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富雜誌】明日世界近在咫尺 大數據為成功必然養分
要真正打造「明日世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智慧城市(Smart City)等一連串科技技術,最需要的元素是數據,大數據是各項技術的「養分」,亦是成功的契機。人類每一舉手一投足都可衍生大數據,透過大數據分析也幫助各行各業都走在時代的前端。
人人都談大數據,可是大數據是以甚麼形式存在,又如何影響大眾生活?
收集數據的傳統形式是使用問卷及電話訪問,但現時一部手機每日已產生大量數據,市場研究機構IDC預計,至2025年,每人每日接觸互聯網而產生數據的次數可高達4,909次,平均每18秒一次。
當數據規模大至某種程度,或是過於複雜,便無法以傳統技術在合理時間及成本下處理,這便稱為「大數據」(Big Data)。文本、圖像、音頻、視頻及數字等多種形式,都算得上是數據。數據如此多,又如何定義為有用的數據?當中可從五個方面來定義︰數據流量(Volume)、多樣性(Variety)、真實性(Veracity)、價值性(Vaule)及數據產生的頻率(Velocity) 。
大數據前途無可限量
哈佛大學教授Gary King認為,數據本身沒有甚麼意義,但若是通過數據分析(Data Analysis)判斷及預測,幫助各行各業,數據真正價值才能發揮。
未來數據規模只會愈來愈大及複雜,根據IDC預測,到2025年,全球數據量將擴展至163ZB(Zettabyte,即是163萬億GB),相當於2016年的十倍。163ZB是甚麼概念呢?即是相等於一個人觀看魔戒三部曲49萬億次。
IDC最新報告稱,今年全球大數據與商業分析市場規模預計可達1,891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這一數字將升至2,740億美元,增長近45%。事實上,單是美國的市場規模今年就達到1,000億美元,佔全球市場逾半,因此美國一眾科技公司,如IBM、Oracle、微軟、亞馬遜、Google等都群起爭逐這個市場。Google Cloud 6月就斥資26億美元,收購了數據分析初創企業Looker。
如此增長規模下,傳統的數據中心儲存空間有限、且愈來愈難以管理,因此大數據的未來出路亦會向雲端發展。據IDC報告,未來5年內,通過公有雲(Public Cloud)執行的大數據分析量,將以32%的年複合增長。
對於企業來說,從數據中能夠擷取諸多資訊和分析,有助預測未來業務及加強企業管理。而對於整個社會而言,大數據應用在各行各業,不論是零售、金融、醫療等行業的大數據都逐漸應運而生,加上人工智能的配合,顛覆了其發展。
金融屆結合AI及大數據
以金融業為例,據估計,到2025年,全球將有三分之二的金融公司,都將運用到A.I技術與大數據分析,促進金融行業的創新及提升產品質量、風險管控等等。2017年,美國初創企業EquBot夥同ETF Managers Group推出首隻人工智能智能選股ETF「AI Powered Equity ETF」(AIEQ)上市,首三個交易日就輕鬆跑贏大市,一度令基金經理感到恐慌,擔心終有一日會被A.I取代。
這隻基金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對全美6,000多家上市公司的數據進行分析,又讀取大量的新聞和社交網站貼文,以分析經濟形勢及未來趨勢,從而挑選出70隻股票的投資組合,日以繼夜的數據收集及分析,機械人基金經理的確可以全年無休。
ETF大多數時間都跑贏大市,但基金創立至今仍跑輸大市。在投資世界,除了既定的規則外,還有投資者情緒、市場政策這些不確定性因素,人工智能還需更多數據與時間去學習。
若要機器真正做到像人類一樣思考,首先要從大量資料與數據中學習,因此大數據是人工智能的「養分」。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未來不止是人,智能家居,機械人或是機器也將產生大量數據,為科技不斷提供更多「養分」。屆時不只是自動駕駛、人面辨別、無人超市等難以想像的,皆可變成現實,人類距離「明日世界」亦愈來愈近。
數據標註員冒起
近年人工智能蓬勃發展,衍生了一個新職業︰「數據標註員」。
若要實現人工智能,機械人要不斷在大量資料與數據中學習,事實上並非所有數據都可以直接使用,圖片、語音、視頻等數據都是原始的材料,需要加工之後,再給機器學習。而數據標記員就是將數據作初步的處理,譬如標記一張照片內,誰是行人、那是車輛及道路等,再給予電腦分析。
數據標註員現時集中在印度、非洲等地區,為亞馬遜、Google、微軟等公司工作。根據分析公司Cognilytica年初報告,數據標註的市場規模在去年達1.5億美元,到2023年將倍增至逾10億美元。
#科技 #金融
smart city 2023 在 胡孟青專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即日專欄:啟德Smart City大都會
香港社會正經歷50年一遇的動盪歲月,更淪為2019年擾動環球政經變局其中一隻黑天鵝,實在始料不及。生於斯,長於斯,滄海成桑田,沙粒成大地,想當年赴英求學,父母帶著依依不捨眼神目送自己推著行李車進入離境大堂禁區一幕,至今歷歷在目。今天舊啟德機場,盛載著香港經濟從起飛到騰飛的集體回憶,見證著這個從亞洲四小龍升級到國際金融市場的進化。物換星移,啟德依舊,人面全非,捨不得啟德。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港督衛奕信倡議、九十年代初啟動的「玫瑰園計劃」、十大基建工程上馬前,期間曾惹來不少爭議,連中方也曾擔心項目造價過高,結果證明項目是極具遠見之舉,當年耗資的千五億元,帶動了香港經濟持續發展,縱使期間經歷了幾輪經濟危機,卻證明了政策前瞻性的意義,同一筆資金,今天只足夠起一條跑道。
舊機場雖留不住,同一個啟德,不同的時空,已搖身一變,成為城中最炙手可熱的領先地標式建築群,從土瓜灣馬頭圍駛進啟德城中心,必經位處前身為北面停機坪、佔地28.2公頃、耗資300億元建築費、將於2023年落成的啟德體育園,設有5萬個座位的主場館,將來又是另一城中重點地標。
從小在市區長大,慶幸每天從上學到上班,所花在路程上的時間都不會超過30分鐘,交通工具可視乎趕時間程度作選擇,不少每天要往返市區的朋友,每月花在交通費與舟車勞頓時間,難以用金錢衡量。Location地理位置絕對是置業首要考慮,尤其上班族,小數怕長計,遠離市區的代價,是每月不菲的交通費開支,一個人事小,一家人的開支可不是小數目,是以近年不少本已歸田園居的好友,均陸續回歸市區,足以解釋市區每有新盤推出應市均迅速獲上車客、換樓客及投資客追捧,理所當然,當中還未計及擁有靚靚校網的一批家長客。
自1998年開展的「啟德發展計劃」,全區坐擁達320公頃土地,前臨維港,地理位置優勢無可置疑,真正位處九龍正中心,港鐵沙中綫之屯馬綫,將於明年首季啟用,當沙中綫全綫通車,啟德將成為連接港九新界重要交通樞紐。完善規劃布局,配合國際級基建配套及最重要的環保綠化空間,是現代建築必須賦予的布局。高達100公頃、佔整個發展區1/3的綠化面積及休憩空間,擺脫現時市區因建築物過分密集及綠化不足而出現的熱島效應,非常人性化的居住環境,結合創新科技個完美嘅生活環境規劃,智慧型住宅羣,為香港首個Smart City,面向動感之維港,啟德城中心的大都會氣息,堪稱建築界之藝術品。
原文: https://cutt.ly/Iw7bn0L
圖片:am730
===================================
想了解我更多的投資心得及個人動向,請立即讚好我的專頁 胡孟青專頁
smart city 2023 在 胡孟青專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即日專欄:啟德Smart City大都會
香港社會正經歷50年一遇的動盪歲月,更淪為2019年擾動環球政經變局其中一隻黑天鵝,實在始料不及。生於斯,長於斯,滄海成桑田,沙粒成大地,想當年赴英求學,父母帶著依依不捨眼神目送自己推著行李車進入離境大堂禁區一幕,至今歷歷在目。今天舊啟德機場,盛載著香港經濟從起飛到騰飛的集體回憶,見證著這個從亞洲四小龍升級到國際金融市場的進化。物換星移,啟德依舊,人面全非,捨不得啟德。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港督衛奕信倡議、九十年代初啟動的「玫瑰園計劃」、十大基建工程上馬前,期間曾惹來不少爭議,連中方也曾擔心項目造價過高,結果證明項目是極具遠見之舉,當年耗資的千五億元,帶動了香港經濟持續發展,縱使期間經歷了幾輪經濟危機,卻證明了政策前瞻性的意義,同一筆資金,今天只足夠起一條跑道。
舊機場雖留不住,同一個啟德,不同的時空,已搖身一變,成為城中最炙手可熱的領先地標式建築群,從土瓜灣馬頭圍駛進啟德城中心,必經位處前身為北面停機坪、佔地28.2公頃、耗資300億元建築費、將於2023年落成的啟德體育園,設有5萬個座位的主場館,將來又是另一城中重點地標。
從小在市區長大,慶幸每天從上學到上班,所花在路程上的時間都不會超過30分鐘,交通工具可視乎趕時間程度作選擇,不少每天要往返市區的朋友,每月花在交通費與舟車勞頓時間,難以用金錢衡量。Location地理位置絕對是置業首要考慮,尤其上班族,小數怕長計,遠離市區的代價,是每月不菲的交通費開支,一個人事小,一家人的開支可不是小數目,是以近年不少本已歸田園居的好友,均陸續回歸市區,足以解釋市區每有新盤推出應市均迅速獲上車客、換樓客及投資客追捧,理所當然,當中還未計及擁有靚靚校網的一批家長客。
自1998年開展的「啟德發展計劃」,全區坐擁達320公頃土地,前臨維港,地理位置優勢無可置疑,真正位處九龍正中心,港鐵沙中綫之屯馬綫,將於明年首季啟用,當沙中綫全綫通車,啟德將成為連接港九新界重要交通樞紐。完善規劃布局,配合國際級基建配套及最重要的環保綠化空間,是現代建築必須賦予的布局。高達100公頃、佔整個發展區1/3的綠化面積及休憩空間,擺脫現時市區因建築物過分密集及綠化不足而出現的熱島效應,非常人性化的居住環境,結合創新科技個完美嘅生活環境規劃,智慧型住宅羣,為香港首個Smart City,面向動感之維港,啟德城中心的大都會氣息,堪稱建築界之藝術品。
原文: https://cutt.ly/Iw7bn0L
圖片:am730
===================================
想了解我更多的投資心得及個人動向,請立即讚好我的專頁 胡孟青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