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 Monday⚡️平衡你的成就感來源,便能化解精疲力竭的心
今天想要跟大家聊我之前跟K先生看完《靈魂急轉彎》的感想。這一部皮克斯電影有非常多值得我們一一探討的人生哲學問題,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走到心流地帶時,有賣股票的、打籃球的、刺青的、彈樂器的,都是各行各業專精又熱愛自己從事的領域的人,但這些沈浸在心流狀態的靈魂,一但無法自拔就直接掉入沙漠中,靈魂開始變得灰灰暗暗的,日積月累變成一個烏漆麻黑的迷失靈魂
( ˘︹˘ )
當下看到這一幕,我還沒完全悟懂為什麼裡頭會有這句台詞: "The Zone Is Enjoyable. But When That Joy Becomes An Obsession, One Becomes Disconnected From Life." 達到心流暢通的境界是很享受的,但是當我們癡迷於這一個享受之中,我們會與自己的人生斷聯。
趕快右滑看看這部電影帶給我的小啟發!
🎧點擊bio連結
或在妳的收聽App上聽起來吧!
#GRLPWRTALKS #女力心聲 #PowerMonday #靈魂急轉彎 #soul #電影 #啟發 #正向思考 #人生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90的網紅愛麗絲的測繪旅帳fernweh illustrat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疫情爆發至今快一個月了,隨著待在家的時間變長,許多人也因此被打亂生活節奏, 而我也發現自己有時會受疫情影響感到焦慮 每當我感到焦慮或提不起勁時,我會轉而去做影片中提到的事情,他們總能替我打起一些精神:) 分享給你,我們一起平安渡過疫情! 時間軸: 0:43 #1 生活中的小儀式 1:44 #...
「zone心流」的推薦目錄:
- 關於zone心流 在 GRL PWR TALKS 女力心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zone心流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zone心流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zone心流 在 愛麗絲的測繪旅帳fernweh illustratio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zone心流 在 MING'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zone心流 在 Re: [疑問] 藝術家的心流和運動員的Zone一樣嗎? - 看板PSY 的評價
- 關於zone心流 在 排球少年點名錄#5|那些曾經進入過心流(ZONE)的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zone心流 在 「TAKUMI 心流Zone 510磯釣竿(並繼)」... - 台灣黑賺釣具 的評價
- 關於zone心流 在 心流zone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YOUTUBE、PTT.CC 的評價
- 關於zone心流 在 心流zone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YOUTUBE、PTT.CC 的評價
- 關於zone心流 在 心流zone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YOUTUBE、PTT.CC 的評價
- 關於zone心流 在 zone心流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房產建案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zone心流 在 zone心流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房產建案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zone心流 在 [疑問] 藝術家的心流和運動員的Zone一樣嗎? - psy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zone心流 在 關於動畫裡面的那些ZONE - 動漫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zone心流 在 排球少年點名錄#5|那些曾經進入過心流 ... - NoxInfluencer 的評價
zone心流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攝影134] 細說分鏡 Vol.11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45
🖍當你心急著這些同時,時間在你的焦慮中,偷偷的消失了
🖍「這次,又失敗了,抱著失望的心情告訴自己 - 下次再來吧」
時間是「相對性的」,這裡不是什麼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性的時間」,而是指,相同的時間,對每個人心裡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同樣的 10 分鐘,有人覺得無聊、漫長,有些則是剛好相反,就像 10 秒鐘一樣短,同樣的時間,相對於不同心境下的人,所代表的意義,心中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心流
心流這一詞不是什麼新概念,在維基百科上是這麼說的:
🔺「心流(英語:Flow),也有別名以化境(Zone)表示,亦有人翻譯為神馳或沉浸狀態,是由匈牙利裔美籍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首度提出,定義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感及充實感等正向情緒。」🔻
當你身處理「心流裡」,你的心情是愉悅、享受、沉浸當下,外在再如何的影響到你,你都不覺得是一回事,此時的你確實是有著興奮的感受,感受希望等正向的情緒。
另一方面,你也會覺得時間過的飛快,一小時的拍攝時間,就像是 10 分鐘這麼短,確實這心情身為喜好攝影的我們,很常體驗過這種狀況,比較難過的是陪伴在旁的家人、朋友,相同的一小時,對我們是 10 分鐘,對他們…,嗯,可能超過一小時還要久。
無論用多少個馬錶、多精準的電子鐘來測量,「一小時就是一小時」,但是對於不同心境下的人「相對感受」就完全不同,這就是前面提到…,時間是有「相對性」,對於不同人心境下的人,感受就完全不同。
🟥心急如焚
除了處於心流的心境下,會覺得時間過的快,另一種同樣也覺得時間就像是被偷走的,就是在你慌張時,時間走的特別的快。
我一個人在國外旅行時常有這種感受,當抵達陌生的地點,尋找特定目的,透過 Google 地圖尋找的同時,地圖上顯示 20 分鐘步行可抵達,但實際上花費的時間卻總是超過這個 20 分鐘,並不是我步伐短及慢,就是常常花費更多的時間來走到,無論是心裡的感受 20 多分鐘,還是我實際上真的花超過 20 分鐘都一樣。
好吧,再提一個我更不想回憶,勸任何第一次去威尼斯島旅行的人 「千萬」不要在經驗不足、語言不通下,在任何一個島上閒晃,這是很危險的事情,這個城市會默默吃了許多旅人的時間,甚至是真的吞了你。
當時第一次一個人在那兒時,距離訂的火車還有 4-5 個小時,總不可能待在旅館裡消磨時間,而在這三天二夜,在聖馬可廣場一帶已經走到不想再走,於是想冒個險,走走沒走過的巷弄看看,有沒有更有趣的畫面可以帶回來。
🔺好了,這下真的好了,一但走出熟悉的路線,恐懼感慢慢的淹沒上心頭,原以為可以愜意散步方式悠遊在這美麗的城市,成為我直到現在最難以磨滅的回憶,並不是我被搶、被偷、掉東西還是受了傷,而只是單單的「迷路」。🔻
那時手上雖然有手機,也連上網路,使用 Google Map 也是行得通,但當年手機運算能力不夠好,GPS 信號也不是很準,明明將目的定在聖馬克廣場,卻總是走不到,甚至是照著路線走了十數分鐘,我的定位點就整個反過來飄往反方向另一頭去。
不只是如此,那裡每個城景、彎道、小橋、花園、噴泉,好像處處長的一模一樣,如果你看過電影「移動迷宮」,大概就是那個感覺,你千萬不能用視覺記憶眼前的景像,做為你的路徑方向,而是要用明確的座標,甚至是清楚的方向感、左轉幾步、右轉幾步,才能朝目的前進,不至於原地兜圈。
最後當然成功的找到原到旅館的路,提了行李急時的趕上火車,但那迷路的 3 個多小時的驚慌與恐懼,在我心中卻像是膽顫心驚的 30 分,甚至更短,這樣子的經驗絕對與「心流」完全沾不上關係,卻也是感受那種「時間的相對性」。
🟥拍照時的經驗
熟練的攝影人,輕鬆自在有著一套流程,自背包放下後,有條不紊地拿出器材,一一架設好,並且享受拍照的過程,還能偷閒地欣賞景像,與他人聊個天,交換不同的拍設想法
另一種極端一點的,從一抵達目的地開始,心跳與血壓就直線上昇,手忙腳亂開始整準備拍照,有的甚至連包包拉鍊頭在哪,一時間就傻掉了,相機拿出來,還在找電池在哪兒,一裝上去又發現這顆沒電,趕緊換下一顆。
記憶卡呢? 那一張是空的? 都長的差不多,該用哪一張才不會蓋掉先前拍過的照片?
還有腳架,拿出腳架扳開三根腳,轉開快拆板裝在相機上,好不容易固定好相機,下一步就是為了構圖,腳架高一點、底一點,縮那一段腳比較好? 還是把中柱縮短一點更快? 好像有點不穩相機搖搖晃晃的,「到底是哪一節的螺旋沒有鎖緊」,看著雲台有三個螺旋,轉哪一個才能固定相機,同時能水平旋轉改變方向?
這些都已經花了不少時間,但闖完這一關還有下一關「構圖與曝光」,又卡到該用哪個鏡頭拍攝比較適合? 要拍出跟網路上看到的美景一樣,那…,焦段該長一點還短一點? 完了,一開始就裝錯了鏡頭 – 應該拿望遠變焦鏡頭才對,又匆忙的取下相機,換上鏡頭,連換鏡頭的動作都不甚熟練,就像是初學者第一次摸相機一樣的拙劣。
再次將相機裝上腳架,好了,總算可以開始拍攝了,一不查覺時間,原來在這些動作中已經耗掉了不少時間 – 疑,怎麼會天色暗了? 不是才剛抵達嗎? 怎麼才剛開始拍,一個小時就過了? 當然曝光想法就要隨著時間天色重新思考一下,下一個大麻煩就是 – 還是那幾個變數,快門、光圈、感光度、白平衡等等,甚至構圖又要重新調整,排除、包含哪些光線。
在你心急的這些同時,時間在你蒼忙、焦慮的心態下,偷偷的消失了,時間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的,但在每個人心中產生的「時間相對性」就大大不同,最後不但影響照片的成果,也影響這次拍照的體驗。
🟥失敗了,重拍吧
一張對於自己是「成功」的照片,需要「天時、地利與人和」天時與地利是我們無法決定,只能預測與碰碰運氣,唯有「人和」是我們可以盡可能控制到最好。
🔺出門前就先將記憶卡、電池裝在相機上,並且需設構圖,先裝上最先使用 (或最常使用的鏡頭),到了現場就不用一直換來換去,對於腳架的安裝使用非常熟練,熟練到在全黑的環境下,單靠手掌與手指的觸覺,就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一但抵達地點,只是照本宣科,心中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將器材準備的好,開始拍攝。🔻
這是我的習慣,多年來的習慣讓我每次拍照,到了現場都不會發生前面提到那些讓我慌張失措的狀況,但這並不是一天就養成,我也曾經因為習慣動作沒有養好,到了現場對於手邊器材出現意外的狀況,甚至「天時與地利」也配合的不好,敗興而歸的經驗也是有的。
「天時、地利與人和」,我認為是一張對自己來說「成功的照片」,就這三個要素,雖然前面說的「人和」是最好控制,事先準備,好過現場失控,但 3C 器材總是「3C 產品」,還是有耍任性、不聽話,甚至是…靈異的狀況都可能發生,我們能做的,真的只有盡量的做好我們能控制好的變數,其餘的天、地、運,就交給「緣份」吧。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zone心流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收到熱騰騰的新書啦~ 感謝商周出版社。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本書的作者自序。
.
PS:因為疫情的關係,不會有見面會或簽書會等活動,但大家還是可以買書來晴康找我簽名喔。
.
【邀請自然醫學醫師進駐你的家】自序
.
提起「健康」,許多人第一個念頭聯想到的就是不生病;因此,只要離醫院和醫師越遠,彷彿就等於自己是處於健康的狀態。然而,如果不想進出醫院,那麼就不得不重談「預防勝於治療」的老話;或者要請問,各位讀者是否真的有在日常生活中,落實保健養生、追求身心靈平衡的生活態度呢?
.
在台灣,只要提到自然醫學,似乎就聯想到健康食品;或是「中醫+營養學=自然醫學」的概念,這讓我感到相當的遺憾與無奈。自然醫學的領域是何其豐富淵博,但是台灣民眾接觸到的資訊實在是太少。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近年來每年編列給國家輔助與另類醫療中心(NCCAM)的研究預算,都在總預算的百分之四十左右,顯示出美國對主流醫學以外療法的重視性。而正統自然醫學目前在台灣推廣的難度,就好比台灣要加入WHO一樣,如此艱辛與尷尬的處境,更是令我感慨萬千。
.
因此,作者在下我——Dr. Wang能做的,就是從多年臨床與學術經驗中擷取最精華、又能落實於生活中的部分,彙整成這一本書,希望帶書回家的讀者能夠像聘請一位私人專屬的自然醫學醫師一樣,時時刻刻常保對健康的想望與自我提醒——其實,這和自然醫學的論點是非常相契的,因為雖然身為一個自然醫學醫師,但我始終相信,真正的健康或治療並不是只存在於「醫院」的活動,而是讀者或病人是否能從生活中真正貼近自然醫學,進而常保健康。
.
於是,我把本書的核心設定在「自然醫學居家保健DIY」——尤其是「居家性」。乍看之下主題雖簡單明瞭,但是在實際上,搜尋資料跟寫作的過程卻是困難重重。因為自然醫學博大精深(廣義的自然醫學是「非西醫的任何處方或療法」都可納入之),而且近年台灣陸續可見許多自然療法相關的書籍,內容大多過於廣博又精深,讓人不知從何讀起,更別提到在生活中落實的可行性。因此,寫這本書過程中最大的困難,不外乎如何篩選出實用、又方便居家施行的療法,過於複雜或是材料難覓、在施行上較困難的藥草或食療,在這邊只好遺珠了,目的就是不希望本書為了周全而失焦,反而讓讀者更難貼近自然醫學。
.
而本書除了提供人人都可在家嘗試的簡易保健良方外,也搭配了自然醫學的入門介紹,以及自然醫學相關的原理、哲學與思考。其中我分享最多的不外自然醫學最特別且獨有的臨床經驗——「好轉反應」現象,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建立正確的自然醫學知識來保護與幫助自己。
.
以一個自然醫學醫師的角度來看,我只是很單純地希望透過這一本書能讓自然醫學從醫院走進你我的家中,讓讀者在最自然並且經濟的情況下,可以自己做基本的居家保健處理。另外,我也在在考慮到中文讀者的閱讀便利性,捨棄外文書以症狀英文字母的排列法,改以療法的分類直接帶領大家認識自然醫學;文筆上也力求輕鬆易懂,因為,我認為專業並非建立在艱澀難懂的文字之上,也不需要把生理學課本裡的內容照本宣科地抄寫過來。寶貴的專業知識可以透過輕鬆的方式來學習,而最終的目的仍是希望讀者能真正吸收、了解,並且樂於接近自然醫學。
.
承蒙商周出版社藍萍姊的抬愛,讓我有機會可以推出自己的第一本談自然醫學的書給全世界的華人。當然,變化萬千的當下,無論醫學與科技的新知都是瞬息萬變,今天獲得肯定、認同的情報,到了明天就未必仍是王道;更何況在自然醫學的領域,每個好的醫師皆各有所長,在臨床上的經驗跟洞見可能不一定全然相同,但卻都是獨特且尊貴的。
.
由於我本身在醫界還算後輩,雖分享了在當下個人認為最切確的自然醫學資訊與個人臨床經驗,但是也非常歡迎對自然醫學有興趣的朋友們,大家共同來切磋研究、成長,讓自然醫學能夠更發揚光大。
.
最後,我必須提醒各位讀者,本書所提供的檢測和保健之道,並不能完全取代主流醫學,當你有所急症或其他應該看醫生的情況,還是要乖乖上醫院報到喔!
.
感謝
.
這本書能夠順利完成,要特別的感謝以下幾位:
.
感謝美國國寶級自然醫學醫師、巴士底爾(Bastyr)大學創校校長Dr. Joseph Pizzorno對我的期許與厚愛。
.
感謝我在CCNM所有的老師們所提供的教材與資料。
.
感謝我在CCNM的同學以及好友Dr. Irene Karatzas, N.D.、Dr. Eva Kresz, N.D.、Dr. David Shih, N.D.(石佳弘醫師),還有來自橋港大學的學妹Dr. Hsin-Ping Tsai, N.D.(蔡昕玶醫師),幫助我在資料上的搜尋與完整。
.
特別要感謝的是李德初醫師、游敬倫醫師與石佳弘醫師百忙中還幫本書監修,讓書中的內容更加的完善與完整。感謝幫我寫推薦序的李德初醫師、游敬倫醫師、黃如玉醫師、歐忠儒博士,和推薦本書的江守山醫師以及連永祥中醫師。
.
還要感謝藝人朋友—邰智源的推薦,謝謝邰哥從我讀高中時一直以來給我如兄長般的的支持。
.
同時也要感謝我的病人們,給我寶貴的臨床經驗。
.
感謝名作家貓眼娜娜,在寫書的過程中給我中文修飾用詞上面的幫助,讓這本書更容易閱讀。
.
最後要感謝我的父母,對我在自然醫學之路上面的支持。
.
這本書的完成,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的力量,因此,這是一本屬於大家的健康書,感謝大家。
.
王永憲
加拿大自然醫學醫師、美國自然醫學會認證醫師
晴康身心靈中心執行長,幻宇宙心流—量子轉化創始人
.
備註:基於台灣法規的關係,王博士現在並沒有在台灣從事任何自然醫學相關的看診與諮詢。基於對自我成長的要求與追尋,王博士目前提供的是能量相關的「量子深層意識轉化」身心靈服務。有興趣的讀者歡迎追蹤臉書粉專與社群,謝謝。
.
.
#自然醫學DIY
#商周出版
.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1870?sloc=main
.
城邦讀書花園
https://www.cite.com.tw/book?id=89655
.
誠品網路書店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18562682065677007
.
金石堂
.
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4150513363?zone=book&lid=book_class3_gfg&actid=WISE
zone心流 在 愛麗絲的測繪旅帳fernweh illustratio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灣疫情爆發至今快一個月了,隨著待在家的時間變長,許多人也因此被打亂生活節奏,
而我也發現自己有時會受疫情影響感到焦慮
每當我感到焦慮或提不起勁時,我會轉而去做影片中提到的事情,他們總能替我打起一些精神:)
分享給你,我們一起平安渡過疫情!
時間軸:
0:43 #1 生活中的小儀式
1:44 #2 心流
2:57 #3 暫停鍵
7:15 #4 Always be an amateur
9:28 #5 Share everything you know
13:29 #6 建立連結
♥免費索取超過50頁的【水彩工具選購大全】👇
https://fernweh-art.ck.page/c68e2a7d0d
--
♥訂閱愛麗絲,每個禮拜寄一些藝術靈感到你的email!
https://fernweh-art.ck.page/9f01ddb237
--
【日常畫畫工具】
♥Paper:寶虹 300磅 32K
🎨我的調色盤
Holbein Artists watercolors 好賓專家級水彩顏料
Winsor & Newton Cotman watercolors 牛頓學生級水彩顏料
UMAE 奧馬學生級水彩顏料
Copic Opaque White COPIC超級白
【旅繪工具】
✈️Paper:哈內姆勒 300磅 32K
✈️My Palette::
Sennelier 申內利爾24色半塊塊狀水彩盤
UMAE 奧馬旅行者水彩42色
Copic Opaque White COPIC超級白
Pentel水筆(大號)
Escoda Versatile #12
--
🧑🏻🎨在這裡追蹤我
ig: http://www.instagram.com/fernweh_illustration/
fb: https://www.facebook.com/fernwehillustration/
📜看更多新文章
*官方網站:http://fernweh-art.com/
♥ Contact (Business Only) : mail@fernweh-art.com
#康普茶 #WFH #享受在家
zone心流 在 MING'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歡迎收聽今回 Ming’s Radio,主持係時裝品牌 Nuditè 主理人 Cecilia Ng ,同大家分享心理學家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提出嘅「心流理論」(Flow)。
戴起你的耳機,讓 storyteller 帶你穿梭書海,在星期一的夜晚好好享受這個 me time,其實 Monday is not Blue。
你有喜歡的故事想交給誰閱讀嗎?請留言告訴我們!
#MING'S
#Mondayisnotblue
#MingsRadio
#CeciliaNg
#Nuditè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心流理論
#Flo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LLOW US NOW
➜ WEBSITE www.mings.hk
➜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mings.hk
➜ YOUTUBE www.youtube.com/mpwmings
➜ MEWE https://mewe.com/p/mings
➜ eBOOK https://ebook.mpweekly.com/bookshelf?active=mings
zone心流 在 排球少年點名錄#5|那些曾經進入過心流(ZONE)的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排球少年#排球# zone 各位覺得還有哪位球員曾經進入過 心流 呢,或是你對於我列舉出來的球員有其他不同的看法?RIVER粉專:https://reurl.cc/V6bxOR. ... <看更多>
zone心流 在 「TAKUMI 心流Zone 510磯釣竿(並繼)」... - 台灣黑賺釣具 的推薦與評價
TAKUMI 心流Zone 510磯釣竿(並繼)」 高CP值、與眾不同的磯竿、讓你是釣友間的目光!... ... <看更多>
zone心流 在 Re: [疑問] 藝術家的心流和運動員的Zone一樣嗎? - 看板PSY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hayuyang (Cloud)》之銘言:
: 如題
: 因為自己做事時間彈性
: 會想要進入到自己的最佳狀態才做事情
: 最近發現心流似乎跟我自己的最佳狀態描述很契合...
: 這樣變成自己只想在進入心流的時候做事 似乎很糟糕...
: 我問題是 常常有運動員說自己進入了Zone(最佳狀態)
: 兩者一個是靜一個是動 唯一相同的是最佳狀態
: 但兩者的最佳狀態真的一樣嗎?
: 但有任何客觀方法驗證這兩者運作時的 腦機制甚至體驗是相同的嗎?
: 目前查到資料 似乎都是僅限於心理學 有腦科學方面的研究嗎?
https://reurl.cc/D1ezAj
雖然無法直接回答原po問題,但可以參考一下這篇文章。
裡面有提到高峰經驗與流暢狀態的比較。
由於我本身有在跑步,所以對Flow(zone)也很感興趣,
可以提供個人理解,僅供參考,歡迎交流。
動態或靜態活動應該都有機會體驗到Flow,
所以我認為藝術家跟運動員的心流應該是一樣的。
文章提到棋手、醫師也會有Flow(Zone)。
流暢體驗的條件:
1.發生在投入活動之後(對於跑者來說,應該不可能在起跑就進入zone XD)
2.挑戰與本身技能(能力)達到平衡(挑戰太高或太低都無法達到流暢體驗)
3.活動本身即是酬賞(非為了外在物質、名聲酬賞)
原po的描述似乎是在一定的心理狀態之下才會想做事?
但流暢體驗似乎要在著手做事之後才會發生。
而且必須是為了做那件事而做,並不是為了其他東西。
例如畫家為了畫而畫,而不是為了錢而畫;跑者為了跑而跑,而不是為了凸台而跑。
如果是要在身心極佳的狀態之下,才想要開始做事,
這樣可以參考正念(mindfulness)的概念,
正念的正並非正向的概念,而是超級集中在此時此刻的狀態,
關於正念的腦科學研究就有比較多了,許多企業現在也都把正念用於員工協助方案之中。
FLOW(ZONE) :投入活動後>有機會體驗(不一定每次都可以)。
正念:可以經過後天練習來進入狀態>著手工作。
另外,此篇簡報有提到關於運動、高峰經驗與大腦的探討,也可以參考。
https://reurl.cc/md7Vy7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04.19.23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SY/M.1574994960.A.C1B.html
※ 編輯: kasim0607 (203.71.176.222 臺灣), 11/29/2019 10:44:48
※ 編輯: kasim0607 (203.71.176.222 臺灣), 11/29/2019 10:49:2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