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疫苗被妖魔化看人性的偏見和本能》(江魔)
最近傳出有華人老人家到了打疫苗現場發現不是打中國疫苗就拒絕,我還看到一些網民看到一個名人自願打AZ時,調侃她有種就帶自己父母全家打AZ,這無異間接詛咒人家。
人們對疫苗有偏見,其實是媒體和群眾雙雙的無意識偏見相關。
曾經美國兩位學者做了個牛肉碎標貼對客戶的影響,一個說產品75%是肉,另一個則說有25%脂肪。換句話說,不管你是從哪個角度來看,它的肉脂比例都一樣,最後當然是註明是75%瘦肉的比較多人喜歡。
類似的實驗也在醫學上做過,如果醫生告訴病人某個手術五年後的存活率,「一百個有九十個還活著」對比「有十個會死去」,就算兩句話的意思是一樣的,但人們會覺得更難接受後者。
兩個實驗讓我們看到人對於負面或損害有額外敏感的天性,因為原始人大部份的時候是居住在惡劣殘酷的環境,我們的祖先是對危害的信號更敏感,才能避開成為猛獸午餐。
這變成全民疫苗接種計劃的其中一個障礙,因為所有的藥物都必須把自己研究的數據透明化接受同行評審,數據中的好壞兼可能性的副作用必須一一公佈。
比較可笑的是一些華人在網絡上不斷宣稱要打就打中國疫苗,因為沒有副作用。其實中方疫苗也公佈了可能性的副作用,為何這些人會看不到呢?
這裡就牽涉一點政治問題了,中國政府在網絡上對新聞有嚴厲管制,特定關鍵字一旦出現你的社交媒體,你的賬號就算沒有被舉報,也會很快被凍結。對比起其他國家的媒體,新聞的報導是相對的自由,所以大家還會有辦法看到不少接種疫苗後副作用,甚至是死亡的新聞。
這也銜接到媒體的無意識偏見了—— 人死了才是新聞。
如果打疫苗後,就算大部份的人繼續活著,這不是新聞,而是數據。就算你報導了,也沒有流量和熱量,民眾也不會記得。
甚至新聞報導是很時間性的,打疫苗後有人死了,新聞是要盡快報導。過了一兩個禮拜才有解剖驗屍報告,請問這報告還是不是民眾想看的新聞?
這就是媒體需要面對的矛盾,就連我們看電影小說,都是主角遇到嚴重的障礙,甚至是幾近威脅生命的情節,我們才覺得它是值得我們留意的故事。
而故事跟數據的分別,就是在於有沒有跟我們內心可以對號入座的細節。
蘇聯未解體前的獨裁者斯大林說過一句名言「一個人餓死,是悲劇;一百萬個人餓死,是數據。」
所以今天的群眾的本能,始終是對於媒體報導的個別「疑似」打疫苗後死亡的悲劇銘記於心,對疫苗研發所公佈的副作用數據,卻會採取忽視。
建議大家看任何資訊時,緊記自己是有本能的偏見,因為有些群體的目的就是要操弄你的偏見。
--------------------(專欄原文完)-------------------------
粉絲頁附加內容:
要沒有偏見,就不透明化。要不透明化,又會讓人懷疑。
其實沒有在專欄裡面寫出的是:『要不透明化又不讓人懷疑的策略』,這個中國報肯定會刪除,你們要猜猜看本來我想寫的這個策略是甚麼嗎?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你可以隨緣樂捐,打賞個小費給我吧:http://paypal.me/kongdemon
不打小費的話,麻煩幫忙點讚分享,好讓演算法幫我推文!
五年存活率算法 在 常聽到的「癌症的五年存活率」「五年存活率約是60%」「緩解 ... 的相關結果
「五年存活率為60%」指的是根據過去的統計資料,在一群和您病況類似的病人中,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在罹病達五年之後仍然活著,其中有些人的腫瘤可能已被治癒了(癌症消失), ... ... <看更多>
五年存活率算法 在 Cancer Survival Analysis 的相關結果
假設病人的存活時間以T表示,則我們經常以. S(t) = Pr(T > t)表示病人t年的存活(機)率;例如,S(5)是5年的. 存活率,代表病人能存活至少5年的機率。 ... <看更多>
五年存活率算法 在 什麽是「5年存活率」 ?|癌症的真相 的相關結果
什麽是「5年存活率」? 由於癌症復發大多會在2至3年內,而追蹤時間如果超過5年,失去聯絡的人會越來越多,追蹤的難度也會增加,因此便將5年定為一個期限來檢視癌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