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號印刻文學
《那些金色時刻》胡晴舫
大概因為太常搬家的緣故,我時常揣摩死亡的意思,並不是指人死了之後所進入的永恆黑暗,而是一個人離開之後的世界,應該就像一間搬空了的公寓,很快又有新住戶入駐,之前那個人生活過的痕跡完全抹去,無所殘留,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我也常想,為了避免發生日本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的情形,最好自己動手,先把不想被其他人看見的東西早點清乾淨,千萬不要留下什麼令人作嘔的日記或任何會惹來奇異眼光的惡趣味物品。每回收執行李時,我都在想像自己的死亡,從別人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身後,只覺得驚悚,便有急迫感想要事先處理我這個人用一生累積而成的物品。真的是什麼都帶不走啊。在別人眼中恐怕皆是垃圾吧。連回憶我也很少認真去整理,沒有後代的人不會去規劃要留下什麼遺產,因為無人在意。
全球疫情發生,突然就不用搬家了,新聞每天報導著各地的確診數字和死亡人數,我腦海裡卻出現一間又一間公寓,不是淨空了的那種,而是內裝舒適,細節講究,裡面裝滿了照片、碗盤、內褲和球鞋,還有盆栽,代表了主人對生活的想像。什麼都不捨得丟,任何想要收藏的心思無非是一種對美好生命的眷戀吧。那些我因為不想變成「令人討厭的松子」而趕緊扔棄的累贅物品,突然變成過去鬼魂似的東西,從心底慢慢浮現。
也開始時常夢到當時在東京的生活。表參道底,青山道口,有一間麵包店叫「安德森」,每天我去那裡買日常需要的麵包。店家每日開門,假日也罕見休息,推門進去,香氣四溢,架上擺滿各種形狀的麵包糕點,口味各一,閉眼隨便挑,都不會錯。之後,沿著根津美術館長長白牆,提著各色新鮮蔬果,慢慢走回家。東京的晴空總是很高,空蕩蕩,一片乾淨。我買麵包時買得那麼漫不經心,好像春天該有櫻花、夏天該有菖蒲、秋天該有紅葉、冬天該有皓雪一樣天經地義,邊走邊皺眉頭,以為自己在思考(但我現在想不起、因此肯定根本不重要)什麼關鍵的人生命題,我真正未曾好好深思的是這幅簡單的生活畫面,背後該有多大的集體心力才有那樣美好如童話的街角麵包店,散發暈黃燈光,折射出溫潤的麵包光澤,讓一個普通不起眼的平凡人不須特別擎香向上天祈求,就能安安穩穩地隨時有美味麵包可食。也該有多大的幸運,世局如此靜好,麵包店能夠天天按時營業,扭開水龍頭就有熱水、開窗就有綠蔭鳥鳴,不愁沒咖啡喝,電鍋有香噴噴的白米,生活平穩如在鐵軌上行駛,悄悄不受打擾——像是瘟疫。
我搬離東京那麼久,安德森也已經關門了。這些年之後,這間麵包店突然回到夢裡,推門進去的手感仍記憶猶新,麵包出爐的芳香盈鼻,一時不知那是何時的事。帕慕克小說《純真博物館》的第一句話,「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而我卻不知道。如果知道,我能夠守護這份幸福嗎?一切會變得完全不同嗎?是的,如果知道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我絕不會錯失那份幸福的。在那無與倫比的金色時刻裡,我被包圍在一種深切的安寧裡,也許僅僅持續了短短幾秒,但我卻年復一年感受著那份幸福。」
帕慕克描述的是愛情。對我來說,那間麵包店成了金黃色幸福的意象。當時仍算年輕的自己,雖無恆產但生活無憂,住在美麗豐饒的街道,周圍大部分人皆溫和有禮,就算我言行不當了,都願意包容我的失禮,那時候最大的煩惱似乎就是自己這個人如何安身立命而已。當然是回不去了。時空已逝,店家已換,這個人恐怕也變了不少,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事態凌厲地,一下子阻隔了所有時空的延續、交換、流動,再無任何可能回去行走原來那條街,收集過去的足跡。
當瘟疫變成一種日常,那間麵包店卻回到我的夢裡,顯得如此不真切,不像是這輩子發生過的事,不是如隔三秋,而是恍如隔世了。我已不相信自己曾經擁有那般金光閃閃的日子。夢中滑過時,好像在看串流平台上的韓劇,有種作戲的不真實,不屬於現實,更不屬於自己。
如果當時很快便覺悟,如此幸福不但有盡頭,不會再現,甚至連舊地重訪都不可能,當時的我會不會過得不同?我會不會一樣很快將之藏在回憶的深處,很少向別人提起?日子的盡頭是死亡,人類因為死亡的逼視,才會去思考生命的意義。
住在東京時碰上日本觀測史上最大地震,隔日福島核電廠傳出災情,周圍空氣頓時顯得可疑,本來用以維繫生命、最自然不過的呼吸變成幾近自殺的行為,家中門窗緊閉,戶外不宜久留,出門一律長袖長褲,戴上口罩,速去速回,商家架上貨品一下子淨空,因為災情,補貨變得困難,礦泉水、衛生紙等民生用品限購每人一日一件,那時候的心情就是每天怎麼驅吉避兇地活著,如何取得可靠的水源、上哪裡買到必要的民生用品,但究竟要怎麼呼吸到新鮮空氣,避免與死亡正面衝突,內心其實一點把握也沒有,只能多方收集資訊,觀察周圍的其他人怎麼做,當時心裡默默猜想,可能所謂的戰時生活就是這樣子,物資吃緊,個體的命運與集體綁在一起,人只能想著如何維持吃喝等基本生命功能,努力保持心情平靜,無法做任何長遠的打算。
當自己屬於捲入重大歷史事件的無名大眾行列,特別會明白自己與一棵樹、小狗、石頭沒什麼差別,我們存在於宇宙的方式是一樣的——思於此,寫作這件事其實也難免顯得有氣無力。
就某個層面來說,此時全球爆發疫情也是大自然的反撲。人類在地球上建造了一個強大的物質帝國,肆意掠奪資源,強力架構起一套豐饒便利的生活方式,人類一代代出生,不僅要健康長壽,且拒絕老去,那些日常慾念無時無刻不在製造億萬頓的塑料、萬年不滅的核廢料,城市面積不斷擴充,無用產品被當作資本燃料不斷被製造出來、淘汰、變成無法回收的垃圾,污染整個地球生態,對生命的貪歡已是當代人類的至高生命原則。因為有死亡的逼視,才明白生命的有限,如何珍惜並善用生命,但,在新世紀,生命的盡頭卻成了慾望的藉口。人類花費多少資源在維持自己的青春肉體,只為了活下來,但活著是為了什麼,似乎已經無人追問。
全球疫情令我駐在台北,兒時的城。生活重點在維持基本生活功能這件事,吃飯、喝水、睡覺,小心呼吸,讓自己活著。我忖度,是不是斷髮出家也就這麼回事,斷了一切浮誇的念頭,所有超乎生命基本需求的企圖心都散去吧,讓原本就簡單的生活更簡單,明白自己形而下的限制之後重新尋找形而上的自由。回到了台北,回到自己的童年,又開始閱讀厚厚的章回小說,加上新科技時代的網路武俠小說,熬夜慢慢翻閱,任自己墮入另一個時空。我從小熟悉這樣的心境,如何從一副瘦弱無趣的軀體飛脫出去,體驗現實生活裡永遠不可能經歷的時空,都說人類的想像力其實是旅行的最佳方式,翻一頁書,人已全身黑色勁裝上了明朝宮殿的琉璃屋瓦,像名功力高強的俠客,往下窺視腹黑的宮廷政治,滑一次手機,又進入了豪門名族政治,愛恨情仇糾纏不清。瘟疫並不是新時代的發明,而是一種歷史的永恆回歸,就像做完李白大夢,終究回到童年的起點,靜靜過起古典的生活。
然而,時空就算會重疊、交換,平行或跳躍,回歸並不是回到真正的原點,時間畢竟是線性前進。居家隔離、全球邊界關閉,時間彷彿靜止,地球仍然繼續公轉,四季自然仍循序替換,只有人類社會被迫留在原地,所有想要延長生命的人類依然持續衰老中。生命終止之前,人,要做些什麼呢?除了享受優渥的物質條件,拼了命打肉毒桿菌、換掉失效的器官,活著,所以能過日子;一直過日子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
因為近乎僧侶的生活,生命的核心反而如黑色礦石顯露出來。整理自己的心緒時,東京街角麵包坊就突然夜裏來到夢中。活著不只是享受生命的美好事物,更應該是為了創造真心相信的價值吧,而生活之所以必需趨于簡單,也是為了集中所有的心力,去做最重要的事情吧。若是明白了那是幸福的時刻,除了當下的珍惜,也應該學會怎麼去守護,縱使世上很多事情都不在個人能力範圍內。
台北這個童年的時空,使我憶起當初那份對未知的嚮往,不需要高科技、僅憑已身的幻想力,便打開宇宙無數個時空,那時候從文學認知的世界雖然看起來危險,詭譎而複雜,卻不標榜污穢,也不崇尚卑劣,仍有大是大非,追求真理的企圖、以及彰顯正義的決心還是可以寫到文章裡,每個人都要獨自面對自己的心魔,因為活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要找到衷心相信的事情才可以繼續。
原點,指的是心的純淨吧。
搬空了的公寓也可以說是宇宙開了另一扇門。世界終究會重新開機。
福島核災死亡人數 在 綠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巡田編:核能乾淨又便宜,真的嗎?】
文/綠黨副秘書長 李春祥
面對氣候變遷衝擊及燃煤發電的汚染,有些人冀望核能,誤以為核能發電便宜又乾淨。其實核能既不便宜,也不乾淨。但最重要是核能非常不安全。從美國三哩島事件、前蘇聯車諾比事件直到10年前的福島核災,都是清楚的例子,告訴我們一旦發生核災,會發生難以承受的巨大風險。
核災的特殊本質,就是輻射汙染眼睛看不見,半衰期長難以清除,對人體的傷害難以測量。福島事故後,民眾撤離圈至少20公里, 20至30公里圈要求居民留在室內。第一天的撤離人數約5萬人,次日增至20萬人。事實上各國政府紛紛提出更大的撤離圈建議。核災之後居民身上測出輻射殘量,兒童檢測結果更令人憂心。約30幾萬福島居民拋棄家園,原來的人生被迫中斷,成為寄居他鄉的遊魂。福島周圍農產、漁產都銷不出當地,農、漁民茫然無措。台灣人迄今仍將來自5縣生產的食品稱為「核食」。
福島核災之所以擴大,是因為備用發電機被海嘯沖毀,無法對爐心降溫。從2011年核災迄今,仍須持續注水冷卻。高汚染的水混合地下水流滲水必須持續收集,現場核廢水已達124萬噸,輻射總量非常高,根本無法處理。另外為了清除環境輻射,日本政府動員7萬人,清除表層汚染土壤。輻射汚染土壤累積1500萬立方公尺,但區域內土壤仍然檢測出很高的輻射劑量。
支持核能的人士喜歡強調福島事故中,因海嘯死亡達2萬人,卻無人因核災而死亡。這個講法無視這僅次於車諾比事件的巨大核災對個人、對土地、生態、社會及經濟的深遠影響。就試想同樣情況發生在台灣,我們將如何處理土地除汙?
我們假設以事故發生的機率,乘以事故嚴重程度(Severity)得出「風險值」。即便假設核能事故發生機會很低,事故若一旦發生,其結果的嚴重程度難以衡量。外洩的輻射汙染將散布在人及動物的身體裡,水、土壤、樹木和建物之中,難以清除和復原,風險值可以說是無限大。更何況拼裝的核四廠,安全性是飽受質疑的,風險豈非更高。面對影響又深又廣,無法計算的巨大風險,廢除核電是最佳上策。
__
加入志工》 t.ly/actW
成為黨員》 t.ly/b00g
線上捐款》 t.ly/QXY5
#捐款綠黨可以抵稅
福島核災死亡人數 在 呂秀蓮:台灣和平中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疫苗,謎中謎
從武漢爆發的COVID-19瘟疫蔓延全球,我很早就警告它是「非典型的世界大戰」,不幸被我言中,迄今全球200個國家,無一倖免,連原本被全球視為「海角一樂園」的台灣,如今已成「海角失樂園」。短短一年半時間,全球超過1.7億人確診,死亡人數近400萬,如果將難以查證的黑數「校正回歸」,實際災情更為驚悚。
人跟病毒對決,向來都是地球歷史的一部份。許多民族曾因瘟疫突襲而殞滅,徒留瑪雅、印加及吳哥窟等文明遺跡。人要世代相傳,病毒也得為生命找出路,每一次瘟疫都是一場莊嚴的生命戰爭。人自認為萬物之靈,研發出足以消滅病毒,至少有效制止病毒的武器,才能繁衍至今,這個武器,就是疫苗。
疫苗,就是這場非典型世界大戰的「戰略物資」,世界強國超前研發,其次超前搶購。只有自認為「防疫模範生」的台灣,不但慢條斯理,而且漏洞百出,令國人滿腹狐疑!
簡單回溯陳時中部長有關疫苗的說詞,前後如下:
2020年:
1. 7月說已向COVAX爭取第一季1千萬劑。
2. 9月說已簽訂國際合約,可讓1358萬人接種。
3. 10月說台灣已超買疫苗。
4. 11月說110年中可打1500萬劑國際疫苗。
5. 12月說已買到2千萬劑,明年3月供貨。
2021年:
1. 2月初,505萬劑Moderna 5月抵台。
2. 2月中,向國人報喜買到5百萬劑。
3. 2月底,說採購最多4500萬劑。
千呼萬喚,直到3月22日,首批進口由韓國代工的11.7萬劑AZ疫苗開始施種,原先保留給醫護人員優先使用,醫護人員卻希望施打美製的Moderna,因此宣布開放給民眾自費施打,以免過期。5月11日,諾富特飯店爆疫情,13日蔡總統召開國安會議後宣布,國內疫苗研發,已進入臨床實驗第二期收尾,預計7月底供應第一波國產疫苗。隨著疫情擴大,來自國外的疫苗只來了Moderna 15萬劑,令國人憂慮不已。5月26日,蔡總統又公開表示,國外採購外,國產疫苗「預計8月底會有累計1千萬劑疫苗。」比之前的發言,由7月底延後到8月底,卻未說明為什麼。
再看看全國最高行政首長閣揆蘇貞昌的發言。今年2月他大喇喇表示,台灣沒有購買疫苗的壓力,但透露已採購AZ疫苗1千萬劑,Moderna 505萬劑,會在第二季前到貨,後又改口8月底前會有1千萬劑。政府於去年編列115億元購買3千萬劑的預算,今年增列224.5億元。疫苗到底在哪裡?
這位政壇老驥在立法院被立委逼急,居然說出如下妙/謬語:
「這就像訂冷凍雞腿,廠商跟你說何時到貨,結果沒生產出來,要罵訂貨的人嗎?我們也急得不得了,我們要罵自己嗎?」
閣揆回答這話時,台灣已超過1萬人確診,300多人枉死。貴為全國行政最高首長的他,還有心想到吃雞腿,還把政府比作肉商!
更加離譜也離奇的是,日本於6月4日專機送來124萬劑AZ疫苗來台灣,國人感激涕零,但日本人卻認為感恩圖報太小氣。明明日本有1.2億劑AZ疫苗不用,送2百萬劑給越南,怎麼只送124萬劑回報台灣對311大海嘯的賑濟及1千萬口罩應急之恩情?
日本124萬劑AZ疫苗送達台灣的第二天,日經新聞Plus 9 BS 東京電視台專訪來自福島縣的參議員佐藤正久,他曾擔任參議院外交防衛委員會委員長及防衛大臣政務官等要職,是此次主導日本捐贈AZ疫苗給台灣的人。
佐藤在專訪中說,台灣製的疫苗從7月份起兩家公司準備一次1千萬劑,照計畫看總共有2千萬劑,「疫情並沒有普及整個台灣,而是以台北市和新北市為中心,沒有那麼吃緊。」因此,5月底台灣向日本要求1百萬劑暫時應急。後來議員另外加上24萬劑。重要的是,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在國會應詢時,答說:「預計台灣國內的疫苗生產體制會在7月以後逐漸完備,而目前台灣面臨的是很緊急迫切的需要。」這是由外交部證實的茂木外相原始談話。雖無台灣方面只要求1百萬劑這句話,但誰會是那個告訴日本國會議員及外相「台灣國內疫苗生產體制會在7月逐漸完備」的人呢?
前不久,媒體報導,5月24日駐日大使謝長廷邀宴美國駐日大使楊舟及前安倍首相輔佐官等人在官邸餐敘,曾達成日本提供AZ疫苗給台灣的初步共識。另外,總統府也展開「十日寧靜作戰」,包括正副總統都親自打電話給日本洽商此事,「國產疫苗」絕非空穴來風。令人駭異的是,新竹縣副縣長陳見賢因在臉書轉貼這項報導,居然被刑事局以散播假新聞約談法辦。
國產疫苗是好事一樁,如能成功問世,國人都會引以為榮。但是,6月10日下午,高端生技公司正式宣布解盲,並說明比AZ疫苗的安全性及「中和抗體效價」為優,但因尚未進入第三期的有效性實驗,立即向食藥署申請「緊急使用授權」,而衛福部更搶在高端宣布解盲的當天上午宣布「緊急使用授權」核准辦法,明顯為高端「免疫橋接」量身定做。回想一年多來,蔡政府的防疫抗疫,除了「口罩外交」虛張聲勢外,其實少有作為,處心積慮無非為的是促成國產疫苗的誕生。
然而掀起「國產疫苗」的蓋頭來,其中涉及的專業技術、科學倫理、資金籌募、股票炒作,尤其美台關係,更值得有識之士摒息關注。
福島核災死亡人數 在 朝頭早,記著出來呀! - 第 14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推薦與評價
「我想回到熟悉的福島學校,因為那裡有很多朋友! ... 切爾諾貝爾核災發生時,蘇聯當局發表3 1 位消防隊員等不幸喪生,但這只是去放水來迴避水蒸汽爆炸的敢死隊人數, ... ... <看更多>
相關內容
福島核災死亡人數 在 BBC紀錄片:日本福島核事故十周年,責任誰屬?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0年前,日本的311大地震引發海嘯,導致 福島 第一核電站堆芯熔毀,成為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核災難之一。但到底是甚麼出錯了?震央的災民如今過得怎樣? ... <看更多>
福島核災死亡人數 在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 [ 〈廢核救家園〉有家歸不得核災災民傷痕難 ... 的推薦與評價
(09/09/2014 自由時報) 文/劉黎兒Q:我看報導,福島核災被迫避難居民濱子因為 ... 核災而無法返鄉,失去財產、事業而受苦受難死亡,未經認定的人數更多,福島核災自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