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籃球場全新蛻變,正式開放使用!
東湖籃球場就位於大里軟體園區旁邊,為附近居民運動的首選場所,而一旁的東湖公園不僅有大片草皮,也放置吸睛的裝置藝術品,吸引不少家長帶著孩童來放電,成為民眾打卡的熱點。
然而,最初的東湖籃球場表層僅使用水泥覆蓋,後期雖然加上PU舖面,但在長期使用下開始出現破裂、毀損痕跡,在重複填補後仍無法有效改善狀況,這不僅是市民使用上的安全疑慮,也攸關台中市的門面問題。
德宇去年總質詢向市長積極爭取下,市府於去年核定相關經費,將舊有的舖面打除重做,整體工程於今年一月底完工,目前已重新對外開放使用,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大里霧峰新好生活
#德宇替你實踐
「一月初大里」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一月初大里 在 林德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一月初大里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一月初大里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一月初大里 在 一月初健康餐盒台中大里店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一月初大里 在 一月初健康餐盒大里的推薦,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一月初大里 在 一月初健康餐盒大里的推薦,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一月初大里 在 一月初大里益民店- 彩虹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一月初大里 在 【德哥吃大便當】台中隨機便當之旅~健康/港式/傳統3間不同 ... 的評價
一月初大里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乾隆十全武功是哪十全?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所謂的「十全武功」是清乾隆時期的十次軍事行動,為乾隆皇帝自我誇耀之詞,按照乾隆自己說的是:「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台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實際只有九次,事實上,廓爾喀戰役也有兩次。細分的話,應該是:1747至1749年的大小金川之戰、1755年的平定準噶爾達瓦齊部之戰、1755至1757年的平定準噶爾阿莫爾撒納之戰、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亂、1762至1769年的清緬戰爭、1771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1786至1788年平定台灣林爽文叛亂、1788至1789年的安南之役、1790至1792年兩次征戰廓爾喀。
乾隆後期,八十二歲的乾隆皇帝在乾隆五十七年十月初三親自撰寫了《十全記》,記述他一生的「十全武功」,史稱《御製十全記》。乾隆帝並因此自稱「十全老人」。
十全武功是哪十全
一、兩平金川
乾隆十二年( 1747年 ),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公開叛亂,乾隆3次派兵進攻大金川,損兵折將,用了兩年時間仍未將其打敗,後來莎羅奔主動請降,乾隆找到了台階下,從金川之役抽身。乾隆中期,大金川土司再次叛亂,不斷侵擾進犯鄰近土司。
乾隆三十一年起,乾隆又是3次派兵才最終平定大小金川。
經過大小金川之役,此後清朝在這一地區廢除土司制,改置州縣。鞏固和發展了西南地區自雍正以來「改土歸流」的成果,加強了邊疆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二、兩平準部
乾隆十年(1745年),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策零病逝,準部統治集團內部為爭奪政權而內訌,大貴族阿睦爾撒納爭權失敗,歸附清朝。
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乾隆帝利用這一機會,在阿睦爾撒納領軍下出兵伊犁(準噶爾汗國首都),五月佔領伊犁,平定達瓦齊勢力。隨後清廷晉封阿睦爾撒納為雙親王,釋放被準部扣押作為人質的南疆回教領袖大小和卓。
清政府將準噶爾分治,封阿睦爾撒納為雙親王。但阿睦爾撒納並不滿足,他歸附清朝是想借清廷之手消滅對手達瓦齊,自己當可汗。在與清政府交涉無果後,1755年八月,阿睦爾撒納發動叛亂,並擊潰清軍留守部隊。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派蒙古人成兗劄布、滿族人兆惠領兵進攻,恰逢準噶爾遭受天花瘟疫,死者無數。阿睦爾撒納戰敗,逃往沙俄後亦染天花病死,沙俄將其屍體交給清朝。至此,清軍完全控制了天山南北兩路。然而剩餘的準噶爾人仍堅持抵抗,於是乾隆帝下令殺盡抵抗者。準噶爾人遂大半被屠,不久後滅絕。
三、平回部
被清軍解救的小和卓也參加了阿睦爾撒納的叛亂,兵敗後投奔統治新疆西部回族人的兄長大和卓。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在小和卓的慫恿下,二人又發動叛亂,試圖脫離清朝的控制。但二人的統治卻很兇暴,不得人心。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兆惠率清軍打敗了叛軍。大小和卓逃奔巴達克山(今阿富汗東部)。清軍派人與當地部族交涉,巴達克山部族首領執殺大小和卓,把屍首送交清朝。此役後清王朝統一了西域,命名為「新疆」。從此,新疆完全歸入清朝版圖。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設伊犁將軍,作為管理新疆的最高軍事長官,加強和完善了清朝對新疆地區的管理。
四、平緬甸
乾隆三十年(1765年),緬甸軍隊開始不斷侵入中國雲南普洱地區進行騷擾,雲貴總督劉藻兵敗卻謊報大捷,後自殺。新任雲貴總督楊應琚收復了邊境失地後貪功冒進遭到挫敗,卻謊報大捷,乾隆調查後令楊應琚自盡。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明瑞接替雲貴總督,兼兵部尚書,經略軍務。他率清軍分兩路出境攻緬。清軍糧食不足。緬軍先主動後撤,在清軍糧盡時大舉反攻。
次年二月初,明瑞在後撤途中,被數萬緬軍包圍在象孔,除少數清軍突出重圍,明瑞與諸將士大部陣亡。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二月,乾隆帝任命傅恒為經略,再次大舉征緬,沿途未遇緬軍主力,卻因熱帶雨林中的瘴氣而損失慘重。此時,緬甸東部新征服的暹羅(今泰國)暴發起義,緬軍為避免兩線作戰首先提出議和,此時傅恒率出關的3萬多清軍因中瘴氣僅剩1萬3千人,故未等議和開議,清軍即班師回國。
乾隆80生日時,緬甸國王因擔心清朝與暹羅夾擊,主動派使者祝壽進貢,要求恢復通商和冊封。乾隆即冊封其為緬甸國王,恢復正常貿易。中緬糾紛遂以緬甸納貢投誠,正式成為清朝屬國而完結,但此時距清緬戰爭結束已整整20年了。但此事仍被記入「十全武功」,乾隆帝的好面子可見一斑。
五、平林爽文起義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台灣彰化地區天地會首領林爽文率領千餘人,在距彰化縣20餘里的大里杙起義,隊伍迅速發展到3000人,攻破台灣北部眾多城池,成為台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起義。林爽文佈告安民,並申明軍紀,群眾痛恨清朝的腐敗統治,紛紛加入,聲勢很大。這時莊大田在南路回應林爽文起義,起義軍攻下彰化後,推林爽文為大盟主。起義軍彼此平等相待,兄弟相稱。對貪官污吏堅決鎮壓,沒收一些地主的土地給起義群眾耕種。
清廷先後派提督黃仕簡、任承恩,閩浙總督常青,陝甘總督福康安帶領官軍渡台鎮壓。開始時軍事上毫無起色。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十一月,福康安到達台灣,對起義軍進行分化瓦解,以優勢兵力解諸羅之圍,又接連攻下鬥六門 、大里杙等軍事要地。不久,莊大田負傷被俘,就地斬首。
次年正月初五日,林爽文被俘,押往北京後被淩遲處死。
六、平安南
清乾隆五十二年,廣南王國(今越南南部)親王阮文惠攻打安南王國(今越南北部),直搗其首都東京(今河內)。安南國王黎維祁逃到廣西,請求清政府干涉。乾隆帝認為,百餘年來,黎氏王朝朝貢不絕,清朝有「興滅繼絕」的義務。遂派兩廣總督孫士毅率兵1.2萬人。雲南提督烏大經率兵8千人,並集結黎氏王朝殘餘勢力,於1788年反攻。
起初戰事比較順利,取得一些勝利;後來孫士毅輕敵冒進,在次年遭到慘敗,狼狽逃回國。阮文惠並不願與清朝為敵,因而派侄阮光顯「齎表入貢」。
乾隆五十五年(1792年),阮文惠改名阮光平,親自到北京祝賀乾隆帝的八十壽辰,乾隆帝封他為安南國王。
這次戰爭,清軍無疑是失敗了,但由於阮文惠最終主動停戰請和,乾隆帝仍把它記入「十全武功」。
七、兩平廓爾喀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爾喀(今尼泊爾)因不明原因(可能是追討地方官欠款或宗教問題)攻擊清朝,清朝派去談判的官員巴忠竟私下允諾每年賠款1.5萬兩,待廓爾喀退兵後向中央謊報戰功;但不久因為巴忠未履行允諾,廓爾喀兵再次進攻,巴忠自殺。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福康安率兵反擊廓爾喀,清軍一路追擊,翻越喜馬拉雅山連續作戰,大敗廓軍。清軍深入廓爾喀境內以圖攻陷其首都陽布(加德滿都),但未達目的,反而因驕傲輕敵而勞師損兵。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正月,廓爾喀與清朝議和,制訂《欽定藏內善後章程》,規定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地位平等,並制定「金瓶掣簽」制度來認定達賴、班禪的轉世靈童,加強了清政府對西藏的統治。
1792年,廓爾喀(今尼泊爾)再次侵入西藏。清政府命福康安等率兵入藏,敗廓爾喀兵。史稱清反擊廓爾喀人之戰。
清兵凱旋之際,乾隆帝回憶即位後在邊疆地區建立的十大武功,因作《十全記》以紀其事:「十功者,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台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喀降,合為十。」乾隆帝因此自稱「十全老人」。
乾隆十全武功對中國的影響
一、意義
清前期諸帝仍有「守中治邊」「守在四夷」的傳統意識,但卻少有「內華夏外夷狄」一類的看法。雍正帝明言:「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中國之一統,始于秦;塞外之一統,始於元;而極盛於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員極廣,未有如我朝者也。」
清朝保守疆域的觀念亦較明確,乾隆帝說:「夫開邊黷武,朕所不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虧尺寸。」由於處理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關係較為得法,重北輕南的治邊傳統傾向在清代不明顯。開始著力收復歷代疆域。
這10場戰爭,有勝有負,都打得艱苦卓絕。孟森評價:「高宗(乾隆)於新疆定後,志得意滿,晚更髦荒。自此以前,可言武功;自此以後,或起內亂,或有外釁,幸而戡定,皆救敗而非取勝矣。」為了應付繁浩的軍費開銷,當時鹽商總計捐輸不下1310萬兩白銀之巨。
乾隆的「十全武功」,情況不同,性質各異:有鎮壓民變,有平息叛亂,有揚兵耀武,有小題大做,有得不償失,有多管閒事,有維護正義,有反擊侵略。如新疆用兵三次,廓爾喀用兵兩次,這五次用兵對新疆、西藏的鞏固統一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但是,也有的用兵是小題大做,窮兵黷武。如大小金川之役就是這樣的。
乾隆利用清朝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隔閡,兩次平定西北的準噶爾部,一次平定新疆回部,兩次征服西南的大小金川,一次鎮壓台灣林爽文起義,一次出征緬甸,一次出征越南和兩次出征尼泊爾的廓爾喀。其中對歷史影響最大的是西北方面的軍事行動,密切了中原與少數民族的關係,加強了中央集權。
二、評價
從戰爭事件上看,從乾隆十二年(1747年)第一次戰爭開始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結束。事件長達45年,幾乎伴隨著乾隆的統治歲月,也是乾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從戰爭對象上看,有外國的、本國的、有廓而喀王、有藩屬土王、有蒙古大汗、有回部和卓、有金川土司、有台灣反清義士,作戰時間少則一年,多則三四年。
將近半個世紀的連續戰爭,不僅耗費了龐大的軍費,死傷了眾多的官兵,同時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損失更是無法估量。所謂「十全武功」,不過是一個好大喜功者的幻想,乾隆確實有窮兵黷武、好大喜功之嫌,但是這十次的戰爭保障了中國領土的完整和國家的統一,在這一點上,乾隆的功績不可抹煞的。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月初大里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47╱編輯推薦
天地無窮大,登高看三觀: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沿革與願景•休閒活動展現的文明
|| 從歷史看台灣登山文化的變遷 ||
數十年以降,每當新聞媒體報導登山客的不良行徑,諸如亂丟垃圾、餵食野生動物、破壞環境等,時常會有人將罪魁禍首歸於「登山文化」,但究竟什麼才是台灣的登山文化呢?我將登山文化定義為「登山者群體價值系統的總和」,而台灣登山者的文化又能以2001年高山嚮導證廢除為界,分為社團時代與網路時代兩個階段,這篇文章將從台灣登山者的養成環境出發,探討我們登山文化的沿革與未來展望。
即便政府統計每年從事登山健行活動的人次約有600萬,所謂的登山文化仍屬小眾文化,不一定與從事的人數成正比,也不易受大眾理解與認同。換個方式來說,多達百萬之數的人們只是將爬山當作短時間的休閒運動,目的大多是為了身體健康,沿著標示清楚、路跡明顯的郊山步道系統享受爬山的樂趣。受限於從事時長、過多的人工建設和戶外教育機會,國人可比為栽於淺碟的幼苗,大多無緣將根深入到充滿內涵與魅力的台灣山林。
提起山岳文化,許多人會聯想到某高山地帶居民長時間累積下來的獨特生活方式、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等,例如阿爾卑斯山的牧民文化、喜馬拉雅山脈的雪巴人(Sherpa)、南美洲安地斯山脈的克丘亞人(Quechua)。不過,本文議論的是登山作為休閒活動的文化,祈讀者不要與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混淆。
登山環境的變遷
在網路科技急速發展的年代以前,台灣登山者之間的互動與資訊交換大多在組織聚會(例如登山協會、大學登山社等)及實際從事活動時發生,雖說廣度受到侷限,所需的時間也相對較長,這種傳承式教育卻是最為紮實的模式。從國民政府遷臺到約西元2000年的這段期間(約莫是網路與個人電腦日益流行的年份),登山者幾乎都是以同一方式養成。
然而,自2001年警政署廢高山嚮導證以降,人民雖獲得了自組攀爬百岳的自由,資訊時代的鐵三角:網路、社交平台、智慧型手機,卻開始一一對登山環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網路發展逐漸加快腳步,以往只能透過紙本或口耳相傳的資訊猶如雨後春筍一般地出現,同時也如一把兩面刃,一邊降低了自行組隊的門檻,另一邊卻由於資料過度片段化,而讓不察的山友容易誤判局勢,埋下諸多山難的遠因。
岳界基層組織──登山協會和大學登山社,從百岳制定的1970年起進入黃金時代,卻在千禧年之後不敵特許制度廢除及年輕族群參與度低落的累加影響,紛紛踏上了高齡化、縮編乃至解散的不歸路。若深究其背後的原因,還有一項至關重要的因素:台灣的山已不復往日的神祕。時光回到四大天王奠定百岳名單的那一刻起,登山者穿梭山稜溪谷間,型態也從完成百岳往新路線、會師、溯溪、技術攀登、古道、中級山、舊部落等開枝散葉,時至現今已無受矚目的未登峰存在,也罕有無人踏訪過的稜脈。簡單來說,登頂已失去客觀的開創價值,只剩下對個人有意義的主觀價值。世界上以攀登未登峰、開發新路線為志向的登山者,也僅只是一小群菁英分子而已。
況且隨著商用娛樂科技及觀光全球化不斷演進,年輕族群越來越不乏輕鬆便利的娛樂選項,舉例來說,以前被稱為電玩的休閒活動,如今竟發展成了全球產值接近10億美金的電競產業,再加上智慧型手機與手機遊戲的盛行,風靡程度更甚於以往;廉價航空的崛起及充分的觀光資訊,令出國旅遊變得可以負擔之餘,也使得登山健行活動越來越難獲得青睞。所以與其說是時下爬山活動不具吸引力,不如說是年輕一代的選擇變得太多了。
登山健行活動缺乏新血的現況,不只在山上能見到,年輕族群往往也有「身邊只有老人爬山」的印象,即便有興趣參與,卻不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輩夥伴,再加上普羅大眾傾向重視活動的潛在危險,勝過其背後的教育意義,這一切都構成了時下登山健行活動發展的困境。一旦代表活力的新生代廣泛的對此失去興趣,登山群體的金字塔就會從基底開始縮減,長久下來即支撐不了更多元化的戶外活動,例如學術化登山、中級山探勘、古道探勘、舊社探勘、溯溪活動、雪季攀登、海外攀登等等,長遠走向令人憂心。
登山文化的斷層與轉型困難
傳統登山活動所追求的目標,在於探索神秘與未知,一旦神秘與未知不再存續,舊思維之下的登山活動便會流於收集名單上的山頭(英文稱為peak bagging),使整體活動的發展陷入停滯。台灣登山界的金字招牌「百岳」,靈感源自1964年日本登山家兼作家深田久彌所著之《日本百名山》一書,由林文安為首的四大天王於1970年代初共同訂立,用意在於藉著選出這些山峰,讓後世的登山者能有系統性地探訪台灣的高山稜脈,是登山文化的重大里程碑,對後世的影響力無遠弗屆。然而他們始料未及的是,後來者卻多以登頂為目標,失去了探索的自由精神,徹底背離了百岳存在的初衷。
在社團時代,登山協會、學生社團這類社會化單位,藉著長期緊密互動的傳承式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礎。然而當社團不再是攀登百岳所必須,不只民眾自組隊伍的風潮興起,更讓商業登山活動日益蓬勃。隨著網路的普及與傳承式教育斷鍊,登山者的主要資訊來源從線下轉為線上,商業登山則成了帶領新手從事活動的最前線,又因為登山路線與基礎建設逐漸成熟,除了百岳熱門路線開始觀光化、大眾化、商業化之外,獨攀者與網路自組隊也漸成登山環境中不可忽視的族群。以上因素使得登山者群體化整為零,成為了極度個體化、差異化的存在,無法再複製社團時代形成共同價值觀的過程,是為登山文化的斷層。
至於登山文化轉型的困境與轉機,楊南郡早在1991年出版之《丹大札記》即有闡述:「對山岳界而言,國內的登山運動已經出現瓶頸;各地的山頭都有登山客的足跡;溯溪、橫斷、縱走或是岩雪攀登也都逐漸被開拓出來……雖然不斷有路線變化和技術引進,使活動仍有蓬勃的樣貌,但在大方向上卻有隱憂,登山運動已到了發展上的轉捩點。如果參考國外的狀況,其實不難發現我們已經背離了國外登山運動的走向,國外登山運動的走向是如何呢?簡單的說就是登山學術化。藉著登山,從橫面空間性的認識到縱向時間性的瞭解,也就是深入地區內的地形水文、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從實實在在的田野見聞中建立知識的基礎。」
不爭的事實是,能左手拿書籍按圖索驥、右手拿山刀披荊斬棘的人畢竟是鳳毛麟角。主流登山文化至今仍奉完成百岳為圭臬,相互比較誰登上的百岳比較多,而出自網路世代的登山者更因為上述的原因,難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所以現在的登山運動發展,其實是從楊南郡指出的瓶頸倒退當中。
展望未來
登山活動的精神文化面即是自由,自由的前提是自律,為不變的的普世價值,但大眾的心態卻仍深受早年國民政府之長年封山禁令影響,內化了不合時宜的制度,不只視山林為畏途,對冒險性的登山活動也缺乏認同,導致來自外部的制度力量反過來侵害了精神文化。登山文化最主要的載體是就是人,偏偏自由與自律的基本精神如今少了傳承式教育這座橋樑,形成了文化斷層與轉型困難。
我們在山域中見到的各種人為亂象,包括亂丟垃圾、排遺無序、吵鬧喧嘩、生火失當、餵食野生動物等,指稱為登山文化是有失公允的說法。因為登山活動經大眾化、觀光化、商業化之後,國民素質和速食文化的惡果就直接體現在環境之中。至於廣大民眾是否曾受過戶外教育與文化的薰陶,則是個令人不得不悲觀的問題──這也是為何筆者主張登山文化是小眾文化。
巨大的環境變化,使得社團時代走到了末路,也使得登山文化進入了重建期,而網路則是最大的影響因子。但網路同時具有開放與封閉的特色(例如公開社團與私密聊天群組),資訊交流上存在嚴重落差,導致價值系統枝多而幹細,未能凝聚全體登山者皆認同之共識,宛如一盤散沙。筆者以為,解鈴還需繫鈴人,網路時代的問題,必當從網路來加以解決,無論是政府、媒體或登山群體,均需視改善環境、傳播知識與落實教育為己任,台灣有朝一日才能真正與國際接軌,成為內外兼修的山岳之島。
緣結山林
進入社會數年之後,受「臺灣人一生一定要做的三件事」影響,我以菜鳥之姿跟團登上玉山主峰。那是個天空異常清朗的一月天,日出雲海的美景深深地撼動了心靈,也讓我萌生完登百岳的念頭。奈何工作忙碌,難得空閒,我逐將這份熱愛轉向了山域歷史、人文與政策,竟巧遇一塊樂趣不亞於登山的沃土。又因觀察到時下大眾對登山多有誤解以及活動本身發展的困境,故創立個人媒體,筆耕不輟,盼為心愛的寶島山林略效棉薄之力。
文、圖╱董威言(城市山人)
#0227550088
一月初大里 在 一月初大里益民店- 彩虹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17:20在一月初健康餐盒內用的你,目測175cm 、穿短褲、黑長襪,雖然不確定你是否單身,也不知道你是否有在用dcard。 - 大里. ... <看更多>
一月初大里 在 【德哥吃大便當】台中隨機便當之旅~健康/港式/傳統3間不同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這次吃的店家資訊放這邊喔~麻煩台中廣大朋友提供台中好吃便當資訊到留言區喔~# 一月初 竹南總店店址:苗栗縣竹南鎮新南里維新路50號1樓營業時間 ... ... <看更多>
一月初大里 在 一月初健康餐盒台中大里店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一月初 健康餐盒台中大里店, 台中市. 193 likes · 1 talking about this · 23 were here. 精緻美味健康餐盒少油少鹽無負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