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郎每日讀報
1.紐約時報幫我們推算了一下2020年未來三季電影業還有什麼更糟的狀況要面對——
夏天:最壞的狀況將會是好萊塢失去一整個肥沃的暑假檔。目前多數電影已經改期,少數電影還在觀望。好萊塢仍在邊走邊看的同時,Netflix因為節目看供應量充足的關係,預計將度過一個美好的夏天。
秋天:原本移到七月的坎城影展已經確定轉成線上活動,接下來9月的威尼斯影展還要觀察義大利疫情後續狀況,即便如期舉行,也不是每個明星或導演都有這麼大的心臟願意出席。影展的常態原本就是擠滿一整個房間疲累、病懨懨、咳嗽不斷的觀眾,更何況許多專家都認為秋天會有第二波疫情再起。
冬天:年底的奧斯卡季將充滿變數,即便這時候電影院已經重新開張,可能也無法讓有意參與奧斯卡競賽的所有電影通通上映。大家都在猜4月28日影藝學院的會議會討論出什麼應變方案。方案一可能是直接砍掉「必須在電影院上映」的報名條件,方案二則是放寬條件讓明年春天上映的電影也可以報名。
(報導原文:https://nyti.ms/3esoehF)
2.演唱會藝人的包底收入可能消失:過去演唱會的promoter會用預付包底收入加上售票抽成的方式跟藝人簽約,但這波疫情導致的節目取消讓包底收入成為大麻煩。觀眾想要退款,藝人不願退回已經收到的包底費用,售票系統更不可能承擔這個責任,讓主辦演唱會的promoter獨自承受所有風險。業內人士預估,產業現金流全斷的狀況會使將來藝人不再拿到包底費用,主辦單位會改用提高比例的票價抽成來和藝人簽約,把藝人拉下水一起承擔風險。
(報導原文:https://bit.ly/2KbbgXK)
3.同屬一個集團的Billboard和Hollywood Reporter兩家媒體大規模裁員,已經有多名記者、編輯和影評人失業。最離譜的是兩家媒體的整個IT部門被裁撤,導致憤怒的IT員工擅自在網站發了一則惡搞新聞說因為本公司Billboard排行榜表格運作良好,即日起再也不需要任何IT人員,並配上已故喜劇演員Stephen Furst的照片和經典名言“Fat drunk and stupid is no way to go through life”。
(報導原文:https://bit.ly/3adOLMy)
4.這一天終於來了:Disney股價連日下跌,加上Netflix股價連日上漲,終於使Netflix的市值來到1873億美元,正式超過Disney的1866億美元。華爾街分析師認為Netflix的股價還有更多成長空間。雖然Disney+的表現優異並為Disney帶來收入,但無法抵銷掉主題樂園和ESPN等業務全面停擺的負面因素。
(報導原文:https://bit.ly/2Vc3nrp)
5.其他今天也應該知道一下的事:
❶莫斯科大劇院上週六錄製無人演出轉播過程中34位現場參與的演職員確診(https://bit.ly/2xzuNOT)
更新:看來上文連結報導有誤,應該是演出前就篩檢出這34人,所以並未參與轉播的公工作(https://bit.ly/3beVXJx)
❷ WWE世界摔角娛樂用盡各種方法讓佛羅里達州政府宣布他們是「必要」產業可以繼續營業後仍然開始大舉裁員開除旗下選手(https://bit.ly/3ep1dfN)
❸中國萬達集團發表聲明指出媒體報導說他們所擁用的美國AMC電影院將申請破產是不實謠言(https://bit.ly/3ajyLJ6)
❹MLB美國職棒大聯盟將近1萬名球員和職員參與自願史丹佛大學的抽血疫苗研究(https://bit.ly/34FQJnH)
❺英國劇場技術人員協助政府將場館改裝成臨時醫院(https://bit.ly/2VwNDOJ)
❻ 91歲的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寫了一首詩給COVID-19,命令它趕快從地表消失(https://bit.ly/3a6DUE8)
wwe 已 故 選手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雷影評】《#我和我的摔角家庭》學會如何面對失敗 (7.8/10)
痞客邦 #有雷 原文:https://loory.pixnet.net/blog/post/281269708
《我和我的摔角家庭》是一部美國傳記喜劇電影,由史蒂芬·默錢特執導,弗洛倫斯·佩治、傑克·洛登、巨石強森主演,改編自WWE摔角麗人冠軍「佩姬」的真實故事,講述出生在摔角家庭的一位女孩,被父母與哥哥影響而踏入摔角界,經過無數的努力與堅持,成為能獨當一面的世界摔角明星。
相信很多影迷應該都跟我一樣,在看到電影的預告後不但想起從前每晚守在電視機的時光,曾經喜歡的幾個摔角選手Rey Mysterio、Edge、Randy Orton、Undertaker、Triple H等名字便突然浮現在腦海中。人們會喜歡摔角不外乎就是因為正、反派人物之間的恩怨情仇,或者那些華麗、讓人血脈噴張,且充滿戲劇張力的動作場面。然而《我和我的摔角家庭》不再只欣賞那些選手打鬥的英姿,反而帶我們這些粉絲離開摔角擂台,深入了解他們在成名前的訓練階段,在被人們看見和認識之前所經歷的挫折與挑戰。
因此儘管《我和我的摔角家庭》故事全部圍繞在佩姬身上,依照一般運動傳記片的角色成長套路,講述一位年輕女孩如何背負全家的祝福與期許,從參加選拔、受訓、登上舞台到拿下冠軍的過程,這種看似非常勵志、熱血的劇情走向,不過電影最終所要講的主旨,卻是透過這條成功道路上受到的種種阻礙,來在告訴觀眾「該如何面對失敗」與「該如何面對事實」。
或許每人心中都有個非要達成的夢想,自己也為此付出許多心力,但殘酷的是,就像比賽都有個贏家與輸家,人生也有成功與失敗。我們總是以最更成功的那個人為榜樣,看著他的事蹟、聽他分享的經驗,並費盡心思讓自己能夠追上他的腳步,卻不曾發現有時夢想終究只是個夢想,因而失去了身邊更為珍貴的現實。《我和我的摔角家庭》巨石強森曾說:「別想成為下一個我,成為第一個妳自己。」不僅在鼓勵後輩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同時更在提醒我們找到自身價值的重要。
就我而言,最喜歡《我和我的摔角家庭》的地方,除了導演以既深刻又充滿幽默感的口吻來完整呈現佩姬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更多的是利用雙線並進的敘事手法,同時也把焦點擺在「佩姬成功入選」這件事對這一家人的影響。英文片名《Fighting with My Family》的「Fighting」指的可不只有摔角這麼單純,更能代表家人互相扶持鼓勵,還有彼此之間的爭吵與矛盾。
從片尾畫面就能得知《我和我的摔角家庭》許多橋段與對話都是「真實發生」,也正是如此,我在片中才能感受到不同其他傳記電影的滿滿「人味」,不論是父母是否該決定孩子未來、兄妹兩人的合作與競爭、因為他人過度期待而產生的壓力,或者是發覺自己渺小的失落與無力,都像是隨時會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的貼近觀眾,至此我們看的已經不再只是電影,而是我們的真實人生。
《我和我的摔角家庭》的成功之處,在於導演用我們都能感同身受的方式,講述兩個具有相同起點,卻有著截然不同終點的故事,常聽人說:「努力一定會有結果,但不一定都是最好的結果。」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面對無法預知的未來,除了堅持不懈之外,學會放棄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就如同雖然片中佩姬最終正視自身的不足,把對他人偏見轉為攜手前進的動力,克服阻礙得到冠軍腰帶,但我們不知道的是,她在4年後便因為頸部受傷而退休轉任節目經理,我想這都是本片給予不同於傳統人物傳記「不成功,便成仁」的另一種角度。
然而先不探討劇情想傳達的意涵,重新回歸「電影」本身,《我和我的摔角家庭》作為一部勵志傳記電影最重要的,正是利用其中帶有的戲劇張力讓觀眾「入戲」,徹底沈浸在故事與角色面臨的挑戰,忘記摔角是被「安排」出來的這項事實。我必須承認導演在前半部做得相當完美,但可惜在片尾功虧一簣,全片高潮的處理過於草率,收尾也收得有些突然,瞬間把原本淚流滿面的我打回現實,想起摔角是「娛樂表演」而非運動競技,產生佩姬獲勝會不會也只是一種操作手段的想法,或許她的精神依舊相當值得敬佩,但還是或多或少影響整段故事與角色的完整性,某種程度上成為本片的致命傷。
整體而言,《我和我的摔角家庭》不但全片充滿著歡樂的故事調性,在角色的心境轉變上有深刻的琢磨,或許是知道自己有些「先天不良」,因此導演沒把全部重心擺在佩姬如何獲得冠軍腰帶,而是花了許多篇幅描寫佩姬對其他人的影響。雖然全片表面上有點像是WWE的形象廣告,但就娛樂角度來看,扣除片尾不盡理想的安排,有如此成果已經足以讓人滿意。
環球影片粉絲專頁
wwe 已 故 選手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雷影評】《#我和我的摔角家庭》學會如何面對失敗 (7.8/10)
痞客邦 #有雷 原文:https://loory.pixnet.net/blog/post/281269708
《我和我的摔角家庭》是一部美國傳記喜劇電影,由史蒂芬·默錢特執導,弗洛倫斯·佩治、傑克·洛登、巨石強森主演,改編自WWE摔角麗人冠軍「佩姬」的真實故事,講述出生在摔角家庭的一位女孩,被父母與哥哥影響而踏入摔角界,經過無數的努力與堅持,成為能獨當一面的世界摔角明星。
相信很多影迷應該都跟我一樣,在看到電影的預告後不但想起從前每晚守在電視機的時光,曾經喜歡的幾個摔角選手Rey Mysterio、Edge、Randy Orton、Undertaker、Triple H等名字便突然浮現在腦海中。人們會喜歡摔角不外乎就是因為正、反派人物之間的恩怨情仇,或者那些華麗、讓人血脈噴張,且充滿戲劇張力的動作場面。然而《我和我的摔角家庭》不再只欣賞那些選手打鬥的英姿,反而帶我們這些粉絲離開摔角擂台,深入了解他們在成名前的訓練階段,在被人們看見和認識之前所經歷的挫折與挑戰。
因此儘管《我和我的摔角家庭》故事全部圍繞在佩姬身上,依照一般運動傳記片的角色成長套路,講述一位年輕女孩如何背負全家的祝福與期許,從參加選拔、受訓、登上舞台到拿下冠軍的過程,這種看似非常勵志、熱血的劇情走向,不過電影最終所要講的主旨,卻是透過這條成功道路上受到的種種阻礙,來在告訴觀眾「該如何面對失敗」與「該如何面對事實」。
或許每人心中都有個非要達成的夢想,自己也為此付出許多心力,但殘酷的是,就像比賽都有個贏家與輸家,人生也有成功與失敗。我們總是以最更成功的那個人為榜樣,看著他的事蹟、聽他分享的經驗,並費盡心思讓自己能夠追上他的腳步,卻不曾發現有時夢想終究只是個夢想,因而失去了身邊更為珍貴的現實。《我和我的摔角家庭》巨石強森曾說:「別想成為下一個我,成為第一個妳自己。」不僅在鼓勵後輩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同時更在提醒我們找到自身價值的重要。
就我而言,最喜歡《我和我的摔角家庭》的地方,除了導演以既深刻又充滿幽默感的口吻來完整呈現佩姬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更多的是利用雙線並進的敘事手法,同時也把焦點擺在「佩姬成功入選」這件事對這一家人的影響。英文片名《Fighting with My Family》的「Fighting」指的可不只有摔角這麼單純,更能代表家人互相扶持鼓勵,還有彼此之間的爭吵與矛盾。
從片尾畫面就能得知《我和我的摔角家庭》許多橋段與對話都是「真實發生」,也正是如此,我在片中才能感受到不同其他傳記電影的滿滿「人味」,不論是父母是否該決定孩子未來、兄妹兩人的合作與競爭、因為他人過度期待而產生的壓力,或者是發覺自己渺小的失落與無力,都像是隨時會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的貼近觀眾,至此我們看的已經不再只是電影,而是我們的真實人生。
《我和我的摔角家庭》的成功之處,在於導演用我們都能感同身受的方式,講述兩個具有相同起點,卻有著截然不同終點的故事,常聽人說:「努力一定會有結果,但不一定都是最好的結果。」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面對無法預知的未來,除了堅持不懈之外,學會放棄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就如同雖然片中佩姬最終正視自身的不足,把對他人偏見轉為攜手前進的動力,克服阻礙得到冠軍腰帶,但我們不知道的是,她在4年後便因為頸部受傷而退休轉任節目經理,我想這都是本片給予不同於傳統人物傳記「不成功,便成仁」的另一種角度。
然而先不探討劇情想傳達的意涵,重新回歸「電影」本身,《我和我的摔角家庭》作為一部勵志傳記電影最重要的,正是利用其中帶有的戲劇張力讓觀眾「入戲」,徹底沈浸在故事與角色面臨的挑戰,忘記摔角是被「安排」出來的這項事實。我必須承認導演在前半部做得相當完美,但可惜在片尾功虧一簣,全片高潮的處理過於草率,收尾也收得有些突然,瞬間把原本淚流滿面的我打回現實,想起摔角是「娛樂表演」而非運動競技,產生佩姬獲勝會不會也只是一種操作手段的想法,或許她的精神依舊相當值得敬佩,但還是或多或少影響整段故事與角色的完整性,某種程度上成為本片的致命傷。
整體而言,《我和我的摔角家庭》不但全片充滿著歡樂的故事調性,在角色的心境轉變上有深刻的琢磨,或許是知道自己有些「先天不良」,因此導演沒把全部重心擺在佩姬如何獲得冠軍腰帶,而是花了許多篇幅描寫佩姬對其他人的影響。雖然全片表面上有點像是WWE的形象廣告,但就娛樂角度來看,扣除片尾不盡理想的安排,有如此成果已經足以讓人滿意。
環球影片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