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竹創新教育打拼 葉丙成 Benson 教授』
歡迎葉丙成教授參與新竹市線上教育的創新推動行列!新竹市是科技城市,讓科技融入教育,創新方法包含很多討論面向。這次疫情更加速科技帶入創新教育的應用,是否能夠解決新竹市各區發展不均的事實?以下我分成三個方向探討,歡迎一起討論。
👉🏻「三級警戒改變新竹市教育型態」
「整個世界的變化非常劇烈,二十年前覺得重要的知識、技能,二十年後可能就不一樣了。」我非常認同葉丙成教授的教育理念,在挑戰既有教學體制、推動改變的同時,也以創新思維,力挽城鄉教育差距。
半年之前,誰也沒想到我們會以這種WFH方式生活、上課、工作。以新竹市教育來看,在三級警戒後,學校停課,不管市郊學校以及市中心明星學校,都只能在家上課。面對同樣的視訊授課,孩子本身的科技工具理解力以及自制力變得非常重要。
👉🏻「換位思維,創新科技教育勢在必行」
新竹市三區教育資源不平均,家長往往在學區與學校仔細挑選,甚至孟母三遷,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但是因為疫情關係,教育資源差距從地理性轉為數位性。使用遠距離教學,撇除學校老師,孩子面對冰冷視訊硬體,如何培養自我負責以及數位學習能力,成了科技教育下另外一項任務了!
👉🏻「持續努力推動創新教育」
每次只要與葉教授談論對於新竹市創新教育問題,總有源源不絕的內容可以交流。幾年前,經歷 #翻轉教育 思潮的洗禮後,新竹市各學校紛紛推出特色教育(詳情請參略以下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LeeYenhui/posts/10159211475236665。現在,後疫情時代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線上教學再進化 跟 #線上自主學習 能力的培養。
我們都深知現在是一個快速變動的世界,教育也需因應世界的變動而有所改變。上週三(23) 昌禾教育基金會 邀請葉丙成教授加入基金會的大家庭,希望藉由葉老師對於創新教育,自學實驗教育得豐富實務經驗跟學養,為新竹市帶來更多,更好的教育觀點及政策建議。👀
我希望邀請更多關心教育的朋友,一起來關心新竹的教育發展。期待線上教育、更多的資源連結匯入,能創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提高新竹孩子的學習力!📖
城鄉教育差距解決方法 在 端端主持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個兵,都是將!
😇每個魔鬼,也是天使!
剛榮獲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初賽特優成績的嘉義縣竹崎國小兒童樂隊,全團參賽人數33位,成員採混齡從三到六年級,樂隊指揮吳雅婷老師說:「沒辦法呀,全團加起來還是很少人,不管剛進來的或者資深的,每一個都得派上用場!」
該團過去兩度在全國賽中獲得特優,去年初賽也獲得特優,因為疫情關係全國賽團體賽程取消,孩子們正齊心努力希望能在今年全國賽中獲得佳績。陳威良校長特別提及,他從小就非常喜愛音樂課,能夠理解因為沒有足夠資源再深入音樂接觸或樂器學習的情境,因此全校從行政體系到各班導師都非常支持並鼓勵學生參加兒童樂隊的訓練與比賽。
雅婷老師表示,城鄉差距使得教學方法上必須付諸更多苦力一個個近身教學與監督,更因為樂隊有多年時間師生相處,有時還幫忙班導師協解決孩子的生活學習問題。樂團的訓練,每個孩子都不約而同形容雅婷老師是一個眼神就能讓人感到背脊發涼乖乖就範, 而老師的故事想像力、大方與幽默比喻, 卻又是他們汲取養分與毅力堅持的微妙動力。
到底是怎麼樣的團練生活,養成更加意志堅定、因為愛音樂不怕吃苦的精神態度?
(文/端端)
歡迎收聽
📻教育電台
🎧12/18(五)19:05-20:00 Part1
🎙端端主持人的世界夢想表演廳
城鄉教育差距解決方法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要發長文囉慎入]
趁大家在討論健保改革的同時,想要聊聊我對於我國醫療服務輸出體系模式改革的意見。這是我在立院四年,逐漸形成的想法,可惜有許多許多必須同時改革,無法短期就改,也真的需要政府啟動全面規劃才能進行。
簡單來說,國家必須讓公立醫療體系的給付與資源,脫離齊頭平等的健保業績制模式,讓公、軍、私體系的醫療責任和業務分工,平衡城鄉需求,並發展各自的專業任務。
目前健保給付的方式,是以疾病或醫療處置項目,同一層級醫療機構同一標準給付。
意思就是,同樣一個處置,不論資深或資淺,不論偏鄉或都會,一口價;而在醫學中心,給付最高,因為假設了這是「經過分級轉診」來到醫學中心的,所以是「比較複雜或困難的處置」;事實上,因為前20年根本沒有落實醫療分級,這個假設的結果,變成不論難症輕症,只要進了醫學中心就是較高給付;而因為健保總額給付有上限,因此原本是以「醫療品質」為評估的醫院評鑑制度,實質上變成醫院能夠拿到多少給付的競爭,理應全數「通過品質核定」的評鑑制度(全數醫療品質達標不是很好嗎)變成「只有這些錢能分配所以要分高下」的變態競爭,衛福部每次都說「評鑑沒有規定到那些細項」,但是當評鑑降級會使醫院得到的給付大縮水的時候,評鑑內容和醫院因應評鑑的各種做法就會變得非常變態。
因此,要嘛就設定時程目標,真正落實分級醫療制度;要嘛脫鉤醫院評鑑等級和健保給付之間的關聯。(2016年蔡政府是真正有開始動分級醫療的。)
我一直認為,台灣不大,北中南東都醫學中心,同一個區域還好幾家,根本是不合理的事;也因為醫學中心評鑑與給付,以及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的關係,所有最頂尖或最終端的次專科全數集中在「每一間醫學中心」,這不是不行,但是也變成醫院間的互相競爭廝殺,卻無法真正讓各特定專科次專科獨立出來;什麼意思呢?醫學中心必須要有「所有的次專科」,這些因為健保給付方式與資源的不均,全部會集中在大都市。如果將特定專科獨立作為某些專科的醫院,例如骨外傷復健醫院、心血管治療醫院、高風險婦幼醫院,依照地區需求分散設置,這能打破因為醫學中心設置標準與給付模式所造成的全數集中在都會特定某依家醫院的情況,均衡發展且平衡地方需求。
#讓評鑑回到醫療品質而非給付基準
#讓應有的急重難症給付提升到應有的條件
全台灣百分之九十九的醫療院所都是健保簽約院所,給付方式也都以一樣的齊頭平等,把私立醫療院所和(衛生福利)部(附)屬醫院、退輔醫院、軍醫院通通用同樣的遊戲規則,長期以來,變成部屬醫院的城鄉間資源和品質差距甚大,偏鄉軍醫院萎縮甚至關閉,退撫醫院也出現都會塞爆偏鄉拱手給私立醫療體系醫院作為擴充健保額度使用的現象。然後,大者恆大,弱者恆弱,醫療資源失衡。
很多年輕學生考醫學系的時候把「去偏鄉服務」掛在嘴上,偏鄉醫療的人力和資源不足也是許多報導和民代永恆的課題,問題是,為什麼偏鄉沒人要去?撇除偏鄉交通與生活相關資源與城市的差距,在健保給付模式不變的情況下,在都會一節門診的病人數與收入數,在偏鄉可能一個星期都比不上,這時候,一樣醫術、一樣能力,在偏鄉的醫師收入怎麼算都不如在都會,這還不考慮藥師、護理師、檢驗機構在偏鄉的人力聘任困難;長久以來,只能靠「熱血」、「熱情」、「奉獻」,要怎麽支撐?在不願意大改又急就章的「補足需求」的情況下,衛福部長期以「醫學中心支援」的模式,作為「偏鄉醫療」的解藥。如前段提過,醫學中心評鑑牽涉到給付,只要想通過評鑑的,掛入醫學中心評鑑條文中,醫學中心必定乖乖配合,因此可以永遠「生」出「醫學中心級醫師支援偏鄉」的服務,但是誰都知道,這樣不會常久,甚至有醫院通過評鑑後,直接不聘支援醫師了,反正補助不拿沒關係,只是為了評鑑通過。
這個國家原本就有至少三種醫療服務提供系統,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部屬醫院、軍醫院(包括退撫醫院)及私立醫療機構(包括財團法人、教育部體系的學校附設和宗教醫院等),我一直認為,解決所謂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的方法,是強化軍醫院與部屬醫院的資源,將資源直接挹注給支撐偏鄉醫療機構的公立醫院,而不是用「醫中計畫」等補助,輸送到私立醫學中心去。
全台27家的部屬醫院,一直都是各自經費獨立、聘任與分科業務獨立的;齊頭的平等之下,都會的部屬醫院病人多,當然資源與經費就豐沛,而其實在這些都會的部屬醫院周邊,還有許多私立醫療院所,彼此之間還有互相競爭的關係;偏鄉的部署醫院,因為年輕人口流失、偏老人與慢性病人需求,但是整個來說,有醫療需求,但病人少,資源與收入經費「養不活」這些部屬醫院,醫師靠健保收入也完全比不上都會,真的多數若不是因為理念或為家鄉服務,或公務身份派任,其實很難留下來,這也是公費醫師在還完公費之後通常不會留下來的原因之一。惡性循環之下,偏鄉的部屬醫院連舉債蓋新建築或買新設備的能力都沒有(屏東旅遊醫院支撐了台灣南端業務,卻是長期爭取之後獲得行政院經費支持才能改建超破敗的建築),民眾對這些醫院的信任度流失、醫療人員也留不住,民眾依然迷信都會的大醫院,怎麼樣都無法建立受肯定的偏鄉醫療服務。
衛福部與其不斷「補助」醫中計畫,不如盤點部屬醫院所需人力,以定薪聘任醫師的方式,讓偏鄉部屬醫院的醫師不需以「業績制」計薪,業務量相對都會少,但是收入反映業務量有其正面誘因,不要讓醫師只能抱著「奉獻」的心到偏鄉;而全國部屬醫院資源整併,讓都會醫院的收入來支持偏鄉醫院,類似所有部屬醫院「都是衛福部的分院」的概念,也同時解決人力流動支援、薪資差距過大、院間軟硬體藥品採購成本壓力差距的問題。
#讓部屬醫院體質健康起來承擔普遍醫療照護服務的部分
我一直認為,軍醫院和退撫醫院體系,與私立醫療機構齊頭競爭健保收入,是非常不正常的事,更是對於軍陣醫學的長期忽視。
重大創傷的培訓與研究、災難醫療的訓練與整合、核生化救災、犯罪心理學和精神醫學、航空潛水醫學的專業,不該靠私立醫療機構「行有餘力」或專科醫學家「有興趣」才去發展,國家應該把這類專業的訓練、研究、整合和國際連結,交給軍醫和退撫醫療體系。這些都是隨時因應重大災害甚至戰爭醫學與國際災難支援所需的專業,據我所知,三總和國防醫有相關的研發,然而,再怎麼有專家研發,當醫院必須跟一般私立醫療院所一樣,靠健保和專案補助活的時候,怎麼樣都無法好好發展。
我相信國家有資源,或者,國家不是無法整併出相關資源,挹注軍陣醫療的研究與臨床服務和訓練,作為國家特殊醫療專業的統整和發展;只是,必須提供資源和整合,以及訓練合作的模式(特定專業由軍系醫院培訓,再到地方提供醫療服務,並定期回來訓練),並且把四散的創傷與重大外傷醫學服務,收攏成一個系統。這不只是讓重大傷害醫療和特定專業醫療成為有系統的研究發展訓練,整合台灣內部因應重大傷害或災難相關資源,更是接軌國際的需求,包括參與國際救災、戰爭前線支援等。
現在地方的軍醫院已經因為健保收入的不敷成本,萎縮到一一面臨關院的危機,這是重大危機!
#讓軍系醫院發展軍陣醫療支撐國家重要醫療專業發展與國際連結
寫太多沒人會看,我要草草收尾(喂)。
1. 讓部屬醫院體質健康起來承擔普遍醫療照護服務的部分。
2. 讓軍系醫院發展軍陣醫療支撐國家重要醫療專業發展與國際連結。
3. 當部屬醫院和軍系醫院由國家支撐並均衡發展時,國家應鬆綁私立醫療院所在高科技與新技術的發展和收費,讓大型私立醫療機構專心發展全球最新最好的醫療。
城鄉教育差距解決方法 在 城鄉差距-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城鄉差距at Facebook. ... 十二月專題#共融合作住宅 ·合作住宅作為方法?省府光復新村住宅設計工作營 ... 數位落差,不只是硬體落差──看見疫情下的教育不.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