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的護城河]
這篇是講矽谷投資人, 是如何在一堆的新秀中, 挑選可以投資的創新公司.
裡面有提到護城河.不過有些跟"尋找投資護城河"一書提的不太一樣.
我也認為, 研究個股, 尤其是科技相關類股, 除了要看它有沒有先行者優勢(first mover advantage), 也需要注意公司有沒有自己的生態系統, 以及它在更大的生態圈/供應鏈中扮演了甚麼角色.
********
(中文譯稿見此:https://36kr.com/p/5141901)
常見的護城河至少有以上六種:
技術。更好的基礎技術當然是一種護城河。在極端情況下,能夠為客戶帶來利益的新技術可以演化為一種行業標準,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壟斷,就像英特爾一樣。
生態系統。 YouTube 從內容生產者、分發渠道到內容的託管、保存,建立起了一整套生態系統。類似的,蘋果的 App Store 也有自己的生態。
網絡效應。社交網絡現在已經很好理解了。此外,如果某種按需服務具備了一定的流動性,並且與消費者建立了親密關係,或者是基本控制了需求或供應方其中一方,也可以算作網絡效應。
產品領導者。像 Salesforce,Workday 和 ServiceNow 這樣的雲服務提供商,搭建了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而且創新速度夠快,產品功能完善,成為其細分行業的領導者,當然也算是一種護城河。
渠道。尤其是對於 to B 產品來說,能不能在一個企業內部流通,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種優勢
********
原文寫的比較仔細, 轉貼在下方: https://news.greylock.com/what-do-i-look-for-in-a-pitch-866355bddb3
We love to talk about “network effects” in Silicon Valley, but many believe that starts and end with the social, viral growth of Facebook. But network effects can build many kinds of moats that defend them against copycats and price erosion.
I don’t describe every kind of moat here (e.g., regulatory) and many great companies will have new types of moats — ones yet to be invented. No moat is absolute or permanent or I’d be out of a job! Still, having a thesis on your defensibility is essential, even at the Series A.
--Tech. We continue to believe in new and better fundamental technology as a moat — not so much patents or legal protection, but products that are hard to build well or take advantage of a fundamentally new approach. In extreme cases, a technology advantage that translates into a customer benefit can turn into a standard — an effective monopoly — as in the case of Intel. In most cases, even a great technology moat only gets you far enough to become a market leader, buying you the right to work closely with customers and enabling you to define the market.
--Ecosystem moats come in many flavors — from becoming the default hosting site for user-generated video content (YouTube), to the rapid, developer-driven free adoption of container technologies and growth of associated tooling (Docker), to the developers that now make >$20B a year through the Apple app store.
--Networks. Social networks are now pretty well-understood. Marketplaces and on-demand businesses reach a liquidity point (even a local one) and build mindshare with consumers that becomes hard to displace. Often, marketplaces have some advantaged acquisition strategy for at least one side (demand or supply) — they’ve built a community, offered a compelling new service, have organic or viral spread.
--Product leaders. In the enterprise, cloud pioneers like Salesforce, Workday and ServiceNow built complete, core workflow solutions with a new architecture. Their faster-innovating products, (at that time novel) SaaS consumption model, and dominant go-to-market machines have made them category leaders. Each is now expanding their initial moats to become platforms for other applications and workflows.
--Distribution represents a new generation of user-adopted SaaS products. End-user engagement within organizations is often a weak spot for enterprise software incumbents. Deploying software is a challenge for most organizations, and consumers who are using more software in their own lives expect better choice and usability. Simplicity and quality of design has become a moat, especially when coupled with product features that encourage adoption within an organization, or new layers of value for incremental users within an organization. Is it better for me if my team also uses a tool? What about my manager?
Capturing a unique dataset is also emerging as a moat in the age of AI-powered products. If your workflow product or MVP is useful on its own, and you can use it to collect unique data, you can then learn from that data to build a better and smarter product, improving the user experience — driving a new virtuous cycle.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data driven中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data driven中文 在 貓的成長美股異想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data driven中文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data driven中文 在 大英國辦公室小職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data driven中文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data driven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data driven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data driven中文 在 数据驱动还是数据知情 - Chen-Tao 的評價
- 關於data driven中文 在 Organization for Data-driven Application(Open Data聯盟) 的評價
data driven中文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個人品牌經營 #二次元 #推特
日本推特追蹤類別以音樂(53%)、影片(41%)、遊戲(40%)為大宗。也符合其自製創意內容、二次元產業興盛的背景。此外由於網路習慣使用的不同,台灣人在購買前可能是上 Google 找評價、上粉專看消息,而日本人則是直接將 Twitter 當作搜尋引擎,看看是否有優惠或新消息。(摘)
【 Twitter 大中華區總經理分享心得】
Twitter 與 FB、IG等平台時常被統稱為 Social Media,然特 Twitter 並不是社交軟體,而是新聞APP 。Twitter 有幾個顯著的特色。
► 匿名性:
一般使用者高度匿名,讓大家在上面表現真實的心聲
► 接收新訊,而非吸引他人目光
相比其他平台功能強調「Look At Me」,更著重在當下話題的「Look At This」
► 即時性
沒有演算法,Timeline 一定是最新消息,很常成為一手即時訊息發表平台
由於以上幾種特性,Twitter 上對於新訊息的傳播速度遠高於其他平台(比如臉書的分享門檻很高,但轉推卻是毫無障礙),媒體也時常引用 Twitter 上的內容當作第一手消息來源,非常適合進行新品發表或公告。
此外,只要「話題」具備新穎、值得辯論等特性,就很容易在 Twitter 上廣傳。匿名特性也讓使用者更容易在平台上表達真實想法,適合品牌做 Social Listening Campaign。
例如 Alan 分享的亨氏番茄醬案例,由於美國人每天都在辯論番茄醬和美乃滋怎麼沾才好吃,索性在 Twitter 舉辦投票,最終也在粉絲熱情投票下推出混醬產品。
【日本 Twitter 高使用率背後的觀察】
日本是繼美國外第二大 Twitter 使用市場,在日本使用 Twitter 傳播資訊,僅需 9 小時便可觸及全日本 20% 的網路使用者,其中15–34歲千禧世代更只需要約一半的時間。
極高的使用率來自於幾項特性:
► 高度匿名性符合日本社會習性
► 智慧型手機普及,很多日本年輕人甚至沒電腦,但一定有智慧手機
當然也有一些事件讓推特使用率增高,例如 311 時全日本的伺服器都故障,只有 Twitter 建在,即時性也符合民眾需求,因此地震災害警報的官方帳號是日本追蹤數前段班。
而日本推特追蹤類別以音樂(53%)、影片(41%)、遊戲(40%)為大宗。也符合其自製創意內容、二次元產業興盛的背景。此外由於網路習慣使用的不同,台灣人在購買前可能是上 Google 找評價、上粉專看消息,而日本人則是直接將 Twitter 當作搜尋引擎,看看是否有優惠或新消息。
【如何在推特上做好行銷?】
由於推特訊息高速翻新的特性,品牌在行銷前一定要先知道自己的明確目標,如增加追蹤者、提高產品曝光度、增加品牌好感等等,須有具體數據佐證。
有了目標之後,在推特上行銷有幾種方向:
► 鎖定 TA 關注的話題主動出擊
ACER 為了打響電競產品線 Acer Predator 知名度, 在 2018 年英雄聯盟世界錦標賽,發起「#SummonYourStrength」活動,讓玩家為自己喜歡的隊伍應援。成功在比賽期間增加了4.9 倍粉絲,並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 把握 Twitter 原生話題,借勢餐與
借勢雖然可遇不可求,但如果你生活在 Twitter ,一定多少能抓到有助於品牌曝光的話題。
例如 MSI 透過一名被 MSI 螢幕擋子彈所救的網民,發起了「每轉推一次,MSI 就捐一元給槍防止暴力慈善機構」的形象活動;而 ASUS 則與一名「螢幕壞了也硬是要用滑鼠改造」的狂熱粉絲玩起了金斧頭銀斧頭的玩笑,最終創造話題。
► 注意力短暫,前三秒就要吸睛
短影片正在 Twitter 高速成長,千禧世代能夠比老一輩快 0.25秒記住內容,前三秒就決定了是繼續觀看還是果斷滑掉。因此過去熟知的 LOGO 最後露出並不適合,而是要在開頭就抓住目光,並讓品牌露出。
► 熟知當地文化風土名情:
日本的發薪日在每月25號,如果你在 24 號發表新品,那一定沒人去買,可能還會被覺得很KY。東南亞的齋戒月早出到日落都不能吃飯,沒體驗過的人絕對無法理解。從法規、群眾習性、文化節日都需要去了解,而瞭解在地民俗風情最好的方式,就是親自體驗。
例如 ALAN 對於數位廣告的接觸,就來自於到荷蘭發現台灣熟悉的實體廣告方式都不管用。
【為何推特在台灣沒有普及?】
其實這問題很有趣,當 ALAN 問在場誰有在用 Twitter ,有超過一半的人都舉手。不是沒有人用,而是中文的內容和社群沒有起來。有人可能拿來追蹤國外的演員、體育明星,有人可能是為了看日本繪師、遊戲的最新情報。
只是大家都抱持著:「沒有人在用,只有我在用」的心態,在場的人彼此也不知道對方的帳號,這點也符合 Twitter 對一般使用者來說,是追訊息,而非展現自我的產品定位。
普及率的問題就我個人感受,其實就是臉書、IG 進場較早,許多人對社群媒體首次體驗建構在上面也養成習慣,轉換成本高,形成網路效應。
當所有高價值的中文內容都在臉書,自然不會去用 Twitter 追中文內容。不過這兩年某些 KOL 或媒體也紛紛開辦 Twitter 帳號,在臉書演算法日益讓人心死的狀態下,不失為一個機會市場。
Twitter 這幾年著重於使用者體驗優化,現階段的目標是做更多溝通(包含 B2B)。但同樣目標放在國際而非侷限台灣,台灣品牌最大的問題是品牌形象沒人知道,希望 Twitter 之後能幫助台灣品牌,做更大的中文市場行銷。
【職涯建議】
► 學好一門外語太重要了,最好還能學兩門
► 保持好奇心,主動舉手去做,做好份內事情以外,多做一些其他事。
► 位能:平時像水壩一樣累積各種知識、經驗、人脈,當你需要發電時,可以完成更大的目標
► 像電影導演一樣,學會合作,讓比你專業的人幫你達成目標,不要自導自演。再度強調,人脈很重要
► 培養邏輯性解決問題的能力,DATA DRIVEN DECISIONS
► LOVE WHERE YOU WORK
#可惜這次沒問到推特對色情內容的態度
#只有台灣人會用hashtag當註解
#CMX
data driven中文 在 大英國辦公室小職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電子商務] 2017的10個行銷趨勢
IBM Marketing Cloud發表了今年10個行銷趨勢,大體來說是科技的改變與數據分析將改變行銷方式,也會對行銷越來越重要。也是創造顧客經驗的策略。
請盡量讀原文英文,我的中文翻譯參考用就好,因為很難翻譯,且我的英翻中一向很爛。
Trend #1: Cognitive insights revolutionize how marketers deepen customer connections and fuel strategic growth
觀察分析將會更深化行銷人對顧客連結度跟成長策略
Trend #2: Companies shift from “mobile strategy” to creating an engagement strategy for their customers on mobile
公司轉換政策從手機策略變到發展engagement的策略給使用手機的顧客
Trend #3: Influencer marketing becomes more sophisticated and critical to brands’ social strategy
社群網的影響者Influencer會越來越發展細緻,且對品牌的社群策略越來越重要
Trend #4: Marketing and ad technologies draw closer together to drive efficiency and a better customer experience.
行銷跟廣告科技越來越連結一起,傳遞更有效率且更好的顧客經驗
Trend #5: Customer success and retention strategies leap to the marketing forefront
顧客滿意跟關係維護策略變成在行銷的最前線
Trend #6: Center-brain marketing melds creativity and tech to fuel success in a future driven by machine learning
"Centre-Brain markeing" (這是一個新的專有名詞)結合創意跟科技將會是未來一個重要的成功趨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cOFNYEHZyU
Trend #7: Interactive email shifts the channel’s paradigm and powers new ecommerce opportunities
互動式的emil將提供電子商務的新機會
Trend #8: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from big data to dynamic data becomes imperative to success
大數據到dynamic數據的轉變將會是勢在必行
Trend #9: Apps continue to escape their icons and change the face of mobile interactions
App繼續失去他們的標記,轉變成手機互動的介面
Trend #10: Leading marketers pursue a holistic view of the customer journey that radically shifts the customer experience
行銷追求整體的customer journey,將會改變顧客經驗
完整白筆書:
http://www.silverpop.com/…/US-I…/2016/2017-marketing-trends/
data driven中文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data driven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data driven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data driven中文 在 Organization for Data-driven Application(Open Data聯盟) 的推薦與評價
透過情報分享、資源整合與產業合作,促進Open Data加值應用服務之發展。 2.彙整Open Data產業 ... driven Application(Open Data聯盟) ... 活動語言:主要以中文進行 ... <看更多>
data driven中文 在 数据驱动还是数据知情 - Chen-Tao 的推薦與評價
关于data-driven和data-informed. ... informed 这个词很难找到对应的中文,在决策的语境下,叫”参考”可能比较弱,这里选择了”知情”,仅供参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