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走進地方:談「地方文學獎」 ◎責編/宇路
在談「地方文學獎」之前,要先說什麼是「地方」。「地方」是人文地理學中的重要基本概念,很簡要的說,它包含了「空間」、「地景」以及「地方感」三個要素,更廣泛而言,在一個地理範圍內,其自然環境、人為建物等物質條件,以及語言文化歷史、政治社會、人與空間的互動和人賦予空間的特殊意象意涵等社會建構,都包含在「地方」這個概念當中。(註一)
對於「地方」一詞有認識後,再說到文學。在台灣,所謂的「地方文學」或說「在地書寫」,這樣的文字可能在日治或更早在清代就已經開始,然而有意識地將地方的自然、人文、歷史書寫進文學作品,自台灣本土化運動後才大量發生。至一九九〇年代,各地縣市政府因應這股風潮,陸續舉辦地方鄉土文史誌、縣市文學獎(註二),時至今日,除了臺北、新北、臺中、打狗鳳邑(高雄)等大城市的文學獎,亦有竹塹(新竹)、夢花(苗栗)、蘭陽(宜蘭)、磺溪(彰化)、雲林、桃城(嘉義)、南瀛(臺南)、菊島(澎湖)、浯島(金門)、馬祖、後山(花蓮及台東)、玉山(南投)、大武山(屏東)文學獎等,幾乎都以該縣市舊地名或特色為命名,惟桃園以知名台灣文學人物鍾肇政命名,也有非縣市政府舉辦的小區域文學獎,如阿里山文學獎。這些地方文學獎,以投稿者資格限制(當地戶籍及就學就業身分)或是主題限制,即便無硬性的主題限制,書寫該地方相關的主題也較具評審優勢。
地方文學獎的制度,也造成了部分投稿者「鑽漏洞」的現象發生,經過內容模糊化、替換關鍵字等處理,就能將原本投稿甲縣市的作品投稿至乙縣市,加上地方文學獎的得獎門檻通常較全國性大型文學獎低,而有「爸爸分身」和縣市文學獎獎棍名單這樣的情況發生。(註三)但是,地方文學獎是否就沒有優秀的作品?倒也不盡然,況且一篇文學作品本來就不會只有一個主題,以李家棟於後山文學獎的得獎作品〈環礁裡的提琴〉為例,書寫綠島政治歷史事件,假設有報刊雜誌或獎項徵稿「白色恐怖」主題,只要不違反一稿多投和不可抄襲的原則,依然可以投稿,而相類似的白色恐怖事件,也不會只有在綠島上發生。
在每個縣市都有至少一個文學獎的今天,或許我們該思考的不是如何阻止獎棍狂掃地方文學獎,而是去思考究竟何謂地方?如何在文學作品中凸顯在地性,乃至於讓讀者在文學作品中,讀到「地方感」並產生地方認同?我想這才是最根本,能讓文學走進地方的方法。
註一:參考《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Place: A Short Introduction),Tim Cresswell著,徐苔玲、王志弘譯,2006年,群學出版。
註二:參考Youtube影片「一個人的散文裡面有好幾個爸爸?為何文學獎難以阻止『獎棍』」,來源《朱宥勳使出人生攻擊!》頻道,影片連結:https://youtu.be/f7_JCpT09iI。
註三:同註二。
--
美編、圖片來源:靖涵 https://www.instagram.com/c__nh_n/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2002年府城文學獎新詩正獎,其中一行只有14個「哈」和12個連在一起的驚嘆號!!!!!!!!!!!!
——By 小編A
#地方 #縣市 #地方文學獎 #地方感 #在地認同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20210301-2.html
一稿多投 文學獎 在 A編工事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編輯相談室
#投稿審稿
「為什麼出版社都不回我信?」
最近,編輯部公信箱裡面有一個神奇的作者,大概隔個三五天就更新自己的投稿文字檔,順便表達一下自己熱切的期待,我覺得他心裡面一定有上面那句疑惑。
這位作者看起來好像是非常認真地在追蹤修訂自己的稿子,想要用更完整的內容吸引編輯注意,但我這邊感受到的,卻是不斷在逼問編輯部給個交待的意思。
傻孩子,沉默也是一種溫柔啊(咦)
看著不斷累積的信件,我想他的問題應該是很多想出書的人的問題,同時也讓我想起了開粉絲頁的初衷(?)是要做出版方面的科普……呃,是介紹。
#最近講科普好像會被戰
大家一定覺得很好奇,出版社的收稿流程到底是怎樣,甚至有些出版社根本就找不到投稿資訊,或者藏在很隱密的地方。再不然就是出版社會言明在先,如果沒收到回覆就表示沒錄用。看起來整個就是冷酷無情的社會炎涼。
糾~~竟為什麼在這個資訊發達、寫作門檻變低的環境中,出版社的資訊反而那麼難找、不透明呢?
道理很簡單,正是因為現在人人都可以是作者、自媒體、自出版,所以出版社找合作對象,條件反而更嚴苛。
以文學類來說,過往是文學獎作為發展潛力和進入文壇的門檻,但現在可能是作家的作品和整體表現更重要。至於其他類別的作者也差不多,通常都是要經營出自己的品牌和口碑,才是出版社看得到的合作依據。
我們先不提已經有表現的潛力作者大家都搶著要。出版社也不是不願意培養作者,只是對於海量的「投稿」,出版社沒辦法手把手從頭開始培養,只能從內容當中看出琢磨的可能性。
也因此,誇張也不誇張地說,就好像有些企業徵人或學校甄試在看履歷一樣,審稿也差不多,第一眼看到下面幾種稿子或狀況,三秒內就可以決定生死了。
#地圖砲式的投稿
所謂「地圖砲式」的投稿,意思是蒐集了很多出版社的信箱,有些甚至還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了編輯或主編的業務信箱,然後CC還不密件副本。這種投稿方式看似哄抬身價,但通常不會提高成功機率,只會讓出版社編輯覺得不受尊重,而且還曝光了別人不見得想公開的業務聯絡方式。一方面是投稿資訊通常不夠完整,二方面是禮貌問題,彷彿只要可以出版,誰都無所謂。
再來是,地圖砲也差不多等於一稿多投,這種作法其實也很常出現爭議。如果同時有出版社洽談,那應該要跟誰合作?即使是先來後到,也終究是得罪了另一方。出版圈說大不大,說小可能真的很小,文化產業最重要的資源其實是人脈,一稿二投甚至多投容易把合作關係弄僵。
#沒做功課主題不對
另外就是編輯主要的考量點。如果來稿內容跟出版社的出版方向或類別不符合,也是一種「只要能出書誰都無所謂」的心態。投稿人不了解出版社就亂投,只是浪費時間,人跟人交往也是要了解一下雙方背景啊更何況商業合作。
#要編輯給意見
我不清楚編輯同業之間對於「給投稿者意見」這件事情的想法如何,但我個人非常害怕遇到這種投稿提問。
說寫得不好,到底編輯又不是什麼文學獎評審;說寫得不錯,又怕被誤會說有確定的出版機會;說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對不起編輯真的沒有那麼多時間做這件事。
只有在確定合作且雙方對等的基礎上,給意見才是有意義的。還沒確定合作關係之前,這並不是很適合的話題。
所以,投稿等很久,真正在等的是要怎樣給對方一個適切的回應。有機會但還沒成熟的作者,要怎樣適度的鼓勵或拉住關係?現在無法投稿成功的作者,要怎樣回應才不至於斷了對方寫作的信心,但又不要一直纏著投稿信箱不放?
相信我,這些狀況有時候不只花掉編輯三小時。
以上是扣除寫作技術跟內容,單純從商業合作的角度和混亂的編輯台來看投稿這件事的一些感想。從作者方面討論投稿注意事項的內容,可以參考 小說界的李洛克的專文整理,算是簡單扼要又切中要點。
https://www.rocknovels.com/before-submission.html
一稿多投 文學獎 在 A編工事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編輯相談室
#投稿審稿
「為什麼出版社都不回我信?」
最近,編輯部公信箱裡面有一個神奇的作者,大概隔個三五天就更新自己的投稿文字檔,順便表達一下自己熱切的期待,我覺得他心裡面一定有上面那句疑惑。
這位作者看起來好像是非常認真地在追蹤修訂自己的稿子,想要用更完整的內容吸引編輯注意,但我這邊感受到的,卻是不斷在逼問編輯部給個交待的意思。
傻孩子,沉默也是一種溫柔啊(咦)
看著不斷累積的信件,我想他的問題應該是很多想出書的人的問題,同時也讓我想起了開粉絲頁的初衷(?)是要做出版方面的科普……呃,是介紹。
#最近講科普好像會被戰
大家一定覺得很好奇,出版社的收稿流程到底是怎樣,甚至有些出版社根本就找不到投稿資訊,或者藏在很隱密的地方。再不然就是出版社會言明在先,如果沒收到回覆就表示沒錄用。看起來整個就是冷酷無情的社會炎涼。
糾~~竟為什麼在這個資訊發達、寫作門檻變低的環境中,出版社的資訊反而那麼難找、不透明呢?
道理很簡單,正是因為現在人人都可以是作者、自媒體、自出版,所以出版社找合作對象,條件反而更嚴苛。
以文學類來說,過往是文學獎作為發展潛力和進入文壇的門檻,但現在可能是作家的作品和整體表現更重要。至於其他類別的作者也差不多,通常都是要經營出自己的品牌和口碑,才是出版社看得到的合作依據。
我們先不提已經有表現的潛力作者大家都搶著要。出版社也不是不願意培養作者,只是對於海量的「投稿」,出版社沒辦法手把手從頭開始培養,只能從內容當中看出琢磨的可能性。
也因此,誇張也不誇張地說,就好像有些企業徵人或學校甄試在看履歷一樣,審稿也差不多,第一眼看到下面幾種稿子或狀況,三秒內就可以決定生死了。
#地圖砲式的投稿
所謂「地圖砲式」的投稿,意思是蒐集了很多出版社的信箱,有些甚至還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了編輯或主編的業務信箱,然後CC還不密件副本。這種投稿方式看似哄抬身價,但通常不會提高成功機率,只會讓出版社編輯覺得不受尊重,而且還曝光了別人不見得想公開的業務聯絡方式。一方面是投稿資訊通常不夠完整,二方面是禮貌問題,彷彿只要可以出版,誰都無所謂。
再來是,地圖砲也差不多等於一稿多投,這種作法其實也很常出現爭議。如果同時有出版社洽談,那應該要跟誰合作?即使是先來後到,也終究是得罪了另一方。出版圈說大不大,說小可能真的很小,文化產業最重要的資源其實是人脈,一稿二投甚至多投容易把合作關係弄僵。
#沒做功課主題不對
另外就是編輯主要的考量點。如果來稿內容跟出版社的出版方向或類別不符合,也是一種「只要能出書誰都無所謂」的心態。投稿人不了解出版社就亂投,只是浪費時間,人跟人交往也是要了解一下雙方背景啊更何況商業合作。
#要編輯給意見
我不清楚編輯同業之間對於「給投稿者意見」這件事情的想法如何,但我個人非常害怕遇到這種投稿提問。
說寫得不好,到底編輯又不是什麼文學獎評審;說寫得不錯,又怕被誤會說有確定的出版機會;說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對不起編輯真的沒有那麼多時間做這件事。
只有在確定合作且雙方對等的基礎上,給意見才是有意義的。還沒確定合作關係之前,這並不是很適合的話題。
所以,投稿等很久,真正在等的是要怎樣給對方一個適切的回應。有機會但還沒成熟的作者,要怎樣適度的鼓勵或拉住關係?現在無法投稿成功的作者,要怎樣回應才不至於斷了對方寫作的信心,但又不要一直纏著投稿信箱不放?
相信我,這些狀況有時候不只花掉編輯三小時。
以上是扣除寫作技術跟內容,單純從商業合作的角度和混亂的編輯台來看投稿這件事的一些感想。從作者方面討論投稿注意事項的內容,可以參考 小說界的李洛克的專文整理,算是簡單扼要又切中要點。
https://www.rocknovels.com/before-submiss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