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唔到旅行,留喺香港,都有好多值得發掘嘅好去處!
#留家睇YouTube精選節目
【香港深山景點隱世美食 沙頭角谷埔村最靚海鮮 三椏村客家菜和自製蜂蜜 蒲台島名物紫菜嚐柴火綠豆沙 南丫島香草園沖茶製驅蟲膏 東龍島士多半世紀歷史】
一Click即睇: https://youtu.be/mwVK-WwTzFk
#飲食男女 #YouTube #深山小店 #沙頭角 #三椏村 #蒲台島 #南丫島 #東龍島
============================
《香港經典小食》結集64款經典小食,訴說食物來源典故,披露獨門製作方法。於「你的優惠」預購自取即享85折優惠;另設「食住睇版」,隨書附送5款精選小食。3月25日起,各大書報攤有售!立即預購 👉🏻👉🏻 https://bit.ly/38y3uE3
============================
《飲食男女》正式登陸MeWe,立即Follow: mewe.com/p/eatandtravel
=============================
全新酒鬼專用Facebook Group「#酒鬼男女」,立即加入: bit.ly/339jatS
=============================
為你的住家飯帶來一點不平凡,即上《三餸一湯》: bit.ly/2OWx8va
==============================
【大角嘴性格串燒店 $40即製燶邊叉燒+生燒鰻魚飯】👉🏻👉🏻 https://bit.ly/3bypnDN
【粉嶺家庭式腸粉檔 $7/4條蒸腸粉】👉🏻👉🏻 https://bit.ly/3bRwvLL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YorkPa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鴨洲位於香港的東北部,沙頭角海以東,吉澳以西,是一個有人居住而面積最小的島嶼,全島面積只有0.016平方公里,島的形狀好像一隻半浮在水面的鴨子,因而命名為「鴨洲」!鴨洲擁有香港罕見的褐紅色角礫岩(沉積岩的一種)和獨特的地質環境,被納入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範圍內,島的北部(鴨頭位置)有個海...
「三椏村歷史」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三椏村歷史 在 飲食男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三椏村歷史 在 謝哲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三椏村歷史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三椏村歷史 在 YorkPa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三椏村歷史 在 David 大衛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三椏村歷史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三椏村歷史 在 【奇樂行:烏蛟騰、三椏村秘境遊】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三椏村歷史 在 三椏村 的評價
- 關於三椏村歷史 在 三椏村船期的在哪裡,FACEBOOK - 附近的美食餐廳景點加油站 的評價
三椏村歷史 在 謝哲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此時,漫遊福爾摩莎,正是時候
群丘環繞的苗栗,自成一格的沉靜,似乎,這裡的日昇月落,都比世界緩那麼一點點
一抹逆光的影,將午前的蘆竹湳,裁砌得更沉更靜。
工業區旁的古老社區,在後現代文明傲慢的睥睨下,仍安適地活出,屬於自我的風采。
是溼濘,是沼澤,是深不可測的沙淖,也是不宜人居的爛泥窟,老一輩的大人們用『牽龜落湳』,來講述某種愈陷愈深的生命困境,蘆竹湳的「湳」字,為我們點出此地先人們蓽路藍縷的困難艱辛。
這座擁有三百年歷史的老社區,聽說,是由一段浪漫愛情開啟。人們在這裡相會,許下對未來生活的期許,然後用刻苦辛勤,一磚一瓦地將社區發展起來。
我的苗栗之旅,首先拜訪頭份的蘆竹湳社區。這裡没有肩摩踵接的觀光人潮,這裡没有無關緊要的紀念小物,將時間走慢的生活感,是巷頭弄尾最吸引人的氛圍。返鄉多年的陳木村老師,以自己的方式,將這座在逐漸老去的社區,帶來活潑繽紛的生命力。
阿嬤的嘮叨、叮嚀與祝福,是木村老師唯一的主題。台語童謠、客家俗諺、老廣告直白的標語,新世代俏皮的雙關,每個轉角,總有些驚喜,或驚奇的發現。
向來,我偏好有「生活感」的體驗式旅行,像是一種善意窺探,走入我們不曾經歷的人生。藏身於山林的「大象自然生活農家」,從都會退隱鄉間的大象夫婦,在此地招呼想暫時脫離社會制約的人們。我拜訪的季節,正是乍暖還寒的初春節分,遍野漫山的枯枝落葉下,是等待下一季絢爛的新綠嫩芽。大象先生所提供的手工麵包,是哲青這幾年所吃過,最溫暖的接待。大象太太告訴哲青,從蔬果植物的採集、拓印、料理到享用,旅人們在這裡找回和土地最深情的聯結,也療癒調整了自我失重的日常。靜坐,看窗外的枝椏在風中微微顫動,四溢的咖啡香,彷彿焙入了一抹春光。原來淵明所追求「衣沾不足惜」超然灑脫,應是如此光景。
當然,來到苗栗,就不能忘記三義雙湖村的「茅鄉炭坊」,這幾年在精品市場詢問度極高的森林香氛,到此地才明白,原來產自於這座古道旁的小小社區。百年前,人們從此地終年烈火不斷的工坊出發,挑著精油、樟腦翻山越嶺。從原木的徵集、分類、煉製,不加水,没有多餘的工法程序,一瓶瓶具有濃郁香氛的純露,就在我們眼前誕生。無論是具有時間感的紅檜,守護美好的香茅,或是隱約透露出悠遠神秘的肖楠精油,無論旅人決定帶走哪一款珍藏,都會是這趟旅程最芬芳的回憶。
對我來說,這趟苗栗之行最重要是,走入匠人們的生活,了解千年一瞬的日常,從而去發掘,原來,我們是如此渴望平靜,渴望自然,渴望久別重逢,那個童心未泯的自己。
匠生活 大象自然生活農家 三義茅鄉炭坊
#跟著匠人這樣生活 #揪四人就出發
#療癒的苗栗 #幸福的麵包
三椏村歷史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明周專欄:植物教曉我們的
插畫家朋友快要生孩子,想我替小女嬰改名字。朋友喜歡大自然,善於繪畫植物,我便往這方面尋找靈感。書架高處有一套很久前買下的植物書,分別是《詩經植物圖鑑》、《唐詩植物圖鑑》和《楚辭植物圖鑑》。雖然沒有怎麼看過,但封面已經放得變色。有一段時間我是圖鑑狂,看見圖鑑便忍不住買,儲在書架上以備不時之用。想不到隔了這麼多年,這三本書終於派上用場了。
《詩經》和《楚辭》所載的植物特別豐富,翻了幾下便抄出了一大堆漂亮的名稱,可以用作女孩子的名字。蕨、蘋(田字草)、薇、葵、荷、芹、荇等,都很好聽,但中間的配字則比較傷腦筋。配「青」字、「綠」字很自然,但有點普通。配「初」字也不錯;「雨」字則有意境。配季節的話,似乎「夏」和「秋」較好;「春」有點土氣,「冬」則似乎太蕭瑟。
古詩裏最常配搭植物的字,是「采」字,即是「採摘」。周朝大概還未流行栽種蔬菜,食用的多是水草類,而且要親自去河邊採摘。採水菜也有階級之分,有所謂「后妃采荇,諸侯夫人采蘩,大夫妻采蘋藻」之說。不知道是跟形態、味道,還是稀有度有關。
除此之外,也想過用「青梅」或「紅豆」作名字,背後都有典故,但父母的思想要很放得開。其他如橦、槿、薰、杏、菊都曾在考慮之列。想了大半天,名字夠我寫半打小說。(我是很享受給小說人物改名的。)
網上有改名網頁,說什麼「女《詩經》,男《楚辭》」,我卻覺得沒有道理。兩者中能用作男女名字的數量相若,或以適用於女性稍多,但斷沒有《詩經》陰性、《楚辭》陽性的傾向。也建議過朋友用「一葉」,取「一葉知秋」之意,引用日本明治時期傑出女小說家樋口一葉,喻其才華過人。不過樋口短命,意頭似不太好,且朋友丈夫覺得「一葉」聽來有點孤獨。
說起動植物圖鑑,我家中不止上述三本。台灣貓頭鷹出版的二十幾本一大套我有齊。還有的是前港英時期政府編印的一系列香港自然物種圖冊。我翻得最多,用得最勤的,是一九九零年由市政局出版的《香港樹木彙編》。早年學寫小說,常覺景物描繪過於空泛,對周圍常見的植物缺乏常識。於是便買了這些參考書,時時引用。寫《安卓珍尼》的時候,便提到洋紫荊乃不育的雜交種的特徵,又描寫了春天宮粉羊蹄甲開花的美景。
同時期又開始閱讀香港歷史和掌故,參看了葉靈鳳的《香港的失落》、《香港浮沉錄》和《香島滄桑錄》。想不到在香港的歷史、文化和地理之外,他還寫了本《香港方物志》,介紹本地的花鳥蟲魚,以散文的筆觸書寫尤其可親。這些文章一九五三年於報上連載,一九五六年結集出版單行本。去年重新出了彩圖版,甚為可觀。
香港地方雖小,自然生態卻極具特色,物種也非常豐富。單是蜻蜓品種便超過一百三十,比全英國的品種加起來超過一倍。樹木除了原生品種,還有很多從外地引入的。如果細看香港早期的歷史照片,可見山區大多是光禿禿的泥石,在政府多年的廣泛植樹之後,才變成今天一片翠綠的樣子。在綠化香港方面,英國人是功不可沒的。
不過,官僚對待樹木的態度有待改善。在公共管理的冰冷邏輯下,樹木只有功能性作用:一是淨化空氣、防風護土等實用價值,一是美化環境。前者固然十分重要,但卻把樹木視為工具,合用則生,不合用則亡。後者是美學問題,或者只是普通的品味或常識。相關部門卻只懂從便利和安全作考慮,令原本漂亮地生長的樹木被修剪得醜陋不堪。只要看看公園和馬路旁的樹木,你會發現大都被扭曲成完全不合符本性的形態。枝椏被不斷過度修剪,導致所有樹木都變成了高瘦的Y字,樹幹和樹冠失去了自然的比例。與日本的園藝比較似乎是太高的標準,但香港公共部門的樹藝觸覺真的是慘不忍睹。
尤有甚者就是護樹的意識嚴重不足,動不動就以安全理由把生長多年的老樹砍掉。要知道樹木是生命,不是裝飾品。生命是要受到尊重的。在美加地區,秋天地上佈滿落葉是一種景致,不必立即掃之而後快。要享受開花的美景,就要接受落花的零亂,更不要說爛熟果子的難聞氣味和絮狀種子的四處紛飛。如果連些許的所謂不便也不願意容忍(其實絕對是自然生態的美妙展現),我們不如把真樹統統都換成金屬和塑膠假樹好了。(想想那可怕的林村許願樹!)
種樹不只種在泥土裏,還要種在心中。文學其實也是一種土壤,可以在上面播種、孕育、發芽、生長、開花和結果。《自由如綠》也許就是這樣的一本書。本來是一個頗為刻意的計劃,由香港文學館和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合作,找來二十多位作者,以西九栽植的二十多種植物為對象,創作詩、散文和小說。作者們未必都是植物專家,有些甚至對植物認識不深,但為了寫作都對相關植物作了一番觀察和研究,或者單純的直接感受。由此開啟了連結人和植物的契機。從前輩葉靈鳯的《香港方物志》到今天的《自由如綠》,自然與文學的相應在在說明了,一方文化和水土的根蒂相連。
書本還有姚柱東技藝驚人的工筆插畫,以及石俊言美不勝收的版面設計。植物教曉我們的是生命的美感。
好了,我要繼續想想一個美麗的名字…… 
三椏村歷史 在 YorkPa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鴨洲位於香港的東北部,沙頭角海以東,吉澳以西,是一個有人居住而面積最小的島嶼,全島面積只有0.016平方公里,島的形狀好像一隻半浮在水面的鴨子,因而命名為「鴨洲」!鴨洲擁有香港罕見的褐紅色角礫岩(沉積岩的一種)和獨特的地質環境,被納入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範圍內,島的北部(鴨頭位置)有個海蝕拱,形成了「鴨眼」,是非常受歡迎的地質景點,這也是吸引我們來鴨洲的原因呢!
吉澳與鴨洲相差大約15分鐘的船程,位於大鵬灣以西、沙頭角以東,船灣淡水湖以北,是香港最接近中國大陸的離島,全島面積2.35平方公里,島的形狀有點像相反的英文字母「Z」,彎曲的海岸線可作為天然避風港,漁民視為吉祥的海灣,因而得名「吉澳」! 1950年代,吉澳曾是水陸居民聚居的熱鬧島嶼,人口達四千餘人,多以捕魚、耕種及經營商店維生。後期居民陸續移民歐洲和澳洲等國家,現在只剩下大約不到50人居住!來列吉澳,一定要去參觀「吉澳故事館」了解當地的文化歷史;到訪百年姻緣樹;登上觀景台欣賞印洲塘面貌;最後記得要品嚐吉澳正宗手打墨魚丸和客家菜呢!
前往鴨洲和吉澳的交通和路線:
起點:在馬料水的三號梯台乘搭來往馬料水至吉澳與鴨洲的渡輪,船程大約2小時!
船票:來回票$90 (吉澳往馬料水單程票$50)
注意:
-渡輪服務是逢星期六、星期日和公眾假期行駛
-只收現金
船上有導賞員沿途講解
由2020年12月開始至2021年11月期間,實行「R2G地質公園導賞員街渡公眾導賞計劃」,吉澳/鴨洲街渡航線會有R2G地質公園導賞員在船上沿途講解!
有關馬料水至吉澳鴨洲航線時間表:
由馬料水開往吉澳:上午 09:00
到達吉澳停留一陣:上午 10:30(不去鴨洲只去吉澳的乘客可以在這裡上岸)
由吉澳開往鴨洲:上午 10:45
到達鴨洲:上午 11:00(上岸遊覽鴨洲大約1.5小時)
由鴨洲開往吉澳:下午12:30
由吉澳返回馬料水:下午 15:30
到達馬料水:下午17:00
注意:每一站開出時間必需準時上船, 逾時不侯!
預早購票及查詢:可致電2555 9269 / Whatsapp 5540 0002
回程:從馬料水三號梯台下船,步行大約15分鐘至地鐵東鐵線的大學站!
???遊記分享:
https://yorkyorkpau.blogspot.com/2021/04/1.html
#鴨洲 #吉澳 #香港假日離島好去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香港遊影片:
【香港行山好去處】大欖涌水塘。千島湖清景台|屯門出發。回程黃金海岸看日落|懶人行山。最短最快最輕鬆的路線(步行大約20分鐘已經見到大欖涌水塘)
https://youtu.be/pQi8GubP43g
【香港好去處】錦上路。錦田半日遊|大水管。有機農莊。壁畫村|隱世泰國餐廳推介。彷如置身泰國度假
https://youtu.be/Ga0FSfeCNic
【香港好去處】九龍公園?鳥湖|嘩!好多隻Flamingoes ?呀!!!
https://youtu.be/jbcdwW_2OBw
【香港好去處】荃灣光板田村。彩虹樓梯。壁畫|尋找隱世「港版彩虹眷村」(含清晰的步行路線來回不用1小時)
https://youtu.be/4xIJzXyUIBM
【香港離島好去處】坪洲輕鬆行山路線|手指山。東灣。釣魚翁石。大利島|踏上坪洲最高點|飽覽超過180度的海景
https://youtu.be/GPLOfYxC-xo
【香港郊遊靚景好去處】欣澳>鹿頸村>長索|輕鬆超易行路線|浮木。水上木屋。連島沙洲。日落。晚霞
https://youtu.be/hLLkAvItRtc
【香港行山好去處】良田坳峽谷。下白泥日落|路痴行山新手話你知?係咪真係好易行?|靚景行山路線分享
https://youtu.be/2_4Qx_ImLEY
【香港好去處】烏蛟騰>三椏村|紅葉。竹林。小溪澗。紅樹林。海岸。鄉村|靚景行山路線分享
https://youtu.be/J3CmF5Dl6Kc
青衣公園紅葉?落羽杉|金黃色的葉子?開始變紅了|最輕鬆的欣賞紅葉路線?
https://youtu.be/Eqz73djNm5M
青衣三枝香|海景。山景。日落景。夜景|靚景行山路線分享
https://youtu.be/37hle65XDBA
香港仔漁港體驗|浪遊漁港1773|乘坐舢舨船+參觀住家艇+品嚐正宗傳統艇仔粉
https://youtu.be/PFdUAc9OOHA
漫步圍村:元朗錦田吉慶圍
https://youtu.be/vqQvyezzXB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大家訂閱我嘅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YorkPau
Update 住我嘅影片喇!
更多的分享與交流:
l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york.york.freestyle_traveler/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lifegoesonfreestyletraveler/
Blog: http://yorkyorkpau.blogsp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8hKWGA70FM/hqdefault.jpg)
三椏村歷史 在 David 大衛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位於新界東北面 - 荔枝窩,是一處假日旅遊的好去處,有多處極具特色地方,例如是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荔枝窩村 是歷史最悠久、最具規模及保存得最完好的鄉村之一。
荔枝窩村根據風水學建設,村屋以三縱九橫形式依山勢排列,前低後高,共二百多間,外築圍牆,別具特色。
在村後茂密的風水林中,本地樹木種類繁多,是多種哺乳動物和蝴蝶的重要生境。
除了鄉村之外,荔枝窩有一條沿1.2公里的荔枝窩自然步道漫步,紅樹林,可感受到這裡極高的生態價值。
沿路走到三椏村
位處於印洲塘水域附近,加上獨特嘅地質風貌,風景秀麗,舒適怡人,能夠細賞印洲塘動人美景以及親身感受紅樹林美景。
加入會員支持大衛: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XXWWJQcYNZ641hmejr_3Q/join
加入方式示範 : https://www.instagram.com/p/CFoynJXpnYZ/?igshid=1doq8algqavot
大衛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DaiWaiChannel
大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DavidYoutubeChannel/
參考:
https://www.geopark.gov.hk/tourism/tc04.ht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bizv9TtZzk/hqdefault.jpg)
三椏村歷史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荔枝窩位於新界東北部,是昔日新界東北群村最富庶的鄉村之一。村落臨海而建,背靠攀背頂,因盛產荔枝而得名。荔枝窩歷史悠久,村名始見於1573年的《粵大記》。據1955年的紀錄,該村共有村民445名,全盛時期人口更達千人。荔枝窩背山面水,由於昔日海盜猖獗,故村民於村前興建十多門大炮以作防禦,如今廣場前仍立著兩尊大炮。荔枝窩的客家村落保存完好,當中九橫三直的排列、屋內左廁右廚的設計及其風水佈局等,都深受文化影響。此外,荔枝窩亦提供了重要的生境,共錄得八個品種的真紅樹及全港覆蓋最廣的日本大葉藻床;而銀葉樹林、白花魚藤及空心樹都是極富特色的物種。故此,荔枝窩是一個具傳統、文化、歷史及生態研究價值的地點。如要徒步前往荔枝窩,可由烏蛟騰走經三椏村到達;或取道烏蛟騰郊遊徑再經分水凹下降;也可選擇以鹿頸作起點,走經谷埔及分水凹前往。此外,村落附近亦建有碼頭,假日亦有渡輪服務接載遊人往返荔枝窩及馬料水。
鴨洲位處沙頭角以東,在沙頭角海和吉澳海之間,與細鴨洲、鴨螺春、鴨蛋排及白墩排等小島嶼與相毗鄰。鴨洲島外形扁平,北端較瘦長低矮,有一海蝕拱;南端則較高闊;兩端中間下陷;遠看形似眼洞、頭、頸及身體部位,猶如一隻半浮於海面的鴨子。鴨洲原是一條漁村,全盛時期居民逾千,漁船數十。自六十年代起,村民陸續遷居往海外謀生,現時只剩少數村民仍居於島上。鴨洲的岩石由多種沉積岩組成,包括角礫岩、礫岩及砂岩,是全港兩個擁有角礫岩的地區之一(另一地區為吉澳)。除著名的鴨眼洞外,島上還有其他風化而成的鴨腳、綿羊、和狗頭等奇石。2009年,鴨洲被納入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的印洲塘景區。
印洲塘是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部大鵬灣內的一個內港,以水面靜謐而著名。它由往灣洲、娥眉洲、吉澳等大島,以及三椏灣沿岸一帶所包圍,陸地之間只有陝窄的海峽連接附近海域:東面經直門頭到黃竹角海;南面經紅石門到黃竹角海;西面經青洲瀝到吉澳海;北面經橫門海到大鵬灣。由於大鵬灣本身已經受到新界大陸和大鵬半島的保護,再加上以上島嶼的保護,印洲塘波平如鏡,即使打風時亦不會有很大的風浪,是天然的避風塘。這亦是印洲塘英文叫做Double Haven的原因,意即「雙重避風塘」。香港另一個相似的例子是西貢半島和白沙灣半島之間的白沙灣,Hebe Have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Xj39ASlahI/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CHV9Fn95w1QXlkTSTVOlNFxI8Fzg)
三椏村歷史 在 三椏村 的推薦與評價
行山達人帶你探索山旮旯秘境之: 經「犂三古道」至「西流江」 登「吊燈籠」賞美麗印洲塘(上) 金源. 由烏蛟騰出發,行走「犂三古道」,該古道名稱源自連接兩個古 ... ... <看更多>
三椏村歷史 在 【奇樂行:烏蛟騰、三椏村秘境遊】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今次行程我們將由烏蛟騰起步,經印洲塘郊遊徑和苗三古道前往 三椏村 , ... 強健體魄,更可認識印洲塘一帶的自然生態、地質和人文 歷史 等有趣知識。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