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貴價手錶的 value,過去一年癲咗。
想當年剛剛推出 Apple Watch 的時候,有些白癡曾經說過,貴價手錶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少,甚至斷言「從此不會炒得起」。
真係白癡之中嘅白癡。
什麼 Fitbit 什麼 Garmin 什麼 Coros,看到人眼花撩亂,電子錶的確是比以前更受歡迎,但完全看不見貴價錶的地位絲毫有動搖過。
尤其是上一年,真係癲。舉一隻 Daytona (116520) 為例,上年放出去賣到十三萬,而家放十九萬都有價有市。
何解會咁癲?好多原因,品牌 marketing 和金屬價格都有關,但我覺得其中一個最有趣的關連,是全世界都講緊要 dress down。
以前呀,要數一個完美得接近科幻程度的華爾街虛擬人物,首選 Harvey Specter——自信的笑容,自信的髮型,自信的西裝,最緊要是自信的西裝。
但今時今日,還有沒有人講究到好像 Harvey Specter 一樣呢?
有嘅,唔多囉,要參考例子,Deacons 的合夥人 Ronny 肯定是表表者。
先別說那久經訓練的 drafting skills,先別說那看穿全盤棋局的敏銳觸覺,先別說那無論怎樣抑壓都洋溢於表的自信,光是 Ronny 那套筆挺的西裝,再加上每日仍然堅持打呔的習慣,已經是不折不扣的 Harvey Specter 了。
可惜的是,來到今天,已經沒有幾個人還會像 Ronny 一樣尊重一套西裝了,想起也覺悲哀。
過去很多年,有關穿衣的準則,大大小小的企業和銀行都出了所謂的內部指引,一言以蔽之就是 it is very okay to dress down。
現在的人直情是 casual 到,就算是像律師一樣的專業人士,都夠膽死著件 polo shirt 就去 printer 嗰邊趕工,連那個專業款都懶得擺了。
沒有了那套一看就知價值萬萬聲的 Prada / Tom Ford / Armani,大件事了,how are we going to exhibit our taste and show our power?
答案好簡單——手錶。
但買一隻適合自己的手錶,也得有很多學問,最基本是搞清楚自己是一個 user、enthusiast、還是 collector。
怎樣才稱得上是 enthusiast 或 collector,我沒有資格說三道四,但如何做一個得體的 user,還是可以分享一下。
好簡單,有錢真係大晒。
但最怕就係,有少少錢但又唔係真係十分有錢,即係我呢啲,就千祈唔好吓吓都淨係識睇 PP;如果唔係,好似阿木咁,一開口就話「我要 GTR」,你話幾弱智。
有個 friend,買咗隻 PP 嘅 Aquanaut,錯晒。
錯在哪裏?
第一,買 Aquanaut 的人,通常不只一隻 PP,而多數已經有一兩隻比 Aquanaut 更巴閉的 PP 坐陣。
Aquanaut 是 PP 的入門型號,即係好似 Macan 咁,都是保時捷的入門型號。
如果你有架 911 再加部 Macan,完美組合;但如果你只有一部 Macan 而當佢全家之寶咁去看待,那便是 trying too hard 了。
第二,買一隻全新 Aquanaut 只需要十四萬,但你排隊排一世都冇可能買到一隻全新 Aquanaut,因為你必須要是 PP 的 VIP 才可以有這個買 Aquanaut 的 quota。
所以,如果你在街上見到有人戴著這隻 Aquanaut,很大可能是用四五十萬這個二手炒價買回來的。
「全新同二手咪又係一樣嗰隻錶,使唔使咁煩要買全新?」玩到終極就梗係玩埋張出世紙,二手錶的出世紙便不是你的名字了。
講到又出世紙又 VIP 咁複雜,都喺玩吓啫。
買錶很簡單,喜歡就是了。
「邊隻貴」、「邊隻威」、「邊隻閃」,真係唔重要。
錶戴在手,自然會有「戴給別人看」的成份,這個是不容置疑,也無需否認的。但戴錶是一件高調得來又含畜的事,所以背後那個 notion 要很清晰。
難道你想別人看到的,就只有你的財富?
你想別人看到的事,不應該是從遠處第一眼便看得出來的,而是需要 look closer,再 look closer,越接近就越多故事,越考究就越多歷史。
我最喜歡勞力士,因為無論我是怎樣的心情怎樣的裝扮,她跟我都是完全配合的。
尤其是舊的勞力士,我喜歡那種味道;十八廿二嘅妹妹仔,理得你係明星定係名門之後,我真係唔得。第一次獻給了 1680,女神則是 1665 Double Red,最愛就是現在的 6263。
買到一隻自己鍾意嘅錶,係一種初戀嘅感覺,而唔係一種癩蝦蟆食到天鵝肉嘅感覺。
其實呢。
我對錶的要求,說出來都有點怕醜,因為實在太小學雞了。
只要我有這一隻。
然後妳又有這一隻。
永遠的放在一起。
無求了。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