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8-01-18影音檔
出版社粉絲頁: 蔚藍文化出版社
本集主題:「拆哪,中國的大片時代」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李政亮
本書特色:
解讀大片時代的電影類型與市場現況
揭開中國電影軟實力的時代軌跡與特質
中國|拆哪|拆解影像讀中國
大片:一個中國土生土長的語彙。
人們把高成本、大卡司、驚人票房的好萊塢電影稱為「大片」。現在,中國版大片已崛起﹗
美國大片多年來在中國總是能夠攻城掠地,不過,從二○○二年年底的《英雄》開始,中國電影谷底翻身,自二○○三年到二○一七年十五年的時間,中國電影不但在本國市場的票房多次力壓好萊塢電影,也已成為瞄準好萊塢的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
近十五年來,中國大片時代已然成型。
彭博商業週刊專文〈中國電影業 追趕好萊塢〉,直指二○一二年中國已成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可謂中國崛起的眾多現象之一!此外,甚至有媒體指出,二○一七年中國電影市場將超越好萊塢!
「電影」是政治經濟脈絡交錯下的產物,中美角力將對中國電影市場產生什麼樣的衝擊?當中國大片時代已成事實,我們如何拆解它的內在,在華語電影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本書以「看電影,讀中國」揭開序幕,從主旋律到商業元素、政策規範到製作發行,涵蓋歷史回顧、最新脈動,介紹了百部重要華語電影與電影人,是認識「中國電影發展」及「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的第一堂課。
作者簡介:李政亮
輔大法學士、台灣大學法學碩士、 北京大學哲學博士。2000年,帶著觀察者的好奇進入中國現場,在北京生活十二年,中國觀察作品包括《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2011年,獲第三十六屆金鼎獎)、《中國課》(2012年,獲選《亞洲週刊》該年度十大好書)。相關專欄包括《蘋果日報》「拆哪,這樣的中國」(2015年~2016年)、《or旅讀中國》「瞅中國」(2013年迄今)。
曾任天津南開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台灣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兼任助理教授,現為文化評論者、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LIVE直播-fb新鮮事 經典電影 #大河戀 一個關於自然,生命、信仰,藝術與愛的故事,從回憶的河流中划過,影片的英文名,「A River Runs Through It」淡淡地帶人我與自然的融合,與出生命中不可之承受之重在時間與自然的的流逝中終將被療癒,記錄在文字裡。 主持人: 李基銘 主持...
「從電影看美國歷史輔大」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從電影看美國歷史輔大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從電影看美國歷史輔大 在 藍色工作室 Lan Se Produc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從電影看美國歷史輔大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從電影看美國歷史輔大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從電影看美國歷史輔大 在 詢問馮卓健老師- 輔仁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從電影看美國歷史輔大 在 [心得] 日/全人/歷史/袁小涓/美國社會與文化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從電影看美國歷史輔大 在 輔大博物館學研究所 - Facebook 的評價
從電影看美國歷史輔大 在 藍色工作室 Lan Se Produc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易智言導演:『關於這一代被溺愛,於是在電影科系,所有的人都自我感覺良好覺得可以當導演。
如果沒有記錯,30年前金馬獎舉辦第一次外片觀摩時,為了能多看一些電影,又沒有多餘的錢大量買票,蔡明亮在放映室作義工,負責搬運沈重的電影拷貝。而我則是每天買了第一場,散場後躲廁所(也常常被抓被趕),接著偷看後續的電影。
長輩動輒說他們當年的辛苦,真是令人反感。就讓學生對我反感,但真的感覺不到他們對電影的誠意,其實他們最是被自己溺愛。』
溺愛病毒--值得所有父母親一看再看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77 期
作者:李盈穎、劉承賢、賀先蕙
孩子們正遭受「溺愛病毒」的攻擊!他們擁有的物質比上一代多5倍,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然而,他們卻不滿足,還出現負向行為。愛孩子容易,用對的方式去愛,卻很難……
有一種病毒, 正在全球各個角落肆虐,對著孩子們發動攻擊。如果你是個非常疼愛孩子的父母,小心了!
這個病毒的感染源不在空氣中,被感染也不會發燒、嘔吐,但日子一久,孩子可能出現七大負面人格特徵:驕傲、憤怒、妒嫉、懶散、暴食厭食、陷溺、貪婪,從而影響一輩子的競爭力。
現象:千禧之子常見被溺愛兒童症候群
這個病毒帶來的症狀,名叫「被溺愛兒童症候群」(Pampered Child Syndrome),感染源只附著在父母身上,在一九八○年以後出生的孩子們,發病率尤高。這已成為二○○○年以來全球兒童教育界最憂心的現象。
卡 拉(Carla Wagner),十七歲,美國佛羅里達州學生。這一天,她用美國運通金卡消費了一杯龍舌蘭,酒後,她駕著Audi A4揚長而去,撞到了一位女學生。當法院打算以酒醉駕車以及傷害的罪名起訴她時,她的父母問法官:「那麼,卡拉今年夏天是不是還可以像往年一樣到巴黎度過 夏天?」
這是二○○一年八月,美國《時代》雜誌封面故事「Power Struggle, who's in charge here?」裡的真實案例,該主題係探討美國小孩被溺愛及父母企圖扭轉這個風氣的情況。
二○○五年十月,英國《泰晤士報》也刊出一篇專文:「如何終結被溺愛兒童症候群?」(How to end spoilt brat syndrome?),文中提到一個案例:
「她,只有十三歲,已經有了第一次性經驗,用違禁藥品,自殺過一次,每次離家出走都要好幾天才回去。」你可能會認為,這個少女成長於暴力家庭,事實不然,她的父母受良好的高等教育,總是細心呵護,給她一切她所要的,讓她成為家中的「老大」!
這個女孩,正遭受「被溺愛兒童症候群」的侵襲!
調查:三分之二父母承認孩子被寵壞
不止英、美國,這股病毒也入侵了台灣。阿文(化名,編按: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時,媒體不得報導該兒童及少年之姓名),基隆某國中三年級學生。
國 小時,他很聰明,父母極度寵愛。一次他欺負同學,老師請父母來學校。他的父親,從BMW座車下來,就怒氣沖沖直奔找導師,母親則穿著水藍色碎鑽小禮服,隨 後跟來。父親劈頭說:「我的兒子,我很了解!」母親再說:「我家阿文很乖,一定是有人激怒他,才會欺負人。」阿文就這樣一直被護著進入國中。
國一時,阿文的學習狀況有了變化。數學老師發現他連簡單的運算都不會,請父母來校了解狀況,導師說:「也許他要去檢定一下智力……」話還沒完,阿文父親拍桌:「你腦袋才有問題!」
升上國二,父母這時才意識事態越來越嚴重。父母決定帶他去鑑定。鑑定結果出爐,醫生說:「阿文是抗拒學習,而且懶惰,造成智力退化。」夫妻倆回想著過去一味稱讚阿文的結果,竟讓兒子變成這樣,兩人愣在原地,久久不能言語。
過去,人們總高唱「給孩子的愛永遠不嫌多」。但如今,過多的愛、不當的愛,卻讓孩子們失去競爭力,甚至產生負向性格。
以下 六個數據,分別來自二○○一年哈佛大學的研究、二○○一年CNN及《時代》雜誌聯合進行的民調、二○○二年美國非營利公共意見研究團體Public Agenda的調查:
一、八○%的人,都認為今天的孩子比十年或十五年前被寵壞了。
二、三分之二的父母承認自己的孩子被寵壞了。
三、七五%的人認為,現在小孩比以前做更少的家事。
四、只有九%的成人認為,他們在公共場所看到的孩子「對成人有所尊重」。
五、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師,因為「無法忍受」學生的行為,認真的考慮離開教職,或他們知道有人因此離職。
六、也是最驚人的數據,一九八四年時,孩童可以影響父母達五百億美元的消費。到了二○○一年,這個數字達到三千億美元。更進一步推論,父母給孩子的物質享受,比上一個世代整整成長了五倍!(編按:這段期間兒童人口數僅成長一五%)
這些數據共同指出一個現象:孩子對父母的控制權越來越大,但其被寵壞的 現象也越來越嚴重。五倍的愛,五倍的物質,孩子消化得了嗎?
病源:嬰兒潮後期出生的父母易溺愛子女
兒童心理學先驅、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金德倫(Dan Kindlon),以美國九所學校逾千戶家庭為樣本,研究四至十九歲兒童行為與父母教養方式後,提出一份報告。
該報告指出,嬰兒潮後期陸續誕生(一九五五至一九七九年)的父母,很容易變成溺愛的父母,他將其稱為「溺愛世代」。原因有三:一、他們在物質上比上一代富裕;二、孩子生得少;三、他們揚棄權威的教養方式。
在溺愛世代的家庭,美國的平均孩子數目已從四個變為兩個;台灣每個家庭孩子數則僅一.一八人,他們的孩子享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與愛。而這一代的父母,過去都被權威方式管教,因此他們質疑權威,如今他們選擇與兒女做朋友、採取寬鬆的教養方式。
這群溺愛世代生下的孩子們(一九八○年以後出生),被稱為「千禧之子」(Millennials),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代」,因為他們擁有最豐富的資源。
根 據統計:這群孩子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房間裡有個人電腦、三成兒童及五成青少年房間裡有電話。他們讓父母或爺爺奶奶帶著到全世界旅行,而且以前屬於大人的活動 ──出外用餐,現在變成全家人的事;有九○%的父親會進產房看孩子誕生。隨著家庭的收入越多,他們到倫敦聽大笨鐘鐘聲、到巴黎塞納河乘船、到威尼斯聖馬可 廣場餵鴿子的機會就越高。
癥結:民主與溺愛,一線之隔
千禧之子,是歷史上得到父母最高注意力的兒童,然而,越多的愛,越多的物質,卻出現越來越嚴重的副作用。
根據教育理論,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四種類型(見右圖,民主、權威、溺愛、忽視),此分類係根據父母付出的「溫暖、支持」,與「指導、要求」程度而有所區別。
其中,「民主型」父母,是最佳管教方式,他們既給孩子充分的「溫暖、支持」,又給予適當的「指導、要求」,孩子因而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與尊重,同時發展出高度的自我接納與個人控制。
但一不小心,「民主型」可能就會變成「溺愛型」父母,兩者常常只是一線之隔。輔大兒童與家庭學所副教授陳富美指出,若只是一味給予「溫暖、支持」,卻未給予「適當的指導、要求」,賦予過度的自由,將變成溺愛型父母,孩子無法制止本身負向、不合理的行為,自我接納能力也低。
而溺愛型父母又可再分為兩類:放任,或過度保護。前者沒有為孩子設定規則,接受孩子所有的欲望和行為。後者則主動代替孩子解決問題,沒有提供孩子嘗試錯誤的機會。
台北現場:怕廁所不乾淨,菲傭陪伴 上學
鏡頭轉到台北的大安社區。八歲的Angela(化名),頭髮整齊的程度如同一把利劍削過。她的父母常常出國,收入屬中上程度,但因她是獨生女,從小備受寵愛。
平常她的打扮都是配套好的,花色蘇格蘭裙,肯定搭配相稱的素色上衣,襪子樣式絕不會搶走上衣的風采,腳踩的是ELLE童鞋,連包包款式、該斜背、側背,都有講究。她的人生被父母安排得十分完善,連上廁所這件事也不例外。
她就讀仁愛國小一年級時,每週二中午,菲傭為她送便當。只見菲傭迅速的跑進教室、放下便當,牽著小Angela的手,兩人很快來到廁所前。菲傭一間間敲開廁所的門,「太暗、地上有水、馬桶上有黃漬」的都被淘汰。
如廁完後,菲傭迅速的幫她整理衣服,接著把她拖到洗手台,用肥皂搓了兩分鐘之久。小Angela的媽媽要求她,學校廁所不夠乾淨,若想上大號,盡量忍住不要在學校上,免得「處理不好」。但一年下來,她還是決定將女兒轉到廁所更乾淨的康橋國小。
逢年過節的時候,Angela的媽媽一定認真打點,從接車的阿姨、司機、到外籍課程老師、導師等十幾人,都送上高檔禮品。因為這些錢可保證她的女兒坐上校車最好的座位,一旦在校有任何異常,老師總是第一時間回報、聯絡簿的老師留言也總比別人多得多。
大陸現場:兒子打媽媽巴掌說「雞腿是我的!」
房間有人掃、上廁所有人伺候、出門有人接送,Angela能做什麼呢?常常,她讓自己變成一座雕像,不發一語。她自己解決問 題的能力,已經完全被剝奪了。
不只台北,在上海的地鐵車站裡,有很多「地鐵父母」。上海的地鐵有三層,最底層是搭車處。這天,一位爸爸在車站外買早點,他拿著手機,氣急敗壞對著另一頭的太太說:「叫你先去排隊買票啊!上什麼廁所?萬一兒子來不及怎麼辦?」說著邊掏錢、邊罵、邊揮手叫兒子先去月台等。
原來,上海父母為了讓寶貝兒女省時間,夫妻兩人分工合作,一人買早點,一人買票,好讓孩子不用浪費時間,多個十分鐘看書。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也曾說過一個小故事。他第一次回老家祭祖時,包了一輛計程車。當天,郭台銘趕夜車,從山西南部夜渡黃河。晚上十點多,月光瀉了一地,司機跟郭台銘坐在黃河邊聊天,聊啊聊啊,司機先生竟哭出來了。
原來,這司機每天賺了錢,只吃兩個饅頭、兩根蔥,但為了孩子,他一定會買根雞腿回去給兒子吃。有一次,他生病了,妻子把兒子的雞腿給他吃,兒子竟然打妻子一巴掌說:「這雞腿是我的,為什麼要給爸爸吃?」
美國現場:餐廳拒收失控的小孩進門
郭台銘感嘆:小孩一直以為雞腿是他的,連他爸爸生病了,也不讓步。這種小孩沒有感恩心,只曉得占有,不曉得失去的滋味。
放 任的溺愛型父母也很多。在紐約長島,有間名為「船塢」的餐廳,門口就曾掛了牌子寫著:「如果你不能好好控制你的孩子,請你們不要進來用餐。」餐廳的規定則 是:「No checks, no credit cards, no cell phones, take screaming children outside.(不收支票、不收信用卡、不能在裡面打行動電話,把會尖叫的小孩帶出去)」。
另一個主角Dorothy(化名),則出現在台北市中心的快樂瑪莉安美語幼稚園。
六歲的Dorothy活在母親對她百依百順的羽翼下,在學校,只要別人不合她的意,她就用尖叫、大吼抗議,母親對她束手無策。
每天,她帶著家裡的高級糖果,從私家轎車下車,略仰著頭慢慢走進學校,她袋裡的糖「叮咚叮咚」碰撞發響。「各位同學,我今天帶來的是摩洛哥可可巧克力糖。」接著,她將糖一顆顆放在同學掌心上,「你,哼!沒有!」只見她跟一個男孩說。
因為昨天這位小男生拉了她的辮子,今天必須接受懲罰。Dorothy在學校,就像「蜂后」一般,懂得利用物質發號施令。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周文君分析,孩子在 社會互動中,最需要的就是「妥協、分享、互動」三種特質,被溺愛的孩子,容易喪失學習這些特質和演練的機會,就容易自我中心。
幼稚園,是社會情境的第一關,被溺愛的孩子因為不具上述三種特質,容易與同儕出現爭執,隨著時間長大,在人際交往上就會產生挫折感。這個挫折感緊接著會帶來焦慮、憂鬱、拒學,然後產生更多的情緒問題,甚至出現自殺、攻擊性的行為。
此外,被放任的孩子,由於將「獲得東西」視為理所當然,通病就是「等不得」,當「無法獲得」的情境出現,就容易出現犯罪行為。
忠告:「易開罐的愛」只會害了孩子
然而,溺愛的問題不在於愛多、愛少,而在於「怎麼愛」。愛的方法正確,孩子的行為加乘;愛的方法不正確,錯誤的行為也更嚴重。
這樣的狀況你應該不陌生,或者,你應該見過:全家吃飯時,父母因為愛孩子,總是主動幫孩子夾菜,將最好的菜留給孩子,等到孩子吃不下,父母才吃下剩餘的菜。
久而久之,孩子理所當然以為,「我本來就該吃最好吃的菜」。有一天,當他看到愛吃的食物,問也不問,一口氣全盤吃光,不管其他人是否取用時,你才發現,原來你的愛給錯了方式!
周文君分析,成功的愛,孩子不僅感受到父母的用心,還會回頭反問母親要不要吃一口,而不是全部吃完。這樣的愛,就沒有多餘的問題。
美國權威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羅伯.寇爾斯(Robert Coles)曾對富家子弟進行研究,他指出這些孩子的問題:「儘管擁有財富及特權,可是他們依然不快樂、不滿足。
所有的錢財、玩具、旅遊,全都不請自來。他們已擁有許多,還想更多,得到後卻沒有很大的滿足感,只是生出更多的欲望。在這表象之下,充滿著糾結不去的無用感。」
同樣的,因為不虞匱乏,千禧之子也失去努力的動機、生命的熱忱。
也 如同美國心理學教授索羅門.史奇莫(Solomon Schimmel)形容希臘諸神,後來為何變成易怒的一群:「正因為他們要什麼有什麼,有任何願望可以馬上實現,就變得不再有希望。希望,是建立在有未實 現的理想、有需要花費力氣才能滿足的需要上。由於不需要希望而失去希望,神也會變得煩躁。」
愛孩子,就別讓你的愛,變成「易開罐的愛」:廉價、易開、隨取隨有。收回你的一隻手吧!
從電影看美國歷史輔大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LIVE直播-fb新鮮事 經典電影 #大河戀
一個關於自然,生命、信仰,藝術與愛的故事,從回憶的河流中划過,影片的英文名,「A River Runs Through It」淡淡地帶人我與自然的融合,與出生命中不可之承受之重在時間與自然的的流逝中終將被療癒,記錄在文字裡。
主持人: 李基銘
主持人: 陳乙緁 Claire Chen
來賓:王志榮 Julian Wang
~將介紹在美國電影背景地點留學時,當地的人文歷史與環境~
來賓學經歷:
1989年獲美國U., of Montana微生物學碩士,1995年獲Johns Hopkins U., 電腦科學碩士。1989年移居美國馬里蘭州,在Life Technologies Inc.,(LTI)工作, 1998年進入甲骨文(Oracle)工作,2011年進入聯邦政府財政部成為公務員至今。 2015-2017年擔任華府輔大校友會會長,現為華府華文作家恊會會長。以筆名九里安西王在臺灣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中華日報副刊、金門日報副刊、聯合報繽紛版、人間福報副刊、美國世界日報家園版、世界周刊、華府新聞日報以及達拉斯新聞副刊等發表文章。2017年起兼任美國世界日報華府通訊記者,以及華府新聞日報「華府過客」和「人在洋邦」專欄作家、記者及自由撰稿人,著有〈走過零下四十度〉散文集。
👇以下主持人、來賓粉絲頁,歡迎追蹤按讚👇
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
粉絲頁: Claire Chen 陳乙緁
粉絲頁: 九里安西王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從電影看美國歷史輔大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拆哪,中國的大片時代」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李政亮
本書特色:
解讀大片時代的電影類型與市場現況
揭開中國電影軟實力的時代軌跡與特質
中國|拆哪|拆解影像讀中國
大片:一個中國土生土長的語彙。
人們把高成本、大卡司、驚人票房的好萊塢電影稱為「大片」。現在,中國版大片已崛起﹗
美國大片多年來在中國總是能夠攻城掠地,不過,從二○○二年年底的《英雄》開始,中國電影谷底翻身,自二○○三年到二○一七年十五年的時間,中國電影不但在本國市場的票房多次力壓好萊塢電影,也已成為瞄準好萊塢的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
近十五年來,中國大片時代已然成型。
彭博商業週刊專文〈中國電影業 追趕好萊塢〉,直指二○一二年中國已成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可謂中國崛起的眾多現象之一!此外,甚至有媒體指出,二○一七年中國電影市場將超越好萊塢!
「電影」是政治經濟脈絡交錯下的產物,中美角力將對中國電影市場產生什麼樣的衝擊?當中國大片時代已成事實,我們如何拆解它的內在,在華語電影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本書以「看電影,讀中國」揭開序幕,從主旋律到商業元素、政策規範到製作發行,涵蓋歷史回顧、最新脈動,介紹了百部重要華語電影與電影人,是認識「中國電影發展」及「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的第一堂課。
作者簡介:李政亮
輔大法學士、台灣大學法學碩士、 北京大學哲學博士。2000年,帶著觀察者的好奇進入中國現場,在北京生活十二年,中國觀察作品包括《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2011年,獲第三十六屆金鼎獎)、《中國課》(2012年,獲選《亞洲週刊》該年度十大好書)。相關專欄包括《蘋果日報》「拆哪,這樣的中國」(2015年~2016年)、《or旅讀中國》「瞅中國」(2013年迄今)。
曾任天津南開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台灣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兼任助理教授,現為文化評論者、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從電影看美國歷史輔大 在 [心得] 日/全人/歷史/袁小涓/美國社會與文化 - PTT Web 的推薦與評價
修課學期:1061 課程類別:日/全人/歷史 課程名稱:美國社會與文化 授課 ... 上課的話分數應該不會難拿,電影也要看,考題會從電影裡出來,播放電影時 ... ... <看更多>
從電影看美國歷史輔大 在 輔大博物館學研究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輔大 博物館學研究所, Xin Zhuang, T'Ai-Pei, Taiwan. ... 【暑期實習訪視X輔大博館所】 ... 今天要帶大家看到的是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實習的陳采宜同學. ... <看更多>
從電影看美國歷史輔大 在 詢問馮卓健老師- 輔仁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年1月18日 — 詢問馮卓健老師 ;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 · 今年剛進來的教授,會不會刁鑽修了才會知道 ; 輔仁大學 · 歷史通識課資料上寫全英文我就退卻ㄌ ; 輔仁大學 · 新來沒評價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