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能否再寫我心?》
病榻期間,手背插著針咀喉管,魂遊太虛、任人魚肉、無力感交集無奈感,思前想後、回顧人生,遊走於天堂地獄之間……
休息了大半個月,今天【五一】,是還債的日子。
上月中,答應讀者寫一篇1700字長文,其後身體抱恙,承蒙讀者眷顧,兩日內就獲得3000多個emoji及問候留言,先在這裏謝過。
於是,決定今天在facebook寫一篇有史以來最最最長的文字,就以3000字為目標吧。
三千,其實就是N ,並非一個實數,所謂三千煩惱絲、孔子三千弟子、三千大千世界、孟嘗君食客三千……
真正字數多少,who cares ?
這段期間,看了不少平時沒有觀看的頻道、聽了不少未聽過的歌曲、閱讀了不少平時沒有翻過的書,但盡量避開一些令人氣憤的新聞,以免影響身心康復進度。
長期讀者應該知道,我很喜歡菲律賓民歌Anak, 原來除了譚詠麟翻唱的粵語版《孩子》,盧冠廷也曾在演唱會演繹,他那特別的唱腔,更能勾劃出一種莫名的情感和幽怨,一曲《孩子》,又聯想起五歲小女孩被虐待致死……
至於那個什麼五千萬噴水池(又是五千萬?), 如此芝麻綠豆小事為什麼能夠引起巨大迴響,真正原因,其實是香港能公開討論的話題,已如鳳毛麟角。
要我寫1000字批評康文署、又或者寫1000字批評東方昇,同樣輕而易舉,反正在撕裂的香港,已經沒有什麼真理,不是嗎?就連那個冷血兇殘的繼母,判決也不能達到一致(6比1)。
本欄的出現,源於2014年佔中期間,一篇《致我們即將逝去的香港》深受歡迎,7年來我手寫我心,完成了數千篇文章。
7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人體細胞每7年就可以全部重新更換一遍。
從零開始,到今天超過3萬followers,總算略有所成,老懷安慰。
多年前其中一篇文章曾提及過台灣作家(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和兒子合著的一本書《親愛的安德烈》,當年買書後翻過十來頁便束之高閣,臥床期間,from cover to cover重新閱讀一遍,今天想和讀者分享其中一節(天地圖書2007年11月版213頁):
龍應台問兒子,「你最同情什麼?」
兒子回答:「無法表達自己的人 ---- 不論是由於貧窮、或是由於不自由而無法表達自己的人,我最同情。」
安德烈,你同情香港人嗎?
去年港版國安法出現,大量KOL刪文的刪文、離開的離開,自己亦提心吊膽,方寸大亂隨波逐流,匆匆忙忙刪除一些不滿政府胡亂施政的文字……
刪著刪著,看著看著多年來的文章…… 忽然停止,反問自己,到底在做什麼?
李懂媽這個專欄,多年來不是被黃絲指罵、時不時被「捧」為親政府藍絲嗎?
從來都以「香港人」這三個字作為人生座標,不管是楊千樺還是周柏豪,我都不希望見到香港人自相殘殺……
佔中期間,看見年輕學生和年青警員被捲入政治漩渦紛紛入獄,同樣令我揪心,多次發文惋惜。
我批評周浩鼎之愚,更揭破林子健釘書機事件的拙劣。
從來明確指出港獨是「海市蜃樓」,苦勸年青人不要走上不歸路。
我痛恨警方濫打濫捕、亦不滿示威者圍毆地鐵職員。
我聲討元朗兩名當值警員出賣受襲市民轉身而去,同時表揚一些盡忠職守的警員。
(這裏先叉開一筆,從來深信讚許更能激勵對方做多些好事,就如叫頑皮學生做班長,部分讀者可能認為不停指責更有效,真的嗎? 至於什麼對方已經收足人工無需讚許,更是一派胡言,我們就不能讚揚服務一流收足人工的酒店經理? 我們就不能 嘉許任勞任怨收足人工的清潔工人?)
林超英反對填海,我發文和他爭辯。
我寫「天佑武漢」、 亦不贊成與以武漢為病毒名稱,令部分讀者頗有微言。
我真心覺得高鐵方便快捷、亦不認為一地兩檢有問題(事實證明判斷正確,香港人只見樹木出煙不見森林大火)。
我寧願中央全面接管,也不願見如此低質素的特區管治團隊收取高薪厚祿,事到如今,反正大局已定,真誠希望北京換血,14億人當然很容易挑選精英團隊治港 ,無須「明益」一大批無能的忠誠廢物。
蔡若蓮兒子自殺,有人奔走相告額手稱慶,我心痛指出香港病了。
我全力針對屈穎妍的虛偽,但反對有人恐嚇她及家人……
但今天,為什麼連自己這種溫和評論的人,內心都會心生恐懼、寢食難安?
是什麼令香港人無法表達自己?
安德烈,你有答案嗎?
今天,就算審計署署長都無法自由自在表達自己,因他審查的入境處長,已貴為國安處成員……
那麼,是否要永遠離開香港,才能夠暢所欲言?
讓我們看看身在台灣的沈旭暉、蕭若元、黃毓民、林夕……
除了黃毓民作風保持一貫,作為文字人, 自己明顯感覺到其餘三人隱隱透露出那種不忿、不甘心的情緒。
就以沈博士為例,文章雖然字字珠璣、言中有物,但難掩內心一股怨氣,粵語形容詞就是「講多咗啲」,但這也難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但這又衍生了另一種爭論,就是收費文章。
網上看見有關收費文章的兩極意見,一說天下沒有免費午餐,有價值的文章要收費理所當然,另一說是,全家已安全離開香港的KOL,還要香港人付鈔,吃水深火熱中港人的人血饅頭?
先說說個人情況,自己寫文章屬於玩票性質,時而月旦時事、時而抒發內心…… 數月前開設patreon,某程度上想測試自己文字的價值,可惜至今仍未能達到facebook讀者1%,命也!
早前宣告抱恙短暫停筆 ,有patreon讀者即時終止贊助,原因未明,但心有戚戚焉。
傷感的當然不是那幾塊錢,一直以為patreon讀者願意付出真金白銀是一種支持,但猛然醒覺,原來亦有少部分人認為只是買賣,你有病不賣(文)我便不買,各不相欠,亦合情合理。
回頭說海外KOL,他們對香港問題指指點點,是愛護香港?還是隔岸觀火?
沈教授形容自己設立patreon屬於「轉移陣地、互相扶持」,這一點我可以同意。
去年身處台灣的燒山,多次在youtube肯定預言,當美國對香港官員實施制裁,所有特區官員必定雞飛狗走,一個不留……
結果是什麼?
實況是燒山已經離地,我曾寫過一篇《禍起蕭牆》,說的就是這種情況,燒山仍誤以為雞隨時可以飛、狗隨時可以走……
就讓我抽離一點,作個比喻。
一名脫北者(逃離北韓的人),在海外發表文章,說獨裁政府如何不堪、北韓人民生活如何艱苦、他們應該繼續爭取自由民主不要跪低……
海外KOL隔山打牛這種做法有沒有問題,留待讀者自行判斷,本文原本想用的標題,是《每人心中都有一個李懂媽》, 正如李安導演拍完《臥虎藏龍》,對記者說「每人心中都有一把青冥劍」、拍完《斷背山》,李安又說「每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你懂嗎?
經過風風雨雨,自己病後反而作出了時間上的取捨,讓自己人生舒服一點。
patreon是收費專欄,當然會按時出文回饋讀者(順帶一提,今天是1號,鼓勵大家加入),facebook是免費文章,只希望讀者認同和嘉許(如前述以讚揚作鼓勵),不再吝嗇按讚。
所以,今天自己定下目標,由這篇文章開始,每當獲2000+ emoji (起碼證明文字有人肯定),翌日便會繼續寫下一篇facebook文章,否則,無謂舞文弄墨自作多情,多點休息就是,何時寫facebook,隨緣吧……
最後,不得不提港台《鏗鏘集》編導蔡玉玲,特意抽取昨日一篇patreon文章和大家分享:
【 近日湯家驊力薦林鄭連任,可惜他錯用了一句 “the devil you know better than the devil you don't ”,隨即被建制派圍攻,說領導班子「只有天使沒有魔鬼」,十一哥被逼匆匆忙忙在facebook呼籲大家冷靜。
簡單形容,湯家驊無意中指出特首選舉就是「兩害取其輕」的遊戲,而不是「選賢與能」,為何今次這隻老狐狸如此不小心?
其實,十一哥近年的言論早已不值一哂,反正他高調擁護林鄭連任,無非就是替自己在行會霸位,哪會想及其他?
正如他早前說蔡玉玲(查冊車牌虛假陳述)有罪完全有法可依,套路一脈相成,毫無邏輯可言。
如果真如法官所言,完全不考慮「動機」,觸犯法例就要判罰,那麼何須法官? 用電腦程式不就可以替代所有法官?
讀者應該對不久前網上一段驚險鏡頭記憶猶新,一名大約4歲小孩子衝出馬路,當時汽車是綠燈行人是紅燈,小孩母親發覺後即時衝出馬路抱起小孩,幸好小巴司機及時緊急煞停,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犯法就是犯法,政府應否票控該名母親不遵守交通條例衝燈(紅公仔)?
更多的新聞片段,可看見火場有人破窗逃生,犯法就是犯法,不應該考慮動機?
政府又為何不票控逃生者「容許物件從高處墮下」?
要舉更多例子去反駁湯家驊之流,1700字也不足夠,不過今天謬論當道,小市民只能逆來順受。
今時今日,很多工種AI都可以替代人類,但全球依然要用「人」去當法官,就是因為AI沒有人性(科學家正在設計有感情的人工智能,將來機械人可能比真人更加有人性)。
年青的朋友,可能未聽過這些故事……
小時候,報紙法庭新聞,經常看到這些報道:「無依無靠的老婆婆做小販被控阻街,罰款30元,裁判官宣判從濟貧箱撥出50元予老婆婆……」
濟貧箱(Magistrates Poor Box)源於半世紀前英治時代,據說由一名裁判官 J.G.Wilson創立,目的是對一些家徒四壁的被告提供援助,「濟貧箱」的第一筆善款更由Wilson裁判官親自解囊捐出,其後善款則由外界樂助,近年社會有綜援政策,似乎很少再聽聞這類法庭消息。
以上這些好人好事,都不是法律規定,法官從來都不應該是鐵板一塊。
今天,裁判官Wilson已經離世,伴隨他離開的,還有人性……】
(後記:本文已經超過3500字,希望每篇facebook文章都能得到 2000+ likes,作為寫下一篇的動力。另外,五月份patreon預告:「陶傑籲蘋果自行了斷」、「苟延殘喘的港台」、「支持紫荊黨踢走琼子」、「外傭的故事」、「悲慘動物世界」、「中國式輪盤」……)
一把青 問題 討論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把處長變郭軫啦!— 生產隊友的養成
協和婦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好孕工作室負責人 陳鈺萍
2015年底公視的時代劇《一把青》上映,讓已經不太追劇的我,每周乖乖坐在電視前等。原本就是慷粉的我,常常被郭軫與朱青惹得眼淚與鼻涕齊飛。處長(樊光耀飾)與大隊長(楊一展飾)的各種交手,看得相當過癮。當時怎會想到兩年後竟參與了處長的生產任務,導引處長的寶寶安全著陸,還跟處長蹲在浴缸旁討論胎盤料理的食譜?!
.
.
.
.
.
所幸一切有驚無險,到最後確認每個環節都沒有問題,大家都露出了充滿愛的催產素微笑(Oxytocin smile)。這是接生以來第一次把自己搞得滿身血(通常是羊水),當阿光說要合照的時候,我說這樣很嚇人,他說沒關係呀!確定一切平安之後,我跟嘉黛說「再也不要接第一胎臀位的陰道產了啦!接生者壓力破表!」但你們知道的,溫柔生產這件事,在場的所有人催產素也都同時大噴發,尤其看到這樣的生產方式,在媽媽與寶寶健康上展現的成果,一個新家庭因為生產而凝聚起來的力量,還有伴侶的轉變,就覺得願意這樣一直傻傻地堅持下去。很高興《生產隊友》中文版的上市,這是每一位「參與者」都該具備的武林秘笈。
瑋伶的生產故事看這邊 https://www.monisclassroom.com/article15/
更多的推薦序買書來看喔!當然,書的內容才是重點啦~
https://undertablepress.com/books/birth-partner/
一把青 問題 討論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爆文寫作16】你的「概念光譜」,能切出幾種顏色?
記得有次,
跟榮哲一起辦講座,
他兩個女兒也都有來。
剛好老婆多買了一個布丁,
看姊姊三三很想吃的樣子,
就把布丁給了三三。
沒想到,
妹妹川川看到了,
跑過來想要姊姊
分一半給她吃。
這下麻煩了,
因為這一切下去,
很難公平的的分,
畢竟,誰都不想要吃小塊的。
我突然想起,
以前玩過一款桌遊,
叫做「奶油還是派」。
裡面有個遊戲機制很有意思,
就是一個玩家負責分派,
分完之後,其他玩家先選,
分派的玩家拿最後一份。
這個機制,
讓分派的玩家,
特別小心翼翼分,
讓每一份都一樣大,
避免爽了別人,苦了自己。
有了這個靈感,
我就跟三三說:
「三三,不然這樣,
你把這個布丁分成兩份,
然後讓妹妹先挑。」
如此一來,
就能讓姊姊握有主導權,
妹妹握有選擇權。
最後我看到,
三三聚精會神,
努力把布丁分成完美等份。
為什麼說這個故事呢?
因為如果你想寫出爆文,
你就要會「切割概念」這招。
練習把兩個相近的概念,
小心翼翼的切割,
分出兩等份的「概念布丁」。
差別在,這兩份布丁,
質量一樣,但味道不同。
舉個例子,請問你,
「自私」和「自利」差別在哪裡?
「阿不都是負面詞嗎?
哪有什麼差別?」你搔搔頭說。
再仔細想想,
別輕易放過自己腦袋啊!
這個例子,
是我從廷廷思辨演講聽來的,
當時他提出的切法是這樣的:
「自私」是完全不顧他人利益,
「自利」是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
全場恍然大悟,驚呼連連。
概念其實就像是光譜,
對色彩敏銳度高的人,
就能區分更多種顏色。
這點,女生比男生優秀太多。
比方我跟老婆去買衣服,
她挑了一件衣服,問我說:
「老公,你覺得這件好看嗎?」
我左看右看,
總覺得似曾相識,
就回她說:
「這件藍色你不是有了嗎?」
我就記得她買過一樣顏色的衣服了。
想不到,
她噘起嘴咕噥地說:
「不一樣!
上次那件是土耳其藍,
這件是Tiffany藍啦!」
你看,在我眼裡,
藍色頂多分淺藍和深藍;
但在我老婆眼裡,
藍色至少有十幾種,
每一種她都切分的很清楚。
(這樣才能多買幾件衣服)
同樣道理,在寫作上,
能把人家看似同樣的概念,
切成一塊一塊,
還能說出差別的人,
就更有機會寫出爆文。
因為,
他們看得到,
別人看不到的顏色。
這樣的練習,
我也不時給學生練習。
比方底下這題你試試看:
「素養」和「道德」有什麼差別?
沒想過這個問題吧!
剛開始,
學生皺起眉頭,
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來。
我要他們「使用情境」去想,
什麼樣的狀況,
你會說一個人「沒素養」?
又什麼樣的狀況,
你會說這個人「沒道德」?
果然,討論瞬間熱烈起來。
「在教室翹二郎腿上課,
是沒素養?還是沒道德?」
「公車上不讓座給老婆婆,
是沒素養?還是沒道德?」
「隨意破壞公物,
是沒素養?還是沒道德?」
有沒有發現,
等你越問越深,
你的「概念光譜」,
也就隨之推展了。
最後,
我們討論出一個
普遍能接受的切法。
「素養」偏向個人修養,
影響的是別人對你的觀感。
「道德」偏向群體價值,
影響的是公眾的秩序和權益。
所以「沒道德」
往往比「沒素養」更嚴重。
當然,
一定還有更精緻的切法。
不過透過這樣的練習,
我們就不會成為
概念的「差不多先生」。
反倒會訓練自己,
更精準的去界定概念。
當然,說到這裡,
你一定會想,這事不是
哲學系、法律系在幹的嗎?
這的確是他們常做的訓練。
不過,
習慣這樣的思維方式後,
套用在寫作上,
那個極小而精準的區別,
就是能不能寫出神句的關鍵!
舉個例子,
我最近愛上一首歌,
叫做《天上的男人,地上的女人》,
這首歌是台劇《一把青》的片尾曲,
歌詞十分強大,
我聽到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
「地上的女人,
遲早的未亡人,
早把生活活成了生存。」
請問,「生活」和「生存」
有什麼不一樣?
我相信你讀到這裡,
一定明白我在說什麼了。
「概念光譜」就在你眼前,
如果你只看到七色,
請大膽拔出思辨之刃,
小心翼翼地切下去!
我敢說,
就算沒寫出爆文,
至少也通透了人生。
對了,
你有想到哪些近似概念呢?
歡迎留言跟我分享,
我們一起來拓展概念光譜吧!
......................................
💥7/18 爆文寫作工作坊 (台北五班)
https://reurl.cc/arv84G
#歡迎分享
#謝謝廷廷給我的好靈感
#這樣的腦力激盪很好玩
#蔣勳的孤獨六講也有用上這招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