痛」、「脊椎有問題」的朋友和家人們
我是自由教練開揚
致力於傳播正確觀念與知識
更多健身生活
分享在FB粉專/ ig 🔎 canyon_fitlife
/
/
/
#健身 #訓練 #骨盆前傾 #矯正訓練 #下背痠痛 #脊椎壓迫 #間椎盤突出 #壓迫神經 #姿勢不良 #肌群失衡 #健身知識 #自由教練 #一對一 #一對二
上交叉 症候群 矯正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過年期間長時間久坐、滑手機、打麻將、塞車是不是感覺肩頸僵硬痠痛呢?
駝背 翼狀肩胛 上交叉症候群 這些症狀還有救?
擁有像劉詩詩一樣的 少女 #美背 #直角肩 不是夢!
今天專家們要來教你在家跟著做就能 #改善肩頸僵硬痠痛 圓肩 虎背熊腰
今日來賓
彰基資深骨科主治醫師 王偉勛
物理治療師 葉懿昕
中醫師 陳朝龍
瑜珈老師 Miya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二、三、五上午10點,週六、週日晚間7點!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韋汝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tAu4rASRyE/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665kP9zFomdyTNE9sXPKVUSMAIg)
上交叉 症候群 矯正 在 上交叉症候群矯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姿勢矯正要點— 上交叉症候群復健(Udemy線上課. 程). 【課程時間】40分鐘(可重複觀看). 【課程大綱】 上交叉症候群完整解析頸部前側肌群伸展軀幹肌群伸展肌力強化肌內 ... ... <看更多>
上交叉 症候群 矯正 在 上交叉症候群矯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姿勢矯正要點— 上交叉症候群復健(Udemy線上課. 程). 【課程時間】40分鐘(可重複觀看). 【課程大綱】 上交叉症候群完整解析頸部前側肌群伸展軀幹肌群伸展肌力強化肌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