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關係 #依戀關係 #不可思議的機制
#安全堡壘 #回應性 #感受性
.
依附機制其實與我們人類健康及生存息息相關且不可或缺,這點在上世紀末已經闡明,近年更加受到矚目。
.
依附機制一方面與男女交往成家、生育子女有關,一方面則與遠離壓力,順利融入社會有關。換句話說,最近社會上急速增加的虐待問題,以及與憂鬱、壓力相關的障礙問題, 這些都和依附脫離不了關係。
.
第一個注意到依附現象並將其理論化的,是英國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他剛當上心理醫生不久時,參與了一項針對不良少年實施的臨床研究,調查四十四名犯下竊盜案的少年,結果發現這四十四名少年都有缺乏母愛的問題,於是,鮑比開始將注意力放在個案與母親之間的關係。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英國遭納粹德國空襲,為避難產生大量「疏散兒童」,鮑比又注意到這些與家人分離的孩子身上出現各種身心問題。大戰結束後,世界衛生組織委託他著手調查戰爭中失去父母的兒童狀況,證實失去母親會對兒童身心造成嚴重傷害。
.
當時的主流精神分析理論更重視子女與父親的關係,認為兒童與母親之間只有哺育照護等功利性的關係,甚至流行一股強調兒童與母親關係過於濃密將有害兒童身心發展的風潮。
.
相較之下,鮑比秉持自己的研究成果,認為與母親之間的連結會對兒童產生更重要的作用。起初他使用「母愛剝奪」(maternal deprivation)一詞,強調孩子與母親之間的連結遭到破壞時會造成負面影響,之後轉而著眼於此一連結帶來的正向效果。他將母親與孩子之間的連結稱為依附(attachment),認為依附機制不只人類,在哺乳類身上也可看見,是一種生物學上的機制。由於重視生物學的一面,依附療法成為與精神分析等心理療法有決定性差異的理論。
.
一九七〇年代前後,鮑伯和他的共同研究者瑪麗.愛因斯沃斯(Mary Ainsworth)幾乎確立了今日為人熟知的依附理論架構。
.
根據他們的依附理論,年幼的孩童與特別關愛這個孩童的養育者(通常是母親)之間,會產生一種名為依附的特殊連結。在此一連結的作用下,幼子產生跟隨在養育者身邊的欲望,養育者也會在與幼子分離時感到不安與警戒,藉此防禦外敵加害幼子。
.
依附機制的作用還不只如此,唯有從安全穩定的依附關係中產生依附連結,孩子才會開始關心外在世界,展開探索行為,進而促進社會性與知性的發展。相反的,沒有安全穩定的依附關係,就會出現在父母的疏忽下分離,必須自己守護自己的孩子,或者孩子反過來無法脫離父母,對探索行為造成妨礙的狀況。
.
除了先進國家,愛因斯沃斯也在烏干達等發展中國家觀察母親與子女的關係。結果,她在建立了安全穩定依附關係的親子身上發現「安全堡壘」的機能,認為孩子是否能獲得安全的依附,取決於母親的反應。
.
依附可大致分為安全型與不安全型兩種。不安全型又可再分成反抗/矛盾型與逃避型、紊亂型。母親與孩子之間的依附屬於哪種類型,明顯表現在母親將孩子一人留下時孩子的反應,以及母親回來後的反應上。
.
◼️擁有安全型依附的孩子,就算母親不在身邊,也只會呈現少許不安,等母親回來後,孩子亦能坦然表達喜悅。
.
◼️相對的,反抗/矛盾型的孩子一看到母親不在就會展現過度不安,母親回來時更無法坦然撒嬌,而是呈現出生氣或拒絕母親擁抱的反應。逃避型的孩子則是無論母親離開或回來都不在乎,注意力只放在自己的遊戲上。
.
◼️至於紊亂型則沒有固定反應,孩子對母親的表情態度非常敏感,配合母親的態度做出反應,不同狀況下甚至可能出現完全相反的反應。有些孩子只要母親一靠近,身體還會瞬間僵硬。這種類型的特徵,是孩子臉上會同時出現渴望關愛與驚慌恐懼的扭曲表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受虐兒或長期籠罩在父母陰晴不定支配下的孩子。
.
幼兒期的依附類型具有持續性,有七成的人成年後仍維持一歲時的依附穩定性。青年期前確立的依附類型稱為依附形式。成人的依附形式多半可區分為焦慮型(受困型)、逃避型(輕視依附型)、恐懼.逃避型、未解決型等等。焦慮型與逃避型分別相當於幼兒期的反抗/矛盾型及逃避型。恐懼.逃避型則同時具備焦慮型與逃避型的傾向,未解決型則是與父母之間存在依附問題未解決所造成的傷害,也可以說與紊亂型相當接近。
.
另外還有一項重要發現,當他們在追究母親的哪種特性造成依附安全或不安全的差異時,發現答案就在上述愛因斯沃斯提及的「安全堡壘」中。當母親成為孩子稱職的安全堡壘,孩子身上就能培養出安全的依附。
.
更進一步來說,安全堡壘有兩項重要條件,那就是「回應性」與「感受性」。
▫️回應性指的是針對孩子的不同反應做出確實回應,
▫️感受性則是確實感受、讀取孩子的情緒與需求。
▫️可想而知,必須先具備高感受性才有可能達到高回應性。
.
這些發現對精神療法或心理療法的思考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當時卻很少被納入治療第一線,鮑比和愛因斯沃斯也沒能建立一套新的治療理論。他們雖然理解到依附現象真正的重要性,之後又花了很長一段時間,依附理論才實際運用於臨床診斷。
.
「重視與幼兒的互動」這一點,或許很容易和重視幼兒期的精神分析理論混淆。像「三歲兒神話」(譯註:兒童三歲前母親必須專注於育兒,否則會對成長發展有不良影響的說法)至今仍有負面批判,被視為不符科學想像。
.
之所以產生這類誤解,是因為提倡依附理論的,原本都是信奉精神分析的人。因為反對依靠任意解釋,沒有客觀證據理論的精神分析,時代潮流開始轉向基於實證的科學式心理學及精神醫學。帶領這股潮流的,正是行為心理學及精神藥理學。依附理論是立足於生物學基礎上的理論,與精神分析有本質上的差異,即使如此,依附理論依然被視為精神分析的旁枝,曾有一段時期,依附理論隨著精神分析學的衰退遭世人遺忘。
.
#依附理論之復權及推廣展望
.
不過,社會上虐待事件的增加及受虐兒身上明顯可見的依附障礙狀態又逐漸改變了狀況。依附障礙開始被視為一種心理障礙,過去鮑比在戰爭孤兒及疏散兒童身上發現的狀態,也出現在一般家庭之中。
.
比起發展中國家,受虐兒及孤兒身上看見的不安全型依附於近代都市出現的比例更是高得異常。最初發現這一點的就是愛因斯沃斯,她在烏干達研究時只發現極少數例外的逃避型依附個案(這種依附形式的孩子對母親不感興趣或不追求親密感),但研究據點轉移到波士頓後,這種依附形式的個案卻佔了極高比例。這個結果使她感到非常驚訝。
.
此外,根據緬因等人的研究,證實母親的依附類型以極高比例與孩子的依附類型相符。此後,依附不再被視為個人問題,我們開始明白,這是一個橫跨不同世代的連鎖問題。
.
無法從父母身上獲得安全穩定的愛,或是對父母出現不安全型依附的人,往往也無法對自己的小孩產生安全穩定的依附,連帶的,這個小孩也將擁有不安全的依附,這已是經過許多研究證實的事實。
.
依附理論另一個更大的進展是從生物學機制的角度分析依附到分子等級。二十世紀初期,人們發現名為「催產素」的荷爾蒙與授乳及分娩有關。事實上,現在我們知道催產素也支持著親子或夫妻之間的情感連結。
.
此外,進入本世紀後,又發現催產素有著更驚人的作用。包括融入社會、與他人目光相對、產生親密情感、勇於親切助人、寬容原諒、減輕壓力、消除焦慮、鎮定心情、冷靜沉著⋯⋯這些都與催產素的作用相關。催產素從前只被視為與懷孕生產有關的原始荷爾蒙,現在才知道原來還擁有這些促進社會化及共鳴的作用,甚至能發揮抗憂鬱的效果。因此,催產素也被冠上了「#幸福荷爾蒙」、「#愛情荷爾蒙」等稱號。
.
也有報告指出,人們會受幼年時的環境影響,使腦內催產素接收器分佈密度產生變化,導致成年後催產素的作用出現很大差異。這種說法正是從生物學的角度證明了養育環境對人格的影響。
.
如上所述,曾經受到輕視的依附機制,其實是支撐我們生命的根幹,其重要性如今也已再度受到重視。
.
伴隨而來的是嘗試運用依附理論的治療,以英美為中心已逐漸擴展。不過,現狀是多數人仍不明白依附的重要。一如本書即將展開的論述,發揮依附作用的療法將可能超越以往的醫學理論,催生出一個新的治療典範。
.
--
.
📖 https://reurl.cc/3aa3dV
.
本文摘自《依戀,情感關係的溫柔解方:情感支持&建立安全感,超越醫學觀點的復原之路》,作者岡田尊司,日本精神科醫師、作家。京都大學醫學院學士、醫學博士。著有多本心理、精神醫學之大眾書籍。
.
人們的幸福與不幸、成功與失敗、身心健康與否,其實都與「依戀」有關。當醫療觀點束手無策時,站在依戀觀點思考,往往能找到有效改善的做法,尤其對於子女問題、親子關係、夫妻關係等牽涉到親密依附的部分,特別能發揮獨一無二的力量,緩和壓力與創傷的影響,幫助當事者及家人修復僵化的病況與關係,走出傷痛,重建自我。
.
・增加對話、接觸與彼此往來頻率
・開始訴說內心話,願意提及受傷害的心情
・逐漸自省,面對問題,採取改變自我的行動
・從微不足道的成功經驗中,找回自我肯定感
・開始對別人懷抱體貼與感謝之情
・內心建立穩固的安全堡壘
.
知名精神科醫師岡田尊司援引古今,並透過諸多案例探討依戀療法,無論是自身願意透過諮商與練習解決困難,或是想為孩子、親友提供支持,這本書都能給予有力的指引,幫助你超越醫學診斷標籤,積極尋求自救。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760的網紅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適合1到99歲 #手眼協調 #注意力 #衝動控制 炎炎夏日,校門關鬼門關的日子也來了 栗子和恬兒職能治療師趕緊來救急一下 有什麼東西不用特別買,隨手可得 就可以 #在家 又能在 #戶外玩 的好遊戲呢?(順便KO家裡的小鬼頭哈哈) ...是「杯子」! 家裡如果有紙杯,或是塑膠杯,只要不是玻璃、陶瓷...
持續性注意力遊戲 在 吳宛蓁 兒童職能治療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居家防疫時的兒童遊戲-夾珠子益智遊戲篇>
近來疫情嚴峻,許多幼稚園都停課了
但小朋友在家受得了嗎?(或者爸媽受的了嗎XD)
在家做點小活動不僅能提升能力也分散他們想出去玩的注意力喔~
🌈夾珠子益智遊戲可以提升以下能力:
(不同玩法提升的能力和適合的年齡都不同喔)
⭐️適合年齡2.5-5歲
⭐️提升能力:
1.專注力
2.小肌肉穩定性
3.顏色配對
4.手眼協調
5.衝動控制
6.空間概念
7.力道大小控制
8.吃飯能力
🌈夾珠子益智遊戲內容物包含
1.夾取器材:夾子、勺子、筷子
2.木板
3.七彩珠子
4.圖卡(題目紙)
5.小杯子
⭐️活動一
1.將珠子依顏色分類到小杯子中
2.將圖卡放入木板中
3.使用夾取器材將珠子按照顏色依序放進木板孔洞上
🎉提升能力:
1.顏色配對
2.持續性注意力
能不能持續專注進行一件事的能力
3.小肌肉穩定性
對於將來握筆寫字的能力會有很大的影響唷
⭐️活動二
1.將珠子依顏色分類到小杯子中
2.將圖卡放置前方
3.看著圖卡中顏色位置,使用夾取器材將珠子按照顏色依序放進木板孔洞上
🎉提升能力:
1.顏色配對
2.交替式注意力
很多小朋友容易被旁邊事物影響分心,就是這種注意力不足(在看圖紙和拿珠子的過程就是一個交替式的注意力轉換過程)
3.空間概念
能不能知道每一個珠子要放在木板上相對應的哪裡
4.策略性、順序性
在完全沒有提式的木板下,有策略性的兒童會依顏色或是位置一顆一顆放好,但反觀有些兒童會看到一個放一個,會影響日後閱讀寫字是否跳行等行為喔
⭐️夾取器材的選擇:
夾子:只想加強專注力、顏色配對的能力,或者增進小肌肉能力的兒童就可以選用比較簡單的夾子
勺子:增進兒童衝動控制的能力,因為這個勺子不深,很容易掉,因此可以促進手腕手臂穩定性
筷子:增進小肌肉穩定性(建議年齡大一點的兒童適合)
❤️還有活動三是可以練習多種刺激的注意力的喔~想知道的幫我留言「想知道第三種玩法」喔~
#居家防疫你我做起
#少出門勤洗手出門戴口罩
#想知道更多居家遊戲可以在下面留言讓我知道
#喜歡粉專的幫我按讚加分享喔
持續性注意力遊戲 在 魚老師的職能療育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積木小遊戲 建立孩子 #專注力
✍️專注力練習 #從家裡開始
💡看看孩子是不是也有這種專注力問題?
.
常見的幾種注意力分類,
有以下這幾種哦!
#持續性注意力
可維持注意力一段時間,直到任務結束。
例如:把10個積木疊高,將積木城堡完成。
.
#選擇性注意力
孩子可在眾多訊息中,正確選擇當下應注意的訊息。
例如:可在積木堆中找出指定的顏色。
.
#交替式注意力
讓孩子注意力可以在不同目標轉換。
例如:視覺對應遊戲、抄寫黑板。
.
#分散性注意力
孩子可以同時注意2件或以上的目標。
例如:玩躲避球遊戲時,可以注意球的位置,同時也要注意會不會撞到同學。
.
#集中性注意力
* 孩子可注意到環境中的特定刺激
* 例如:孩子在玩玩具時,可以注意到爸媽在叫他。
-
讓我們用簡單的積木遊戲,
與孩子們一起越玩越專心😻
👉IG職能治療師生活分享
https://instagram.com/tingweiyu21
👉魚老師的教案分享網站
https://childot.me
#歡迎分享 #專注力遊戲
#兒童職能治療
#職能治療師
#兒童職能治療師
持續性注意力遊戲 在 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適合1到99歲 #手眼協調 #注意力 #衝動控制
炎炎夏日,校門關鬼門關的日子也來了
栗子和恬兒職能治療師趕緊來救急一下
有什麼東西不用特別買,隨手可得
就可以 #在家 又能在 #戶外玩 的好遊戲呢?(順便KO家裡的小鬼頭哈哈)
...是「杯子」!
家裡如果有紙杯,或是塑膠杯,只要不是玻璃、陶瓷等易碎的材質,
都可以拿來跟孩子們玩得有方向、玩出成就感!
今天的遊戲有:
1. 初級玩家-夜市撈撈樂(適合:1-2歲):
#容器概念 簡單的 #手眼協調 練習
2. 中級玩家-「蓋」世英雄(適合:3歲以上):
#手眼協調 :眼睛準確的瞄準球,快狠準的拿紙杯蓋下/接住。
#選擇性注意力 :眼裡只能有那顆目標球,不能被其他東西干擾。
#持續性注意力 :眼睛必須一直盯著看,過程中如果分心看其他地方就可能會失敗。
#衝動控制 :遇到不是目標的球要煞車,不能蓋下去,不然就會蓋錯目標啦!
3. 高級玩家-快樂小捕手(適合:5歲以上)
除了上面需要的手眼協調、選擇及持續性注意力之外,更重要的是...
#動作計劃 :預測球會往哪邊跑,所以身體跑到可能會停下/落下的位置,紙杯在球掉下前,要在下面接住!
🔔小小提示 :一開始可以用大一點的容器,像是盒子、小紙箱、小桶子先入門,熟練之後再進階到最具挑戰的杯子喔!
持續性注意力遊戲 在 閱部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能精確地數出白衣服的人傳了幾次球嗎?
你能對一件事情保持高度專注嗎?
不。你不能。
成為大會員:https://youtube.com/閱部客/join 🙇🏻🙇🏻
更多閲部客影片:https://goo.gl/YbtPFh 👏👏
選擇性注意力片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JG698U2Mvo
TED演講片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fw9kX0v4vU
#專注力 #注意力 #選擇性注意力
:::::::👊上一集!:::::::
持續性注意力
https://youtu.be/qGP3-ce5ULU
:::::::👊【更多影片】:::::::
閱說書▊https://goo.gl/28WFVy
學習的知識▊https://goo.gl/hnGHH1
心理學的知識▊https://goo.gl/PsWGn9
大學系列▊https://goo.gl/PrHMMM
徵求BOOK們一起讓閲部客更好,徵求翻譯者!!!
▶️翻譯閲部客:https://goo.gl/NP1hKi
:::::::👊【關於我們】:::::::
我們是閱部客
水丰刀👩🏻
喜歡書、喜歡玩遊戲、喜歡讓自己的生命精彩
有祐👦🏻
喜歡睡、喜歡吃、喜歡料理
快來''訂閱''不要錯過我們每日最新內容唷!!!!
👇你今天''閱''了嗎? 👆
訂閱我們►►https://goo.gl/crn2yo
特別感謝以下成為會員的朋友►►https://goo.gl/pZfqoW
:::::::👊【追蹤我們】:::::::
FaceBooK
https://goo.gl/DM279v
Instagram
https://goo.gl/8W3K2S
Youtube
https://goo.gl/xDvL6R
Twitter
https://goo.gl/wYJoZU
B站
https://goo.gl/MaZ6iw
微博
https://goo.gl/ehj6gh
知乎
https://goo.gl/Gy3B2q
::::::👊【業務合作】:::::::
請聯絡信箱
yuubuke@gmail.com
持續性注意力遊戲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08/1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0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在這邊用幾段形容,來形容一個人;你感受一下,他可能是一個怎樣的人,又或者是你會想到他可能是誰?
他容易分心、忘東忘西,經常在不同的活動之間切換。他很難專注在一件事情上,除非是從事自己有興趣的活動,不然呢,他只要幾分鐘就會感覺到無聊。
他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在組織運作,和完成任務或者是學習新事物。他很難完成或繳交指派的任務。
性格上有一點橫衝直撞,喜歡動手或者是把玩所有看到的東西。他的行為上,會有持續性的躁動。
當你聽完這些形容的時候,你會不會覺得這可能是一個病人?他可能是有「注意力缺失」,也就是所謂的「過動」這樣的一個症狀。
那如果再進一步的去想,他的社會成就可能會如何?如果他是你認識的人,那你又要該拿他怎麼辦呢?
我猜十有八九你會覺得這一個人,可能不會有什麼成就,而且很頭痛;他根本就是以現在的角度來說,活脫是一個「魯蛇」,幾乎沒有什麼機會。
可是呢,這樣的特質形容,我是在《好奇心》這一本書裡面,在作者的研究、整理跟分析裡面,他發現這就是史上最有創意的一個人,叫做「達文西」的人格特質。
如果把達文西放到現代,他顯然就是個病人,顯然要接受特殊教育。可是呢,如果我們現代有達文西這樣的人,可能我們會錯過,他能夠為我們帶來文明進步的美好;還有這麼多美好的藝術、創意、科學,各方面領域的成就跟前進。
其實呢,在今天研究「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學者裡面,他們就為我們解答了,關於像達文西這樣的症狀,為什麼他可以變成達文西?
其中呢,倫敦國王學院的學者,恩納.坤齊他就說:「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成人,在面對他真正感興趣的事物,是可以集中注意力的。」
「事實上,即使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在玩吸引他們的電腦遊戲的時候,也會非常的專注。」
他進一步指出喔,有些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患者,能夠把這樣的特質,從阻力變成助力。其中有一個例子,就是英國的奧運體操選手,叫路易斯.史密斯。
他把自己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嚴格的體操訓練相結合,變成了是他能夠贏得奧運獎牌的關鍵。
而且呢,「紐約兒童心智研究所」的神經科學家麥克.米漢,他和坤齊的看法也是一致的。
他說喔:「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高智商患者,擁有跳出框架思考的能力。」我們回頭看看達文西,他是不是就是一個標準的能夠「跳出框架」的人?
但我今天透過分享達文西的狀態,我更想要跟你分享就是,達文西在他的時代裡,事實上是沒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這個標籤。
也就是說,他這樣的特質是沒有被貼上,一個可能是毛病、可能是病態,的這樣的標籤。
所以當這個標籤被定下來的時候,回到我們的現代,有沒有可能我們錯過了好幾個達文西?
就好像是在我們的人生裡,當你已經在心中對很多事情,有了既定的標籤、有了刻板的印象、有了預設立場;是不是你也會錯過很多美好呢?
或許透過達文西的例子,我們都要好好的審視自己的標籤、刻板印象,跟預設立場。然而,透過認識達文西的過程,帶給我最大的禮物就是「好奇心」。
其實,如果你把我在今天,開頭的那些人格特質的形容,把它用「好奇心」的框架或標籤,去做理解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人你可以說他是「過動症」,但是你也可以說他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
或許在我們的人生當中,我們能夠懂得真的很有限,但是我們都必須要懂我們身旁的人。
「好奇心」能夠讓你真正懂一個人,而不是用標籤看待他、不是用刻板印象框定他;更不是用預設立場,認為他是個好的人,或者是有問題的人。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持續性注意力遊戲 在 玩出專注力~促進專注力的遊戲 的相關結果
促進【持續性注意力】的遊戲 1.走迷宮:依照孩子的年齡,給予適當的迷宮遊戲,讓孩子在紙張上冒險,看可不可以自己過關。一來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二來可以練習運筆 ... ... <看更多>
持續性注意力遊戲 在 兒童注意力訓練活動分享(二) 的相關結果
不同刺激做出不同反應的能力;持續性. 注意力,則是讓我們能維持專注力一段. 時間,以利學習到事物的能力。 注意力小遊戲. 在團體課中,治療師會將上述的運. ... <看更多>
持續性注意力遊戲 在 專注力不足?職能治療師推薦「10種親子小遊戲」提高注意力! 的相關結果
... 擔心靜不下心又太好動,職能治療師建議家長可以透過10種小遊戲訓練孩子專注力,提升集中性、持續性、選擇性、交替性及分散性注意力,做好開學適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