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真的真實】
我媽跟我爸離婚,是在我媽34歲的時候。但此之前,大概我媽31歲時,她就很想去看看人生除了婚姻跟家庭以外的世界。
我媽,顯示者,情緒中心內在權威,人生角色6/2,左角度輪迴交叉之告知。
跟我爸離婚之後,他們倆對彼此的批評,並沒有因為不再見面而消止。因為我跟我妹的監護權歸我爸,所以我久久才會跟我媽見到一面。有很長的幾年時間,但凡跟我媽見面,話題總離不開我爸,但是從我媽口中說出來的形容、那些他們離婚的原因與故事,總沒甚麼好話。
我當時最想弄清楚的問題,其實是為什麼我跟我妹的監護權歸我爸?我好想知道他們是如何協議的。我媽當時給我的說法是:因為我爸非常強勢,堅決如果我媽要跟他離婚,那麼條件就是我媽從此不能再見兩個小孩。
另一面,只要跟我爸提起我媽,我跟我爸就必得大吵一架,所以同樣的疑問在我爸這面,從未聽過他的說法。一直到我爸去世,我找人破壞他的保險櫃,那是一個裡面只有幾封信跟照片的保險櫃,其中一封就是我媽決定離婚,親筆寫給我爸的信。
信裡面提到,我媽覺得自己太年經就進入婚姻,而且她嫁的是一個極為傳統的大家族,這個家族裡的所有媳婦都必須扮演協助丈夫、依從另一半的角色,而我爸也從未允許過我媽跳脫出去做她想做的事。她認為從她結婚、生小孩,一直到公公去世,這十幾年間她一直嘗試扮演好這樣的形象,也一直放棄她想要夢想與自由,她認為夠了,也不想再為了這些原因,無止盡的爭吵不休,所以她決定跟我爸離婚,而小孩託付給我爸,至少在經濟上能得到比較好的照顧,她也才有機會去試試她想要的那些。
其實我看到信裡的說法時,我是蠻氣我媽的,因為她片面的說法,讓我帶著偏見很長的時間不願意了解我爸。
從火葬場回來的路上,我把這封信還給我媽,她看了一眼就收進包包,也沒有再說什麼。
在我學人類圖後,我碰到了許多6/2人生角色的人,「深信不移」是我對他們的印象。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他們不輕易提出想法或決定,但是一旦他們講出來了、決定了,無論旁人再多說什麼,他們都不會更改,甚至不會再聽。
為什麼?因為2爻的身體對於記憶是偏執,如同梁靜茹〈慢冷〉的歌詞裡說的:「感情是偏執的,越愛越是偏執的,不相信我看到的,硬要說裂縫不過是皺褶」。
或許我媽並沒有刻意對我說謊,因為從她的角度,必須這樣偏執的相信著,才能讓她度過離婚的傷痛。
她說的是真實,然而真實的背後,還有。
圖文/路希恩
#人類圖
#人生角色
#偏執
人類圖人生角色線上讀書會
好愛系列3 - 後來的我們
09/12、09/19、09/26、10/03 10:00-12:00
※報名條件:
上過亞洲人類圖學院二階課程以上
或 參加過好愛系列2-表裡不一的秘密讀書會 (二擇一)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6xjRt6neLnu8XMdC8
指定用書:《區分的科學》、《人類圖-愛、關係與性》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8/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3期(僅剩最後"1"位名額)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
丈夫的秘密線上看 在 台視新聞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TTVPodcast S2E18】東奧高爾夫奪銅秘密武器!聊潘政琮和老婆林盈君 ft.毓麟🏌
台灣高球一哥潘政琮,在東奧高爾夫球賽事上演大逆轉摘銅,為我國拚下史上第一座高球奧運獎牌,贏球後他與太太林盈君的深吻畫面也讓很多民眾印象深刻。
本集Podcast,台視當家主播林益如與國際中心資深編譯陳毓麟,將討論潘政琮是如何在本次奧運逆轉奪勝,以及助他奪銅的「秘密武器」,太太林盈君兩人之間的故事。
▲本集焦點:
出乎意料!潘政琮東奧高爾夫逆轉摘銅
「秘密武器」林盈君 她如何幫助丈夫贏球?
潘政琮的成長故事 竟跟前總統李登輝有關?!
體育新世代 讓台灣人好有共鳴
---
益起看世界Podcast🌍
線上收聽👉https://globalinsight.soci.vip/
丈夫的秘密線上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三個建議,送給在疫情期間關係緊繃的你
最近疫情的爆發與擴散,上週各級學校正式停課,而許多夫妻開始新的居家辦公模式。原先預計停課至五月底,這兩天又公告直接停課到6/14,臉書上瞬間哀鴻遍野。
疫情令人擔憂,但伴隨著疫情而來的居家防疫,又帶來另一個關係上的難題。
早我們一年,被疫情席捲的美國,據說2020的離婚率比同期的2019年增長了34%;而鄰近的日本,更是在2020年出現「肺炎離婚」一詞。(「コロナ離婚」,也有看到一些報導翻譯為「病毒離婚」)
我去年看到的商周報導(2020.08.22),曾經寫道:
「婚姻專家兼理財顧問寺門美和子說,疫情離婚的三大原因是,第一相處時間增長、第二則是物理距離變近、第三則是疫情下的新生活,讓許多夫婦察覺彼此價值觀的大不同。」
台灣雖然晚了一年,但在這病毒迅速擴展的日子裡,我們一方面在疫情威脅下步步為營,情緒憂慮、緊繃;一方面又要面對接踵而來的經濟緊縮,同時還有小孩停課期間的學習和照顧問題。
24小時,一家人關在一個小小空間裡,就很容易因為小小的摩擦,突然間星火燎原。
我身邊的一位朋友,今天早上外出幫在家工作的丈夫買早餐,買回家後,先生在早餐袋裡面找不到他愛喝的飲料。一問之下,原來是朋友一直疏忽忘記買。只是一件小事,朋友邊承認疏忽,邊問先生要不要幫他泡個茶?
卻不料,先生為了這件小事,突然之間怒火沸騰,罵她做事心不在焉,然後硬是要自己出門,只為了一杯飲料。
先生的無名火,讓妻子百思不得其解。
這類的故事最近是不是很多?還是你就身在其中呢?
我身邊有很多為了孩子的在家學習,暈頭轉向的狼狽家長,整天吼完孩子,再吼豬隊友。還看到臉書上流傳著幾張梗圖標語,寫著:「施打國家疫苗,別打國家幼苗」、「全世界看好了! 媽媽只示範一次! 兩週內變成瘋婆!」。累積的壓力,也讓很多在家工作的職業婦女,或是原本就守護家中的主婦們,瀕臨崩潰。
繼續封鎖下去,我們的家庭關係,究竟是變得更緊密,還是變得更疏離?輕症患者有望痊癒,但受傷的心到底能不能在這波疫情過後完全修復?
全民對外抗疫很重要,對內面對家庭也很重要。這篇文章,想分享幾個我個人的建議,給即將被伴侶和孩子逼瘋的你/妳:
【一】釐清自己的界線,也搞清楚伴侶的界線,並且做到彼此尊重。
有個朋友在丈夫居家工作期間,發現丈夫堅持把書房的門關上,完全不讓孩子和她進入。她因此而疑神疑鬼,常常趴在門口偷聽。幾次跟先生吵架,認為先生不敢開門,肯定跟同事有什麼不軌,才會隱瞞她。
但先生的想法其實很單純,他說因為平常在公司都自己一個獨立隔間,在家裡如果不關上書房的門,小孩在外面上網課,他實在沒有辦法專注。
其實,平常先生也是天天出門上班,妻子不會懷疑他在外跟同事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但場景換在家裡,太太的懷疑,對先生來說就是一種,因為不理解產生的不信任,因此出現關係上的「越界」,有的人甚至會因此而非常憤怒。
這種情況下,彼此溝通和協調就很重要。丈夫可以誠懇表達出自己的工作習慣和需求,而太太也要試著把自己想要控制一切的心給放下,尊重先生的工作方式(總不能把先生當孩子,要求他時時在自己的監視下,對吧?)。
如果是因為期盼雙方輪班照顧孩子或幫忙家務,那麼兩人就要彼此各退一步,犧牲部分工作時間,明訂出一個合理的工作分配表。
總之就是 #劃清自己的界線,#坦誠並理性的把想法表達出來,再 #彼此溝通協調出一個解決方案,才有可能減少這類關係越界上的衝突。
【二】給自己空間,也給伴侶空間。
一起相處24小時,摩擦或誤會往往會越演越烈,因為太容易碰到彼此,缺乏一定的空間讓情緒緩和。
所以,可以為自己設定一個「#獨自的冷靜時間」和「#獨自的冷靜空間」。
在怒火中燒的時候,立刻拉開彼此的距離;讓自己回到設定好的冷靜空間,各自單獨冷卻情緒,即使大哭一場也好,把當下的激動給釋放出來後,等到完全恢復理智,再思考要如何面對彼此。
我見過很多對爭執的夫妻,起頭都是為了一件小事,但因為兩人都在盛怒之下,彼此口不擇言,因此演變成更嚴重的誤會。有些人甚至為了小事,在沒有深思熟慮的狀態下離婚,又在離婚後為這個決定懊悔不已。
回頭說說我那位買早餐,卻因為忘記飲料而被先生罵的朋友。承受先生情緒的當下,她雖然覺得錯愕又難過,但她選擇先走回房間,讓自己好好難過。
而她先生為了買飲料衝出家門,自己在外頭晃了一圈,買到飲料後回家,情緒也冷靜了不少。於是,他主動坦白對太太說起昨天晚上,公司同事打電話來,緊急要他處理一件麻煩事。然後,他委婉的跟太太道歉說:罵她做事心不在焉,其實是因為昨晚同事因為沒做好事情,居然想把爛攤子甩鍋給他,這讓他情緒非常低落,才會為了太太忘記買飲料的事大發雷霆,請太太原諒。
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示範。
以往在公司遇到一些委屈,有人會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消化,回到家或許就平復了。也有人說,因為公司和家裡空間不同,所以一下班換環境,就比較容易轉換心情。但疫情硬是讓我們公私領域混合,也讓身邊出現很多這類的煩惱。
只要讓自己有一點時間和空間,把情緒釋放和轉化,有些小問題,在恢復理智之後,就可以比較平順解決。
【三】再忙,也要盡量留下一段時間,完全屬於自己。
我知道你很忙,忙著煮三餐、做家事,忙著叮囑孩子和伴侶把東西歸位,忙著跟孩子的老師確認功課,也忙著督促孩子上線上課......
別忘了,無論是否在疫情期間,妳都要試著「#看見自己的需求」,並且「#把你自己也納入行事曆」。
少了你,天不會塌下來。忙了一整天,當你真的需要喘口氣、喝杯茶的時候,無論地板有多亂,都請逼自己先不要馬上彎腰去收拾。
有時候你的情緒,只是因為過勞。這時,拿出你珍藏的茶具,泡壺茶,坐下來30分鐘,伸伸懶腰,你就會獲得更多前進的力量。
以上這三個小心得,分享給在疫情蔓延下,壓力山大的你們。讓我們好好善待彼此,一起牽手度過難關。
丈夫的秘密線上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8/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3期(僅剩最後"1"位名額)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在某些專業工作的領域裡面,收費的標準都是按照所付出的時間,比如說像是一些顧問。
那你可能會好奇,這個顧問他是要幫他的雇主解決問題,然而他收費的方式,不是按照那個問題本身的影響層面,或者是衍生效應來收費。
而是按照時間來收費,沒有可能造成一個狀況,就是明明他只需要花10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他卻花了30個小時,甚至於是50個小時,因為這樣子可以收比較多錢呢?
其實你有這樣的顧慮,這是很正常的,可是你反過來看,其實有很多專業工作,他都是用這樣的邏輯來收費,你會不會覺得很奇怪,想說大家傻嗎?怎麼是用這樣的邏輯呢?
其實會有這樣的質疑,這也是很正常的,這也凸顯了我們平常的習慣,就是我們凡事是以問題解決作為出發點,而忽略了這個問題解決的背後,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的因素。
我們試著來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今天是一個專業經理人,你被一個問題困住了,這個問題在你的公司經營裡面,可能卡住你了半年一年的時間。
而今天你找外援來幫忙,你請了一個管理顧問來協助你,結果呢,他卻花了兩三天就解決了!表面上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對不對?
而且你可能直覺上會覺得,你請到一個真的太厲害的顧問了,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一件事,別人不是你的內部人,他卻花兩三天就解決一個,你花了半年到一年都還沒有解決的問題,當你想到了這裡,你的面子要放在哪呢?
而你的領導統御,又要怎麼樣在這個狀況底下,讓你底下的對你有信服力呢?所以呢,當你聽到這裡,可能你不知道的部分就是,一個真正成熟的顧問,他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面看到問題的癥結,並且提供解決方案。
但是這樣的顧問,通常他都不會做這件事,並不是他要多賺那幾個小時的顧問費,而是他顧慮到了聘請他的「人」,那個人在那個組織裡面的位子啊!
你想想看,對顧問來說,他對於任何組織只是一個過客,可是呢,對於這位專業經理人,他卻是一直要在那裡安身立命,甚至於那就是他的事業。
有時候當你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你可能就會好心做壞事,你熱切的、你急匆匆的很快給別人的一個解決方案。
好,姑且不論他是不是真的能幫別人解決問題,那萬一解決了問題,反而你沒有幫到他,你還讓他在這裡難以立足,那你想想看,這是你協助任何人的出發點嗎?
所以呢,有一句老話是這麼說的,人對了什麼都對了,而人不對,再簡單的事情也都會變得複雜,這就說明了,有時候當我們接受了一些專業的訓練,我們有些技術、我們有些能力,能夠幫別人解決問題。
如果你是這樣的一個人,千萬記得在你發揮你的善念去幫助別人之前,你有沒有先考慮到方方面面的「人」,他們的需求各自是什麼?
有時候我們可能很快的解決了問題,但是我們沒有維護到還在那個局,在那個環境裡面的人,他們的面子,還有他們的自尊心,如果你沒有平衡解決問題跟別人的感受,那很有可能就是好心做壞事,或者是好人做壞事啊!
這就讓我想到,在商業經營裡面,就有類似的案例啊,比如說當年日本剛發明出電子鍋的時候,他們都以為家庭主婦會非常喜歡這樣的電器產品,但事實上結果就是賣得不好。
後來才發現,並不是日本的家庭主婦不喜歡電子鍋的功能,而是他們心裡有擔心的,就是如果他們用了電子鍋,他會讓自己的婆婆跟丈夫覺得自己很愉懶,這會讓他們感覺到很沒有面子,因為電子鍋真的太方便了。
你用過的人都知道,其實你只要把水啊、米啊弄弄之後按下去,它可以定時,然後它會煮得很好吃,而且很方便,從此以後就不用管。
可是正是因為這樣子,這些婆婆媽媽,這些家庭主婦會擔心他的家人,他的長輩是不是覺得他沒有認真在家務上面,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你有很強大的能力解決了技術的問題,但是你卻忽略了相關人的感受啊!
所以呢,你回頭想想,自己在生活當中,特別在人際裡面的很多狀況,是不是很多時候,因為你想要證明自己,因為你有一個善念,因為你有一些能力想要幫助別人,但是反而讓這些問題變得越來越複雜。
所以回到日本的電子鍋的這個案例,後來呢,電子鍋的廠商他們的做法就變了,他們不再強調電子鍋省力,而是在廣告裡面特別強調,電子鍋做的飯更「健康美味」,而且是關心家庭健康品質的女性的首要選擇。
當訴求一轉,電子鍋的銷量就逐漸上升,從這些例子裡面也一再的提醒我們,其實我們在面對人生的很多問題的時候,本來就要試著去解決,而且呢,我們願意幫別人解決問題,本來就能夠證明我們是個好人。
但是當我們再出手解決任何問題的時候,你首先一定要考慮人性,你要理解相關的人,他們的自尊心,他們的感受,到底是什麼?
其實今天的這一段內容,是特別分享給那些所謂的好人,而且是勤奮的好人,如果你是這樣的人的話,永遠記得解決任何事情之前,要把人擺在第一位,人的情緒感受,才是你最需要關注的關鍵。
說到這裡啊,關於人的情緒跟感受,你怎麼樣培養出更好的「敏感度」?特別是用最直觀的方式,能夠辨識出別人的情緒,並且給予適當的回應和互動,創造人與人之間更好的連結。
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有所精進跟學習的話,我很鼓勵你,我在8月3號有一門實體課程叫做【人際回應力】,這門課就是用有系統的方法,來幫助你學會怎麼樣去辨識別人的情緒,並且創造更美好的互動跟連結。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啊,8月3號的【人際回應力】這門課,名額已經在倒數了,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和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人際回應力】這一門課,相關的報名資訊,在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期待我能夠在8月3號的教室裡見到你,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4oGaINSBO0/hqdefault.jpg)
丈夫的秘密線上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在上一集中,我們講述了艾莉絲.孟若的小說〈浮橋〉:
金妮的丈夫獲邀至屋內參與社交,但屋外卻秘密展開了一場命定的邂逅──在沼澤上,在晃動的水面和群星之間,金妮和瑞克這對臨時的姊弟戀,在浮橋上接吻了。
這是一個晃蕩不安的吻。
他們的腳下並非堅實之地,而是浮橋,是水面。
這當然是個隱喻:這場相遇超脫於原本的日常生活之外。
太陽已然隱沒,所有可見、可預測的個人歷史(那些屬於堅實的、屬於日常生活的「地面」)亦隨之消逝,唯有浮動不定的星光存留於水中,存留於空間之中。
一個秘密而懷抱著背德的刺激與快樂的吻。
伊格言說,這是生命中一扇「偶然敞開的窗口」。
像是一段時光的逆反:
年輕的金妮曾經嫁給比她大許多歲的社運狂熱分子,如今,金妮老了些,卻吸引了比她小許多歲的少年瑞克。
金妮是個重症病人,剛做完化療,病體虛弱;她與瑞克的邂逅彷彿一項神賜之禮。
孟若的小說原文如下:
「真可惜月亮還沒出來。」瑞克說:「月亮出來時這裡真是好。」「現在也好。」他手臂溜過來環住他,好似他這樣做一點問題也沒有,並且要多久就多久。他親她的嘴。對她來說,她似乎生平第一次參與一個**本身就是件大事**的親吻。完整的故事,單單就事件自己。一首溫柔的序曲,足夠的壓力,全新的探求和接受,持留的感謝,和滿足的分開。
什麼叫做「第一次參與一個本身就是件大事的親吻」呢?這什麼意思?
伊格言說,是的,如果你接受了你男友或女友的吻,那是因為你們是情侶。
你們的吻可能用以表達愛意,或者,其實是更親密的做愛的前奏。
一個吻總是隸屬於某段關係,它往往是某件「更大的事情」裡的一個環節,所以,它並不是「本身就是一件大事」。
但在這裡,金妮和瑞克的吻並非如此。
此事純屬意外;然而在那一刻,那「本身就是件大事」,
或者那大事突然幻化其身形,變成了「全部的事」──偶然的窗口擴大了,張開了。
整個世界被窗口溢出邊界的光所籠罩。
而原本的生命主體(一位社運份子的妻子、一場意外疾病的襲擊、一段尚可接受卻又有些食之無味的婚姻)則逆反成為殘餘,成為贅物,成為幻影。
事情顛倒過來了。
那是人類無可窮盡的深邃與神秘,生命本身如流體般變幻不定的可能性。天啟。
這是作者獻給書中人的禮物──或者反過來說:書中角色獻給作者的禮物......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g4m7Z6qnXo/hqdefault.jpg)
丈夫的秘密線上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上一集我們講述了艾莉絲.孟若的小說〈浮橋〉,尼爾和金妮這對夫妻陷入了緊張關係,尼爾將太太獨自留在車上;
而金妮突然有了尿意,躲進玉米田小解,回來後遇到一位小鮮肉瑞克。瑞克開始與金妮攀談。
這對初次邂逅的男女,討論了一件奇怪的事:
「是嗎?」他說:「我也不戴錶。我從沒見過也不戴錶的人。」
她說:「對,從來不戴。」
「我也是。從來就不戴。我不知道為什麼。從來不想戴。就像,我好像本來就知道時間。差個一兩分鐘上下。頂多五分鐘。有時餐館顧客問我,你知道幾點嗎,我就告訴他們。他們根本沒注意到我沒戴錶。廚房有鐘,我一有空就去查看。從沒一次我得進去跟他們更正的。」
「我也曾經能那樣,偶爾。」金妮說:「我猜若從不戴錶,你會發展出一種感覺來。」
「是啊,真的會。」
「那你說現在幾點了?」
他們討論手錶?當然不是。他們在討論時間?討論現在幾點?可能也不是。
他們真正在討論的,絕非時間本身,而是一種「特異功能」:對自然韻律的感知。
他們這種人自有其「體內時計」,這種器械不是規範日常作息的鐘錶,而是向自然敞開、向人的本性敞開。
伊格言說,他們「心跳同於自然」。
於是當金妮的丈夫把她留在車內,獨自到屋內作客(他們正在屋內算命),
他不會知道屋外也正發生一場命定的,未曾預料的意外──金妮和瑞克的邂逅。
對,尼爾當然不會知道,因為尼爾並不是這種「心跳同於自然」的人。
然後在屋外,瑞克將金妮帶上車,開車前往他自己的秘密私房景點,一座橫跨於沼澤上的浮橋:
橋身輕微移動讓她想像所有這些樹和蘆葦田都都安在淺碟子上的土裡,而路是條漂浮的土絲帶,下面都是水。水彷彿這麼靜止,但又不可能是靜止的,因為如果你拿眼盯住一顆星的水影,就看得出那星是怎麼眨動變形又溜出視線。然後又回來了──但可能不是同一顆。
直到這時她才發現沒有了帽子。她下車小便時沒戴,還有她和瑞克講話時也沒戴。麥特講笑話時,她坐在車裡頭靠椅背眼睛閉上也沒戴。她一定把帽子掉在玉米田裡,而慌張中就把它留在那裡了。
伊格言分析,被丟失的帽子顯然隱喻著金妮過去那循規蹈矩的人生、正常無比的文明生活──但這隱喻的威力或許還不如在它之前段那關乎水流與星群的描述。
暗夜中,黑暗正被更巨大的黑暗吞噬,而浮橋邊,沼澤水面恍若靜止,但不盡然。
當你凝視著水面上的星星,那星星可能在難以察覺的極細微波動中移動或隱沒,而後復現──但可能不是同一顆。
伊格言如此形容:
這是一段奇異的述寫。如同海面上漂流的瓶中信,這鏡頭顯然極其安靜,但其內容物又如此「有戲」,如此喧嘩,充滿張力。那「不知是否是同一顆星星」的想法(一段小小的哲思,一段微縮的辯證)投射出某種虛幻感,而「水面搖盪中的星群」之實景,同樣予人虛幻之感。那不是星星本身,那只是星光稍縱即逝的倒影;那不僅僅是虛幻,那是雙重的虛幻。幻視之中,一切實存之物皆彷彿蜃影。讀者與小說主角老婦金妮在此結伴步上了浮橋,意外的旅途;而正是這神秘時刻的初現預示了下一個神秘時刻:一個吻。夜裡浮橋上,男孩與老婦的深情一吻......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IUW7AmxtW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