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沒有人會否定「地理大發現」對於世界史的重要影響性。
事實上,美洲進入到全球貿易鏈,對於很多地區都產生天翻地覆的影響。這裡就舉一個美洲土產─白銀。
白銀是無庸置疑的貴金屬,當歐洲殖民者挖到大量美洲白銀,自然是充飽了自家荷包,而且歐洲商人很快就發現:白銀是與中國進行貿易的利器。
相信不少人透過影視劇,會對中國古代使用「銀元寶」的印象。不過這裡要大力澄清,民間是不會用銀元寶作為日常消費的貨幣,特別是「切兩斤熟牛肉、燙一壺好酒」這樣的大俠生活購物,因為民間的小額消費,通常用銅錢就可以搞定,而平均來說,1兩銀子能兌換1000枚銅錢,所以丟銀兩給店家,店家只會覺得你在找麻煩,因為接收的面額太大會很難找錢。(如果有人問:ㄟ?那大額的交易呢?這就可以用到銀兩吧?我就這麼比喻:請問有多少人去買房子時,身上會帶滿現金去做交易?因此,雖然不像現代人如此方便及可靠,但古代面對大額交易還是會避免使用到現金,因為大量現金也是很不方便地。)
所以白銀在中國其實是官府承認的稅收貨幣,畢竟官府不想收到堆積如山的銅錢(占空間),而且貴金屬在古代是最有力的資金保障。(其實直到現代,各國央行不也還是有黃金儲備的狀況?所以經濟的很多概念其實是跨時代相通的。)
不過中國不產銀,在資源稀缺的前提下,16世紀以前,中過歷朝政府除了白銀,也接納實物(例如:米、布匹,甚至是魚乾)作為稅金,甚至給官員發薪水時,還直接就把徵收到的實物當作工資。
而地理大發現後,因為歐洲商人帶入大量的美洲白銀,終於讓明朝政府將雜七雜八的稅收項目,統一成只用白銀作為稅收依據,這著名代表就是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由此可見地理大發現對於中國的影響。
以上,是課本會談到的內容。
但我豈會只說課本會教到的事?事實上,美洲白銀進入中國,有一個國家或是地區,可說是受到極大的影響,那就是......日本。
前面提到,中國是部產銀的,那地理大發現前就在中國流通的白白從何而來?答案就是擁有銀礦的日本。
(其實在中學提到荷治時期,就有一些圖片會顯示荷蘭人會交易日本的白銀,在台灣經過轉運後,送到中國進行貿易交換。)
而當時跟中國密切往來的日本諸侯叫做大內氏,這是因為大內氏的地盤在九州以及中國一帶(這裡的中國,是日本的中國地方,也就是本州島上靠近九州以及四國的區域),距離中國近;除此之外,大內氏的領地內又擁有石見銀山這樣的銀礦區,這樣的地利,讓大內氏能透過和中國的貿易而轉取利潤,進而使大內氏擁有強大的勢力稱霸。
但地理大發現後,美洲白銀進入中國,這代表什麼?那就是大內氏的銀礦貿易不再像過往吃香了,這連帶影響大內氏過往稱霸的資源。
大勢的轉變,使大內氏改用其他方式彌補資源上的銳減,而這種方式就是:加強地區內的徵稅。稅收的提高,開始產生下一個影響:部分原先臣服大內的地方勢力開始心生不滿。
於是中國地區的尼子氏反叛大內氏,大內與尼子展開中國地區的爭霸,這帶來接下來兩個影響。
一、大內因為中國地區的戰事,導致他們對九州地區掌控力的衰弱,使得九州地區的另一個地方勢力─大友氏,後來逐漸併吞掉大內原先的九州領地。
二、大內與尼子的中國爭霸,使兩家實力都有所衰退,這就給予另一個原先小到讓所有人忽視的地方勢力擁有可趁之機。那個地方勢力的掌權者叫做:毛利元就,後來毛利元就利用大內、尼子間的矛盾,將兩家各個擊破,最終統一了中國地區。
說到這,我想熟悉日本戰國的朋友應該就比較有印象了。因為毛利元就號稱戰國時代的「謀聖」(在信常之野望的系列中,毛利元就通常會被設定為智力最高的腳色,大家可以想像成三國系列的諸葛亮就是了),而大友家則是早期九州地區最強的勢力(麾下還有號稱西國最強戰將的立花道雪)。
換言之,美洲的白銀,竟然牽動日本戰國的早期發展,由此可見這個貿易新格局的能量變動相當巨大。
但以上我們都是以世界的角度去看美洲,但我們是否有用「美洲的角度去認識美洲」呢?
(我舉一個例子,馬雅文化大家知道吧?現在一大堆人對馬雅文化的認識大多是神祕學,甚至是類似外星文明在地球的象徵。可之所以有此看法,那是因為我們用外人的角度去瞎猜馬雅文化。如果我們真的認識馬雅文化,並以當地時空背景資源出發,就不難發現以上的說法及猜想有多麼可笑。
說馬雅人的年曆只編到2012,所以那時是世界末日?開玩笑,我馬雅人就只是編到那年就先沒編下去不行嗎?
說馬雅人的圖畫有疑似外星人的噴射飛行物?那埃及壁畫中那些狗頭人身、鳥頭人身是什麼?基因改造工程?
在這裡還是推薦大家去看「馬雅人」的粉專,其實馬雅文化的研究已經有某些程度的進展及理解,沒必要再看圖瞎猜,更沒必要人云亦云了。)
所以我們終於要進入重點,對......當然是抽書啦。
本次出版社提供《白銀、刀劍與石頭:魔幻土地上的三道枷鎖,拉丁美洲的傷痕與試煉》就有談到美洲,還有美洲被拉入世界貿易體系情的歷史發展,對於想認識地理大發現以及美洲歷史的朋友,我認為是相當有幫助的作品。
那想要有機會獲得,請完成以下動作:
1.
按讚及公開分享本文
2.
請在本篇文章底下留言「白銀、刀劍與石頭,拉丁美洲的傷痕與試煉」
就有機會將本書抽獎帶回家,我們將在一周後選出2位幸運的朋友,有興趣的人可以來試試手氣喔。
購書可往此處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4584?sloc=main
#白銀刀劍與石頭
#時報出版
一條鞭法白銀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皇帝的大輕蔑——《末代皇帝》(1987) | 盧斯達 on Patreon】
不知是否疫情襲來,無新戲上,去年港台影院都重播了意大利電影皇帝貝托魯奇的《末代皇帝》。
那部片厲害了。由清末到文革的瘋狂時間段、從皇帝到階下囚的魔幻轉移,還有尊龍的風采、坂本龍一的音樂,兼貝氏的運鏡。溥儀三歲登基,不堪沉悶而跑出大殿以外,鏡頭就一直追著他,直至黃色的大布幕飄起來,外面的滿朝文武就自動映入鏡頭,第一次看都非常深刻。
在一個外國人的鏡頭之中,整個中國朝廷充滿儀式感,像一個活動的皇家墓穴,死寂而又苟延殘喘;那些前朝皇帝留下的大媽,一板一眼的表露出生無可戀,但又要繼續活著。跟她們相比,我們本質上也是如此。
據說「身不由己」是整部片的點題,溥儀三歲繼位,不久朝廷就被革命軍推翻了,他成了沒有實權的皇帝。後來他在弟弟口中,才發現自己原來不是皇帝。這一筆,後來《Toy Story》也用過,巴斯光年發現自己並不是特別的太空戰士,只是量產生產出來的玩具,便隱喻了任何人面對世界的挫折。現實世界總是後來才狠狠地告訴你,你並不特別,而且弱小。
戲裡的溥儀看來是身不由己,但去到最後,他更像默默地忍受,像駱駝一樣負重。像那架洋人老師送給他的單車,載著他,他也載著整個世界。溥儀的媽因為吸毒過量而死,他踩著那架單車想出去見她,但被宮內的太監無情地阻止了;到幾十年之後,在共產中國,他又是推著一架單車去做花農,過自己最後的日子。在溥儀年輕的時候,單車是西洋妖物,有一幕是太監鞭打單車,認為是西洋器物引起了小皇帝的叛逆之心。
駕著單車,溥儀追著他的現代化之夢,象徵著他想衝破宮門的可憐夢想,他最終失敗,他的前任光緒皇帝還搞了一個革命的規模,失敗也算是鬥爭過了;溥儀只是想清點皇室財產,亦受到抵制而旋即告終。他駕著單車,但追不到時代,也追不到媽;在共產中國年代,單車已經成為勞動大眾的平常配備,已經一點也不進步,當時最進步的事情是文革和批鬥其他人,溥儀也追不到。他看見以前關押自己但最終放一條生路的所長被批鬥,他介入,但沒人知道這老花農是前朝皇帝,就算他們知道,也不會停止,溥儀永遠追不到時代。
他不斷嘗試改造自己迎合時代,但起跑線實在不公平,他永遠追不到。追不到皇帝夢、復辟夢、共產夢,他永遠都是局外人,被一個充滿惡意的異化的世界殘酷輾壓著。日本戰敗之後,溥儀被中共營改營改造,但自殺也失敗,十分尷尬。改造似乎成功,但他沒有趕上時代的潮流,也最終沒有能重返榮耀,最後還是被歷史所淘汰。
香港在整個大歷史裡面,也是如此的尷尬,她要被改造,但改造之後的處境,其實亦與溥儀一樣尷尬。溥儀就算進了勞改營,外面人也不會跟他同心同德,大家知道他不是自家人。雖然滿人也被共和了,成了「中華民族」56 份之一,但他整個人生都是中國的局外人。在溥儀打算跟日本人合作之前,有人叫住了他,警告他這樣做就等於背叛了國家,廢帝冷冷的反問:哪個國?這一筆,令人震驚,用一句台詞,就帶出了許多玄然的埋伏。
溥儀的設定,是大時代的可憐人,但尊龍來做,卻演出了異樣的化學作用。尊龍的臉,就是貴氣,不開口說話,已經有沒落貴族的窮風流。雖然到了盡頭,但仍然光華流溢。他的表演是壓抑的,抵抗的,從另一個角度,更像是輕蔑。對身份認同的無所適從的輕蔑、對時代殘酷輾壓他的輕蔑,對自己約伯式遭遇的輕蔑。當人直面苦難,當幻想都丢掉之後,就會輕蔑。
西西佛斯講的就是輕蔑,到最後,在不可抗力面前,人最後的尊嚴,只能維繫在那對世界諸神的輕蔑。溥儀並不是沒有努力,雖然他在政治上無法力挽狂瀾,也沒有說甚麼高大上的話,但他用盡了力氣去改變自己。作為一個無權皇帝,也想改革;流亡到租界,他成了一個西裝革履的西化華人;日本人來了,他選擇去做他們的走狗;到共產黨來了,他進了勞改營自我批判學習新時代……但尊龍的樣貌舉止實在太漂亮,你總覺得他內心是對一切保持距離的,一切只是為了生存,這個角色內心某個柔軟的聖域,並沒有被現實所薰染。
疏離是高貴的,永遠的疏離則近似永遠的自省。也許他是融入不到,但他最終的個性似乎也不是願意完全融入。於是戲裡的溥儀,如果不是由尊龍來做,可能就只會是平面的可憐,但由香港貧民窟出身的尊龍來做,又多了一層白銀的層次。溥儀經歷過很多苦難,回頭看來一切都是荒謬,但他演出了一個知覺的負重者,他被命運無情的狂風包圍著、自相衝突著,但終究走完了全程,苦難彷彿都鍍上了一層尊嚴的金光。
劇情最後交代他老死,你反而覺得如釋重負,悲喜交雜,獲得難以形容的感受。
馬田史高西斯的《沉默》,最後傳教士在暴力和幕府曉以大義之下,被降服了,留在日本過新生活,不再非法傳教,做一個「守法」的外國人,但你會感受到導演的曲筆,是在指出主角內心那一小片的柔軟神聖之地,那些導演到了某個層次,就彷彿對眾生哀憐說法,為那些失敗者後設了內心的處女地,贖回了受難者的尊嚴——即使受難、被折斷,但仍然是疾風下頑強的野草。有一些人一些地方一些民族仍沒有被苦難毀掉,在不可見的內心仍然高貴的挺立著。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一條鞭法白銀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皇帝的大輕蔑——《末代皇帝》(1987) | 盧斯達 on Patreon】
不知是否疫情襲來,無新戲上,去年港台影院都重播了意大利電影皇帝貝托魯奇的《末代皇帝》。
那部片厲害了。由清末到文革的瘋狂時間段、從皇帝到階下囚的魔幻轉移,還有尊龍的風采、坂本龍一的音樂,兼貝氏的運鏡。溥儀三歲登基,不堪沉悶而跑出大殿以外,鏡頭就一直追著他,直至黃色的大布幕飄起來,外面的滿朝文武就自動映入鏡頭,第一次看都非常深刻。
在一個外國人的鏡頭之中,整個中國朝廷充滿儀式感,像一個活動的皇家墓穴,死寂而又苟延殘喘;那些前朝皇帝留下的大媽,一板一眼的表露出生無可戀,但又要繼續活著。跟她們相比,我們本質上也是如此。
據說「身不由己」是整部片的點題,溥儀三歲繼位,不久朝廷就被革命軍推翻了,他成了沒有實權的皇帝。後來他在弟弟口中,才發現自己原來不是皇帝。這一筆,後來《Toy Story》也用過,巴斯光年發現自己並不是特別的太空戰士,只是量產生產出來的玩具,便隱喻了任何人面對世界的挫折。現實世界總是後來才狠狠地告訴你,你並不特別,而且弱小。
戲裡的溥儀看來是身不由己,但去到最後,他更像默默地忍受,像駱駝一樣負重。像那架洋人老師送給他的單車,載著他,他也載著整個世界。溥儀的媽因為吸毒過量而死,他踩著那架單車想出去見她,但被宮內的太監無情地阻止了;到幾十年之後,在共產中國,他又是推著一架單車去做花農,過自己最後的日子。在溥儀年輕的時候,單車是西洋妖物,有一幕是太監鞭打單車,認為是西洋器物引起了小皇帝的叛逆之心。
駕著單車,溥儀追著他的現代化之夢,象徵著他想衝破宮門的可憐夢想,他最終失敗,他的前任光緒皇帝還搞了一個革命的規模,失敗也算是鬥爭過了;溥儀只是想清點皇室財產,亦受到抵制而旋即告終。他駕著單車,但追不到時代,也追不到媽;在共產中國年代,單車已經成為勞動大眾的平常配備,已經一點也不進步,當時最進步的事情是文革和批鬥其他人,溥儀也追不到。他看見以前關押自己但最終放一條生路的所長被批鬥,他介入,但沒人知道這老花農是前朝皇帝,就算他們知道,也不會停止,溥儀永遠追不到時代。
他不斷嘗試改造自己迎合時代,但起跑線實在不公平,他永遠追不到。追不到皇帝夢、復辟夢、共產夢,他永遠都是局外人,被一個充滿惡意的異化的世界殘酷輾壓著。日本戰敗之後,溥儀被中共營改營改造,但自殺也失敗,十分尷尬。改造似乎成功,但他沒有趕上時代的潮流,也最終沒有能重返榮耀,最後還是被歷史所淘汰。
香港在整個大歷史裡面,也是如此的尷尬,她要被改造,但改造之後的處境,其實亦與溥儀一樣尷尬。溥儀就算進了勞改營,外面人也不會跟他同心同德,大家知道他不是自家人。雖然滿人也被共和了,成了「中華民族」56 份之一,但他整個人生都是中國的局外人。在溥儀打算跟日本人合作之前,有人叫住了他,警告他這樣做就等於背叛了國家,廢帝冷冷的反問:哪個國?這一筆,令人震驚,用一句台詞,就帶出了許多玄然的埋伏。
溥儀的設定,是大時代的可憐人,但尊龍來做,卻演出了異樣的化學作用。尊龍的臉,就是貴氣,不開口說話,已經有沒落貴族的窮風流。雖然到了盡頭,但仍然光華流溢。他的表演是壓抑的,抵抗的,從另一個角度,更像是輕蔑。對身份認同的無所適從的輕蔑、對時代殘酷輾壓他的輕蔑,對自己約伯式遭遇的輕蔑。當人直面苦難,當幻想都丢掉之後,就會輕蔑。
西西佛斯講的就是輕蔑,到最後,在不可抗力面前,人最後的尊嚴,只能維繫在那對世界諸神的輕蔑。溥儀並不是沒有努力,雖然他在政治上無法力挽狂瀾,也沒有說甚麼高大上的話,但他用盡了力氣去改變自己。作為一個無權皇帝,也想改革;流亡到租界,他成了一個西裝革履的西化華人;日本人來了,他選擇去做他們的走狗;到共產黨來了,他進了勞改營自我批判學習新時代……但尊龍的樣貌舉止實在太漂亮,你總覺得他內心是對一切保持距離的,一切只是為了生存,這個角色內心某個柔軟的聖域,並沒有被現實所薰染。
疏離是高貴的,永遠的疏離則近似永遠的自省。也許他是融入不到,但他最終的個性似乎也不是願意完全融入。於是戲裡的溥儀,如果不是由尊龍來做,可能就只會是平面的可憐,但由香港貧民窟出身的尊龍來做,又多了一層白銀的層次。溥儀經歷過很多苦難,回頭看來一切都是荒謬,但他演出了一個知覺的負重者,他被命運無情的狂風包圍著、自相衝突著,但終究走完了全程,苦難彷彿都鍍上了一層尊嚴的金光。
劇情最後交代他老死,你反而覺得如釋重負,悲喜交雜,獲得難以形容的感受。
馬田史高西斯的《沉默》,最後傳教士在暴力和幕府曉以大義之下,被降服了,留在日本過新生活,不再非法傳教,做一個「守法」的外國人,但你會感受到導演的曲筆,是在指出主角內心那一小片的柔軟神聖之地,那些導演到了某個層次,就彷彿對眾生哀憐說法,為那些失敗者後設了內心的處女地,贖回了受難者的尊嚴——即使受難、被折斷,但仍然是疾風下頑強的野草。有一些人一些地方一些民族仍沒有被苦難毀掉,在不可見的內心仍然高貴的挺立著。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一條鞭法白銀 在 歷史is EP16 白銀影響明朝興亡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當時地球上最富強的明朝讓白銀登上世界貨幣本位寶座,甚至吸納全球1/3的白銀,最後為何淪落「銀彈不足」? ... 歷史IS #白銀 #李天豪 #大明寶鈔 #一條鞭法 ... <看更多>
一條鞭法白銀 在 一條鞭法還有攤丁入畝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明代中葉新增 一條鞭法 改革的說明清代新增攤丁入畝制改革說明以及比較兩者差異與容易混淆之處. ... <看更多>
一條鞭法白銀 在 [疑問] 一條鞭法與攤丁入畝- 看板histori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有關明代一條鞭法與清代攤丁入地
看了一些網站上的資料,仍有一些疑點
請大家幫忙解惑
若小弟認知有誤也請不吝指正,謝謝
*******************************************************
一條鞭法大抵上的兩個重點
1.將力役折算併入田賦之中
2.以白銀繳納
問題:
1.人頭稅(丁稅)也是併入田賦之中嗎?
2.若是佃農、工商業者就不用服力役也不用繳稅?
若他們不用服力役也不用繳田賦,那他們需要繳丁稅嗎?
*******************************************************
攤丁入畝(地)的性質與原則
1.將丁稅(康熙51年的)攤入田賦中,一起徵收,可視為一條鞭法的延續
2.以白銀繳納
問題:
1.是不是所以人都不用服勞役了(由政府雇役)?
2.佃農、工商業者不用服力役也不用繳稅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2.177.25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89470939.A.58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